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他是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的中國人,看其到底是何許人也
1941年12月25日,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第二年春天,汪精衛為慶祝偽滿州國建立十周年,下命令讓偽南京政府外交部長褚民誼和宣傳部長林柏生聯名給香港一個名叫李惠堂的足球運動員致電,准備派專機接李惠堂和以他為代表的南華足球隊到南京和滿洲各地巡迴表演,並邀請李惠堂在巡演結束之後留在南京主持體育政務,也就是要讓他做偽政府主管體育的最高官員。
這個李惠堂是何許人也?為何得到汪精衛如此的賞識?
為了避開汪偽政權爪牙的追蹤,李惠堂決定率領南華隊去澳門訪問,藉此機會逃離香港,返回廣東老家。一路上得到多方朋友相助,途經桂林時更是受到好友李濟深的款待,離桂途中,他寫了一首感懷詩,「世亂時虞歷萬難,今朝脫險向長安。桂林山水迎人笑,我正飄零意未寬。」
李惠堂終其一生獲得過包括「亞洲球王」在內的50多個榮譽稱號和120多枚獎章。曾4次代表國家隊參加遠東運動會並獲足球冠軍。1966年他擔任亞洲足球協會和世界足球協會的副會長,在世界足壇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在德意聯邦共和國足球雜志組織的評選活動中,他被評為二十世紀世界五大球王之一,與巴西貝利、德國弗朗茨·貝肯鮑爾、阿根廷阿爾弗雷多·迪·斯蒂法諾及匈牙利普斯卡什齊名。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者/不文
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❷ 有關於合肥歷史上的偉大人物(要求附上簡單的介紹,歷史上的,現代的人物均可
衛立煌(1897.2.16~1960.1.17),字俊如,抗日愛國將領,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漢族,安徽省合肥人。他被日軍華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視為「支那虎將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二屆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等職。衛立煌1914年入湖南都督湯薌銘部學兵營,畢業後在上海參加「肇和」艦起義反對袁世凱。1915年到廣州投粵軍,由排長遞升至旅長。後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北伐、鎮壓廣州商團叛亂和東征陳炯明的作戰,在孫中山先生廣州國民政府擔任警衛。1925年9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3師第9團團長。北伐戰爭時,入閩作......[詳細]
包拯(999—1062),宋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字希仁。天聖朝進士。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奉使契丹還,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裕六年(1061),任樞密副使。後卒於位,謚號「孝肅」。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於世......[詳細]
劉銘傳(1836-1896)字省三,漢族,安徽合肥人。淮軍將領,洋務派骨幹,台灣第一任巡撫,不但打退了法國艦隊的進犯,而且練洋操,議鐵路、建台省,為台灣的現代化作出了突出貢獻。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生於安徽合肥西鄉大潛山下之蟠龍墩,祖上世代以農為業,在兄弟中最小,排行老六。劉銘傳幼年曾染天花,臉上留有「陷斑」,同鄉人叫他「六麻子」或「幺麻子」。他的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莊稼人,父親劉惠人稱「劉老好」。有一次,有個偷伐劉家樹木的賊被捉住,劉惠為了息事寧人,一邊設宴款待捉賊者,一邊偷偷放走了伐木賊。劉銘傳的性格里卻似乎沒有多少父母的基因。據說他二目如電,說話嗓......[詳細]
楊振寧,安徽省合肥市人。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物理學大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957年由於與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觀念被實驗證明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其於1954年提出的規范場理論,則於70年代發展成為統合與了解基本粒子強、弱、電磁等三種相互作用力的基礎;此外並曾在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數學物理等領域做出多項卓越的重大貢獻。世界統一科學聯合會講師團名譽教授,世界本原統一科學院院士 年輕時的楊振寧,國際統一易學聯合會講師團名譽教授,世界科學院院士楊振寧歷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愛因斯坦講座教授和理論物......[詳細]
董完白(1901~1990),楊廟鎮人,祖輩務農。9歲進本村私塾讀書,11歲到陶家樓小學就讀,20歲時經同盟會會員張樹侯舉薦,進壽縣正陽甲種商校求學。後因家貧,不能按期繳足學膳費中途輟學。失學後,在自家設館辦學為父母分擔生活拮據之憂。1924年,同鄉李雨村奉孫中山之命從廣東歸來,在家鄉組織「建國第五軍」抗擊駐皖軍閥。董完白隨即參加抗軍閥斗爭。他組織了500多人,幾十支長短槍,投入「建國第五軍」。同年與余亞農、鄭紹臣領導的淮上自治軍組成約3000人的隊伍開赴霍山縣攻打軍閥「安武軍」。因倉促組建的「建-」成員復雜且又未經訓練,所到之處劫財掠色時有發生
孫祝華
孫祝華(1913~1987),長豐縣楊廟鎮人。少時在家鄉附近的董庄小學讀書。受在校任教的早期0黨員胡允恭的影響,於1929年參加青年團組織。後因家貧輟學,在家邊學中醫邊種田。1935年,接受地下黨員張如屏指派,以幫小甸集方家祥家開中葯店為掩護,為家鄉的地下黨組織收集情報傳遞信息。1937年9月,孫祝華加入中國0。1938年初,參加曹雲露、張如屏組建的皖北抗日游擊支隊,任指導員兼隨軍醫生,轉戰於壽縣、鳳陽等地。同年6月,抗日游擊支隊改編到抗日人民自衛軍方和平領導的大隊中,組織決定孫祝華留在其家鄉楊廟地區發展黨組織,先後擔任0河東區委委員、0楊廟區委-等職。
