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告營銷策略與技巧的廣告技巧
廣告的創意境界是很博大的,表現的技巧也多種多樣。下面,就再介紹一些具體的廣告技巧。
筆者的基本意圖與前面所述相同,除了為商家「支著」之外,也是希望廣告能提高一些質量,減少一些數量,盡可能少佔用人們寶貴的信息空間。 據報載,有一位電影明星為某企業拍了一個電視廣告,廣告完成後,企業方面覺得這廣告片拍得不像廣告,缺少廣告的味道,雙方因此而產生糾紛,幾乎到了要對簿公堂的地步。這件事引出一個話題:廣告是否一定要有「廣告味」?
烤鴨一定要有烤鴨味,羊肉串一定要有羊肉串味,但廣告卻並不一定非有廣告味不可。隨著商業廣告的日漸增多,廣告在現代生活中占的份額已越來越大。然而,廣告數量的急驟增大,使人們時時處處感受到廣告的存在,也引發了人們的逆反心理——對廣告的某種厭倦心理。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新穎的廣告——脫去廣告味的廣告就應運而生了。
有一家企業,利用企業遷址的時機,在報紙上用較大版面刊出了遷址廣告。廣告上一行醒目的大字——「我們搬家了!」這句平平常常的口語應用到廣告上,竟生產了神奇的魅力。首先,它顯示出尋常百姓人家久久盼望著喬遷新居,終於實現時的那種喜悅,給人以親切之感;其次,它好像是好客的主人對新朋老友的叮嚀,希望他們知道這個消息,能常來做客。這樣一條廣告語將原來平淡無奇的遷址廣告裝點得別具特色,有著畫龍點睛之妙。顯然,這則廣告的設計淡化了廣告色彩,是脫去廣告味的廣告的一篇佳作。
北京一家聞名遐邇的公司採用大事記的方式,在報紙上介紹了該公司在一年內舉辦的各種活動和產品的營銷情況。大事記的形式具有客觀而嚴謹的特色,具有「脫去廣告味」的效果。
有些廣告注重宣傳產品的發明人,也具有淡化廣告色彩的作用。產品的發明人與所發明的產品是血脈相連的,產品中凝聚著發明人的心血和汗水。在許多發明的背後,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每一位為造福人類作出了貢獻的發明家都理應名垂青史。利用廣告這種普及性、大眾性的傳播方式,宣傳發明家的業績,提倡尊重科學的風氣,其社會效益是顯而易見的,同時也就淡化了商業宣傳的色彩。另一方面,發明人的形象可以作為產品形象的人格化表徵,收到良好的商業宣傳效果。
當然,脫去廣告味的廣告也要把握住尺度,不能走得太遠。有些廣告刻意追求脫去廣告味,把廣告片拍得像是新聞報道,形成了對於消費者的誤導,那就屬違規之作了。 廣告,無論是電視廣告、報紙廣告還是其它形式的廣告,容量都是有限的。鑒於觀眾(或聽眾、讀者)通常不會像看一部電視劇或一篇小說那樣耐心地觀看每一則廣告,廣告的實際容量往往會比表觀上的容量更小。然而做廣告的企業(廣告主)又往往希望廣告實現盡可能多的宣傳目的。為解決這兩者間存在的矛盾,廣告製作者應致力於廣告空間的拓展。而激發觀眾的想像力,開拓一個想像的空間,是拓展廣告空間的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則優秀的廣告,總會給人們留下想像的空間,讓人們靠想像去體味宣傳者不曾直接表達的意圖。
例如,20世紀90年代經常出現在熒屏的牡丹電視機廣告,就是這樣的精品之作。該電視廣告的廣告語是「牡丹雖好,還要愛人喜歡」,廣告片則精心設計為前後兩個版本。前期的廣告片描述了一對新婚夫妻相親相愛的生活場景,一台「牡丹」,凝聚了丈夫對妻子的濃濃愛意;後來在新版的廣告片中,這個家庭中已經有了小寶貝,牡丹電視陪伴著溫馨的家庭。在這兩則廣告之間留下了廣闊的空間,讓觀看者駕馭想像的風帆自由馳騁。藉助於兩則廣告的相互關聯,廣告的有限空間容量被大大地拓展了,這正是製作者的高明之處。
又如,一則介紹不粘油的抽油煙機的電視廣告,也是前後兩個版本。前期的廣告中有一位小姐擦拭抽油煙機的鏡頭;後期的廣告片中,這段鏡頭被刪去,只留下那位小姐瀟灑地展示不粘油的抽油煙機的鏡頭。這則廣告片的版本調整,使人們聯想到一位小姐費勁地擦拭抽油煙機的情景已成為歷史,而不粘油的抽油煙機已走進人們的生活。
