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央電視台二十四節氣廣告詞
立春:東風 解凍 魚上冰
雨水:冰雪 融化 桃花開
驚蟄:草木 萌動 鴻雁回來
春分:芽茶 播種 燕飛答舞
清明:細雨 放飛 柳飄絮
穀雨:雨生 百穀 春盎然
立夏:桑棗 灌溉 遍地谷
小滿:蠶絲 畜養 麥起身
芒種:收割 播種 鷺助興
夏至:棉花 現蕾 照眼明
小暑:知了 風輕 汗如雨
大暑:驟雨 孕育 賞紅蓮
立秋:寒風 飄葉 寒蟬鳴
處暑:葵花 添衣 遍地黃
白露:秋雨 降露 白如銀
秋分:桂花 收獲 香滿園
寒露:鴻雁 南飛 蟹正肥
霜降:芙蓉 花落 葉滿天
立冬:收蔥 修剪 地始凍
小雪:生爐 白霧 鵝毛飄
大雪:冰凌 河封 臘梅開
冬至:瑞雪 防凍 兆豐年
小寒:冷氣 積久 迎臘月
大寒:歲末 辭舊 過大年
Ⅱ 2018年春分借勢廣告文案有哪些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俗話說,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這天就是踏青出遊的開始,出去放風箏,摘野菜,賞花賞美麗春色。作為一枚文案,當然得了解春分這些基本的活動,然後結合自己品牌特色,來創意出自己的特色文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10個今年春分節氣不錯的借勢海報文案。
百草味:春分踏青忙,一刻值千金,願每個明媚的春天,都有人能乾脆地陪在你身邊。百草味山葯片,精心挑選新鮮山葯,纖薄切片,清脆上口,天生自帶體香。
郎酒:一壺春酒且醺醇,漫天紙鴛趁東風。
以上就是今天春分時節,10個品牌的借勢文案海報。總體來說,每一個海報都體現出了不同的節氣元素。或是通過文字,比如:喝了春分奶,好運自然來。或是通過圖片元素,比如:風箏,百花齊放鶯鳥齊鳴的景象,春遊等。最後將自己品牌特色與節氣元素合理融入單配,就出來了一個合格的借勢海報。比如,衛龍辣條的風箏由自己產品做成,江小白,和朋友春遊踏青的景象。
今天,你的借勢文案是什麼樣的呢?一起來說說吧。
葉小魚文案,《新媒體文案創作與傳播》作者,微信公眾號:葉小魚跑跑跑(talkto520)
Ⅲ 簡單介紹一下二十四節氣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從天文學上說,這是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的時空。「陽和起蟄,品物皆春。」太陽沿周天劃過,到此之際算是有了決定性的轉折。
春天的本質之一乃是木性或木行,木行要完成生發的職能必須有水,故立春之後,水行以雨水的節氣方式呈現,為春天加持壯行。
驚蟄就像運動場上啟動某項比賽的打令槍一樣。一槍打響,那些還在冬眠狀態蟄伏得太久以至昏昏沉沉的昆蟲走獸們都驚醒過來,它們聽令而努力生長壯大。
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南北半球晝夜相等。春分,中國人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對北半球的很多人來說,春分意味著真正的春天。
清明是大地回春、生機盎然的時候,人的心情也會舒展起來。此時掃墓祭祖,「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祭掃活動既能體現對家庭的尊崇,又能表達對祖先的感恩。
中國先民對夏的理解是一個空間意義,夏字的本義是「面向南方」。古人觀念以南為生,以北為死;以南為陽,以北為陰;以南為前,以北為後。即正南方是中國人的基準方向。
對先民來說,在小滿節氣里迎來「麥秋至」有重大的意義。品嘗到新麥意味著身體獲得了新一年的能量,得到了新生之加持。
芒種節氣催生了一種農民身份,麥客,即流動的替別人割麥子的人。他們像候鳥一樣遷徙遊走,一路收一路走,等麥客走到自家門前,自家的麥子也熟了。
在東西方文明的歷史上,夏至都是最早確定的時間或節氣之一。對熱的感受方面,東西方人是一致的,人們觀察到,夏天熱得狗都吐出了舌頭,三伏天的英文即是「dog days」。
夏至之後的幾十天,就被先民形象地稱為「暑」。暑字,從日者聲。日者,此時大地上的萬事萬物,包括人在內,都是日者,都是為太陽照耀的人。
大暑一般是處在三伏里的中伏階段,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桑拿」天。在古代,「伏日」也是伏避盛暑、祈祭清爽的祭日,伏日祭祀極為盛大。
「秋」字由禾與火組成,表示禾穀成熟的意思,立秋也就意味著禾穀開始成熟,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雲彩疏散自如,不像夏天的濃雲成塊,民間因此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即「出遊迎秋」。
因為白露節氣,有人以為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我們今天已經很難理解秋白是來源於白露,還是白露得名於秋之色白。
古典中國人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的開始,秋分日居秋季九十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意味著隱居、避讓,意味著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寒露時節中,有一個節日,就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九」在易經中是陽數,九月初九正好是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所以又稱「重陽」或者「重九」。
霜降日有一種鮮為人知的風俗。在這一天,各地的教場演武廳例有隆重的收兵儀式。按古俗,每年立春為開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
冬的本義是終結,是先民系繩記事的繩結。會針線活兒的人在線兩端都打上結,即是冬的形象。但它後來借用,指一年的最後一個季節。
小雪意味著氣溫持續走低,不僅地面上的露珠變成了霜,而且天空中的降雨也變成了雪花。
人類在大雪面前變成了風雅之士,無數人的手和心靈感受過大雪。只見天地之間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紛紛揚揚地從天上飄落下來,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帳篷,大地立刻變得銀裝素裹。
調時定時是一切生物的本能,更是人類的本領。立人身為尺度,立竿見影,每次最短的日子即是夏至,最長的日子即是冬至。
小寒是春天前的嚴寒,是黎明前的黑暗。它是艱難的,也是躁動不已的。慾望、力量、才華、正義在這里屯聚,終有噴薄而出的時候。
在大寒的日子,天地間經歷了漫長的封凍,有心人已經聽見了震動的消息。無論天上的雷震、地震、社會動盪,都在釋放大量能量的同時,給予時空新生的機會。
Ⅳ 母親節的來歷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母親節,這是子女尊重母親、熱愛母親的富有人情味的節日。歐美的母親節在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母親節是1907年美國費城婦女安娜·查維斯提議的。安娜·查維斯的母親是教師,在講解兒女應孝敬父母時,她希望學生中有人能想出辦法來紀念母親的愛。安娜在她母親去世時,決心實現母親的遺願。於是,在1907年5月9日她母親去世二周年紀念會上,安娜提議每年都規定一天來紀念母親偉大的愛。為此,她到處演講宣傳,並寫信給美國國會地方州長和婦女組織等,得到人們廣泛的支持。1915年5月7日,美國政府正式宣布,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變成為國際母親節。由於這個時候正是安娜母親生前最喜愛的香竹石花盛開的季節,所以,香石竹花就成了母親節的象徵。
Ⅳ 母親節的由來50字
母親節的由來
古母親節起源於希臘,古希臘人在這一天向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里,出門在外的年輕人將回到家中,給他們的母親帶上一些小禮物。
現代意義上的母親節 (MOTHER'S DAY) 起源於美國,由安娜·賈維斯 (Anna Jarvis,1864-1948) 發起。她終身未婚,膝下無兒無女。1906年5月9日,安娜·賈維斯的母親不幸去世,她悲痛萬分。在次年母親逝世的周年忌日,賈維斯組織了追思母親的活動,並鼓勵他人也以類似方式來表達對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賈維斯寫信給西弗吉尼亞州格拉夫頓的安德魯斯循道聖公會教堂,請求為她的母親做特別追思禮拜。她母親生前為這一教堂的星期日學校服務了20多年。1908年,教堂宣布賈維斯母親忌日——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賈維斯還組織了一個母親節委員會,開始大規模宣傳,呼籲將母親節定為法定節日。
