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醫葯科普難不難,為什麼總是落入宣傳傳統文化的俗套
中醫葯科普宣傳是中醫葯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老百姓了解到權版威的中醫葯知 識,就要深入權研究中醫葯科普宣傳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改進中醫葯科普宣傳的內容和形式, 提高中醫葯科普宣傳的效果和覆蓋率,推動中醫葯文化和防病治病知識更加廣泛深入地進農 村、進社區、進家庭。為此,筆者認為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在教育界增加中醫葯的知識普及 從本質上說,科學普及是一種社會教育。《科普創作概論》:「科普就是把人類已經掌 握的科學技術知識和技能以及先進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廣泛地轉 播到社會的有關方面,為廣大人民群眾所了解,用以提高學識,增長才幹,促進社會主義的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基於教育學原理的科普,實際上把科普定義為公眾科學教育。 它把公眾視為一般的學生,主要強調科學技術的傳承。
『貳』 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保健研究中心
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保健研究中心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直屬的從事中醫養生保健理論研究、技術開發及其咨詢服務、產品研製、技術推廣、專業培訓及科普宣傳等工作的專業機構,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在養生保健領域唯一對外合作交流的窗口。中心成立於2009年,辦公地點位於北京市東直門內南小街16號中國中醫科學院本部大院內。
目前,養生保健研究中心經全國保健服務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審核通過,確定為保健服務行業通用標准工作組的牽頭單位,開展保健服務行業通用標準的研製工作。 官網www.hcchina.org
『叄』 我們要怎麼去弘揚中醫文化
11月27日,大連沙河口區靈鑫閣舉行了「免費量血壓,到店免費品嘗養生茶(咽炎茶/祛濕茶)」,下次活動12月4號。
『肆』 重慶市渝北區中醫院的科室介紹
渝北區中醫院內科是集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為一體的綜合性住院病區。以治療心腦血管、神經、消化、呼吸、內分泌、血液、泌尿等內科疾病為重點。本科榮獲國家婦聯、衛生部「巾幗示範崗」重慶市「星級護理站」、「十佳青年文明號」、「百萬女職工素質達標優秀班組」、「優質服務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該科長期奉承「以患者為中心、以滿意為目標」,其優質的服務在渝北區內外享有較高信譽和影響。
科內設施、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設置病床27張,高級病房4套,搶救室一間。病房配有中心供氧,中心吸痰,床旁呼叫系統,空調、電視、電話及衛生間。科室配有心電監護儀、除顫儀、肺功能儀、日本產指血糖儀等先進醫療設備。擁有技術精湛,服務一流的醫護人員19人,其中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1名,住院醫師4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5名,護士6名。
科室運用先進的診療手段及中西醫結合方法,對內科各種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重症的診治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對中風、偏癱、高血壓、心絞痛、肺氣腫、肺心病、肺炎、哮喘、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瘧疾、甲狀腺疾病、糖尿病、甲肝、乙肝、腎病、肝硬化等急慢性疾病的診治及康復有獨到之處。對心腦血管疾病、消化道大出血、中毒及糖尿病症的中毒等危、急、重症搶救具有較高水平。
