A. 王老吉是怎麼發展這么好的,營銷策略是怎樣的
王老吉主要是有針對性的進行精準營銷。其廣告內容圍繞著「上火」兩個字做文章。無論是吃火鍋還是熬夜都很容易上火。而現代人熬夜的情況比較常見,而火鍋就更加,川湘粵地區吃火鍋是非常盛行的,其他地區也一樣。王老吉偷換了一個概念(也許不叫偷換叫灌輸吧),那就是「吃火鍋必定上火,上火一定要喝王老吉,所以吃火鍋一定要喝王老吉」。所以火鍋店的廣告做得越大,吃火鍋的人越多,那麼喝王老吉的人就越多。這個算是概念營銷吧另外就是王老吉非常重視情感營銷,一方面不停的說自己是國產,中國貨,民族企業。另一方面在四川汶川地震的時候積極捐款,製造社會輿論,提升品牌價值。情感營銷與上面的概念營銷一結合,就很容易抓到某一個或某幾個消費人群了,再讓這些消費人群去影響其他的人群。因為王老吉非常清楚,在今時今日鋪天蓋地的飲料廣告中,你想把品牌做到所有消費者心裡是幾乎不可能的,如果一定要做到,那麼肯定是一個天文數字。與其這樣,不如找准一個比較容易攻破的點(吃火鍋和熬夜就是他找的點,因為還沒有其它的飲料做這方面的宣傳,除了紅牛有一點點的沖突之外,你肯定從來沒聽過可口可樂說吃火鍋要喝可樂吧)然後集中所有的力量狂轟濫炸,在讓這一批人去進行二次口碑營銷,其效果就是你今天看到的這樣了。
B. 案例分析,王老吉成功的兩大策略,其中本案例王老吉圍繞「知」和「信」主要採取了何種策略其成功之處何
從零到一億王老吉走過了近百年,從一億到五十億,王老吉用了五年多的時間,而從五十億到百億卻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多時間,按照常規一億到五十億用了五年已經不易,但短短的一年從50億上升到百億,這個突破在飲料行業是令人難以想像的,但王老吉卻做到了。
當眾多營銷人把王老吉的成功歸結為定位的成功、營銷的成功時,個人覺得還欠缺點什麼,因為營銷成功因素很多,王老吉成功的核心似乎還比較朦朧。當我們回歸營銷的原點重新梳理王老吉的運作軌跡時,我們驚奇的發現王老吉的成功可以用兩個字的策略概括——「知」和「信」。 策略一:知為上 知即知名度,亦可引申為品牌知名度等。在中國沒有知名度的產品很難賣好,而有很好知名度的產品大都賣的不錯,除非你的產品力實在太差。 上世紀,王老吉一直是廣東地區的區域產品,以涼茶的形式存在,賣了百年屹立不倒,在廣東地區有一定的知名度,這說明產品力夠強勁,為啥一直賣不好?很多營銷人早已給出了答案,除了產品定位模糊外最主要的還是在全國缺乏較好的知名度。 2000年左右王老吉邁出了打造知名度的步伐,先後上央視、衛視、贊助體育賽事、公益活動等,經過前後近七年的努力,王老吉在全國擁有較高的知名度,銷售也在節節攀升。但無論怎樣,王老吉的銷量一直未能突破百億,似乎到達了常規飲料銷售的瓶頸了。雖然王老吉占據權威媒體如央視、衛視,並贊助體育賽事等樹立了較高的口碑,但老百姓的信任度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還有很大的族群只是看廣告而很少購買。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王老吉只是成功了第一步,但這一步已經足夠羨煞眾多的企業了,可王老吉似乎不滿足這樣的市場表現,一直沒有停止追尋突破的步伐。 策略二:信為綱 只有知名度沒有信任度,是不能創造真正的成功,這一點在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知」是營銷的上策,而「信」卻是營銷的綱領,偏離了這個綱領,勢必是知名度越高死的越快。相信王老吉深刻的看透了這一點,對於「信」的打造王老吉從來沒有放鬆過腳步,從較早的贊助公益、體育以及廣告傳播的調性都非常注重品牌形象這個「信」的打造。成功的企業都善於抓住時機,顯然王老吉沒有把這句話當作空話。 2008年汶川大地震,5月18日晚,央視一號演播大廳舉辦的「愛的奉獻—2008抗震救災募捐晚會」總共籌資逾15億元。其中,罐裝王老吉以一億元人民幣的國內單筆最高捐款震撼了國民的心,這筆捐款敲響了王老吉全力打造「信」的號角。很快就有網民拋出「買光王老吉」的帖子,並迅速占據了各大網站、論壇、報紙、電視等主流媒體的頭條,引發了王老吉在各地賣斷貨現象,同時也極大的點燃了老百姓的民族熱情,王老吉以突破之勢席捲了大江南北,多年積累的品牌知名度在此刻聯合民族的「信」一起爆發,其威力把眾多營銷人驚呆,甚至多年只看廣告從未購買的人也加入購買的大潮,至此王老吉才正式完成「知信」的兩步走,這個時間定格在2008年年中。
成功要用心呵護 這是一個爭奪眼球的時代,讓人知道越來越不容易;這是一個充滿信任危機的年代,讓人信賴越來越不簡單。「知信」的建立對企業而言只是好的開始,只有維護「知信」的持久,才能收獲更多,才能保證持久的市場佔有。好的知名度建立起來後,要有持續不斷的廣告提醒或事件營銷,否則消費者容易把你忘記掉。信任度建立起來後,要有持續不斷的良好企業形象或品牌形象的傳播,否則信任度就會慢慢減弱。這兩點從現在王老吉繼續推行的各種營銷手段中可以窺見一斑。 新老品牌要區別對待 對新品牌而言,常見的有三種建立「知信」的方式,一種是先讓你知道,再讓你信任(典型:王老吉);二種是先讓你信任,再讓你知道(典型:佳潔士);還有一種是讓你一開始就知道和信賴(典型:黃金酒)。顯然王老吉採用的是第一種方式,先打造良好的知名度帶動銷售,持續不斷的樹立信任度。 而對於知名品牌而言,「信」的增加,不僅可以搶佔到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更令我們驚奇的是,他可以挖掘到更多的潛在消費者,成為企業的忠誠客戶。這或許是王老吉突破百億的核心策略吧。
C. 王老吉廣告策略是什麼