馬曙
馬曙(1914~1995),原名馬家福,1914年出生於壽縣小甸集北王家崗一貧苦農民家庭。父親農忙時幫人打長工,冬季農閑時外出討飯,家庭生活極度艱辛。1929年,馬曙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擔任0地下黨交通員,為0壽縣縣委傳送密信。1932年擔任皖北游擊大隊聯絡員,為0壽縣縣委領導並發起的瓦埠-做偵察、宣傳工作。曾在杜崗發動並帶領陳善廷、孟慶余等一批團員青年開展抗捐抗稅-活動,在街頭宣傳紅軍的主張。1932年秋末,馬曙被選為共青團壽縣縣委委員。1938年,馬曙參加皖北人民抗日自衛軍,在第二支隊文工團做抗日宣傳工作。同年4月經孫祝華等人介紹加入中
聶士成
聶士成(1836--1900),字功亭,崗集鎮人,初以武童投袁甲三部,1862年入淮軍劉銘傳部,遷副將、總兵、提督。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率所部渡海守衛台灣,屢戰屢勝終將敵驅逐出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曾赴朝抗日,戰功卓著朝野稱譽,遂提升直隸提督。戰後設天津蘆台,1900年7月9日在天津八里台守戰中壯烈殉國。陣亡之後,遺體由哨官-背回原籍崗集鎮聶祠堂。遺物有描金紅皮箱一個,內藏親筆小楷日記、慈禧、光緒賞扇面、書畫、象牙、管毛筆、端硯等文房四寶等物,於十年浩劫中被攫、至今下落不明。天津人民為紀念這位愛國將領,把八里台橋改名聶公橋。
胡允恭
胡允恭,又名胡克波、胡萍舟、胡芸森,生於1902年,安徽省壽縣人。1923年在上海大學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秋任廣州青年軍人聯合會會刊主編、國民革命軍十二師三十五團政治指導員,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9年秋被中共中央軍委派駐煙台,任軍事特派員,統一領導煙台的黨組織,為中共煙台軍事、地方、警察三個特支的總負責人。1930年3月,因其身份暴露而撤離煙台。後任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部長、中共濟南市委書記、中共山東省委書記等職。1933年參加了第十九路軍在閔反蔣,後奔香港、日本。1936年在福建與中共地下黨組織重新取
唐殿興
民國初年,合肥城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走東京到西京,誰人不識唐殿興。」唐殿興何許人也?他為什麼有這么大的名氣?他與合肥又是什麼關系?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唐殿興是合肥鴻義發(東大街一家最殷實的批發商店)老闆虞潮逵從上海聘請來的一位保鏢,後來便留在鴻義發商店專教虞家兩位公子的武藝。唐殿興是山東人,因為他說話操魯西口音。據說,原先他是北京三家鏢局裡最紅的一位鏢師,武藝高強,頗享盛名。然而,從外表上看卻是一位身材矮小瘦削的小老頭。平時他身著一件褪了色的竹布長衫,布鞋、布襪,褲管口用黑布條紮起來,下半截褲腿松囊囊地垂在腿肚上;後腦勺留下一根長約二尺余...
❸ 汪美紅的社會反響
2007年5月14日,《中國青年報》頭版以《慈母的肩,兒女的路》為題,報道了汪美紅的挑夫生涯。
2007年7月11日,湖南衛視《洞穴之光》欄目組一行5位記者,不遠千里專程趕來汪美紅家中,采訪拍攝專題片《山女挑山》。8月中旬播出後,國內國外,熱評十分強烈。
2007年8月22日,《洞穴之光》的4位男女記者重返汪美紅家中,拍攝《山女挑山》續集。2007年8月27日,《洞穴之光》的2位記者冒著酷暑高溫,「三顧茅廬」,再次來到美紅家中。《山女挑山》播出後,不僅提高了汪美紅人生征程上的美譽度,也改變了一些與她命運相似、不同女性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中央電視台8月24日午間三十分和8月28日新聞聯播欄目連續報道了休寧縣齊雲山唯一一個女挑夫汪美紅的事跡,雙胞胎子女汪力勝、汪力利兄妹倆雙雙考入了一本院校,其中,汪力勝被錄取到安徽理工大學工程力學專業。 新聞播出後,安徽理工大學了解到相關情況,校黨政高度重視,專題研究相關資助措施,安排學生處和理學院及時與學生家長汪美紅和汪力勝同學取得了聯系,送去真誠的祝福和關心。9月3日,學生處處長田中良、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張宣傳、宣傳部副部長虞尚元等一行6人受學校委託行程1000多里前往休寧縣齊雲山鎮岩腳村汪力勝同學的家中進行慰問,為汪力勝同學送去5000元路費和生活費,確保汪力勝同學順利入學,並向他們詳細介紹了國家和學校相關資助政策,得知學校全部減免了汪力勝的學費和住宿費,還將為汪力勝安排勤工助學崗位等措施後,汪力勝和他的母親特別感動;入學報到時學校還將為汪力勝發放包括飯卡、電話卡、卧具、慰問金等生活物品的愛心禮包,推薦參加本學年國家助學金評選;並聯系校友約翰芬雷工程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王黨生董事長為汪力勝每年提供學費、住宿費、生活費10000元,四年共計40000元捐助;將汪力勝納入貧困生「雙線扶助」管理體系,加強日常教育和引導,以經濟資助為基礎和平台,從精神激勵、人文關懷、心理幫扶和感恩教育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關心和關注,引導他自信自立自強,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感恩和回報,確保汪力勝同學全面成長成才。
❹ 德興的政治體制
德興市市委領導 市委書記 何金銘 市委副書記 謝冠森、劉德獎 市委常委 宣傳部長 王華欣 紀委書記 應鵬飛 組織部長 陳曉琴 統戰部長,政協黨組副書記 胡仲儀 政法委書記 袁飛 李流芳、胡紅英、熊良明、陳紅東 德興市人大領導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張躍平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虞瑞普、程衍三、周躍安、張孝能、王金燕、胡春偉 德興市政府領導 市人民政府市長 謝冠森 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毛敏珍、李流芳、胡紅英、熊良明、王德寶、劉棟義、張著權、王旻、蒙彩英 德興市政協領導 市政協主席 孫冬久 市政協副主席 方康國、汪富建、方光明、方慶存、李娟、王元紅
