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我國醫葯企業營銷策略

我國醫葯企業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1-01-26 11:21:33

❶ 我國醫葯企業實施戰略營銷需要具備的內外部環境有哪些

這個問題的范復圍太大
具體到方法制就是SWOT分析
內部環境 每個企業的現狀都有所差別 縱觀整個醫葯行業也不盡相同
外部環境 無外乎 國家政策導向 但是這個外部的一般來說企業無法改變
具體到營銷方面 得詳細分析
沒有數據 無從下手
泛泛而談 也沒什麼意思

❷ 醫葯企業銷售策略有哪些

醫葯企業銷售策略一、企業的差異化經營定位
這里首先要講的還是定位的問題。藍海處處都有,就看誰可以很好的細分出來。一旦有效的細分出這一塊,那麼企業通過先入為主的市場競爭形態,就可以很好的間隔後來企業,較好的享受藍海的高收益。
其實這里說的企業差異化定位,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既有企業本身經營產品方面的特色化定位,也有企業操作渠道的特色化定位,還包括企業在服務、營銷等各個方面的特色化定位。
既然這里的差異化定位談到「特色」二字,企業就一定要用心的整合自身的優勢資源。企業一定要清楚自己長久以來在招商經營過程中優勢的地方在哪裡。是產品特色,擁有一批獨家品種、新特葯品種和醫保品種呢?還是渠道操作特色,在臨床、專科、炒作或者OTC葯店等某一方面有自己拿的出手的渠道規模或把握,這些都可以作為企業實施差異化定位的首選,來指導企業經營。
醫葯企業銷售策略二、產品特色化選擇
對於無法自身實現產品生產,不具備市場主控的招商企業來講,對於產品的依賴程度是顯而易見的。因而企業采購人員在產品的選擇上,都會下很大的功夫,希望可以找到那些諸如:獨家、新特葯、醫保、競品少的產品。可現實情況卻是,這些品種作為醫葯行業任何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的資源,本身相當稀缺。同時,現在廠家又在不斷跳過傳統商業,進行自建隊伍開發終端,也大大降低了招商企業找到這類品種的幾率。
那是不是找不到這類品種,招商企業就只能坐以待斃面臨死亡啊?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思路來進行產品選擇,就是選擇那些特色產品銷售渠道,然後根據渠道需求選擇產品。例如,近兩年發展迅速的專科醫院。我們仔細觀察一下,這些以男科、婦科、泌尿、肝病、五官、肛腸等為主要定位的細分化醫院,在相關葯品的用量上是相當大的,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專科醫院的用葯情況來選擇葯品,實現葯品的定向銷售。
同時,在葯品的選擇上,一定不能落入同質化洪流,一定要講求品種有特色。這個「特色」首先要體現在產品本身,可以不是獨家、新特葯,但是一定是競品不多的品種,可以選擇那些小廠家的品種,或者品種本身不錯,但是廠家的主業不在這個產品銷售身上的這種情況。同時,還必須要滿足醫葯自然人對於盈利的要求,有利潤空間。否則,產品療效等因素再好,如果沒有利潤空間操作,照樣不能引起這些以利潤為第一追求的醫葯自然人的興趣。

醫葯企業銷售策略三、特色渠道挖掘
招商市場的渠道,排除我們常規了解的臨床、炒作和葯店外,目前在日益細分市場情況下出現的一些新渠道,也是我們可以很好挖掘和利用的。
1、 單體葯店
指的是那些通過GSP認證的葯店,這些葯店在全國各地數量巨大。雖然單一葯店的銷量有限,但是如果操作得體,通過群體效應產生的銷量將會相關可觀。
2、 專科醫院
就是以治療某一種或一類疾病為主的醫葯,這兩年在全國各地發展的速度十分迅速,而且用葯量比較大,可以作為渠道發展的重要戰場。
3、 大門診
性質和專科醫院差不多,主要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大型城市出現,作為當地醫療體系中基礎的重要一環存在。本身也具有鮮明的定位,主要以某一疾病為主要治療方向,用葯量也十分可觀。
此外招商企業在自己挖掘以上三類渠道的同時,還應該不斷擴大自己的醫葯自然人的規模。這種尋找不是簡單的做廣告宣傳讓這些代理人找上門來,而是通過有目的和針對性的尋找,由招商企業利用多方面資源來主動尋找。例如我們可以在各地的招標辦尋找到大量的以臨床渠道為主的醫葯自然人的信息。還可以在月初或者月末的時候在各地的掛靠型商業公司也可以找到一大批醫葯自然人,這些都需要我們來用心發現。
醫葯企業銷售策略四、招商模式的特色整合
此外,對於現行的企業招商模式,也需要根據新形勢下的競爭情況,進行一定的特色化整合。從而來滿足目前形勢下的市場要求,提升招商企業的市場盈利能力。
1、 行業品牌打造
品牌就是影響力,品牌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雖然顯得有些過激,但是卻很好的說明了品牌在行業營銷中的重要作用。對於招商企業來講,從最初的「一間屋子,幾個人,幾部電話打天下」的階段,進入到現在品牌化時代。畢竟生產廠家和商業企業市場博弈的微妙關系存在,要求我們必須形成行業的品牌認可,才能真正的實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但是這種品牌的塑造,要區別於一般生產企業的產品品牌,主要應該定位於以企業形象品牌和特色渠道品牌塑造。
2、 特色渠道打造
正由於大多數招商企業都是以生產廠家的產品代理為主,本身沒有獨有產品可以深度的挖掘和打造,所以更要將自身在特色細分渠道方面的優勢展現出現。這種特色渠道可以在臨床、可以在專科、也可以在炒作市場或者OTC葯店。關鍵的是一定要將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優勢最大化展現,傾斜重點資源實現突破。
3、 宣傳模式創新
對於產品的信息傳遞和企業形象傳遞來講,宣傳永遠是招商企業不可避免的一個方面。而傳統的展會、平面報媒、互聯網等,效果越來越差。要提升宣傳效果,除了深度挖掘這些常用媒體的效用外,還必須創新型的發現其他有用的宣傳模式或載體。例如,目前出現的直接針對醫葯自然人的創新媒體,通過直接針對這類特殊群體的郵寄發送,實現企業產品和品牌的提升,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嘗試。當然,在這些醫葯自然人聚集較多的地方(展會除外),無論是掛靠型商業公司、招標辦或者葯店,一些好的方式都是我們可以加以利用的,關鍵是我們如何發現這些潛在的創新模式的問題了。

