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通過公益活動營銷貸款

通過公益活動營銷貸款

發布時間:2021-02-23 00:33:38

Ⅰ 怎樣營銷貸款

你就是想把你們復公(貸款)制司貸款業務推廣出去,(找我)讓更多的人知道。比如你可以花錢在58同城呀,(1377)網路呀,趕集網呀,(451)這些知名度比較高的網站,(4293)他們就會定時幫你推廣。你也可以自己去學習,現在有個很火的職位交新媒體運營,現在做線上營銷,你可以去報名學習營運知識。

Ⅱ 我要貸款有沒有

P2P網路借貸(100%本金保障)(最高20%年轉化率)(最低50元起步)
即Peer-to-peer lending,或稱點對點信貸,是指社會主體利用中介機構的網路平台將自己的資金出借給資金短缺者的新型商業運營模式。它是民間借貸由「線下」發展到
「線上」的結果,是公民行使自身財產權利的體現。網路技術日益發展,正規融資渠道受限,熟人社會的解構,通貨膨脹率日益高企,投資方式限縮,個人徵信體系
的不斷完善,皆助推了P2P網路借貸的產生與發展。
網貸投資具有一下特點:
1. 投資門檻低。
除陸金所最低投資需要1萬元以外,大部分的網貸平台投資門檻低至50元。相比信託和銀行理財產品的高門檻,網貸投資是低門檻的大眾理財產品,適合所有階層的投資者。
2. 投資收益穩定。
作為約定利率的借貸產品,網貸投資的收益是比較穩定的,參照中國網貸五年來的借貸利率水平,平均而言整體的收益率水平大約在20%左右。當然近期隨著營銷活動較多的新平台的不斷涌現,整體的收益率水平有上升的趨勢。而主流的網貸平台的利率水平則是穩中有降。
3. 投資期限可自由規劃。

網貸投資,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以及未來的實際情況,選擇投資的期限,而許多平台也允許讓投資者用未到期的投資做擔保在平台上借款,以滿足不可預測的資金
需求。這讓網貸投資的流動性得以釋放。投資者既可以參照未來的資金需求情況來選擇投資期限,也可以在平台上借錢來暫時迅速提現。滿足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資金
需求。
4. 系統風險是網貸投資的主要風險。
網貸投資作為民間借貸的網路化形式,信用風險是主要的風險,也就是如果
借款人不還錢,那麼投資者就有損失本金的可能性。但是在中國,許多作為資金中介的網貸平台充當了擔保人的角色,如果借款人逾期不還款,那麼網貸平台會先行
墊付本金或者本息,這讓投資者規避了借款人逾期不還款的信用風險,而所有的風險只在於網貸平台本身是否可靠,平台自身是否能夠承受逾期的壓力。只要平台存
在,投資者就沒有損失本金的風險。
在通脹依舊,經濟形勢復雜而投資者可賺錢的投資渠道不多的大背景下,網貸投資的優勢就顯現了出來。
首先,相比於低迷的中國股市,隨之消沉的開放式基金和各種私募產品,以及與CPI拉不開距離的低收益的儲蓄和銀行產品,網貸投資的收益率穩定而且保持較高水平。
其次,網貸投資的流動性可以通過合理的規劃而增強,變現能力比有許多相似之處的信託產品要強的多。在一些可以凈值借款的平台,早上提出提現申請,中午或者下午資金就可以到達投資者的銀行卡里,實際的流動性比貨幣型基金都要強。
第三,最低的投資門檻,讓所有人都可以享受投資的收益,這是其他大部分投資工具尤其是高門檻的信託以及銀行理財產品所無法實現的。
第四,相比期貨等保證金交易產品,網貸投資的風險適中,而通過分散投資,風險完全在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范圍之內。
最後,對投資者的要求較低。網貸投資無需太多的投資技術和經驗,在大部分平台都保本的情況下,只需要選擇安全的投資平台,就可以實現穩定的收益。而一些平台有自動投標功能,設置後無需在線就能自動投標,適合沒有時間上網的投資者。
【網貸平台在中國屬於新興的階段,才剛剛開始,要謹防上當受騙!現在缺少法律法規的保護,理財人的權益很難保障,所以要慎重,慎重,慎重,慎重,慎重,慎重,慎重!】

給你推薦幾篇關於防止上當受騙的文章!多學學,這個行業經過了一段痛苦的掙扎後才能有高額的回報!
一、P2P網路借貸的現狀

P2P
網路借貸自2005年在中國產生以來,發展迅猛,呈現出經營主體成倍增加,涉及面不斷拓展,資金規模不斷擴大,參與人數驟增的發展趨勢。根據現有的P2P
網路借貸運營模式,可將其大致歸為三類:第一類,單純中介型。P2P網路借貸運營主體僅充當借款人與貸款人的中介,負責對借貸者的信息進行審核,但不分擔
借款者還款不能的風險。第二類,復合中介型。借款人與運營商共擔風險,借款人的本金有保障。運營商通過加強對借款人的資信審核以保證其及時還款,降低自身
壞賬率。第三類,復合中介兼公益性。這類運營商在借款主體上具有特殊之處,主要針對在校大學生,帶有扶貧幫困的色彩。

二、P2P網路借貸中經濟犯罪發生的五種類型

P2P網路借貸有先天性的「硬傷」(如性質不明、監管缺失),加之其自身具備的獨有特徵(隱蔽性強、涉及面廣),以傳統民間借貸領域的經濟犯罪活動為鑒,不免使人擔憂P2P網路借貸是否會成為經濟犯罪活動的又一「重災區」。

(一)
主體定位不明確,遊走在灰色地帶。根據《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規定,非法金融業務活動是指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擅自從事非法吸收公
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等金融活動。刑法第174條第1款規定了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P2P網路借貸並未經有關金融監管機構批准,網路借貸雖然不具有
商業銀行性質,但運營主體大都由自身負責管理出借者的資金,對貸款人的條件進行審查之後將資金借出,該行為類似於商業銀行的儲蓄借貸業務,難免有淪為經濟
犯罪行為之虞,可能構成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

(二)資金來源無法核實,為洗錢犯罪提供便利。刑法第191條規定了洗錢罪,該罪要求行為
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是在為犯罪違法所得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為利益而故意為之,並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網路借貸的現金流循環於銀行資金監管體制之外,成為
不法分子隱秘、安全、快捷的洗錢通道。但P2P網路借貸運營者僅注重借款者資金用途的審查,對於出借人的資金來源無法核查,難以認定其洗錢罪的主觀故意,
故無法以洗錢罪對運營主體及貸款人的行為加以定性。

(三)借款人徵信核實體系不健全,詐騙犯罪時有發生。網路借貸運營者履行了出借人對
借款人資信審查的職能,現有的審查內容多局限於個人的身份信息、工作證明、銀行流水、資金用途、聯系方式等,但以上信息在網路中極易被偽造,而信息審核者
並不具備完全的辨識能力,很可能導致借款者憑借偽造信息,騙取借款後捲款而逃。同時,網路借貸運營者亦會出現侵吞出借人資金,出現「人去樓空」的結果,投
資人利益也無法保障。

(四)容易引發涉眾型犯罪。網路借貸涉及人員多,地域范圍廣、隱蔽性強、監管真空、資信審查不完善等特徵為非法吸
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提供了保護屏障,同時加大了公安機關查處、打擊犯罪的難度,具有極大的社會危害性。未經有權機關批准,向社會不特定
對象以超過法定利率的方式吸收資金數額較大則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如果將非法募集資金揮霍、逃跑、用於違法犯罪目的等,具有非法佔有目的,則構成集資
詐騙罪。

(五)高額的投資回報率誘發高利轉貸行為。刑法第175條規定了高利轉貸罪。網路借貸雙方通過協商,最終確立的利率水平大多超
過了同期、同檔次銀行貸款利率的4倍。高額的投資回報不免會誘使資金短缺但又想投機取巧之士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再通過網路借貸平台將資金轉貸以謀取利
益,從而構成高利轉貸罪。

三、P2P網路借貸中經濟犯罪防控對策

(一)改變管理思路,重視市場經濟的自循環體系。直
接的政府管制並不必然帶來比由市場和企業來解決問題更好的結果。因此,通過法律手段而非粗暴的行政干預來調節民間借貸行為,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盡量
減少公權對私權運行的過度干預,以使其在摸索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二)加快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制定「放債人條例」、
「網路借貸管理辦法」等,對網路借貸的性質、地位、組織形式、監管主體、運營規范、進入與退出機制等加以具體規定,引導該行業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同時還可以為執法機關提供判斷依據,做到有法可依,避免行政權的濫用。同時應修改現行法律,指明民間融資行為罪與非罪的界限,明確打擊重點。

(三)
建立行之有效的用戶識別機制。准確核實用戶的個人信息是網路借貸做大做強的必要前提。網路借貸運營商應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在力所能及范圍內承擔防範違法
犯罪活動的義務。對用戶的身份信息,資金來源,借款用途,社會關系,信用記錄,利率水平,還款情況進行准確核實,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向相關職能部門通報,
做到防患於未然。