❺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綠色環保協會的協會幹部成員
會長:鄭福林
副會長:季敬剛 孫敏傑 陳濤
顧問:宋雲傑
秘書長:林優
人事部長: 胡慧勛
文秘部長:林群
宣傳部長:蔣蘇蓉
外聯部長:劉佳瑜
財務(副)部長:李淼飛 呂超佩
組織(副)部長:虞 濤 范紓鳳 社長:季敬剛
顧問:鄭福林
副社長:宋雲傑 孫敏傑
秘書長:林優
文秘部:林群
宣傳部:蔣蘇蓉
人事部:戴璐 吳慧勛
組織部:陳濤 范抒鳳
外聯部:劉佳瑜 虞濤
財務部:李淼飛 呂超佩 社 長:李璐娜
顧問:季敬剛
副社長:何 凱
文秘部:陳 藝
宣傳部:馬璐婷 朱雨含
外聯部:劉 燁 樓一宇
信息部:陳光龍 徐健剛
組織部:許言舞 邵 斌
財務部:侯舟傑 社長:嚴棟
顧問:李露娜
副社長:陳紹越 項薛冰
秘書長:滕燕華
文秘部:沈林峰
宣傳部:祝昱紅
組織部:王紅丹
外聯部:王詩景
財務部:陳慧 會長(東岳):陳紹越
會長(下沙):項薛冰
顧 問:李露娜 嚴棟
理事會:滕燕華 沈林峰 王秉力
王紅丹 王詩景 陳 慧
執行會長:俞佳慧
副會長:熊朝鵬 陸佳瑤
團支部:俞晶晶
組織部:張勇才
宣傳部:魯筱
文秘部:袁潔
外聯部:陳曉霞
財務部:孫怡
信息部:曹佳俊 會 長:陳顯烽
顧 問: 俞佳慧
副會長:施軍平朱慧 王燁
宣傳部: 劉 東
外聯部: 董 瑩
文秘部: 張曉藝
組織部: 朱海峰
團 委:祝國鋒
財務部:鄭丹琪 會 長: 周桑
顧 問: 陳顯烽
副會長: 羅星美 陸謝海
組織部: 陳詩瑤
宣傳部: 余佳
外聯部: 馬澤瓊
財務部: 湯敏飛
文秘部: 葉丹麗 會 長: 高麒雅
顧 問: 周桑
副會長: 王錦穎 吳亮
組織部: 金秀
宣傳部: 王磊
外聯部: 俞佳妹
財務部: 羅丹裕
文秘部: 王伊麗
❻ 在成都的歷史舞台上,活躍著眾多的風流人物,請你簡要寫一個他們留下的傳頌千古的故事的名稱(必須包括人
成都名人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前117)西漢辭賦家。字長卿,小名犬子。成都人。景帝時為武騎常侍。曾為梁孝王門客,與鄒陽、枚乘、嚴忌等辭賦家交遊。所作《子虛賦》、《上林賦》,為武帝所賞,拜為中郎將,奉命出使西南有功,後為孝文園令。病卒於家。作品還有散文《喻巴蜀檄》、《難蜀父老》、《凡將篇》,明人輯有《司馬文園集》。 揚雄 【揚雄】(前53~18)西漢辭賦家、哲學家、語言學家。字子雲。成都人。自幼深愛屈原、司馬相如之賦。他的《甘泉》、《羽獵》、《長林》、《河東》四賦系諷成帝廣宮室、溺游獵而作,大體依仿《子虛》、《上林》而具諷諭之義。另有《蜀都賦》與《逐貧賦》等作,前者為現存最早的以都邑為題材的作品,後者自述家貧之狀、安貧之志,在漢賦中均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晚年著有《法言》、《太玄》、《方言》等。 常璩 【常璩】(?~361)東晉史學家。字道將。成都崇州人。出生世家大族,且治學藝,擅文辭。少年時,遍讀先世遺書,頗負才名。成漢李期、李勢時,任史官,曾依據官方文獻資料,撰《梁益二州地誌》、《巴漢志》、《蜀志》、《南中志》等書多種。成漢滅亡後,桓溫在成都招攬賢才,常璩被授予參軍職位,隨即到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在收藏保管檔案圖書的秘閣任職。他鑒於史籍中記述西南地區社會歷史的著作較少,且東晉朝廷重中原故族,歧視蜀人,遂廣泛搜集資料,結合自身見聞,寫成《華陽國志》,因資料新穎可靠,敘述得法,文詞典雅,而成為名聞中外、影響深遠的史學巨著,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以"志"為名的地方誌專著。 薛濤 【薛濤】(768~831)唐代女詩人。字洪度。祖籍長安,幼年隨父入蜀,後為樂妓。自幼才華過人,能書善詩,與當時的詩人元稹、白居易、劉禹錫均有唱和。有詩集,已佚。後人輯有《薛濤詩》行世。她身世凄涼,悲憤終生,後人緬懷她,同情她的不幸,就在她家舊址蓋起了一些亭台樓閣,稱"望江樓"。 歐陽炯 【歐陽炯】(896~971)五代後蜀詞人。成都市雙流人。前蜀王衍時任中書舍人,後又仕孟蜀。其詞現存40餘首,見於《花間集》、《尊前集》等書。所作《花間集序》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一定影響。 黃筌 【黃筌】(903~965)宋初畫家。字要叔。成都人。少時即以繪畫得名,尤善畫鳥,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可看出兩人畫風之不同,從而形成五代花鳥兩大派別。黃筌在前、後蜀官至檢校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贊善大夫。除花鳥以外,還擅長人物、山水、墨竹、龍水等畫。其子黃居采承繼父親畫風,尤擅花鳥畫,存世作品有《山鷓棘雀圖》,其畫形象逼真,富麗堂皇,故在宋初的翰林圖畫院中,黃氏父子的畫風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並以他們的體製作為優劣取捨的標准。 王郒 【王郒】(1019~1087)北宋大臣、學者。字禹王。成都市雙流人。進士出身,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進為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英宗時,兼端明殿學士。神宗時,遷學士承旨。熙寧三年(1070)拜參知政事。九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拜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自參知政事至宰相,無所建樹,唯忌神宗用司馬光。善文章,朝廷大典多出其手。著有《華陽集》。 吳縝 【吳縝】生卒年待考。北宋史學家。字廷珍。成都人。曾知蜀州(今崇慶縣)。著有《新唐書糾謬》、《五代史纂謬》。其《新唐書糾謬》20卷,對《新唐書》指證錯誤多達400餘條,在中國史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費著 【費著】生卒年待考。元代史學家。成都市雙流人。進士出身,授國子助教,曾任漢中廉訪使,後調重慶府任總管。著有《民族譜》、《器物譜》、《楮幣譜》、《歲華紀麗譜》、《成都志》等。 楊慎 【楊慎】(1488~1559)明代學者。字用修,號升庵,明朝大臣楊廷和之子。