❸ 對我國醫葯品牌的戰略思考

品牌戰略是指企業為了發展而圍繞品牌進行的全局性的謀劃方略,是以提高其產品競爭力為核心而進行的圍繞企業及其產品品牌展開的一系列行動、方法和決策。美國管理學家菲利普認為:「品牌是一種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圖案,或是他們的相互結合,用以識別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的產品或服務,並使之與競爭對手的產品和服務相區別」。可以看出品牌是用來塑造產品個性和特徵,不僅存在於產品事物本身,還存在於產品的生產、銷售、宣傳、推廣等過程中該企業的經營、營銷理念以及企業文化。充分利用一切優勢和機會,或規避劣勢和威脅,以有效地管理和發展品牌,完成企業制定的生產經營規劃和長遠發展目標,是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的中葯品牌曾有著悠久歷史和強大的影響力,如「同仁堂「、「胡慶余堂」等品牌早已為世人所熟知和認可。但我國中葯產業的品牌現狀卻不盡人意,因此加強國內中葯品牌的戰略管理已勢在必行。我國要實施「中葯現代化「和「中葯走向世界「的發展戰略,就要努力實施中葯的品牌戰略,培育一批有較大影響、較強競爭力和較廣市場覆蓋面的世界名優中葯品牌。可見,加強中葯品牌的戰略管理對中葯企業本身乃至整個中葯產業經濟,都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和長遠意義。

一般意義上講,產品競爭要經歷產量競爭、質量競爭、價格競爭、服務競爭到品牌競爭,前四個方面的競爭其實就是品牌營銷的前期過程,當然也是品牌競爭的基礎。

1 當前我國中葯品牌戰略管理中存在的誤區盡管有些企業確立了實施品牌戰略的目標,但要真正做精、做強、做大品牌並非易事。
2.實施中葯品牌戰略管理的策略

目前全球中葯(含植物葯)年產銷量大約在200億美元左右,而我國國內中葯年產銷量僅為50億美元左右,生產企業則多達1 000餘家,其中多數為生產條件和技術均較差的中小型企業,各生產企業各自為營,相互封鎖割據,造成了大量資源、資金、人才、設備的重復建設和浪費,因此,當前我國僅是一個中葯大國而非中葯強國。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我們應採取必要的策略和措施,對現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為此,筆者認為,可通過以下一些策略來實現目標,尤其要引導和規范各中葯生產企業發展自己的有競爭力的品牌。隨著中國人世後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品牌作為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統一體,在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新的競爭要求中葯行業對其品牌管理施以新的思路,使中葯品牌在國際競爭中長盛不衰,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擴張策略

中國中葯業目前品種數量過多而經濟規模普遍較差,因此運用資本的力量拓展品牌、提升品牌價值就應成為一些企業的首選策略。就目前情況來看,應以基礎較好的幾個強勢品牌為依託,企業間進行強強聯合、多家聯合、跨省聯合,通過企業間的合並與重組,形成具有較大規模的強有力的企業集團,在此基礎上實現品牌的擴張,即以企業規模的擴張帶動品牌的建立和發展。如深圳三九葯業集團收購數家中葯企業,以企業聯合重組,塑造「三九「強勢品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整頓策略

中國中葯業90%以上都是小規模的企業,生產與經營十分分散,無論是從企業規模還是從品牌規模而言,中國中葯企業都難以同國外大公司相抗衡。目前中國中葯品牌的總體現狀可以用「多、雜、弱「三個字來概括:「多」是指中葯牌號多,企業多;「雜「是指品牌形象雜;「弱「是指品牌能力弱。為此,國家通過GMP認證工作,淘汰一些生產管理條件差的企業,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集約化生產,促使經濟規模趨向合理,也推進中葯品牌的整頓和管理。這是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應該堅持下去。

品牌策略也不僅僅是制度上的問題,也不僅僅是規模化及專業化問題。作為一種營銷方式,品牌效應要在一定基礎上來進行。

質量第一

任何產品,恆久、旺盛的生命力無不來自穩定、可靠的質量。葯品作為治病救命的特殊產品,消費者對其質量(療效)的期望值是相當高的,因此導致對品牌的忠誠度和遺棄率也相當高。患者一經認可一種葯品,其購買和使用的行為將有可能是長期的,比如眾所周知的正紅花油、保濟丸等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品牌。相反,哪怕只有一次失效的經歷,患者都有可能從此將其「打入另冊,永不敘用」。

誠信至上

人無信不立,同理,品牌失去誠信,終將行之不遠。為什麼同仁堂、胡慶余堂、九芝堂等的品牌形象能歷久不衰?為什麼曾經紅極一時的三株、巨人、太陽神等都只各領風騷三五年?除了產品的市場屬性和生命周期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者靠腳踏實地、誠信為本,後者靠華而不實的廣告吹噓和虛擬概念炒作。時間是檢驗誠信與否的標尺。長期以來,我們能經常聽到同仁堂、九芝堂等的產品懸壺濟世、妙手回春的美談,而對靠炒作出名的葯品(保健品),除了其自吹自擂的「療效「外,最後都免不了落個被消費者充之如敝屨的結局,有的甚至因為療效不確而吃下官司,最後敗走麥城。

