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安哪有賣榆林豆腐的
緯三十街延長石油小區南門口對面有一家榆林王家豆腐很好
② 榆林豆腐怎麼做
榆林特色豆腐的各種做法:
1、煎肉片豆腐卷
1)把豆腐切成薄片,長度跟涮肉片的寬度一致,寬度則和一片口香糖寬度差不多。
2)最好是用豬肉片或牛肉片做這道菜。把肉片平鋪在案板上,把豆腐片放在肉片的一端,然後,用肉片捲起豆腐。
3)把卷好的豆腐卷都擺到淺盤子上,在上面澆上生抽醬油、料酒、少許澱粉和少許白糖調好的汁,腌10-15分鍾。腌制過程中要翻一次面。
4)煎鍋里熱少許油,把腌好的豆腐卷擺放進去,小火慢慢煎至豆腐卷的兩面都成漂亮的金黃色,盛出擺盤即可。
2、釀三角豆腐
1)盒豆腐切成4個大小相等的方形豆腐塊兒。取一塊兒,沿著對角線切開,得到2個三角形。將三角形立起來,底邊接觸案板,豎切三刀,就切出4片厚薄相等的小三角塊兒了。
2)在一片三角形的豆腐上,抹上拌好的蝦肉餡,上面蓋上另一片豆腐,然後,再抹上一層肉餡兒,再一層豆腐,四片豆腐為一組,之間夾上三層肉餡兒。
3)把豆腐放入蒸鍋蒸熟。
4)用蒸豆腐流出的汁水,加一些辣醬,拌勻,澆在釀好的豆腐上,撒熟芝麻。
3、蝦皮鍋塌豆腐
1)雞湯半碗、料酒一匙、鹽適量、香油少許調成味汁,加入洗凈的蝦皮。蔥末、薑末備用。
2)雞蛋打散成蛋液,另取一隻盤子放入麵粉。
3)豆腐切片後,先沾上麵粉,然後再裹上蛋液。
4)把沾了麵粉和蛋液的豆腐片雙面都煎成金黃色。
5)豆腐煎好之後,在鍋里擺好,調味汁澆在豆腐上,撒上蔥薑末,中小火,塌至汁盡豆腐入味就好啦。
4、金果綠葉
1)肉餡中加入一個生雞蛋,以及洋蔥碎、生抽醬油,鹽,糖,料酒,白鬍椒粉,香油,把肉末順著一個方向用筷子攪打勻。
2)把肉餡兒填入油豆腐里。
3)鍋里熱一點點油,把油豆腐塞了肉餡兒的一面緊貼鍋面,中小火煎一至肉餡兒金黃。
4)把肉餡兒的一面翻到上面,取一小碗雞湯,加一點醬油,糖,攪勻之後,倒入鍋里。
5)轉小火,慢慢把湯汁燜干,使油豆腐入味。同時准備一些生菜葉子,把燜好的每一塊豆腐塞肉放入一片生菜葉子里,裝盤就好了。
5、韓式牛肉豆腐湯
1)牛肉一小塊,切薄片,用生抽醬油腌上。嫩豆腐一盒切成大塊兒。
2)鍋加熱,倒入香油,油溫熱的時候,倒入牛肉片,翻炒變色。加3杯水和2大匙料酒,蓋上鍋蓋,燒開。用勺子撇去浮沫。
3)放入豆腐和一把乾的裙帶菜,也可以用切成小片的海帶代替。再加一點點鹽、胡椒粉和糖,蓋上蓋子,燒開後,轉中小火,煮5分鍾。
4)湯盛出時撒上點兒炒好的芝麻。
③ 來西安幾年了,好懷念家鄉的榆林豆腐。大家知道哪裡有賣嗎
大寨路與團結南路十字東南角,有家專營土特產的,叫楊凌天天農高會!朋友在那之前買過一種袋裝的榆林豆腐,挺好吃的,不知道是不是你說的那種!你可以去看看!