是的,這句廣告語完全符合USP廣告策略的特點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是立足功能的廣告宣傳語
D. 王老吉的營銷策略是什麼樣子的能從一億到達十億啊
王老吉的營銷策略1億到10億
國際營銷網
5月18日晚,央視一號演播大廳舉辦的「愛的奉獻—2008抗震救災募捐晚會」總共籌資逾15億元。其中,中國飲料業巨子罐裝王老吉以一億元人民幣的國內單筆最高捐款,詮釋了這個時代最值得樹立的民族企業精神。
祖國內地單筆捐款首現一億元,如鳳凰涅磐般的高尚民族情結感動著今時今日的每一個中國人,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道德純凈之旅。
做為中國第一飲料的王老吉的營銷策略也同樣值得學習:
涼茶史話
歷史和文化是產品潛在的最大賣點。
涼茶是廣東、廣西地區的一種由中草葯熬制、具有清熱祛濕等功效的「葯茶」。在眾多老字型大小涼茶中,又以王老吉最為著名。王老吉涼茶發明於清道光年間,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認為涼茶始祖,有「葯茶王」之稱。到了近代,王老吉涼茶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
上世紀50年代初,王老吉葯號分成兩支:一支歸入國有企業,發展為今天的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原羊城葯業),主要生產王老吉牌沖劑產品(國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後人帶到香港。在中國大陸,王老吉的品牌歸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國大陸以外有涼茶市場的國家和地區,王老吉的品牌基本上為王氏後人所注冊。加多寶是位於東莞的一家港資公司,由香港王氏後人提供配方,經王老吉葯業特許在大陸獨家生產、經營紅色罐裝王老吉(食健字型大小)。
2003年,來自廣東的紅色罐裝王老吉(以下簡稱紅色王老吉),突然成為央視廣告的座上常客,銷售一片紅火。但實際上,廣東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在取得「王老吉」的品牌經營權之後,其紅色王老吉飲料的銷售業績連續六七年都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當中。直到2003年,紅色王老吉的銷量才突然激增,年銷售額增長近400%,從1億多元猛增至6億元,04年則一舉突破 10億元!
E. 王老吉的市場營銷組合策略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所有的營銷方案都是圍繞這句話,以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回為中心思想。從而引導出很答多的消費訴求。然後跟據不同的地域來宣傳。比方說北東,冬天乾燥,王老吉在東北提出了,冬天乾燥,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等等。
F. 王老吉採取了哪些促銷策略
新聞好像都沒提到,不過廣告的投資不少,四個億了
G. 王老吉的營銷策略不足
王老吉的市場營銷分析
1.准確的產品定位
2.用廣告加溫
3.巧妙運用網路宣傳炒作
4.終端出擊
1.准確的產品定位
——預防上火的飲料
王老吉以一種健康飲料的姿態迎合了現代廣大消費者崇尚天然、追求健康、預防上火的心理,變成了現代人「預防上火」的習慣性飲用的健康飲料。
2. 用廣告加溫
央視一套——晚間新聞聯播
(1)重新定位之後,加多寶當即決定投入1000萬人民幣;
(2)2003年底,廣告投放追加到4000萬人民幣;
「非典」期間投放了央視一套的黃金招標段;
(3)2004年,1個億;《嶺南葯俠》
3.巧妙運用網路宣傳炒作
5.12汶川大地震後的 CCTV「愛的奉獻」晚會中一個廣東加多寶(罐裝王老吉所屬公司)捐贈一億元人民幣。
4.終端出擊
1、選擇湘菜和川菜館、火鍋店作為「王老吉誠意合作店」;
2、牙簽、紙巾盒、牆上海報……
3、大小商店都有銷售;
缺點
1、功能性飲料有其天然缺陷。
(1)太過強調去火可以圈定一批忠實的消費者,但也把沒有「去火」打算的人群排斥在外。
(2)功能性飲料具有可替代性(因為去火產品不止一個王老吉)
2、品牌不統一,阻礙企業做大做強。
(1)1997年公司從廣葯集團租來紅罐「王老吉」的品牌使用權,租期為20年。租用使得品牌經營在可持續性上存在隱患。
(2)生產「王老吉」的三家企業(廣葯集團、香港加多寶以及王老吉後人王健儀主辦的香港王老吉國際有限公司)對市場的瓜分又阻礙了王老吉的做大做強。
3、王老吉究竟賣的是葯還是飲料。
目前已經有人開始質疑王老吉的去火功能,暫且不論,但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至今尚未解決,就是王老吉究竟是葯還是飲料,如果是葯,就一定有副作用,那麼它宣傳的「老少皆宜」是不是存在問題?如果不是葯,但它的宣傳是「可以去火」,那麼就是有葯的功效,喝這個飲料同樣會有副作用的擔心。
4、競爭激烈
如果放眼整個飲料行業,以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為代表的碳酸飲料,以康師傅、統一為代表的茶飲料、果汁飲料更是處在難以撼動的市場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