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中國茶對日本營銷策略

中國茶對日本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1-02-04 21:53:18

㈠ 中國茶文化對日本茶文化有什麼影響

我國首創的茶德觀念,在唐宋時代傳入日本和朝鮮後,產生了巨大回影響並得到發展。日本高僧答千利休提出的茶道基本精神和、敬、清、寂,本質上就是通過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在品茗的清寂中拂除內心和塵埃和彼此間的介蒂,達到和敬的道德要求。

朝鮮茶禮儀倡導的清、敬、和、樂,強調中正精神,也是主張純化人的品德的我國茶德思想的延伸。

㈡ 中國茶葉進入日本市場應採取何種市場進入模式

進入日本先要了解它們 比如它們的抹茶道用的是蒸青茶 在要在政策上下功夫 因為要出口到它們哪裡農葯殘留一定一定要達標,還有很多很多 有興趣可以密我

㈢ 如何看待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文化之間的關系論文3000字

目前,許多有關茶文化的概念存在一些分歧,模糊甚至混亂的現象,如到底什麼版是茶文化問題,什麼是權茶道問題,什麼是茶藝問題,茶道和茶藝的關系問題,都存在誤區,沒有統一的認識,需要加以探討,以求得共識。 在討論茶文化問題之前,必須先弄清什...

㈣ 中國茶如何傳入日本的

榮西曾經兩次到天台山求法修行,然而我至今為止還沒有去過一次。此次,本田圭子意向棚橋篁峰老師借用了一些資料,沿著榮西的足跡探訪了中國茶傳入日本的路徑。天台山位於中國浙江省東部,是群山山脈的總稱。主峰華頂山上,隨處可見佛教寺院和道教廟宇,簡直是一座仙山佛國。日本僧人榮西在中國與重源相遇後,相約一起參拜中國佛教聖地阿育王山和天台山佛教聖地,在這里他們親眼見到了「舍利發光」、「肉身羅漢」。榮西首先進入天台山的國清寺學習禪法基礎,兩個月後,為了跟從黃龍派八世虛庵懷敞學法,參謁了萬年寺,從此繼承了禪宗臨濟宗的法系。

國清寺是天台山中最大的寺院,正面有一座豐干橋,在橋的盡頭有一面黃色牆壁,上面寫著「隋代古剎」。豐干橋的名字源於養育了寒山與拾得的豐干,三人被稱為「國清寺三賢」,供奉於三賢堂內。據說,萬年寺源於1600年前敦煌高僧在天台山修建的茅屋,北宋時期遭受火災後得以重建。榮西來的時候正是萬年寺的繁榮昌盛時期。

萬年寺在南宋寧宗(在位期間1194?1224)時期,曾與中國的五山十剎齊名,古人評論天台山的著名寺院時稱「修行嚴格國清寺,銅鍾巨大高明寺。強風凜冽真覺寺,飛瀑雄偉方廣寺。伽藍宏大萬年寺。」可想而知當時的萬年寺是多麼雄偉宏大的禪寺。紹熙2年(1191)秋7月,榮西得到虛庵懷敞授予的印可狀和袈裟,踏上了回國的路途。虛庵懷敞法師曾給他贈詩一首。

寄偈千光法師住太白名山虛庵懷敞

不露鋒芒意已彰

揚眉早落識情?

著衣吃飯自成現

打瓦??w空著忙

若信師姑元女子

無疑日本即南唐

一天月色澄江上

底意分明不覆藏

肥前(長崎縣)的平戶富春園渡過紅色的平戶大橋,進入平戶島,開車只需要十分鍾就能到達榮西最先栽種茶樹的茶園——「富春園」。榮西之所以將茶園取名為「富春園」是因為在宋朝修行時所看到的富春江的景色與平戶島的古江灣的景緻非常相似,讓他難以忘懷,所以就以「富春」命名。