定位準確

著名的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曾經說過:市場定位是整個市場營銷的靈魂。的確,成功的品牌都有一個特徵,就是以始終如一的形式將品牌的功能與消費者的心理需要連接起來,並能將品牌定位的信息准確傳達給消費者。比如同是感冒葯,由於市場定位的不同,有較高經濟收入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白加黑,而經濟狀況較為拮據的則首先可能會想到速效感冒膠囊或感冒通片;同樣,一個真正關愛妻子,並力求一點浪漫氛圍的有錢中年男士,在首飾服裝之外一般是不會忘記買上幾盒太太口服液的。這就是這些品牌一以貫之的定位和准確、貼切、適當的訴求表達的效應。

市場定位並不是對產品本身採取什麼行動,而是針對現有產品的創造性思維活動,是對潛在消費者的心理採取行動。因此,提煉對目標人群最有吸引力的優勢競爭點,並通過一定的手段傳達給消費者,然後轉化為消費者的心理認識,是品牌營銷的一個關鍵環節。

個性鮮明

一個真正的品牌葯品,絕不會包治百病、人人皆宜、療效絕對。就像吉普車適於越野、轎車車適於坦途、賽車適於運動比賽一樣,對於葯品的功效訴求和目標靶向,一定要在充分體現獨特個性的基礎上力求單一和准確。單一可以贏得目標群體較為穩定的忠誠度和專一偏愛;准確能提升誠信指數,成為品牌營銷的著力支點?

我們經濟看到的「味道好」、「療效佳」、「高品質」等廣告訴求語言,根本談不上是有個性屬性的語言,自然了就不可能准確描述品牌的個性。而象「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口腔潰瘍,一貼OK!」「克咳,全家好心情。」等個性十路、鮮明獨特的訴求,就較容易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品牌形象也伴隨著這些琅琅上口的廣告語而迅速建立。

巧妙傳播

有整合營銷傳播先驅之稱的舒爾茨說: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唯有傳播能夠創造出差異化的品牌競爭優勢。醫葯產品與其它產品相比,同質化現象尤為突出。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簡單的廣告傳播便足以樹起一個品牌;到90年代,鋪天蓋地的廣告投入也可以撐起一個品牌;時至今日,品牌的創立就遠沒有那麼簡單了,除了需前述四個方面作為堅實基礎外,獨特的產品設計、優秀的廣告創意、合理的表現形式、恰當的傳播媒體、最佳的投入時機、完美的促銷組合等等諸多方面都是密不可分的。同時,醫葯產品的市場傳播還必須考慮其持續性和全面性。為什麼像飛龍、三株那樣的企業盡管極盡傳播之能事但最終卻竹藍打水一場空?主要原因就是產品或者創意是虛弱的,無法支持其傳播的持續性;為什麼不少中小企業的一些產品確實不錯但卻難以打動更多的消費者?主要原因就是營銷策劃缺乏周密的整合思路,自然也就無法全面收到市場傳播的效果。

企業品牌的重要性

一、 品牌的基本含義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定義委員會曾給品牌下了一個定義:品牌是指打算用來識別一個(或一群)賣主的貨物或勞務的名稱、術語、記號、象徵、設計或其組合,並打算用來區別一個(或一群)賣主或其競爭者。事實上,現在的品牌含義已大大地被拓展了,它已與企業的整體形象聯系起來,是企業的「臉面」,即企業形象。一個好的品牌商品往往使人對生產該產品的企業產生好感,最終將使消費者對該企業的其他產品產生認同,從而能夠提高企業的整體形象。因此,品牌戰略實際上已演變成為企業為適應市場競爭而精心培養核心品牌產品,再利用核心產品創立企業品牌形象,最終提高企業整體形象的一種戰略,是企業用來參與市場競爭的一種手段。
二、 品牌戰略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有人曾問國內一些知名企業的老總,企業經營的目標是什麼?答案是:品牌的市場佔有率。這表明許多知名企業的老總已認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特別是當前國際市場生產力已經處於過剩狀態,所有開放市場經濟國家都不同程度地進入了買方市場,市場競爭的環境、手段與過去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種新情況下,企業取勝的主要手段已不再單純以產品本身來競爭,還包括品牌的競爭。可以說,未來國際市場競爭的主要形式將是品牌的競爭,品牌戰略的優劣將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出奇制勝的法寶。
事實上,許多世界知名企業往往都是把品牌發展看成是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優先戰略。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麥當勞等等無一不是先從抓品牌戰略開始的,即創立屬於自己的名牌產品,並把它作為一種開拓市場的手段,最終佔領市場。而且,由於名牌的綜合帶動作用十分巨大,外向度也相當高,所以往往是一個產品的牌子創立後,逐漸形成一個系列並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可以說品牌是企業進入市場、佔領市場的武器。特別是國際市場競爭已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有沒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戰略,企業有沒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形象如何已變得十分重要。
而且,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品牌與企業產品價格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產品價格始終影響到企業的銷售收入及利潤。而決定產品售價的除了產品的性能、技術含量、用途等之外,往往還存在一個無形的東西,那就是企業的品牌。1997年世界最有價值品牌銷售收入增幅高達40%,品牌銷售規模從1995年的23.59億美元上升到1996年的34.39億美元,處於前20位品牌的銷售額達到172億美元。同時,這些品牌產品的利潤率也遠遠高於一般品牌。以售價為例:同一種類型商品,名牌產品與普通商品的售價可相差數倍。又如同樣質地的襯衫,世界名牌鱷魚牌和中國名牌開開牌價格相差幾倍。由此不難看出,品牌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的一筆巨大財富。在貿易場上,商家挑選某牌子的產品,只要這產品有優良的質量,只要這質量在消費者心中產生了信譽,這品牌就有了價值,即使價格相對其他同類產品要高很多,消費者仍買它,並把它的高價作為一種高貴身份的象徵。如服裝中的「皮爾卡丹」「阿迪達斯」,汽車中的「勞斯來斯」「賓士」一樣,都能給企業帶來滾滾財源。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醫葯企業品牌戰略研究