(四)加強網路安全建設。網路借貸過程中會涉及到用戶個人隱私,且多關涉個人的財產權益,為此,有必要提升網路借貸中
客戶資料的保密技術,對交易過程中涉及到的個人信息安全做到專人負責,及時銷毀,制定客戶信息泄露的應急預案,一旦出現信息泄露,及時處理,力爭將損失降
到最小。

(五)重視電子證據的收集。網路借貸活動大多通過虛擬的網路平台完成,因此電子證據成為支持訴訟證明活動的關鍵證據類型。又因為電子證據所具有的易銷毀、易變更、難提取的特點,所以要提高電子證據的提取、保護意識,網路借貸運營商應對相關交易記錄做好備份工作。

(六)公安機關網路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公安機關利用其既有的網路監管優勢,設定科學合理的監管指標,構建非法金融活動打防並舉的長效機制,對網路借貸運營網站進行實時動態監控,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會同其他部門核實,將涉眾型經濟犯罪活動扼殺在萌芽狀態。

(七)
加大社會宣傳力度,揭露犯罪分子的常用伎倆。社會大眾基於牟利心理可能會忽略相關行為的違法屬性,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路等媒體就犯罪的常見類型、慣
用手法和動態特徵開展多層面、多角度宣傳,提升人民群眾和有關單位的辨別、防範能力,促使他們自覺抵制犯罪活動。

(八)開拓更為廣泛、
多元的投資渠道。房地產市場的高壓調控政策令眾多欲投資者望而卻步,股市低迷使得大眾投資群體心灰意冷,通貨膨脹率上漲,實業投資利潤回報率低,其他投資
產品亦遠離大眾視野,使一些投資者進入網路借貸領域。因此,開創新的投資渠道,營造良好的投資氛圍亦是分散民間借貸領域的風險、改善投融資環境的可行舉
措。

——粒粒貸客服竭誠為您服務——

Ⅲ 信用社客戶經理制下如何營銷貸款

一、 建立一個正確的營銷思想
1、 實行營銷宣傳和貸款發放「並舉」,要把主動支農意識通過必要的營銷渠道宣傳出去。
一方面,通過新聞媒體、下鄉座談等多種形式,對信用社為什麼要搞「貸款營銷」進行廣泛宣傳,使服務對象感到,信用社發放貸款不僅僅是經濟利益趨動,只圖一己之利,而是要以此為契機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為老百姓辦實事,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問題,為「三農」和當地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 另一方面,要把具體營銷措施對外公布,使客戶能把「貸款營銷」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達到透明化、制度化,從而願意接受信用社的信貸服務,為貸款營銷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 做到小額農貸和中小企業「並重」 從經濟學的觀點講,把雞蛋分散放在多個籃子里比都放在一個籃子里要保險得多。營銷貸款必須以安全、效益為前提,堅持發放小額農貸和中小企業並重原則。
從事信貸營銷的人員必須糾正發放小額農貸風險大、利潤低的觀點,大力推行農戶小額貸款業務,即:追求規模效益不在於單筆貸款的本金和效益如何,而是要看整體規模和效益,看貸款余額和戶數是否保持著合理的比例。
3、實現信用社和客戶「雙贏」 營銷貸款既要確保信用社增效,又要確保客戶發展,二者不可偏廢。否則,信用社不敢放款,客戶不願貸款,貸款營銷就會走入「死胡同」。
作為信用社來講,要做到誠信經營的表率,以誠信為首要條件。要樹立「客戶是衣食父母」的營銷觀念,即:放貸款不是農村信用社的權利,而是農村信用社謀生的一種手段,實現發放貸款由「權利觀」向「義務觀」的轉變。

二、 建立一支合格的營銷隊伍
部分信用社資產質量不高,信貸市場份額萎縮,一個關鍵原因就在於客戶經理隊伍素質較低,制約了信貸營銷工作的開展。從實踐來看,建立一支德才兼備的信貸營銷隊伍迫在眉睫。
1、 狠抓作風建設,嚴肅信貸工作紀律。信貸營銷人員要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保持嚴謹的工作作風,貸款才能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在工作態度上,既要有責任感,更要有自豪感,善於規避風險,敢於迎接挑戰。在營銷方式上,力戒「養尊處優」,等客上門,而要主動出擊,進村入戶,重視與客戶的聯系,真正密切社農、社企關系,把農村信用社辦成客戶喜愛的情感銀行,建立互動、互惠、互利、共贏的新型戰略合作關系。
2、 實行崗位考核,增強信貸隊伍活力。通過崗位競聘、信貸從業資格考試等方式,使信貸營銷隊伍保持合理流動,防止隊伍老化,優化隊伍結構。適當培養和引進高素質人才,滿足農信社信貸客戶群體日益廣泛、中高端客戶逐漸增加的需要。
3、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信貸隊伍素質。加強信貸隊伍品德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道德水準。信用社要經常組織員工學習金融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養員工職業道德觀念和守法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按制度辦事、按規程辦事、形成管理靠制度、操作靠規范的良好氛圍,保證信貸營銷工作安全、健康發展。
在防範道德風險的同時,舉辦各種形式的營銷培訓和業務培訓,及時補充和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鼓勵信貸營銷人員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學習教育,以適應新時期信貸營銷工作的需要,增強信貸營銷人員的整體素質和管理能力。

三、建立一套完善的信貸服務體系
1、 創新信貸服務方式。對於貸款營銷來說,亦是如此,思想陳舊,必將舉步維艱;勇於創新,才能贏得主動。農信社的服務對象在信貸需求上各有不同,因而信用社的信貸服務方式也應多種多樣。
2、 豐富信貸服務內涵。 通過一些實實在在的支農服務活動,使貸款營銷情感化,讓客戶從內心裡認同信用社,建立融洽的社群關系。
3、 擴大信貸服務外延。 對小額農貸,立足千家萬戶,做好擴面、增量、延伸工作,延展其服務功能:一是延伸貸款對象。使從事或服務一、二、三產業的所有農戶、城鎮個體工商戶等都能受益於小額農貸。二是擴大授信額度。小額農貸最高限額不能一成不變,可以根據經濟發展適當擴大;對種、養、加等特色大戶,要大力推行聯保貸款,加大支持力度。三是延長使用期限。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允許貸款跨年使用。
4、 改革信貸服務作風 。信貸人員要深入基層,開拓視野,把轄內有金融需求的農戶、企業都納入視線,努力發現、培育和選擇優質的貸款項目。並以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來贏得客戶、拓展市場,在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上下功夫,「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有我快」,做一流服務、爭一流速度、創一流業績,踐行服務承諾和一次性告知制度,構建快速通道,實現服務提速。

四、 建立一套完善的信貸營銷機制
圍繞調動工作積極性,強化內部管理,在機制、許可權、網路上初步形成靈活的營銷機制。
1、 完善管理機制 推行客戶經理目標責任制,充分調動客戶經理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提高管理意識和憂患意識,同時實施效益結構工資制度改革,建立以效益為核心、激勵機制為動力的結構工資制度。
2、 調整審貸許可權 聯社根據信貸管理的工作情況,調整貸款審批咨詢許可權,實施靈活的差別利率機制,增強經營管理的靈活性,為更好地做好信貸營銷創造良好的環境。
3、 構建營銷網路 注重開拓市場,做好市場調研,強化信息共享,實現上下聯動,統一部署、步伐一致,加強橫向溝通,互供信息、互動運作,形成合縱連橫的網狀營銷網路。

五、 建立一種鼓勵的營銷激勵機制
1、 實行「等級」營銷制。 人員可根據崗位、能力等因素擔任不同層級的客戶經理。同時,對客戶經理從業務素質的高低、所放貸款本息收回率、綜合業務拓展等方面,對其進行等級評定,按級別授予不同的貸款許可權,核定不同的經濟待遇,鼓勵多勞多得。
2、 實行「能上能下」的營銷制 。在合規操作、風險有防的情況下,一方面充分挖掘潛在的信貸資源,擴大資金運用渠道,增加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可對工作不負責任、不能完成貸款營銷任務的客戶經理予以更換,把懂業務、熟悉農情和企情的員工適時充實到客戶經理隊伍中來。
3、 實行「盡職免責」的營銷制 。長時間從事信貸工作的人員難免會有不良貸款,但如果不加以區分,盲目或過度追責,導致人人自危,必然會使信貸工作停滯不前,信貸人員如按照規章制度辦理貸款,盡職盡責出現風險要視情況而言。如果違規操作,失職瀆職,將嚴肅追究其責任。

