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戲曲宣傳防控

戲曲宣傳防控

發布時間:2022-06-30 23:42:21

❶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如何保護戲曲文化

繼承傳統,推層出新。學習戲曲藝術,努力宣傳戲曲文化。

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戲劇藝術。世界歷史上有三種最古老的戲劇——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和中國戲曲,前兩者早已死亡,只有中國戲曲至今仍然久演不衰。中國戲曲在世界劇壇上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美學特徵。

西方強調摹仿的藝術理論,造成了西方戲劇的寫實觀念。他們認為戲劇就是要創造生活幻覺,亦即舞台上所表現的生活和現實生活形態是相同的或相近的。中國古代強調神似的藝術理論則造成了中國戲曲的寫意觀念。戲曲舞台上所表現的生活與現實生活的形態是不同的,它是對現實生活進行的提煉、加工、誇張、變態和美化,是變其形而傳其神、寫其意。比如在空間的處理上,中國戲曲不像西方戲劇那樣運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樣子確定空間。戲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麼空間,可以通過演員的表演隨意而定,自由變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書房,但劇中人一轉身,舞台就可以變為花園,甚至可以變成千里之遙的另一地點。由此可見,戲曲舞台的空間是通過演員的表演寫意性地虛擬出來的。這樣,戲曲就可以自由靈活而又連貫流暢地表現無限廣闊、瞬息萬變的空間,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現極其豐富復雜的生活事件。這是我國戲曲的獨特創造。

中國戲曲的情節有時也是寫意性的,如二將相半幾個回合,便可表示千軍萬馬的一次復雜的戰斗,甚至只要吹奏一個曲牌一場宴會便已結束。

在表演方面,戲曲中有許多虛擬的動作,如《攜帶玉鐲》中孫玉姣趕雞喂雞,穿針引線,舞台上既無雞,又無針線,但卻表演得好像煞有其事,惟妙惟肖。《打漁殺家》中肖恩父女劃船,舞台上只有槳而沒有船,但卻給人以劃船的感覺。難怪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蘭芳表演此劇贊不絕口呢!戲曲表演中有許多程式化動作,都是對現實生活的加工和美化,如大將的起駕上馬比現實生活要復雜得多,而小旦上馬只要腳尖一點即可,又十分簡單。至於那色彩斑斕的臉譜當然更是寫意的了。

此外,中國戲曲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戲劇形式,它包含著詩、音樂、舞蹈、雕塑、美術、建築等各種藝術因素,也包含著詩、詞、曲、賦、散文、小說等各種文學成分,這些因素在音樂節奏的指揮下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人物的唱、白、笑、顰,一舉手,一投足,都具有鮮明的節奏、高度的技巧和迷人的形式美。比如一對男女一見鍾情,目光相遇,「咍」的一聲小鑼,就賦予這種生活中很微小的動作以鮮明的節奏,顯得格外突出。戲曲演員的念誦、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動作,都有設計的技巧,處處講究形式美。可以說,中國戲曲把我國古代一切技藝和文學的精華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瑰寶和典型代表。對此,看慣了中國戲曲的中國人可能已經習以為常,但如果把它和其他國家的戲劇一對比,就可以看出它獨具一格的民族特色。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戲曲必將走向世界,為世界人民所喜愛;它的獨特的表現方法必將為世界戲劇所借鑒,為發展戲劇藝術作出自己的貢獻。

❷ 中國戲曲文化不溫不火,我們該如何推廣中國的戲曲文化

足球提倡從娃娃抓起,戲曲亦應從娃娃抓起!我們小時候沒有這么多傳媒,精神文化傳播品種也很單一!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精忠報國,學校教育的道德目標是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益的人!七十年代傳統戲曲文化教育我們的主要內容是:仁、義、禮、智、信。接受的愽愛精神,誠信為本的踏實信條,尊師重教的儒家學說。音樂教材里有樣板戲,課余活動中有合唱,歷史課中講隋唐演義,所以我們現在懂美學,聽戲曲,記感恩,講孝順!因此看來,傳統文化的教育的確是應該從小貫輸,寓教於學,寓教於樂,從中影響滲透、傳承給下一代人,從戲曲文化的古雅、文雅、高雅里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影響一個又一個人,把戲曲文化發揚光大。

❸ 求 :戲曲進校園的宣傳語

你參考下北大的一系列新聞吧~我覺得那是寫得很好的宣傳了。需要結合下具體的演出劇目,然後突出崑曲在中國戲曲史上的極其重要的地位,然後根據演出劇目找一些精美的圖片,可以和來的戲劇院聯系一下~~
下邊是北大新聞網上的新聞,還有很多呢~~要找原新聞你網路下就可以啦~~還有圖哦~
還有就是北大的崑曲傳承計劃的網頁上應該也有些東西的。

1、中國古典名劇崑曲版《桃花扇》原生態亮相北大

日期: 2006-10-19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吳欣燕 訪問量:

當社會彌漫著搞怪和顛覆的風氣,這里洋溢的則是對於經典的尊重和赤誠;當他處燈火闌珊,這里卻依舊光明如晝;當流行與時尚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這里卻響徹著「百戲之祖」、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崑曲高昂的精魂。

秋風乍寒,卻擋不住觀眾的熱情。17日下午6點半剛過,百年大講堂門口便排起了長隊,沒有票的人則關切地環顧著四周,期望有人退票。

這里就是北大的百年講堂,著名崑曲《1699•桃花扇》將要上演的地方。

《桃花扇》是我國崑曲藝術之中的瑰寶,共四十齣,分上下兩卷,是一部忠於史實的優秀歷史劇,它與《長生殿》、《西廂記》、《牡丹亭》並稱「中國古典四大名劇」。它是清朝初期,孔子六十四代孫孔尚任歷時十數年,三易其稿完成的巨作。寫成後,一時洛陽紙貴,頻繁演出,連康熙皇帝聽說演出盛況之後,都欽點劇本御覽。

