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家族建祠宣傳

家族建祠宣傳

發布時間:2022-07-17 11:10:15

① 重建祠堂倡議書

古雲:人之有本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根。念我族自元末明初二十四世祖道清公子安理公授沔陽馬骨畈湖官、道源公孫秀二公授荊州渚中興路事攜昆仲赴任首遷荊楚以來,後裔繁衍明星散布於沔洪監天潛石等縣市。五百餘年來,沔監宗祖雖世代懸望合族並宗而未殆,遂各就地建堂以祭祖。沔大祖支下蘭蒲公曾於郭河平台祖基建平氏宗祠傳世百餘年。經朝歷代,因時政變革致祠堂被毀,大量石材掩埋、宗譜焚蠖、台基荒蕪。幸有國松、元吉等公念祖情深,冒天下之大不韙藏「平氏宗祠」石匾、族譜以傳世。公元1986年,監利宗富沔陽耀祥洪湖貴祥等公舉幟合修族譜並宗,遂有荊楚同胞復歸一統,實乃我族之一大盛事! 新中國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共產黨英明領導,倡導民族復興、德化子民;人民政府鼓勵村、居民委員會建立群眾文化樂園,傳承文明、提高素質教育。且荊楚地區各姓氏修祠建堂紛起。我族人亦無不渴望重建祠堂以承先啟後。為此,經沔監洪等全族公議:擬在原祠堂舊址重建宗祠,作為荊楚平氏族人祭祖告天、垂教訓導之主要基地。現我族理事會與當地政府、村民委員會達成共識:以平氏宗祠為中心,共同興建群眾文化樂園,豐富百姓文化生活。力求本族團結、異姓和睦、社會和諧;傳統與現代文明共舉,家族與民族復興並行!為了實現此夙願,經我族沔陽理事會討論決定,向全體族人籌集重建祠堂續修族譜資金。籌集方式如下:一,籌集資金活動實行不分性別、自願捐助、公平合理、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二,根據不同職業收入分別確定捐助底線,上不封頂。即務農家庭成員每人100元;非務農家庭成員每人200元;夫妻關系視為一人,未成年子女由父母代捐。生活困難及七十歲以上老人不受底線限制。凡自願捐助者不分男女均名登族譜,享受理事會成員待遇。三,務農人員個人捐助達500元、非務農人員個人捐助達1000元以上者,名登建祠石雕功德榜,受後嗣敬仰。四,直系家庭成員合計捐助達1000元以上者,理事會為其定製家譜一套;每人的捐助款只能計算一次,不得重復累計。五,受國家級表彰人員或個人捐助達10000元且品德優良、卓有建樹者,理事會為其編撰名人傳記載入族譜、家譜;受省部級以上表彰人員或個人捐助達5000元且品德優良、事業有成者,理事會為其編撰名人傳記載入家譜。名人傳記將製作成單行本在族人中發行,並作為宣傳教育的主要圖文資料在祠堂內陳設。六,捐助資金通過各房理事代受或直接存入理事會開設的建祠修譜專款專用銀行帳戶(開戶行:湖北省仙桃市郭河農村信用合作社,帳號:12018669990-001-8 ;戶名:平成桂),交款人保留交款收據備查。七,凡我族人等請將入譜家庭成員姓名、字型大小、性別、出生年月日時、身份關系、承嗣狀況、86年後已古人員生卒年月日時、各人捐款數額、住址及聯系方式詳細報各房理事登記入冊。符合登載名人傳記者,提交個人或家庭主要業績資料一份。外地人員可通過信函或電子郵件提交上述資料。來函請寄:湖北省仙桃市復州律師事務所平功亮收;電子郵箱:xxxxxxxx八,為保證續譜工作全面完整,有家屬或近親房居外地致理事會難以聯絡者,敬請轉告本倡議內容或代為登記、捐助。九,因祠堂基建擬定於2007年8月中旬奠基開工,望各有意於奉獻族事者在此之前捐助為感。荊楚平氏家族沔陽理事會