茶園的路對面有一座「龍燈山千光寺」,是戶部清貫為榮西建造的小寺院(即富春庵)。自從榮西離開以後就荒廢了,直至元祿8年(1695)藩主松浦公賞賜了一些養護費,才修建了這座寺院。千光寺內祭祀著榮西像和戶部清貫的牌位。從「富春園」後面出來後,可以看到一塊「坐禪石」和刻著「日本禪宗發源地富春庵遺跡」的石碑。從山上的茶園下來後,就可以俯覽榮西認為很像富春江的古江灣。榮西到達平戶之後,在「富春庵」弘揚禪宗、播種茶籽、加工茶葉並教授人們飲茶的方法。從此以後,茶葉從這里開始傳開,後來又從脊振山的石上坊、博多的聖福寺傳到京都?銜駁母呱剿隆⒂鈧蔚鵲兀?⒅鸞ピ諶??乒憧?礎?/p>

肥前(佐賀縣)的脊振山石上坊茶園沿著國道385號線進入山路,從「靈仙寺遺跡」下面的入口處向上走大約三十分鍾,按照路標的指示登上一段很陡的山路,就能看到「茶之紀念碑」和「乙護法堂」。這里是榮西種植茶葉的地方,也是日本茶葉發源地之一,所以非常有名。榮西肩負著修行與弘法的重任登上這座脊振山,住在靈仙寺西端的石上坊。他在屋前的小院里,播下了從中國帶回來的茶籽。如今,石上坊已經沒有什麼建築物了,也很少有人來這里探訪茶園古跡。靈仙寺舊址中唯一的一個建築物就是乙護法堂,法堂前面豎立著一塊「茶之紀念碑」,從這里可以眺望整個茶園。

築前(福岡縣)的博多聖福寺茶樹安國山的聖福寺也是榮西創建的,後鳥羽天皇曾賜與「宸書」(天皇之書),上寫「扶桑最初禪窟」。現在這座寺院是臨濟宗妙心寺派國家指定的大禪寺。在聖福寺建成之前(1195年建成),榮西先後在肥前(長崎縣)的「富春庵」和築前(福岡縣)的「今峰山妙德寺」弘揚臨濟宗的禪法。後來他打算移居到博多,在來日宋人的百堂(祭祀堂)遺址上建造一座禪院,於是就向鐮倉幕府將軍源賴朝提出申請,希望他能轉讓這片領地。將軍同意後,榮西就在這里建造了有名的「聖福寺」。榮西向源賴朝申請領地時親筆寫的「申請書」,今天依然作為鎮寺之寶,保存在聖福寺內。

山城(京都府)的?銜哺呱剿虜柙按泳┒汲嫡境俗????銜?周山」的JR大巴,大約50分鍾路程就到了山下。沿著清瀧川,從周山街道的山腳下上山,過了白雲橋就可以看到正面的參道入口。沿石階而上,有一塊「?銜采礁呱剿隆鋇氖??ǜ桓蘊??椋┝⒃諛搶鎩4┕?金堂,經過??足石就來到明惠晚年生活、圓寂的禪堂遺址——開山堂。每年的11月8日這里都要舉行祭祀開山的獻茶儀式。從這里往山下走,有一塊刻著「日本最古老之茶園」的石碑,傳說這里就是明惠最初種茶的地方。據史料記載,建永元年(1206)11月,後鳥羽天皇下旨把華嚴宗興盛之地——?銜駁厙?陀杳骰藎?漚ㄆ鵒蘇庾?呱剿隆?/p>

山城(京都府)的建仁寺從京都有名的傳統娛樂區——祗園進入建仁寺後,就可以看到由南向北分別建有三門、法堂、方丈三大建築,這是禪宗寺院特有的珈藍結構。在三門的東面立有一塊茶碑。