科室為整體護理病區,對住院病員進行全方位護理,護士能正規、熟練實施靜脈穿刺、給氧、吸痰、胃腸減壓、鼻飼及生命體征觀察等護理常規操作技術。病區環境整潔、安靜、舒適、安全。全科醫護人員熱情、周到地為病員提供最佳的優質服務,耐心細致地為病員進行健康教育宣傳。本科嚴格按照醫療價格標准收費,實行一日清單制,是病員住院放心、安全、滿意的治療及康復場所。 渝北區中醫院外科是集骨傷、腦外、胸外、普外、燒傷、泌尿外科為一體的綜合住院病區,承擔本院外科疾病的臨床診治及創傷急救任務。
科內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設置病床26張,高級病房3套,搶救室1間。病房配有中心供氧、中心吸痰、床旁呼叫、空調、電話、電視及衛生間。科室配有心電監護儀及各種外科治療、搶救設備。擁有技術精湛、服務一流的醫護人員15名,其中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3名,醫師2名;護師5名,護士2名。
科室運用先進的診療手段及中西醫結合方法,對外科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開展了普外(如胃大部切除術、腸腫瘤摘除術、脾切除術、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無張力性疝修補術、闌尾切除術等),肝膽外科(如膽囊切除術、肝膽管探查術、肝葉切除術、肝硬化門體分流術、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等),乳腺疾病(如乳腺癌根治術、乳房纖維腺瘤摘除術等),胸外科(如胸廓成形術、肺葉修補術等),神經外科(如開顱血腫清除術、去骨瓣減壓術、鑽孔探查術、腦室引流術等),泌尿外科(如泌尿道取石術、尿道會師術、前列腺切除術、腎切除術等),骨外科(如小夾板外固定、各種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人工關節置換術、頸椎、胸椎、腰椎內固定術等)各種手術,有較高的創傷急救能力,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腰腿痛療效顯著。該科新開展的腹腔鏡手術在我市具有較高水平。
科室為整體護理病區,對住院病人進行全方位護理,護士能正規、熟練實施靜脈穿刺、給氧、吸痰、胃腸減壓、鼻飼及生命體征觀察及各種專科護理常規操作技術。病區環境整潔、安靜、舒適、安全。全科醫護人員熱情、周到地為病員提供最佳的優質服務,耐心細致地為病員進行健康教育宣傳,並建立了醫患交流箱和護患交流箱。本科嚴格按照醫療價格標准收費,實行一日清單制,是病員住院放心、滿意的治療及康復場所。 渝北區中醫院婦產科,是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命名的「愛嬰醫院」科室,獲渝北區「巾幗文明崗」稱號。科室設置病床20張,有專用待產室、產房、嬰兒沐浴室;病房配有中心供氧、中心吸痰、床旁呼叫系統、空調、電視、電話及衛生間;科室配有可視人流系統、心電監護儀、胎兒監護儀、微波治療儀等先進醫療設備,各種醫療、搶救設備齊全。
本科技術力量雄厚,擁有醫護人員12名,其中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1名,醫師5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3名,護士3名。全體醫護人員臨床經驗豐富,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婦產科疾病。開展了全子宮切除術、次全子宮切除術、陰道前後壁修補術、處女膜修補術、陰道緊縮術、卵巢囊腫切除術、子宮肌瘤摘除術、子宮下段剖腹產、新式剖腹產等並實行美容切口、臂位助產、胎頭吸引、無痛人流、安環、取環等手術。該科開展的不孕症碘油造影術及用微波治療儀治療宮頸糜爛、息肉、尖銳濕疣,療效顯著。
本科為整體護理病區,對住院病人進行全方位護理。護士能正規、熟練實施靜脈穿刺、給氧、吸痰、胃腸減壓、鼻飼、生命體征觀察、嬰兒沐浴、指導新生兒哺乳等護理操作。
病區環境整潔、安靜、舒適、安全。全科醫護人員以病人為中心,滿足病人需要為宗旨,熱情、周到地為病員提供最佳的優質服務,耐心細致地為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宣傳。本科嚴格按照醫療價格標准收費,實行一日清單制,是病員住院放心、滿意的治療及康復場所。
『伍』 中國中醫科學院有做什麼活動嗎