電視觀眾長期觀看同一廣告片,很可能會產生「視覺疲勞」和厭倦心理。更新廣告版本可以避免「視覺疲勞」。同時,這也是拓展廣告的形象空間的大好時機。 「大寫意」是一種較為新穎的廣告手法。這種方法模仿國畫中的「大寫意」,在廣告中著力渲染一種氛圍,藉助藝術形象的魅力,把人們帶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從而潛移默化樹立起企業形象,或者對某種產品產生好感。
「大寫意」廣告的佳作,當首推一位著名女影星為一家知名家電企業做的電視廣告。在典雅幽靜的乳白色布景中,女影星身著一襲飄逸淡雅的素白長裙,步履輕盈地走來。周圍的環境是如此清爽舒適,令影星舉目四顧,眉宇間似有疑惑不解之意。終於,她發現了什麼,朱唇微啟,露出燦爛的笑容。影星所看之處,正是這種知名的家用電器。這則廣告,把環境的美、影星的美、電器的造型美和隱喻的內在質量美,與該企業的品牌融為一體,相映成輝,堪稱是電視廣告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在廣告宣傳中,頻度的掌握是有一定難度的。過於頻繁地播發會使受眾產生厭倦感,而降低播發頻度又難於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是,廣告運作者似乎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為解決這一難題,首要的方法當然是提高廣告作品的水準,以增大感染力和影響力。此外,在宣傳方式上動動腦筋,也是有益的。
商家和廣告製作者不妨藉助於一些數學原理。
在數學上,某些事物之間是不具有加和性的。例如,一頭牛加上3隻蘋果,牛並沒有增多,蘋果也沒有增多。這種數學不可加和性應用於廣告之中,可以在增大廣告宣傳頻度的同時避免產生廣告數量繁多的感覺。
利用數學不可加和性,具體做法就是將廣告分散到不同性質的媒體之中去。由於媒體性質不同、傳播方法及表達方式不同,且是作用於人的不同感官,因而使人們不太容易將其在數量上直接迭加起來,就如同一頭牛與三隻蘋果不好直接相加一樣。這樣,廣告的數量成倍地增加了,而人們對廣告數量的感覺卻沒有相應地增加,使增加宣傳頻度與避免厭倦感之間的沖突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將廣告分散到不同媒體之中去,其效應是多方面的。每一種媒體都有其特定的覆蓋面和特定的作用點。多種媒體的共同作用,是各自覆蓋面的互相補充和多個作用點的協同作用,其效果顯然會優於單一覆蓋面和單一作用點的效果。從受眾一方來看,每個人對外來信息的接收都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廣告出現於不同媒體,就增大了受眾接受廣告信息的概率,因而可使廣告的影響增大。
此外,同一產品(或同一企業)的廣告在不同媒體上出現,特別是在本身屬性相距甚遠的媒體上出現,會給人以新奇甚至驚訝的感受,這種感受對於人的印象無疑是一種良性的刺激。例如,在大眾傳媒上經常出現的廣告,可以到相關的專業刊物上露面;主要是在專業刊物上進行宣傳的產品,也不妨偶爾在大眾傳媒上展示風采。
需要指出,以上介紹的方法是針對實力雄厚的企業,想要進行「轟炸式」宣傳而又力圖避免這種宣傳的副作用而設置的。對於財力不足的企業,當然不宜採用這種方法。 基礎印象是指存在於人們記憶之中的某種事物,是人們對已熟知的某種事物的印象。當人們接觸到新事物的時候,如果新事物與基礎印象存在某種聯系,那麼,這新事物就較易被人們接受。可以說,基礎印象在人們接受新事物的過程中,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
古人說過,站在高山頂上揮動手臂,手臂並沒有延長,卻達到了很高的高度。基礎印象就如同人們站立的高山,使新的印象得以在這山頂上進一步延伸。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地球。」基礎印象的作用就很像一個支點——一個具有巨大影響力的支點。
在廣告數量驟增,人們的感覺趨於鈍化的情況下,如何激起人們的反響,加深印象,是廣告製作者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利用人們已有的基礎印象,加以引伸和發揮,是一種可以事半功倍的方法。
明星、名人曾是許多廣告的主角。利用明星效應,就是利用大眾對於明星的基礎印象。只是明星廣告作的太多了,所以效果已大打了折扣。其實,基礎印象所覆蓋的領域極為廣闊,不一定非要請明星不可。