成都市新都人。正德狀元,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因議"大禮"被貶雲南。其著述頗豐,有《升庵集》、《全蜀藝文志》、《陶情樂府》等,另有許多詩作流傳於世。 謝朝恩 【謝朝恩】(?~1841)清朝將領。成都人。道光十四年(1834),任江蘇狼山鎮總兵,後從總督伊裡布駐防鎮海。1841年,英軍進犯鎮海,謝帶兵英勇反擊,但因據守城外的提督餘步雲不戰而逃,遂失利,中炮犧牲。 卓秉恬 【卓秉恬】(1781~1855)清朝大臣。字靜遠,一字海帆。成都市雙流人。嘉慶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山東道監察御史,內閣大學士,兵部、戶部、吏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要職。任職長達50餘年,在整頓吏治、水利建設、培育人才、改良政治等方面有不少建樹。1840年任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時值鴉片戰爭開始,上疏要求嚴禁鴉片。1855年卒於任內,清廷贈太子太保銜。 伍肇齡 【伍肇齡】(1826~1915)教育家。字崧生。成都市大邑人。道光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後授編修、侍講及侍講學士。長期從教,先後主講邛州書院、成都錦江書院和尊經書院,任山長多年,培育了不少人才,有"天下翰林皆後輩,蜀中名士半門生"之譽。工書法,善詩文。著有《石堂藏書》、《石堂詩鈔》等,並與董貽清等合修《直隸綿竹志》。 張慎儀 【張慎儀】(1846~1921)語言文字學家。成都人。著有《續方言新校補》、《方言別錄》、《蜀方言》等,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周達三 【周達三】(1856~1922)版本目錄學家。名永德,字達三。成都人。其祖與父經營書鋪,先後開有尚友堂、九思堂,後不幸毀於火,家道中落。遂在其父學徒王述齋的書鋪習商,苦鑽版本目錄學,得名師繆荃蓀指點,學識大進。後受王述齋之託,主持業務,歷時50餘年,以其經營有方,聞名全川。先後得張之洞資助校刻許慎《說文解字》、代吳棠刻《韓詩外傳》、《杜詩鏡銓》。校書100餘種,在版本目錄學上有較高造詣。晚年任成都總商會會長及公斷處處長。謝世後,廖季平撰《周達三先生墓誌銘》。 吳虞 【吳虞】(1872~1949)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原名姬傳、永寬,字又陵。成都市新都人。早年入成都尊經書院學習經學,戊戌變法後,轉而學習西方社會政治學說,為"成都言新學之最先者"。1905年曾赴日本就讀於東京法政大學,1907年回國後,先後在四川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北京大學、四川大學任教。曾任《西成報》等報紙主編。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他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家族制度為專制主義之根據論》、《吃人與禮教》等文章,猛烈抨擊封建舊文化、舊禮教,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被稱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去職退隱。著有《吳虞文錄》、《秋水集》,編有《蜀十五家詞》、《國文撰錄》、《宋元學案粹語》等書。 昌圓 【昌圓】(1879~1943)高僧。俗姓伍,法號道靜。成都市郫縣人。1899年於郫縣金龍寺披剃落發。1910年任金龍寺住持。1916、1927年兩度任郫縣佛教協會會長。倡議成立郫縣佛學社、覺覺佛學社,創辦成都愛道學校、成都地藏庵尼學校、溫江愛道學校等。1930年任四川省佛教協會常務委員,次年到南京參謁太虛法師,被舉薦任全國佛教協會副會長。1936年任四川省佛教協會會長,同年9月創辦四川佛學院。初宗"華嚴"、"彌陀",晚年專修"凈土",持戒精嚴,得戒弟子7000餘人,為蜀中之冠。 彭家珍 【彭家珍】(1887~1912)辛亥革命烈士。字席儒。成都市金堂人。青年時畢業於成都陸軍武備學堂,後去日本考察軍事,參加同盟會,曾任京津同盟會軍事部長。1912年,在北京炸死清宗社黨首領良弼時受傷犧牲。民國成立時,南京臨時政府追贈為陸軍大將軍。 藍田 【藍田】(1888~1966)鐵路工程技術專家。字子玉。成都市郫縣人。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工程系,長期從事鐵路路線勘測工作,曾任鐵道部第二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在成渝、寶成、成昆等鐵路勘測設計中,提出了重大的改線方案和較好的選線方案,為國家節約了大量投資。曾被評為西南鐵路一等勞動模範和全國鐵路勞動模範,並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王光祈 【王光祈】(1891~1936)音樂家。字調琪,號若愚。成都市溫江人。1927年考入柏林大學專攻音樂。1932年任波恩大學講師,並獲該校音樂博士學位,成為我國最早在歐洲為祖國爭得榮譽的音樂家。著有音樂論著多篇,在整理中國古代音樂史料和介紹西洋音樂知識方面頗有貢獻。《東西樂制之研究》、《東方民族之音樂》等著作,為我國比較音樂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李郔人 【李郔人】(1891~1962)作家、翻譯家。原名家祥,筆名老懶、菱樂、懶心、抄公、雲雲等。成都人。早年畢業於四川高等學堂分設中學堂,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學習法文和文學。1949年前歷任《四川群報》、《川報》、《星期日》周刊、巴黎《華工旬刊》等報刊主筆、主編,以及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都分會常務理事等職。1949年後,歷任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委員、成都市副市長、西南文學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副主席、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及中國文聯委員等職。