1、中國醫葯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意義

1.1 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振興民族葯業 在當今品牌經濟時代,一個國家品牌企業的多寡,決定該國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也決定該國經濟強盛與否。2003年美國《商業周刊》推出的 100個全球最有價值品牌的前10個品牌,美國佔了8個,這是美國企業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表現。醫葯經濟也是這樣。進入上述品牌排名的醫葯企業有美國的輝瑞(Pfizer)公司,強生(Johnson)公司和默克(Merek)公司,其品牌價值分別為104.6, 94.1,27.1億美元。其單個品牌價值遠遠大於「2002中國最有價格品牌」第9位的「三九集團」(82.08億元人民幣)和第24 位的「山東新華醫葯集團」(26.15億元人民幣)。由此可見,美國醫葯具有競爭力,是與他們具有世界一流的品牌企業分不開的。所以,我國醫葯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壯大企業的品牌實力,可以有效提高醫葯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振興國家的民族葯業。

1.2 增強企業的研發實力 品牌的核心和依託是產品。品牌企業正是依賴於一個個受消費者認可和喜愛的品牌產品,去佔領市場並創造利潤,使品牌得以鞏固和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的周期縮短,產品的生存周期必然不斷縮短。因此,企業必須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才能適應消費者日新月異的消費需求。而產品創新的前提是技術創新,只有持續不斷地技術創新,才能推動品牌價值的持續提升,制葯企業更是這樣。制葯工業屬於高新技術產業,可以說其競爭就是研究和開發(R&D)能力的競爭。世界上著名醫葯企業之所以具有品牌競爭力,就是因為它們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研發實力。2002年輝瑞公司的研發投入為51.8億美元,默克公司26.7 億美元,強生公司27.0億美元,分別占其銷售收入的18.4%, 12.3%和15.7%。以輝瑞為例,1999-2003年其研發投入分別為40.36,44.35,47.76,51.76,71.00億美元,研發投入逐年遞增。可是,中國每年專用於新葯開發的資金只有1000萬- 2000萬元人民幣,加上制葯企業自身投入的資金總計也不到醫葯工業產值的1%。新葯研製投入嚴重不足,直接導致新葯的創新研製能力及制劑水平低下,這是我國醫葯企業品牌力低下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實施品牌戰略,必然能提高我國醫葯企業的研發實力。見表1。

1.3 實現企業的規模經濟 企業要爭創品牌和發展品牌,必須發展其規模優勢。這是因為:其一,品牌的基本特徵是知名度高、信譽度高、市場份額高,企業要實現較高的市場份額,就必須努力擴大企業的規模,否則,市場份額上不去,必然無法爭創品牌;其二,品牌的另一個基本特徵就是綜合實力強,尤其是盈利能力強,這也是企業的規模優勢所決定的;其三,只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才具有較高的研發實力,才能不斷推出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2002年世界品牌制葯公司前10強中,第1位輝瑞公司銷售額282.8億美元;第6位默克公司銷售額216.3億美元。而我國2002年全年的醫葯工業的銷售產值2455億元,約合300 億美元,只比輝瑞公司1a的銷售額多一點(表1)。我國制葯業第1位的上海醫葯(集團)公司2002年營業收入也只有16億多美元,還不及輝瑞公司銷售額的1/16。只有實施品牌戰略,才能最終實現企業的規模經濟。見表2。

2、醫葯企業品牌現狀分析

2.1 對品牌認識模糊 「企業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是塑造品牌的重要手段。根據其理論,品牌塑造是企業理念、企業行為和企業視覺三者的完美統一。然而我國一些醫葯企業將品牌塑造等同於「視覺識別」因素之一的廣告傳播,認為品牌就是靠廣告「轟炸」出來的,認為有銷量就有品牌,結果巨大的廣告投入並沒有換來高價值的品牌;將品牌戰略與名牌戰略混同,把品牌策略的實施局限於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上,導致許多企業品牌創立快,倒得也快。

2.2 產品質量堪憂 質量是品牌的生命,唯有高質量的產品才能造就高價值的品牌。截止2003年1月,我國5000多家醫葯工業企業,只有1464家生產企業獲取1892張GMP證書;全國葯品批發企業17000多家,葯品零售企業則達到約12萬家,700多家大中型葯品批發企業、零售連鎖企業和大型零售企業,通過GSP認證的約只有110家,不僅制約了葯品質量的提高,阻礙了我國葯品進入國際市場,也影響了企業品牌價值的增值。

2.3 企業規模太小 影響企業品牌提升的因素之一是企業規模的大小和經濟集中度的高低,規模大、經濟集中度高的企業有益於品牌價值的增值。我國5000多家醫葯工業企業中,幾乎 90%為小型企業。即使是我國規模較大的品牌醫葯企業,與世界品牌醫葯企業相比,差距也是極其巨大的(表2)。從醫葯經濟集中度的角度來看,世界前15家制葯公司佔世界葯品銷售額的1/3,而2000年,我國制葯企業前60家僅占國內葯品銷售額的35.7%。如此低的企業規模和經濟集中度是難以塑造高價值品牌的。

