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美國成功營銷案例

美國成功營銷案例

發布時間:2021-02-13 02:16:38

❶ 野馬汽車營銷策略的案例 1965年,美國汽車巨人福特汽車公司推出了「野馬」牌轎車,第一年就售出近百萬輛,

福特「野馬」成功之道
1964 年,福特汽車公司推出的新產品「野馬」轎車,取得了轟動一時的成功,兩年內為福特公司創造了 11 億美元的純利潤。這與其獨特周密的營銷策劃是分不開的。福特汽車公司分部總經理李•艾柯卡在仔細分析了市場狀況之後,制定了一整套推出野馬汽車的營銷策略,令人矚目的銷售業績使他也獲得了「野馬之父」的稱號。
福特公司首先做的是調查並選擇目標市場。1962年,李•艾柯卡就任福特汽車公司分部總經理後,對整個汽車市場營銷環境作了充分調查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生育率激增,此後十年的人口平均年齡要急劇下降,20~24齡組要增長50%,購買新車的18~34歲年輕人可望佔到一半。根據這一信息,艾柯卡預見到今後 10 年的汽車銷售量將會大幅度增長,而對象就是年輕人。
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消費模式也在改變;婦女和獨身者顧客數量增加,擁有兩輛汽車的家庭也越來越多,人們願意把更多的錢花在娛樂上。人們正在追求一種樣式新穎的輕型豪華車。
艾柯卡在歐洲了解了福特汽車公司生產的 「紅在」牌汽車銷售情況時,發現 「紅雀」太小了,沒有行李箱,雖很省油,但外型不漂亮,如不盡快推出一種新型車,公司就可能被競爭對手擊敗。於是,艾柯卡根據上述信息提出了一個目標市場,適合這個市場的車應當是:車型要獨樹一幟,容易辨認;為使於婦女和新學駕駛汽車的人購買,要容易操縱;為便於外出旅行,要有行李箱;為吸引年輕人,外型要像跑車,而且要勝過跑車。
福特公司其次傲的是根據目標市場進行產品設計。通過以上的調查福特的設計專家們使開始行動。李•艾柯卡授意車型經理和生產經理主持車型設計,指出這種新車一定要兼具式樣好、性能強、價格低三大特色。這種車應當是小型的,但又不能太小,必須能容下四人;它必須是輕型的, 重量不能超過2500磅;價錢方面,要帶有全套自選設備而不能超過 2500美元。 1962年秋天,新車的泥塑模型呈現在了艾柯卡面前。1963年春天,樣車陳列在福特設計中心,與公司的強大競爭對手一一通用汽車公司的雪佛蘭新車並排展示,進行對比性分析。樣機一再改進,最後的形狀為:方頂,流線形;前長後短,低矮大方;整車顯得既瀟灑又矯健。艾柯卡把新車的命名也看作是產品設計的一部分。在早期設計階段,新車被叫做獵鷹特號,後又有人想叫它美洲豹、雷鳥 E 型等,艾柯卡認為均不理想,於是委託廣告公司代理人去底特律公共圖書館找目錄。此公司從 A 到 Z 列出成千動物,最後篩出一個——「野馬」,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地道的美國名字。美國人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野馬式戰斗機的名字印象極為深刻,用 「野馬」作為新型車的名字,不僅能顯示出車的性能和速度,而且很適合美國人的個性。
福特公司第三步的工作是為「野馬」車制定價格。新車試制小組在底特律選定了 52對有中等收入的青年夫婦,請他們到福特展廳來品評新車。白領夫婦對新車造型表示滿意,藍領夫婦則把野馬看作他們所追求的地位和權勢的象徵。艾柯卡請他們為新車估價,幾乎所有人都估計約10000美元,並表示家中已有車,將不再購買這種車。當艾柯卡宣布車價在2500美元以內時,他們十分驚訝 ,都表示將購買這種能顯示身份和地位的新車。在研究了消費者心理之後,艾柯卡把車價定在2368美元,並開始設計下一步的營銷策略,為打開野馬車的銷路作精心的策劃。
福特公司第四步是新車上市的促銷活動。福特公司在正式推出「野馬」轎車之時,採用了多種多樣具有轟動效應的促銷手段,真可謂奇招迭出。「野馬」汽車正式投放市場前四天,公司邀請了報界100多名新聞記者參加從紐約到邊爾本的 70 輛「野馬」汽車大賽,這些車飛馳700英里無一發生故障,證實了野馬車的可靠性。於是,幾百家報紙都以顯著 的位置刊出了關於「野馬」的大量文章和照片表面上看,這只是一次賽車活動,實際上是一次告知性廣告,使「野馬」成為新聞界的熱門話題。在「野馬」車投放市場的當天,福特在2600種報刊上登了全頁廣告,並在數家電視台播出廣告短片,廣告使用了所謂的「蒙娜•麗莎」手法:一幅樸素的白色「野馬」在賓士的畫面,註上一行簡單的字是「真想不到」,副題是售價2368 美元。由於公關經理的努力,新車照片同時出現在《時代》和《新聞周刊》封面上,關於這兩大雜志的驚人宣傳效果,艾柯卡後來回憶說:「《時代》和 《新聞周刊》本身就使我們多賣出10萬輛!」。福特公司還在全國15個最繁忙的機場和從東海岸到西海岸的200家假日飯店的門廳里陳列了「野馬」。公司選擇最顯眼的停車場,豎起巨型的廣告牌,上書:「野馬欄」以引起消費者的注意,激發人們的購買慾望。同時,福特公司向全國的小汽車用戶直接寄發幾百萬封推銷信,既達到了促銷的目的,也表示了公司忠誠為顧客服務的態度和決心。此外,公司大量上市「野馬」墨鏡、鑰匙鏈、帽子、玩具車,甚至在麵包銷的櫥窗里貼上廣告:「我們的烤餅賣得像「野馬」一樣快。」
由於從選定目標市場、產品設計到銷售野馬車的各個環節,福特公司均作了一系列精 心的策劃。使野馬汽車獲得了汽車銷售史上的巨大成功,使其訂貨單源源而來。到1965年4月16日,即野馬誕生一周年的時候,已售出 418812 輛,創下了福特公司的銷售記錄。
「野馬」之所以成功,關鍵就在於其符合市場需要的定位。其成功就在於公司決策者能正確地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市場細分,並在細分的基礎上找准了目標市場,最後能 針對目標市場的特殊性進行產品定位和價格定位。有需求才有市場,但現代市場上的需求已不同於以前,需求的層次性已越來越明顯,因此,正確運用 STP 營銷已成為現代市場
營銷取得成功的關鍵技術,這也是「野馬」營銷成功所帶給我們的啟發之處。成功的STP策略也離不開市場調查及其他市場組合策略的相互呼應。

