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薩德系統對中國有什麼危害
薩德原名是<末端高空區防禦系統>。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當你的仇家准備用導彈炸你家的時候,你的這套裝備可以提前把導彈攔截下來。
韓美兩國軍方7月8日在韓國首爾發表聯合聲明稱,由於「朝鮮的核武器及導彈威脅」,韓美決定在駐韓美軍基地部署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即「薩德」系統。
薩德是當今世界上唯一能在大氣層內外攔截彈道導彈的地基系統。薩德不僅是「盾牌」,更能攝取情報和監控對手。當然,最關鍵的是「薩德」系統如果進駐朝鮮半島,受影響的不僅是朝鮮,中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部署的戰略戰術導彈也將面臨「威力貶值」的風險。除導致中國洲際導彈威懾力下降外,有專家分析,「薩德」部署在韓國境內,比起部署日本,能向西向北推進300公里的探測距離,從而更方便地監控中國東北、華北、東南沿海大部分地區。從理論上說,中國在東部沿海地區機動發射的「東風-21D」、「東風-26」系列反艦彈道導彈面臨「提前曝光」的危險。
用通俗的語言來為大家科普一下:
1、大氣層內外是事兒都管
「薩德」既可在大氣層內40千米以上的高空,又可在大氣層外180千米以下的高度攔截來襲的彈道導彈,號稱「全球唯一能在大氣層內外攔截彈道導彈的陸基系統」。填補了僅用於大氣層內防禦的「愛國者」和僅用於大氣層外防禦的「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之間的空白。
2、相當於子彈打子彈武俠級別的精準破壞
「薩德」的破壞機理是「碰撞-殺傷」。這四個字看似簡單,卻對末制導和空間機動的矢量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難度不亞於「子彈打子彈」。
要知道,傳統意義上的防空和反導導彈一般都採用高能炸葯破片殺傷方式。簡單一點的表述就是:我在接近你的時候來個自殺式大爆炸,讓一大片爆炸碎片糊到你臉上,雖然弄不死你,但是你也失去了方向,撞到別的地方去了。
而薩德可以高速撞擊目標彈頭,從而引爆彈頭或利用高速撞擊的高熱使生化戰劑失效。它甚至可以沒有專門的殺傷部分,只依靠制導或末機動部件的質量就可以達成「碰撞一殺傷」的效果,這大幅度減少了戰斗部質量,使導彈增加攔截高度成為可能。
3、特別流氓的雷達系統
你以為反導武器僅僅是防禦性的,你不主動攻擊它,它也惹不著你。錯。「薩德」不僅僅是盾牌,它在平時就能起到攝取情報和監視、控制對方的作用。
它的可完成探測、搜索、跟蹤和目標識別等多項任務,其雷達天線的作用距離超過500公里,號稱當今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強的陸基移動雷達。甚至有專家推算,薩德系統的雷達探測距離超過2000公里。
中國為什麼反對部署「薩德」
薩德系統的雷達探測距離超過2000公里。是個什麼概念呢?大半個中國乃至俄羅斯遠東都盡收眼底,這玩意往韓國一擱,以後我國和俄羅斯有什麼動作都在美國人的掌控之內,沒有秘密可言。真是要了爺的老命哦~這就像辦公室里裝滿了監控攝像頭,別說玩把網上鬥地主了,接個手機都得跟偷地雷了似的!
