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廣西著名人物
1、石濤:清初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
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
2、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桂系」首領,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他是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之後出走美國,但最終偕夫人郭德潔於1965年7月經瑞士、中東回到北京,受到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人歡迎,於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3、馮子材:字南干,號萃亭,漢族,生於廣西欽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將,民族英雄。馮子材自幼父母雙亡,流落江湖,歷任廣西、貴州提督。
咸豐年間從向榮、張國梁鎮壓太平軍,中法戰爭時,已年近70,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取得了鎮南關之戰勝利,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里,授雲南提督。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治軍四十餘年,寒素如故。
4、石達開: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客家人,祖籍地在今廣東省和平縣。石達開是太平天國主要將領之一,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戰略家,武學家,詩人,書法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
5、蔣冕:字敬之,一字敬所,號湘皋。廣西全州鎮北門一帶人。蔣冕是明朝弘治、正德兩朝及嘉靖前期重要政治人物,官至首輔內閣大學士(正德年間代廷和為首輔僅兩月),是全州有史以來朝中最高職務者。兄昪(即蔣昪),南京戶部尚書,以謹厚稱。
⑵ 藤縣古龍大村的「大」字怎麼解,你知道嗎
大村地處藤縣古龍鎮以北的一個小盤地,素稱大壬。大村最特別的特點是大字當頭。
就算你身居大村,但你不知大村的(大)字有多少?
從地名來說:大村東面是水的發源地叫大海沖,大海沖的水流經大村穿腸而過,這叫大河,直往西去經峽口流出長沙。大村人那怕是羊腸小道也通稱大路,如六中村出面仙山這條路就叫做龍雙大路。兩條木搭過河的木橋也稱大橋。
大村本來是九?肚中九條村之一,卻要分上大村,下大村。而六貝又是一條村卻要分出一個叫大山。還有大燕塘,大垌,大屋等等。
從稱呼來說,外公外婆稱為大翁大婆。大姨大姨丈。大舅,大妗。大表哥,大表嫂。大叔大嬸。大姑大姨,大哥大嫂。比自已長輩的叫大伯,大叔。比自已大的稱大佬或大哥,甚至稱大爺,大少,大少爺,大少奶。叫醫生稱大醫生。叫道士佬稱大師付。叫讀書人稱做大學生。問姓稱高姓,貴姓或大姓,問名字稱大號。幫了他的忙他說你幫了大忙。你封了只小封包給他,他會多謝你給他大利是。?ㄖ斫?ù籩懟D愀?誦┧榍??雋閿沒岢頗憒笊嶧虼蠓健?/p>
