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十四孝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
「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序而詩之,用訓童蒙,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以後,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圖詩》、《女二十四孝圖》等,流傳甚廣。在傳統的木雕、磚雕和刺綉上,常見這類題制的圖案。
(1)24孝宣傳擴展閱讀
歷史上傳承下來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須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辨證的歷史的分析。其中確實有值得繼承和弘揚的內容,但也有糟粕。
值得繼承和弘揚的是——對父母的敬愛和關心、發自內心的事奉父母的精神。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幾乎都具有這種精神,這種精神具有它永恆的價值,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與精華所在。
『貳』 新二十四孝的宣傳
2012—2013年度,「心繫老年—孝心工程」將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15個城市,免費發放孝心宣傳冊,宣傳新「24孝」行動標準的內涵、傳唱新「24孝」歌曲和童謠,倡導「新24孝」行動,號召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孝老」,使老年人得實惠、普受惠、長受惠 。
『叄』 二十四孝的內容是什麼
《二十四孝》全 名 《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由歷代24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24孝包括24個故事,分別是: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百里負米、嚙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葯、拾葚異器、埋兒奉母 、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湧泉躍鯉 、懷橘遺親、扇枕溫衾 、行佣供母、聞雷泣墓 、哭竹生筍 、卧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嘗糞憂心、乳姑不怠、滌親溺器、棄官尋母。
(3)24孝宣傳擴展閱讀:
一、元代圖書
書名。元人郭居敬集。先後有人為之序詩、作圖,刊行多種版本。該書為民間流傳甚廣的童蒙讀物。內容為自上古至唐宋二十四個孝親故事。
增補《二十四孝》 謹在原二十四孝故事基礎上,增補了主人公的部分遺事,以便於讀者全面、正確理解古人的孝道。俗話說:「堂上二老就是佛」。你拜廟上的菩薩,沒有孝敬好自己的父母,菩薩是不喜歡的。你孝敬好堂上二老,佛菩薩才歡喜。
你孝敬好父母,再拜佛菩薩,那就更好了。為人子女者,如果能學習古人二十四孝,多感念父母的恩情,不要計較父母的錯誤,那麼孝道就能完全了。
社會風氣也會逐漸扭轉了,和諧社會指日可待。倘社會已經父慈子孝,人世間的真情必然感天動地。天地神靈必加持世人以更大的福報、消除他們的災禍。和諧社會,指日可待。
二、故事舉例
1、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四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2、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肆』 古代二十四孝圖都是什麼
古代二十四孝圖包括:
1、孝感動天
2、親嘗湯葯
3、嚙指痛心
4、百里負米
5、蘆衣順母
6、鹿乳奉親
7、戲綵娛親
8、賣身葬父
9、刻木事親
10、行佣供母
11、懷橘遺親
12、埋兒奉母
13、扇枕溫衾
14、拾葚異器
15、湧泉躍鯉
16、聞雷泣墓
17、乳姑不怠
18、卧冰求鯉
19、恣蚊飽血
20、扼虎救父
21、哭竹生筍
22、嘗糞憂心
23、棄官尋母
24、滌親溺器
《二十四孝》所列榜樣十分典型、突出,更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從時間上看,有虞、周、漢、魏、晉、唐、宋;從層次地位上看,有帝王、大夫、書生、百姓;從年齡上看,有老者、成人、兒童;從內容上看,有至貧孝親的、有危難救親的、有顯貴孝親的。
(4)24孝宣傳擴展閱讀:
《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
成書背景: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國元朝成書的一本宣揚傳統儒家孝道的蒙養讀物,其中選輯了為封建王朝所稱頌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個孝男孝女的事跡,敘之以文,詠之以詩,繪之以圖,目的在於「用訓童蒙」即培養兒童的封建孝德,並在民間廣泛流傳。在舊社會,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伍』 新24孝的宣傳
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副主任崔淑惠介紹,2012—2013年度,「心繫老年—孝心工程」將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15個城市,免費發放孝心宣傳冊,宣傳新「24孝」行動標準的內涵、傳唱新「24孝」歌曲和童謠,倡導「新24孝」行動,號召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孝老」,使老年人得實惠、普受惠、長受惠。
『陸』 中國二十四孝是哪朝哪代開始宣傳教育
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
二十四孝
》。後來的印
本都
配上圖畫,通稱《
二十四孝圖
》,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
『柒』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
1.
孝感動天
2.
親嘗湯葯
3.
嚙指痛心
4.
百里負米
5.
蘆衣順母
6.
鹿乳奉親
7.
戲綵娛親
8.
賣身葬父
9.
刻木事親
10.
行佣供母
11.
懷橘遺親
12.
埋兒奉母
13.
扇枕溫衾
14.
拾葚異器
15.
湧泉躍鯉
16.
聞雷泣墓
17.
乳姑不怠
18.
卧冰求鯉
19.
恣蚊飽血
20.
扼虎救父
21.
哭竹生筍
22.
嘗糞憂心
23.
棄官尋母
24.
滌親溺器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2012年8月14日,新「24孝」行動標准出爐。
俗話說百善孝當頭,「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順父母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序而詩之,用訓童蒙,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以後,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圖詩》、《女二十四孝圖》等,流傳甚廣。在傳統的木雕、磚雕和刺綉上,常見這類題制的圖案。
《二十四孝》
謹在原二十四孝故事基礎上,增補了主人公的部分遺事,以便於讀者全面、正確理解古人的孝道。俗話說:「堂上二老就是佛」。你拜廟上的菩薩,沒有孝敬好自己的父母,菩薩是不喜歡的。你孝敬好堂上二老,佛菩薩才歡喜。你孝敬好父母,再拜佛菩薩,那就更好了。為人子女者,如果能學習古人二十四孝,多感念父母的恩情,不要計較父母的錯誤,那麼孝道就能完全了。社會風氣也會逐漸扭轉了,和諧社會指日可待。倘社會已經父慈子孝,人世間的真情必然感天動地。天地神靈必加持世人以更大的福報、消除他們的災禍。和諧社會,指日可待。
『捌』 新24孝行動標準的宣傳
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副主任崔淑惠稱,2012—2013年度,「心繫老年—孝心工程」將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15個城市,免費發放孝心宣傳冊,宣傳新「24孝」行動標準的內涵、傳唱新「24孝」歌曲和童謠,倡導「新24孝」行動,號召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孝老」,使老年人得實惠、普受惠、長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