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世界消防宣傳日的由來(簡短)
11月9日的月日數恰好與火警電話號碼119相同,為增加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識,使「119」更加深入人心,公安部在一些省市進行「119」消防活動的基礎上,於1992年發起,將每年的11月9日定為全國的「消防宣傳日」。
消防節一般在置有水龍的村鎮舉行,由消防組織水龍會(俗稱「救火會」)主辦。消防節這一天,由水龍會組織消防演習或比賽。這天清早,由水龍會的「會首」指揮,先響過三遍鑼,然後將水龍抬至塘邊或溪過,全村男女老少一齊行動起來,拿著水桶、面盆爭先恐後取水入「龍」。水龍是一種木製的水壓機,由數十名青壯男子齊心協力輪番操作,由一人手執水管上下左右噴灑,還可以向人身上灑。若是同時有幾架水龍,則要進行比賽,看誰噴得遠、噴得高。
演習結束後,由水龍會的「會首」給各家分發一張「祥符」,「祥符」用紅紙製成,上面畫的有天龍噴水的力案,中間印有「小心燭火」四個字,「火」字是倒著寫的,意為滅火。
『貳』 廣宣和宣傳是一個意思么
不是一個意思,廣宣就是做一些范圍大的廣告宣傳,是為了某種特定的需要,通過一定形式的媒體宣傳就是以某種專遞形勢的宣傳。
宣傳是一種專門為了服務特定議題的訊息表現手法。在西方,宣傳原本的含意是散播哲學的論點或見解,但現在最常被放在政治脈絡(環境)中使用,特別是指政府或政治團體支持的運作。
同樣的手法用於企業或產品上時,通常則被稱為公關或廣告。運用各種符號傳播一定的觀念以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動的社會行為。
宣傳有各種類型。按宣傳的內容分,可以分為政治宣傳、宗教宣傳、軍事宣傳、商業宣傳、科技宣傳等。宣傳運用多種宣傳手段:人際間面對面的宣傳,要運用語言、姿勢、表情等宣傳手段。
面向大眾的宣傳,要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如報紙、雜志、書籍等印刷媒介和廣播、電視、電影等電子媒介;理論文章、文藝演出、新聞報道也可作為宣傳手段;一面旗幟,一枚徽章,一套制服,一座博物館......都可以成為宣傳手段。
宣傳還可按需要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如灌輸、鼓動、教育、勸說、誘導、批判等。灌輸是將思想理論、價值觀念系統地輸入人們的頭腦並不斷強化,理性和系統性是其特色。鼓動強調用具體事實和集中的論點激勵人們的感情,使之強烈震動和有所覺悟。
『叄』 現代漢語詞典宣傳標語
中國現代漢語當中,「宣傳」這個概念是人們非常熟悉的詞彙。「宣傳」,來源於俄國布爾什維克和納粹德國,它在西方文化概念中是無中生有、添油加醋的代名詞,是一種將不利於自身利益的信息加以封鎖、隱瞞或篡改的語言暴力。「宣傳」以獨特的煽情方式影響民眾情緒,達到既定的政治目的;如同商業廣告告訴消費者,其產品質量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一樣,當人們覺察到是一種「宣傳」的把戲時,廣告也近乎於欺騙的代名詞。
『肆』 宣傳學的歷史淵源
「宣傳」一詞原來是拉丁文,他的詞根最早的意思是植物的嫁接或觀點的移植。它的現代概念起源於17世紀初羅馬教皇建立的宣傳信仰聖教會,這是一個專門傳教的機構,該會拉丁文全稱「Congregatio de propaganda fide」(信仰宣傳委員會),簡稱「宣傳」(propaganda)。這個詞的啟用和專門的宣傳部門的建立始於教皇格里戈里十五世(1621—1623)的時候。也就是說,宣傳這個詞原來僅僅是宗教傳播的含義。從此以後這個概念帶有了「傳播概念」的含義。
到了18世紀以後,特別是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宣傳這個概念得到了普及,而且運用也很廣泛。
「宣傳」這個概念的現代含義是在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時期由日本轉入中國的,那個時候很多人留學日本,把這個詞從日本傳回來,要在漢語中找一個詞對應,就使用了「宣傳」這個概念。
中國古籍中最早使用「宣傳」一詞的是西晉陳壽《三國志》。《蜀·彭羕傳》中言:「先主亦以為奇,數令羕宣傳軍事,指授諸將,奉使稱意,識遇日加。」彭羕是一個將軍,有軍事方面的某些技術,劉備對此感到驚奇,非常感興趣,叫他向其他將軍來傳授,而且對他越來越賞識。「數令羕宣傳軍事」中的「宣傳」是傳達宣布的意思。
《魏·賈逵傳》注引所言:「今城中強弱相陵,心皆不定,以為宜令新降為內所識信者宣傳明教。」 讓新投降的人向駐守在城裡的人講述敵人的情況。這里的「宣傳」是向內部傳播敵人的情況,穩定軍心。
顯然,「宣傳」在我國傳統中有兩個含義,一個是傳達、宣布,二是互相傳布。