❷ 史上成功的營銷是什麼

史上最經典的十大成功營銷案例盤點

【移位營銷】
上海工業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的傳統產品縫紉機針,因成本高難以維持。決定把公司在上海難以生產的縫紉機轉移到生產成本低的內地去建立生產基地。這樣,一包針的生產成本降到0.3元,大大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從而奪回了失去的市場。
【限量營銷】
日本汽車公司推出一款式樣古典、風格獨特的「費加路」新車,非常搶手。該公司沒有因此拚命上產量、擴規模,而是公開宣布每年只生產2萬輛,進行限量銷售,結果訂單激增到30多萬輛。為公正起見,公司對所有訂購者實行搖獎抽簽,中獎者才能成購得此車的幸運兒。其結果造成產品供不應求的市場緊俏氣氛,使企業始終保持優勢。
【逆向營銷】
山東濟寧新華毛皮總廠在困境中不隨波逐流。有一年,我國毛皮生產出口壓縮,內銷不暢。許多廠家停止收購,競相壓價拋售。該廠經過調查分析,審時度勢,逆向營銷,貸款400萬元以低廉價格在量收購。數月以後,市場需求回升,毛皮價格上漲,該廠賺了一筆可觀的利潤。
【文化營銷】
格蘭仕集團生產的微波爐是新興產品,為了挖掘潛在市場,該集團在全國各地開展大規模的微波爐知識推廣活動,全方位介紹微波爐知識。此外,還編出目前世界上微波食譜最多最全的《微波爐使用大全及菜譜900例》,連同《如何選購微波爐》一書免費贈送幾十萬冊,使格蘭仕這個深入人心。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
【啟動營銷】
海信集團經過深入調查,了解到彩電在農村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因此,該集團制定全面啟動農村市場的營銷戰略,並迅速付諸實施。針對農村的特殊狀況,他們開發生產靈敏度高、電源適應范圍寬、可靠性好、耗電量少、價格適宜的彩電,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農民對產品價格、可靠性能的特殊需求,從而開拓了廣闊的農村市場,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定位營銷】
麥當勞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市場營銷定位明確――主要面向青少年,特別是兒童。他們針對青少年、兒童的特點開展各種促銷活動,如開心生日會、贈麥當勞玩具等,因此在市場競爭中獨占鰲頭。
【遠效營銷】
日本有家巧克力公司,意欲培養日本青年過「情人節」的習慣,然而效果不理想,但是,該公司認定一戰略方向,堅持不懈地宣傳「情人節」,最後終於達到目的。現在,日本青年人在「情人節」互贈巧克力已成風氣,該公司巧克力銷量驟增,生意越做越紅火。
【特色營銷】
美國有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店,在許多服裝店看好高檔服裝經營時,卻反其道而行之,專門經營服裝大廠生產多餘、規格不配套而其它商店又不願問津的零頭單件服裝。該店採取「一口價」的營銷策略,即所有服裝不論其式樣、規格、顏色如何,全部以6美元一件出售,滿足了大多數消費者需求,生產從此興旺發達。
【限價營銷】
南京三星級的江蘇美食場城,規定216種各派美味佳餚由名廚主理,顧客可隨意選用,數量不限。
收費結賬時,實行「最高消費者限額」,每人50元,超額消費部分不收費。如果每人消費不足50元,則按實際消費額收費。此舉深受消費者歡迎,美食城每天顧客盈門,座無虛席。
【借名營銷】
約翰遜研製出「粉質化妝膏」時採用「借名生輝」的辦法進行推銷。他擬出一則廣告:「當你用過佛雷公司的之後,再擦上約翰遜的粉質化妝膏,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則廣告貌似宣傳佛雷,實質上卻在宣揚自己。不到半年,約翰遜名聲鵲起,迅速佔領美國黑人化妝品市場。