基礎印象的內涵是極為廣泛的,可以說無所不包。諸如山川河流、名勝古跡、歷史人物、風土人情、民歌童謠,等等,都可以作為基礎印象在廣告中得到應用。此外,也可以將人們在生活中的某種體驗作為基礎印象用於廣告。
除了歷史名人之外,一些民間廣為傳頌的傳奇人物也可以在廣告中借用其形象。例如,一家知名制葯廠採用阿凡提形象製作的葯品廣告,就是藉助於傳奇人物的一個成功的實例。阿凡提的形象有兩個特點,其一是流傳廣泛,家喻戶曉;其二是大家都喜歡阿凡提。這兩個特點也是將阿凡提形象引入廣告中的重要前提。此外,在民間傳說中,阿凡提還是智慧的象徵,又是公正的象徵。在關於阿凡提的故事中,人們遇到難題,總是願意去請教阿凡提。這則電視廣告正是巧妙地借用了向阿凡提請教的情景,整個編排入情入理。
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種可作為基礎印象的人物、事物之外,一則成功的廣告作品經過廣泛傳播之後,也會在人們心目中留下印跡。這種印跡同樣可以發揮基礎印象的作用。而且,廣告本身具有的基礎印象作用,是廣告主花費了巨額資金營造出來的,是不應該輕易拋開的。因此,在製作新的廣告作品時,對原有廣告作品已經形成的基礎印象要充分加以利用,盡可能地保留原廣告的一些基本特徵。即使是全新製作的廣告,也總應該在某一個層面上與原廣告保持某種血脈相聯的關系,才較易得到受眾的認同。 盡量避免嘩眾取寵,做到「無心嘩眾」,這是廣告的最高境界。
許多公益廣告是「無心嘩眾」的典範。公益廣告是對人們起啟發、規勸或警醒作用的廣告。要在廣告的有限空間之內使這樣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其難度是很大的。國外的公益廣告已有相當長的歷史,其成功經驗可供國內同行借鑒。
有一則國外的電視公益廣告,是關於性騷擾問題的。性騷擾問題要在電視廣告中反映,是有相當的難度的。這則廣告選擇了一個奇特的方式。廣告中,一位男士在復印機前工作,一條面目猙獰的大狗前來騷擾。狗直立起來,抱住男士的大腿,去舔男士的手。男士嚇得躲到復印機的另一側,狗又追了過來,故伎重演。男士再躲,狗又再追。這則廣告用男士來隱喻被騷擾的女性,用狗來隱喻性騷擾者,巧妙地譴責了性騷擾行為,同時讓人們知道,騷擾者在受擾者眼中的形象,就是像一條狗一樣。
另一則電視公益廣告是關於殘疾人的。廣告中展示了一位失去雙臂的女性殘疾人自己准備早餐的全過程。這位女士用肩膀頂開冰箱的門,從裡面用嘴取出一隻雞蛋,並把雞蛋放在桌子上。然後,女士用嘴叼起一隻碗,俯下身去,將碗放在地上。接著,她又用嘴叼起雞蛋,在碗的上方讓雞蛋落下去,砸在碗里,雞蛋剛好破成兩半。然後,女士又從冰箱中取出第二個雞蛋,將上述動作重作一遍。女士又俯下身去,從地上將碗叼起來,放到桌上。蛋殼被女士用嘴銜出。接著,她用嘴銜著叉子,將雞蛋打散,然後放入微波爐。此後,女士又烤麵包,熱牛奶,倒牛奶,全是用嘴。廣告片中展示的這段場景長達數分鍾,吸引了觀眾的全部注意力。片尾是幾行字幕:「看了這位女士剛才做的事,您為殘疾人事業捐一些款難道還有什麼困難嗎?」這則公益廣告曾獲得過國際大獎,片中沒有刻意雕琢的痕跡,卻產生了振聾發聵的力量。
還有一則頗為獨出心裁的廣告。廣告的場景是一間廁所。一位白人走進廁所,片刻後離去。一位黑人又進去,又出來。這之後,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們依次進出著這間廁所,且速度愈來愈快。最後,屏幕上展示了一長串廁所,環繞在地球上。廣告片的含義是說,人類的糞便都是一樣的臭,為什麼要搞種族歧視呢?這則廣告很應該讓國內的一些人士觀看。有些人總覺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外國人什麼都比中國好。看看這則廣告,這些人士應該受一點兒啟發吧。
另一則廣告更為新奇。片中展示一個嬰兒頭部的特寫。在長達30秒鍾的時間里,這嬰兒張著大嘴在那裡嚎啕大哭。最後,畫外音鄭重地提示觀眾:如果你沒有耐心聽這嬰兒30秒鍾的哭聲,就不要考慮要孩子。針對西方國家單親家庭眾多的狀況,這則廣告是極有警示意義的。
