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青島城市宣傳片的解說詞!!!在線等!!!
中國青島城市宣傳片解說詞
片頭:童聲歌曲《大海啊,故鄉》
字幕:北緯35°35』—37°09』 東經119°30』— 121°00』; 總面積10654平方公里; 總人口731.12;
年平均氣溫12.6° 溫帶季風氣候。
中國•青島 青島是一座美麗海濱城市。1891年建制的青島山、海、城渾然一體,體現了大自然造化之美和一代代建築師的匠心獨運。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是對青島老城區的經典概括。一磚一瓦,一柱一石,傳遞著建築的精雕細刻,古樸典雅。景隨步移,洋溢著老青島悠然的生活情調。
女孩同期聲:爸爸媽媽,還有那麼多的蜆子殼,可好玩兒了。
以丘地勢而建的濱海步行道,則奇思妙想地把眾多海濱風景名勝串珠鑲翠般連綴在了一起。 山形、海勢、植被、人情,各種元素糅合在一起,演繹著氣韻生動,天人合一的青島。
與西部老城遙相呼應的東部新城,是青島的中央商務區,中外商業、金融、服務業匯集於此。人們追趕世界潮流的步伐越來越快,它是快節奏、時尚、活力的青島。
山海靈秀的青島孕育了旅居文化。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青島著力培育音樂、影視和帆船運動三大文化品牌。 小青島好像一把弧度優美的小提琴。熱愛音樂的青島人把自己的城市命名為琴島——一座演繹浪漫的音樂之島。
女孩同期聲:媽媽。我長大了拉琴能向叔叔那樣好嗎?
作為天然的攝影城,在青島隨處可見某個攝制組的身影。青島正在打造中國影視明星的高產地,電影傳媒產業基地。
女孩同期聲:爸爸快看,哪有那麼多帆船。
中國的帆船運動起源於青島。與大海相伴的青島人樂於揮灑激情在海上。
女孩同期聲:哇,升起來了,升起來了。
2008奧運會帆船比賽將在湖山關畔的國際帆船中心揚帆起航。帆船名都的美譽名至實歸。 青島是一座年輕的移民城市。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信仰的人們都曾為它的多元、開放增添亮色。 「誠信、和諧、博大、卓越」的城市精神使青島成為中國首批文明城市。 旅遊、海洋、港口構成了青島三大特色經濟。
青島是中國的宜居城市。在700多萬人口的城市裡,隨處可見這樣的優美、寧靜、和諧。
女孩同期聲: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小孩穿花衣。
瀕臨大海的青島,年年平均氣溫12.6攝氏度。正在由傳統的觀光避暑勝地向國際性度假城市轉變。
嶗山,中國海上第一名山。奇峰縈繞,秀水蜿蜒。嶗山披上了神秘的面紗。神話傳說、名人游蹤,為這座道教名山增添著豐厚的底蘊。
大海哺育了青島。近代中國第一座海產博物館誕生於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是世界知名的海洋高等學府。 中國半數以上的海洋科學家和眾多海洋研究機構集中於此。 中國青島海產品的出口量高居國內城市之首。青島被譽為「海洋科技產業城」。
港口是青島的立市之本。青島港是沿黃河流域和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國際中轉港、國際貿易口岸和海上運輸樞紐,與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青島正在朝著中國北方航運中心的目標前行。
青島人熱情、爽直、豪放。他們樂於把性格寫在臉上。 海洋節、時裝周、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國際啤酒節以及世界精英頂尖人物一系列對話、峰會,目不暇接。 會展經濟把青島推向了世界經濟的前台,青島人把自己的快樂也推向了高潮。
世界上許多人是通過青島啤酒才熟悉這座城市的。吃海鮮,喝啤酒是青島人不可或缺的美食,青島啤酒這一著名品牌更是青島人的驕傲。
青島是最具經濟活力和企業家最滿意的城市之一,也是隨時就能感受品牌力量的城市。青島擁有十五個中國馳名商標,眾多中國名牌產品。這些品牌影響了中國並正在影響著世界。 不同國籍的人們集聚青島,在這里工作著,學習著。青島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創新是青島的核心競爭力,青島人從未停止過創造的激情。世界500強跨國集團紛至沓來。
北船重工修造船、千萬噸級煉油化工、青島海灣大橋、膠州灣海底隧道等大型項目已落戶建設。 家電、電子信息、石油化工、造船、汽車、港口等六大產業集群正在深刻影響著青島的產業走向。 擁有世界級的優良港口,國家級的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出口加工區,青島有能力成為全球生產服務鏈的重要一環。
氣勢恢宏的濱海大道將把青島塑造成資源和發展空間極大拓展的海灣城市新形象。 全國重點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這是青島的追求。 追求卓越的青島正攜手奧運,將目標指向更高。
青島人創造著財富,創造著藝術和生活。青島洋溢著青春活力的浪漫之都!