Ⅳ 公益營銷戰略有哪些誤區

公益營銷的基礎是從事公益活動,公益活動的定義是指活動的目的旨在提供人類福利和增進公共利益,它包括提供有形的財物或無形的勞務,對他人表達善意,對社會做有意義的貢獻等等。企業資助公益活動是指以企業名義,用提供金錢,實物或實務等方式,主辦、參與或協辦上述的公益活動。
企業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增加社會的公共利益,而且能夠使公司的形象增強,很多大公司在制定長遠戰略時都將公益事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考慮,從這一點上來看,公益事業作為企業經營策略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作為樹立企業品牌形象的一項重要舉措。 企業開展公益活動應該從利人與利己兩方面考慮。企業不僅要對社會作出回饋,同時也要考慮自身的利益,企業獲取利潤對社會是有貢獻的,有了利潤企業才能回饋投資人、員工,繳納稅金給政府,供應商才能從你那裡獲取他們的利益,諸多利益相關部門能從你企業中得到利益,也就是說,獲取利潤是企業作為一個組織存在於社會的理由。所以企業在開展公益活動時不僅要考慮社會效益,也要考慮企業自身的效益。而開展公益營銷其目的之一也是為了能夠增加企業的效益。
一個良好的企業需要有出色的利潤與良好的公眾形象,企業不能只顧自身利益而忽視社會效益,也不能不顧自身利益用企業的錢去盲目回饋社會。總之,社會公益活動、促銷活動都是企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活動,兩者不能相互替代,各個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 公司對社會公益的投入,也常常可以幫助維持老顧客的支持,以及加強與老顧客的聯系,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公司的產品也可能脫穎而出,公司與整個社區的聯系,也因而更密切,有更好的回報。
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是廣大的消費者都會用得著的類別,公司就需要用有廣泛影響的公益項目,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和支持,在競爭劇烈的市場中獲取一顯著的地位。例如公司捐贈的項目是顧客心目中認為重要的公益事業,那麼得到他們的注意和認同的工作,便可事半功倍。
跨國公司從事的公益活動作為大范疇公關中的一部分,出發點並不是單一的。與本地企業有所不同的是,跨國企業要在當地站穩腳跟,必須逾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鴻溝。從事公益活動,是跨國公司融入東道國,在當地生根開花的重要舉措。無論是對於政府、消費者、潛在消費者或者是大眾,公益活動都能極大地拉近與他們的距離。 1、正確理解公益營銷。
英特爾全球副總裁簡睿傑認為:「企業開展的公益活動與促銷活動一般都會給社會帶來利益。企業將自己一部分利益回饋社會開展各種公益活動,不僅滿足了社會公益活動中對資金的需求,同時企業又將良好的企業道德、倫理思想與觀念帶給社會,提高了社會道德水準」。企業既不能「為了公益愛心而公益」,也不能「為了商業而公益」,公益和商業必須是互相呼應並互相支持的。公益中國愛心滿世界行動既是表現企業社會責任的最好方式,也是贏得政府認同、打造企業品牌影響力的有效途徑。而出色的商業化運作則使得公益贊助變成一種社會受益、企業有利的雙贏行為,並使企業有動力有能力不斷進行循環投入。在中國的傳統思維中,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種最高尚的道德情操。受此思維影響,有的企業家在進行公益贊助時,純粹只考慮到盡一份企業的社會責任,而沒有想到如何讓公益贊助變成一種雙贏的結果。而有的企業家則走向另一個極端,急功近利,弄虛作假,一切只向錢看,一切均以商業利益來權衡,最後把一場公益活動,變成一項鬧劇。實際上,公益營銷必須進入一個完整的鏈條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即,通過公益活動,企業為公眾創造利益,從而使公眾對企業更加認可;而公眾對企業的認可,使企業獲得了更多的銷售機會,從而企業獲得成長;而企業在獲得成長的同時,有更多的精力與財力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2、確定符合企業品牌戰略的公益主題,並與企業實力及資料相匹配。
品牌傳播的「項鏈理論」告訴我們:所有傳播推廣都必須圍繞一個核心去運作。品牌核心理念及戰略一經確定,便要持續不斷地進行傳播,所有的傳播動作,包括公益活動,都以此為主線,保證企業主題的統一性及連續性。在世界500強中,「營銷學寶潔,公益學安利」 已成為了共識。在「有健康才有將來」的理念下,安利自進入中國以來,一直是全民健康和運動的積極推動者。安利在公益方面主要選擇三個主題:「倡導健康」、「關愛兒童」和「致力環保」。如「倡導健康」有「紐崔萊健康跑」活動;「關愛兒童」有 「安利名校支教」活動;「致力環保」有 「哪裡有安利哪裡就有綠色」的「種植安利林」活動以及贊助南北極科考和清掃珠峰的「登峰造極促環保」活動。
3、要能順大勢,把握時機。
當社會出現重大事件或重大事故時,政府、媒體、公眾對事件的關注度是最高,如果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主動行動,必然引來更多公眾關注與媒體報道,從而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在5.12大地震中,王老吉果斷捐贈一個億,贏得國人感動,滿堂喝彩,紛紛搶購,以示支持;而萬科卻因王石不合時宜的言論陷入「捐贈門」漩渦,之後雖有1億元的援建,但公眾仍不買賬,稱「無論你抓過了多少山頭,你也爬不過汶川的墳頭」;而一向注重公益投入的一些跨國企業,也因行動遲緩備受詬病,「跨國鐵公雞排名」廣為流傳,以至於商務部不得不出面以正視聽。益佰制葯在2008年開展的「讓聖火永不熄滅——我們的奧運全民健康大行動」的活動,以調研「奧運究竟為中國留下什麼」為主題,請最美火炬手金晶做形象代言人,在全國十大城市展開,上百萬人參與,並最終發布「奧運財富報告」,多家中央機構支持,數位國家領導人簽名或致辭,地方政府領導參加,聲勢浩大,成績裴然。
4、確定有良好聲譽的NGO組織作為戰略合作夥伴。
贊助什麼項目,贊助多少,何時贊助,與哪個公益組織結成戰略合作夥伴,必須考慮充分,把握得當。一個得力的NGO組織,其良好的聲譽及出色的效率將讓你事半功倍,既讓公益落到了實處,也讓企業贏得了形象。
5、急政府之所急,贏得政府的贊許。
可口可樂在中國贊助了規模最大的公益活動——希望工程,1993年至今已在中國捐建了52所希望小學、100多個希望書庫,使6萬多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而摩托羅拉也為此持續投入了十多年,先是建立摩托羅拉希望小學,然後讓更多的員工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進來,繼而推動教師培訓。
6、貴在堅持。
公益營銷是企業戰略的一部分,而不是做一兩次「好事」。在摩托羅拉,企業公益都有一個長遠的目標和一個具體的戰略規劃,對於項目的選擇有一套完善的評估體系。在中國,教育和環保項目是摩托羅拉投入的重點。在前期選擇公益項目時,摩托羅拉首先要考慮這一項目是否具備可持續性和可發展性。 做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公民是寶潔公司對社會的承諾。1952年,寶潔建立了「寶潔基金」。今天,寶潔公司和寶潔基金會每年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捐款都超過了5千萬美元,不斷向有需要的人向有需要的地方伸出援助之手。依靠著這種積極、主動、持續的公益贊助,寶潔在全世界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美譽度與強大的影響力。揚子江葯業作為一個以「護佑眾生,求索進取」為使命的大型醫葯集團,將擁軍這一公益活動作為企業公益的核心,將企業的使命和人民軍隊護佑人民良好結合起來,是社會責任感與企業發展的高度融合的最佳公益戰略。而2007年8月1日,在建軍八十周年之際,揚子江葯業開展了「英雄母親檢閱英雄兒女」的活動,三軍儀仗隊以最高規格迎接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英雄母親,得到了媒體、公眾、政府、軍隊等各界的密切關注,將揚子江葯業的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推到了高潮。
7、做好傳播,策略先行。
公益營銷是一個整體系統工程,貫穿整個營銷環節。公益營銷的實施,必須整合企業本身的資源,通過具有吸引力和創意性的活動,使之成為大眾關心的話題、議題,成為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因而吸引媒體的報道與消費者的參與,使這一事件得得到傳播,從而達到提升企業形象,促進銷售,達到營銷的目的。
邁克爾·波特指出:「企業從事公共事業的目標,從表面上看是為了博得更多的認同和社會影響,而實質上,則應該集中於公司競爭力的增強」。現代公關之父艾維·李也指出:「一個組織所做的有益於社會和公眾的事情,最終必將有益於該組織自身。」。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公益營銷越來越成為企業競爭戰略的重頭戲,公益營銷將進入越來越良性的循環狀態:公益做得越好,企業做得越強;企業做得越強,公益做得越好。 企業參與公益事業可以選擇的具體手段有很多。
1、公益事業宣傳:以促進公眾對某項公益事業的了解和關心以目的,採用提供資金、非現金捐助或者是其他的企業資源,或者為某項公益事業的募捐活動,參與或為志願者招募提供支持。