建仁寺每年在榮西誕辰的4月20日這天都要舉行開山降誕會,並且在大方丈內舉行頌揚「茶祖」榮西聖德的四頭茶會。

㈤ 中國茶對日本政治,經濟 文化 技術的影響

中國早在3000多年前便已開始栽茶、制茶;多年前茶葉就已成了商品;但茶作為一種文化,其體系的創立當在唐代。唐朝陸羽《茶經》的問世,是唐代茶文化體系形成的重要標志。《茶經》一出,「天下益知飲茶矣」(《新唐書·隱逸傳·陸羽》)。茶文化的出現,把人類的精神和智慧帶到了更高的境界,提高了人們的文化修養和藝術欣賞水平。中國茶文化的深厚底蘊,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並在這個古老文明的國度不斷得到繼承和發揚。同時,中國茶傳往世界各國,對許多國家的文化、禮儀等方面產生了深刻影響。公元五世紀,我國茶葉開始輸入亞洲的一些國家,十七世紀運往歐美各國。在中國茶在向外傳播的過程中,其中對日本和韓國的情況尤為引人矚目,中國茶文化對日韓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國茶與茶文化傳入日韓

中國是茶葉的原產地,是最早發現、利用、栽培、加工、飲用茶的國家,有「茶的祖國」之稱。在浩渤的古籍之中,有關茶事的記載、茶的歷史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代。時至唐代,隨著國家的統一與繁榮,茶文化已基本形成,著名的茶聖陸羽在780年所著《茶經》中概括了唐以前有關茶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雙重內容,特別探討了飲茶的藝術,並把儒、道、佛三教思想滲透到飲茶過程之中,首創了中國茶道精神,對推動世界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唐代盛世,華夏茶葉科學與茶文化水平已較為發達,世界各國來華游學取經者頗多,如印度、東瀛、高麗、錫蘭、高加索等國家,來中國覓取茶樹種苗,模仿吸納茶文化。當代茶聖吳覺農先生曾多次指出:日本今天的茶葉生產,是唐代來華游學取經的最澄和尚帶去手抄本《茶經》和茶樹種苗,才廣為繁殖和發展起來的。

日本、韓國(泛指朝鮮半島)都是文明發展較早的東方國家,與中國文化同源,以中國文化為母本,各種禮儀多效仿中國,這在文獻和日韓的文物發掘中都得以證明。文獻中有關茶及茶文化的輸入、輸出也都有較詳記載。文獻研究表明,最初中國茶輸入日韓均為清飲茶,其時間恰與中國茶聖陸羽創立茶文化相銜接。物質的輸入加上文化的渲染,產生的影響極其深遠,給人的印象尤為深刻。

據《日吉神道密記》記載,805年從中國留學歸來的最澄帶回了茶籽,種在了日吉神社的旁邊,成為日本最古老的茶園。南宋時期,被日本人尊為「茶祖」的禪師榮西,曾二度到中國學佛,回國時帶回了種茶技術並發揚了中國茶道,後由高僧千利休把茶道推廣到民間,成為頗具特色的日本傳統飲茶習俗。茶道是一種綜合文化藝術形式,是一種以飲茶為手段的禮儀規范,程序完善復雜。日本茶道逐漸形成了「和、敬、清、寂」的核心。

有關中國茶籽傳入韓國,在《三國史記》和《新羅本紀》的興德王3年(828年)中就有相關記載。之後,中國茶樹在高宗22年(1885年)是從中國清朝時期的九江道引入。韓國把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農氏喻為茶聖,同韓國種茶、飲茶、茶文化息息相關。高麗三國時代已有植茶之說,至七世紀出現飲茶習俗。從新羅時代就有茶文化,成為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並成為民族文化的根。神農氏的光輝業績也為韓國人民懷念,高麗五行獻茶禮就是以茶祭炎帝神農氏的一種方式。

㈥ 中國的茶葉出口到了日本銷量怎樣

日本本身是世界頂級的茶葉生產、消費、出口大國。 同時也是進口大專國,屬於中國茶屬葉的第二大出口國(偶爾第一)。 多年來進口茶葉的比例基本為烏龍4.5:蒸青綠3.5:紅茶1.5。 其中綠茶和烏龍在日本市場進口比例屬於絕對強勢地位(占總進口比例均超過80%)。 日本茶粉主要分為抹茶粉和煎茶粉,抹茶粉在日本本土的生產品級較高,日常用的中低端茶粉主要也從中國進口,但是——優良的茶粉製作工藝基本掌握在日系公司手中。中國方面只能因循日本公司的技術指標進而執行。煎茶粉中國生產市場狹窄,文獻中未見談及出口所得。 陳怡. 日本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及對中國出口的影響[D].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2007. 李芸, 姚國偉, 李寧. 茶葉標准與技術性貿易壁壘[J]. 中國標准化, 2005(8): 23-24.