尾聲: 童聲歌曲《大海啊,故鄉》
② 青島嶗山風景區的四大特色是什麼
青島嶗山風景區的特色有,仙道,靈樹,異石,神窟,滄海等。
1,仙道
嶗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歷史悠遠,仙道傳說豐富,蒲松齡筆下的嶗山道士穿牆仙術聞名天下。名道張廉夫、李哲玄、劉若拙、王重陽、丘處機、張三豐都曾修道嶗山。北七真在嶗山地區開宗立派,興觀佈道,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繁榮,使嶗山成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2,靈樹
嶗山風景區古樹名木品種豐富,有39種230株。太清宮內2100餘年樹齡的漢代檜柏(「漢柏凌霄」)三樹一體,共榮共生,閱盡人間滄桑,被當地人奉為神樹。1000多年樹齡的唐代糙葉樹(「唐榆逢仙」)形態奇特,是北方地區樹齡最高、山東境內一棵糙葉樹。因樹干盤曲狀如龍頭,又稱「龍頭榆」。
3,異石
嶗山是典型的花崗岩冰川地貌,嶗山花崗岩山峰、石崮在水蝕風化作用下,象形石發育豐富,千姿百態,無奇不有,僅在主要游覽線路上能觀察到的象形石就多達200多處。比如 「虔女峰」、「蟠桃峰」、獅子峰」、「五指峰」、「青蛙石」、「綿羊石」等等。
4,神窟
嶗山有名的花崗岩石窟洞穴有 40餘處,歷史上多為道家和佛家修行之地。其中那羅延窟在佛教《華嚴經》中記載「東海有處,名那羅延窟,是菩薩聚居處」。窟內面積宏大,窟頂有一洞直沖天宇、祥光四射。明霞洞為道教全真金山派的開山祖庭。另外比較著名的洞窟有:白雲洞、慈光洞、覓天洞、玉皇洞等等。
5,滄海
嶗山與其他名山大岳不同,是燕山運動時期地殼抬升,自海底拔海而起的一座名山。它海拔1132.7米,繞山海岸線87.3公里(對外宣傳海拔1133米,海岸線88公里,更便於記憶),山海相接、海天一色、氣象萬千,是中國大陸海岸線上海拔超千米的高山,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譽。
③ 嶗山十二景有哪些 [
巨峰風景區
位於嶗山中部,面積7.4平方公里。范圍包括以巨峰為中心,海拔800~900米以上的山區,以著名的峰、頂、崮和自然山林景觀為主要特色。匯集了巨峰、丹爐峰、天馬峰、太乙峰、比高崮、自然碑、虔女峰、靈旗峰、元寶峰等奇峰異石。登上巨峰環顧四周,山巒起伏,群峰競秀,海波粼粼,村市井然。同時又是山林佳境,高大的落葉松和低矮的灌木叢相映成趣,春季大片的漫山紅遍野杜鵑,夏季綠滿青山水滿川,秋季楓葉馬蘭紅黃配,冬季仙山白雪意昂然。嶗頂還可觀賞到雲海、火球、旭照三大奇觀,「巨峰旭照」為嶗山十二景之冠,令歷代遊人嘆為觀止。
巨峰風景游覽區原有國防公路自西北側可直達頂部,南側有簡易步行游覽路可達頂峰。2002年底,由大河東停車場路北側新修了一條通往巨峰的游覽線路。驅車而上,盤山而行,兩旁風景不斷變換。將道教的文化內涵賦予其中,形成貫通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體思維,使人們在對自然景觀游覽中領略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十幾分鍾,可達游覽區的正山門。從此處有索道直通嶗頂;若徒步登嶗頂約40分鍾路程,石徑新鋪,景色清幽。水、石、橋、峰、小徑、樹木、紅果構成一幅清新的畫卷,過了自然碑有一個架空的休息平台,西邊山峰石壁上有「海上名山第一」石刻。回望來時千山萬壑,峰巒如聚忽而雲霧湧起,縹緲如若仙境。過了朱雀石,是景區環行路,曲折而上,過一個近乎筆直的鐵梯,攀過巨石的間隙,眼前豁然開朗,向人們展示出「直上嶗山巔,夾道萬卉繁,奇石起攫博,滿目洪濤翻「的雄偉壯麗景觀。
登瀛風景游覽區
由青島市區沿海濱去嶗山的第一個風景游覽區即是登瀛風景游覽區。車過陡阡口,迎面一片大山,在這里眺望嶗山群峰可算是最佳位置,巨峰、五指峰、美女峰、比高崮、自然碑等著名山峰盡收眼底。站在這里看,左側都是高山,右面卻是大海,嶗山的「山海奇觀」特徵展現在遊人面前。
從村邊的涼水河溯水而上,一路上盡看兩側山澗風光,河西側有蛤蟆澗、登瀛北澗;朝西北可到陰涼崮、團團崮、小嶗頂、峨澗、清涼澗等景點;朝東北可去椒澗、荊條澗、迷魂澗、石屋澗、石門澗、茶澗等景點。其風光特點主要是河谷兩側的秀峰危岩和幽澗清溪配合而成的自然景觀和玉清宮、茶澗廟等遺址。
流清風景游覽區
過了登瀛風景游覽區就是流清風景游覽區,從這里出發登巨峰路徑最近捷,這也是嶗山巨峰至海邊平面距離最近的地方。
流清河正對的海灣,站在海灣口正南看,海中有一個小海島,名為「老公島」。灣邊有一半島,盛產鮑魚,稱為「鮑魚島」。
流清河谷有流清河水庫。水庫東側的景觀有將軍槽、南天門、天柱、北天門、天門後、前風庵、黑沖澗、公司澗、鐵瓦殿等;水庫西側景觀有蟹子夾、鷹窩頂等。自流清澗口折而向東北即進入天門澗,這里從山上到山下黑松幾乎連成片,山風吹來,松濤之聲不絕於耳。再向上走,登上天門峰,就見南天門高高矗立在山巔,崖上鐫有「南天門」3個大字,據傳為邱處機手書。朝北望去,天柱居中,再向北的高峰則為北天門。站在天門峰上,仰望諸峰直插雲霄,俯瞰大海橫無際涯。周圍群峰峙立,起伏跌宕,山嵐晦明,峰轉景異,高曠空明,氣勢雄偉。
太清宮風景區