一生主要從事文學創作與法國文學作品翻譯、報刊編輯、文學教學等工作,著有長篇小說《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和《天魔舞》,中篇小說《夢痕》、《同情》等,譯著有莫泊桑的《人心》、都德的《小東西》、福樓拜的《馬丹波娃利》等10餘種。 王良 【王良】(1891~1985)防癆及生物製品專家。字眉白。成都人。1912年畢業於越南河內醫學院。1931年赴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院,在卡介苗發明者卡爾美和介林的指導下從事研究工作。1933年首先將卡介苗引進中國接種嬰兒,次年在重慶籌建了中國第一個卡介苗實驗室。1949年後,歷任西南卡介苗製造研究所所長,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副所長兼卡介苗室主任,中國防癆協會四川分會名譽理事長,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一生為卡介苗的研究和我國防癆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是中國卡介苗防癆的創始人之一。撰有《卡介苗之培養及製造》等論著20餘篇。 李家鈺 【李家鈺】(1892~1944)抗日烈士。字其相。成都市蒲江人。歷任川軍第一師師長、四川邊防軍總司令、四川"剿匪"軍第三路總指揮、川軍第104師師長、第47軍軍長等職。抗戰初期率部出川抗日,1939年冬升任國民革命軍第36集團軍總司令。1944年5月,在河南陝縣秦家坡與日軍作戰時犧牲。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舉行國葬。1984年5月,民政部追認為"在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 王銘章 【王銘章】(1893~1938)抗日烈士。字之鍾。成都市新都人。歷任國民革命軍第29軍第4師師長,川軍第41軍第122師師長,第41軍代理軍長等職。1937年出川抗戰。1938年初率部參加徐州會戰,3月14日,在滕縣保衛戰中殉國。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周太玄 【周太玄】(1895~1968)生物學家、翻譯家和社會活動家。原名周焯,號朗宣,後改名周無,號太玄。成都人。1918年與李大釗、王光祈等發起組織"少年中國學會"。次年赴法國勤工儉學,曾創辦"巴黎通信社"和《旅歐周刊》、《華工旬刊》。先後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和理學博士學位。1930年回國後,歷任成都大學、成都師范大學、四川大學教授、理學院院長兼生物系系主任,西康經濟研究所所長、《大公報》顧問。1949年後,相繼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和西南行政委員會委員,四川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重慶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常務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編譯局副局長、局長,中國科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1955年又兼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一級研究員。在腔腸動物尤其是對水母的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填補了我國水母研究的空白。一生著述頗豐,重要的有《Chrysaora生活史之研究》、《動物心理學》等7部生物學專著,《古動物學》等11部譯著。 劉咸郕 【劉咸郕】(1896~1932)歷史學家。字鑒泉,號宥齋。成都市雙流人。歷任成都敬業學院哲學系主任及成都大學、四川大學教授。學術研究除史學外,還涉及經學、目錄學、文學、書法等,見解獨到,卓有成就。一生著述宏富,成書達200餘部,總名《推十書》。 李一氓 【李一氓】(1903~1990)中國共產黨高級幹部。成都彭州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參加北伐和南昌起義。1932年到中央革命根據地,任國家保衛局局長。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先後任中共陝甘省委、陝甘寧省委、陝西省委宣傳部長。抗戰爆發後,協助葉挺組建新四軍,任新四軍秘書長和東南分局秘書長。1942年後,又相繼擔任中共淮海區委副書記、中共蘇北區委副書記和行署主任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共蘇北區委書記、華中分局宣傳部長、蘇皖邊區政府主席。1947年,先後任中共旅大區委副書記、財委會書記,大連大學校長等職。1949年後,先後任保衛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務理事及書記、中國駐緬甸大使、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中聯部副部長、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組長、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等職。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貢獻。李一氓也是一位諳熟版本目錄學的學者,收藏大量珍稀古籍,俱捐獻國家。 艾蕪 【艾蕪】(1904~1992)作家。原名湯道耕。成都市新都人。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前歷任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理事、《大公報.半月文藝》主編、重慶大學中文系教授等職。1949年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顧問、四川省文聯名譽主席、四川省作協名譽主席等職。一生主要從事文學創作,著述頗豐,主要代表作有《南行記》、《故鄉》、《山野》、《百煉成鋼》、《高高的山上》等。 羅南輝 【羅南輝】(1908~1936)紅軍高級將領。又名羅曼、羅敏。成都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四川長期從事地下工作。1933年春任紅33軍副軍長,1935年參加紅軍長征。同年底任紅5軍副軍長,次年10月22日在甘肅省定西縣華家嶺戰斗中壯烈犧牲。