④ 我要開個豆腐坊,怎麼製作東北老豆腐,點漿時加入點什麼口味好,求高人解答
我是陝西人,不知道東北豆腐的做法,但知道榆林豆腐的做法,我發出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馳名中外的榆林豆腐具有白嫩細膩、味香可口、營養豐富、價廉物美的特點,是榆林地方第一名菜。遠方來客,都以品嘗榆林豆腐為佳趣。
榆林豆腐有悠久的歷史。遠在明代,榆林古城為長城線上的九邊重鎮之一。隨著城市的擴大,兵民日益增多。但是,由於塞外副食品缺少,居民便用普惠泉流出的桃花水做豆腐食用。食之白嫩、細膩,昧香可口,與外地豆腐就是不一樣,慢慢就成為軍民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榆林豆腐是用優質黃豆和「桃花水」磨製加工而成,點豆腐用酸漿,則做出的豆腐色白、嫩軟、韌細、味美、康熙皇帝巡榆時,當地名廚上了此菜,味美鮮嫩,皇上贊不絕口名之「清香白玉板,紅嘴綠鸚哥」。從此名傳古今。[1]
歷史淵源
豆腐作為一種傳統養生食品,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劉安為求長生不老之葯,招方士數千人在八公山說仙論道,煉丹著書。在煉丹中以黃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與石膏相遇,形成了鮮嫩綿滑的豆腐。劉安煉丹不成卻發明了豆腐。之後,豆腐技法流入民間,廣為傳用。經歷代推廣,繼承和發揚,現在,豆腐巳成為世界公認的保健食品, 正以其獨特的魅力融入世界飲食文化,為世界人民所接受和歡迎。 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在典籍中有許多記述,《辭源》載曰:「以豆為之。造法,水浸磨漿,去渣滓,煎成淀以鹽鹵汁,就釜收之。又有人缸內以石膏末收者。相傳為漢淮南王劉安所造。」英國最有權威的《不列顛網路全書》第二卷690頁提到:「豆腐的製作技術始於中國的漢朝。」丈史資料《古壽春漫話》、《秦春文史資料》、《淮南史話》、《州來古今》、《八公山古今》、《蔡楚古今》、《洛間春秋》和《安徽旅遊》、《神秀八公山》、《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壽縣》等書刊, 均有劉安發明豆腐的文字記載。 榆林豆腐有悠久的歷史,始創年代有待考證。遠在明代,榆林古城為長城線上的九邊重鎮之一。隨著城市的擴大,兵民日益增多,由於塞外副食品缺少,居民使用普惠泉流出的「桃花水」做豆腐食用。食之白嫩細膩,味香可口,與外地豆腐就是不一樣,慢慢就成為軍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 公元1518年(明代正德十三年),武宗未厚照巡視榆林,住在凱歌樓。地方官將豆腐獻上,武宗食後非常滿意,贊嘆為京城所不及,於是在榆林期間,每日必食。從此,榆林豆腐譽滿京華。清康熙皇帝巡視榆林,吃了榆林的菠菜燴豆腐後,吟出了「清香白玉板,紅嘴綠鸚鵝。」的詩句。康熙回京後,有一日忽然想起在榆林用過的美餚,命御廚仿做,御廚莫知所措,派人赴榆調查,方知是「菠菜燴豆腐」也。榆林豆腐更是名揚天下。 據載,榆林城裡的「豆腐巷」是因為做豆腐最早而出名。1948年,榆林城有傳統豆腐坊25家。建國後,1956年公私合營,把個體戶組織起來,生產收入由門市上繳商店,稱為「豆腐業商店」。20世紀六十年代榆林豆腐傳統製作逐漸轉為半機械化,20世紀七十年代完全轉為機械化,傳統製作技藝逐漸消亡。1983年成立「榆林豆製品廠」,1996年解體。榆林豆腐採用酸漿點制,技藝獨特,是真正的綠色食品,享譽全市乃至西安、北京、內蒙、山西、寧夏等地。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城區有豆腐作坊300多家,從業人員千餘人,每天生產水豆腐約7萬斤,向本地銷售約三分之二,向周邊地區銷售約三分之一。2005年8月,「泓玉豆腐」成功地實現了機械化生產,每小時可產豆腐1500斤,生產能力較人工生產提高了10倍。根據市場需求,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全區大力推進豆腐製品的生產, 豆腐從業人員正在就豆腐的保鮮、保型、包裝、銷售、運輸、花色品種、衛生質量等方面進行研究推廣,新型的,科技含量高的「榆林豆腐」品牌將會更響亮