2、公益事業關聯營銷:企業並沒有承諾一個精確的捐贈數額,而是基於產品銷售額或者一定比例的營業收入來捐助某項公益事業。
3、企業的社會營銷:企業在自身戰略(整體發展戰略、具體的產品戰略、營銷戰略等)的指導下,支持一項行為改善活動的策劃和實施,以達到改善公共健康、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等目的。
4、企業的慈善活動:企業以現金撥款、捐款或者非現金的服務直接捐助某個慈善機構或某項公益事業。
5、社區志願者活動:企業支持和鼓勵企業的員工、分銷商、零售商等合作夥伴奉獻他們的時間來支持當地的社區組織和公益事業。
6、對社會負責的商業實踐:企業自覺履行企業公民責任,積極地開展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和潮流、符合社會道德、符合公眾利益要求,以及改善社區福利和保護環境等一系列的內部和外部活動 沒有效果評價的營銷體系是不完整的。公益營銷效果評價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通過對各種評價指標的研究來定性或定量地確定公益營銷的綜合效果,評價指標的選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綜合評價的效果。因此,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是進行公益營銷效果評價的重要前提。
1、企業公益營銷績效評估的必要性
公益營銷績效評估的的重要價值在於,通過對活動作出全面評估,總結經驗教訓,建立工作檔案。要通過每一個籌款項目的運作,與公司和捐贈人建立「夥伴」關系,拓展人脈,並根據企業和捐贈人的行業特點,對今後的「公益營銷」提出策略性意見,為未來的合作打下基礎。要對本機構工作人員的營銷業績作出評估,運用內部激勵機制,鼓勵創新實踐,保持機構的活力和創造力。
2、公益營銷績效評價體系的特徵及構建原則
通過相關學者充分研究、借鑒國際經驗和對國內企業進行全面深入的實際調查,得出公益營銷評價體系應具有以下特徵:1)綜合性;2)戰略性;3)可行性;4)關鍵一致性;5)國際可比性。
公益營銷績效評估體系的建設要遵循一些必然規律,在實際操作中就表現為評估體系構建必須遵循的原則,主要概括為以下幾條:
1)客觀公正原則
績效評價體系涉及諸多因素,這使得績效評價體系更為復雜,也使績效評價更容易產生主觀偏見。因此,在評價企業業績時,評價者必須以超然獨立的立場和精湛勝任的能力加以判斷,要能以客觀的立場評價優劣,公平的態度評價得失,合理的方法度量營銷業績。
2)科學合理原則
一個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的設計,必須反映出公司的特徵。公益營銷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既要沿用原有評價體系中的一些指標,又要將反映利益相關者利益要求的指標納入其中,某些難以量化的指標應尋求科學的方法加以處理。
3)簡明適用原則
傳統績效評價體系顯得過於簡化,現代的一些評價方法未將相關利益主體的需要納入體系。但如果在構建社會責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面面俱到,制定出許多高深而又精密的指標,必然會導致評價者無所適從。所以必須在考慮各方利益的同時盡可能找出本質的東西,制定出一些關鍵的可操作性指標。否則,評價系統便不能為組織成員所認同、所接受,那麼評價體系必然不能得到遵守。
4)服務目標原則
企業存在的目標是績效評估服務的指向,即企業的目標是協調了各利益主體利益要求的企業價值最大化,則指標體系的設計要能從對影響價值最大化實現的幾個關鍵因素的評價中,發現阻礙目標實現的因素,為經營決策提供詳實資料。
5)系統優化原則
採用系統方法,由總指標分解成次級指標,使體系的各個要素及其結構滿足系統優化要求。此外,評價指標選擇的一般遵循SMART 原則。SMART 原則即:第一,績效指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以保證其明確的引導性;第二,績效指標必須是可衡量的(Measurable),要有明確的衡量指標;第三,績效指標必須是可以到達的(Attainable),不能因指標的無法達成而使員工產生挫折感,但這並不否定其應具有挑戰性;第四,績效指標必須是相關的(Relevant),它必須與公司的戰略目標、部門任務及崗位職責相聯系;第五,績效指標必須是以時間為基礎的(Time-based),即應有明確的時間要求。 國內開展公益活動的企業雖然很多,但是公益營銷做得好的企業卻並不多。與國外企業相比,當前國內眾多企業在利用公益營銷的機遇方面意識不足,手段方面利用不當,管理上缺乏戰略性、規范性。少數企業通過對企業所處環境、企業自身特點的綜合分析,選擇了正確的合作方式,最終達到了預期目的。但是事實是更多的企業遭遇了失敗。總而言之,相比外國企業,我國企業在利用公益營銷的意識方面、實操方面均有相當大的差距,存在著不少誤區,以下展開詳細闡述。
1、公益營銷意識的缺失
企業公益營銷的意識缺失源於傳統觀念的束縛。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受此影響,一些企業在進行公益贊助時,只考慮盡一份社會責任,而根本不想如何讓公益贊助取得一種雙贏的效果,缺乏對公共關系的理解。由於公益營銷意識的缺失,在企業開展各種營銷活動的過程中,往往對蘊含著公益營銷的機會缺乏應有的重視,直接導致企業開展公益營銷活動的介入程度相對較低,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在企業的對外宣傳與影響力傳播上,大多數企業只懂得選擇廣告的手段去進行,對於公共關系的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這也造成企業很少將公益事業作為一種營銷手段去運用。
2、公益營銷戰略的缺失
企業對公益營銷在意識上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缺乏一種經營的意識,導致消費者把跨國公司視為國內公益活動的主力軍,而事實並非如此。其實,國內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是中國公益和慈善事業的中堅力量。這種認識上的巨大反差恰好說明了中國企業公益營銷戰略的缺失。
3、公益營銷手段的缺失
在公益營銷方面,國內企業缺乏系統性與戰略規劃。一些企業對公益營銷的理解,就是拿出一筆錢來做公益活動,用更大一筆錢宣傳公益活動,然後得到十分豐厚的收益。實際上,這僅僅是一種事件營銷,其目的是通過公益活動和公益事件形成新聞爆發點,然後進行放大,這並不能達到營銷效果的最大化。因而企業必須制定公益營銷的戰略與規劃,著眼於長遠而非眼前。由於公益營銷投入的周期比較長,往往短期內並不能產生明顯效果,需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 正如一個硬幣有正反兩面,公益營銷也不是完美無缺,其有益也必有弊。盡管公益營銷不論給企業還是非贏利組織都可能產生積極的影響,但這種營銷戰略在實際的應用中也存在著很多潛在的風險。無論學術界還是企業界對公益營銷的使用都還是存有一些疑慮,這也導致了一些企業遲遲不敢開展公益營銷。
1、消費者認知風險
公益營銷活動自它產生起,盡管大量的調查報告顯示企業從事公益營銷活動受到大多數消費者的支持,也總有一部分不同的聲音,他們認為企業只是在炒作,對企業的動機和承諾表示懷疑。例如,農夫山泉「飲水思源」的廣告開播以後,圍繞農夫山泉的爭議就一直不斷。矛盾主要集中在:「用貧困山區的孩子做廣告,是不是有悖於情理」,「為什麼熱心公益的企業反倒挨罵,被說成偽善」,「每喝一瓶水捐一分錢,是不是少了點」等等。
2、財務風險
由於公益營銷的資金來源於企業的營銷預算,故而會減少其他營銷活動的市場預算;如果由於選擇不慎或者操作不當等原因與某些不能為企業帶來增效的公益事業合作,則會帶來資金浪費。另外,企業開展公益營銷活動要求企業以及合作夥伴建立可靠的跟蹤系統,這意味著其將花費過多的人力物力。再者公益營銷活動的社會貢獻難以測量,這些都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
3、法律風險
公益營銷的廣告通常以公益活動的正當性來賦予產品善良的外衣,強調「獻出你的愛心」、「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扶貧」、「希望工程」 等等煽情的字眼,從而吸引消費者。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並不明確規制此類行為,但是這種對消費者干擾的行為嚴格來說也是一種賄賂行為,它利用的是群眾的道德心理,使本身並不出眾的商品也能為消費者接受、選擇。它們不是通過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等參與競爭的,而是扭曲了市場競爭的關系,違背了正當競爭的原則。在一些論壇上,不滿這種營銷方式的網友們稱之為 「道德綁架」、「道德敲詐」、「慈善炒作」、「慈善搭台,銷量唱戲」等等。如果單純考慮對產品或服務的選擇,消費者未必會選擇該產品或服務,但該企業的廣告宣傳卻讓他們有一種「不購買就等同於沒有愛心」的感覺,購買時就不是完全心甘情願的。
最後,公益營銷這把雙刃劍也給消費者帶來了風險,表現在消費者可能因為捐贈企業誇大其在公益項目中的慷慨而受其誤導或者誤以為某公益事業參與了捐贈企業的商業操作。消費者也可能發現其捐贈的資金並沒有用在公益機構最初宣傳支持的公益活動上或遭濫用等。
總之,對公益營銷的爭論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消費者,他們的偏好和選擇將最終影響到公益營銷這種營銷戰略能否成。消費者的態度將直接影響企業的行為,直接決定企業能否從中獲利。