❸ 推薦幾個近5年的經典營銷案例體現市場定位策略的案例

你可以在網上搜索更多 這只是參考
大眾市場定位的傑出代表:福特公司

當被問到「是誰發明了汽車?」這個問題時,許多人都會回答:亨利·福特。這個普遍的誤解正是對亨利·福特的贊美——是他使千千萬萬人擁有汽車的夢想成為可能。雖然人們普遍承認汽車是在歐洲發明與誕生的,但在19世紀末,有許多美國和歐洲的實驗者們同時在努力實現這一理想。但是,亨利·福特可以擁有所有的榮譽,因為是他使汽車不再遙不可及。他的指導原則是:「我要製造一輛適合大眾的汽車,價格低廉,誰都買得起」。正是亨利·福特的這種遠見和激情促成了福特汽車公司的誕生。

在美國工業由手工作坊向工廠製造生產的過渡中,享利·福特首創世界上第一條大規模流水作業生產線,為現代發達的工業生產奠定了基礎。他發明的物美價廉的T型車,一舉打開了新興的汽車業市場,為美國迅速步入汽車時代做出了貢獻。為此,在美聯社所做的美國獨立200周年20件大事的民意測驗中,享利·福特和他的汽車公司名列第10,與宇航員登上月球,原子彈爆炸成功相媲美,為全世界所矚目。

1.定位大眾市場。

100年前,汽車業傳統的做法幾乎無一例外是面向較為富有的階層,福特公司1906年推銷的新型汽車也是這樣一種「奢華型」產品——車體笨重,且多為定製,非一般人的財力所及。這時,福特公司推出八種車型,分別用八個不同的字母標示,設計有別,價格各異。同時,他們提高了售價,最便宜的車售價為1 000美元,最高的為2 000美元。這一變革帶來了災難性的結果,銷售數量猛然下降,利潤僅10萬美元,為前一年度的1/3。滯銷震驚了亨利·福特,他不得不再易其轍,轉為薄利多銷。次年,公司降低了售價,生意又魔術般地回升了。盡管當時全國性經濟蕭條已經露頭,但從1906年下半年到1907年底這一段時間里,福特汽車的顧客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其他生意紛紛倒閉,而福特公司卻盈利125萬美元。及時的政策變動,獲得如此成功,主要歸功於亨利·福特本人。

亨利·福特開始夢想建造一種既簡單又堅固耐用、而且人人都承受得起的汽車。1908年初,亨利·福特製定了一個劃時代的決策,公司宣布從此致力於生產標准化,只製造較低廉的單一品種。實際上這項方案在亨利·福特腦子里已醞釀了數月,甚至可以說數年之久。這種生產方針已有盈利的先例。該公司1906年至1907年的生產無疑地證明,產品價格越低,利潤越大。因此,轉而生產統一規格、價錢低廉、能為大眾所接受的車輛從根本上講是明智之舉,從銷售、盈利相結合的角度看,這個決定只是將昔日的最佳實踐固定下來。