公益廣告是廣告的一個特殊類型。公益廣告的篇幅雖小,卻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其影響力甚至能超過幾十萬字的鴻篇巨著。正是看到了公益廣告的巨大影響力,有許多企業投資於公益廣告,在公益廣告的傳播中也擴大了企業的影響。
公益廣告所體現的「無心嘩眾」的境界,對於其他廣告的創意和製作也有借鑒意義。 大量的廣告宣傳,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創造出「名牌效應」。無庸諱言,「名牌效應」的威力是巨大的。擁有知名度就意味著擁有市場。譬如有兩種性能相近的護膚品,一種曾廣為宣傳,享有盛名,售價數十元仍然購者如潮;另一種沒有作過廣告,售價僅數元卻無人問津,使不能不嘆服「名牌效應」的力量。
在充分肯定「名牌效應」在營銷活動中的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應該看到,過分追求「名牌效應」所可能生產的負面影響,這就是消費者追求名牌的心理與追求實惠的心理的沖突。
由於商品質量存在良莠不齊的狀況,消費者會覺得買名牌商品較為放心,質量上會有保證。這是消費者追求名牌的重要原因。
此外,追逐「名牌」也是人們虛榮心的一種體現。人非聖賢,大家都或多或少要有一點兒虛榮心。有一種化妝品的廣告詞就是「女人總該有一丁點虛榮心」。豈只是女人,男人又何嘗沒有虛榮心呢!而使用名牌產品,正好使人們的虛榮心得到滿足。為了享受這種滿足帶來的榮耀感,人們不惜慷慨解囊。
似乎是看準了消費者追求名牌的心理,商業廣告便展開了激烈競爭。為了增大宣傳的力度,同一種產品的同一段廣告每晚可以在電視熒屏上反復出現,且日復一日,歷久不息。不僅如此,廣告的場景還越來越壯觀,製作也越來越精美。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宣傳者們實在是已經費盡了心血。
然而,在廣告宣傳的洶涌大潮之中,宣傳者們或許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消費者的另一種心理——追求實惠的心理。國人中的大多數並非巨富。雖然有虛榮心,但還要追求實惠。人們都會估測一個簡單的算式:在自己購買商品的花費中包含了那麼多廣告開支,剩下的實用價值究竟還有多少?這樣的計算使囊中並不很殷實的消費者產生了憂慮感。廣告規模超過一定限度之後,消費者的憂慮就會大幅度上升。事情的結局或許有違商家的初衷——過分的廣告宣傳會「嚇跑」相當一部分消費者。
擺在生產企業和營銷商面前的課題,是適度地控制廣告宣傳的規模和頻度,以便在消費者追求名牌與追求實惠的心理之間,找到一個較為有利的平衡點。
適度地控制廣告規模,對於商家和消費者都是有利的。
Ⅱ 唯品會4.19採用了哪些網路營銷的策略和方法
很多APP都有,還有曾經用手機號注冊的唯品會,會發簡訊,看電影的前幾分鍾也有廣告
Ⅲ 如何改善唯品會的網路營銷策略
(一)豐富網路營銷產品
目前,唯品會匯集了上千家一二線的商品,其中大部分是名牌服裝、箱子、配飾、香水、化妝品和奢侈品等品類,各類集中是唯品會的一大優勢。唯品會可以在網站上開辟新的專欄,來拓展其產品的種類,對於新品種的產品,雖然在短時間內可能無法獲取經濟效益,但會給消費者留下一個種類豐富的印象,從而為日後的戰略發展打下基礎。
(二)調整價格策略
唯品會網站的定位就是名牌折扣的網站,但是它的終端銷售可以通過與國內外品牌代理商或者是廠家合作,直接代售其商品,這樣在無形中省去了中間商的費用,所以在長期的合作中可以建立信任的合作關系,同時會使價格更加低,減少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壓力。在質量和價格上都給予相關的保證,相關的經銷商需要錯開季節的采購模式,讓商品能夠更加優惠,不需要擔心商品的積壓,並通過訂單制定化量,降低經營的成本,開拓更大的讓利空間,消費者可以通過唯品會會比一般的零售價更加低的折扣買到自己喜歡的正品名牌,唯品會的價格優勢可以讓吸引了不少的忠實的顧客。除此之外,唯品會還需要做好售後服務工作,從顧客滿意度的層面入手,發現更顧客需求,從而拓展新的業務。
(三)提高網路用戶忠誠度
唯品網可以採用會員制的模式來提高網路用戶的忠誠度,具體做法為:一是採取注冊會員的模式,用戶只有在成為會員後,登陸網站才能夠查詢相關的信息。由於唯品會網站的商品主打是折扣優惠,那麼關注唯品會的用戶多是看重的這點,一旦採用會員制會之後,購買人群相對比較穩定,而價格折扣也可以增加用戶的黏度,也可以提高顧客對奢侈品的忠誠度,會員制度奢侈品消費者擁有相對獨立的空間,也保持網站流量的穩定,唯品網的折扣則會吸引更多的會員加入到其中。