對有錢人稱為大款,大財主。騎在人的頭上稱王稱霸,作威作福的人稱做大惡霸。對經常講粗言爛語的人叫做大咸蟲。肥佬肥婆稱為大肥佬,大肥婆。對高才生稱為大秀才,大學士。對愚蠢者稱為大蠢豬,傻佬或大笨蛋。對凶惡的稱做大惡爺,大惡佬,大惡?p。甚至稱做大南蛇,大惡霸。對小孩放心不管叫大心肝。對沒文化無知識稱做大老粗。對路邊敬的小佛稱做佛子大哥。?R里敬的菩薩稱做大菩薩。對眾所周知的名人稱做大名人。對異想天開的人總是教他多發些大頭夢,多吃些大頭菜。
從表情方面來說,對不得寧靜時總說別人大吵,大鬧,大哭,大叫。對那些不願起床的貪睡者稱為大睡蟲,大食懶,大訓八,大睡蟲。對吃得特別多的人稱為大食精,大食癃,大喉腩。做大事叫大做作,大手?,大手腳。對當官,做頭的叫大官。重病稱大病,發高燒叫發大麻,大熱症。下大雨叫落大水,天大亮叫大天光,半天叫大半日,半夜叫大半夜。做麻後面有豆痕稱大麻子,大花面。不懂裝懂叫大頭鬼,大頭蝦,沖大頭。對活潑可愛的人稱為大癲大廢。惹事叫闖大禍。吃虧叫食大虧,虧本叫蝕大本,賺錢叫賺大銀。起屋叫起大屋。清明日叫大明日。結婚擔禮品叫擔大擔,結婚鋪床叫鋪大床。辦?~飲酒叫吃大餐。抬轎叫抬大轎。結婚拜堂叫行大禮。婚後生第一胎叫頭大仔或頭大女。排第二的不準叫=叔,二叔公,要稱做大叔公或三叔公。鼓叫大鼓,鑼叫大鑼,釵叫大釵。放鞭炮叫放大炮。講假話叫吹大牛,又叫扯大炮。
物品叫法方面,總是在每件物品之前加一個大字,比如大籮,大機,大?,大??,大鍋,大鑊,大桶,大碗,大碟,大盆,大勺。大獅子,大頭佛。大綁頭,大鋤頭,大錘。出了?~叫弄出了大頭佛等等。又比如大屋,大塘,大山,大?X,大竹,大木,大樹,大梁。大衣,大?,大手巾,大棉被,大蚊帳。燈籠叫大燈籠。痾屎叫拉大便,出工又叫大便。
動作方面,對花銀無度的叫大手大腳。做事不細?的叫粗枝大葉。下了一場大雨之後幾天?]雨叫大落大停。有錢的大款和大肥佬大肥婆行路稱大搖大擺。不講道理便打起來叫大動干戈或大打出手。對長輩老人不尊重叫大逆不道。做生意一時發大財,一時又退大財或一升上高官,一時又從高官撤到底稱做大起大落。進攻規模很大叫大舉進攻。對獲得不少朱榮的人稱為大紅大紫。一些人勝利沖昏頭腦或一敗?T地之後的神態往往是大瘋大癲,大癲大廢。對事業大展宏圖,對應撤的撤,應殺的殺稱做大刀撥斧。需大眾知道之事要大力宣傳,大張旗鼓,大響名聲等等。還有不少大的,大村人都背得很熟。
對大肥佬,大肥婆,大腹便便的人總以為大有福氣,是大富大貴之人。對讀書人認為是大有可為之人。對有勇有謀,大志大勇之人認為是大有作為之人。對秉公辦事,能大義滅親的人認為是大公無私的大好人。每做完一件事稱大功告成。對瞧不起人的叫狂妄自大。有些成功人士怕樹大招風,總認為人怕出名馬怕壯。一些人大模大樣,財大氣粗,辦得十分大方,進而大施大舍,使人感到他是金錢大把之人。一些人雖然大起大落,但還是對想好的事大刀撥斧,大幹一場,大顯身手的人抱有極大的希望。對那些對事業曾經失敗即抬不起頭的人來說教訓很大,大有裨益。一些人大志若愚,而且大志大勇,心想事成,大幹一場。但是膽大心細,干起?大氣磅礴,一不幹,二不休,不成功,便成仁,大有壓倒一切,決不使人大失所望,不成大事決不罷休。
大村人的精神,一不做二不休,做就要做大的,做大工程,做大生意,做大老細,當大土豪。比如引進良種,大種特種無籽西瓜和無核荔枝,以及八角等優良品種,使其年年獲得大豐收而大動腦筋。使產品馳名港奧,遠銷五大洲。但不願做小打小鬧的小事。只有訂大計劃,下大決心,立定大志,花大力氣,再大的困難也嚇不倒。在前進中如果前怕狼,後怕虎,縮手縮腳的話什麼大事也辦不了。
這就是大村人的大氣慨,大膽略,由此而帶來了大村的大發展,大變化。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大顯身手,使大村大放異彩。在黨和國家正確路線,正確放針的指引下,讓我們大村人同全國一樣邁開大步,擼起袖子大幹吧!我們大村人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邁開大步,決不落後,奮勇向前,奪取更大的勝利!