《桃花扇》是中國崑曲的經典劇目之一, 著名戲曲家孔尚任以秦淮河為舞台為我們創造一出離合悲歡的愛情苦劇,三百年來一直以其沉鬱悲愴的內容影響著這部傳奇劇本《桃花扇》。該劇劇情圍繞著一把桃花扇展開:全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巧妙地將復社名士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和南明王朝的政治衰敗的現實統一起來,發人深省,引人回味。

作為傳統劇目,此次上演的桃花扇卻與以往有所不同。從劇本方面,分上、下兩本、分兩天演出,文學大師餘光中擔任文學顧問,他與其他崑曲專家充分肯定「1699•桃花扇」版尊重了孔尚任原版精神。據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石小梅告訴記者:「昆劇1699版《桃花扇》和以往的像版本有所不同,它忠實孔尚任的原本,只是做了小部分的刪減。」

舞台方面的戲劇顧問是韓國「國師級」導演孫桭策;劇中的200套服裝全部精美手綉,件件都是藝術品;在演員方面,啟用的全是18歲以下的新生力量。無怪乎入場券在開演前數天前就被搶購一空,無怪乎它讓聆聽者跨越國別與年齡的界限,也無怪乎它能在這個紛擾的世界中呼喚起對古典的赤誠。

桃花扇翼,三十里秦淮燈槳繁華如風;崑腔曲調,六百年歌台舞榭風流依舊。晚上7:30,大戲開場。

台上燈光變幻,戲子峨關博帶;台下暗難辨指,聽眾鴉雀無聲。靜靜地看著李、侯兩人由未曾謀面到相識相知,看香君為大義罷卻嫁妝與方域攜手成百年之好,不知有多少嘴角在不經意間輕輕咂動。而當奸臣當道,相愛之人被迫分別的一幕出現在眼前,耳邊卻又響起了太多的唏噓和嘆惋。

離愁家恨,本該掩面而泣,而貞麗代香君嫁後三哭六泣只為三百兩聘禮的一幕卻又著實令人忍俊不禁,卻夾雜著無奈和莫名的傷感。而在這樣的世界中能獨守氣節,如蓮般出污泥而不染的香君也實在令人敬佩。以至香君再次出場的時候,全場掌聲雷動,吶喊聲,叫好聲此起彼伏。

「秦淮金粉,燕舞鶯歌」最終留不住愛戀,留不住輝煌。王朝覆滅,愛人雙雙入道。在一片悲嘆聲中戲劇上演到了尾聲。觀眾中,年輕人輕輕的點頭,滿頭白發的長者則輕輕的拭去眼角的淚水。

謝幕時,隨著演職人員陸續亮相,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起立、忘情的鼓掌,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崑曲的魅力之中,久久不能自拔。在出口的展台旁,數百本精美的小冊子被觀眾一搶而空;扮演侯方域、李香君的演員來不及卸妝,也被熱情的觀眾圍住簽名、合影留念。

「北大的師生對於古典文學的需求很強烈,本次江蘇昆劇院攜《桃花扇》進高校,就把北大作為第一站。我們的演員大都是18、19歲的年輕演員,正值大一大二,也很受大學生們的喜歡。」本次演出的導演田沁鑫在18日晚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北大對藝術的欣賞和反響讓我感到很滿意,對古老昆劇的發揚光大也更充滿信心。」

「年輕的孩子們啊,會是崑曲的未來吧……」一位老者在看完演出後激動地說。的確,台上蹦蹦跳跳謝幕的他們都正值花樣年華,他們的稚嫩的雙肩將承載起一種文化與藝術的復興,那是許多人所期待的,又是許多人所追尋的。

據悉,本周四下午四點在三教301,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胡錦芳、石小梅、柯軍,以及《桃花扇》主演夏明、單雯、羅晨雪等將受邀為北大學子講授崑曲對中國傳統精神的傳承,分享他們創作、表演的個人體會。

2、青春版《牡丹亭》百場巡展慶典潮起北大
日期: 2007-05-10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郭彪 訪問量:

驚艷美西,百場巡展見功夫;名震中外,再進燕園受歡迎。青春版《牡丹亭》從2004年在台北國家大劇院首演以來,以其精湛的藝術、唯美的表演受到了熱烈歡迎,至2007年5月11日北京展覽館劇場上演,即將完成其百場記錄。迄今為止,劇團的足跡已遍及兩岸四地,遠至北美,演出幾乎場場爆滿,觀眾累計達15萬人以上,創造了昆劇演出史上的奇跡。

2005年4月8日,青春版《牡丹亭》在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進行演出,受到熱烈歡迎,出現一票難求的局面。時隔兩年,百場巡展慶典在北大拉開帷幕。台灣攝影家許培鴻先生的攝影展《牡丹亦白》從4月21日至5月13日在百周年紀念講堂大廳進行為期24天的展出,《牡丹亭》的總製作人兼藝術總監白先勇先生也於5月9日晚來到北大英傑交流中心,剖析美西巡演成功背後的文化現象。