Ⅳ 你好,本人想貸款跟政府合作搞公益活動,請問可以貸款嗎

創業提895

Ⅵ 怎麼才能快速營銷農商銀行貸款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的廣大農村無論是經濟體制還是經濟結構都隨改革的深入在不斷的變遷。作為根植於「三農」,服務於「三農」的農村信用社和農村商業銀行信貸營銷市場也在不斷的變化。近幾年來,信貸市場由過去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貸款營銷的概念也引入了農村商業銀行的日常經營行為中。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農村商業銀行的信貸營銷一直存在諸多難點,如果得不到有效突破會嚴重影響改革後的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本文通過對目前農商銀行貸款營銷難點的分析,企圖探尋一條貸款營銷的良性發展道路。
一、 貸款營銷難點
(一) 貸款「新規」施行後,宣傳不到位,造成小額貸款營銷被動。貸款「新規」實施行以前,農村信用社的信貸管理模式歷來就是憑一張借據進行貸款管理,因此貸款的發放和審批過程十分簡便,這種粗放型的經營模式也曾經給農信社帶來過巨大的風險。2010年,自貸款「新規」出台實施行以後,貸款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規范,貸款的操作流程注重了規范性和政策性,與此同時貸款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也變得繁雜,以致造成部分客戶資料准備不充分,難以達到規范的要求,同時農商銀行自身的辦事效率較以前也有所降低,造成了與客戶的關系不協調。往往有個別信譽較好的個體工商戶和手工作坊主因為手續繁雜,借款金額小,周轉期短等原因,就走了民間借貸的通道。由於客戶對貸款「新規」不了解,造成了在「新規」執行的過程中對小額貸款營銷的被動局面。
(二) 農村經濟主體發生了變化,供需市場不對稱。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村基本是以「一家一戶」為經濟單元,但是近十年來,特別是實行土地流轉後,農村的經濟主體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加之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傳統的以種養業為主的農戶基本消失。有的家庭主要收入來源是以外出務工的收入為主;有的農庭主要收入來源是以經商為主。家庭種養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新的經濟主體構成了農村新的經濟單元。舊的經濟模式已打破,新的經濟主體尚成熟,因此形成了供需市場不對稱的矛盾。一是過去那種一家一戶為購買農葯、化肥、種子的小額貸款基本不存在;二是新型農村經濟組織基礎薄弱,風險不可控,很難達到農商銀行貸款的前置條件。有的是組織結構穩定性不強,隨時都有解散的可能;有的是組建時就是一空殼企業,只是為了導取國家財政的扶持資金;有的是基礎薄弱,拿不出符合銀行要求的抵押物。這樣一來,形成了供需市場不對稱,農村信貸市場逐漸成萎縮狀態。
(三) 信貸人員貸款營銷風控能力不足。一是信貸人員缺乏主動營銷的觀念,營銷人員沒有長遠的打算,只是滿足日常工作推著走,沒有深入研究如何營銷和拓展業務的渠道,在多數情況下只是被動的照搬照做領導的指示。二是信貸專業知識缺乏,貸款風險管控水平不高,在目前的現實是「一抵就靈,一押就穩」,正因為信貸人員的知識結構的限制,所以很少有人去認真研究借款人所從事的行業的各種相關因素,如:國家的產業政策、企業的經營環境、上下游市場的走向、行業和產品發展的前景及產品的市場壽命。三是信貸人員的分工依然是「一鍋煮」的狀態。客戶經理既有營銷貸款的任務,又有組織存款的任務;既要代理櫃台業務,以有電子銀行的營銷任務,將客戶經理看成是金融機構的「萬精油」。正因為任務多樣,目標多頭,所以樣樣能對付,行行都不精。有的客戶經理居然寫不出一個合格的貸款調查報告,更不用說還能夠分析貸款風險點,有效控制貸款風險。
(四) 機構設置不合理,缺乏貸款產品的研發團隊。貸款「新規」實施以來,農村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層僅有的變化就是將貸款發放和審批分為前台和後台,設置了業務部、信貸管理部、風險管理部。業務部的職能就是負責貸款的前期再調查和業務統計,信貸管理部的職能就是負責貸款的審查與後續管理,風險管理部的職能就是負責貸款的合規性與政策性的審核算以及不良貸款的管理和清收。研發適合市場需要的信貸產品基本是一個空檔,正因為如此,農村商業銀行的信貸產品很難形成對其他商業銀行的沖擊力,很難形成對目標客戶的吸引力。這樣,導致貸款營銷的過程中處處被動。
(五) 缺乏貸款營銷的信息平台。市場營銷就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客戶、合作夥伴及整個社會帶來經濟價值的活動。那麼在營銷活動中有幾大要素必須要明確,一是要給營銷對象帶來經濟價值,二是營銷人員要了解自己產品的性能、操作方法、他行同類產品的優勢,以及目標客戶群體的需求。三是要了解同類產品在本地區目標客戶群體有多大,目前使用他行同類產品客戶的比例和已有的市場空間,並通過產品性能宣傳後能搶占的市場空間,四是要通過對市場的調查提出研發新產品的構想。農村信用社盡管實現了向農村商業銀行的轉型,但是市場信息平台建設卻一直是一個空白。現行的市場拓展部所行使的職能僅僅是組織存款一項,沒有通過積極的市場調查發揮整合市場信息的功能。沒有強大的信息平台做支撐,在信貸營銷時,產品的研發、價格的確定,目標市場的尋找都具有巨大的盲目性。
(六) 貸款追責機制欠科學,客觀上挫傷了信貸人員的貸款營銷積極性。由於銀監部門對信貸風險容忍度越來越低,農村商業銀行對貸款風險追責也越來越嚴,對提升信貸資產質量,有效促進經營效益的增長起到了明顯的積極作用。但是由於在貸款風險追責的過程中沒有形成科學的追責機制,客觀上也挫傷了一線營銷人員的貸款營銷積極性。一是只看結果,不看過程。貸款只要形成不良或形成損失,一系列的處罰措施行立馬對責任信貸員到位。二是不良貸款的追責,沒有考慮貸款發放時的政策環境。農村商業銀行現有的表內外存量不良貸款由於歷史的積淀,形成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有的是當時的政策使然,有的是決策層的失誤使然,還有的是信貸人員為謀取私利造成的。不區分不同的情況進行追責,客觀上會讓信貸管理人員產生「懼貸」意識。三是追責不注重對貸款流程操作失誤的分析。貸款的營銷與其他商品營銷不同,其他商品營銷只要錢貨交易成功,就可一拍兩散,貸款營銷則是從貸款受理和調查到貸款本息收回的一個長期的運行過程。在整個貸款運行的過程中,只要在謀一個流程上不謹慎,貸款就有出現風險的可能。一旦貸款形成不良,出現風險,不認真分析原因所在,僅追究一線信貸員的責任,不僅不利於總結工作中失敗的教訓,同時讓一線營銷人員產生「畏貸」的心理。一線營銷人員既「懼貸」又「畏貸」,積極營銷貸款就只能是天方夜談。
二、貸款營銷對策
基於對貸款營銷的難點的分析,農村商業銀行對貸款行銷的過程中,應採取相應的對策並建立良好的貸款行銷機制和不良貸款追究責機制。
(一)加大貸款新規的宣傳力度,營造小額貸款行銷的主動局面。一是結合陽光信貸工程的宣傳,將各類貸款產品,特別是福祥便民卡的市場准入條件進行公開。以營業大廳為主宣傳陣地,印製宣傳折頁擺放在客戶等待區的合適位置,方便客戶閱讀。二是將各類貸款客戶應提供的資料列成清單,發放給有貸款意向的客戶,讓他們主動准備相應的貸款資料,提高辦事效率。三是公開各類貸款辦理流程和限時辦結時間。這樣,就能讓有借款意向的客戶明明白白的知道農村商業銀行哪種貸款產品對自己有利,憑自己的身條件只能適合哪種貸款產品,自己應向農商銀行提供什麼資料,要辦哪些手續,什麼時候能拿到貸款以及應承擔的利率是多少等。只有讓客戶了解銀行,自己了解客戶,才能實現銀行與客戶無障礙的有效溝通,激活貸款營銷中的被動局面。
(二)加強信貸市場的調研,打造強大的信息平台,為貸款營銷提供有效的支撐。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中的軍事理論照樣在我們的貸款營銷中大放異彩。農村商業銀行在目前的情況下,其經營宗旨依然是服務「三農」和縣域經濟的發展,那麼我們的主要目標市場依然是農村和縣域內的中小微企業。目標市場明確後,就得認真了解市場,研究市場的變化和市場的競爭情況。為貸款營銷提供一個強大的信息平台支撐。一是要強化市場拓展部市場調研和金融產品研發的論證的功能,打造專業團隊。二是要加強市場管理監督部門溝通,建立全轄內個體工商戶、中小微企業的資料庫,對全市所有的生產企業和商戶所從事的行業、經營的規模、合法經營情況有全面的了解。三是在建立資料庫的基礎上,按區域和行業進行切塊,細分客戶群體,並逐戶建立客戶經理聯系制度,將客戶使用金融產品的偏好和對金融服務的訴求瞭然於胸。然後,針對市場的需求研發和論證對同行業具有沖擊力的金融產品,搶占市場的高峰。四是要認真研究農村金融需求的變化,積極探索對農業全產業鏈的信貸支持模式。隨著規模農業的發展,產業鏈金融在未來的農村金融競爭中的重要性日趨顯現,下一步的農村金融競爭就是產業鏈金融的競爭。為此,要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抓住產業鏈的關鍵環節,統領整個產業的上、中、下游金融需求市場,牢牢把握整個產業的話語權。
(三)加強信貸人員的職業素養培訓,提升貸款營銷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信貸員這一職業看似簡單,似乎人人能做,其實真正能做好的人不多。職業的特點對人員素質的要求很高,要真正做好信貸員這一職業必須具備四大能力。一是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力,銀行信貸分析不僅需要微觀經濟理論知識,同時也要具備宏觀層面的經濟理論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經濟法律法規方面的常識。大而言之對辦家的經濟發展趨勢,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調整方向要能夠准確把握;小而言之對借款企業的經營環境、技術和管理能力、產品的市場壽命、贏利模式、資產結構、資產質量等有把控能力。二是文字寫作能力,信貸人員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調查研究,而調查研究成果載體就是調查報告。貸前調查需要出具貸前調查報告,貸時審查需要出具貸時審查報告,貸後檢查同樣也需要出具貸後檢查報告。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字綜合歸納的能力,貸款在運行過程中就不可能得到信息的有效溝通,難保貸款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三是與客戶的准確溝通能力,作為信貸管理人員,不但要發放好貸款,更要宣傳好黨和國家的金融政策,如果不能有效的讓客戶理解黨和國家的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規以及行業政策及貸款品種的功能,貸款有有效營銷是很難達成目標的。四是察言觀色的判斷能力,就是通過與客戶的面談,能夠大致判斷出客戶的信用傾向,資產質量,還款意願等。農村商業銀行在復雜的市場競爭中,信貸營銷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要加強對信貸人員四種能力的培養。專業知識、法律知識和文字綜合能力的提升靠集中培訓和自學相結合,需要在企業內部建立集中培訓和限期達標的培訓、考試和淘汰機制。溝通能力和察言觀色的判斷能力是靠長期的工作積累和沉澱而成的,這種能力的培養只能靠信貸人員的之間的經驗交流才能快速形成,因此必須要建立就暢通無阻的交流機制,每個信貸管理人員每季必須向信貸管理部門提交一篇貸款案例分析報告或貸款營銷心得。對於質量較高的,可選擇一部分的企業內刊上刊登,進行學習交流。只有建立有效的培訓和交流機制,為信貸營銷提供有效的人力資源支撐,才能確保農村商業銀行在復雜的競爭環境下實現貸款營銷的逆襲。
(四)建立科學合理的貸款風險追責機制和「容錯」機制,消除一線營銷人員的「懼貸」、「畏貸」心理。 貸款風險追責的目的就是打擊信貸領域的違法違規和失職行為,維護信貸領域的正常秩序,絕不是讓一線信貸管理人員「談貸色變」。要通過建立科學的追責機制既要將信貸管理工作引上合法合規的軌道,同時又要保護信貸人員營銷貸款的積極性。 一是要消除只問結果不問過程的簡單粗暴的追責做法,要通過對貸款檔案的核查,將形成貸款風險的錯誤行為和責任落實到貸款運行的每個流程,並認真分析形成貸款風險的主客觀原因。屬於違法違規或嚴重失職的要按章依法進行查處,對盡職盡責確因不可預計的客觀原因形成的風險應有相應的「容錯」機制。二是對信用社時期的存量不良貸款應新老劃斷。農村信用社自1952年成立以來,經歷了很多的歷史居變,由於各個時期的信貸政策、經營環境、管理方法不同等原因,形成了一定的不良貸款,這部分不良貸款如果按照現行的追責辦法,全部由責任信貸員負責,是顯失公平的。應該分清具體情況,查實形成不良的原因,牽涉到違法違紀的給予相應的法律制裁和紀律處分。確屬信貸政策和領導決策失誤所形成的不良貸款應認真分析原因,調整政策,不應將政策和決策的失誤讓一線員工來承擔。只有這樣,貸款風險追責既打擊了信貸領域的違法違規和失職行為,又消除了信貸管理人員「懼代」、「恐貸 」的消極心理,才能充分調動一線員工貸款營銷的積極性,為農商銀行的貸款營銷開創一片新的天地。