(大村六中老韋二零一七年五月選文)
⑶ 總分C+可以進梧州藤縣高中嗎
總分C+可以進梧州藤縣高中。
1、藤縣第二中學:
藤縣第二中學創辦於1929年,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其前身是太平三民中學,校名幾經更改,現為藤縣第二中學,是一所公辦縣直完全中學。
2、廣西藤縣一中:
藤縣第一中學成立於1978年8月,原名藤城中學,1992年秋易名為藤縣第一中學。學校座落在藤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藤州鎮。是一所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
藤縣第二中學、廣西藤縣一中、廣西藤縣中學的辦學規模:
1、藤縣第二中學:校園面積78畝,是藤縣最大的學校之一。藤縣第二中學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多,有初、高中生共3300多人。
2、廣西藤縣一中:校園佔地面積127畝,總建築面積52398m,總投資5152萬元。學校全新建設,有教學樓二幢、綜合樓一幢,科技實驗樓一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藤縣第二中學
⑷ 藤縣天平鎮蝦子塘回建安置區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搶險避讓實景演練實施方案
藤縣人民政府
(2013年4月)
一、應急演練的目的
通過應急預案的演練,檢驗各單位在地質災害發生的緊急情況下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人民群眾的防災自救意識,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置程序,提高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二、應急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的誘發,天平鎮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後山發生滑坡,且有繼續發展的可能,情況十分緊急,需要立即啟動《天平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縣人民政府的直接領導下,由天平鎮政府組織學校和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進行搶險救災並撤離危險區域83名群眾,盡快採取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
三、應急演練的原則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演練的組織
1.應急演練單位
由藤縣人民政府、縣地災辦主辦,天平鎮人民政府承辦,縣國土局、公安局、民政局、教育局、廣電局協辦。
2.邀請觀摩的有關部門領導
(1)梧州市國土資源局、市地災辦領導、市地環站領導。
(2)縣領導:莫奕堅、黃東明、蘭錦高、梁德林。
(3)梧州市兄弟縣(市、區)國土資源局領導。
(4)縣安委會領導、縣應急辦領導。
(5)地災成員單位領導。
(6)縣國土資源局黃勇、譚中光。
(7)各鄉鎮分管國土工作領導、國土所所長。
(8)天平鎮各中小學校長。
(9)天平鎮各村(社區)主任。
(10)天平鎮鎮直單位領導。
3.參加演練有關部門領導
(1)天平鎮黨委、政府領導。
(2)天平鎮政府幹部、交通站、城建站全體人員(著裝)、派出所、衛生院、國土所全體人員、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全體群眾 天平鎮二中部份教師、學生(一個班,約40人)。
(3)縣地質災害應急搶險隊伍30人。
(4)縣公安、交警大隊共8人。
(5)縣衛生局8人。
(6)縣消防大隊6人。
五、演練時間
2013年4月27日19:30。
六、演練和撤離安置地點
(1)災害隱患點:天平鎮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後山。
(2)撤離安置點:天平鎮國土所臨時安置點。
七、應急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演練協調會議
為確保應急演練的成功,切實體現統一指揮、迅速、高效和部門協調的一體性,2013年4月24日16:00在縣政府第一會議室召開應急演練協調會議,會議由縣政府辦召集,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天平鎮直相關部門、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天平村委)等有關人員參加。
會議內容:
(1)由縣國土局譚中光副局長介紹應急演練方案。
(2)討論並修改完善應急演練方案。
(3)明確參加演練各部門的工作職責,細化分工,落實任務。
2.演練指揮機構及分工
演練顧問:萬桂勇 梧州市國土局副局長
指揮長:莫奕堅 縣委書記
黃東明 縣人民政府縣長