太清宮 位於嶗山東南端,始建於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由寶珠山三面環抱,南臨大海,其橫矗7峰,老君峰居中,東為桃園峰、望海峰、東華峰,西為重陽峰、蟠桃峰、王母峰。宮在峰下,依山面海,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花紅葉綠,俗稱「小江南」。太清宮由三宮殿、三清殿、三皇殿3組宮殿組成。三皇殿院內的檜柏高約25米,樹圍5.25米。樹幹上寄生著凌宵、鹽膚木各1株,三木一體,堪稱一奇。宮外,糙葉樹1株,高約15米,圍3.7米,虯枝四齣,蒼翠如龍,俗稱「龍頭榆」,傳說植於唐,又叫唐榆。三宮殿院內有開紅白花的山茶各1株,俗稱耐冬,紅者雪天開花,花紅如火,蕊黃如金,葉綠如翠,堪稱一絕,據說《聊齋志異·香玉》中的絳雪即取材於此。宮前的海灣為太清灣,是嶗山十二景之一「太清水月」的觀賞之地。太清宮東有三面臨海,高出沙灘約1米,面積約80平方米的巨大礁石,即「釣魚台」。台上刻有元道士宋績臣詩一首:一蓑一笠一髯叟,一丈長桿一勺鉤。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獨釣一海秋。由釣魚台東去,為嶗山東南角的突出部,峰巒突兀,俗稱「嶗山頭」。此處面臨大海,風疾浪高,波濤借海風之勢鋪天蓋地般撲向岸邊,聲如巨雷,撼人心魄,交織出一幅雄偉壯麗的景觀,其海岸經過長年累月的海浪沖擊,形成了刀劈劍削般的海蝕斷崖,呈現出紅、白、黃、青各色相間,界線又非常分明的一層層變質岩,完全像人工把各種顏色不同的石板疊壘在一起。嶗山的總體形成原因是花崗岩侵入和地面抬升,唯獨這里獨具一格,海蝕崖洞組成奇特的自然風貌,懸崖之下,空如廣廈,在這彩石斷壁下面不遠處,有十數塊大小不等、顏色各異的岩石群,上平如台,傳說八仙過海時曾在此休息,得名「八仙墩」。
上清風景游覽區
位於嶗山南部,包括嶗山半島北部,八水河谷,聖水河谷及青山灣至天茶頂一帶的群山,面積13.24平方公里。
該風景區地處巨峰東南,氣候溫和,植被茂密,人文資源豐富。如建於宋初的上清宮地處深山,環境極為幽靜。位於玄武峰下的明霞洞,地勢高曠,景色秀麗。自埡口通往明霞洞,八水河至上清宮再至明霞洞,都有石階山路,形成較為完整的游覽線路。並有太清索道通往明霞洞。
棋盤石風景游覽區
位於嶗山東部,東臨黃海,包括泉心河灣,泉心河谷以及砥粒石至山海崮一線,面積19.6平方公里。區內以山海奇觀和靈幽勝境為主要特色。人文景觀有始創於明末清初的華嚴寺和建於清康熙年間的明道觀及大量唐以來的摩崖石刻等。
棋盤石 位於巨峰東北的棋盤山麓,崎嶇綿延,山峰挺拔,凌空一座山峰,峰頂一怪石向西探出,上平如台,下懸空於深淵之上,形如靈芝托空,又如跳水台。傳說曾有神仙在此對弈,故得名。
白雲洞 白雲洞在刁龍嘴村以西的山巔高處,海拔400多米,南向,由4石架成,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洞額鐫「白雲洞」3字,清末翰林尹琳基書。洞後依洞而生的數百年古松,形如游龍,名「華蓋松」,虯枝密葉復蓋洞頂,在嶗山十二景中,名「雲洞蟠松」。
華嚴寺 位於那羅延山半腰,是嶗山規模最大的佛寺,建於清順治九年(1652)。整個廟宇依山勢修建,為「階梯式」院落,布局嚴謹,宏偉而典雅。
寺僧屬「臨濟派」,不掛單,唱「梵唄」,不「坐禪」。第一代住持慈沾是臨濟派的第四代傳人。華嚴寺共二十代,二十年代是鼎盛時期,寺僧達80餘人。
華嚴寺前西側有一塔院,四周環築圍牆,是寺中歷代住持藏骨處,院落中的一座七級磚塔埋葬著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師,有四棵蒼松緊繞塔身,虯曲多姿,名「松抱塔」,六十年代松樹枯死。與磚塔相對的石塔,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藏骨處,相傳是農民起義領袖於七之墓。
自1999年起,嶗山風景區為重現歷史遺跡和旅遊資源,開始重新修建華嚴寺,共投資1700萬元,重修了「華藏世界門」、「蓮花路」、「三聖殿」「東西配殿」及「天王閣」等,使古老的華嚴寺更加肅穆庄嚴。
明道觀 在白雲洞西南,蔚竹庵正東,招風嶺之前,有一處嶗山地勢最高的廟宇,相傳為唐朝孫曇采葯山房的遺址,這就是明道觀。
明道觀為清康熙五十三年(1741),全真道金山派道人宋天成所創建,佔地1380平方米,現內殿堂分東西兩院,東院為「玉皇殿」祀玉帝,西院為「三清殿」祀三清彩色塑像。至光緒年間,道觀達到鼎盛時期,有道士78人,土地、山林1100餘畝。
④ 嶗山風景區的標志是什麼
嶗山,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史書各有解釋,說法不一。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山光海色,道教名山。
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當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鬱郁蔥蔥,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氣秋天的嶗山舒神爽。因此,古時有人稱嶗山「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傳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這些活動,給嶗山塗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過去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豐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觀大多毀壞。保存下來的以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1982年,嶗山以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神秘色彩