㈡ 這是什麼電影
《怦然心動》
基本信息
《怦然心動》是由羅伯·萊納執導,瑪德琳·卡羅爾、卡蘭·麥克奧利菲主演影片。該片根據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同名原著小說改編,描述了青春期中男孩女孩之間的有趣戰爭。2010年8月6日在美國上映。中文名怦然心動外文名Flipped其它譯名冒失、萌動青春 / 青春萌動 / 梧桐樹之戀出品時間2010年8月出品公司華納兄弟影片公司製片地區美國導演羅伯·萊納(Rob Reiner)編劇羅伯·萊納,安德魯·沙因曼類型愛情主演瑪德琳·卡羅爾,卡蘭·麥克奧利菲,艾丹·奎因,約翰·瑪哈尼,摩根·莉莉 片長90分鍾上映時間2010年8月6日(美國)分級Rated PG對白語言英語色彩彩色imdb編碼tt0817177IMDB評分7.6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劇情簡介編輯朱莉·貝克(瑪德琳·卡羅爾飾)虔誠地相信三件事:樹是聖潔的(特別是她最愛的梧桐樹)、她在後院里飼養的雞生出來的雞蛋是最衛生的、以及總有一天她會和布萊斯·羅斯基(卡蘭·麥克奧利菲飾)接吻。二年級時在看到布萊斯的藍眼睛那一瞬間,朱莉的心就被他擊中了。不幸的是,布萊斯對她從來沒有感覺。而且,他認為朱莉有點怪,怎麼會有人把養雞和坐在樹下看成樂趣呢?㈢ 中國可以輕松摧毀薩德,那薩德的危害在哪裡
並非怕防禦攔截系統,而是那個2000公里的探測半徑,能夠覆蓋大半個中國,也就是你在家裡干什麼別人都會了如指掌。
「薩德」是美國發展歷史最長的導彈防禦系統,也是美國陸軍掌握的兩種高低搭配的防禦系統之一,其發展歷程反映出美國導彈防禦思想的變化,也是美國反導技術發展的縮影。2015年11月23日,正在夏威夷訪問的日本防衛相中谷元稱,日本自衛隊考慮引進美國陸基攔截系統「薩德」。2016年7月,韓國官方宣布正式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當月13日,韓國國防部國防政策室長柳濟升宣布韓美最終決定將「薩德」反導系統部署在慶尚北道星州郡。
「薩德」是美國新導彈防禦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攔截彈、車載式發射架、地面雷達,及戰斗管理與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系統(BM/C31)等組成。其攔截彈長6.17米,最大彈徑0.37米,起飛重量900千克,最大速度可達2500米/秒,採用直接撞擊方式摧毀目標,主要攔截射程3500千米的彈道導彈,最大攔截高度和攔截距離分別為150千米和300千米,防禦半徑200千米左右。「薩德」系統的技術起點高、風險性強,是唯一能在大氣層內和大氣層外攔截彈道導彈的地基系統,因此其戰技術性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
導彈射程遠,防護區域大「薩德」系統射程達到300千米,可以防禦半徑200千米的區域,而 「愛國者」2的反導射程只有15千米,「愛國者」3也僅為30千米,同樣是高空末段防禦系統的以色列「箭」式系統攔截距離為90千米,防護區域大致只有 「薩德」的1/5。因此「愛國者」被稱為點防禦系統,而「薩德」為面防禦系統,主要用於保護較大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和目標,用來保護美國、盟國軍隊、人口中心及關鍵設施免遭中、短程彈道導彈打擊。這種系統還被以色列和日本等國家看中,數套「薩德」系統即可將這些國家完全覆蓋,相當於「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攔截高度高,可防禦洲際彈道導彈為實現高空攔截,美科研人員對「薩德」攔截彈進行了獨特的設計。其使用的固體火箭推進系統由一台單級固體助推火箭、一個推力矢量控制系統和一個可展開的氣動喇叭瓣機構組成。助推火箭採用了高能的端羥基聚丁二烯(HTPB)推進劑,殼體採用先進的輕型復合材料。助推火箭後端所採用的新式喇叭瓣結構,發射前平直放置,發射後根據彈上計算機的指令,可向外擴張成喇叭形,以增加攔截彈在大氣層內飛行的穩定性。