❼ 上虞區的著名人物
1、王充
王充,字仲任,東漢思想家,會稽上虞(今浙江紹興上虞)人。
年少時就失去了父親,鄉里人都稱贊他對母親很孝順。後來到京城,進太學學習,拜班彪為師。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無為為立論宗旨,以「天」為天道觀的最高范疇。以「氣」為核心范疇,由元氣、精氣、和氣等自然氣化構成了龐大的宇宙生成模式,與天人感應論形成對立之勢。其在主張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學等方面彰顯了道家的特質。他以事實驗證言論,彌補了道家空說無著的缺陷。是漢代道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與發展者。
2、曹娥
曹娥,會稽上虞(浙江紹興市上虞區)人。東漢時期著名孝女。
其父曹盱在五月五日迎伍神(伍子胥)的祭祀活動中溺於舜江(今曹娥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也投江,五日後曹娥的屍體抱父屍浮出水面。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3、竺可楨
竺可楨,字藕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
1949年擔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同年1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以後,竺可楨被任命為副院長、生物學地學部主任;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兼任生物學地學部主任;1956年「綜合考察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竺可楨擔任委員會主任;196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4、謝安
謝安,字安石。東晉政治家、名士。少以清談知名,屢辭辟命,隱居於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後謝氏家族於朝中之人盡數逝去,他才東山再起,歷任征西大將軍司馬、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簡文帝逝後,謝安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桓溫死後,更與王彪之等共同輔政。
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數十年的和平。戰後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太元十年(385年),謝安病逝,年六十六。獲贈太傅、廬陵郡公,謚號「文靖」。
5、何振梁
何振梁,1929年12月出生於江蘇無錫,祖籍浙江上虞。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起從事體育工作,在國家體委搞國際聯絡工作。曾任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奧委會文化和奧林匹克教育委員會主席,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顧問、執委。
2015年1月4日15:50分,何振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5歲。同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要求國際奧委會旗幟為其降半旗3天,以此紀念其對體育事業的卓越貢獻。
❽ 有沒有好看點官場小說
推薦四本好看的官場小說,附書評
第一本:《重生之地平線》 作者:地黃丸
書評:醒掌天下權,醉卧美人膝,大抵此書格調,文筆優秀,人物刻畫生動,劇情波瀾起伏,在網文里絕對算優秀。 於權,長於布局,合縱連橫,以小博大,對官場、商場、謀略、人心、感情的描寫,多重陰謀陽謀反復烘托,於官斗商戰中激起一片刀光劍影,盪氣回腸,不忍釋卷。 於情,每一位女性角色栩栩如生,那天台大雨中入骨的絕望和隨之而來的溫暖,那深夜為了心上人和哥哥哭泣的倔強紅顏,那一聲教練就讓嘴角眼眸微微翹起的清冷少女,那得以涅槃新生的小小女孩……整體不錯,強烈推薦!
第二本: 《重生之官道》 作者:錄事參軍
書評:重生官場文,沒有其他的金手指,官場斗爭寫得精彩又不拖沓,生死搏殺於尋常談笑之中,看了這本書讓我大開眼界。書的主角三觀很正但並不迂腐,智計百出、玩弄敵人於股掌之間,雖有艱難險阻但還是攔不住又帥又有權的主角,全文閱讀感流暢,爽點充足,對手智商正常,文筆及情節設定合理,作者寫官場和政治給人感覺就是體系裡的人,連讓我什麼都不懂官場和政治的人都看的大呼過癮,完全沒有官場的古板嚴肅,參軍的女主描寫水平實在是出神入化,陳坷、寧小妹、齊潔、蘭姐、朴中尉、葉子、寶兒,各個形象鮮明,值得網文作者學習。推薦300萬且霸佔各榜單,可想而知文筆不會差,爽點控制的恰到好處,強烈推薦!
第三本:《重生之鋼鐵大亨》 作者:更俗
書評:主角死而復生,從行業精英變成豪門紈絝,洗心革面,插手鋼鐵廠事務,出任鋼鐵廠廠長,於官場自立梅鋼一系,合縱連橫,步步高升。這書明顯十分優秀,最重要的是主角不搞私企,而是通過掌控資源來實現目標,無疑格局和氣魄非其他一般能比。作者對男女間曖昧的描寫非常擅長,更難能可貴的是所有女主的的感情培養都是慢熱型,會循序漸進,費勁千辛萬苦最終才修成正果,不過有時候看的真讓人心急。對於官場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描寫的非常到位,而且對經濟有非常深的見解,並非一般的小白文,喜歡裡面的女性角色,也喜歡主角裝逼的情節,好書就如美食,看完後令人回味無窮!
第四本:《官妖》 作者:青雲之路無終點
書評:另闢蹊徑的官場文,並沒有抄名家的官文而是有自己的新意。一路看著都挺爽,也算是質量很不錯的後宮文,人物刻畫相當出色,無論是背景性格各異的妹子們,還是主角接觸到的形形色色的各式人物,官場低層次部分也算不錯,比較難得的是幾位女性角色描寫的相當不錯,即使配角也不錯都有很有個性不重復,雖然有金手指但是確不會濫用。此書官腔打的甚好,人物描寫妙趣橫生,情節布局也頗有看頭。強烈推薦!