(四)要做好網路公關
在網路銷售中,消費者是網民,網民對於新聞是相對比較敏感的,唯品會要注意口碑的傳播,口碑相對品牌的建設是一個重要的途徑,這樣才能夠做好網路公關。一是在唯品會網頁上開辟新的專欄,定期發布推廣內容,比如發布一些有利於網站的新聞、帖子以及微博信息等等,使消費者能夠了解網站的動態。二是對於一些惡意攻擊的網民,要正面對抗,以消除對網站的不利影響。三是積極與消費者互動,關注消費者的評論,從反饋的信息中把握消費者心理,為網路營銷的創新提供支持。
Ⅳ 唯品會的成功利用了網路營銷的哪些特點
唯品會利用的不是特點而是缺點。
1、其他電商網站同一種商品良莠不齊,價格不一內。不容易找到性容價比的最優「點」。唯品會用廠家(性)+甩賣(價)來為客戶提供了最優點。
2、其他電商產品圖片一般很亂。因為電商和店主都不是廠家,上傳商品的本身海報容易引起侵權。而唯品會上家是各大廠商,所以可以直接用其海報或定製海報。這使唯品會每個產品圖片規格、像素一致,頁面井井有條而精美。各大廠商的海報都是砸錢做的,不是用手機拍的。
3、因第二點原因,手機版網站自然更加整齊漂亮。而現在一般都看手機網站。
唯品會:互聯網+專賣店,其他:互聯網+擺攤。想玩商城網站的話,凡數互聯有的3G空間,我就自己做了一個。
Ⅳ 打開「唯品會」,分析採用的飢餓營銷的手段有哪些
親。唯品會 就不知道了 我簡單說說飢餓營銷吧
什麼是飢餓營銷
在市場營銷學中,所謂「飢餓營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製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目的。
飢餓營銷就是通過調節供求兩端的量來影響終端的售價,達到加價的目的。表明上,飢餓營銷的操作很簡單,定個叫好叫座的驚喜價,把潛在消費者吸引過來,然後限制供貨量,造成供不應求的熱銷假想,從而提高售價,賺取更高的利潤。但「飢餓營銷」的終極作用還不是調節了價格,而是對品牌產生的附加值,這個附加值分正負。
飢餓營銷運行的始末始終貫穿著「品牌」這個因素。首先其運作必須依靠產品強勢的品牌號召力,也正由於有「品牌」這個因素,飢餓營銷會是一把雙刃劍。劍用好了,可以使得原來就強勢的品牌產生更大的附加值;用不好將會對其品牌造成傷害,從而降低其附加值。
強勢的品牌、討好的產品加出色的營銷手段是飢餓營銷的基礎,雅閣、佳美在中國已經有多年的沉澱,特別在華南地區,相信大家也領略過去年凱美瑞和今年卡羅拉上市的宣傳手段,在此就不多說了,這都是為加強其品牌號召力打基礎的。有了這些,加價限量只會賣得更好。產品一旦處於供不應求、加價銷售的市場狀態,其品牌無形中會得到了很大的宣傳,其價值和號召力都會成陪地放大,為今後的持續熱銷打下基礎,並建立忠誠度更高的客戶群體。
所以飢餓營銷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定低價-限供量-加價賣」,正如上述所說的,強勢的品牌、討好的產品、出色的營銷才是關鍵,才是基礎。不了解對手,不認清自己,簡單地去操作,會非常危險。
[編輯]
飢餓營銷的意義
傳說,古代有一位君王,不但吃盡了人間一切山珍海味,而且從來都不知道什麼叫做餓。因此,他變得越來越沒有胃口,每天都很郁悶。有一天,御廚提議說,有一種天下至為美味的食物,它的名字叫做「餓」,但無法輕易得到,非出艱辛的努力不可。君王當即決定與他的御廚微服出宮,尋此美味,君臣二人跋山涉水找了一整天,於月黑風高之夜,飢寒交迫地來到一處荒郊野嶺。此刻,御廚不失時機地把事先藏在樹洞之中的一個饅頭呈上:「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了,這就是叫做『餓』的那種食物。」已餓得死去活來的君王大喜過望,二話沒說,當即把這個又硬又冷的粗面饅頭狼吞虎咽下去,並且將其封之為世上第一美味。