「薩德」的攔截高度達到40~150千米,即大氣層的高層和外大氣層的低層,這一高度段實際是射程3500千米以內彈道導彈的飛行中段,是 3 500千米以上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末段。因此,它與「地基中段攔截」(GBI)系統配合可以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末段,形成雙層攔截,也可以與「愛國者」等低層防禦中的「末段攔截系統」配合,攔截中短程導彈的飛行中段,形成雙層攔截,對美國導彈防禦系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採用動能殺傷技術,破壞威力大「薩德」採用的技術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KKV的「動能殺傷技術」,這是從「星球大戰」計劃就開始發展的一種新型技術,其破壞機理是「碰撞-殺傷」。這種方式看似簡單,卻對末制導和空間機動的矢量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難度不亞於「子彈打子彈」。此前防空和反導導彈一般都採用高能炸葯破片殺傷方式,依靠成千上萬片碎片破壞目標導彈或彈頭,往往只能實現所謂的「任務破壞」而非「導彈破壞」,一般不會完全摧毀彈頭,而只是使其偏離原定軌道,彈頭內的爆炸物或生化戰劑仍會散落到地面。而「碰撞一殺傷」可以高速撞擊目標彈頭,從而引爆彈頭或利用高速撞擊的高熱使生化戰劑失效。「動能殺傷技術」的另一個優點是其戰斗部很小,甚至可以沒有專門的殺傷部分,只依靠制導或末機動部件的質量就可以達成「碰撞一殺傷」的效果,這大幅度減少了戰斗部質量。例如,在「薩德」系統的早期計劃E21中,其動能殺傷飛行器(KKV)的質量就從HEDI的200千克降低到了40千克,而「薩德」 系統的攔截器包括保護罩在內質量也只有40~60千克,而且使導彈增加攔截高度成為可能。
「薩德」系統攔截彈彈頭主要由用於捕獲和跟蹤目標的中波紅外導引頭、用於制導的電子設備(包括電子計算機和採用激光陀螺的慣性測量裝置)以及用於機動飛行的軌控與姿控推進系統等組成。整個攔截器(包括保護罩)長2325毫米,底部直徑為370毫米,沒有專門的殺傷部件,而且將如此多而復雜的部件安裝在只有60千克的彈頭內,其設計難度不難想像,這也是「薩德」遲遲難以面世的原因之一。
具有多次攔截能力,摧毀概率高當預警衛星或其它天基探測器發出敵方導彈發射的預警後,首先由地基雷達進行目標搜索,一旦捕獲到目標,即對其進行跟蹤,並將跟蹤數據傳送給BM/C3I系統。BM/C3I系統將目標數據裝定到准備發射的攔截彈上,並下達發射命令。攔截彈發射後,首先按慣性制導飛行,隨後由BM/C3I系統通過雷達向攔截彈發送
㈣ 想了解薩德,以及現在是怎麼回事
韓國民眾的反抗沒有得到韓國上層領導人的重視,薩德最後部署了。
㈤ 薩德系統對中國有什麼危害
1、美韓部署"薩德"系統直接損害中國國家安全利益。
2、美韓執意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很有可能在東北亞導致新一輪軍備競賽。如果美韓一意孤行,中俄可能會拿出美韓意想不到也承受不起的反制措施。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對韓國非但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有可能將韓國拖入美國與中俄的軍事對峙中。
3、不利於緩和當前緊張局勢,不利於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損害中國戰略安全利益。
薩德系統:
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英語: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縮寫:THAAD,薩德)是美國導彈防禦局和美國陸軍隸下的陸基戰區反導系統,一般簡稱為薩德反導系統。
一套「薩德」系統通常由指揮車、火控雷達、6部8聯裝發射裝置和48枚攔截彈組成,其技戰術性能有著諸多與眾不同的特點。
(5)薩德宣傳片擴展閱讀:
薩德系統的一些特點:
1、導彈射程遠,防護區域大
「薩德」的射程達到300千米,可防衛半徑200千米的區域,而「愛國者-2」和「愛國者-3」的反導射程僅分別為15千米和30千米。因此,「愛國者」被歸為「點防禦系統」,「薩德」則為「面防禦系統」,主要用於保護較大的戰略性地區和目標。
2、攔截高度和摧毀概率較高
薩德」攔截高度為40至180千米(即大氣層的高層和外大氣層的低層),而這個攔截高度區間正好是射程3500千米以上的遠程和洲際導彈的飛行末段,以及射程3500千米以下的中近程導彈的飛行中段,故號稱「當今世界唯一能在大氣層內外攔截彈道導彈的陸基反導系統」。