亨利·福特的夢想之車就是T型車。T型車渾身上下找不到一絲裝飾或華而不實之處,百分之百地實用。這正是亨利·福特所希望的樣子。它的車體輕,堅固而不求其外表美觀,而專在性能上刻意求精,普通人也買得起。T型車去掉了所有的附件,以850美元一輛出售,規格一致,的確像「別針或火柴」一樣。

T型車一投產就受到廣泛的歡迎。它無須推銷,自有主顧,其原因不言而喻。它之所以躍居當時各類汽車之首是因為農民正需要這種車,普通人又都買得起。它的機械原理極為簡單,任何耐心的外行人都會很快地掌握。而且,當時的車輛包括T型車在內,都面臨征服馬車時代遺留下來的路面的難題。一般的汽車都經受不了危險的小路和平原各州土路復雜路面的考驗,而T型車的每一個零件都是針對這種情況設計製造的。與當時其他類型汽車相比,T型車具有經久耐用、構造精巧和輕盈便利的優點。這種車底盤較高,可以像踩高蹺那樣通過亂石遍布或類似沼澤的路面,具有能穿越沙地、腐土和泥潭的優良性能。

福特汽車公司這一時期的盈利情況也證明福特關於生產廉價車的決定是無比明智的。T型車僅用一年時間就躍居暢銷車之首,成為第一號盈利車。這一年出售了1.l萬輛,在銷售量和利潤方面均超過其他汽車製造商。大眾化產品策略為福特公司贏得了巨大的市場發展機會,其實可以說是亨利·福特造就了美國汽車市場。

為適應汽車需求量的劇增,天才般的亨利·福特潛心研究生產流程,開發出產品生產線。依靠良好的產品市場和高效的流水線作業,1914年1月5日,亨利·福特宣布福特汽車公司的最低日薪為5美元——幾乎兩倍於當時的最低日薪,震驚了全世界。亨利·福特認為,既然已經能夠大批量生產價格低廉的汽車,如果員工們能夠買得起的話,就可以賣出更多的車。他相信一個8小時工作日5美元的報酬是他所做的削減成本的最佳舉措。他說:「可以找到創造高工資的生產方法。如果降低薪水,就是降低顧客的數量。」

2.順應市場。

隨著美國汽車市場的成熟、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需求的專業,福特公司適時調整了產品組合。當時的消費者需要更為豪華、動力更為強勁的汽車。福特汽車公司的下一個產品——於1932年3月31日推出的第一台V-8發動機正好滿足了這兩種需要。福特汽車公司首次成功地將V-8缸體鑄為一體,這比他的競爭對手學會造出可靠的V-8發動機早了許多年。同時福特汽車及其強大的發動機成為注重汽車性能的美國人的最愛。

二戰期間,福特公司為適應戰時需要,轉產飛機發動機等產品,由埃德塞爾·福特發起的龐大的戰時計劃,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一共製造了8 600架四引擎B-24「解放者」轟炸機、57 000台飛機發動機以及超過250 000台坦克及其他戰爭用機器。在二戰中,福特公司的傑出表現為其贏得了口碑,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二戰結束後,民用汽車市場迅速膨脹,為適應新的市場需求,福特公司推出新車型。1948年6月8日,福特汽車1949款車型在紐約隆重推出。這輛側身平滑光潔的福特1949款汽車擁有獨立前懸架和可開啟的新型後角窗;車身與翼子板的融合是一種創新,為日後的汽車設計設立了標准。福特1949款給了福特汽車公司在競爭激烈的美國汽車製造業中奪回亞軍寶座以強大的動力。1949年,福特公司大約銷售了807 000輛汽車,盈利由前一年的9 400萬美元上升到1.77億美元。這是自1929年以來創下的最高汽車銷售記錄。

憑借良好的先發優勢,福特公司致力於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從而取得了市場競爭中的利器——價格優勢。

亨利·福特二世的戰後重組計劃使公司迅速恢復了元氣,並使之進一步推出了擴展計劃,最終在美國成立了44個製造廠、18個裝配廠、32個零件倉庫、2個大型試車場和13個工藝開發和研究機構。