這一簡單的常識,在西方經濟學中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西方經濟學的「效用理論」(即消費者從對商品和服務的消費中所獲得的滿足感)認為,效用不同於物品的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物品所固有的屬性,由其物理或化學性質決定;而效用則是消費者的滿足感,是一個心理概念,具有主觀性。這正如傳說中的那個饅頭,盡管,從使用價值上來看,它與山珍海味不可同日而語,但當時當地,對於那個飢腸轆轆的君王,它卻是天下至美之味。
這一常識已被聰明的商家廣泛地運用於商品或服務的商業推廣,這種做法在營銷學界更是被冠以「飢餓營銷」之名。
[編輯]
飢餓營銷成功的基礎
一、心理共鳴
產品再好,也需要有消費者的認可與接受,擁有足夠市場潛力,飢餓營銷才會擁有施展的空間,否則一切徒勞無功,甚至還會患上一身病。不斷探究人的慾望,以求產品的功能性利益,品牌個性,組織品牌形象,自我表現,情感關系的打造要符合區域市場的心理,與消費者達成心理上的共鳴,這是「飢餓營銷」運作根本中的根本。
二、量力而行
俗話說的好,「沒有金剛鑽兒,別攬那瓷器活兒」。汽車廠商需根據自身的產品特性,人才資源,銷售渠道,行銷能力等量力而行,任何盲目的、自我膨脹的經濟行為註定要以失敗而告終。一味地高掛消費者的胃口,註定要消耗一些人的耐性,一旦突破其心理底線,獵物勢必落入競爭對手的口中,這是大家所不想見到的。把握好尺度,是汽車廠商始終考慮並關注,同時由於市場存在一定程度地「測不準」現象,這一環節還應視為重中之重。
三、宣傳造勢
消費者的慾望不一,程度不同,僅憑以上兩個規則,還有些勢單力薄。慾望激發與引導是飢餓營銷的一條主線,因此,宣傳造勢雖然已成為各行各業的家常便飯,但卻是必不可少。新品上市,前期的軟硬兼施,電視廣告的普遍撒網;電台、報紙、雜志、電梯等媒體的重點培育;明星代言的眼球吸引;車展的春光外泄;專業測評的權威指導;銷售渠道的口徑統一等等眾多策略與手段,各有千秋。各廠商需要根據自身特點,盡量做到選擇有度,行銷有法,推介有序。
四、審時度勢
在非單一性實驗條件下,消費者的部分慾望受到競爭對手市場活動的影響,慾望組合比例發生新的變化,購買行為關鍵性因素發生不規則的變動,感情轉移,沖動購買也是常有之事。因此,密切監控各汽車廠商的市場策略的動向,提高快速反應的機動性,也絕不可小視。可惜某些汽車廠家的一些方案的制定未免顯得有些過於簡單化,值得商榷。
Ⅵ 我正在寫一篇關於唯品會網路營銷策略分析的論文,請問哪裡可以找到貴公司的相關數據資料不勝感激。
搜索引擎搜索啊,在網路新聞里搜它們的新聞,有很多它們公布的數據,可能還有你想要的。
Ⅶ 分析唯品會網站在銷售產品時採用了哪些網路營銷的策略和方法
您好,很高興為您回答:
唯品會率是採用「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險」的網路營銷運作模式,下面我們來簡單地分析一下。
(一)豐富網路營銷產品
目前,唯品會匯集了上千家一二線的商品,其中大部分是名牌服裝、箱子、配飾、香水、化妝品和奢侈品等品類,各類集中是唯品會的一大優勢。唯品會可以在網站上開辟新的專欄,來拓展其產品的種類,對於新品種的產品,雖然在短時間內可能無法獲取經濟效益,但會給消費者留下一個種類豐富的印象,從而為日後的戰略發展打下基礎。
(二)調整價格策略
唯品會網站的定位就是名牌折扣的網站,但是它的終端銷售可以通過與國內外品牌代理商或者是廠家合作,直接代售其商品,這樣在無形中省去了中間商的費用,所以在長期的合作中可以建立信任的合作關系,同時會使價格更加低,減少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壓力。在質量和價格上都給予相關的保證,相關的經銷商需要錯開季節的采購模式,讓商品能夠更加優惠,不需要擔心商品的積壓,並通過訂單制定化量,降低經營的成本,開拓更大的讓利空間,消費者可以通過唯品會會比一般的零售價更加低的折扣買到自己喜歡的正品名牌,唯品會的價格優勢可以讓吸引了不少的忠實的顧客。除此之外,唯品會還需要做好售後服務工作,從顧客滿意度的層面入手,發現更顧客需求,從而拓展新的業務。
(三)提高網路用戶忠誠度
唯品網可以採用會員制的模式來提高網路用戶的忠誠度,具體做法為:一是採取注冊會員的模式,用戶只有在成為會員後,登陸網站才能夠查詢相關的信息。由於唯品會網站的商品主打是折扣優惠,那麼關注唯品會的用戶多是看重的這點,一旦採用會員制會之後,購買人群相對比較穩定,而價格折扣也可以增加用戶的黏度,也可以提高顧客對奢侈品的忠誠度,會員制度奢侈品消費者擁有相對獨立的空間,也保持網站流量的穩定,唯品網的折扣則會吸引更多的會員加入到其中。