較大的攔截高度為「薩德」提供了實施多次攔截的充足反應時間和作戰空間。因此,「薩德」被設計為「射擊-評估-再射擊」的作戰方式,具有二次攔截和二次毀傷評定的能力,還可為「愛國者」等低層末段攔截系統提供目標指示信息。
㈥ 薩德飾品:PA環穿環教程第一個視頻.wmv種子下載地址有么感激不盡
薩德飾品:PA環穿環教程第一個視頻.wmv種子下載地址:
㈦ 薩德事件是什麼 薩德事件始末 薩德系統對中國的影響
據朝鮮媒體報道,2016年1月6日,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並取得成功。此次核試驗與前三次核試驗有所不同,一是朝鮮事先均未通知中美兩國,二是朝鮮宣稱此次核試驗成功的是「氫彈」。一個月後,2016年2月7日,朝鮮發射"光明星4號"衛星,並將衛星順利送入軌道。對此,國際社會一片嘩然,韓美兩國反應最為強烈,韓國總統朴槿惠呼籲聯合國就朝方違反決議的舉動立即採取"強力應對措施",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發表聲明稱,譴責朝方"挑釁且破壞地區穩定的"發射活動。隨即,韓國國防部7日正式宣布,韓美雙方決定正式啟動商討在駐韓美軍基地部署"薩德"系統。對於韓美磋商部署薩德系統,中國政府表示嚴重關切明確反對。
「薩德」反導系統全球最為先進,它是「全球唯一一款能在大氣層內外攔截彈道導彈的陸基系統」。它既可在大氣層內40千米以上的高空,又可在大氣層外180千米以下的高度攔截來襲的彈道導彈,而這個高度正好是射程在3500千米以上遠程和洲際導彈的末段,和射程3500千米以下中近程導彈的中段。同時它能在大氣層內外對目標實施多次攔截,還可為低層末段攔截系統提供目標指示信息。簡單地說,「薩德」反導系統是為對付中國的中程彈道導彈、遠程洲際彈道導彈量身打造的,是對中國「區域拒止」戰略的針對性化解,是美國導彈防禦體系的有效組成部分。
㈧ 薩德是哪個非洲哪個國家
景點名稱:薩德濕地[南蘇丹]
外文名稱:Sudd
必去理由:尼羅盆地最大的淡水濕地
景點所在大洲:非洲 Africa
景點所在國家/地區:南蘇丹[South Sudan]
景點所在省、州:瓊萊省 [Jonglei State]
景點簡介:
薩德濕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濕地之一,同時也是尼羅盆地最大的淡水濕地。薩德濕地的面積隨著季節的變換而變換,佔地面積平均為3萬平方公里,而到了雨季最大可達到13萬平方公里,水源主要來自於維多利亞大瀑布,如此大的規模使得野生動物局難以進行有效的巡邏和執法。
薩德濕地(Sudd)已經被列入《拉姆薩爾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Ramsar Convention List of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環境規劃署說,薩德濕地面積超過13萬平方公里,很有可能是非洲最大的濕地。在這片由沼澤、河漫灘、濕原構成的地區,生息著多種多樣的生物,包括數十萬候鳥,當地民眾也要依靠這片濕地謀生。薩德濕地給400多種候鳥提供了食物和水,包括鯨頭鸛、白鵜鶘、黑冕鶴以及其他珍惜類候鳥。此外,這里還生活著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包括大象、獅子、豹子、白耳水羚、河馬等等。
㈨ 韓國薩德是什麼意思對中國有什危險
一、一旦薩德在韓部署,中國東北、華北、華東等大片腹地便裸露在美軍面前。
二、在中國家門口安裝薩德導彈,比當年美軍打到鴨綠江邊,對中國的威脅還要大,所以美國和俄羅斯在遇到此事時,全都宣布要向對方發射原子彈。當年肯尼迪是如此,去年普京也是如此。為什麼美俄寧可打核大戰,也不讓對方在自己家門口安裝導彈?道理很簡單,一旦對方在自己家門口安裝上導彈,自己的所有核武器即使沒有被全部廢除,至少也廢除了大半。所以當年的肯尼迪才會下令,只要蘇聯把導彈裝到古巴,就立刻對蘇聯發射原子彈。去年普京也是如此,宣布只要在家門口安裝薩德導彈,就動用原子彈進行摧毀。
如果中國在這個問題上不敢效法美國俄羅斯,而是忍氣吞聲甚至幫助美日韓對付朝鮮,不僅是等於公開投降美日韓,並且將會把中華民族選於萬劫不復之中,因為這一次美日韓和當年日本侵華的目的完全不同,當年日本侵華是為了佔領和吞並中國,而今天美國是要滅絕中國,就象當年滅絕印第安人一樣!
三、問題很清楚,這完全是在把「中東模式」套在中國頭上。伊拉克利比亞等國家,就是為了避免刺激美國,不給美國以侵略借口而步步退讓,最終變成血流成河、堆屍如山!