中國中醫科學院是科研單位,只會組織科研和學術交流活動,不會組織任何葯品、醫療器械方面的宣傳活動。
『陸』 鄭州第五人民醫院中醫科張娜醫生介紹
直接去醫院該醫生所在的科室,一般樓道裡面都有介紹的,畢竟這是一種宣傳手段。
『柒』 上海市六院中醫科張家銘醫生預約掛號
上海理工大學辦學百年,文脈源遠流長。1906年創建的滬江大學,以「信義勤愛」為校訓。1907年創辦的同濟德文醫學堂,一戰以後,原址變遷為中法國立工學院,後者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校訓。持自強不息之志,擎教育興國之旗,走民族振興之路,是幾代學人不變的追求。即便飽經滄桑,亦坦然以對,不忘教書育人、教育強國之神聖職責。百年以來,培育學子七萬之眾,正是「信義勤愛」人文理念的結晶。信,乃信崇真理,信而有徵,講信修睦,誠信不欺;義,即仁義禮智,遵道秉義,義薄雲天,見義敢為;勤,則奮發勤勉,勤學好問,將勤補拙,業精於勤;愛,需大雅博愛,修身自愛,愛人以德,愛國敬業。
時逢學校百年盛慶,登上新的歷史起點,翹首仰望未來百年,我等能不心潮澎湃?百年人文理念,定當賦予新的活力,「信義勤愛,思學志遠」,便是繼往開來之精髓。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學者,當慎思明辨,以思導學,思而創新,思以促變。學如登山,動而益高,學富才高,學無止境,方能至真。古人雲:「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立志,乃學業起點,事業基礎。追名逐利者,豈能有經邦高志。少年志高,定有勝於歐洲、雄於地球之時。縱暮年伏櫪,仍志在千里。是故心平意遠,專心致志,高瞻遠矚,定有所作為。懷寸草報暉之心,思學校繁榮之願,盼祖國強盛之情,是當今學子共同的心願。湧泉匯源凝聚萬眾之力,共展宏圖再創百年輝煌,讓我們情系學校、胸懷祖國、眼觀世界、面向未來,共同祝願上海理工大學的明天更美好。
注釋:
老子的弟子文子:「非淡漠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亮《誡子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田家炳綜合樓
圖文信息中心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位於楊浦區的軍工路校區,源於 1906 年創辦的滬江大學,1951年2月,滬江大學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辦,校務由余日宣、蔡尚思主持。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滬江大學各主要院系分別並入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相關院校,而校址移歸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
滬江大學
滬江大學
滬江大學(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20世紀上半葉一所位於上海的浸會背景的教會大學。
創辦
1900年,庚子之亂期間,美南浸信會(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的華中差會(在江蘇傳教)和美北浸禮會(American Baptist Missionary Union)的華東差會(在浙江傳教)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期間他們達成了共識,決定在上海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此前這2個差會對從事教育這樣的副業不甚熱心)。1906年,首先在北四川路北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Shanghai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校長是美南浸信會傳教士萬應遠博士(Dr.R.T.Bryan)。1909年開設浸會大學堂(Shanghai Baptist College),校長是美北浸禮會傳教士柏高德博士(Dr.J.T.Procter) 。1911年二部分合並組建 「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and Theological Seminary」(上海浸會大學),校長為美北浸禮會傳教士魏馥蘭(Francis John White) 。校址選定在滬東軍工路,建成一所黃浦江畔的綠茵遍地、風景幽雅的美麗校園。1914年中文校名定為滬江大學,並確定校訓為「信、義、勤、愛」。1917年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變遷