再就是仰口 啥的吧
⑤ 嶗山風景名勝區的特點有哪些
嶗山十二景
【巨峰旭照】
巨峰是嶗山主峰,俗稱「嶗頂」,位於嶗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27.3米。「雲海奇觀」、「旭照奇觀」、「綵球奇觀」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觀。特別是「旭照奇觀」,綺麗壯美,被列為嶗山十二景之冠,稱「巨峰旭照」。清代乾隆年間即墨知縣尤淑孝有詩贊曰:「振衣直上最高峰,如發扶桑一線通。只有仙靈營窟宅,更無人跡惹天風。群山嶽岳憑臨外,大海茫茫隱現中。持較岱宗應特絕,碧天咫尺彩雲紅。」
【龍潭噴雨】
龍潭瀑又名玉龍瀑,位於嶗山南麓八水河中游。八水河流至此處跌落於深潭,水如玉龍,吐霧噴雨,景色壯觀,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龍潭噴雨」。周至元有詩贊曰:「凌空亂濺沫,疑是玉龍飛。白掛虹千仞,青山環一圍。拋來珠落落,舞處雪霏霏。遊客貪清賞,斜陽不忍歸。」
【明霞散綺】
從太清宮北上,行約3公里左右,在竹樹蔥籠、綠蔭掩映中便是明霞洞。這里背後石峰聳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巒下伏,峭壑深邃,每當朝暉夕陽,霞光變幻無窮,因而被列為嶗山十二景,稱「明霞散綺」。清代高密文人孫風雲有詩贊曰:「拾級不辭勞,松篁漲晚濤。嵐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絕頂霞粘屐,精庭雪暈袍。三壺皆似削,俯勢瞰靈鰲。」
【太清水月】
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別有一番情趣。當萬籟俱寂之時,光潔的月亮被一團金輝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傾灑海面,浮光瀲灧,玉壺冰鏡。岸邊清風掠竹,細浪輕拍,景色幽奇絕倫。這便是嶗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清代文人林紹言有詩贊曰:「相約訪仙界,今宵宿太清。煙澄山月小,夜靜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葉驚。悄然成獨坐,細數曉鍾聲。」
【海嶠仙墩】
海嶠仙墩是指嶗山頭南部的八仙墩,嶗山頭距太清宮7公里,是由海蝕岩洞組成的奇特自然風貌。嶗山頭的南部,由於海浪多年沖擊,崖岸斷落如廈,崖下海中有十多塊兩米高的石墩,神話傳說八仙過海時曾在此小憩,因名八仙墩。此處風勁浪高,波濤洶涌,極為驚險,被譽為「嶗山第一奇景」,在嶗山十二景中稱「海嶠仙墩」。明代高僧憨山有詩贊曰:「混沌何年鑿,神功此地開。勢吞滄海盡,潮壓萬山回。洞宇今何在,仙人去不來。蓬萊應浪藉,身世重堪哀。」
【那羅佛窟】
自華嚴寺沿山澗西上即達那羅延窟,這座天然的石洞寬7米,高、深各10餘米,四壁如削,洞頂有一圓洞,頗似火山噴口,天光由此圓孔透入,據僧人說那羅延佛就是在窟中修煉成正果。如此巨大的花崗岩洞國內尚不多見,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那羅佛窟」。清代即墨文人黃玉瑚有詩贊曰:「荒山留佛骨,卓錫何年至?那羅延窟存,東來識大意。」
【雲洞蟠松】
白雲洞在嶗山東部,華嚴寺西北,太平宮西南3.5公里處,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其景物之清奇,風光之綺麗,則又別具一格。白雲洞由巨石架成,左為青龍石,右為白虎石,前為朱雀石,後為玄武石。洞石岩頂上有一名為「華蓋」的古松,勢如騰龍,綠蔭冉冉,覆蓋全洞,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雲洞蟠松」。藍水有詩贊曰:「白雲深處白雲洞,日日洞口白雲封。驚看雲中龍出沒,一株洞後百年松。」
【獅嶺橫雲】
獅子峰在太平宮東北,幾塊巨石相疊,側看成嶺,豎看成峰,狀若雄獅,橫卧在蒼茫雲霧中,海風吹來,白雲宛若游龍,翩若驚鴻,在陽光的照射下,景色十分絢麗。但獅子峰最壯美的景色是「獅峰觀日」,人們在獅峰觀罷日出,趁曉霧未開,方可盡情地領略「獅嶺橫雲」的妙趣,因而列入嶗山十二景。明代即墨文人黃宗臣有《宿獅子峰》詩:「石上開樽有濁醪,海天東望月輪高。夜聲時到秋山寺,半是風聲半是濤。」
【華樓疊石】
華樓山位於嶗山水庫南岸,海拔408米。華樓峰是矗立山頂東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餘米,由一層層岩石組成,宛如一座疊石高樓聳立晴空,故稱「華樓」,又因異石突起,猶如華表,又名「華表峰」,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華樓疊石」。清代平度文人白永修有詩贊曰:「摩霄卓立碧芙蓉,天開名山第一峰。嵐氣蒸成金液水,海霞飛滿石門秋。」
【九水明漪】
北九水分內九水與外九水兩部分,全長9.5公里,是白沙河的中游峽谷地帶。內外九水共有18道灣,澗水遇峰必折,折處旋成深潭,形成一處景觀,各具特色,紛呈異景,《膠澳志》稱北九水之景為:「水作龍吟,石同虎踞,音樂圖畫,文本天成。」在嶗山十二景中,最為秀麗多姿的當數「九水明漪」。清代即墨文人黃襀有詩贊曰:「怪石嶙峋路可封,一川九曲出盤龍。溪邊疑有胡麻飯,身在桃源第幾重。」