四、中國允許美國向台灣銷售武器,最終放棄了統一台灣這個口號。如果現在再接受薩德導彈裝在家門口,那麼整個中國大陸的血流成河將不可避免。
㈩ 薩德內容
「薩德」系統全名為「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THAAD),是目前唯一能在大氣層內和大氣層外攔截彈道導彈的陸基高空遠程反導系統,總承包商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薩德」系統於1989年提出計劃,並開始一系列驗證試驗。2000年「薩德」系統轉入工程研製階段,並於2008年完成了第一套系統的部署。
「薩德」系統是美國新導彈防禦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針對高空導彈進行攔截,採用衛星、紅外、雷達三位一體的綜合預警方式。該系統由攔截彈、車載式發射架、地面雷達,以及戰斗管理與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系統等組成。
「薩德」採用的技術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動能殺傷彈(KKV)的「動能殺傷技術」。這是從「星球大戰」計劃就開始發展的一種新型技術,其破壞機理是「碰撞-殺傷」,破壞威力大。這種方式看似簡單,卻對末制導和空間機動的矢量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難度不亞於「子彈打子彈」。
此前防空和反導導彈一般都採用高能炸葯破片殺傷方式,依靠成千上萬片碎片破壞目標導彈或彈頭,往往只能實現所謂的「任務破壞」而非「導彈破壞」,一般不會完全摧毀彈頭,而只是使其偏離原定軌道,彈頭內的爆炸物或生化戰劑仍會散落到地面。
對於核彈頭和生物彈頭來說,也許偏離原定軌道會使得彈頭無法落在原定目標的頭上,但是如果彈頭的最終落點還是敵對國的話,從另一個角度說,這枚彈頭還是完成了對敵國的殺傷任務的——因為沒人能保證新落點不是敵對國的人口密集地區或者是大工業區。而「碰撞一殺傷」可以高速撞擊目標彈頭,從而在高空引爆彈頭或利用高速撞擊產生的高熱使生化戰劑失效。
「動能殺傷技術」的另一個優點是其戰斗部很小,甚至可以沒有專門的殺傷部分,只依靠制導或末機動部件的質量就可以達成「碰撞一殺傷」的效果,這大幅度減小了戰斗部質量。例如,在「薩德」系統的早期計劃E21中,其動能殺傷飛行器(KKV)的質量就從從前的「大氣層內高空防禦攔截彈」的200千克降低到了40千克,而「薩德」
系統的攔截器包括保護罩在內質量也只有40~60千克,這使導彈增加攔截高度成為可能。
名為「保護」 實為「威懾」
「名義上,韓國部署『薩德』是針對朝鮮;實際上,瞄準的是中俄。」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任衛東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韓國前統一部長官丁世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一針見血地指出,韓美決定將「薩德」部署在慶尚北道,而非首都圈地區,恰恰證明了「薩德」部署的目的並非是為應對朝鮮的核及導彈威脅,而是美國企圖維持東亞地區霸權地位而採取的軍事性、技術性措施。
諸多分析都指出,如果僅僅是針對朝鮮,「薩德」反導系統遠超其需求。從地理上來分析,朝鮮半島東西寬360公里,南北長1000公里,這一區域如果需要導彈覆蓋,射程在1000公里以內的短程彈道導彈足夠,根本不需要「薩德」這樣主要打擊射程在3500公里以上的中遠程彈道導彈的防禦系統。
而且,「薩德」的雷達具有長達2000公里的探測距離。前沿部署和末段部署兩種部署模式轉換只需要8個小時。如果美軍從部署第二天起就24小時開動2000公里探測雷達,遠東地區和中國的軍事活動都將可能暴露在美國人的眼裡。
在談到俄羅斯和中國對於美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反應時,特羅菲姆丘克說:「眾所周知,北京和莫斯科在官方層面已對這一事件進程表示關注。然而,與此同時,仍應注意美國在歐盟的一些東歐國家部署反導系統的經驗。因為經驗表明,僅在口頭上表示關注,對終止部署反導系統不會有本質的影響,甚至反而會加快其進行」,「即使朝鮮領導人在軍事技術研究領域沒有表現自己的實力,華盛頓大概也會找到其它借口,因為這樣的事情在亞洲屢見不鮮。」
特羅菲姆丘克建議,阻止薩德事件升級,不應僅局限於一些官方的聲明,而是要採取一系列深思熟慮的具體行動。
他說:「應當在問題出現之處將其解決,因此發展朝鮮與韓國的對話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同一民族不同地區人民間的對話中潛藏著巨大的潛力,然而這種潛力尚未被充分利用。朝鮮半島的人民需要和平,而不是戰爭,而這也正是我們的出發點。」
「薩德」入韓 還有後患
對於美韓部署「薩德」系統,中方多次表示了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並稱將考慮採取必要措施維護國家戰略安全和地區戰略平衡。俄方日前也表示,為應對「薩德」入韓,不排除將加快恢復南千島群島軍事基地的可能性。
朝鮮半島的局勢也可能因為「薩德」入韓更加緊張。朝鮮7月多次發射導彈予以回應,並警告一旦美韓確定在韓部署「薩德」系統的位置和場所,朝方將採取「物理性措施」予以應對。
美國全球策略信息華盛頓辦公室主任威廉·瓊斯還指出:「『薩德』不會起作用,這也被美國方面從事該導彈系統研究幾十年的相關人員所批判,他們指出『薩德』可能難以讓韓國抵禦來自朝鮮的導彈攻擊,反而會因導致朝鮮作出更為激進的舉動。」
專家指出,「薩德」入韓讓「新冷戰」的幽靈游盪在東北亞上空。正如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著名中國問題專家謝爾蓋·盧賈寧所說的,美韓兩國推動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是近幾年來發生在東北亞最嚴重的軍事挑釁,根本就是在製造新的緊張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