昆劇作為百戲之祖,既是中國傳統高雅藝術的精髓,也是聯合國通過的「人類口述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極大的美學價值和歷史價值。青春版《牡丹亭》是旅美著名崑曲評論家白先勇先生和江蘇省蘇州昆劇院珠連合璧的傑作,本劇為增加藝術感染力,吸引年輕觀眾做出了很多大膽的嘗試,比如調整了原先《牡丹亭》的劇目,突出其感情戲的部分;大量使用水磨調,使得唱腔更加清麗委婉,柔美襲人;還啟用大批青年演員,如男女主角俞玖林、沈豐英,以圖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
......
9日晚,由北大藝術學院主辦,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承辦的白先勇先生的專場演講在北大英傑交流中心舉行。白先勇先生作為青春版《牡丹亭》的總製作人及藝術總監,隨劇團於2006年9月15日飛赴美國,見證了青春版《牡丹亭》在北美4輪12場演出所獲得的巨大成功和反響。

在演講中,白先生說:「這次演出開啟了中國戲曲進入美國主流社會的大門,其對美國文藝界所引起的轟動可和1929年梅蘭芳先生赴美演出相比。崑曲《牡丹亭》對愛情詩化般的禮贊打破了西方人心中中國人諱言感情的印象,也更加有助於崑曲走進青年人的內心世界。青春版旨在招回崑曲年輕的靈魂,增強國人對我們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自信。我相信,以『美』和『情』為主題的《牡丹亭》煽起的崑曲熱已經啟動了二十一世紀中國文藝復興的契機。」

青春版《牡丹亭》百場巡演的成功顯示出了崑曲復出後強大的生命力,也昭示著中國傳統藝術的生命正在復甦。

❹ 如何保護戲曲

我認為,近幾年來,戲曲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關注它,並且喜愛它。我親身體會了這個變化,並且從一個不聽戲、不看戲的人變成了一個喜歡崑曲的人。記憶深刻,2005年,第一次去江蘇省昆劇院的時候,除我和同學以外,均為上了年紀的人。而如今,去那裡看戲的年輕人已經很多了。
中國文化隨著社會的巨大變革產生了一個斷層,作為傳統文化的一份子,戲曲也逐漸退出了人們的生活與視線,在如今的文化大潮中不得不沒落了。要彌補這個斷層是任重而道遠的,所以,崑曲要回到從前的榮耀與繁榮,必定還要走一段很長很艱辛的路。
戲曲的發展與傳承需要有優秀的作品。重現經典當然是一個很好的方法。2005年經典版、青春版牡丹亭兩出大戲同時登場,引起相當大的轟動,尤其重要的是使廣大未接觸過戲曲的人感受到了崑曲的美妙與優雅。我們需要傳承,也需要創造。要讓戲曲千秋萬代的傳遞下去,需要現在及將來的藝術家及文學家們創造出如現存的經典那樣流芳百世的作品。再者,古曲表達的思想及觀念與現在畢竟相去甚遠。如要吸引更多當代青年,就要在作品中展現更多年輕人所關注並追求的東西。讓人們在欣賞戲曲時除了感受傳統文化的深邃、遙遠以外可以體會到更多與時俱進、與自身息息相關的東西。然而,現今的文學、音樂現狀及導向,優秀的新作品的誕生似乎有些困難。
身處知識信息大爆炸的當代社會,宣傳是十分重要的。如若白先勇先生攜《青春版牡丹亭》登場時,沒有那樣的造勢與宣傳,恐怕也難以達到那樣轟動的效果。現在,戲曲藝術家們越來越多地走進校園,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另外,大街小巷常常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戲曲臉譜、玩偶,在流行歌曲中穿插戲曲腔調,大型晚會中安排戲曲節目,戲曲相關的電影等等,對其發揚光大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政府及民間力量的大力支持亦十分重要。戲曲是藝術,唱戲的、伴奏的是藝術家,他們因著自己的喜好與執著獻身於這份清苦的事業。然而,人要穿衣吃飯過日子,沒有人能過脫離了物質世界還安然處世。所以,在戲曲依舊冷門的時候,各界力量應當給與他們更多的支持與幫助,讓從事戲曲事業的人們可以從容的展現戲曲的美麗,同時吸引更多的後繼者來傳承和發揚光大這份事業。
我想,只要有愛唱戲的人,愛聽戲的人存在,只要有一小批不願這種美麗與淵博消逝的人存在,戲曲就不會消失。哪怕只佔據一小塊文化市場,擁有一小部分觀眾,她也將守著那份孤寂與清冷芬芳下去,永世留傳。