【岩瀑潮音】
潮音瀑原名魚鱗瀑或玉鱗瀑,因其聲似潮湧,自1931年始更名。潮音瀑是北九水的盡頭,四面峭壁環繞,東南高壁裂開如門,瀑布從此瀉下,山谷轟鳴,聲如澎湃怒潮。清代山東撫軍崔應階有詩贊曰:「何處<崖萬壑雷,高峰雲靜石門開。盤空舞雪飛泉落,撲面銀花細雨來。碧水澄潭湛洗滌,青松白石任徘徊。支筇未盡游觀興,樵唱遙從天際回。」
【蔚竹鳴泉】
蔚竹庵在北九水村東北的鳳凰山下,位居海拔550米高處,蔚竹成林,蒼松競茂,怪石奇秀,澗溪成韻,泉水汀咚,清新幽靜,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蔚竹鳴泉」。清代膠州文人王大來有詩贊曰:「玄都近在最高峰,石磴追尋樵客蹤。履下泉聲三十里,杖邊山色一千重。深藏勝境疑無路,綠到仙宮遍是松。更喜道人閑似我,邀看萬朵碧芙蓉。」
⑥ 青島有幾個區哪幾個區繁華請詳細說明
所以同樣距離很近,但是黃島的地位不能和李滄劃等號。黃島面積很大,也有很多發展空間,但是黃島周邊除了市南區就沒有其他的區的人往這邊走了。
反觀,李滄上面還有城陽,還有即墨,這些區域都會對李滄的發展形成較大的優勢。李滄是交通樞紐,相對於李滄,黃島所能連接的資源就比較有限了。黃島定位和城陽不分伯仲。
說道城陽,也是有很大的面積,但是城陽的問題就是距離市南區較遠了。城陽是一座新區,道路建設得非常寬闊。完全是現代化的規劃。個人覺得相比黃島來說,城陽還好那麼一丟丟。但是距離遠是硬傷。好在城陽這邊有機場。北邊還有個小土豪即墨。
即墨區原本是即墨市。後來撤市劃區,成為了青島的一個區,即墨自身經濟還是不錯的。隨著並入青島後,即墨的發展前景就更大了。即墨的發展對城陽來說也是一種支撐。
⑦ 嶗山區和城陽區,哪個發展得更好
都在發展中 各有優勢 總的說我覺的城陽從整體實力上說能比嶗山高點 但差距不大
⑧ 嶗山十二景是指哪些景點
嶗山十二景
巨峰旭照 龍潭噴雨明霞散綺 太清水月海嶠仙墩 那羅延窟雲洞蟠松 獅嶺橫雲華樓疊石 九水明漪岩瀑潮音 蔚竹鳴泉
巨峰風景區 位於嶗山中部,面積7.4平方公里。范圍包括以巨峰為中心,海拔800~900米以上的山區,以著名的峰、頂、崮和自然山林景觀為主要特色。匯集了巨峰、丹爐峰、天馬峰、太乙峰、比高崮、自然碑、虔女峰、靈旗峰、元寶峰等奇峰異石。登上巨峰環顧四周,山巒起伏,群峰競秀,海波粼粼,村市井然。同時又是山林佳境,高大的落葉松和低矮的灌木叢相映成趣,春季大片的漫山紅遍野杜鵑,夏季綠滿青山水滿川,秋季楓葉馬蘭紅黃配,冬季仙山白雪意昂然。嶗頂還可觀賞到雲海、火球、旭照三大奇觀,「巨峰旭照」為嶗山十二景之冠,令歷代遊人嘆為觀止。 巨峰風景游覽區原有國防公路自西北側可直達頂部,南側有簡易步行游覽路可達頂峰。2002年底,由大河東停車場路北側新修了一條通往巨峰的游覽線路。驅車而上,盤山而行,兩旁風景不斷變換。將道教的文化內涵賦予其中,形成貫通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體思維,使人們在對自然景觀游覽中領略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十幾分鍾,可達游覽區的正山門。從此處有索道直通嶗頂;若徒步登嶗頂約40分鍾路程,石徑新鋪,景色清幽。水、石、橋、峰、小徑、樹木、紅果構成一幅清新的畫卷,過了自然碑有一個架空的休息平台,西邊山峰石壁上有「海上名山第一」石刻。回望來時千山萬壑,峰巒如聚忽而雲霧湧起,縹緲如若仙境。過了朱雀石,是景區環行路,曲折而上,過一個近乎筆直的鐵梯,攀過巨石的間隙,眼前豁然開朗,向人們展示出「直上嶗山巔,夾道萬卉繁,奇石起攫博,滿目洪濤翻「的雄偉壯麗景觀。 登瀛風景游覽區 由青島市區沿海濱去嶗山的第一個風景游覽區即是登瀛風景游覽區。車過陡阡口,迎面一片大山,在這里眺望嶗山群峰可算是最佳位置,巨峰、五指峰、美女峰、比高崮、自然碑等著名山峰盡收眼底。站在這里看,左側都是高山,右面卻是大海,嶗山的「山海奇觀」特徵展現在遊人面前。 從村邊的涼水河溯水而上,一路上盡看兩側山澗風光,河西側有蛤蟆澗、登瀛北澗;朝西北可到陰涼崮、團團崮、小嶗頂、峨澗、清涼澗等景點;朝東北可去椒澗、荊條澗、迷魂澗、石屋澗、石門澗、茶澗等景點。其風光特點主要是河谷兩側的秀峰危岩和幽澗清溪配合而成的自然景觀和玉清宮、茶澗廟等遺址。 流清風景游覽區 過了登瀛風景游覽區就是流清風景游覽區,從這里出發登巨峰路徑最近捷,這也是嶗山巨峰至海邊平面距離最近的地方。 流清河正對的海灣,站在海灣口正南看,海中有一個小海島,名為「老公島」。灣邊有一半島,盛產鮑魚,稱為「鮑魚島」。 流清河谷有流清河水庫。水庫東側的景觀有將軍槽、南天門、天柱、北天門、天門後、前風庵、黑沖澗、公司澗、鐵瓦殿等;水庫西側景觀有蟹子夾、鷹窩頂等。自流清澗口折而向東北即進入天門澗,這里從山上到山下黑松幾乎連成片,山風吹來,松濤之聲不絕於耳。再向上走,登上天門峰,就見南天門高高矗立在山巔,崖上鐫有「南天門」3個大字,據傳為邱處機手書。朝北望去,天柱居中,再向北的高峰則為北天門。站在天門峰上,仰望諸峰直插雲霄,俯瞰大海橫無際涯。周圍群峰峙立,起伏跌宕,山嵐晦明,峰轉景異,高曠空明,氣勢雄偉。 太清宮風景區 太清宮 位於嶗山東南端,始建於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由寶珠山三面環抱,南臨大海,其橫矗7峰,老君峰居中,東為桃園峰、望海峰、東華峰,西為重陽峰、蟠桃峰、王母峰。