② 求問為什麼要建設祠堂

建設祠堂是因為族人去世,則送香灰入祠。外出族人來謁祖尋根時,必先到祠堂祭拜,而後包上祠堂的香灰及家鄉泥土帶走,以示不忘根本。

宗祠(zōngcí),又稱宗廟、祖祠、祖厝、祠堂。是供設祖先的神主牌位、舉行祭祖活動的場所,又是從事家族宣傳、執行族規家法、議事宴飲的地方。民間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時期。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建於唐末。涵江黃巷村黃氏宗祠,建於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 徽州婺源縣黃村黃氏宗祠年)。
到南宋,莆田林氏「建先祠」,「置祭產」。(宋濂《宋文憲公全集》卷十二)建陽陳氏家族的祠堂,始築於元代。各地大規模營造祠堂,則在明清兩代。此時入閩各家族經過長期發展和繁衍,族眾日益增多,家族為團結族人大興土木,故一時建祠之風盛行。據清初《光澤縣志》載,當地「從前各族宗祠無幾,近數十年,凡聚族而居者,城鄉多各建祠。春秋祭祀,序昭穆,崇功德,敬老尊賢,頗有追遠睦族遺意。」(清·乾隆《光澤縣志》卷四《輿地誌·風俗》)一般家族不僅有一族合祀的族祠、宗祠(或稱「總祠」),族內各房、各支房,往往還有各自的支祠、房祠,以奉祀各直系祖先。舊時漳州府詔安縣,「居則容膝可安,而必有祖祠、有宗祠、有支祠。」(陳盛韶《問俗錄》卷四《詔安縣》)這一時期的宗祠大都保留至今。據廈門大學陳支平教授等調查,連城新泉的張氏家族,除總祠外,另有支祠24座;惠安山腰庄氏家族,族眾數萬人,大小祠堂超過100座,其准確座數連族人也說不清。福州郊區尚乾的林氏家族,族眾近萬人,大小祠堂不下50座。為顯族威,大宗祠堂還蓋進省城。一些同姓氏的大家族,有的合建跨地域大宗祠。民國時期,永定「鄉村之中,不論大小姓,皆合建祖祠,復合散居各鄉及徙居各處之同宗在邑城建祠。」(民國《永定縣志》卷十五《禮俗》)仙游縣黃氏家族,派下子孫散居30餘村,各地黃姓集議,在縣城合建黃氏大宗祠。福建林氏是人數最多的家族之一,清初曾會同八閩林氏族人,於福州創林氏大宗祠。此外,在海外及台灣的分支子孫,與鄉土宗祠也保持了密切聯系。民國時,漳州許氏家族,居新加坡、馬來西亞者,曾聯袂返鄉倡建新加坡許氏大宗祠。祠堂的建築大多講究「風水,通常是在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將舊房改建成祠堂;一些家族建宅時,往往先建祠堂。閩北一些單姓小村落,無力籌建大祠堂,便在村前選址設牌位,供祖先。
祠堂一般多位於正寢(前堂)東側,講究的有三間二外門。正大門平常不開,只在春秋二祭或族人議大事時開啟。正廳外,有儲藏祭器、遺書的小房子,環繞成一個獨立的建築群。普通的祠堂只有一間正廳,正廳內設4個龕(也有8-10個龕者),龕中置一個櫃,內藏祖宗牌位(稱「神主牌」),4龕神位依次為高祖考、高祖妣和考、妣的官位、姓名字型大小。每龕前各設一矮長桌,用以擺放祭品。

③ 求一首詩倡議族人重建宗祠

1、今逢盛世,
百廢俱興,
人民豐衣足食,
安居樂業,
得天地人和之利,
重修吾氏宗祠,
勢在必行。
如之共緬聖祖,
光大先輩之業績,
以彰其德;
再之美化人文環境,
福延後代,
惠澤鄉里,
庇佑子孫。
2、
逢小康社會建設大業之期,
重家教家規家風塑造之時,
吾族追慕先輩創事肇業之艱辛,彰啟後人尊祖敬宗之誠摯。
修祠以供奉祖宗於九泉,
立規以教化子孫於萬代。
上順天意,下和民心,
故賢能振臂,一呼百應。