❾ 寧波市環境保護局的領導信息
徐暢成
職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職責:主持市環保局全面工作。
個人簡歷:男,1960年8月出生,浙江奉化人,1982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4月入黨,大學學歷。現任寧波市環境保護局黨組書記、局長。歷任:寧波市委統戰部部務會議成員、部長助理,寧海縣縣長助理,寧海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寧波市紀委常委、寧波市監察局副局長,寧波市紀委副書記等職務。2008年4月任寧波市環境保護局黨組書記、局長。
勵志武
職務: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巡視員
職責:協助局長負責組織人事、生態保護和老幹部工作,分管組織人事處、自然生態保護處;聯系江北分局。
個人簡歷:男,1959年10月出生,浙江象山人,大學本科學歷。現任中共寧波市環境保護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歷任:象山縣曉塘鄉黨委書記;象山縣定山區副區長;象山縣石浦鎮鎮長;象山縣委常委、石浦鎮黨委書記;象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象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政法委書記。2006年12月任寧波市環境保護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汪友方
職務:黨組成員、副局長
職責:協助局長負責行政後勤、環境監察、信訪工作;分管辦公室、市環境監察支隊;聯系江東分局。
個人簡歷:男,1958年5月出生,浙江寧波人,大學專科學歷。現任寧波市環境保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歷任:南京軍區司令部防化研究所化學室主任;寧波市環境保護局監測站站長助理兼辦公室主任;寧波市環境保護局辦公室副主任、污染管理二處處長、科技監測處處長、組織人事處處長。2003年7月任寧波市環境保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吳建偉
職務: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職責:協助黨組書記負責紀檢、監察、機關黨委和工會工作,分管機關黨委、機關工會、宣傳教育信息中心。
個人簡歷:男,1955年8月出生,浙江寧波人,大學本科學歷。現任寧波市環境保護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歷任:寧波市化工研究設計院設計室副主任、院辦副主任;寧波市化工科技開發部經理;寧波市科委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處長、處長;寧波市科技局政策法規處處長、辦公室主任。2008年1月起任寧波市環境保護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方安興
職務:黨組成員、副局長
職責:協助局長負責污染控制、計劃財務工作。分管計劃財務處、污染防治處;聯系海曙分局。
個人簡歷:男,1963年8月出生,浙江寧波人,大學本科學歷,理學學士。現任寧波市環境保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歷任:寧波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寧波市環境保護局規劃監測處主任科員;政策法規處副處長、處長;污染控制處處長;建設項目管理處處長。2007年12月起任局黨組成員;2008年1月任局長助理;2008年5月任副局長。
胡傑
職務:黨組成員、副局長
職責:協助局長負責污染物總量控制、環境監測、環境科研、建設項目審批工作。分管污染物總量控制處(科技監測處)、行政審批處(建設項目審批處)、市環境監測中心、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設計院。
個人簡歷:男,1971年12月出生,浙江慈溪人,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現任寧波市環境保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歷任:寧波市環境保護局環境管理一處副主任科員、開發處主任科員;寧波市環境保護局建設項目管理處副處長;江東區福明街道黨工委委員、副主任(掛職);北侖區環境保護局副書記副局長(掛職);寧波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書記;寧波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書記;2008年9月起任局黨組成員、局長助理;2011年7月起任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虞建飛
職務: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職責:協助局長負責固體廢物管理、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分管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管理中心。
林綺純
職務:局長助理
職責:協助局長負責政策法規、輻射環境管理工作。分管政策法規處、輻射環境管理處。
個人簡歷:女,1972年2月出生,廣東汕頭市人,博士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助理研究員。現任寧波市環境保護局局長助理。歷任:汕頭大學化學系助教,講師;清華大學博士後,助理研究員。曾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一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兩項、「863」科技計劃項目一項以及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的研究;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其中SCI收錄7篇,EI收錄5篇。2007年3月任寧波市環保局局長助理。
❿ 民國時期著名的青幫人物有誰
清門字派,分為24個班輩,從金幼孜算起,是清字輩(號清源),第二代羅清是凈字輩(號凈清),第三代陸韃是道字輩(號道元).以上三代實為教派祖師.從第四代起,成立糧幫承運漕糧,開創者翁岩(號德慧),錢堅(號德正),潘清(號德林)三人,是德字輩.以後一直流傳下來,到抗戰前後,上海方面還有幾個大字輩,其下通字輩較多.現就筆者所知,列舉如下:
大字輩:
高士奎,山東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做過直隸水警廳長,後來住在上海,收徒眾多,其中馬祥生,楊仁栓等較有社會地位.
汪禹丞,安徽人,曾參加辛亥革命,孫中山先生任臨時大總統時,任大總統衛隊長,又在凇滬警察廳及申報館任職多年,在洪門是五行山山主,抗戰期間在香港病故.
袁克文,號寒雲,河南項城人,袁世凱的次子,在上海老牌小報<<晶報>>上寫稿,因此他所收門徒以文藝界較多,如俞逸芬,金碧艷等.
樊瑾成,安徽人,歷史情況不清楚,是張嘯林的老頭子,在上海由張供養.據說張發跡後不願樊再收徒弟,所以他所收之徒不多.
張樹聲,江蘇人,綽號"天王老子",又是理教頭子,所收徒弟以京劇演員為多,20年代去世.抗戰期間在重慶另有個大字輩張樹聲,是北方人,西北軍中人物,收徒甚眾,以交通運輸界為多.