(四)要做好網路公關
在網路銷售中,消費者是網民,網民對於新聞是相對比較敏感的,唯品會要注意口碑的傳播,口碑相對品牌的建設是一個重要的途徑,這樣才能夠做好網路公關。
1、是在唯品會網頁上開辟新的專欄,定期發布推廣內容,比如發布一些有利於網站的新聞、帖子以及微博信息等等,使消費者能夠了解網站的動態。
2、是對於一些惡意攻擊的網民,要正面對抗,以消除對網站的不利影響。
3、是積極與消費者互動,關注消費者的評論,從反饋的信息中把握消費者心理,為網路營銷的創新提供支持。
Ⅷ 關於廣告營銷策略
其實廣告的目的就是為了擴大知名度,下面是轉的,希望能給你幫助!
聯想戴爾廣告之爭:比較性廣告就像"擦邊球"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13:06 新華網
聯想、戴爾廣告之爭提醒中國企業要熟練運用比較性廣告
前不久戴爾投放的一則樓宇廣告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並被外界視為聯想與戴爾營銷大戰的導火索。廣告內容是這樣的:售貨員賣出一支冰淇淋,中間被一位肥胖的中年人拿走,舔了一口後才遞給消費者。
很多人指出,廣告里的中年人顯然是指PC企業的分銷商,戴爾是在告訴消費者:「電腦在到你們手上之前,被分銷商佔了便宜。」而聯想則擁有目前中國最龐大的PC分銷商隊伍。
事件發生後,《每日經濟新聞》率先刊發《聯想炮轟戴爾廣告》一文,並對此事進行了跟蹤報道。
此後不久,戴爾一名美國銷售人員煽動性的郵件被公布於眾,「郵件門事件」再次引起廣泛關注。郵件件門考驗戴爾和聯想國際化是繞不過去的檻
無獨有偶。在中國台灣省,聯想也遭遇惠普比較性廣告的攻擊,他們不但對外聲稱只有惠普才是「正宗美國貨」,而且還打出「連想,都不用想」的商業廣告。「連想,都不要想」惠普諧音廣告「攻擊」聯想
對於這種廣告策略,大多本土廣告營銷專家都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從法律和商業道德出發,這不是主流競爭方式。」但他們也指出,運用比較性廣告,實行進攻性營銷,是許多企業在營銷戰中常用的手段之一,此次沸沸揚揚的聯想、戴爾廣告之爭,折射出的是文化差異下的不同競爭策略。看來,如何正確認識並運用比較性廣告策略,是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中國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戴爾廣告對錯不是關鍵
高建華曾在惠普工作18年,如今是北京匯智卓越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了解跨國公司營銷策略與運作的他對此爭論不以為然,「戴爾的廣告本身沒有問題,這屬於一種美國式的幽默。」
高建華在惠普工作期間,曾多次到惠普的美國總部參觀培訓,對這種「幽默」已經習以為常。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在惠普公司總部一進門的地上,鋪的便是有競爭對手標識的地毯;公司舉辦活動時,同事表演的小品節目也往往是以競爭對手如IBM為話題,那些從IBM轉到惠普工作的同事,對此也是一笑了之。高建華認為:「只要不是在特定的場合,沒有使用威脅性的語氣,這其實只是一種半開玩笑的調侃。」
上海君策公關顧問公司總經理屈紅林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廣告攻擊分為戰術性和戰略性兩種,戰術性的風險太大,而戰略性的就不是偶然出現,它會配合整體營銷策略,廣告、公關、合作夥伴一起出動,反復提醒消費者競爭對手的弱點。雖然他對戴爾的做法並不贊成,但也認為這當中存在著文化差異,「這種比較性廣告跨國企業做得比較多,而國內企業做得很少。」
這正是聯想全球化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之一。高建華說:「此事考驗了聯想的國際化視野和胸懷問題,考驗其在全球化過程中,如何去面對全球的競爭環境與游戲規則。聯想高層如果有意從營銷的高度去煽動民族情緒,打擊競爭對手,進行炒作,結果很可能是贏得中國市場,但失去世界。」而此後聯想高層的表現也讓人們欣喜地看到了聯想的大度與成熟。