2.4 創新能力太低 產品創新是品牌的活力之源。我國所生產的24類1350多種原料葯中>97%是仿製的,而自主開發的獲得國際承認的創新葯物只有2個(青蒿素和二巰基丁二酸鈉),直接導致大部分企業名牌產品少,品種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以生物制葯為例,僅α-干擾素就有深圳科興、沈陽三生等 10多家企業生產;中葯牛黃解毒片全國竟有150餘家企業生產。由於產品低水平重復,導致惡性競爭,致使一些企業產品價格一降再降,甚至處於虧損邊緣,何談品牌塑造。

3、我國醫葯企業的品牌戰略

3.1 優化品牌成長的政策環境 品牌的發展離不開其政策環境支持。目前,全國大多數醫葯企業規模小,設備落後,葯品的技術含量低,產品低水平重復嚴重,致使葯品銷售處於低層次(例如價格戰等)、不規范(例如實施賄賂等)競爭之中;同時,醫療機構補償機制不合理,造成醫葯混為一體,以葯養醫,致使醫師、醫院葯房,甚至醫院的個別領導成為葯品消費的代理人,使得很多醫葯企業在葯品銷售過程中,不是設法塑造品牌,以品牌的力量贏得市場,而是設法以回扣、紅包等各種非正當交易獲取市場份額。要改變上述現狀,國家的相關職能部門首先要調整醫葯產業結構,提高醫葯產業的進入壁壘,杜絕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生產;其次,加大衛生體制改革力度,盡快實行醫葯分業管理,消除醫院方面對葯品消費的代理作用,實現公平的葯品營銷環境,最終形成醫葯企業以品牌爭天下的良好氛圍。

3.2 樹立科學的品牌理念 科學的品牌理念是人們對品牌科學的、系統化的理論認識體系。在市場經濟已進入品牌經濟競爭的時代,很多醫葯企業還停留在重視有形資源投入的產品經濟時代。在品牌經濟的競爭時代,企業管理者應認識到,品牌塑造不是單純的廣告、人員促銷,而是企業理念、企業行為和企業視覺的完美統一。企業要塑造高價值的品牌,應首先進行正確的理念定位,確定企業使命、企業經營哲學和企業價值觀,並將企業理念嚴格地貫徹到企業行為識別和視覺識別中去,長期堅持,並不斷完善。鍛造出一流的品牌,贏得市場,進而贏得消費者忠誠。

3.3 進行並購和重組( M&A),壯大企業規模 為壯大企業規模,增強企業品牌實力,全球醫葯企業掀起了並購、重經波瀾。近年來,規模較大的並購、重組的醫葯企業有阿斯特拉捷利康、輝瑞、默克、強生等。並購和重組大大增強上述公司的品牌實力。例如:由Astre(瑞士)和Zeare(英國)兩家公司合並而成的 AstraZeneca(阿斯特拉捷利康)公司,總資產達到670億美元,在國際最大制葯公司中的排名由1998年的第13位上升為1999年的第5位。當前,為壯大品牌實力,我國醫葯企業也邁開並購和重組的步伐。據報道,經過並購和重組,至2002年11月,我國醫葯行業企業數目已減至4296家,但這些企業規模仍然偏小。因為規模小,所以企業數量多,進而導致產品重復多、科技含量低,不能形成品牌效應。要想根本改變上述現狀,增強企業的品牌實力,必須對企業實施並購和重組。

3.4 增強企業的研發實力,強化葯品質量管理 進入WTO之前,我國長期不受葯品知識產權的約束,致使企業葯品創新能力缺乏。為改變上述現狀,必須著手增強企業的葯品創新能力,相關管理部門及企業應制定葯品創新的戰略規劃,建立、充實、強化自己的研發隊伍,對現有研發設施盡快進行GLP的認證或改造;在企業規模化的過程中,強制相關企業每年必須將銷售收入約20%作為自己的研發基金,並長期堅持;由於歷史形成的研發力量薄弱,讓企業的產品一下子做到完全創新是不切實際的。目前,相關部門和企業應制定時間表並沿著模仿創新,仿創結合的路子走下去,盡快實現自主創新。與此同時,企業必須加快 GMP、GSP的認證或改造進程。雖然國家規定到2004年6月30 日止,所有制葯企業都要完成GMP改造,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企業不僅要達到本國的GMP標准,而且要達到WHO的 GMP標准以及美、日等發達國家的GMP標准。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最終塑造出具有全球視野的、高價值的品牌形象。

❹ 對我國醫葯品牌的戰略思考。

都是網上找的.你自己看看.

對我國醫葯品牌的戰略思考

一.企業品牌的重要性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定義委員會曾給品牌下了一個定義:品牌是指打算用來識別一個(或一群)賣主的貨物或勞務的名稱、術語、記號、象徵、設計或其組合,並打算用來區別一個(或一群)賣主或其競爭者。事實上,現在的品牌含義已大大地被拓展了,它已與企業的整體形象聯系起來,是企業的「臉面」,即企業形象。一個好的品牌商品往往使人對生產該產品的企業產生好感,最終將使消費者對該企業的其他產品產生認同,從而能夠提高企業的整體形象。品牌戰略實際上已演變成為企業為適應市場競爭而精心培養核心品牌產品,最終提高企業整體形象的一種戰略,是企業用來參與市場競爭的一種手段。特別是當前國際市場生產力已經處於過剩狀態,所有開放市場經濟國家都不同程度地進入了買方市場,市場競爭的環境、手段與過去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種新情況下,企業取勝的主要手段已不再單純以產品本身來競爭,還包括品牌的競爭。可以說,未來國際市場競爭的主要形式將是品牌的競爭,品牌戰略的優劣將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出奇制勝的法寶。因此,中國醫葯要想取得長足的發展必須樹立自己的醫葯品牌戰略。