❹ 市場營銷案例-日本本田公司生產的雅閣牌汽車在美國倍受歡迎。

日本本田公司成功原因:
1.本田公司採取了本土化策略,去了美國實地考察,根據美國的高速公版路來設計權適合美國消費者駕駛的汽車。
2.本田公司的設計人性化,迎合了消費者的習慣,根據在停車場一下午的觀察設計出了適合消費者的行旅箱。

反映的營銷觀念: 全球思考,本土行動(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

❺ 關系營銷案例有哪些

早在1995年,「白加黑」上市僅180天銷售額就突破1。6億元,在擁擠的 感冒葯市場上分割了 15%的份額,登上了行業第二品牌的地位,在中國大陸 營銷傳播史上,堪稱奇跡。這一現象被稱為「白加黑」震撼,在營銷界產生了強烈的沖擊。「白加黑」是個了不起的創意。

它看似簡單,只是把感冒葯分成白片和黑片, 並把感冒葯中的鎮靜劑「撲爾敏」放在黑片中,其他什麼也沒做;實則不簡單, 它不僅在品牌的外觀上與競爭品牌形成很大差異,更重要的是它與消費者的生 活形態相符合,達到了引發聯想的強烈傳播效果。在廣告公司的協助下,「白加黑」確定了乾脆簡練的廣告口號「治療感冒, 黑白分明」,所有的廣告傳播的核心信息是「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服黑 片,睡得香」。

產品名稱和廣告信息都在清晰地傳達產品概念。「白加黑——治療感冒,黑白分明」是一例非常經典的關系營銷案例。如今, 這則經典的營銷案例仍值得我們去牢記,去發掘。微信紅包據微信春節期間公布的官方數據稱:除夕至大年初一下午4點,兩天內參 與搶微信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總計搶紅包7500萬次以上。

但這不是問題 的關鍵,或者說不是那個真正讓馬雲和其他互聯網公司警惕的威脅——得到紅 包只是一時的興奮,而藉助這波搶紅包的熱度讓大批用戶綁定微信支付所帶 來的後續效應和影響,才是此次社交的最大紅利。微信紅包的意圖非常明確,要想提現紅包金額或發出紅包,就必須通過綁 定銀行卡來完成,這無疑直接鼓動用戶體驗微信支付,而一旦微信支付的規模 形成,未來,微信在手游、電商甚至互聯網個人理財上也將逐步打開。

通過這一個活動,就能邁過整個商業布局的第一道檻,由此看來,「搶紅 包」的價值不可估量。可口可樂歌詞瓶或許是因為2013年的昵稱瓶夏日戰役給可口可樂的銷量帶來了 20%的增 長,或許是因為在瓶子上做文章的確很有感覺。總之,歌詞瓶就這么登場了。有了之前昵稱瓶的經驗,可口可樂對這次歌詞瓶的推廣可謂是輕車熟路:針對意見領袖進行定製化產品投放,利用明星效應,KOL在社交網路上的活躍 度和影響力,製造信息高點,然後再通過社交媒體引發活躍粉絲的跟進,進而 利用社交媒體的擴散作用影響到更多普通消費者。

同時,可口可樂官方微博也時常發布跟歌詞瓶相關的內容,如讓粉絲說出 自己最喜歡的歌手的一句歌詞,根據文字描述猜歌曲等。直到5月19日,可 口可樂官方微博放出一組圖片,宣布歌詞瓶正式上市。阿迪達斯世界盃營銷,最後贏才是真的贏俗話說得好,「笑到最後笑得最好」——世界盃開賽前,被耐克「搏上一切」 壓得喘不過氣的阿迪達斯,隨著賽事的深人,藉助微博平台執行的實時營銷扳 回一城,甚至到最後已壓過耐克的風頭。

每一條帶有「成皇或敗寇」(all in or nothing)標簽的微博,每一張緊貼賽 事看點的海報以及每一句簡單有力的創意文案,在長達一個月的戰役中,老練 的阿迪詮釋了營銷「持久戰」所必需的低調奢華——可能過程中並沒有絢麗的 高潮和刻意的爆點,但卻有著一步步走下來的扎實根基。

許多年後,當翻出這些海報和文案,回想起曾經比賽的點滴細節,誰又能 不喜歡呢?西門子,「不想洗碗」創意秀如果有人主動願意洗碗,那麼他也真是冒著被邊緣化的危險了——調查顯 示,在「80後」、「90後」的年青一代中不想洗碗的人數佔到了 90%以上。