④ 建祠堂有哪些好處

好處

1、可以用來祭祀祖宗。

2、各房子孫平時有辦理婚、喪、壽、喜等事時,便利用這些寬廣的祠堂以作為活動之用。

3、族親們有時為了商議族內的重要事務,也利用祠堂作為會聚場所。

4、可以凝聚宗族力量。

(4)家族建祠宣傳擴展閱讀

在中國古代儒家倫理里中,家族觀念相當深刻,往往一個村落就生活著一個姓地一個家族或者幾個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廟祭祀祖先。

在日本祠堂也經常出現,這種家廟一般稱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漢代,當時祠堂均建於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禮》立祠堂之制,從此稱家廟為祠堂。

當時修建祠堂有等級之限,民間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許民間皆聯宗立廟」,後來倒是做過皇帝或封侯過的姓氏才可稱「家廟」,其餘稱宗祠。

⑤ 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族去修建宗祠,有什麼講究

修建祠堂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便是為了紀念家族中的祖先和長輩,表示後輩的緬懷之情;第二個原因是將家族中已故的人有序列地供奉起來;這第二種做法算是起到了一種團結一致的作用,就等同於是將已故先人有序地列入族譜,畢竟族譜這個東西已經很少有人會做了,現代更多的是記錄家庭成員,關於家族成員和家族的歷史發展,很難查到了,因此,建立祠堂也是為了記錄家族中那些已故的人和家族發展過程中的“高光時期”。

除了重建祠堂外,如今還很盛行修繕祠堂。修繕祠堂是對曾經建設的祠堂進行復原和保護,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歷史文化遺跡,也是為了讓祠堂里供奉的先人能有個更好的環境,以表達對已故先人的尊敬,因此,現在有很多古時候留下來的祠堂,如今可能都已經殘損,有的是由政府去修繕,有的則是由家族後代去好好整理一番。

⑥ 做祠堂建大門要說什麼話比較吉利

堂是一個村落、一姓宗族的家廟,用來供奉祖先之靈,祈求賜丁降福,延續一脈香火,繁衍子孫後代。也是宗親中有相關大事盛事的時候用來聚會議事的場所。近幾年有許多地方重修了祠堂。現在看來,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對宗族文化的傳承,有其正面積極的社會意義。祠堂風水如何,關繫到一地、一族的興衰榮枯,絕不可等閑視之。

一、祠堂要選好地址場所,要求注意龍脈和生氣來源,明堂寬大,方正,背山面水,水口收藏,無沖突,無爭斗等現象。左右互襯,四勢勻和。坐北朝南。

二、盡量避開居民樓、學校、工廠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後有背山所倚的地貌,講究山明水秀,地靈人傑,要求文運亨達,人丁兩興。