基本內容
榆林豆腐在傳統製作過程中以黑豆為原料,經過炕曬、脫皮、浸泡、磨漿、過濾、煮漿、點漿、壓制八道工序而成。
1.炕曬: 對干濕不一和大小不勻的黑豆,採取分別炕曬,勤攤勤晾,便於脫皮。同時要把豆類中的雜物撿凈,嚴防打壞磨片。
2.脫皮: 將黑豆放在石碾上進行碾壓脫皮,豆皮除凈後裝袋。一般是每100斤黑豆產85斤豆黃,15斤皮面。要求達到豆黃細,豆皮凈。原料產品好,豆腐質量高。
3.浸豆: 浸豆須配備好豆黃與水的比例,為100:17。同時要掌握好水溫,夏季用涼水,冬季用溫水,浸泡四小時左右。
4.磨漿: 適當控水,掌握稠稀,粗細灌勻,不能粗放。要求達到豆糊發黃。無論冬、 夏季節,每隔3—4小時,用水沖洗一次磨槽,嚴防豆糊變質,影響產品質量。
5.過濾: 過濾豆糊必須掌握每鍋豆糊的數量和輕重均勻。過濾加水要加熱水,熱水容易濾凈。每加一次水濾干濾凈,不能打過水,更不能將筒籮內帶渣的豆糊擠進鍋內。同時要經常檢查筒籮是否有裂縫,以防豆渣漏入生槳內。
6.煮漿: 大鍋煮漿,輕重要勻,時間要到,一般煮沸時間需要10—20分鍾。沸騰豆漿及時出鍋,出鍋豆漿不許一邊掏漿,一邊摻生漿,生豆漿容易變質,點不成豆腐。
7.點漿: 此道工序是榆林豆腐製作過程中最為重要,也是最為獨特的技藝。榆林豆腐是用酸漿點制而成的,酸漿是製作豆腐後瀝出的汁水,溫度適宜的情況下,由自身的乳酸菌作用變酸,行業稱酸漿。酸漿一般是前一天的漿水酸化後,第二天使用,循環往復,酸值過度就不能用了。點漿時提耙摻漿看到漿花為止,漿花像米粒一樣大。摻漿濃淡適中,不宜過急。
8.壓制: 豆腐點的好,還要壓的光。壓豆腐槽框長80公分,寬30公分,高22公分,槽板長寬各加10公分。壓制中分兩次緊縛榨包,間隔時間3—5分鍾。壓榨時間長達10—25分鍾,時間壓到,四角飽滿,塊形完整。
豆腐成品要求達到皮細膘靈,色澤黃亮;有骨有肉,四棱界線;茬口細膩,軟中帶韌;老嫩適宜,美味可口
基本特徵
1.水源特徵: 榆林的優質豆腐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當地的水質。榆林城有兩眼泉,一眼叫榆陽泉,一眼叫普惠泉。普惠泉水以清、涼、甜、潤為人稱道,經科學測定,水溫常年保持在1 0——1 2攝氏度,色度為0,PH值為7.5,清澈透明。細菌學指標完全符合生活用水水質指標。 氟化物、氰化物、砷、氯、鉻、鋁、鎘等毒理學指標完全合格。鐵、錳、銅、鋅等揮發酸類化學指標合格。水的化學類型屬重碳酸鈣鎂型,是國家標準的飲用水。用普惠泉水製作的豆腐,鮮嫩中帶韌性,眼看可觀其黃色而綿軟,品嘗可知其清淡而純正。
2.原料特徵: 榆陽區地處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的交界處,黑豆是榆陽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山區所產的黑豆,顆粒飽滿,個大色美,質優味佳,是很好的豆腐製作原料。
3.技藝特徵 榆林豆腐的獨特技藝在於榆林豆腐的點制不用石膏、鹵水和內酯,而是用酸漿點制。酸漿是製作豆腐後瀝出的汁水,俗稱漿水,溫度適宜的情況下,由自身的乳酸菌作用而變酸,行業稱為酸漿。酸漿一般是前一天的漿水酸化後,第二天使用,循環往復,酸值過度就不能用了,時間稍長就會產生雜菌,產生異味。如今雖然榆林豆腐的技藝流程已見諸不少著作, 但真正的榆林豆腐傳統製作技藝(絕招)仍然像千餘年來那樣靠師徒之間言傳身教,還要憑悟性和長期實踐的經驗和感覺才能掌握,難於言表和形成丈字。再者酸漿和黑豆自然天成,沒有具體的理化和量化指標,全靠經驗掌握。
4.產品特徵 一是榆林豆腐有豆腐的靈味。好豆腐有八個特點:黃、和、利、細、綿、嫩、韌、虛。 打開包布是黃的——皮黃里白,金鑲白玉。 整塊豆腐是活的——造型完整,彈性靈活。 刀子一拉是利的——刀切利落、滑而不澀。 茬口表面是細的——茬口細白,含漿均勻。 抓在手裡是綿的——手感綿軟、有骨有肉。 吃在嘴裡是嫩的——鮮嫩可口、味正醇香。 煮在鍋里是韌的——炒煮不碎、還原水份。 油炸出來是虛的——油炸皮張、虛若蜂窩。 二是能承受壓力。壓制豆腐最多可承受200多斤的壓力,一般壓二十多分鍾可壓好