Ⅶ 公益營銷對於企業發展的意義

公益事業是企業公共關系的重要媒介
企業進入任何一個市場,都涉及與當地的政府、公眾及社會各界的公共關系,很多企業甚至提出了「公共關系是第一生產力」的口號。而參與公益事業無疑是處理公共關系的最佳手段,這已是被跨國企業實踐證明過的企業經營真理。成熟的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基本上都把參與發展公益事業寫進了其企業文化或發展戰略中。不管企業從事公益活動的真正意圖是什麼,參與公益活動都在客觀上起到了為企業整合公共關系的實際作用。 世界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曾經指出:「 旨在產生最大顧客滿意的顧客導向與長期消費者福利,兩者都是公司實現組織目標的關鍵。」這種包含了營銷生態與社會思考在內的理念,對企業提出了正確處理消費者慾望、
企業利潤和社會整體利益之間的關系以求得三者之間的平衡與協調的要求。 由此可見,企業除了為社會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之外,同樣需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去承擔企業的社會角色責任和義務,以樹立企業的公眾形象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毫不誇張地說,良好的企業形象既是一個企業立足於社會的基礎,也是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最重要動力。企業形象不僅是一個企業規模、產品、管理等技術和文化素質的綜合反映,同時也包含了其對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價值取向這一重要內涵。通過社會公益活動承載企業形象傳播,不僅能更好地尋求與社會公眾的情感共鳴,促進gov-ern-ment、社區、公眾等社會各界對企業的認知;也是樹立企業的良好社會形象,為其產品進入目標市場所展開的最好的公眾公關方式。所以,
將社會公益活動與企業市場行為結合起來,在使企業擴大市場佔有率的同時也提升了企業品牌的美譽度,產生了1加1大於2的效果,還將對企業的長久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促進作用。 三、樹立中國企業的企業公民形象 目前,全球五百強企業已絕大多數進入中國市場,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弘揚企業文化,實踐「企業公民」價值方面的所作所為對中國企業具有相當的借鑒意義,尤其是以多種形式支助開展各類公益活動已經成為目前各大公司回饋社會的主要方式之一。
實際上,在其企業公民的概念中,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上的投入和生產成本、原材料成本一樣,已經是企業經營的一種基本的和必要的支出。 跨國企業帶來的先進的公益事業理念不僅促進了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也帶動了中國企業公益意識的提升。在跨國企業將參與中國公益事業作為其中國市場戰略的重要組成的
戰略思維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開始尋求通過參與公益活動來樹立企業形象及拓展企業持續發展所需環境的新模式。企業群體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構成部分和強勢集團之一,而社會的健康發展內涵包含社會各階層的均衡與協同發展,社會強勢群體與弱勢群體是一種扶助和反哺的相互關系,此二者良好的互動關系是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 因此,在跨國企業將參與社會公益事業作為其長遠競爭戰略來執行的情況下,更多地參與公益事業提升中國企業的企業公民意識,不僅僅是中國企業發展壯大的競爭戰略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是樹立中國企業整體形象的需要,是中國社會進步的標志。 企業家朋友參與公益的理由:您參與了慈善,奉獻了愛心,履行了社會責任。同時,您也會得到回報。一是做為市慈善總會的成員,您可以以在市慈善總會相應職務的身份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提高企業的社會影響力。二是根據市委、市政府規定,原則上以後每年只組織開展一次「慈善一日捐」活動,您參與了慈善捐贈,可以避免其他捐贈,杜絕了

多頭捐贈。而且您還可以採取冠名方式捐贈,如XX企業愛心基金,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三是可以享受國家稅收減免政策。按照國家政策,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的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額時扣除。四是提高企業品牌的力量。據權威機構調查顯示,當企業盡力於公益事業,大量的潛在消費者會改變對該企業的看法,萌發一定的好感,並對該企業的品牌形象,有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消費者更願意接受具備「社會責任」的企業。五是提高企業的公信力。投身公益是凝聚企業文化與價值的最有效方法,能夠增強員工的歸屬感、榮譽感和自豪感,是企業做大做強必走的一步。也是企業增加社會信譽和誠信度的最好方式。六是節省企業成本。參與公益事業,表面上是增加了企業成本,實際上企業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後,可獲得比捐助額多得多的社會資源和無形資產,擴大企業的社會影響力。社會資源包括企業名譽與信譽的無形傳播及政府資源和其他社會資源的無形凝結,尤其是媒體無形宣傳給企業帶來的種種好處,它是廣告所不能完成的。

