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關愛農村孤寡老人活動內容的方案
幫老人打掃打掃屋子,收拾一下,給老人洗洗頭,剪剪頭發,遇到用水不方便去給他們弄點水啥的,做點好吃的給他們吃吃,總之就是干點實事就行,好人好報。
㈡ 關愛留守兒童 孤寡老人的計劃書
計劃援助優秀特困大學生入學捐贈儀式,金科集團通過一波——金科集團情暖萬家愛心捐贈迎新春大型慈善關愛這些老人為共和國的成立和建設奉獻了青春,揮灑了
㈢ 老年人幫扶計劃及措施哪些人屬於幫扶對象
摘要 幫扶對象社會孤老、退休孤老、空巢老人、80歲以上高齡老人、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經濟困難等6種老年人為長期重點幫扶對象
㈣ 大學生關愛空巢老人策劃案怎麼寫
用情感溫暖人心,用真誠點亮生命
一、 活動背景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內傳統美德容,然而在社會經濟突飛發展,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卻有越來越多的老人被冷落,是敬老院讓這些需要幫助的人重新找到了家,得到了家的溫馨,愛的呵護。我們每個人都要走過少年,青年,壯年,老年的人生之路,這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自然規律。尊重老人,敬愛老人,說到底就是尊敬自己,敬愛自己。作為紅十字會志願者的我們有義務來擔起這個社會責任,發揚紅十字會「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繼續弘揚這個延續不滅的傳統美德,並打開心胸去關愛、去接納敬老院中孤獨的老人,給他們歡樂,給他們祝福,陪伴他們去更好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二、 活動目的及意義
1、慰問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給他們送去一份關愛和溫暖,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減少他們的孤獨感。使他們保持樂觀的健康心態,感覺到社會的溫暖,從而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安度晚年。 2、倡導社會各界人士發揚人道主義精神,關注孤寡老人,弘揚尊老愛幼的美德。
3、向社會展示中國紅十字會志願者的優秀素質,發揚人道、博愛、
㈤ 如何做好空巢獨居老人的幫扶工作
一、概述
主題:我能,我願意以己之力,回饋社會
理念:輕物質層面的捐助、重精神層面的關懷,關注心理、生理健康。 對象:萬年縣的獨居老人 二、目的 各種原因,社會存在著這么一個群體——獨居老人。雖然社會老年人的保障制度是越來越完善,更多的老人有低保、醫保、退休金等物質保障。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的衰弱,老年人的生活會受到影響,獨居老人還需要面對孤獨等更多生理、心理層面的問題。我們用能力去幫助、用愛心去關懷。讓獨居老人也可以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夕陽無限好,無憾在黃昏。」 三、內容
(一)准備階段
1、組織自願者,具體分工
2、通過走訪或社區、居委會幫助,建立幫扶檔案(家庭檔案、健康檔案) (二)實施階段
A 無家屬的孤寡老人
1、按自願者能力、特長、意願等因素,確定幫扶對接,負責日常電話問候、溝通。 (細則暫擬:飲食情況調查、情感交流,須每日填寫報告) 2、組織2~5名自願者入戶幫扶,幫扶對象每戶每月至少1次。
(細則暫定:分配人員負責簡易體檢、衛生打掃、情感交流等,須填寫報告) 3、組織陪同聚會、就醫、體檢。 (細則暫定。結合現有社會資源,幫助獨居老人享受既有權益,例如老年人體檢、門診復查、舉辦或參加文化、體育、娛樂活動,每年至少一次。須填寫總結報告,以及個人報告)
B 有家屬的獨居老人
(初稿商議後定,例如 幫助老人與家屬的視頻通話,搭建遠程監控 等。幫扶的方向:除幫助老人外,還有幫助家屬了解老人情況和鼓勵、引導家屬更多的關心老人。 意向從家屬方面吸收贊助或服務費用,補充活動經費)
四、注意事項
1、保護幫扶對象的個人隱私,禁止對外發布幫扶對象及其家屬的聯系方式、影視照片、個人資料
2、(商議後擬定„„
㈥ 關於關愛空巢老人的活動模式與內容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增長的趨勢日益明顯,關愛空巢老人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出現在空巢老人中的問題也日漸突出。關愛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對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和人際關系、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我社區逐漸步入老年人社區,空巢老人問題越來越突出,根據社區實際情況,社區婦聯決定開展「關愛空巢老人 讓愛揚帆遠播」的活動。
社區婦聯十分重視本次活動,專門成立「關愛空巢老人服務小組」來負責本次活動。組長由社區書記祁柱均擔任,負責整個活動的統籌規劃。副組長由婦聯主任祁麗雲擔任,負責活動的全面工作。服務小組的成員由計生服務組成員、團委志願服務隊隊員和社區辦工作人員組成,負責各項工作的具體實施。在成立服務小組後,我們立即開展社區空巢老人的調查,在各居民小組的配合下,對社區存在的空巢老人作登記存檔,作為日後開展工作的材料。
服務小組的隊員到超市選購了大米、食用油和新鮮水果。我們逐一到空巢老人家進行探訪。老人們對我們的到來感到非常開心,連連表示感謝。我們陪著老人們聊天,聽他們講過去的歷史,聽他們訴說自己內心的空虛,聽他們反映生活的困難,聽他們感謝當今美好的生活……在聊到興致高時,老人們手舞足蹈,甚是可愛。我們跟老人們談現今的民生政策,跟他們聊社會趣聞,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解開心結,快樂生活。他們表示,兒女不在身旁確實多了許多的牽掛和寂寞,不過兒女們也有自己的難處,自己也不能給兒女添煩惱。只希望兒女們多給家裡打電話,多回家看看、坐坐。服務組的成員把老人們的心願記下了,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會作進一步的溝通,一方面我們加強與老人子女的聯系,讓他們明白老人的心聲,一方面組織社工、志願者定期到老人家中探訪。