❺ 政府保護傳統曲藝文件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戲曲
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國辦發〔2015〕5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2015年7月1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
戲曲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為促進戲曲繁榮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現制定以下政策。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二為」(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雙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保護、傳承與發展並重,更好地發揮戲曲藝術在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中的獨特作用。
(二)總體目標。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健全戲曲藝術保護傳承工作體系、學校教育與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傳習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完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體制機制、戲曲工作者紮根基層潛心事業的保障激勵機制,大幅提升戲曲藝術服務群眾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於戲曲活起來、傳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環境,形成全社會重視戲曲、關心支持戲曲藝術發展的生動局面。
二、加強戲曲保護與傳承
(三)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建立地方戲曲劇種資料庫和信息共享交流網路平台。
(四)實施地方戲曲振興工程。加強地方戲曲保護與傳承,振興戲曲藝術,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鼓勵地方設立戲曲發展專項資金或基金,扶持本地戲曲藝術發展。鼓勵將符合條件的地方戲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實施搶救性記錄和保存。中央財政對老少邊窮地區地方戲曲保護與傳承工作予以支持。
(五)傳承保護京劇、崑曲。繼續安排資金支持京劇、崑曲保護與傳承。實施中國京劇像音像集萃計劃。實施當代崑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做好優秀崑曲傳統摺子戲錄制工作。
三、支持戲曲劇本創作
(六)加大劇本創作扶持力度。實施戲曲劇本孵化計劃,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戲曲企業的優秀戲曲劇本創作項目予以支持。中央財政支持開展「三個一批」優秀戲曲劇本創作扶持,通過「徵集新創一批、整理改編一批、買斷移植一批」,調動全社會戲曲劇本創作積極性、主動性,推出一批優秀戲曲劇本。國家藝術基金加大對優秀戲曲劇本創作的扶持力度。
四、支持戲曲演出
(七)加大政府購買力度。根據當地群眾實際需求,將地方戲曲演出納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組織地方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到農村為群眾演出。把下基層演出場次列為地方戲曲藝術表演團體考核指標內容。
五、改善戲麴生產條件
(八)改善戲曲創作生產場地條件。把簡易戲台納入村級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范圍。在城鎮建設和舊城改造中,合理布局文化特別是戲曲演出空間,注重保護利用古戲台,鼓勵有條件的歷史建築、工業遺址等,在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相關保護法律規定的前提下,通過合理利用成為特色鮮明的戲曲演出聚集區。縣級以上(含縣級)的群藝館、文化館建設按照國家頒布的用地標准和建設標准,綜合設置戲曲排練演出場所。鼓勵群藝館、文化館(站)等,通過資源共享、項目合作等方式,為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免費或低價提供排練演出場所。繼續安排資金支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增加戲曲類保護利用項目的比重。鼓勵採取靈活的產權形式,或以政府購買演出場所的演出時段、提供場租補貼等形式,幫助戲曲藝術表演團體解決演出場所問題。
(九)實行差別化的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用地政策。進一步完善有關用地標准和建設標准,提出戲曲教學排練演出場所建設要求。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獨立用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以劃撥方式提供。支持現有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改造建設,在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現有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改造可兼容一定規模的商業、服務、辦公等其他用途,並按協議方式補充辦理用地手續。嚴格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用地供後監管,需改變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須取得出讓方和市、縣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其中單獨建設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用地應在用地合同和劃撥決定書中明確,改變用途應由政府依法收回後重新供應。
六、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發展
(十)重點資助基層和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縣級以下(含縣級)轉企改制國有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和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在購置和更新服裝、樂器、燈光、音響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根據基層實際,在為轉企改制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配備流動舞台車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出資為縣級劃轉為研究類或傳承保護類機構且未配備過流動舞台車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配備流動舞台車。
(十一)實行財政配比政策。鼓勵地方財政參照中央財政的做法,對地方國有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捐贈收入實行財政配比政策。
(十二)落實稅費優惠政策。落實轉企改制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有關優惠政策。落實暫免徵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以及免徵部分小微企業教育費附加、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各項已出台的稅費優惠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型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發展。
(十三)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支持戲曲表演團體。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團體或個人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建立專項基金等形式參與扶持地方戲曲的傳承發展,營造有利於社會力量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的良好環境,發揮好政府引導和社會參與的綜合效益。
七、完善戲曲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
(十四)加強學校戲曲專業人才培養。研究制定新形勢下加強戲曲教育工作的意見。對中等職業教育戲曲表演專業學生實行免學費。地方各級財政部門應切實落實大中專戲曲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制度。鼓勵戲曲表演類民間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戲曲職業教育教學,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雙向進入」機制,設立技藝指導大師特設崗位,鼓勵有條件的戲曲職業院校成立大師工作室。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與戲曲職業院校合作,建立學生學習(實踐)基地及人才培養基地。國家藝術基金加大對優秀戲曲創作表演人才培養項目的支持力度。
(十五)完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青年表演人才培養機制。實施「名家傳戲——戲曲名家收徒傳藝」計劃,支持各級各類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學校、研究機構採取「一帶一、一帶二」等方式傳授戲曲表演藝術精粹。建立戲麴院校青年教師與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青年骨幹「雙向交流」機制,為培養新一代青年拔尖人才創造良好條件。
(十六)暢通引進優秀戲曲專業人員的通道。保留事業性質和劃轉為研究類、傳承保護類機構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在公開招聘戲曲專業技術人員時,可按照國家關於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有關要求,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和戲曲專業人員特點,注重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素養和藝術成就,合理確定招聘方式,按照特人特招、特事特辦原則引進優秀專業人員。
(十七)擴大職稱評審范圍。將轉制為企業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和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中的專業技術人員納入職稱評審范圍。
(十八)切實保障戲曲從業人員社會保障權益。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為職工辦理社會保險,有條件的可購買商業保險,切實維護戲曲從業人員合法權益。鼓勵社會團體、社會資本等對戲曲武功傷殘、患職業病等特殊人員進行救助,有條件的可以發起設立戲曲從業人員保障公益基金會。
八、加大戲曲普及和宣傳
(十九)加強學校戲曲通識教育。結合學校教育實際,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戲曲內容的教育教學。大力推動戲曲進校園,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到各級各類學校演出,鼓勵大中小學生走進劇場。大中小學應採取多種形式,爭取每年讓學生免費欣賞到1場優秀的戲曲演出。向中小學生推薦優秀戲曲。嚴把到學校演出和向學生推薦的戲曲劇目的內容質量關。鼓勵學校建設戲曲社團和興趣小組,鼓勵中小學與本地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合作開展校園戲曲普及活動。鼓勵中小學特聘校外戲曲專家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擔任學校兼職藝術教師。
(二十)擴大戲曲社會影響力。實施優秀經典戲曲劇目影視創作計劃,鼓勵開設、製作宣傳推廣戲曲作品、傳播普及戲曲知識的欄目節目。鼓勵電影發行放映機構為戲曲電影的發行放映提供便利。發揮互聯網在戲曲傳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勵通過新媒體普及和宣傳戲曲。各級新聞媒體要加大戲曲宣傳力度,報道戲曲創作演出優秀劇目,報道傳承發展戲曲的好經驗、好做法,報道戲曲界樹立新風、弘揚美德、服務人民的精神風貌。
九、加強組織領導
(二十一)抓好貫徹落實。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強指導,精心部署,做好政策落地和督查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各項政策,積極推進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各級文化部門要切實強化責任意識,認真抓好具體實施工作,確保取得實效。各級文聯協助做好實施工作。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戲曲