Ⅷ 公益營銷的作用

公益營銷的基礎是從事公益活動,公益活動的定義是指活動的目的旨在提供人類福利和增進公共利益,它包括提供有形的財物或無形的勞務,對他人表達善意,對社會做有意義的貢獻等等。企業資助公益活動是指以企業名義,用提供金錢,實物或實務等方式,主辦、參與或協辦上述的公益活動。
企業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增加社會的公共利益,而且能夠使公司的形象增強,很多大公司在制定長遠戰略時都將公益事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考慮,從這一點上來看,公益事業作為企業經營策略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作為樹立企業品牌形象的一項重要舉措。 企業開展公益活動應該從利人與利己兩方面考慮。企業不僅要對社會作出回饋,同時也要考慮自身的利益,企業獲取利潤對社會是有貢獻的,有了利潤企業才能回饋投資人、員工,繳納稅金給政府,供應商才能從你那裡獲取他們的利益,諸多利益相關部門能從你企業中得到利益,也就是說,獲取利潤是企業作為一個組織存在於社會的理由。所以企業在開展公益活動時不僅要考慮社會效益,也要考慮企業自身的效益。而開展公益營銷其目的之一也是為了能夠增加企業的效益。
一個良好的企業需要有出色的利潤與良好的公眾形象,企業不能只顧自身利益而忽視社會效益,也不能不顧自身利益用企業的錢去盲目回饋社會。總之,社會公益活動、促銷活動都是企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活動,兩者不能相互替代,各個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 公司對社會公益的投入,也常常可以幫助維持老顧客的支持,以及加強與老顧客的聯系,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公司的產品也可能脫穎而出,公司與整個社區的聯系,也因而更密切,有更好的回報。
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是廣大的消費者都會用得著的類別,公司就需要用有廣泛影響的公益項目,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和支持,在競爭劇烈的市場中獲取一顯著的地位。例如公司捐贈的項目是顧客心目中認為重要的公益事業,那麼得到他們的注意和認同的工作,便可事半功倍。
跨國公司從事的公益活動作為大范疇公關中的一部分,出發點並不是單一的。與本地企業有所不同的是,跨國企業要在當地站穩腳跟,必須逾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鴻溝。從事公益活動,是跨國公司融入東道國,在當地生根開花的重要舉措。無論是對於政府、消費者、潛在消費者或者是大眾,公益活動都能極大地拉近與他們的距離。 1、正確理解公益營銷。
英特爾全球副總裁簡睿傑認為:「企業開展的公益活動與促銷活動一般都會給社會帶來利益。企業將自己一部分利益回饋社會開展各種公益活動,不僅滿足了社會公益活動中對資金的需求,同時企業又將良好的企業道德、倫理思想與觀念帶給社會,提高了社會道德水準」。企業既不能「為了公益愛心而公益」,也不能「為了商業而公益」,公益和商業必須是互相呼應並互相支持的。公益中國愛心滿世界行動既是表現企業社會責任的最好方式,也是贏得政府認同、打造企業品牌影響力的有效途徑。而出色的商業化運作則使得公益贊助變成一種社會受益、企業有利的雙贏行為,並使企業有動力有能力不斷進行循環投入。在中國的傳統思維中,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種最高尚的道德情操。受此思維影響,有的企業家在進行公益贊助時,純粹只考慮到盡一份企業的社會責任,而沒有想到如何讓公益贊助變成一種雙贏的結果。而有的企業家則走向另一個極端,急功近利,弄虛作假,一切只向錢看,一切均以商業利益來權衡,最後把一場公益活動,變成一項鬧劇。實際上,公益營銷必須進入一個完整的鏈條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即,通過公益活動,企業為公眾創造利益,從而使公眾對企業更加認可;而公眾對企業的認可,使企業獲得了更多的銷售機會,從而企業獲得成長;而企業在獲得成長的同時,有更多的精力與財力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2、確定符合企業品牌戰略的公益主題,並與企業實力及資料相匹配。
品牌傳播的「項鏈理論」告訴我們:所有傳播推廣都必須圍繞一個核心去運作。品牌核心理念及戰略一經確定,便要持續不斷地進行傳播,所有的傳播動作,包括公益活動,都以此為主線,保證企業主題的統一性及連續性。在世界500強中,「營銷學寶潔,公益學安利」 已成為了共識。在「有健康才有將來」的理念下,安利自進入中國以來,一直是全民健康和運動的積極推動者。安利在公益方面主要選擇三個主題:「倡導健康」、「關愛兒童」和「致力環保」。如「倡導健康」有「紐崔萊健康跑」活動;「關愛兒童」有 「安利名校支教」活動;「致力環保」有 「哪裡有安利哪裡就有綠色」的「種植安利林」活動以及贊助南北極科考和清掃珠峰的「登峰造極促環保」活動。
3、要能順大勢,把握時機。
當社會出現重大事件或重大事故時,政府、媒體、公眾對事件的關注度是最高,如果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主動行動,必然引來更多公眾關注與媒體報道,從而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在5.12大地震中,王老吉果斷捐贈一個億,贏得國人感動,滿堂喝彩,紛紛搶購,以示支持;而萬科卻因王石不合時宜的言論陷入「捐贈門」漩渦,之後雖有1億元的援建,但公眾仍不買賬,稱「無論你抓過了多少山頭,你也爬不過汶川的墳頭」;而一向注重公益投入的一些跨國企業,也因行動遲緩備受詬病,「跨國鐵公雞排名」廣為流傳,以至於商務部不得不出面以正視聽。益佰制葯在2008年開展的「讓聖火永不熄滅——我們的奧運全民健康大行動」的活動,以調研「奧運究竟為中國留下什麼」為主題,請最美火炬手金晶做形象代言人,在全國十大城市展開,上百萬人參與,並最終發布「奧運財富報告」,多家中央機構支持,數位國家領導人簽名或致辭,地方政府領導參加,聲勢浩大,成績裴然。
4、確定有良好聲譽的NGO組織作為戰略合作夥伴。
贊助什麼項目,贊助多少,何時贊助,與哪個公益組織結成戰略合作夥伴,必須考慮充分,把握得當。一個得力的NGO組織,其良好的聲譽及出色的效率將讓你事半功倍,既讓公益落到了實處,也讓企業贏得了形象。
5、急政府之所急,贏得政府的贊許。
可口可樂在中國贊助了規模最大的公益活動——希望工程,1993年至今已在中國捐建了52所希望小學、100多個希望書庫,使6萬多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而摩托羅拉也為此持續投入了十多年,先是建立摩托羅拉希望小學,然後讓更多的員工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進來,繼而推動教師培訓。
6、貴在堅持。
公益營銷是企業戰略的一部分,而不是做一兩次「好事」。在摩托羅拉,企業公益都有一個長遠的目標和一個具體的戰略規劃,對於項目的選擇有一套完善的評估體系。在中國,教育和環保項目是摩托羅拉投入的重點。在前期選擇公益項目時,摩托羅拉首先要考慮這一項目是否具備可持續性和可發展性。 做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公民是寶潔公司對社會的承諾。1952年,寶潔建立了「寶潔基金」。今天,寶潔公司和寶潔基金會每年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捐款都超過了5千萬美元,不斷向有需要的人向有需要的地方伸出援助之手。依靠著這種積極、主動、持續的公益贊助,寶潔在全世界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美譽度與強大的影響力。揚子江葯業作為一個以「護佑眾生,求索進取」為使命的大型醫葯集團,將擁軍這一公益活動作為企業公益的核心,將企業的使命和人民軍隊護佑人民良好結合起來,是社會責任感與企業發展的高度融合的最佳公益戰略。而2007年8月1日,在建軍八十周年之際,揚子江葯業開展了「英雄母親檢閱英雄兒女」的活動,三軍儀仗隊以最高規格迎接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英雄母親,得到了媒體、公眾、政府、軍隊等各界的密切關注,將揚子江葯業的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推到了高潮。
7、做好傳播,策略先行。
公益營銷是一個整體系統工程,貫穿整個營銷環節。公益營銷的實施,必須整合企業本身的資源,通過具有吸引力和創意性的活動,使之成為大眾關心的話題、議題,成為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因而吸引媒體的報道與消費者的參與,使這一事件得得到傳播,從而達到提升企業形象,促進銷售,達到營銷的目的。
邁克爾·波特指出:「企業從事公共事業的目標,從表面上看是為了博得更多的認同和社會影響,而實質上,則應該集中於公司競爭力的增強」。現代公關之父艾維·李也指出:「一個組織所做的有益於社會和公眾的事情,最終必將有益於該組織自身。」。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公益營銷越來越成為企業競爭戰略的重頭戲,公益營銷將進入越來越良性的循環狀態:公益做得越好,企業做得越強;企業做得越強,公益做得越好。 企業參與公益事業可以選擇的具體手段有很多。
1、公益事業宣傳:以促進公眾對某項公益事業的了解和關心以目的,採用提供資金、非現金捐助或者是其他的企業資源,或者為某項公益事業的募捐活動,參與或為志願者招募提供支持。
2、公益事業關聯營銷:企業並沒有承諾一個精確的捐贈數額,而是基於產品銷售額或者一定比例的營業收入來捐助某項公益事業。
3、企業的社會營銷:企業在自身戰略(整體發展戰略、具體的產品戰略、營銷戰略等)的指導下,支持一項行為改善活動的策劃和實施,以達到改善公共健康、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等目的。
4、企業的慈善活動:企業以現金撥款、捐款或者非現金的服務直接捐助某個慈善機構或某項公益事業。