三、占龍脈,祠堂是先人的歸宿,也就是庇佑子孫後代的地方,若想要人才輩出,就要選擇在龍脈之上。

四、水塘是祠堂的關鍵所在,俗話說「遇水則發」,想要子孫滿堂,財運連連,必須背靠為實,水抱宗門。

五、地勢地形前低後高,書曰:「前低後高,要世出英豪。」最理想是靠山面水的地方。

六、祠堂內部結構、布局、尺寸都要十分講究,建祠堂不同於建一般民宅,有比較嚴格的規定。

七、格定坐向。天地分三元九運,建造有二十四山向。祠堂的坐向不可隨便立,這關繫到全村或一個家族的興衰榮枯。

八、祠堂的修建,擇定吉日吉時開工,祭祀。日課書有雲:「不得真龍得日月,也應富貴旺人家。」說的是巧用天時的重要性。

九、沒有理想的地坪就要人工打造。包括堆山、掘池、填缺、放水、植樹、種草,等。

十、現代祠堂從整體布局上也要講坐勢、朝案。最重要的地方,空間要大,建築要高大,材質要好,採光要足。

⑦ 祠堂的作用及意義

祠堂,舊時又稱為「祠廟」或「家廟」,多建於墓所,故把祠堂稱為「祠室」。按《禮記》規定,只有帝王、諸侯、大夫才能自設宗廟祭祖。直到明朝,朝廷才開始允許老百姓建「家廟」。後來,祠堂多建於家族的聚居地或其附近。最早由於家族尚不多,便置祠與宅中,隨著族丁的繁衍,便開始專門建起宗祠乃至支祠。
祠堂是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象徵和民俗文化的代表。從民俗學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詮釋時代文明」。作為中國民間保存最好的一種古建築群體,祠堂留給後人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華夏祖先,從祠堂可知譜序流傳。祠堂文化不僅獨特,而且源遠流長。祠堂文化作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遠在幾千年前的夏商周便開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較完備的體系,明、清時發展到了高峰。從某種意義上說,祠堂文化的繁榮側面反映了這個歷史時期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是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具體體現。
一、祠堂的由來
祠堂起源與始祖社會逐步解體之後,是由同一個祖先所生、自成系統的血緣親屬集團與地緣組織統一而成的宗族組織,在居室外獨立建造的祭祖、尊賢、求神的場所,漢代正式出現祠堂的名稱。
宗族通過祠堂尊祖敬宗的功能來體現封建宗法的根本原則,顯示宗族至尊的特權。祠堂也就成為宗族祭祀的聖地,它象徵著宗族的團結。也有人祠堂理解為死去祖先的家,神靈所聚之地,祭祀祖神陰靈的場所。
凡祀帝王先師的祠宗廟,而祀公侯、先賢的稱為祠,這些宗祠均為官廟公祠。只有宗族為先祖所建的祠廟,才是通常真正意義上的祠堂。
每姓必建祠堂,必安顯祖,名門大族還建多處祠堂。如:楊、顧、朱、王等姓氏,又有總祠、支祠、分祠之別。較多的祠堂附近,就是他們的祠田、祠產。

二、祠堂的構成和分布
(一)祠堂建築:它是全族祭祀的場所,是用來對族眾進行尊祖敬宗為主題的禮儀宣教的所在,重在精神上教化族人。
(二)祠田族產,是全族的公產,大多由族內各界人士募捐義贈,也有的是族內某人的遺產或賢達受封爵、賞賜田產的一部分,祠田多寡不一,無錫地區有些宗族富甲一方,祠田廣達數千畝之多,它主要用途之一是用來賑災恤族、救濟本族貧苦族人,它是古代社會福利保障的一種初級形式,重在從物質經濟上團聚族人。
(三)宗譜、家譜、家乘等譜牒文獻的編修。宗譜最直接反映該宗族及其成員的歷史,它是通過對該宗族的祠堂組織、職能機構、血緣、世系、祭祀活動、宗規家訓、宗族田產、恤義學等基本內容,作多方面的完整歷史記載,使同族人明根論輩.重在維系族眾的血緣聯系。
各地宗祠中.比較大而完整的管理設置通常由:

⑧ 我要法律咨詢:我老家有個家族要建祠堂,可不知道建祠堂有沒有什麼相關手續總感覺他是違建的,不知道...

1,搞建築首先需要辦理土地徵用手續和建設許可手續等,否則屬於違建房屋。
2,家族要建祠堂,這個手續不好辦,一般是不可能得到相關部門的批準的,除非家族中曾經有一位很著名的歷史人物,可藉助與此辦理建設手續還可以。
3,可以家族中的一個人的名義,以申請宅基地的方法,辦理相關手續,然後在具體建設時按祠堂的風格來承建。
如有幫助請採納!!

⑨ 你知道身邊有哪些宗祠文化里的優秀傳統文化,值得向大家推薦學習

宗祠,俗稱家廟、祠堂。它是儒家禮制的產物,是崇孝敬祖的場所,是民間建築的瑰寶。舊時祠堂又稱「家廟」、「祠廟」。按禮記規定,宗廟為帝王專有,繼之諸侯、大夫才能設宗廟祭祖 。後來宋代朱熹始提倡建立家庭祠堂。每個家族可建立一個祭祀高、曾、祖、考四世神立的祠堂神龕。直到明代,朝庭才允許民間百姓亦可建家廟。宗祠多建於家族聚居地中心位置,隨著族丁的繁衍興旺,大家族便分宗專門建起了宗祠或支祠。