為了讓廣大老年人生活的充實、快樂,社區婦聯將定期在組織老年人活動,除了開展慰問活動還會舉行各類的文體活動,如老年人文化周末等等。社區婦聯將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空巢老人帶去一份快樂,獻上一份孝心,送上一份關懷,讓他們感到溫暖。
我社區不斷探索解決關愛空巢老人問題,積極發揮各個部門的力量,共同關注空巢老人,既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美德,也讓我們從中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奉獻愛。我們將會將這種服務精神一直發揚下去。
㈦ 社區寫一份空巢老人工作計劃怎麼寫
主題就圍繞怎麼關心空巢老人,寫一些計劃
㈧ 幫忙給個XX小區的孤寡老人幫扶或救助制度範文
XX區孤寡老人監護與救助工作制度
為做好社會孤寡老人的監護與救助工作,更好實現「六個老有」的目標,提升社會文明,促進社會和諧,特製定此工作制度。
一、區民政局成立孤寡老人救助與監護工作指導小組,專門負責孤寡老人的救助與監護工作。
二、城鎮「三無」老人全部納入城鎮低保,300元/月•人,農村「五保」對象全部納入農村低保,250元/月•人。符合條件的再給予分類施保。
三、分散供養的「三無」老人和「五保」對象衣、食、住、醫、葬由區財政按每人1500元核撥各鎮(街)場給予包干補助。
四、城鎮「三無」對象自願入住福利院、農村「五保」對象自願入住敬老院的區、鎮(街)應給予安排。
五、分散供養的孤寡老人可由社區指定居民或親屬提供供養照料,並對其供養情況進行監督。
六、對不按規定進行照料的居民或親屬,社區有權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拒不改正的,可改由他人進行照料。
七、開展助養特困老人活動。對生活確實困難的孤寡老人,社區應優先列入助養對象。
八、生活確實困難而又不能列入助養對象的,可作為市、區每年慰問探望的重點進行救助。
九、對遭遇重大疾病或突發事件,造成家庭生活極度困難的孤寡老人,在區、鎮(街)政府救助後,仍無法解決的,鎮(街)、社區要登記備案,並上報區老齡辦,協調上級有關部門進行重點救助。
十、開展「情暖空巢——平安鈴進社區」活動。由區老齡辦聯系電信部門免費為有需求的孤寡老人安裝電話平安鈴,社區發動志願者與其建立一對一幫扶關系,負責聯系電信、水電、煤氣、餐飲等部門為其提供免費或優惠上門服務。
㈨ 怎樣寫好關於空巢老人,失獨家庭,老年人人公益活動計劃
實地考察一下在寫
㈩ 求一份關於關愛孤寡老人的可行性報告範文
你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一些爺爺、奶奶,他們由於種種的原因不得
不生活在敬老院中,內心充滿了孤獨;他們獨自生活在村裡的小屋裡,
無親無故,獨自一人自理生活。他們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渴望社會的關
心與幫助!即使經濟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也還沒解決
「空巢老人」這個問題。曾經「百事孝為先」,可如今卻要將「關愛老
人」寫入法律,那些孤獨的老人要靠法律才能找到一些精神的慰藉,我
們是否應該反省自己?
古人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關愛老人本應是為人子女的本
分,但是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是我們的親人,我們
的關愛不應只是小家,而是大家。關愛今天的老年人,就是關愛明天的
自己,待自己也成花甲時,你也可以享受身邊跳躍著的年輕人的美好,
感受生命的「天倫」。
我們系一直努力致力於服務空巢老人,在新的一學期里,為了繼續
傳承這樣的美德,我們在這里啟動「踐行志願者精神,加強愛德建設,
關愛孤寡老人」志願服務行動,旨在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
步」志願精神,關愛空巢老人。在此,我們做出如下倡議:
一、弘揚尊老美德,營造良好氛圍。「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
乳之恩」,關愛空巢老人是時代的呼喚、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我們以
志願者精神為引領,
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
「關愛孤寡老人志願服務行動」
中來,營造全院尊重和關愛孤寡老人的良好社會氛圍,讓孤寡老人在精
神和生活上更加富足。
二、溫暖空巢老人,奉獻愛心。組織志願者定期或不定期為精神寂
寞、特別是有心理疾患的空巢老人提供心理撫慰志願服務。特殊的節日
特殊的情懷,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端午、中秋、重陽,
看望慰問空巢老人;對空巢老人情況記錄存檔,在他們生日之際,贈送
賀卡或小禮物,給他們一份不一樣的感動,還可以採取電話問候、上門
慰問、為老人讀報、陪老人聊天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咨詢和心
理疏導。定期在社區開展各種有益身心健康的講座、報告會、討論會,
組織空巢老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三、關愛空巢老人,促進社會和諧。廣大學生和志願者要以結對幫
扶活動為載體,通過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等形式,聯系幫扶空巢老
人,開展上門走訪,主動關心、照顧結對對象,為空巢老人提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