她的呼籲獲得熱烈響應。1913年5月10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決議案,由威爾遜總統簽署公告,決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這一舉措引起世界各國紛紛仿效,至1948年賈維斯謝世時,已有43個國家設立了母親節。美國政府還規定,母親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懸掛國旗,以表示對母親的尊敬。>>
母親之花——康乃馨
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郵票上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著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鮮艷美麗的康乃馨。隨著郵票的傳播,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把母親節與康乃馨聯系起來,康乃馨便成了象徵母愛之花,受到人們的敬重。人們把思念母親、孝敬母親的感情,寄託於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為了贈送母親不可缺少的珍貴禮品。除了這些情感因素外,康乃馨的天生麗質應是它受到人們寵愛的主要原因,或許也正是它的美麗而成為獻給母親的佳品。
中國的母親花——萱草
我國也有一種母親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萱草,在我國一向有「母親花」的美稱。遠在《詩經、衛風、伯兮》里載: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憂草,背,北,指母親住的北房。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到哪裡弄到一支萱草,種在母親堂前,讓母親樂而忘憂呢?母親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愛,如孟郊的遊子詩:「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見萱草花。」葉夢得的詩雲:「白發萱堂上,孩兒更共懷。」萱草就成了母親的代稱,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國的母親之花。
萱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肉質,葉狹長,細長的枝頂端開出桔紅或桔黃色的花,十分艷麗,它不僅供人觀賞,花蕾叫金針,也可作蔬菜供人食用,在我國南北方廣為栽植。
世界各地的母親節
母親節創立後,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安娜·賈維斯在世時,設立母親節的國家已達43個。時至今日,歡慶這個節日的國家就更多了。母親節,已經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性節日。>>
日本的母親節也是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節日里人們送給母親一枝紅石竹,表示祝賀。
法國首次慶祝母親節是在1928年,節日定在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節日這一天,數以百萬計的媽媽們,懷著喜悅的心情接受各自子女們的「節日愉快」的美好祝願。
泰國於1976年宣布8月12日為母親節。這一天也是泰王後麗吉的生日。節日里,全國要開展「優秀母親」的評選活動。兒女們手持芳香馥郁的茉莉花,獻給自己的母親。
阿拉伯地區的許多國家的母親節定在3月21日「春分」這一天。當地人認為「春分」是春天開始、一年之始,以此表示母親的偉大。葡萄牙人的母親節在12月8日;而印度尼西亞則定在12月22日。
母親節在我國是地區性節日,最早是在港澳台地區有此節日。改革開放後,母親節也為內地所接受。廣東省於1988年開始,杭州等城市於1989年開始,都由各級婦聯組織母親節的慶祝活動,並把評選「好母親」作為節日的內容之一。
母親節寄語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
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的相象!她們的心始終一樣。 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印度)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英國)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中國)
Ⅵ 假如你是康有為或梁啟超,請寫一條廣告語來宣傳戊戌變法
曾經有一次變法的機會放在我眼前我沒好好珍惜,如果上天能給我在一次的機會我想對皇上說3個字變法啊。如果非要在這幾個字上加個期限我希望越快越好。
Ⅶ 關於手抄報,急
春天
春天(Spring)
又稱為春季,是一年的第一個季節,北半球為公歷3,4,5月.而南半球卻是在十一月開始,如澳大利亞,春天一般氣候溫暖適中,中國內陸大部分地區少雨. 萬物生機萌發,氣候多變,乍暖還寒。
春天包括六個節氣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人們常愛尋覓春的信息在哪裡呢?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於金色軟於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而為著奪取新豐收在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創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後氣溫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可是在氣候溫暖的南方地區,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以進入氣候上的春天。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華南繼冬干之後,常年多春旱,特別是華南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農業上要注意保墒,及時澆灌,以滿足小麥拔節孕穗、油菜抽苔開花需水關鍵期的水分供應。西北高原山地仍處於乾季,空氣溫度小,風速大,容易發生森林火災。另外,寒潮入侵時可引起強降溫和暴風雪,對老、弱、幼畜危害極大。所有這些,都要特別注意預防。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到了驚蟄,我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華南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勢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 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 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華南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干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春分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農諺。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則繼續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時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氣溫華南北部多為13℃至15℃,華南南部多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區已經雪融冰消,旬平均氣溫約5℃至10℃。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等河谷地區氣溫最高,平均已達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邊緣山區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於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種,植樹造林也非常適宜。但是,春分前後華南常常有一次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氣溫顯著下降,最低氣溫可低至5℃以下。有時還有小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形成持續數天低溫陰雨,對農業生產不利。根據這個特點,應充分利用天氣預報,抓住冷尾暖頭適時播種。