㈦ 中國的茶文化是如何傳到日本的,及其對日本茶道形成的影響

早在宋朝就傳過去了,而且不是中國茶文化影響了日本,而是日本把內中國的茶文化植容入了生活中並發揚創新的,可以說中國只是沒有發揚老祖宗的文化,讓日本給搶先了,日本茶道的形成其實知識飲用了中國的茶文化後又自主創新的產物。

㈧ 中國茶文化對日本茶文化的影響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製造茶葉。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確提出 「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們通過茶室中的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溝通,於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內心的塵垢和彼此的芥蒂,以達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稱之為日本「茶道四規」。和、敬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准則,通過飲茶做到和睦相處、互相,以調節人際關系;清、寂是指環境氣氛,要以幽雅清靜的環境和古樸的陳設,造成一種空靈靜寂的意境,給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別是禪宗)色彩很濃,並形成嚴密的組織形式。它是通過非常嚴格、復雜甚至到了繁瑣程度的表演程式來實現「茶道四規」的,較為缺乏一個寬松、自由的氛圍。

平安時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將中國的茶樹帶回日本,並開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帶開始種植,這就是日本栽培茶樹的開始,到了鐮倉時代,神僧榮西在中國學到了茶的加工方法,還將優質茶種帶回日本傳播,他於公元1211年寫成了日本第一部飲茶專著《吃茶養生記》。

中國的茶文化來自平民大眾的日常習俗,而日本則恰恰相反,飲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間的資本主義改革。茶在剛剛傳到日本的時候完全屬於奢侈品,只有皇族,貴族和少數高級僧侶才可以享受,茶道被當做一種高雅的先進文化而局限在皇室周圍,內容和形式都極力模仿大唐。自鐮倉時代開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養生記》的影響,將茶尊奉為靈丹妙葯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而茶葉種植的高速發展也為茶走入平民家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段時間,飲茶活動以寺院為中心開始逐漸普及到民間。

與中國發酵茶葉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將蒸過的茶葉自然乾燥,研成粉末,這樣的茶葉就稱為「抹茶」。到室町時代,畿內的茶農為了對茶葉評級而舉行品茶會,由這種茶集會發展成為許多人品嘗茶葉的娛樂活動,並發展了最初的茶道禮儀。這一時期,「鬥茶」成為茶文化的主流,游藝性為其主要特點。後來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對鬥茶進行了提煉,為向宗教性質的「書茶院」過渡做了鋪墊。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他隱居的京都東山建造了「同仁齋」,地面用榻榻米鋪滿,一共用了四張半。這種鋪滿榻榻米的室內設計為後世所借鑒,由此形成了各式各樣的「茶室」。此前的鬥茶會都在較大的空間舉行,顯得喧鬧而不注重禮儀;而「同仁齋」將開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間進行了縮小和封閉,這就給茶道的形成創造了穩定的室內空間。這種房間稱為書院式建築,在其中進行的茶會就稱為「書院茶」。「書院茶」要求茶室絕對肅靜,主客問答簡明扼要,從而一掃鬥茶的雜亂之風。書院茶完成了將外來的大唐文化與日本文化相結合的任務,並且基本確立了現代日本茶道的點茶程序。總之,到了室町時代末期,茶道的誕生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㈨ 普洱茶如何開拓日本市場—從營銷環境說起