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國辦發〔2015〕5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2015年7月1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
戲曲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為促進戲曲繁榮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現制定以下政策。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二為」(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雙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保護、傳承與發展並重,更好地發揮戲曲藝術在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中的獨特作用。
(二)總體目標。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健全戲曲藝術保護傳承工作體系、學校教育與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傳習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完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體制機制、戲曲工作者紮根基層潛心事業的保障激勵機制,大幅提升戲曲藝術服務群眾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於戲曲活起來、傳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環境,形成全社會重視戲曲、關心支持戲曲藝術發展的生動局面。
二、加強戲曲保護與傳承
(三)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建立地方戲曲劇種資料庫和信息共享交流網路平台。
(四)實施地方戲曲振興工程。加強地方戲曲保護與傳承,振興戲曲藝術,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鼓勵地方設立戲曲發展專項資金或基金,扶持本地戲曲藝術發展。鼓勵將符合條件的地方戲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實施搶救性記錄和保存。中央財政對老少邊窮地區地方戲曲保護與傳承工作予以支持。
(五)傳承保護京劇、崑曲。繼續安排資金支持京劇、崑曲保護與傳承。實施中國京劇像音像集萃計劃。實施當代崑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做好優秀崑曲傳統摺子戲錄制工作。
三、支持戲曲劇本創作
(六)加大劇本創作扶持力度。實施戲曲劇本孵化計劃,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戲曲企業的優秀戲曲劇本創作項目予以支持。中央財政支持開展「三個一批」優秀戲曲劇本創作扶持,通過「徵集新創一批、整理改編一批、買斷移植一批」,調動全社會戲曲劇本創作積極性、主動性,推出一批優秀戲曲劇本。國家藝術基金加大對優秀戲曲劇本創作的扶持力度。
四、支持戲曲演出
(七)加大政府購買力度。根據當地群眾實際需求,將地方戲曲演出納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組織地方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到農村為群眾演出。把下基層演出場次列為地方戲曲藝術表演團體考核指標內容。
五、改善戲麴生產條件
(八)改善戲曲創作生產場地條件。把簡易戲台納入村級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范圍。在城鎮建設和舊城改造中,合理布局文化特別是戲曲演出空間,注重保護利用古戲台,鼓勵有條件的歷史建築、工業遺址等,在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相關保護法律規定的前提下,通過合理利用成為特色鮮明的戲曲演出聚集區。縣級以上(含縣級)的群藝館、文化館建設按照國家頒布的用地標准和建設標准,綜合設置戲曲排練演出場所。鼓勵群藝館、文化館(站)等,通過資源共享、項目合作等方式,為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免費或低價提供排練演出場所。繼續安排資金支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增加戲曲類保護利用項目的比重。鼓勵採取靈活的產權形式,或以政府購買演出場所的演出時段、提供場租補貼等形式,幫助戲曲藝術表演團體解決演出場所問題。
(九)實行差別化的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用地政策。進一步完善有關用地標准和建設標准,提出戲曲教學排練演出場所建設要求。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獨立用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以劃撥方式提供。支持現有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改造建設,在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現有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改造可兼容一定規模的商業、服務、辦公等其他用途,並按協議方式補充辦理用地手續。嚴格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用地供後監管,需改變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須取得出讓方和市、縣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其中單獨建設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用地應在用地合同和劃撥決定書中明確,改變用途應由政府依法收回後重新供應。
六、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發展
(十)重點資助基層和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縣級以下(含縣級)轉企改制國有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和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在購置和更新服裝、樂器、燈光、音響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根據基層實際,在為轉企改制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配備流動舞台車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出資為縣級劃轉為研究類或傳承保護類機構且未配備過流動舞台車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配備流動舞台車。
(十一)實行財政配比政策。鼓勵地方財政參照中央財政的做法,對地方國有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捐贈收入實行財政配比政策。
(十二)落實稅費優惠政策。落實轉企改制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有關優惠政策。落實暫免徵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以及免徵部分小微企業教育費附加、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各項已出台的稅費優惠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型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發展。
(十三)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支持戲曲表演團體。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團體或個人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建立專項基金等形式參與扶持地方戲曲的傳承發展,營造有利於社會力量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的良好環境,發揮好政府引導和社會參與的綜合效益。
七、完善戲曲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
(十四)加強學校戲曲專業人才培養。研究制定新形勢下加強戲曲教育工作的意見。對中等職業教育戲曲表演專業學生實行免學費。地方各級財政部門應切實落實大中專戲曲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制度。鼓勵戲曲表演類民間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戲曲職業教育教學,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雙向進入」機制,設立技藝指導大師特設崗位,鼓勵有條件的戲曲職業院校成立大師工作室。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與戲曲職業院校合作,建立學生學習(實踐)基地及人才培養基地。國家藝術基金加大對優秀戲曲創作表演人才培養項目的支持力度。
(十五)完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青年表演人才培養機制。實施「名家傳戲——戲曲名家收徒傳藝」計劃,支持各級各類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學校、研究機構採取「一帶一、一帶二」等方式傳授戲曲表演藝術精粹。建立戲麴院校青年教師與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青年骨幹「雙向交流」機制,為培養新一代青年拔尖人才創造良好條件。
(十六)暢通引進優秀戲曲專業人員的通道。保留事業性質和劃轉為研究類、傳承保護類機構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在公開招聘戲曲專業技術人員時,可按照國家關於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有關要求,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和戲曲專業人員特點,注重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素養和藝術成就,合理確定招聘方式,按照特人特招、特事特辦原則引進優秀專業人員。
(十七)擴大職稱評審范圍。將轉制為企業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和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中的專業技術人員納入職稱評審范圍。
(十八)切實保障戲曲從業人員社會保障權益。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為職工辦理社會保險,有條件的可購買商業保險,切實維護戲曲從業人員合法權益。鼓勵社會團體、社會資本等對戲曲武功傷殘、患職業病等特殊人員進行救助,有條件的可以發起設立戲曲從業人員保障公益基金會。
八、加大戲曲普及和宣傳
(十九)加強學校戲曲通識教育。結合學校教育實際,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戲曲內容的教育教學。大力推動戲曲進校園,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到各級各類學校演出,鼓勵大中小學生走進劇場。大中小學應採取多種形式,爭取每年讓學生免費欣賞到1場優秀的戲曲演出。向中小學生推薦優秀戲曲。嚴把到學校演出和向學生推薦的戲曲劇目的內容質量關。鼓勵學校建設戲曲社團和興趣小組,鼓勵中小學與本地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合作開展校園戲曲普及活動。鼓勵中小學特聘校外戲曲專家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擔任學校兼職藝術教師。
(二十)擴大戲曲社會影響力。實施優秀經典戲曲劇目影視創作計劃,鼓勵開設、製作宣傳推廣戲曲作品、傳播普及戲曲知識的欄目節目。鼓勵電影發行放映機構為戲曲電影的發行放映提供便利。發揮互聯網在戲曲傳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勵通過新媒體普及和宣傳戲曲。各級新聞媒體要加大戲曲宣傳力度,報道戲曲創作演出優秀劇目,報道傳承發展戲曲的好經驗、好做法,報道戲曲界樹立新風、弘揚美德、服務人民的精神風貌。
九、加強組織領導
(二十一)抓好貫徹落實。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強指導,精心部署,做好政策落地和督查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各項政策,積極推進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各級文化部門要切實強化責任意識,認真抓好具體實施工作,確保取得實效。各級文聯協助做好實施工作。