清明: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於此日掃墓。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
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 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在西北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後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一些地區而言,情況並非如此。特別是華南西部,常處於春旱時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華南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業生產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禦。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穀雨時節的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這時,南方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華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外,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華南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 低海拔河谷地帶業以進入夏季。華南春季氣溫較高的氣候特點,有利於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適宜紅苕栽插的溫度為18℃至22℃,這時已能滿足。華南老旱區的經驗證明,紅苕在穀雨後早栽,能夠在伏旱前使藤葉封廂,增強抗旱能力,獲得高產穩產。
春天的農諺
1、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會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2、立春打雷,十處豬欄九處空:表示六畜不安。
3、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後,潮汐海流加大。
4、春天後母面:入春以後,氣候會陰晴冷暖無常。
5、春曝死鬼,夏霧做大水:春天降霧會放晴,夏天降霧會雨澇成災。
6、立春趕春氣:立春之後萬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開始蒸發,明示世人春天已降臨。
7、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則會放晴,初三若下雨則會落到十五。難估計。
8、雨澆上元燈,日曬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9、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內謂之早春,若播種莫過早也不過遲,按季節行事。
10、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
11、立春晴,雨水均
12、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
13、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
14、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
15、水淋春牛頭,農夫百日憂
16、立春打了霜,當春會爛秧
17、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
18、臘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遲。
19、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雙春好種田。
雨水
20、雨水連綿是豐年,農民不用力耕田
21、雨水日下雨,預兆成豐收
22、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氣溫低則多雨,冬天氣溫低雨反而少
23、驚蟄聞雷米似泥:驚蟄日打雷,表示節氣無誤,風調雨順,稻豐收,米價便宜。
24、二月二打雷,稻米較重捶:表示節氣無誤,風調雨順,稻豐收,米價便宜。當天,如果春雷乍響,這一年收成很好。
春分
25、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晝夜各為十二小時。
26、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後好種豆:這是台灣北部的農業現象,南部則比較早。
27、春分種芍葯,到老不開花:芍葯夏日開花,春分種太慢了。
28、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則病人少。
清明
29、三月初,寒死少年家:少年愛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單衣,常被突如其來的寒冷凍壞。
33、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氣寒冷,那麼整個春季的氣候就不會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麼春季的雨量就會少。
34、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於寒冬與盛夏之交,這時南方氣候開始暖和,而北方還在寒冷中,南北溫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氣變化無常。此時,北方的冷空氣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匯沖突,發生了氣旋,天氣便轉為陰雨。 氣旋過後,天又轉晴,這好像小孩子破涕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
3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一千古名句細致逼真地抓住大自然中的節氣變化特點,生動形象地勾出廣幅江南早春的秀麗景色。
描寫春天的成語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春山如笑 春光燦爛 春風和氣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暉寸草 春回大地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春色撩人 春色滿園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筍怒發 春蛙秋蟬 春意盎然 春意闌珊 紅情綠意 花紅柳綠 花香鳥語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滿園春色 柳綠花紅 鳥語花香 雙柑斗酒 尋花問柳 雨絲風片 鶯歌燕舞 雨後春筍 有腳陽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齊放 奼紫嫣紅 倡條冶葉 尺樹寸泓 出水芙蓉 摧蘭折玉 繁花似錦 凡桃俗李 紛紛揚揚 紛紅駭綠 風吹雨打 風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標傲世 桂馥蘭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飄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紅衰翠減 鳥語花香 滿面春風,春光無限,四季回春 綠草如蔭