副指揮長:吳振中 縣委常委、人民政府副縣長
梁志慶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黃勇 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
現場指揮:唐洪銘 天平鎮黨委書記
韋璐 天平鎮人民政府鎮長
主要負責:全面指揮應急搶險工作;決定啟動應急預案。
現場副指揮:廖傑 天平鎮人大主席,楊禮軍 天平鎮黨委副書記,黃昭豪 天平鎮紀委書記,吳偉明 天平鎮人民政府副鎮長,黃積勇 天平鎮武裝部部長,肖道燦 天平鎮黨委統戰委員,黎智華 天平鎮黨委組織委員,林強 天平鎮人大副主席
主要負責:組織巡查監測及應急避險救災工作;協調各部門工作;落實後勤保障相關物資;
應急演練指揮部下設7個應急工作組:
(1)綜合協調組
組長:黃昭豪 天平鎮紀委書記
副組長:黃盈金 天平鎮鎮黨政辦負責人
成員:黎東、何彩暉、黎坤秀、李軒、陳樹銘、鄧激賢、何瀟琦
任務:協調各工作組工作,做好相關信息的上傳下達。
(2)調查監測組
組長:吳偉明 天平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副組長:劉彥文 天平國土資源所副所長
成員:黃沛中、李錦初、李A標
任務:調查、核實災情,組織監測、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提出應急對策和措施。
(3)應急搶險組
組長:黃積勇 天平鎮武裝部部長
副組長:江冠鋒 縣地質災害應急搶險隊隊長
成員:30人
任務:及時掌握和報告現場情況,及時處置險情,做好應急搶險工作,群眾撤離危險區,搶救受災群眾、幫助群眾盡快避險,做好周邊村民群眾的思想工作,第一時間撤離。
(4)救災安置組
組長:林強 天平鎮人大副主席
副組長:謝康冠 天平鎮社會事務辦主任,李超賢 天平鎮財政所所長
成員:李軒、陳樹銘、鄧激賢、祝踐、黎效來、黎詠東、黃俊銘、林科達、林開標、黃朝生、秦慶標、王前品、唐文球、覃 帥、謝永健、李海燕、周武彪、周月杏
任務:負責搶險救災經費的落實到位,負責搶險救災物資的存取和發放,安置撤離群眾、發放應急物資,演練前現場布局和結束後清理事宜。
(5)醫療衛生組
組長:劉波奇 天平鎮衛生院院長
副組長:莫遠煜 天平鎮衛生院副院長
成員:梁積勇、莫偉燕、黃履蘭、李業新、李雅
任務:組織醫療隊進行搶救傷員,提供所需葯品和醫療器械,負責調集和安排救護車輛。
(6)交通治安管理組
組長:梁海理 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中隊長
副組長:覃如永 天平派出所所長
成員:天平派出所全體成員、縣交警大隊共8人以上、天平村村委全體幹部
任務:負責撤離路段現場秩序維護,對災害現場實施警戒和指揮現場車輛停放,維護演練區域內的治安情況、協助應急搶險組做好人員轉移和安置。
(7)宣傳報道組
組長:楊禮軍 天平鎮黨委副書記
副組長:黎智華 天平鎮黨委組織委員
成員:黃燕琪、莫建飛
任務:與廣電局一起准確、及時地宣傳報道本次應急演練的情況,錄制演練光碟。
3.演練前期准備
(1)各工作組組長(含搶險分隊各小組長)於2013年4月26日8:30集中演練現場熟悉環境(聯系人:廖傑)。
(2)各組組長應熟悉方案,明確職責,需要報告的內容(詳見附件1)請提前做好准備。
(3)鎮負責演練准備的各相關人員在演練當日17:00前搭建好臨時帳篷以及應急物資全部到位,其他參演人員7:00到場,邀請嘉賓7:00進場。
4.物資和人員准備
各參演部門要明確和熟悉本部門的工作職責和任務,嚴格認真按照演練方案要求做好以下相關物資和人員准備工作:
(1)由鎮黨政辦負責演練橫額、警戒牌、警示標志、警戒線和各應急工作組袖章的製作、備好三色布。
(2)由鎮黨政辦負責現場音響的設置、搭建指揮部雨篷、桌椅、標牌。
(3)由鎮政府辦、鎮民政組幹部負責臨時帳篷的搭蓋以及做好參演人員飲用水。
(4)由公安局落實二台警用執勤車及8名幹警、交警。
(5)由鎮衛生院落實救護車輛1輛及相應的醫護人員。
(6)由鎮政府、蝦子塘回建安置區負責向參加演練區域內的群眾做好宣傳工作,使群眾能積極配合做好本次應急演練。
(二)應急演練實施
(1)現場指揮韋璐向指揮長報告:報告指揮長同志,天平鎮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後山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准備完畢,請指揮長宣布演練開始;
指揮長:下面我宣布天平鎮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正式開始。
(2)現場指揮韋璐:請(李廼標)監測人電話報告天平鎮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地質災害險情。
(3)(李廼標)監測人(電話):報告韋鎮長,因受連續強降雨的誘發,天平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後山發生滑坡,有繼續擴大的跡象,情況十分緊急,提請鎮政府派員及時處置。
(4)現場指揮韋璐(電話):請調查監測組吳偉明組織監測人員立即趕赴現場進行勘察並及時匯報。