作者:趙艷豐;王洪波 在新興的海外市場上,中國普洱茶品牌缺失的現象非常突出。而在日本市場上,大多數的消費者對普洱茶的認識只停留在它能夠降脂減肥的效果上,但卻不知道中國普洱茶有哪些品牌。由於普洱茶嚴重缺乏品牌以及商家缺乏品牌營銷的意識,使得大多數茶葉的銷售額都是依靠茶葉專賣店,同時由於企業規模化生產少,標准化程度與國外知名茶葉企業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導致中國的普洱茶在日本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僅僅是依靠傳統的營銷模式,是很難在危機來臨的時候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只有進行品牌營銷,普洱茶才能在日本市場上獲得長遠的發展。而在進行品牌營銷之前首先要摸透目標市場的營銷環境。 日本茶葉市場的整體環境分析 1、生產相對集中 在日本,茶葉的生產主要集中在靜崗、鹿兒島和三重3個縣。它們的茶園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64.4%,總產量佔全國產量的74.6%。國家的茶葉研究機構、茶葉機械設備製造企業、著名的茶文化及茶旅遊設施多分布於此,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區域特色、文化氛圍和產業優勢。 2、交易市場 靜岡茶葉批發市場是日本茶葉的主要交易場所。該茶葉批發市場提供專門的倉庫給茶農和毛茶加工企業,並且該批發市場為茶農和毛茶加工企業進行交易的均是專業的經紀人。因此,只需要按照約定的成交價格,茶農和毛茶加工企業就可以把茶葉交給交易市場。除了通過市場交易外,日本毛茶也可以通過農協、經紀人賣給精緻加工廠和批發商,或者直接銷售給精緻加工企業和批發商。批發商先對茶葉進行精緻的加工,然後再對精製茶進行分包,最後通過批發給茶葉專營店、24小時店或者茶葉批發市場、自己開設的茶葉店等方式進行銷售。在日本,有部分企業通過網上訂購或者郵購來銷售其茶葉。 3、產品多元化 如今,日本人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已經開始充斥著除了傳統的煎茶、番茶、焙茶、玄米茶、玉露、抹茶這些茶產品之外的各式各樣的茶葉深加工產品。例如目前的銷量已經超過礦泉水的以綠茶、紅茶、烏龍茶等茶葉為原料而加工製成的茶飲料。與此同時,商店中的用茶葉製成的食品琳琅滿目、各種各樣的融入茶葉有效成分的洗滌劑、化妝品、茶染服裝等、數百種應用茶葉提取物兒茶素等製作的除臭、抗菌產品。另外集茶道、茶歷史、茶科技於一身的茶文化、茶旅遊,不僅增加了旅遊收入,提高了人們的文化品味與生活質量,而且對宣傳茶葉,促進茶葉消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種植科技含量高 首先是茶樹無性系良種比例高達92.1%,且其茶園還普遍施行秸稈還田、行間覆蓋、安裝防霜設施等措施。所有茶園整齊劃一,葉色綠、葉層厚、單產高。全國平均單產高達1440kg/hm,是中國開採茶園平均單產的2倍多。二是生產標准化程度高,全程實現了機械化。田間耕作、施肥、植保採摘、運輸以及加工、包裝都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尤其是通過加工過程的工業化,原料不落地,使得產品衛生得到了很好的保證。 5、對農葯殘留問題持科學態度 首先,日本國內上市的茶葉的質量是符合標准和安全的,這是由於生產企業、農戶都能夠自覺遵守《食品衛生法》的要求依法行事。其次是只要使用者嚴格按照農葯說明使用即可,因為國內農葯企業生產出售的農葯都是經過安全風險試驗的。三是日本並沒有一味去追求發展有機茶,是因為世界某些市場的特殊要求,他們認為如果要出口到其地區就要按當地要求做,因此日本只是實事求是地認為只要符合《食品衛生法》即可,對於進口的茶葉也是一樣。同時大力宣傳飲茶有益健康,特別是本國生產的綠茶,從而保持了茶葉消費量的穩步增長。 6、日本市場上茶產品的構成 日本是茶葉消費大國,由於工業化快速的發展和耕地面積的不斷縮減,日本的茶葉生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國內的時常需求,發展到今天,供小於求的「消長」關系已經成了基本格局,其態勢也越來越明顯。因此日本成為世界主要的茶葉進口國。 目前,中國向日本出口綠茶、烏龍茶、紅茶和普洱茶,但主要是綠茶和烏龍茶,而且價格一直很低廉,比日本國內茶葉價格低80%,成本更是日本的1/3,據統計,從1995~2004年平均出口量3.2萬噸,平均市場份額50%以上(出口額),是日本茶葉市場的最大供應國。 