祠廟大多建築宏麗、工藝精美,集建築、雕刻、繪畫、書法、文學於一體,承載體現了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悠遠的傳統風俗,千百年來為民眾所重視。可以說,宗祠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中最為突出的經典。古時各姓氏都不惜重金聘請風水師,反復勘察,一般都擇前有涇,「前水為鏡」,人工開鑿或引水成池,後有峰,「後樹為屏」,若無峰,就堆土成丘,植樹造林;左獅右象為對稱,正面視野開闊,出入方便,前山層疊綿延,為祠址之地。

現在的宗祠,大多保留延用明代以來的建築風格。有些宗祠雖建築規模不一定大,但結構精巧端莊、古樸凝重,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基本保持明清建築的基本特徵。

祠堂一般分為二大類:一是姓氏家族祠堂,即宗祠;二是歷史名人祠堂,即歷史名人紀念專祠。

姓氏祠堂最大的特徵是:內部設有神主堂,供奉的是家族祖先的神主牌位,而且龕前都有香爐、燭台等祭皿,四周牆上有繪畫、浮雕,柱上有楹聯,橫樑上、壁上懸掛匾額,內容或是歌頌祖先功德,或是宣傳忠孝德善。祠堂中大多有戲台、廂房,以供娛樂教化之用。正門外繪制門神。

而歷史名人堂是則官方或民間建立的紀念性祠堂,堂中有名人塑像或畫像供後人瞻仰、陳列名人有關生平、資料、著述和文物等。歷史名人專祠,現在大多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宗祠的主要功能是祭祖敬祖,宗親聯誼。宗祠是有血緣認同,和宗睦族;緬懷祖德,傳承文明;弘揚正氣,激勵子孫;獎優助學,排憂解難等等作用。如果說尋根敬祖是「繼往」,那麼激勵子孫則是「開來」,也就可以說,宗祠即是繼往開來的一處「心靈聖地」。

眾所周知,我國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作為人人皆有的姓氏,以血緣文化形式記錄著中華民族形成與發展的歷程,並以不斷的連續性,強大的凝聚力,對民族融合,國家統一發揮著特殊作用。

以姓氏為徽記,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傳承共祖炎黃,百姓一家的觀念和血濃於水,分裂不開的情感,也同時傳載了以「和諧」為核心的人文精神。

而傳載這些精神的表現形式,諸如譜牒、格言、家規、家訓 及家廟、宗廟、祠堂等,即是傳承的重要有形載體,為世代留傳下這些寶貴精神財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⑩ 怎樣寫祠堂捐款引言

在以前未發展之時,每每鄉民有任何困難疑惑之時,只能求天問神問袓先。所以鄉村內的祠堂,都能成為村民精神寄託及祈求平安的所在,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祠堂宗教信仰發揮了最大的功用,帶給人們希望及鼓勵。至今,雖然科技已發達,人民富足,但是祠堂的信仰,已然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分割。在台灣鄉村裡,各村各庄或多或少都有其各自信奉的神明袓先,四湖鄉也不例外,以下,便對四湖鄉內各個村莊的祠堂作簡介,讓大家了解我們祠堂的由來,也由了解民眾信仰的同時體驗先人辛苦的過程。

閱讀全文

與家族建祠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七夕情人節美容院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405
海底撈火鍋市場營銷策劃書 瀏覽:695
網路營銷推廣是怎樣運營的 瀏覽:705
護士長助理培訓方案 瀏覽:212
學校暑假教師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883
泓泉電子商務騙局揭秘 瀏覽:98
電子商務員工合同範本 瀏覽:152
2015樓盤營銷方案ppt 瀏覽:387
市場營銷乞丐案例觀後感 瀏覽:552
大東女鞋市場營銷策略 瀏覽:708
市場營銷寓言案例分析 瀏覽:113
上海集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392
5g市場營銷戰略論文 瀏覽:20
文明禮儀培育培訓方案 瀏覽:368
山東影耗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64
旅遊大米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808
運輸公司夏季安全培訓方案 瀏覽:574
服飾促銷活動總結 瀏覽:289
少兒藝術萬聖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3
市場營銷的考題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