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主任蔣青雲看來,戴爾的不妥之處並非在於使用了比較性的廣告,而是在處理不同文化背景上有欠缺,「跨國公司進入不同的國家時,要考慮不同的文化、法律背景等。東方文化比較含蓄,而戴爾的廣告過於直白,不夠巧妙,所以會引發大爭議。」
比較性廣告就像「擦邊球」
國外經典的廣告學教科書都指出,比較性廣告策略是針對競爭對手,將產品的特性加以比較的一種方式。這種於1972年由美國希克氏公司創造的廣告類型,近30年來成為全球眾多針鋒相對的競爭對手青睞的廣告策略之一。
高建華說,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兩樂之爭」,百事正是運用比較性廣告,成為可口可樂的直接競爭對手。百事可樂曾有這樣一則廣告:一個小男孩向自動售貨機投幣,但他的身高不足以碰到百事可樂的按鈕,於是他先投幣取到兩瓶可口可樂,將其踩在腳下,又投幣拿到一聽百事可樂,然後高興地離開。
其實早在10多年前,IBM就曾面對眾多競爭對手的比較性廣告攻擊。比如戴爾公司推出以「NotSoFast,IBM」(IBM不會這么快)為主題的廣告,康柏公司也推出了類似的廣告。
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這種廣告策略的尺度大有差異。比如在中國,此種明確出現競爭對手的廣告是被明令禁止的,所以國內的許多廣告都選擇玩文字游戲,隱蔽的比較性廣告大行其道。戴爾這則廣告也是不指名道姓,但將矛頭狠狠指向了聯想等競爭對手。
蔣青雲教授認為,只要不是惡意詆毀競爭對手,暗示、聯想的比較性廣告,都是可以的。好的比較性廣告要體現品牌的差異性,突出品牌與眾不同之處,讓顧客了解品牌的價值,強化賣點。他說:「隱性的比較性廣告中,不能看出對手的品牌、外形等,打擦邊球很重要。攻擊時要突出自己的特點,並符合商業倫理道德。而且,不能只注重短期效益,忽視自己長期的美譽度。」
怎樣攻擊怎樣防守
在定位理論大師傑克·特勞特的理論體系中,定位是指品牌必須在目標受眾的頭腦中占據特定的位置,形成有別於競爭者的價值,並維持好自己的經營焦點,其核心思想是區隔市場、焦點經營。
所以,特勞特(中國)品牌戰略咨詢有限公司咨詢師火華強認為:「從廣告創意的角度而言,戴爾的廣告片無可厚非。而且就戰略而言,戴爾的定位還是比較准確。」在他看來,戴爾正是瞄準「直銷」的定位,針對競爭對手的「分銷」模式,突出表現分銷模式將(消費者的)一部分利益交給了分銷商,以此進攻。
高建華認為,品牌的最高境界不是賣產品,不是賣服務,而是賣思想,戴爾針對自己與競爭對象的區別,傳播了戴爾的理念。雖然戴爾的產品質量未必比HP、IBM高,但他們這種營銷思路卻優於IBM和HP。他進一步分析說:「進攻性的廣告要用更高明的方法。這些廣告最終要給消費者看,所以實施競爭策略前,先要進行調研,了解消費者怎麼想,進行精密的調查。就此而言,聯想的回應還是過於倉促。」
蔣青雲教授則對面臨廣告攻擊的企業提出兩點建議:企業首先要判斷廣告是否會危害到品牌形象,如有必要,可尋求法律保障,並通過正規的公開渠道將結果傳播。第二,通過公共關系、整合傳播等方式進行回應,如創造新的口號,進行事件營銷,將公司正面的形象加以包裝,把對手的攻擊性化解掉。如果對手的行為極為惡劣,要以牙還牙,以其他行動正面攻擊。(安靜)(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Ⅸ 對比淘寶網與唯品會營銷模式說說他們的不同有那些
唯品會復的「中國化」經營制策略,是「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險」。加上其「零庫存」的物流管理以及與電子商務的無縫對接模式,唯品會得以在短時間內在電子商務領域生根發芽。這個和京東模式差不多
淘寶是BTC平台是。是品牌商業、個人代理銷售和淘寶網達成的一種模式。這樣主要是自由市場。通過平台給更多人提供一個網上銷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