描寫春天的詩詞
1、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樣子。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蘩:白蒿。祁祁:眾多。 《詩經·小雅·出車》
2、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
3、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4、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5、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6、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8、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 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9、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10、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11、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
12、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14、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15、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16、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17、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8、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20、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21、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22、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雲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 劉昚虛《闕題》
23、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24、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後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唐 杜甫《春運》
25、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26、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唐 杜甫《曲江對雨》
27、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臘日》
28、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29、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30、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31、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32、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33、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
35、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36、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37、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38、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 韓愈《春雪》
39、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裡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絕勝;遠遠勝過。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40、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
41、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42、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43、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4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賀知章《詠柳》
45、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絕句》
46、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47、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4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4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漁歌子》
50、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葉紹翁《游園不值》
51、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朱熹《春日》
52、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 《渭城曲》
5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54、春來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55、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電視劇《春天》
劇情概述
這世界沒有永恆。
雖然這世界已經沒有永恆的事物,但還是有無數人對一種事物的永恆性相信不已,並且在不斷追求,不斷失望。那種事物就是:愛情。
不管這愛情是由瞬間的沖動開始,還是已經變成病態的執著,即使這愛情已經經過無數年,對方不在這世上,也希望把這份愛當做珍貴的回憶珍藏在心中。
愛情到底有何魔力,能讓人相信愛情的永恆,並追求它呢?
這里就有被愛情灼傷的年輕人。
被無情的拋棄,被愛情拒絕,在因歪曲的貪婪而變形的家族關系中苦苦掙扎的主人公。
劇中主人公像我們一樣幻想著自己的愛情能永恆。時而小心,時而激烈地主張著自己的愛情,也無心地給雙方增加著傷痛。但是,對他們來說愛情不僅僅是單純的熱情,也不是單方面的付出。對他們來說愛情是治癒自己的傷痛,進而治癒對方傷痛的痛苦的過程。
因兄弟情,因不可履行的約定,因沒有結果的愛情而苦苦掙扎的主人公們以愛情的名義勇敢地追求著愛情的真諦
Ⅷ 求個霸氣古風的家族宣傳語
生而為龍,春分登天,秋分潛淵生而為鳳,朝受百鳥,夕棲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