1921年開始招收4名女生入學,實行男女同校,開在華基督教大學男女同校之先河。
20年代末,全國掀起「收回教育權」運動,滬江大學改組了校董會,增補8名華人為校董成員。1927年神學院分立。1928年1月,經過改組的滬江大學校董會聘請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年僅31歲的劉湛恩博士為校長,這是滬江大學歷史上首任華人校長。
劉湛恩就任校長後,主張滬江大學「更為中國化」,致力革新校務,強調師生團結、學術自由。他曾說,滬江精神是積極的、前進的、建設的、犧牲的。他對學生從不疾言厲色,而是和藹可親、循循善誘。在他的努力下,滬江大學於1929年獲准在教育部正式立案。學校的設置作了一系列調整,相繼成立了文學院、理學院、教育學院等院系,從院長到系主任皆由華人充任。課程設置注重打好基礎,強調文理相通,學生英文水平普遍較高。學生課餘生活十分豐富,有書法研究會、健美學會、口琴會、英美文學會、英文劇社、網球隊、排球隊、足球隊、男女籃球隊、田徑隊、女子體育促進會等。其中足球隊的張綁倫後來成為上海的著名足球運動員。
劉湛恩早年有半工半讀的親身體會,因而對家境貧困、勤奮好學的學生十分愛護,設置了獎學金、助學金,還讓他們有一邊讀書一邊做工的機會。
在華各基督教大學中,滬江大學是最早開展社會工作的學校。1913年在楊樹浦眉州路創設滬東公社,這是一個以宣傳基督教教義為主,同時兼辦社會福利的教育機構。劉湛恩就任校長後,滬東公社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除了為工人區兒童創辦幼兒園和中小學,還開辦了醫院和診所,免費為周圍工人及附近農民施醫送葯,受到社會的歡迎。
1929年,滬江大學向中國政府立案,英文校名也改為University of Shanghai。
1932年,劉湛恩校長在圓明園路真光大樓創辦了滬江商學院,又稱城中區商學院,這是滬江大學最富盛名的學院,院長為朱博泉。除本科外,另設專科與普通科,利用晚上業余時間上課,為在職職工、家境貧寒好學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其辦學認真,課程切合實際,又聘請章乃器、潘序倫等社會名流執教,因而頗得社會好評。成為當時辦得較好的並卓有成效的一所夜大學。
劉湛恩就任校長後,主持建造了大學圖書館、教員住宅樓、女生健身房、男生新膳堂及大禮堂等,使校舍從最初的思晏堂等3棟增致懷德堂、思雷堂等44棟,學校規模有了較大發展,並添置了大量的實驗設備,學生人數也有較大增加。
劉湛恩校長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堅定不移的愛國者。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他被推舉擔任上海各界人民救亡協會理事、上海各大學抗日聯合會負責人、中國基督教難民救濟委員會主席,又是太平洋國際學會和國際俱樂部創始人之一。他為宣傳抗日,支援前線,救濟難民,安撫流亡學生,作了大量的工作。在他的影響下,滬江大學學生也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初,日偽妄圖利誘他擔任偽教育部長,遭到他的斷然拒絕。同年4月7日,劉湛恩上班之際,慘遭日偽特務暗殺,以身殉國。消息傳出,震驚中外,引起全國人民極大的憤慨和悲痛,社會各界3000餘人為這位傑出的愛國教育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1938年4月7日,樊正康接任校長。在重慶的滬江與東吳大學的校友曾聯合開辦法商學院。
抗戰爆發後,滬江大學因地處戰區,校區遭到嚴重破壞,學校本部遷往城中區商學院。抗戰勝利後,滬江大學於1945年10月1日正式復校,1946年2月遷回楊樹浦軍工路原址。
位於徐匯區的復興路校區,源於1907 年創辦的德文醫學堂。
德文醫工學堂
德文醫工學堂