5、社區志願者活動:企業支持和鼓勵企業的員工、分銷商、零售商等合作夥伴奉獻他們的時間來支持當地的社區組織和公益事業。
6、對社會負責的商業實踐:企業自覺履行企業公民責任,積極地開展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和潮流、符合社會道德、符合公眾利益要求,以及改善社區福利和保護環境等一系列的內部和外部活動 沒有效果評價的營銷體系是不完整的。公益營銷效果評價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通過對各種評價指標的研究來定性或定量地確定公益營銷的綜合效果,評價指標的選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綜合評價的效果。因此,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是進行公益營銷效果評價的重要前提。
1、企業公益營銷績效評估的必要性
公益營銷績效評估的的重要價值在於,通過對活動作出全面評估,總結經驗教訓,建立工作檔案。要通過每一個籌款項目的運作,與公司和捐贈人建立「夥伴」關系,拓展人脈,並根據企業和捐贈人的行業特點,對今後的「公益營銷」提出策略性意見,為未來的合作打下基礎。要對本機構工作人員的營銷業績作出評估,運用內部激勵機制,鼓勵創新實踐,保持機構的活力和創造力。
2、公益營銷績效評價體系的特徵及構建原則
通過相關學者充分研究、借鑒國際經驗和對國內企業進行全面深入的實際調查,得出公益營銷評價體系應具有以下特徵:1)綜合性;2)戰略性;3)可行性;4)關鍵一致性;5)國際可比性。
公益營銷績效評估體系的建設要遵循一些必然規律,在實際操作中就表現為評估體系構建必須遵循的原則,主要概括為以下幾條:
1)客觀公正原則
績效評價體系涉及諸多因素,這使得績效評價體系更為復雜,也使績效評價更容易產生主觀偏見。因此,在評價企業業績時,評價者必須以超然獨立的立場和精湛勝任的能力加以判斷,要能以客觀的立場評價優劣,公平的態度評價得失,合理的方法度量營銷業績。
2)科學合理原則
一個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的設計,必須反映出公司的特徵。公益營銷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既要沿用原有評價體系中的一些指標,又要將反映利益相關者利益要求的指標納入其中,某些難以量化的指標應尋求科學的方法加以處理。
3)簡明適用原則
傳統績效評價體系顯得過於簡化,現代的一些評價方法未將相關利益主體的需要納入體系。但如果在構建社會責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面面俱到,制定出許多高深而又精密的指標,必然會導致評價者無所適從。所以必須在考慮各方利益的同時盡可能找出本質的東西,制定出一些關鍵的可操作性指標。否則,評價系統便不能為組織成員所認同、所接受,那麼評價體系必然不能得到遵守。
4)服務目標原則
企業存在的目標是績效評估服務的指向,即企業的目標是協調了各利益主體利益要求的企業價值最大化,則指標體系的設計要能從對影響價值最大化實現的幾個關鍵因素的評價中,發現阻礙目標實現的因素,為經營決策提供詳實資料。
5)系統優化原則
採用系統方法,由總指標分解成次級指標,使體系的各個要素及其結構滿足系統優化要求。此外,評價指標選擇的一般遵循SMART 原則。SMART 原則即:第一,績效指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以保證其明確的引導性;第二,績效指標必須是可衡量的(Measurable),要有明確的衡量指標;第三,績效指標必須是可以到達的(Attainable),不能因指標的無法達成而使員工產生挫折感,但這並不否定其應具有挑戰性;第四,績效指標必須是相關的(Relevant),它必須與公司的戰略目標、部門任務及崗位職責相聯系;第五,績效指標必須是以時間為基礎的(Time-based),即應有明確的時間要求。 國內開展公益活動的企業雖然很多,但是公益營銷做得好的企業卻並不多。與國外企業相比,當前國內眾多企業在利用公益營銷的機遇方面意識不足,手段方面利用不當,管理上缺乏戰略性、規范性。少數企業通過對企業所處環境、企業自身特點的綜合分析,選擇了正確的合作方式,最終達到了預期目的。但是事實是更多的企業遭遇了失敗。總而言之,相比外國企業,我國企業在利用公益營銷的意識方面、實操方面均有相當大的差距,存在著不少誤區,以下展開詳細闡述。
1、公益營銷意識的缺失
企業公益營銷的意識缺失源於傳統觀念的束縛。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受此影響,一些企業在進行公益贊助時,只考慮盡一份社會責任,而根本不想如何讓公益贊助取得一種雙贏的效果,缺乏對公共關系的理解。由於公益營銷意識的缺失,在企業開展各種營銷活動的過程中,往往對蘊含著公益營銷的機會缺乏應有的重視,直接導致企業開展公益營銷活動的介入程度相對較低,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在企業的對外宣傳與影響力傳播上,大多數企業只懂得選擇廣告的手段去進行,對於公共關系的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這也造成企業很少將公益事業作為一種營銷手段去運用。
2、公益營銷戰略的缺失
企業對公益營銷在意識上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缺乏一種經營的意識,導致消費者把跨國公司視為國內公益活動的主力軍,而事實並非如此。其實,國內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是中國公益和慈善事業的中堅力量。這種認識上的巨大反差恰好說明了中國企業公益營銷戰略的缺失。
3、公益營銷手段的缺失
在公益營銷方面,國內企業缺乏系統性與戰略規劃。一些企業對公益營銷的理解,就是拿出一筆錢來做公益活動,用更大一筆錢宣傳公益活動,然後得到十分豐厚的收益。實際上,這僅僅是一種事件營銷,其目的是通過公益活動和公益事件形成新聞爆發點,然後進行放大,這並不能達到營銷效果的最大化。因而企業必須制定公益營銷的戰略與規劃,著眼於長遠而非眼前。由於公益營銷投入的周期比較長,往往短期內並不能產生明顯效果,需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 正如一個硬幣有正反兩面,公益營銷也不是完美無缺,其有益也必有弊。盡管公益營銷不論給企業還是非贏利組織都可能產生積極的影響,但這種營銷戰略在實際的應用中也存在著很多潛在的風險。無論學術界還是企業界對公益營銷的使用都還是存有一些疑慮,這也導致了一些企業遲遲不敢開展公益營銷。
1、消費者認知風險
公益營銷活動自它產生起,盡管大量的調查報告顯示企業從事公益營銷活動受到大多數消費者的支持,也總有一部分不同的聲音,他們認為企業只是在炒作,對企業的動機和承諾表示懷疑。例如,農夫山泉「飲水思源」的廣告開播以後,圍繞農夫山泉的爭議就一直不斷。矛盾主要集中在:「用貧困山區的孩子做廣告,是不是有悖於情理」,「為什麼熱心公益的企業反倒挨罵,被說成偽善」,「每喝一瓶水捐一分錢,是不是少了點」等等。
2、財務風險
由於公益營銷的資金來源於企業的營銷預算,故而會減少其他營銷活動的市場預算;如果由於選擇不慎或者操作不當等原因與某些不能為企業帶來增效的公益事業合作,則會帶來資金浪費。另外,企業開展公益營銷活動要求企業以及合作夥伴建立可靠的跟蹤系統,這意味著其將花費過多的人力物力。再者公益營銷活動的社會貢獻難以測量,這些都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
3、法律風險
公益營銷的廣告通常以公益活動的正當性來賦予產品善良的外衣,強調「獻出你的愛心」、「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扶貧」、「希望工程」 等等煽情的字眼,從而吸引消費者。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並不明確規制此類行為,但是這種對消費者干擾的行為嚴格來說也是一種賄賂行為,它利用的是群眾的道德心理,使本身並不出眾的商品也能為消費者接受、選擇。它們不是通過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等參與競爭的,而是扭曲了市場競爭的關系,違背了正當競爭的原則。在一些論壇上,不滿這種營銷方式的網友們稱之為 「道德綁架」、「道德敲詐」、「慈善炒作」、「慈善搭台,銷量唱戲」等等。如果單純考慮對產品或服務的選擇,消費者未必會選擇該產品或服務,但該企業的廣告宣傳卻讓他們有一種「不購買就等同於沒有愛心」的感覺,購買時就不是完全心甘情願的。
最後,公益營銷這把雙刃劍也給消費者帶來了風險,表現在消費者可能因為捐贈企業誇大其在公益項目中的慷慨而受其誤導或者誤以為某公益事業參與了捐贈企業的商業操作。消費者也可能發現其捐贈的資金並沒有用在公益機構最初宣傳支持的公益活動上或遭濫用等。
總之,對公益營銷的爭論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消費者,他們的偏好和選擇將最終影響到公益營銷這種營銷戰略能否成。消費者的態度將直接影響企業的行為,直接決定企業能否從中獲利。

閱讀全文

與通過公益活動營銷貸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瓦嚓拉·堂卡帕斯特 瀏覽:72
兄弟操嫂子 瀏覽:219
愛愛資源網 瀏覽:897
中國打越戰的電影 瀏覽:122
讀中級電子商務容易找工作嗎 瀏覽:968
翁虹5部出位電影 瀏覽:260
Sea(紅海行動). 英語翻譯 瀏覽:375
愛你媽賣麻花情是那個演員 瀏覽:496
那裡能看國外的電影 瀏覽:249
電子商務的學校有哪些 瀏覽:132
手機電影動漫下載永久免費下載 瀏覽:338
想看電影免費的網站 瀏覽:609
新任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298
白毛哥拿磚頭是哪個電影 瀏覽:421
能搜索到電影的app 瀏覽:835
361度泰國電影劇情 瀏覽:82
類似365dni電影有哪些 瀏覽:914
雙胞胎男主電影 瀏覽:97
經典三極古裝鬼片有哪些 瀏覽:763
八百電影免費版播放 瀏覽: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