『伍』 宣傳目的和宣傳手段
因為企業宣傳片在企業品牌塑造上,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推介、提升、輿論宣傳上都有卓越的表現,是企業提升自我「軟實力」的重要途徑。企業宣傳片主要是企業一種階段性總結動態藝術化的展播方式。
○在企業經濟時代,早已經過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企業營銷,市場營銷,宣傳廣告早已經遍布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
而企業宣傳片正是企業營銷手段中最具實戰性的方法。
企業的長期利潤來源於品牌附加值的提升,如何提升企業形象,提高品牌的影響。所以宣傳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企業宣傳內容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企業形象片,一種是產品直銷片。企業形象片主要是整合企業資源,提升企業形象。而產品直銷片讓消費者通過視頻展現細節,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
企業在選擇做企業宣傳片的時候應該慎重選擇一家有企業宣傳片拍攝經驗的營銷策劃公司,(插播一條廣告,恰好我們微推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哈哈。),其次明白自己想要拍宣傳片的作用和目的?如果想要宣傳企業自然是選擇企業宣傳片,如果側重點是產品直銷片,就著重突出產品的品質。
企業通過拍企業宣傳片,可以讓企業達到以下作用。
企業為什麼要拍企業宣傳片?拍企業宣傳片能給企業帶來什麼好處?
綜合來說,拍攝企業宣傳片可以幫助企業擁有四大塊面的優勢。
一、提高企業知名度
企業宣傳片可以有效提高企業品牌的整體形象,擴大企業知名度,縮短受眾對企業的了解時間。穩固原有受眾的同時,加強受眾對品牌的好感,並進一步擴大新的消費群體。通過對受眾的視覺刺激讓受眾形成印象深刻的視覺符號,增強企業品牌在在受眾心目中的權威性。當受眾對企業形成信賴感時,便會選擇該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增加企業的銷售業績,促進企業穩步發展。
二、更能精準的開拓市場
對於企業來講,營銷是企業成功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有人這樣評價營銷對於企業的重要性。任何一個企業只做兩件事情,第一是生產一個產品,第二是把產品賣出去。
可以說,把產品買出去,營銷是企業的生命線。要把產品賣出去,首先就是需要讓客戶了解你的產品。在這樣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客戶每天都會接觸到很多同類的產品信息,如何在最短地時間內,最有效地讓客戶了解企業產品的詳細特點、優勢、與眾不同之處就成為企業營銷的重要手段。企業宣傳片就是這樣一個很好的宣傳方式。
三、配合營銷,促進產品銷售
企業宣傳片作為展示企業的工具,固然不能取代營銷在開拓市場時所起到的作用,但它也可以作為企業營銷的重要補充。 企業宣傳片匯集視聽語言於一身,可以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來展示企業及其產品。其本身所具有的直觀性和概括性的特點也使其較之單一而傳統的營銷手段更具有優勢。
因此,當傳統的營銷手段在得到企業宣傳片的輔助時自然可以揚長避短,既使得營銷行為更加得生動直觀,也使得宣傳片的宣傳更加深入有力。因此,有了一部好的宣傳片的輔助,營銷也將更具成效。
四、展示企業精神,傳播精神文明
深層次的企業文化傳播可以展現企業精神和理念,一個企業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底蘊,對受眾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企業文化是企業軟實力的體現,是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可以增加企業凝聚力,提高企業軟實力,對企業的品牌塑造具有核心作用。
所以說,拍攝企業宣傳片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一目瞭然。
微推,一直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更具穿透力和影響力的營銷方案,
同時企業宣傳片的拍攝製作也是我們拿手好戲。
