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年科技活動周的活動意義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舉辦科技活動周第二個十年的起始之年。2011年科技活動周將於5月14—20日在全國隆重舉辦。
科技活動周由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等部門共同組織,全國各地以「攜手建設創新型國家」為主題,組織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形式活潑、精彩紛呈的群眾性科技活動。辦好今年的科技活動周,對於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促進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 科技活動周是每年五月的第幾周
每年5月的第三周作為「科技活動周」,在全國開展群眾 性的科學普及活動。
3. 全國科技活動周是從哪一年開始
為我國群眾性科技活動盛會的全國科技活動周,是我國於2001年批准設立的群眾性科技活動的節日,每年5月的第三周為「科技活動周」,具體工作由科技部會同中宣部、中國科協等19個部門和單位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實施。在一周時間里,全國各地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將通過主辦大型主題展覽、科技游園會等一系列科普活動,大力普及科技知識,倡導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展示科技發展的新成就。
以「攜手建設創新型國家」為主題的2006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於5月21日至27日舉行
4. 杭州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科學技術普及(以下簡稱科普),是指以公眾易於理解、接受、參與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推廣科學技術的活動。第三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和個人開展科普活動,適用本條例。第四條科普是公益事業。發展科普事業應當堅持政府推動、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原則,支持社會力量按照市場運行機制興辦科普事業,促進科普工作對外合作與交流。
科普工作應當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堅持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因地制宜地採取多種形式,做到通俗易懂,針對性強。第五條科普工作應當堅持科學精神,反對和抵制愚昧迷信、偽科學。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科普名義傳播違背科學原則和科學精神的內容,從事有損社會公共利益、道德風尚和公民身心健康的活動。第六條每年5月的第三周為杭州市科技活動周,每年9月的第三周為杭州市科普宣傳周,每年10月的第三周為杭州市社會科學普及周。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科技活動周、科普宣傳周和社科普及周期間組織開展各項主題科普活動。第二章組織實施第七條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科普和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入科技進步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建立、完善科普工作協調制度。
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轄區科普工作計劃,開展面向居民、村民的科普宣傳,有計劃地建設社區、村科普設施,指導、支持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開展科普工作。第八條市和區、縣(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科普工作的統籌協調、督促檢查和統計調查。第九條科學技術協會是科普工作的主要力量,協助制定科普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為政府科普工作決策提供建議。
科學技術協會應當組織開展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的科普活動,支持有關社會組織和企業事業單位開展科普活動,並受政府委託組織本區域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監測評估。
科學技術協會應當組織專家學者和有關專門機構開展針對社會重大事件、公眾關注熱點的專題科普活動。第十條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應當協助政府推動社會科學知識普及工作,指導社會科學類學術團體開展科普活動,扶持科普作品創作,傳播社會科學知識。第十一條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中小學校科普教育工作的指導,開展科普教育教師專業培訓,督促和指導中小學校結合科學、勞動技術等相關課程開展教學,定期組織開展青少年科學技術創新實踐活動,培育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和愛好。第十二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提升的綜合協調工作,組織職業技能培訓,督促和指導技工院校、職業技能類培訓機構、企業開展科普教育,促進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提升。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科普教育納入公務員培訓教育規劃並組織實施。在公務員錄用考核、日常培訓中,應當列入與科學素質有關的具體內容,並組織公務員參與社會科普活動。第十三條農業、林業和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農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的綜合協調,組織開展科學技術下鄉活動和農民科學素質培訓,推動農村科普設施建設,發展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促進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第十四條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針對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建立多種形式的大眾科學傳播服務體系,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第十五條衛生計生、環保、國土資源、安全生產監督、體育、氣象、地震、質監、市場監管、商務、旅遊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開展相應主題的科普活動。第十六條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應當開辦集中展示高新技術產品、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展館。第三章社會責任第十七條科普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社會各界都應當組織和參加各類科普活動。有關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組織應當結合世界衛生日、世界人口日、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等特定紀念日,利用各類大眾傳播媒介,開展相關的科普宣傳。
5. 舉辦全國科技周活動有何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高調召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並為科學工作者頒獎,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科技工作的重視,對科技工作者的敬重,對科學發展的期望,意義重大。
屈指一算,黨中央國務院已經連續11年在庄嚴的人民大會堂高調召開國家科技獎勵大會,正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的重視和關注下,我國科學技術工作者倍受鼓舞,科技工作者任勞任怨、刻苦攻關,全心全意地為國家科學技術做貢獻,科技工作者為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為改善民生、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發揮了巨大作用、做出巨大貢獻,黨和國家領導人為我國科學發展做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頒獎,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擁護。
過去十年,是我國科學發展突飛猛進的十年,從自然科技到材料科技,從信息科技到航天科技,從能源科技到生物科技,取得了輝煌成果,科技技術的轉化運用於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的各個領域,特別是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廣大科技工作者,想國家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積極把科學技術轉化成果,為企業發展、環保治理、道路交通等等的注入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充分表明了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前不久,黨召開17屆五中全會,公報鮮明地提出,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增強發展的活力和動力,科技是重要的因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引領,科技工作者在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歷史進程中使命光榮,任務艱巨。
科學技術是最講科學,更要遵循客觀規律,更要講究實事求是,更要勇於探索開拓創新,更要淡泊名利,著名材料科學家師昌緒、著名血液學專家王振義之所以能得到國家科技最高獎項,之所以能贏得國家領導人的表彰,之所以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敬重,那是因為他們時刻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命運聯系起來,他們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高尚科學品格,他們不但在自己研究的領域講究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國家做貢獻,還為全社會維護了科學的尊嚴和神聖。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年,為完成明年經濟工作各項任務,全社會要深刻認識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了,深刻認識科技創新、科學發展的重要性,加快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迫切性,在這樣的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高調召開科學技術大會,意義重大,胡錦濤總書記為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頒獎,鼓舞人,號召人,旨在鼓勵更多的科技術工作者,把握歷史機遇,為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再立新功。
6. 科普宣傳周是什麼時間
每個地方時間不一樣,一般都是5月份的第三周,周六、周日為廣場活動,其它幾日都是學術研討會或者科學下鄉。
7. 每年五月第幾周為科普活動周
科普周:五月第三周周六開始一周科普日:9月第三周公休日
8. 全國科技活動周啟動,是哪個城市主辦的
我們都知道,全國科技活動周已經啟動了,上海、南京、臨沂市 這些個城市已經開啟了科技節展會,這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全國科技活動周啟動,對於科技的發展是有推動力的。
一、站在整個地球來看的話,科技這個方面的發展還是不夠名列前茅。我們都知道,我國的科技發展已經比之前要好很多了,但是站在整個地球來看的話,科技這個方面的發展還是不夠名列前茅。這幫我國的教育是有很大的關系的,要知道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把語數英這三門課放在最主要的地位,所以我們對於科技以及科學的學習是非常的少的,這直接導致我國的科學方面的研究以及科技方面的發明不如其他的國家。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全國科技活動周已經啟動了,很多城市都開始舉辦這樣的活動了。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進來討論一下。
9. 舉辦科技活動周有什麼重要意義
提高對科技的認識;展現科技成果鼓舞人心;發現好的苗子及時培育;發現好的技術及時推廣和運用。
10. 如何組織安全科技活動周活動
科技活動周(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ek;Technological activity week )。 於2001年批准設立的大規模群眾性科學技術活動。 根據批復,每年5月第三周為「科技活動周」,由科技部會同中宣部、中國科協等19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科技活動周組委會,同期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