❻ 如何保護我們的國粹——京劇

1、加大戲曲藝術宣傳力度,利用好新媒體這個時代。

戲曲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宣傳力度不夠,不管是京劇也好,豫劇也罷,都在衰落,但是程度不同,豫劇在全國乃至國外都很活躍,群眾基礎非常的好,而京劇目前的發展狀況顯得有點不太令人滿意。

2、打造民營劇團,國營劇團同步發展的格局。

戲曲文化的傳承只依靠國營劇團顯然不太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這中國是個人口大國,只依靠國營劇團力不從心;通過引入民營劇團可以相互競爭,共同進步。

3、公益推廣:

藉助當前已經普遍施行的「進校園」「進社區」「非遺日」等公益活動,將京劇的排演、推廣,與社區文化建設建立聯系,用戲劇經典來夯實群眾文化生活,讓傳統戲劇擁有更廣泛的觀眾群體。

4、發動群眾:

通過積極輔導群眾學唱當地傳統戲曲,並在當地各類文藝活動中,有意安排一些傳統戲曲節目,讓群眾直接參與傳統戲曲表演,使傳統戲曲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得以活態傳承。

5、以旅遊景點為平台,開展傳統戲曲演出交流活動:

在景點安排傳統戲曲演出,讓風景和京劇融為一體,別有一番風味,不但能滿足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而且能吸引遊客,讓外地的朋友一飽眼福,了解京劇的傳統戲曲藝術。

❼ 保護戲曲文化的宣傳語..戲曲的簡介

戲曲匯聚了中國文化的精華,
戲劇是中國文明的搖籃,
讓戲劇進入我們的校園,
讓戲劇融入我們的生活。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粵劇、川劇、秦腔、評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湘劇、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

目錄

中國戲曲
發展時期1、萌芽
2、繁榮
3、延展
4、鼎盛
黃金歲月1、元代戲劇
2、明代戲劇
3、清代戲劇
主要特色
藝術品貌1、以歌舞演故事
2、遠離生活之法
3、超脫的時空形態
4、虛擬手法
與民間文藝一、最早的起源在原始歌舞
二、說唱藝術
三、終結戲劇之果
角色行當1、主要類型
2、行當與角色創造
戲曲臉譜臉譜的分類
戲曲音樂
劇種大全中國戲曲
發展時期 1、萌芽
2、繁榮
3、延展
4、鼎盛
黃金歲月 1、元代戲劇
2、明代戲劇
3、清代戲劇
主要特色
藝術品貌 1、以歌舞演故事
2、遠離生活之法
3、超脫的時空形態
4、虛擬手法
與民間文藝 一、最早的起源在原始歌舞
二、說唱藝術
三、終結戲劇之果
角色行當 1、主要類型
2、行當與角色創造
戲曲臉譜 臉譜的分類
戲曲音樂劇種大全展開 尹桂芳竺水招