1891年德國海軍隨艦醫生埃里希·寶隆(Erich Paulun)來到上海,他看到上海流行霍亂、傷寒、瘧疾等疾病,並且缺醫少葯,就決定離開海軍來上海開設診所。他先回到德國繼續進修醫學,提高外科水平,並籌集資金。1893年再次來到上海,就在當時的上海德國教堂附近設立診所,並與在上海的幾名德國醫生一起發起了「德醫公會」。1899年,"德醫公會"營業不振,埃里希·寶隆通過中國實業界和德國公司、企業私人募捐到一筆資金。當時德國駐上海總領事克納佩(W. Knappa)派領事館參贊費舍爾(P. D. Fischer)與上海的中國官員上海道扎飭善堂協商。上海道決定把坐落在張家浜新馬路(現上海鳳陽路)旁的一塊地,用於籌辦醫院。1900年前後,由埃里希·寶隆創辦的「同濟醫院」正式掛牌,這所醫院就是後來武漢同濟醫院的前身。醫院的醫師大都是"德醫公會"成員。他們白天忙於經營自己的診所,只有傍晚到醫院看門診、動手術。埃里希·寶隆醫生看到醫院里的醫療力量不足,計劃在院內設立一所德文醫學堂,招收中國學生,以培養施診醫生。這個計劃得到德國駐滬總領事以及德國政府高等教育司的支持。1906年,他們設立了一個支持醫學堂開辦的基金會,得到了德國「促進德國與外國思想交流的科佩爾基金會」的協助,籌集到一批醫科書刊及新式的外科手術電動器械等物品。
1907年6 月醫學堂開學前,德國駐滬總領事克納佩在上海不僅號召德國商人捐款,而且要求德國洋行向中國商人募捐。同時,費舍爾還要求中國官方的資助和支持,克納佩利用在中德兩國募來的捐款,成立了「為中國人辦的德國醫學堂基金會」。當時規定,捐款金額較多者可成為醫學堂董事會董事。醫學堂建立時定名為上海德文醫學堂,並成立了董事會負責學校的管理。董事會由18人組成,主要成員有:三個德醫公會元老:寶隆、福沙伯(第二任校長)、福爾克爾;三名德國商人:萊姆克、米歇勞和賴納;兩名中國紳商:朱葆三(滬軍都督府財政部長及上海商務會會長,大買辦)、虞洽卿(荷蘭銀行買辦);總領事館的副領事弗賴海爾·馮·呂特等。埃里希·寶隆醫生被正式推選為董事會總監督(董事長)兼學堂首任總理(校長),負責學堂的管理。醫學堂的校址設在同濟醫院對面的白克路(今上海鳳陽路)。1907年10月1日上海德文醫學堂舉行了開學典禮。
後歷經中法國立工學院、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上海機器工業學校(中專)等校名,1991年起更名為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大專),升格為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應用型人才培養很有特色的學校。
上海理工大學本部側門
1996 年5 月,華東工業大學(原上海機械學院)與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為上海理工大學。1999 年,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並入學校。 2003 年 7 月,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劃歸上海理工大學管理。
2008年位於楊浦區的軍工路318號原上海海洋大學軍工路校區校址移歸上海理工大學,建立上海理工大學南校區。
編輯本段歷任校長
柏高德(J. T. Proctor,1906-1911)
魏馥蘭(Francis John White,1911-1926)
劉湛恩(Herman C. E. Liu,1928-1938年4月7日)
樊正康(T.K. Van,1939-1942)
凌憲揚(Henry Hsien-yang. Lin,1944-1949)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建國前,中國共有14所教會大學,分別是燕京大學、齊魯大學、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華西協和大學、華中大學、金陵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湘雅醫科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滬江大學、嶺南大學、協和大學等。雖然數量不多,但起點很高。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特別是在20世紀20年代以後,教會大學在中國教育近代化過程中起著某種程度的示範與導向作用。因為它在體制、機構、計劃、課程、方法乃至規章制度諸多方面,更為直接地引進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從而在教育界和社會上產生頗為深刻的影響。由此可見,教會大學史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們為中國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捌』 北京華大中醫院的介紹