詳細說來,企業/公司營銷策劃在處於不同市場、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競爭程度時期的目標都是不同的,其中,有的是為了提高市場份額、有的是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還有的是為了打擊競爭對手、更有甚者是為了培養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等等。但請別忘了一件事,企業/公司制定營銷策劃目標時,都是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前期通過對企業各類資源的整合、調查、利用,明確了營銷策劃的對象,再以消費者喜歡的形式進行推廣,從而達到了在這一特定時期市場的唯一性,企業最終獲得的是市場競爭優勢。
在營銷革命3.0的今天,企業在制定營銷策劃方案前,建議首先對自身團隊做個小測試,關於—創新,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創新性思維,它是一種在進行營銷策劃中可以迅速解決營銷過程中某一領域或問題的創意思維,要求策劃者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豐富的想像力
2.發散性思維
3.創造力
4.敏銳的洞察力
5.積極尋求差異化。
企業為了完成營銷目標,必須藉助的東西有兩樣:科學方法與創新思維,可見創新在整個營銷策劃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哦。
『陸』 法制宣傳日的由來
早在年,我國就制定第一個五年普法規劃,到2001年,我國又把每年的12月4日定為全國法制宣傳日,以期更好地在全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樹立法制觀念。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的《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四個五年規劃》中確定: 將我國現行憲法實施日即12月4日,作為每年一次的全國法制宣傳日。
我國各地、各部門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為契機,在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通過舉辦座談會、書畫展、網上論壇,印發宣傳資料,在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製作播出專欄、專版、專題節目等多種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傳播了法律知識,弘揚了法治精神,促進了社會和諧。
「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正逐步成為我國公民熟悉法律、認知法律、維護權益的有效載體,成為展示中國法治建設成就,樹立我國良好法治形象的重要窗口。
(6)宣傳的來源擴展閱讀:
各年法制宣傳日主題
2001年:增強憲法觀念,推進依法治國。
2002年:學習宣傳憲法,推進民主法制建設。
2003年:依法治國,執政為民。
2004年: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制觀念。
2005年:弘揚憲法精神,構建和諧社會。
2006年:落實『五五』普法規劃,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2007年:弘揚法治精神,推進依法治國。
2008年: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科學發展。
2009年: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2010年:弘揚法治精神,促進社會和諧。
2011年:深入學習宣傳憲法,大力弘揚法治精神。
2012年:弘揚憲法精神,服務科學發展。
2013年: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
2014年: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教育科學發展
2015年:弘揚憲法精神,推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
2016年:大力弘揚法治精神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2017年: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維護憲法權威
『柒』 全國消防宣傳月有著怎樣的起源和背景