二.中國醫葯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意義

2.1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振興民族葯業
在當今品牌經濟時代,一個國家品牌企業的多寡,決定該國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也決定該國經濟強盛與否。2003年美國《商業周刊》推出的 100個全球最有價值品牌的前10個品牌,美國佔了8個,這是美國企業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表現。醫葯經濟也是這樣。進入上述品牌排名的醫葯企業有美國的輝瑞(Pfizer)公司,強生(Johnson)公司和默克(Merek)公司,其品牌價值分別為104.6, 94.1,27.1億美元。其單個品牌價值遠遠大於「2002中國最有價格品牌」第9位的「三九集團」(82.08億元人民幣)和第24 位的「山東新華醫葯集團」(26.15億元人民幣)。由此可見,美國醫葯具有競爭力,是與他們具有世界一流的品牌企業分不開的。所以,我國醫葯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壯大企業的品牌實力,可以有效提高醫葯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振興國家的民族葯業。

2.2 增強企業的研發實力 品牌的核心和依託是產品。
品牌企業正是依賴於一個個受消費者認可和喜愛的品牌產品,去佔領市場並創造利潤,使品牌得以鞏固和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的周期縮短,產品的生存周期必然不斷縮短。因此,企業必須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才能適應消費者日新月異的消費需求。而產品創新的前提是技術創新,只有持續不斷地技術創新,才能推動品牌價值的持續提升,制葯企業更是這樣。制葯工業屬於高新技術產業,可以說其競爭就是研究和開發(R&D)能力的競爭。世界上著名醫葯企業之所以具有品牌競爭力,就是因為它們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研發實力。2002年輝瑞公司的研發投入為51.8億美元,默克公司26.7 億美元,強生公司27.0億美元,分別占其銷售收入的18.4%, 12.3%和15.7%。以輝瑞為例,1999-2003年其研發投入分別為40.36,44.35,47.76,51.76,71.00億美元,研發投入逐年遞增。可是,中國每年專用於新葯開發的資金只有1000萬- 2000萬元人民幣,加上制葯企業自身投入的資金總計也不到醫葯工業產值的1%。新葯研製投入嚴重不足,直接導致新葯的創新研製能力及制劑水平低下,這是我國醫葯企業品牌力低下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實施品牌戰略,必然能提高我國醫葯企業的研發實力。

2.3實現企業的規模經濟 企業要爭創品牌和發展品牌,必須發展其規模優勢。
這是因為:其一,品牌的基本特徵是知名度高、信譽度高、市場份額高,企業要實現較高的市場份額,就必須努力擴大企業的規模,否則,市場份額上不去,必然無法爭創品牌;其二,品牌的另一個基本特徵就是綜合實力強,尤其是盈利能力強,這也是企業的規模優勢所決定的;其三,只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才具有較高的研發實力,才能不斷推出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

三.醫葯企業品牌現狀分析

3.1 對品牌認識模糊 「企業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是塑造品牌的重要手段。根據其理論,品牌塑造是企業理念、企業行為和企業視覺三者的完美統一。然而我國一些醫葯企業將品牌塑造等同於「視覺識別」因素之一的廣告傳播,認為品牌就是靠廣告「轟炸」出來的,認為有銷量就有品牌,結果巨大的廣告投入並沒有換來高價值的品牌;將品牌戰略與名牌戰略混同,把品牌策略的實施局限於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上,導致許多企業品牌創立快,倒得也快。

3.2 產品質量堪憂 質量是品牌的生命,唯有高質量的產品才能造就高價值的品牌。截止2003年1月,我國5000多家醫葯工業企業,只有1464家生產企業獲取1892張GMP證書;全國葯品批發企業17000多家,葯品零售企業則達到約12萬家,700多家大中型葯品批發企業、零售連鎖企業和大型零售企業,通過GSP認證的約只有110家,不僅制約了葯品質量的提高,阻礙了我國葯品進入國際市場,也影響了企業品牌價值的增值。

3.3 企業規模太小 影響企業品牌提升的因素之一是企業規模的大小和經濟集中度的高低,規模大、經濟集中度高的企業有益於品牌價值的增值。我國5000多家醫葯工業企業中,幾乎 90%為小型企業。即使是我國規模較大的品牌醫葯企業,與世界品牌醫葯企業相比,差距也是極其巨大的(表2)。從醫葯經濟集中度的角度來看,世界前15家制葯公司佔世界葯品銷售額的1/3,而2000年,我國制葯企業前60家僅占國內葯品銷售額的35.7%。如此低的企業規模和經濟集中度是難以塑造高價值品牌的。

3.4 創新能力太低 產品創新是品牌的活力之源。我國所生產的24類1350多種原料葯中>97%是仿製的,而自主開發的獲得國際承認的創新葯物只有2個(青蒿素和二巰基丁二酸鈉),直接導致大部分企業名牌產品少,品種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以生物制葯為例,僅α-干擾素就有深圳科興、沈陽三生等 10多家企業生產;中葯牛黃解毒片全國竟有150餘家企業生產。由於產品低水平重復,導致惡性競爭,致使一些企業產品價格一降再降,甚至處於虧損邊緣,何談品牌塑造。