北京華大中醫院坐落於北京市朝陽區勁松中街405號,是一家集醫療、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於一體的權威中醫醫院。是一所既突出中醫特色,又推行中西醫結合的特色綜合中醫醫院。
『玖』 國家在提倡各鄉鎮衛生院85%的中醫科,好多中醫就已近失傳了,尤其是主張醫學院校畢業考取執業醫師資格
一是市場專政:醫院看病,可以報銷,因為西醫學是集體醫學,必須配備各種檢驗部門,護理和配葯等輔助人員,而且,需要的支出也就無數倍的增加。中醫從來就是個體醫學,一個內科醫生,就等於一個醫院,既可統治婦、幼、內、外等所有科別,也可以自己配葯或炮炙。因此,完全可以個體行醫。而我國的報銷制度,個體診所被排除在外。個體診所被嚴格控制。經濟利益迫使許多患者不得不上醫院。如果中醫的個體診所診葯費能夠報銷,就可大量降低醫療支出。如果我國的行政管理,把醫療經費重點用於支持中醫,就能促使中醫的大發展。中醫中葯費用極低,不僅能使國家大幅度地降低醫療費用的支出,而且還能使患者沒有葯物副作用的後顧之憂。先決條件當然是有一批合格的,有長期實踐經驗的中醫。與此同時,還會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治癒的機會。道理就在於中醫的治癒率遠超西醫。因為,西醫能治好的,中醫也能治好;西醫治不好的,中醫也能治好。我國的醫療實踐已經證明這個事實,否則,許多西醫治不好的疑難病,就不會推給中醫了。這就是關鍵之所在。中醫的治療能力與治療面,遠遠大於西醫。道理就在於中醫抓准了疾病治療的牛鼻子。一百多年的醫療實踐證明了西醫治療痊癒率沒有提高,正是因為西醫還沒有摸准治療的關鍵。
其二是學術專政:在學術論壇上,中醫不能與西醫並起並坐,西醫可以批評中醫,中醫不能批評西醫;說西醫不好的論文,不能得到發表。大多數研究經費被撥給了西醫,中醫所得甚少;大學里的教科書,也要照西醫的格式;中醫研究中葯,要照西醫的分析方法,也要有抑菌試驗;中醫升職稱,英語要達到幾級,甚至要由西醫來評定;中醫要照西醫的框框寫論文,例如病例要有多少個,否則就是個案,不能發表,而偏偏中醫只有個案,而沒有通例。於是,中醫要想發表論文,只能濫竽湊數……
其三是管理專政:所有的衛生行政官員,基本上都是西醫學校里畢業出來的,基本不理解中醫的特點和特色;所有的管理政策,都用西醫的條條框框來制訂;中醫申報課題,要由西醫的行政管理官員審批;論文,要由西醫的醫生審閱;對醫生的管理,基本上與要求西醫的一致。例如基層對中醫個體診所開業的要求條件、設備,都與西醫的個體診所一樣;搞分區規劃,與西醫等同——西醫只能治療一般的常見病,可以搞分地區規劃;而中醫治療面很廣,很多是西醫治不好疑難雜症,大多數患者慕名而至,卻是沒有地區限制的。
發展中醫的前提是首先解決這些「專政」造成的發展障礙。
西方醫學的實際權力操在制葯公司手中。它的研究,都必須按制葯公司的思路走,也就是向有利於制葯公司增加利潤的方向走的。醫生不想治好病,而只是想在病人身上施用自己掌握的一些技術或葯物。也就是說,對西方醫學來說,病人不再是他們服務的對象,而是他們手中產品的顧客:我有什麼,你買什麼,你的病好不好與我無關!最好是你的病在我的控制之下半死不活地拖著,好讓你長期不斷地購買我的葯品,在你的家產未完全歸於我之前不要死亡。
1845年前,美國的順勢療法盛行,許多傳統西醫為了治好病人,有的投奔和使用順勢療法治病了。為了鞏固陣地,傳統西醫學會規定,凡是拿病歷與順勢療法醫生商討的,或者使用順勢療法治病的醫生,一律被視為不道德行為,開除會籍。100多年前的這個規定,反映了傳統西醫的目的,不是治好病人的病,而是聚成一個利益集團,在病人身上謀取利益。(本資料見陳樹禎《順勢療法》282頁,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年7月)傳統西醫學會是由傳統西醫醫生和制葯公司職工組成的利益團體。」(《現代醫療批判》第116頁)
「為了控制醫療業,制葯公司一直保持著對葯物管理機構上層人物強大的影響力,這表現在,上述機構始終如一地排斥施行自然康復療法的醫生,排斥任何與正統的對抗療法相違背的人員;許多這類政府機構的負責人,一旦退休,就會被各類制葯公司高薪聘用。」(《現代醫療批判》第114頁)
(這種做法傳到日本,日本於前個世紀初,立法取締中醫;傳到中國,中國也醞釀著立法取締。最近學術界,有那麼少數幾個人又蠢蠢欲動,說中醫理論是最大的偽科學,號召網上簽名取締中醫。這種排異能力,如果背後沒有權力和金錢作為後台,是動不起來的。)