宮在峰下,依山面海,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花紅葉綠,俗稱「小江南」。太清宮由三宮殿、三清殿、三皇殿3組宮殿組成。三皇殿院內的檜柏高約25米,樹圍5.25米。樹幹上寄生著凌宵、鹽膚木各1株,三木一體,堪稱一奇。宮外,糙葉樹1株,高約15米,圍3.7米,虯枝四齣,蒼翠如龍,俗稱「龍頭榆」,傳說植於唐,又叫唐榆。三宮殿院內有開紅白花的山茶各1株,俗稱耐冬,紅者雪天開花,花紅如火,蕊黃如金,葉綠如翠,堪稱一絕,據說《聊齋志異·香玉》中的絳雪即取材於此。宮前的海灣為太清灣,是嶗山十二景之一「太清水月」的觀賞之地。太清宮東有三面臨海,高出沙灘約1米,面積約80平方米的巨大礁石,即「釣魚台」。台上刻有元道士宋績臣詩一首:一蓑一笠一髯叟,一丈長桿一勺鉤。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獨釣一海秋。由釣魚台東去,為嶗山東南角的突出部,峰巒突兀,俗稱「嶗山頭」。此處面臨大海,風疾浪高,波濤借海風之勢鋪天蓋地般撲向岸邊,聲如巨雷,撼人心魄,交織出一幅雄偉壯麗的景觀,其海岸經過長年累月的海浪沖擊,形成了刀劈劍削般的海蝕斷崖,呈現出紅、白、黃、青各色相間,界線又非常分明的一層層變質岩,完全像人工把各種顏色不同的石板疊壘在一起。嶗山的總體形成原因是花崗岩侵入和地面抬升,唯獨這里獨具一格,海蝕崖洞組成奇特的自然風貌,懸崖之下,空如廣廈,在這彩石斷壁下面不遠處,有十數塊大小不等、顏色各異的岩石群,上平如台,傳說八仙過海時曾在此休息,得名「八仙墩」。 上清風景游覽區 位於嶗山南部,包括嶗山半島北部,八水河谷,聖水河谷及青山灣至天茶頂一帶的群山,面積13.24平方公里。 該風景區地處巨峰東南,氣候溫和,植被茂密,人文資源豐富。如建於宋初的上清宮地處深山,環境極為幽靜。位於玄武峰下的明霞洞,地勢高曠,景色秀麗。自埡口通往明霞洞,八水河至上清宮再至明霞洞,都有石階山路,形成較為完整的游覽線路。並有太清索道通往明霞洞。棋盤石風景游覽區 位於嶗山東部,東臨黃海,包括泉心河灣,泉心河谷以及砥粒石至山海崮一線,面積19.6平方公里。區內以山海奇觀和靈幽勝境為主要特色。人文景觀有始創於明末清初的華嚴寺和建於清康熙年間的明道觀及大量唐以來的摩崖石刻等。 棋盤石 位於巨峰東北的棋盤山麓,崎嶇綿延,山峰挺拔,凌空一座山峰,峰頂一怪石向西探出,上平如台,下懸空於深淵之上,形如靈芝托空,又如跳水台。傳說曾有神仙在此對弈,故得名。 白雲洞 白雲洞在刁龍嘴村以西的山巔高處,海拔400多米,南向,由4石架成,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洞額鐫「白雲洞」3字,清末翰林尹琳基書。洞後依洞而生的數百年古松,形如游龍,名「華蓋松」,虯枝密葉復蓋洞頂,在嶗山十二景中,名「雲洞蟠松」。 華嚴寺 位於那羅延山半腰,是嶗山規模最大的佛寺,建於清順治九年(1652)。整個廟宇依山勢修建,為「階梯式」院落,布局嚴謹,宏偉而典雅。 寺僧屬「臨濟派」,不掛單,唱「梵唄」,不「坐禪」。第一代住持慈沾是臨濟派的第四代傳人。華嚴寺共二十代,二十年代是鼎盛時期,寺僧達80餘人。 華嚴寺前西側有一塔院,四周環築圍牆,是寺中歷代住持藏骨處,院落中的一座七級磚塔埋葬著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師,有四棵蒼松緊繞塔身,虯曲多姿,名「松抱塔」,六十年代松樹枯死。與磚塔相對的石塔,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藏骨處,相傳是農民起義領袖於七之墓。 自1999年起,嶗山風景區為重現歷史遺跡和旅遊資源,開始重新修建華嚴寺,共投資1700萬元,重修了「華藏世界門」、「蓮花路」、「三聖殿」「東西配殿」及「天王閣」等,使古老的華嚴寺更加肅穆庄嚴。 明道觀 在白雲洞西南,蔚竹庵正東,招風嶺之前,有一處嶗山地勢最高的廟宇,相傳為唐朝孫曇采葯山房的遺址,這就是明道觀。 明道觀為清康熙五十三年(1741),全真道金山派道人宋天成所創建,佔地1380平方米,現內殿堂分東西兩院,東院為「玉皇殿」祀玉帝,西院為「三清殿」祀三清彩色塑像。至光緒年間,道觀達到鼎盛時期,有道士78人,土地、山林1100餘畝。
仰口風景區 位於嶗山東部偏北沿海地區范圍包括峰山、仰口海雕龍磯以及太平宮、白雲洞、中心崮四周的山嵐,面積22.88平方公里。區內多峽谷,以仙山宮殿、海灣沙灘景觀為主要特色,嵯峨山峰自海邊拔海而起,嵐靄之後隱藏著道家宮殿,常有幾分神秘色彩。 太平宮 太平宮在嶗山東部海岸,仰口灣以西,是宋初敕建的道場。這里風景優美,有靈奇的山峰、秀麗的古洞。宮東有一巨石聳起,酷似跪伏的綿羊,口鼻俱備,名「綿羊石」。宮北危峰聳起,極象一頭怒吼的雄獅。峰頂很平敞,上面設石桌石凳。由此東望,無際的大海與天相連,令人心曠神怡,是嶗山十二景中的「獅嶺橫雲」。太平宮北下,是一條清澈的澗水,有幾塊巨石相接橫於上,雨天水漲時,人仍行於石上,水流石下,名「仙人橋」。「橋」北有一天然石洞,洞額巨石平整,上鐫丘處機七絕20首。 小蓬萊 在嶗山灣西岸,土寨河入海處之南,是三面環海的半島,西面連接陸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海拔84米。島上南北兩峰對峙,北峰海拔84米,名「小蓬萊」,南峰海拔51米,名「望海樓」。 北九水風景區 嶗山名勝多依海而彰,惟九水卻以險怪的山峰、幽邃的峽谷、澄明成韻的流水畫廊風光被譽為「九水明漪」。九水風景區包括南九水、北九水兩岸風光。「南九水」發源於巨峰以西的柳樹台至南九水村南的觀川台,全長7公里。