四.我國醫葯企業的品牌戰略

4.1 優化品牌成長的政策環境 品牌的發展離不開其政策環境支持。目前,全國大多數醫葯企業規模小,設備落後,葯品的技術含量低,產品低水平重復嚴重,致使葯品銷售處於低層次(例如價格戰等)、不規范(例如實施賄賂等)競爭之中;同時,醫療機構補償機制不合理,造成醫葯混為一體,以葯養醫,致使醫師、醫院葯房,甚至醫院的個別領導成為葯品消費的代理人,使得很多醫葯企業在葯品銷售過程中,不是設法塑造品牌,以品牌的力量贏得市場,而是設法以回扣、紅包等各種非正當交易獲取市場份額。要改變上述現狀,國家的相關職能部門首先要調整醫葯產業結構,提高醫葯產業的進入壁壘,杜絕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生產;其次,加大衛生體制改革力度,盡快實行醫葯分業管理,消除醫院方面對葯品消費的代理作用,實現公平的葯品營銷環境,最終形成醫葯企業以品牌爭天下的良好氛圍。

4.2 樹立科學的品牌理念 科學的品牌理念是人們對品牌科學的、系統化的理論認識體系。在市場經濟已進入品牌經濟競爭的時代,很多醫葯企業還停留在重視有形資源投入的產品經濟時代。在品牌經濟的競爭時代,企業管理者應認識到,品牌塑造不是單純的廣告、人員促銷,而是企業理念、企業行為和企業視覺的完美統一。企業要塑造高價值的品牌,應首先進行正確的理念定位,確定企業使命、企業經營哲學和企業價值觀,並將企業理念嚴格地貫徹到企業行為識別和視覺識別中去,長期堅持,並不斷完善。鍛造出一流的品牌,贏得市場,進而贏得消費者忠誠。

4.3 進行並購和重組( M&A),壯大企業規模 為壯大企業規模,增強企業品牌實力,全球醫葯企業掀起了並購、重經波瀾。近年來,規模較大的並購、重組的醫葯企業有阿斯特拉捷利康、輝瑞、默克、強生等。並購和重組大大增強上述公司的品牌實力。例如:由Astre(瑞士)和Zeare(英國)兩家公司合並而成的 AstraZeneca(阿斯特拉捷利康)公司,總資產達到670億美元,在國際最大制葯公司中的排名由1998年的第13位上升為1999年的第5位。當前,為壯大品牌實力,我國醫葯企業也邁開並購和重組的步伐。據報道,經過並購和重組,至2002年11月,我國醫葯行業企業數目已減至4296家,但這些企業規模仍然偏小。因為規模小,所以企業數量多,進而導致產品重復多、科技含量低,不能形成品牌效應。要想根本改變上述現狀,增強企業的品牌實力,必須對企業實施並購和重組。

4.4 增強企業的研發實力,強化葯品質量管理 進入WTO之前,我國長期不受葯品知識產權的約束,致使企業葯品創新能力缺乏。為改變上述現狀,必須著手增強企業的葯品創新能力,相關管理部門及企業應制定葯品創新的戰略規劃,建立、充實、強化自己的研發隊伍,對現有研發設施盡快進行GLP的認證或改造;在企業規模化的過程中,強制相關企業每年必須將銷售收入約20%作為自己的研發基金,並長期堅持;由於歷史形成的研發力量薄弱,讓企業的產品一下子做到完全創新是不切實際的。目前,相關部門和企業應制定時間表並沿著模仿創新,仿創結合的路子走下去,盡快實現自主創新。與此同時,企業必須加快 GMP、GSP的認證或改造進程。雖然國家規定到2004年6月30 日止,所有制葯企業都要完成GMP改造,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企業不僅要達到本國的GMP標准,而且要達到WHO的 GMP標准以及美、日等發達國家的GMP標准。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最終塑造出具有全球視野的、高價值的品牌形象。

五.結合中葯談品牌戰略管理的策略。

我國的中葯品牌曾有著悠久歷史和強大的影響力,如「同仁堂「、「德仁堂」等品牌早已為世人所熟知和認可。但我國中葯產業的品牌現狀卻不盡人意,因此加強國內中葯品牌的戰略管理已勢在必行。我國要實施「中葯現代化「和「中葯走向世界「的發展戰略,就要努力實施中葯的品牌戰略,培育一批有較大影響、較強競爭力和較廣市場覆蓋面的世界名優中葯品牌。
目前全球中葯(含植物葯)年產銷量大約在200億美元左右,而我國國內中葯年產銷量僅為50億美元左右,生產企業則多達1 000餘家,其中多數為生產條件和技術均較差的中小型企業,各生產企業各自為營,相互封鎖割據,造成了大量資源、資金、人才、設備的重復建設和浪費,因此,當前我國僅是一個中葯大國而非中葯強國。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我們應採取必要的策略和措施,對現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為此,筆者認為,可通過以下一些策略來實現目標,尤其要引導和規范各中葯生產企業發展自己的有競爭力的品牌。隨著中國人世後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品牌作為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統一體,在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新的競爭要求中葯行業對其品牌管理施以新的思路,使中葯品牌在國際競爭中長盛不衰,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擴張策略

中國中葯業目前品種數量過多而經濟規模普遍較差,因此運用資本的力量拓展品牌、提升品牌價值就應成為一些企業的首選策略。就目前情況來看,應以基礎較好的幾個強勢品牌為依託,企業間進行強強聯合、多家聯合、跨省聯合,通過企業間的合並與重組,形成具有較大規模的強有力的企業集團,在此基礎上實現品牌的擴張,即以企業規模的擴張帶動品牌的建立和發展。如深圳三九葯業集團收購數家中葯企業,以企業聯合重組,塑造「三九「強勢品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整頓策略