編輯本段中國戲曲
(ChinaOpera)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今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粵劇、淮劇、川劇、秦腔、評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湘劇、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
編輯本段發展時期
1、萌芽
在原始社會,氏族聚居的村落產生原始歌舞,並隨著氏族的逐漸壯大,歌舞也逐漸發展與提高。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著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 如「儺戲」;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著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
2、繁榮
12世紀中期到13世紀初,逐漸產生了職業藝術和商業性的演出團體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觀點的元雜劇和金院本,如關漢卿創作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以及《趙氏孤兒大報仇》等作品。這個時期是戲曲舞台的繁榮時期。
3、延展
16世紀明朝中葉,江南興起了崑腔,湧出了《十五貫》、《占花魁》等戲曲劇 淮劇《占花魁》邱海東陳麗娟表演
目。這一時期受農民歡迎的戲是產生於安徽、江西的弋陽腔,崑腔受封建上層人士的歡迎。
4、鼎盛
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寫人民群眾心中的英雄, 如穆桂英、陶三春、趙匡胤等。這時的地方戲,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黃。京劇是在清代地方戲高度繁榮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同治、光緒年間,出現了名列「同 光十三絕」的第一代京劇表演藝術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師,標志著京劇藝術的成熟與興盛。不久京劇向全國發展,特別是在上海、天津,京劇成為具有廣泛影響的劇種,將中國的戲曲藝術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編輯本段黃金歲月
1、元代戲劇
元代的戲劇叫元雜劇。元雜劇不僅是一種成熟的高級戲劇形態,還因其最富於時代特色,最具有藝術獨創性,而被視為一代文學的主流。元雜劇最初以大都(今北京) 為中心,流行於北方。元滅南宋後,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劇種。元代的劇壇,群星璀璨、名作如雲。 元雜劇得以呈一代之盛,藝術發展和社會現實從兩個方面提供了契機。從藝術的自身發展來看,戲劇經過漫長的孕育和遲緩的流程,已經有了很厚實的積累,在內部結構和外在表現上都達到了成熟。恰恰此時的傳統詩文,在經歷了唐宋鼎盛與輝煌之後,走向衰微。在有才華的藝術家眼裡,劇壇藝苑是一塊等待他們去耕耘的新土地。從社會現實方面來看,元蒙統治者廢除科舉制度,不僅斷絕了知識分子躋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們貶到低下的地位:只比乞丐高一等,居於普通百姓及娼妓之下。這些修養頗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會底層。在疏遠經史,冷淡詩文的無可奈何之中,他們只有到勾欄瓦捨去打發光陰、去尋求生路。於是,新興的元雜劇意外地獲得一批又一批的專業創作者。他們有一個以「書會」為名的行業性組織,加入書會的劇作家,稱為「書會先生」。這些落魄文人在團體內,又合作又競爭,共同創造著中國戲劇的黃金時代。與從前的偏於抒發主觀心緒意趣的詩詞不同,元雜劇以廣泛反映社會為已任。顯然,這是由於作家們長期生活於閭巷村坊,對現實有著深切了解和感受的緣故。 元雜劇的劇本體制,絕大多數是由「四折一楔」構成。四折,是四個情節的段落,像做文章講究起承傳合一樣。楔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這有點類似於後來的「序幕」。元雜劇在藝術上是以歌唱為主、結合說白表演的形式。每一折由同一宮調的若干支曲子聯成一個套曲。全套只押一個韻,由扮演男主角的正末或扮演女主角的正旦演唱。這種「一人主唱」可以極大地發揮歌唱藝術的特長,酣暢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念白部分受參軍戲傳統的影響,常常插科打諢,富於幽默趣味。將音樂結構與戲劇結構統一起來,達到體制上的規整,這表明元雜劇的藝術成熟和完善。
2、明代戲劇
由於傳奇這種戲劇樣式一直延續至清代,故又被人習慣地稱作明清傳奇。明清傳奇在形式上承繼南戲體制,且更加完備。一個劇本,大都只有30出左右,常分為上、下兩部分;作家還特別注意結構的緊湊和科渾的穿插。傳奇的音樂也是採取曲牌聯套的形式,但比南戲有所發展,一折戲中不再限於一個宮調;曲牌的多少,也取決於劇情的需要;所有登場的角色都可以演唱。 明清傳奇包括眾多的地方聲腔。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是崑山腔和弋陽腔。崑山腔經過嘉靖時期的魏良輔(生卒年不詳)的改革,創立了委婉細膩、流利悠遠的「水磨調」,講究宇清、板正、腔純。將弦索、蕭管、鼓板三類樂器合在一起,建立了規模完整的樂隊伴奏。而一出《浣紗記》的演出,使崑山腔通過舞台的光大流布,成為全國性劇種。產生在江西的弋陽腔則主要流行於民間,由江湖戲班演出,每流傳到一地,即結合當地的語言和民間音樂,衍變為地方化的聲腔。弋陽腔不用管弦伴奏,僅以鑼鼓 崑曲《牡丹亭》-游園
為節奏,一唱眾和,採用徒歌、幫腔的形式,通俗性、民間性和注重演出效果是它的特色。它與崑山腔典雅、清細的風格,形成中國戲曲內部的兩種不同走向。明代戲曲經過長期的舞台實踐,角色分工更加細密。比如崑山腔就有12個角色,主角不限於正生、正旦,凈、丑也不止是調笑了。 明後期的舞台,開始流行以演摺子戲為主的風尚。所謂摺子戲,是指從有頭有尾的全本傳奇劇目中摘選出來的出目。它只是全劇中相對獨立的一些片斷,但是在這些片斷里,場面精彩,唱做俱佳。摺子戲的脫穎而出,是戲劇表演藝術強勁發展的結果,又是時間與舞台淘洗的必然。觀眾在熟悉劇情之後,便可盡情地欣賞摺子戲的表演技藝了。《牡丹亭》中的「游園」、「驚夢」,《拜月亭記》中的「踏傘」、「拜月」,《玉簪記》中的「琴挑」、「追舟」等眾多的摺子戲,已成為觀眾愛看、耐看的精品。
3、清代戲劇
《長生殿》取材於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戀愛故事。從帝妃之間產生了一點真情的那一刻,楊玉環為衛護自己與李隆基穩定的關系,她妒忌、偵審、吵鬧、百般邀寵;而作為天子的唐明皇則是「弛了朝綱,佔了情場」。朝綱廢弛,又引起了野心家安祿山的叛亂和軍民的怨恨。在軍士嘩變的逼迫下,唐明皇在馬嵬坡賜死楊玉環。然而,馬嵬之變不是戲劇的結束。此後,洪升把情感的實現寄託到理想的天國。男女主人公飛升仙境,在情悔與夢幻中,愛情最終得到升華與凈化。《長生殿》不是簡單的愛情劇,它是在廣闊的社會政治背景下訴說眾人皆知的李楊愛情故事。帝妃間「真心到底」的海誓山盟與天上人間的不盡思念,是洪升對至情理想的謳歌與悲劇性呼號;與此同時,在劇中展示的社會動亂、民生疾苦的長幅畫卷里,又分明寄寓著洪升的民族興亡感和對帝王「溺情誤國」的政治批判。所以,《長生殿》對李楊形象的塑造,贊揚針砭兼而有之。洪升筆下的情,包容著善與否兩個對立的方面,這是他和他的作品難以克服的矛盾。
編輯本段主要特色
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 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 戲曲是一門綜合藝術,是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綜合,這種綜合性是世界各國戲劇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國戲曲的綜合性特別強。 中國戲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綜合表演為中心的戲劇形式,它有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段,它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的綜合性,使中國戲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詞、音樂、美術、表演的美熔鑄為一,用節奏統馭在一個戲里,達到和諧的統一,充分調動了各種藝術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國獨有的節奏鮮明的表演藝術。 中國戲曲中最重要的一點特徵是虛擬性。舞台藝術不是單純模仿生活,而是對生活原形進行選擇、提煉、誇張和美化,把觀眾直接帶入藝術的殿堂。 中國戲曲另一個藝術特徵,是它的程式性,如關門、上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戲曲中既有規范性又有靈活性,所以戲曲藝術被恰當地稱為有規則的自由動作。 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是中國戲曲的主要藝術特徵。這些特徵,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精髓,構成了獨特的戲劇觀,使中國戲曲在世界戲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閃耀著它的獨特的藝術光輝。