王德鄰,安徽人,原是軍人,後在上海經商,所收門徒甚多,如金廷蓀,高鑫寶,顧家棠等.
步章五,別號林屋山人,河南項城人,袁世凱幕僚,到上海先在中國濟生會干過扶戰活動,後來掛牌做中醫,並辦過小報<<大報>>,寫些鴛鴦蝴蝶派的小品文,又喜寫評劇稿,吹捧女演員,所以他除收無聊文人為徒外,又收女演員為義女.
張仁奎,號鏡湖,山東人,北洋軍閥時期,當過通海鎮守使(駐南通),後居上海,收徒數百人,其組織名仁社,成員中頗多舊軍政人員及工商企業負責人,抗戰期間在上海病故.仁社形式上是個俱樂部,地點在現在的延安路重慶路附近的一所二開間三層樓的西式建築內,經常有人在內吃喝玩樂.其中人員有陳世昌,黃金榮,楊虎,韓復榘,范邵增,孫連仲等.
徐朗西,號裕雲,陝西人,早年留學日本,後來參加同盟會,從事過辛亥革命活動,擔任過軍事方面的職務,北伐後因對蔣介石不滿,沒有擔任國民黨政府職務,在上海創辦新華藝專,自任校長.所收門徒,以知識分子居多,解放後在滬病故.他在洪門是裕雲山山主.
劉登階,江蘇人,具體情況不清楚,是顧竹軒的老頭子,因顧而出名,生活由顧供養
通字輩:
金九齡,江蘇人,上海法租界巡捕房探長,兼開人力車行,解放後前去台灣,在台開浴室,大概在1980前病故.
馬祥生,江蘇人,舊上海聞人,杜月笙八股黨之一,開設金門大劇院(現在是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祥生運輸公司等,解放後被鎮壓.
陳世昌,江蘇人,杜月笙的老頭子,杜供養終生.
金廷蓀,浙江人,杜月笙集團重要人物,抗戰前因杜月笙關系承辦航空獎券.
高鑫寶,上海人,杜月笙八股黨之一,麗都花園(現在是上海政協所在地)總經理,抗戰時被漢奸暗殺.
戴步祥,南京人,舊上海聞人,杜月笙集團成員,公共租界巡捕房探員,開設大中華飯店.上海淪陷期間其子與川島芳子有染.
季雲卿,上海人,大漢奸,在長江幫中有一定勢力,抗戰時汪偽七十六號特務組織成立時,由他支持,特務頭子李士群,吳士寶都是他的徒弟,後被杜月笙派人暗殺.
顧家棠,上海人,原是黃金榮得力助手,後成為杜月笙八股黨之一,殺手.
顧竹軒,江蘇人,以出租人力車起家,後靠杜月笙和虞洽卿幫助,成為天瞻大舞台經理,解放前是上海市參議員.江北大亨.
鄭子良,廣東人,在廣東幫內收徒眾多,抗戰期間因軍統關系參加忠義救國軍,解放後被鎮壓.忠義救國軍總司令是中將杜月笙.
王彬彥,江蘇人,閘北區商界重要人物,區保衛團負責人,總負責是杜月笙.
呂蒼岩,江蘇人,大業公司經理.
周思忠,江蘇人,中國旅行社副經理.
徐毅民,廣東人,著名西醫,廣收門徒,其組織名逸社,在洪門是五行山主.
汪英賓,安徽人,汪禹丞之子,留美學新聞,曾任申報館經理,時事新聞報館總經理.
姜懷素,江蘇人,曾任國民黨上海市執委兼書記長,上海義務警察副總隊長,也收門徒,解放後被鎮壓.
孫以鄉,安徽人,阜豐麵粉廠高級職員,在滬西收徒甚眾,其組織名怡社.
張竹平,江蘇人,抗戰前大陸報,時事新報,申時電訊報,大晚報社設有四社總管處,他是負責人,抗戰期間在香港開設大華飯店,後至重慶辦百齡餐廳,抗戰勝利後回香港辦大華飯店,後在港病故.
曹立功,安徽人,曾任上海市商會秘書,上海市衛生局葯政處長,西葯同業工會主任秘書,解放前病故.
徐學禹,浙江人,招商局總經理,解放前去台灣,近況不明.
唐季珊,廣東人,大茶商,與著名演員阮玲玉有過同居關系,後阮為他自殺.解放前唐在上海,後去向不明.
孫百群,安徽人,阜豐麵粉廠經理.
庄叔遐,江蘇人,曾任國民黨軍委會西南運輸處秘書長,國貨銀行總經理.
楊虎,又名嘯天,安徽人,曾任凇滬警備司令及中華海員工會主任委員等職,解放後在北京病故,所收門徒眾多,其組織名興中學會,所收徒弟以海員為多,但也收國民黨方面的軍政人員.
董顯光,浙江人,上海英文大陸報負責人,曾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
鄭希濤,浙江人,曾任時事新聞報館經理.
肖宗俊,廣東人,曾任新新公司總經理.
葛福田,江蘇人,抗戰前曾從事馬路商界聯合會活動,抗戰期間在重慶辦百齡餐廳,抗戰勝利後回上海任金谷飯店總經理,江海銀行經理等職,解放前病故.
盧友蘭,哈同妻羅迦陵的義子.
韋作民,浙江人,在交通技術界資歷很深,抗戰期間任交通部技監,抗戰勝利後病故.和幫中人張彬人合辦文社,所收門徒以交通業為多.
姜豪,上海市寶山縣人,抗戰前後曾任國民黨上海市黨部監察委員,執行委員,中央組織部設計委員,上海市參議員等職.抗戰勝利後,曾任上海老閘區區長,現任上海文史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