為了推銷自己的洗碗機,西門子瞄準了這一消費者痛點,以一個微博小號 為導火索,進而引爆話題,激活每個人心底那股「我不想洗碗」的情結,同時 藉助社交平台擴大和延伸這種情緒,從而達到拓展產品認知度的目的。一句戳中心底的話配合低門檻的參與方式,激發了受眾的熱情和參與度, 造就了出乎意料的傳播效果——不到兩周時間,媒體總曝光量過億,微博轉發 過10萬次,評論過5萬次,微信閱讀量接近8萬次。

還有安利產品。

❻ 誰知道關系營銷經典案例

喬·吉拉德把成交看作是推銷的開始。他在與客戶成交之後,並不是把他們援專於腦後,而是繼續關心他們,屬並恰當地表示出來。他每月要給自己的1萬多名客戶寄去一張賀卡。一月份祝賀新年,二月份紀念華盛頓誕辰日,三月份祝賀聖帕特里克日……凡是在他那裡買了汽車的人,都會收到他的賀卡。正因為他沒有忘記自己的客戶,客戶才不會忘記喬·吉拉德。喬·吉拉德在銷售過程中總結出了著名的「250定律」。他認為在每位客戶的背後,都大約站著250個人,這是與他關系比較親近的人:同事、鄰居、親戚、朋友。如果一位推銷員在年初的一個星期里見到50個人,其中只要有兩個客戶對他的態度感到不愉快,到了年底,由於連鎖效應就可能有5000個人不願意和這位推銷員打交道。因此,在銷售過程中不能得罪任何一個客戶,得罪一個客戶就等於得罪了250個客戶。反過來講,如果你贏得了一個客戶的口碑,就等於贏得了250個客戶。

❼ 國外有哪些營銷極為成功的案例

我印象比較深的一個國外經典事件營銷案例是多年前的Chiquinho Scarpa葬車事件。Chiquinho Scarpa親身示範了一次成功的事件營銷。他決定將價值150萬巴西雷亞爾的賓利埋在自家後院,作為陪葬品,引發軒然大波,但就在車葬當天,他叫停了儀式,並稱這只是一出鬧劇,想呼籲大家加入捐獻器官的隊伍。
巴西Chiquinho Scarpa是個有名的富家子弟、花花公子,在62歲的時候他就開始盤算自己死後的生活。2013年9月,他突然宣布自己受到埃及法老殉葬品的相關記錄和文章的影響,將在9月20日把價值150萬巴西雷亞爾的賓利埋在自家的後院。Chiquinho Scarpa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直播了自己在聖保羅豪宅的後院中為愛車挖「墓穴」的過程,圖文並茂,視頻為證。全國上下一片嘩然,各大媒體跟進打算看笑話。「車葬」當天,有媒體、明星和藝人等來到現場看熱鬧。這時,Chiquinho Scarpa向大家致歉,坦白說這是他演的一出鬧劇只為了吸引所有人的注意並且呼籲對他惡語相向、嘲笑他的那些人,成為器官捐獻者。要捐獻器官不用寫進遺囑什麼的,只需要告訴他們的家人,自己是一名器官捐獻者,他們就可以拯救無數生命。隨後,在場的明星和藝人也加入了器官捐獻者的行列。據悉,這場活動的背後策劃是全球知名的廣告公司李奧貝納(LeoBurnett),成功運用了媒體想炒新聞、民眾愛批判時事的心態,造勢成功。

閱讀全文

與美國成功營銷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營銷知識如何傳播 瀏覽:289
市場營銷管理的第一步 瀏覽:860
市場監管局綜合業務培訓方案 瀏覽:886
銀行夏季營銷宣傳方案 瀏覽:51
2014感恩節策劃方案 瀏覽:891
網路營銷實物試卷 瀏覽:598
法院黨建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39
網路營銷分成 瀏覽:455
村村響業務培訓方案 瀏覽:358
莆田中學高效課堂培訓方案 瀏覽:481
中高層培訓營方案 瀏覽:127
四川大型電子商務企業 瀏覽:771
牆紙品牌營銷策劃機構 瀏覽:34
夏季存款營銷方案 瀏覽:568
陌陌前期推廣方案 瀏覽:379
地方春節文藝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782
聯通網格五一促銷方案 瀏覽:699
市場營銷實習鑒定表 瀏覽:689
美國研究生市場營銷錄取 瀏覽:620
市場營銷目錄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