通過控制研究經費,控制許多醫生進行重大課題研究所需要的經費,制葯公司能夠決定什麼是發現,什麼不是發現。它們對無助於銷售葯物的發現不感興趣,若研究人員得出這類結論,那麼就會很快發現自己研究經費短缺;這就是『征服癌症戰爭』幾乎毫無進展的原因所在,這也將是『征服艾滋病戰爭』毫無進展的原因所在。」(《現代醫療批判》115頁~116頁)
這說明西方制葯公司,並不是醫學的陪襯,是為醫學服務的。它借贊助之名,通過金錢,控制了醫學的輿論導向,研究方向,它已經成了醫學的主子。
「加州醫生博登海默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揭露出錢贊助的制葯企業對臨床研究的顯著影響。葯廠委託獨立研究員進行研究時,會對研究結果進行施壓、美化、修改等手段,博登海默詢問的12名研究人員當中,有6位承認研究工作受到影響。研究成果不符合廠商期望的,不是完全不發表就是被動了手腳。」「在這段時期內,葯廠偷偷寫一篇結果相反的研究報告,來支持自己的立場。」「有部分研究人員發現葯物有副作用,寫進稿子里交給葯廠,委託廠商看了之後會威脅這些提出擬訂的醫學人員將不再給予研究贊助,還發表一篇自己作的報告,對於副作用頂多一筆帶過。另一種情況是研究人員認為受測葯物完全沒有療效。葯廠顯然也心知肚明,便悄悄把報告塞進抽屜,永不見天日。」(《疾病發明者》第31頁)
所以,盡管醫生是從實際醫療中獲得治病經驗的,但是,西醫從不承認病人是醫生的老師。所以,病人在醫院里,常受到醫護人員的訓斥:你是醫生或我是醫生?這句話,已經成為醫生打發病人質疑的常用語了。因為,就現代醫學而言,它經不起質疑,只能這樣打發病人。
「現代『科學的』醫療手段,主要依賴於化學葯物,而葯物最終又會損害病人的免疫系統。這既非秘密,也不是偉大的發現。幾乎所有的醫學文獻都討論會過這個問題。但今天它顯得更為重要了。因為世界上正面臨著源於免疫系統普遍受損而發生的一場流行病。自二戰以來,合成葯已達到了其目的:在損害免疫系統的代價之上,病人身體差不多被抗菌素滅菌了,從而使艾滋病成了生命過程的最後一站。如果不付出一定的代價,免疫系統就不可能受到無休止的損害。這是自食其果。」(《現代醫療批判》第62頁)以上是醫學家哈里斯·L.庫爾特(1825年——1895年)在其《艾滋病和梅毒的潛在聯系》上說的。他認為艾滋病是因為人們過分使用化學葯物、抗菌素等,損害了自身免疫功能引起的。因此可以說它不是感染性流行病,而是醫療行為導致的醫源性疾病。這話也可能過偏,因為,它發現於自我毀滅的人群,應該說也是一種人為性的疾病,可以肯定,認為它會大規模傳染,則是一種商業需要。醫學被制葯公司綁架了!反過來說,這種綁架也是西方醫學的需要。因為一種方向性錯誤的醫學單單依靠自身的學術成果在醫學界斷難長期立足,非嫁接「科學」輿論和市場運作早就死定了。
筆者從西方醫學中歸納出一個研究的特點:一些人患相似的症狀死了,他們使用解剖屍體的方法尋找致死的原因,然後宣布他們的發現:這些人的某個部分或器官,假使與通常的不一樣,例如萎縮或肥大,他們便武斷地認為這就是死亡的原因。因而馬上開始研究如何使這個部位恢復與通常的一樣。如果有個別人,因這樣的治療後,暫時地好了,就馬上大做文章,大肆宣傳,然後就有許多醫生去觀摩學習,直至應用。其時,沒有人敢說這種見解是錯誤的。再如有幾個發類似症狀的人死了,他們就預先設定為某種微生物感染,然後,就由一些微生物學家去尋找這些微生物,不管是病毒或細菌。在相同死亡的幾個人身上發現相同的微生物,就先預定這些就是致人死亡的微菌。於是宣傳這些微生物的可怕鋪天蓋地,並忙著研究製造相應的葯物。直到許多人在接受治療後,發現這種說法不對,才開始批判.但是,錯誤的治療方法一旦已經被很多人使用上了,糾正是很困難的.醫學具有極強的保守性,因為,使用這種治療方法的人是以此維持生計發家致富的,西葯財團則是全靠流水線生產大批量這些化學葯發洋財的,他們不可能為了病人而放棄使用化上5~7載青春年華才學會並嫻熟掌握的老方法,從而使自己丟了飯碗,沒了錢途,斷了財路。這就是醫療慣性所釋放的力量。學會使用這種治療方法的人是以此維持生計的,他們不可能不顧自己的生計不加以使用。這就會使醫療手段更新困難。病灶感染論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開始批判,到現在80多年過去了,仍有一些專家運用它來講解致病的原因。再如癌症病毒論已在70年代被基因變異說推翻,但現在的化療、放療,仍作為治癌的主要方法。化療、放療是根據癌症病毒論產生的,目的是用它們來殺死癌病毒。要是說過去不知道錯誤才使用它們,現在知道了為什麼仍然丟不開?就是因為醫療的慣性力量所致。