「北九水」為白沙河中游峽谷地帶,分為內、外九水,外九水自大嶗觀村北的菊灣溯至太和觀,長約5公里;內九水自太和觀溯流而上至靛缸灣,長約3公里。澗水順流而下,遇峰、崖、屏、嶂必折,折處必彎,彎處必漩,漩處必湧出一潭澄水。清人的游記中說,河流「隨山而下,山橫轉,水即一折,溯流而上,至上源凡九折,以命名雲」。九水風景區的諸名勝中,當推內九水最佳。 外九水 澗勢狹窄盤紆,山勢峭拔嵂崒,群峰壁立,天光如帶,蔭郁幽邃,峰石詭怪,虯枝古木盤根在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怪特奇麗每處有奇,百看不厭內九水 峰巒比外九水更為峭拔,峽澗更為涵幽險奇。2002年10月,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對北九水游覽區進行整修,對這里原有的18個天然水潭進行了特殊工藝處理,並修建了9座觀景橋,保證遊人在洪水多發季節仍可欣賞到九水美麗的自然景觀。從內一水開始,一直延伸到內九水的潮音瀑。18個水潭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分別被取名為上善、抱一、大方、齊物、養生、坐忘、逍遙、安期、許由,沿途溪谷的「十八潭」分別取名為至柔潭、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無隅潭、無極潭、自取潭、俱化潭、中虛潭、有間潭、得魚潭、得意潭、無已潭、不滯潭、餐霞潭、飲露潭、清心潭、洗耳潭,這些名字在為其取名時則參考了每個潭的方位和自身的形狀及它們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等諸多因素,從而使每個水潭更具有靈氣和文化意蘊。 南九水 山舒水緩,峽澗明媚,盤山公路曲折如帶環繞山間,有時雲隔路斷,人行於雲端,是為一奇。農舍沿澗依山勢點散而居,桃、櫻、修竹、山花野草爛漫於峽谷,層層梯田布其間,生機勃勃。南九水村南峽澗緊湊對峙,由此進入景區。東有奇峰「紗帽崮」,崮下為觀川台,台北是盤山公路及沿澗山村。南有秀峰佇立叫「將軍崮」,澗水由此滾滾出峽。彈月橋穹隆飛架於深澗之上。其北偏西向的山麓古木翳天,松出石隙,相映競秀。倚崖面澗有明初建「龍泉觀」。再上行,巉崖峭立,林木漸密,澗底水響,林中鳥鳴,構成美妙的樂章。有兩條山脈蜿蜒至此相聚,形如二龍戲珠,地名「王子澗」。其上盡是峭壁削崖,公路曲折蜿蜒,稱「十八盤」。終端即「柳樹台」,台東豁一口,可登巨峰,北險深壑,秀峰峽立,谷底即為北九水。 華樓山風景區 位於嶗山風景名勝區西部,海拔409米,是古跡鐫刻較集中的風景區。元尚書王思誠曾品為十四景:清風嶺、王喬崮、聚仙台、翠屏岩、南天門、松風口、夕陽澗,前逐一賦贊之。景以聚仙台、凌煙崮、翠屏岩、南天門最佳。其中,聚仙台,又名?表峰,人稱梳洗樓。迭石崛起於嶺頂,四面削峭,高21米,直插藍天,猶如華表。傳說神仙曾在此梳洗,古來被譽為嶗山第一奇峰。峰西為元建道觀華樓宮,院宇簡朴,庭院雅潔。前臨夕陽澗,有「碧落岩」。 東南一面露一缺口,觀賞巨峰一帶的重巒迭嶂,象千萬戟高插雲端,景色奇勝。山北麓即為白沙河之中游,20世紀50年代即建成嶗山水庫,辟為景區,庫北岸有黃石洞、慧炬院等遺址。 石老人風景區 石老人是一筍狀的礁石,崛起於大江口之海灣中。礁石高出水面約15米,周長約30米,漲潮時沒入水中。中間有徑約1米透明的孔,遠望象駝背老人站在海中,若將欲行,尤為異觀。這一帶由海蝕崖、海蝕洞及海蝕柱等組成了奇特的自然地理風貌,是青島市一大風景點。大江口海灣,東是峰巒疊嶂的午山,西為雲霧繚繞山巔的浮山,面積約2.5平方公里,是天然的海水浴場。灣東北岸一突出的陡崖高約40米,叫「平頂台」,西北岸峭崖丹黃,一洞如屋,名「石屋門」。北岸是一漁村,因礁石取名「石老人」,迄今已500年的歷史。湛山至太清宮的公路穿村而過。1983年,青島市政府在村西劃定2.5平方公里的區域,作為旅遊開發區。1992年3月國務院批准石老人旅遊開發區建設國家旅遊度假區。石老人風景區由西向東可游覽的景點有海洋公園、海濱雕塑園、石老人浴場、石老人公園。可觀賞的景觀有石老人、浮山、午山、赤島、大小公島遠景及石老人旅遊度假區風貌。 早起到海水浴場站點等304去嶗山,經過一個多小時,到達嶗山,門票50元。在埡口下車,參觀太清宮,之後爬山(也可以坐索道)至明霞洞。至明霞洞後,有兩條路線,一條是繼續向上爬,到達嶗頂,之後翻過嶗頂,經過內九水、外九水,從北面下山,坐公交車返回;另一條從明霞洞直接返回太清宮或者走上清宮、瀑布下山,坐304返回。前一條自然景色優美,後一條人文遺跡多。如果返回後不累,還可以從海水浴場下。嶗山旅遊費用約200元。
⑨ 春節視頻素材片頭片尾下載
您好七個區政府:
青島市四方區人民政府
電話: 88283330
地址: 四方區溫州路1號
青島市李滄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電話: 87610795 87610858
地址: 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夏庄路68號
青島市市北區政府辦公室
電話: 83831888
地址: 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順興路24號
青島市市南區政府
電話: 85837322 85838820
地址: 青島市市南區香港中路19號
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
電話: 88996000
地址: 仙家峽路
城陽區政府