上述數據表明,日本市場上中國茶葉在總量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盡管中國紅茶、普洱茶所佔份額還比較小,但是綠茶和烏龍茶的優勢卻很明顯。目前在日本,到處可以見到中國茶,無論是在城鎮還是鄉村,同時也可以聽到有關中國茶的廣告宣傳;在東京、京都、大阪等大都市還可見到一些裝飾別致的中國名茶店、茶櫃和茶館等;偶爾還可在日本電視中見到關於中國茶的講演、茶道表演及茶文化展示。這從很大程度上來說,中國茶葉在日本已受日本人的普遍歡迎,並為進一步擴展市場創造了一定的有利條件,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茶品牌、特別是高檔手工名茶在日本尚未形成真正的消費市場,其發展狀況目前不容樂觀。 7、日本茶葉市場上的海外品牌 現今,大量的海外品牌茶在日本市場上進行著銷售,其中大多為英、法茶葉品牌。通常情況下消費者是通過原產地來對茶葉的特徵進行判斷以及商品包裝上的品牌名稱,最終決定購買何種茶葉。 日本市場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涌現出兩大知名茶葉品牌——英國的「立頓」和日本的「日東」紅茶。從此以後,隨著社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日本市場開始被聞名於世的英國品牌所逐漸吞食,其目標消費者和目標市場主要是定位於那些偏愛奢侈生活的高收入人群與禮品市場。BrookBond與Twinings是最先登陸的品牌,Ridgeway』s,Jackson與Melrose紅茶隨後而來。在70年代的時候禮品茶市場銷售達到頂峰,品牌茶把幾乎所有的商店都淹沒,其中包括法國的Fauchon和Hediardl,英國的Fortnum&Mason』s、以及丹麥的RoyalCopenhagen。這個時期的日本的茶葉市場的發展相當迅速,已經到了幾乎任何時候都可以買到全世界知名品牌的程度。法國的MariageFreres和英國的Wedgwood與RoyalDoulton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後期也開始登陸日本並且開始嘗試在日本開設茶室,以此來支撐其銷售和推廣其產品。 家庭式餐館與便利店在如今的日本市場上廣泛開設,與此同時飲用聽裝液態茶飲品變得比以前更普遍和更隨意,這是因為隨處可以見到自動販售機。綠茶、咖啡和可口可樂早已經成為了日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與之相反的是,人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到普洱茶,更無從談及品嘗其滋味,因此相比較綠茶和咖啡而言,普洱茶的人均消費者不高並且市場滲透力不強。與速溶咖啡相比,普洱茶的沖泡比較麻煩。同時由於那些長期飲用的飲品已經被大眾所習慣,已經成為了日本人生活必備品,是因為其具有便利性和快速性的特點。

閱讀全文

與中國茶對日本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米手機營銷方案 瀏覽:793
美食直播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130
關於美容師的培訓方案的培訓方式 瀏覽:194
高中教學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96
網路營銷的策略是什麼意思 瀏覽:142
騰訊公司網路營銷 瀏覽:32
超市外展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139
酒鋪促銷活動 瀏覽:394
創文信息報送培訓班方案 瀏覽:45
機關語言文字培訓方案 瀏覽:345
酒店夏季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877
旅行社組團策劃方案 瀏覽:68
國際大型會議策劃方案 瀏覽:188
培訓學校預招生方案 瀏覽:595
2019年扶貧工作培訓方案 瀏覽:11
志願市場營銷 瀏覽:141
元旦文藝趣味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56
工行對公旺季營銷方案 瀏覽:603
中華文化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41
網路營銷及案例分析課程教案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