主要價值
1.歷史價值
榆林豆腐有悠久的歷史。明代,榆林古城為長城線上的九邊重鎮之一。隨著城市的擴大,兵民日益增多,由於塞外副食品缺少,供不應求,居民便用陝北盛產的黑豆和普惠泉的桃花水做豆腐,白嫩細膩,味香可口,與外地豆腐就是不一樣。真正的榆林人,山珍海味甚至新鮮疏萊可以不吃,但豆腐卻非吃不可。由此可見,從古到今榆林豆腐和榆林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2.營養價值 據統計榆林酸漿豆腐中的蛋白質含量為8.54%,國家指標為7%。豆腐熱量低,其脂肪中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脂肪酸、磷酸和植物固醇,有利於血清膽固醇的降低,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豆腐中蛋白質不僅含量高,且多為質量優秀的完全蛋白質;另外豆腐所含礦物質種類齊全,B族維生素也頗為豐富,所以豆腐是低熱量,高營養的保健食品。榆林豆腐用本身的酸漿點制,更是綠色的、純天然的、健康的食品。
3.技藝價值 榆林的酸漿點豆腐,利用其所含乳酸菌來製作豆腐,減少了豆腐本身的涼寒性,增加了有益菌,提升了豆腐的營養價值。
4.經濟價值 據統計,榆陽區城區有豆腐作坊300多家,從業人員千餘人,每天生產水豆腐約7萬斤,向本地銷售約三分之二,向周邊地區銷售約三分之一,增加了當地的經濟收入。同時榆林豆腐的添加劑——酸漿,取於其身,不需用錢買,降低了生產成本。
⑤ 榆林市。火鍋店營銷計劃
幾個意見,供你參考
一、找人來演出,增加人氣。
二、你們老闆還有其回他生意不?將那邊生答意的優惠券或者其他什麼東西贈送消費者,比如你老闆如果有洗車行,你可以增洗車票。
三、主推一種特色~~~如聘請特級廚師獨創高湯、精心調配醬油等
以上幾個你可以參考
⑥ 甘泉豆腐和榆林豆腐哪個好
榆林豆腐更好一些,甘泉的是將豆腐做成了豆腐乾,形成了一個產業。
榆林賣的是新鮮的豆腐,榆林的豆腐更好吃,更好一些。
⑦ 榆林豆腐哪家好
榆林崇文路小天使幼兒園隔壁台台哪家的劉艷芳豆腐坊的不錯,我們酒店就用的他們家的,顧客反應都很好
⑧ 老榆林燒豆腐做法
二面黃豆腐紅燒,是川渝常見的菜系,川渝人家幾乎每戶人家都會做。紅燒豆腐系列,常見的就是麻婆豆腐和紅燒二面黃(二面黃豆腐紅燒),麻婆豆腐的做法可看我的菜譜,小餐館里的麻婆豆腐。也有做法類似的清燒豆腐系列。在重慶,一般麻婆豆腐,清燒豆腐,餐館常做,紅燒二面黃,家裡常做。
原料:老豆腐、菜籽油、大蔥、泡椒、泡姜、姜、蒜、豆瓣醬、酒、醬油、鹽、雞精、干辣椒、花椒。
做法步驟:
第1步、大概長寬高886厘米,老豆腐一塊。
第2步、二三十厘米長的大蔥兩根,長4厘米的泡椒兩個左右,干辣椒四五個。一厘米直徑,長三厘米左右的泡姜一個。相當於泡姜一半體積左右的老薑一個,蒜與老薑等體積。
第3步、豆腐切長寬高441厘米的塊。
第4步、清水適量(能沒過豆腐即可),先將水煮沸,放入豆腐焯水半分到一分鍾左右。
第5步、焯好水的豆腐,濾干水分。這個過程不要放太久,焯過熱水的豆腐冷卻後,易粘連在一起。
第6步、泡椒泡姜,老薑,蒜,拍扁,切兩三毫米左右細粒。干辣椒,大蔥切長一厘米左右的段。
第7步、熱鍋,中到大火,加入50到100毫升左右的菜籽油,搖鍋使油塗滿半個鍋壁,燒熱油。
第8步、均勻鋪上豆腐塊,每隔20秒左右,稍微晃動鍋一兩圈,使豆腐不粘鍋。
第9步、煎至一面金黃,翻面,繼續同樣操作,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第10步、放容器稍微濾油分。
第11步、大火,鍋中加100毫升左右的油燒8成熱,微冒煙。
⑨ 榆林豆腐哪家做的好
榆林藝術團十字路口紅柳賓館對面老馮豆腐最好,我們每次去都要帶2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