電話: 87866480
地址: 青島市城陽區正陽路201號
青島市黃島區(開發區)人民政府
電話: 86812345
地址: 青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香江路牛年吉祥
⑩ 青島旅遊宣傳稿
青島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海外遊客入出中國的主要口岸。
青島三面環海、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加上特殊的歷史積淀,使青島早在 20世紀初期就成為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旖旎壯美的海濱風景線,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嶗山,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風景,具有典型歐陸風格的多國建築,濃縮近現代歷史文化的名人故居,現代化的度假、會展條件,使青島這座中西合璧,山、海、城相融相擁的城市,成為中國最優美的海濱風景帶和海內外著名的度假、休閑、觀光、商務、會展目的地。
歷史文化與歐陸風情保護區
掩映於秀麗風光之中的眾多文化遺產,承載著百年青島的風雨滄桑和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豐富內涵。多元化的城市歷史文化積淀,保存完整的百年老街、歐式別墅區,充滿海情、海韻和浪漫色彩的多處海灣、沙灘、海水浴場,形成了獨特的歐陸風情區。
青島歷史上遺留下 20多個國家不同風格的建築,形成歐陸風韻的城市風貌。代表性的建築有原德國總督官邸、提督樓、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和八大關別墅區等。每一座建築,都寫著一段歷史,演繹一出故事,很多中外影視片都在這里拍攝過。春秋冬夏,成雙成對身著婚紗禮服的新婚夫婦倘佯在八大關和海濱步行道,攝影留念,立下他們的「海誓山盟」,留下他們浪漫溫馨的蜜月回味。
日新月異的東部都市觀光區
東部新城區是青島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青島市市級機關大樓,新城區的標志性建築——五月的風,以及 20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場地,都在這片區域。橫貫東西的旅遊觀光的濱海步行道、東海路、香港路和澳門路,串起匯泉廣場、中華文明雕塑一條街、五四廣場、音樂廣場、雕塑園等一系列景點,構築成一幅美麗的海濱都市旅遊景觀。
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
錯落有致的度假別墅群,沙細坡緩的海濱浴場,海濱雕塑園、海豚表演館、國際啤酒城、高爾夫球場、國際會展中心、文化博覽中心、世紀廣場、體育中心等一大批現代文化體育娛樂休閑設施,以及已經開工建設的青島極地海洋世界、現代藝術中心、遊艇帆船俱樂部等項目,使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成為集觀光、度假、節會、體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度假區。
嶗山國家風景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青島東部的黃海之濱,由 9個風景游覽區、5個風景恢復區及外緣陸海景點三部分組成;主峰巨峰海拔1133米,是中國大陸海岸線上最高的山峰,素以「海上名山第一」和「道教名山」而著稱,為國務院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同時是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嶗山氣候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歷史悠久,古跡薈萃,曾是中國道教重要傳播地,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稱;山石造型奇特,千姿百態,是「天然雕塑公園」;林木蒼郁,生機盎然,不乏古樹名花;物產資源豐富,礦泉水、海底玉等聞名海內外。
青島近郊旅遊資源
青島市郊自然生態景觀、人文景觀、名勝古跡豐富多彩。千古名勝琅琊台,古台觀月、龍灣涌浪,始皇三次東臨樂而忘返,越王勾踐在此設台會盟諸侯、徐福東渡日本從此啟航;田橫島,西漢五百義士壯懷激烈、可歌可泣;還有被譽為石刻瑰寶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柱山摩崖石刻、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山石林和春秋戰國的齊長城遺址等。
2005年,青島接待海外旅遊人數 68.44 萬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 4.15 億美元;國內旅遊人數 2449.03 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 222.6 億元;旅遊業總收入為 256.6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