最近,美國華裔學者張緒通博士撰文揭開了消滅中醫的驚人內幕。他文章中所提及的美國人Hans Ruesch撰寫的文章《洛克菲勒葯品帝國的真相》(TheTruth about the Rockefeller Drug Empire:The Drug Story),清楚地告訴中國人,美國的洛克菲勒葯品帝國早在1927年對中醫做了些什麼。張緒通博士說:"該文坦白地道出了緣由,洛克菲勒及其家族以學術基金會的名義,捐了一點錢給中國的醫葯界,美名其曰'幫助中國實現中葯現代化、科學化和國際化',目的就是要中國人對自己的中醫葯學術的根源與體系產生懷疑,以至於厭棄。然後打出'拯救中醫中葯'的美名,以'中醫葯現代化、科學化'的幌子,達到徹底操縱、把控中國的中醫葯及其市場的目的,完全有他們的戰略預謀。"在《洛克菲勒葯品帝國的真相》一文中,作者寫道:"洛克菲勒的各種各樣的'教育活動'在美國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以至於在1927年發起了國際教育基金會作為小洛克菲勒自己的個人慈善事業,還捐贈了兩千一百萬美元作為啟動資金,准備毫不吝惜地給予外國的大學和政客們,當然要附帶各種條件。洛克菲勒過去一直對中國有著特殊的興趣,由於美孚石油公司幾乎是'中國油燈'用油的唯一供應者,因此他把錢用來設立中國醫葯基金和北京協和醫學院,扮演著'偉大的白人教父'的角色,來向他卑微的孩子們傳播知識。洛克菲勒基金會投資達四千五百萬美元用來'西化'(實際是摧垮)中醫。
醫學院校被告知,如果它們想從洛克菲勒慷慨的贈予中得到好處,它們必須使五萬萬中國人民信服地把他們經過多少個世紀檢驗的安全、有效卻又廉價的草葯扔到垃圾箱里,讓中國人民贊成使用美國製造的昂貴的有致癌、致畸作用的'神'葯,當這些葯致命的副作用再也掩蓋不住的時候,則需要不斷地用新葯來替代。如果他們不能通過大規-模的動物實驗來'驗證'他們古老的針灸的有效性,這就不能認為有任何'科學價值'。西醫對幾千年來證實的針灸對人類的有效性毫不關心。
"但是共產黨在中國執政以後,既然跟中國進行貿易已不可能,洛克菲勒一家也就對中國人民的健康突然失去了興趣,並逐漸把他們的注意力轉向了日本、印度和拉丁美洲。"
此段論述,就將前面所述南京民國政府衛生部副部長劉瑞恆以及余雲岫有關"廢止中醫案"的背景全盤托出。劉瑞恆曾是協和醫學院的院長,孫中山、梁啟超在協和醫院治病期間他都在場。而協和醫學院本身就是洛克菲勒直接投資創辦的。所以,洛克菲勒的"要說服五億中國人相信西醫而把'安全、有效、廉價'的中醫扔進垃圾箱"的資本陰謀就成為劉瑞恆的職責。他把這種職責從協和醫學院帶到了南京政府衛生部,並在1929年以行政手段在全國范圍內廢止中醫。此舉雖然遭到當時全國中醫的反對,南京政府也於國代會上撤銷了"廢止中醫案",但是南京政府衛生部消滅中醫的行政手段與體制已經建立,中醫在此之後一直未得到重視。後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醫受-盡了欺辱和摧殘,一直在苦苦掙扎。
此後的新中國,剛剛把美帝國主義趕出去,是不可能得到洛克菲勒"捐款"的。但是,第一屆衛生會議所制訂的一整套阻礙中醫發展的法規,卻成為中醫發展路上的一個個制度陷阱。中醫落入這陷阱中,就如同一個活的、可以自主行動的人忽然被五花大綁,動彈不得了。我們相信,這一制度陷阱與遠在大洋彼岸的那個資本陰謀並沒有什麼直接的利益授受關系。但詭異之處也正在於此二者的態度和行為方案竟如此的意合神契!可見洛克菲勒策劃的"以華制華"的陰謀是多麼巧妙,不給錢也同樣達到了消滅中醫的目的。建國之初衛生部消滅中醫的政策實行了整整三年,從此打下了衛生部門在認識上蔑視中醫和行政上歧視中醫的基礎,實行了一條沒有洛克菲勒的洛克菲勒路線。
從賀誠講話到衛生部制訂的一系列消滅中醫的政策法規,完全是打著"中醫科學化"的旗號進行的。中醫科學化、現代化是洛克菲勒為消滅中醫而設計的一個陰謀、一個陷阱。它是洛克菲勒教育基金會捐資的附加條件,即"幫助中國實現中葯現代化、科學化和國際化"。它先是強蠻地給中醫加上一把伸縮無定的、所謂"科學"的標尺,並教會你習慣於用這標尺去丈量中醫。然而,你學會的只是技術性地丈量,而那標尺的伸縮幅度,卻是由它來調定的。結果,你手裡似乎有了一把尺子,但那尺子事實上永遠也不屬於你,這就是洛克菲勒陰謀的最吊詭之處!
大凡學習西醫的人和西醫化的人對洛氏的陰謀不但沒有認識,反而認為中醫就是不科學,就是要淘汰,並相信洛氏幫助中醫實現現代化是真誠的、可信的。這又說明洛氏消滅中醫的陰謀是多麼的"英明"、有遠見。
"中醫現代化"在如今被衛生部及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越叫越響,大有壓倒一切之勢。因為有了賀誠、王斌被撤職的前車之鑒,消滅中醫的行為變得隱蔽起來。一般人從報紙新聞上總是認為中醫是被重視的,然而卻不知中醫實際上在行政上、法律上是被壓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