❽ 進入社區宣傳戲曲有哪幾種方法

進入社區宣傳戲曲呢,有兩種方法,一種呢分發禮物讓社區的社員們都來觀看一種呢,就是強行來觀看

❾ 傳統戲曲文化如何才能在網路環境中脫穎而出,讓戲曲成為年輕人喜歡的元素

想要讓年輕人喜歡上戲劇首先我們得找到戲劇目前的困局,是哪些原因導致年輕人不喜歡喜劇的?然後針對這樣的原因再“對症下葯”,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傳統戲劇“活”過來。

其三,戲曲本身也要與時代相結合。

現在的戲曲基本上還是在沿用古代的那一套,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想要用古代的那一套抓住觀眾的心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戲劇也應該要與當前的時代結合,可以在戲劇中加入一些現代化的元素,或許這樣可以吸引一批年輕的觀眾。

戲曲在中國歷史上有幾百上千年的歷史了,目前戲曲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消亡,保護戲曲刻不容緩,我們千萬不能讓戲曲在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手中消失。

❿ 如何保護戲劇,不讓它失傳

現在越來越少的人聽傳統的藝術了,想讓傳統曲藝不失傳,勢必要吸引更多的年輕人,現在很多歌曲都會加入戲曲元素,深受年輕人的喜歡,說失傳倒也不至於,還是有很多人在學習戲曲,有些是傳承,有些不過都是當做茶餘飯後的娛樂消遣,關於不讓戲曲失傳,我覺得還是要和電視台合作,比如上海東方衛視做的《歡樂喜劇人》《相聲有新人》,讓很多年輕人愛上了曲藝,愛上了看相聲小品,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更好的宣傳,沒有很好的宣傳,很難吸引年輕人。

閱讀全文

與戲曲宣傳防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教育培訓立項報告方案 瀏覽:136
簡述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 瀏覽:223
永恆印記市場營銷策劃 瀏覽:688
2014北京電子商務大會 瀏覽:418
信息工作培訓方案 瀏覽:648
電子商務和市場營銷哪個專業好 瀏覽:592
銀行企業客戶沙龍策劃方案 瀏覽:532
工廠開業慶典策劃方案 瀏覽:539
電子商務產業優惠政策 瀏覽:138
幼兒園新學期家長策劃方案 瀏覽:218
業務交流培訓會方案 瀏覽:586
教師普通話培訓達標實施方案 瀏覽:50
美麗說網路營銷策劃 瀏覽:669
賓士最新促銷活動 瀏覽:418
證券公司電子商務 瀏覽:641
市場營銷的實踐報告 瀏覽:278
網路營銷站點的規劃 瀏覽:451
市場營銷論文關系營銷 瀏覽:508
武功山旅遊市場營銷策劃書 瀏覽:956
招商引資局培訓方案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