全國消防宣傳月,主要跟消防宣傳日有關。每個國家的消防電話都不同,但都會選擇容易記住的數字。由於“119”的諧音是“要要救”,所以我國的消防電話就是“119”。恰好這一天就是11月9日,於是人們就把它定為全國消防日,在這一天推廣消防知識。隨著人們對消防的重視,逐漸開始在11月推廣消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消防宣傳月。
冬季天氣比較寒冷,不容易起火。可是很多地區不發達,仍會採用“燒火”的方式來取暖。加上天氣比較乾燥,一旦出現意外就是較大的火災。所以到冬季的時候,用火必須注意安全,避免引起火災。同時也要配合相關部門,積極宣傳消防知識,讓孩子們也有一定的消防意識。
『捌』 法制宣傳日的起源
1982年12月4日,我國現行憲法正式通過並頒布實施。2001年,國家將這一天定為「全國法制宣傳日」,並在全國舉行了大規模的法制宣傳活動,對我國人民的普法宣傳活動起了很大的效果。此後,「法制宣傳日」作為我國的法制的「節日」,每年度我國都要舉行相關的法制宣傳活動。將12月4日命名為「法制宣傳日」,而非「憲法日」,是因為憲法與刑法、民法、訴訟法等一樣都需要宣傳。
國際上許多國家都把自己國家通過、頒布或實施憲法的那一天確定為「憲法日」,以示紀念。德國、西班牙、墨西哥、挪威、丹麥、俄羅斯、波蘭、保加利亞等國家,或把「憲法日」規定為「國民的節日」、「全民的節日」,或作為法定的「休假日」。韓國「憲法日」這天,股市休市。其作用都是為了進行全國普法宣傳,讓各國公民更多更深刻地了解本國的憲法,接觸法,體驗法,有利於提高公民對憲法的關注度,也可以激發公民積極參與「普憲」活動的熱情,讓公民認識到法律是自己權利的保障書,能夠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侵犯,保護人民不受自己國家的侵犯。
『玖』 傳播,新聞和宣傳的區別
讀音不同、釋義不同、作用不同。
1、讀音不同
傳播:chuán bō。
新聞:xīn wé內n。
宣傳:xuān chuán。
2、釋容義不同
傳播:指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
新聞:報社、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報道的消息;泛指社會上最近發生的事情。
宣傳:對群眾說明講解,使群眾相信並跟著行動。
3、作用不同
傳播:及時地向公眾傳遞有關企業的各種信息,及時有效地收集企業公眾對企業的各種意見和了解他們的態度。
新聞:以較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附近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事實,使一定人群了解。
宣傳:運用各種符號傳播一定的觀念以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動的社會行為。
(9)宣傳的來源擴展閱讀
傳播的近義詞:鼓吹、宣稱、散布。
1、鼓吹
讀音:gǔ chuī。
釋義:指一般的儀仗樂隊;提倡鼓動;贊揚、宣傳。
2、宣稱
讀音:xuān chēng。
釋義:公開地用語言、文字表示;聲稱。
3、散布
讀音:sàn bù。
釋義:分散到各處;廣泛傳播(多含貶義)。
『拾』 廣告宣傳是什麼
廣告宣傳是媒體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有導向問題。是指廣告客戶內(包括工商企業、容機關團體、個人等)藉助廣告經營者的策略、手段,通過一定的媒體或形式向公眾宣傳、傳播廣告信息的活動。
廣告宣傳有導向問題。好的廣告,能夠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正氣,倡導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健康的消費觀。不良的廣告甚至虛假廣告,可能誤導消費者,助長奢靡之風,敗壞社會風氣,甚至給消費者帶來財產損失,最終也會損害媒體的公信力。
(10)宣傳的來源擴展閱讀
廣告宣傳要講導向,首先要堅持真實的原則。真實性原則不僅是新聞的底線,也是廣告工作的底線。作為廣告從業人員,首先要對廣告的真偽負責,嚴把廣告宣傳的真實關,不能什麼錢都敢收。
廣告重點是宣傳、介紹商品的功能、質量,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該宣傳主要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各種媒體進行的。為了保證宣傳的效果,必須選擇合適的媒體,採取恰當的方式,製作高質量的廣告,同時須依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