中國中葯業90%以上都是小規模的企業,生產與經營十分分散,無論是從企業規模還是從品牌規模而言,中國中葯企業都難以同國外大公司相抗衡。目前中國中葯品牌的總體現狀可以用「多、雜、弱「三個字來概括:「多」是指中葯牌號多,企業多;「雜「是指品牌形象雜;「弱「是指品牌能力弱。為此,國家通過GMP認證工作,淘汰一些生產管理條件差的企業,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集約化生產,促使經濟規模趨向合理,也推進中葯品牌的整頓和管理。這是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應該堅持下去。

品牌策略也不僅僅是制度上的問題,也不僅僅是規模化及專業化問題。作為一種營銷方式,品牌效應要在一定基礎上來進行。

質量第一

任何產品,恆久、旺盛的生命力無不來自穩定、可靠的質量。葯品作為治病救命的特殊產品,消費者對其質量(療效)的期望值是相當高的,因此導致對品牌的忠誠度和遺棄率也相當高。患者一經認可一種葯品,其購買和使用的行為將有可能是長期的,比如眾所周知的正紅花油、保濟丸等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品牌。相反,哪怕只有一次失效的經歷,患者都有可能從此將其「打入另冊,永不敘用」。

誠信至上

人無信不立,同理,品牌失去誠信,終將行之不遠。為什麼同仁堂、胡慶余堂、九芝堂等的品牌形象能歷久不衰?為什麼曾經紅極一時的三株、巨人、太陽神等都只各領風騷三五年?除了產品的市場屬性和生命周期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者靠腳踏實地、誠信為本,後者靠華而不實的廣告吹噓和虛擬概念炒作。時間是檢驗誠信與否的標尺。長期以來,我們能經常聽到同仁堂、九芝堂等的產品懸壺濟世、妙手回春的美談,而對靠炒作出名的葯品(保健品),除了其自吹自擂的「療效「外,最後都免不了落個被消費者充之如敝屨的結局,有的甚至因為療效不確而吃下官司,最後敗走麥城。

定位準確

著名的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曾經說過:市場定位是整個市場營銷的靈魂。的確,成功的品牌都有一個特徵,就是以始終如一的形式將品牌的功能與消費者的心理需要連接起來,並能將品牌定位的信息准確傳達給消費者。比如同是感冒葯,由於市場定位的不同,有較高經濟收入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白加黑,而經濟狀況較為拮據的則首先可能會想到速效感冒膠囊或感冒通片;同樣,一個真正關愛妻子,並力求一點浪漫氛圍的有錢中年男士,在首飾服裝之外一般是不會忘記買上幾盒太太口服液的。這就是這些品牌一以貫之的定位和准確、貼切、適當的訴求表達的效應。

市場定位並不是對產品本身採取什麼行動,而是針對現有產品的創造性思維活動,是對潛在消費者的心理採取行動。因此,提煉對目標人群最有吸引力的優勢競爭點,並通過一定的手段傳達給消費者,然後轉化為消費者的心理認識,是品牌營銷的一個關鍵環節。

個性鮮明

一個真正的品牌葯品,絕不會包治百病、人人皆宜、療效絕對。就像吉普車適於越野、轎車車適於坦途、賽車適於運動比賽一樣,對於葯品的功效訴求和目標靶向,一定要在充分體現獨特個性的基礎上力求單一和准確。單一可以贏得目標群體較為穩定的忠誠度和專一偏愛;准確能提升誠信指數,成為品牌營銷的著力支點?

我們經濟看到的「味道好」、「療效佳」、「高品質」等廣告訴求語言,根本談不上是有個性屬性的語言,自然了就不可能准確描述品牌的個性。而象「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口腔潰瘍,一貼OK!」「克咳,全家好心情。」等個性十路、鮮明獨特的訴求,就較容易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品牌形象也伴隨著這些琅琅上口的廣告語而迅速建立。

巧妙傳播

有整合營銷傳播先驅之稱的舒爾茨說: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唯有傳播能夠創造出差異化的品牌競爭優勢。醫葯產品與其它產品相比,同質化現象尤為突出。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簡單的廣告傳播便足以樹起一個品牌;到90年代,鋪天蓋地的廣告投入也可以撐起一個品牌;時至今日,品牌的創立就遠沒有那麼簡單了,除了需前述四個方面作為堅實基礎外,獨特的產品設計、優秀的廣告創意、合理的表現形式、恰當的傳播媒體、最佳的投入時機、完美的促銷組合等等諸多方面都是密不可分的。同時,醫葯產品的市場傳播還必須考慮其持續性和全面性。為什麼像飛龍、三株那樣的企業盡管極盡傳播之能事但最終卻竹藍打水一場空?主要原因就是產品或者創意是虛弱的,無法支持其傳播的持續性;為什麼不少中小企業的一些產品確實不錯但卻難以打動更多的消費者?主要原因就是營銷策劃缺乏周密的整合思路,自然也就無法全面收到市場傳播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我國醫葯企業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海淀區中小學新任培訓方案 瀏覽:512
街道鄉鎮公益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28
525中學生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03
網路營銷生產的基礎是 瀏覽:360
銀行五四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155
全軟文推廣方案 瀏覽:844
幼兒園本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613
市場營銷學在職研究生 瀏覽:303
市場營銷調研與預測試題 瀏覽:632
中國旅遊電子商務的現狀與路向 瀏覽:818
編織民族手工藝培訓方案範文 瀏覽:315
全市新聞宣傳培訓方案 瀏覽:76
對講機使用培訓方案怎麼寫 瀏覽:797
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解決方案 瀏覽:467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怎麼樣 瀏覽:746
中學語言文字學生培訓方案 瀏覽:866
健身活動的策劃方案 瀏覽:855
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市場營銷分析ppt 瀏覽:664
中國電子商務稅收政策 瀏覽:200
房地產創新營銷方案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