(5)監測組吳偉明勘察報告(電話):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的誘發,天平鎮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後山發生滑坡,滑坡面積約1000平方米,且有繼續擴大的跡象,危及旁邊村民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緊急,建議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6)韋璐鎮長(電話):請辦公室立即召集各地災成員單位到指揮部進行會商。
(7)韋璐召集各組組長到指揮部進行會商:根據信息組和監測組的報告,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的誘發,天平鎮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後山發生滑坡,滑坡約1000立方米,且有繼續擴大的跡象,危及村民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緊急,決定啟動天平鎮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請各組按照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的要求組織各組組員集中到天平鎮國土所進行應急搶險。
(8)韋璐:請各組組長匯報人員到位情況,①黃昭豪組長:綜合協調組准備完畢,②梁海理組長:交通治安管理組准備完畢,③黃積勇組長:應急搶險組准備完畢,④劉波奇組長:醫療衛生組准備完畢,⑤吳偉明組長:調查監測組准備完畢,⑥林強組長:救災安置組准備完畢,⑦楊禮軍組長:宣傳報道組准備完畢。
(9)韋璐:請各組按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開展工作。
(10)黃昭豪:請天平鎮天平村委馬上組織群眾撤離。請搶險隊馬上幫助受災群眾撤離。
(11)村委幹部:請立即拉響警報,迅速組織群眾撤離。(監測預警員劉彥文立即拉響預警信號)
(12)村委幹部(用電話報告)指揮長:有1名群眾在轉移過程中跌傷,請醫療救護人員前來救護!(在轉移人員到達離安置區約100米位置時,從轉移安置一組選一名群眾作為「受傷人員」實施「搶救」。)
(13)韋璐:現場指揮(即通過高音喇叭發布):有1名群眾在轉移過程中跌傷,請醫療救護組派出醫療救護人員前來救護!
(14)劉波奇:請醫療救護人員立即前往,用擔架將「受傷人員」抬到安置區醫療點實施「治療」。
(15)村委幹部:請清點人數,然後向指揮長匯報情況:群眾全部安全撤離。
(16)韋璐:請各組長匯報情況:
應急搶險組報告:危險區群眾全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戒、切斷電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組報告: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後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只有1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地災點已設置警戒線和警示標志,已落實人員進行監測。
(17)現場指揮韋璐:請各組原地待命!(請指揮部領導到臨時安置點看望群眾撤離安置情況、到醫療點看望受傷群眾)
(18)韋璐:請全體人員集中,下面進行演練點評和演練總結。(重新集合人員)
(19)請國土局黃書記進行演練點評。
(20)請教育局長強調安全問題。
(21)請吳振中副縣長進行演練總結。
(22)韋璐:揮向指揮長報告演練結束。宣布演練結束。
(23)韋璐(用喇叭發布):「各位學生、群眾,警報解除,請各自安全返回」的指令三遍,全體人員有序返回。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⑸ 藤縣的文化介紹
藤縣方言比較單純,全縣通行粵語,稱為藤縣話。另有一些客家話點,零星分布在各鄉鎮,人數不多。
本志記錄藤縣話,以藤城(縣城)為代表點。 1959年~1970年,集中縣美術工作者深入生活,搞泥塑展覽,雕塑人像80多個,展出時間一年。1971~1990年舉辦創作學習班、座談會25期637人次,時間229天。創作文學、美術、攝影、書法等作品1731篇(幅)。1972年組織作者106人到水庫、電站廠礦、農村體驗生活,創作小說、詩歌、報告文學、散文、劇本、美術、攝影作品99篇件。1984年,徵集全國各地書法作品400件,組織創作藤縣風光水彩畫10幅,在紀念袁崇煥誕辰400周年學術討論會期向展出。1989~1990年在全縣范圍徵集對聯活動,共1500聯。
文藝刊物有《藤縣演唱材料》,32開,1957~1960年縣文化館編印,每年2期,期250~300冊,分發農村俱樂部(文化室)。《紫藤》,16開,1978年縣文化局創辦,雙月刊,1984年後改為不定期,1985年向全國公開發行100萬冊;1986~1990年內部發行,年1000冊。個別鄉鎮民眾自發組織詩聯社,油印或鉛印詩聯分送社員。1986年,完成200萬字的《藤縣民間故事》、《歌謠諺語》、《牛歌志》三套集成。
⑹ 傷亡率高達百分之九十的藤縣血戰有多壯烈
⑺ 廣西歷史有多少名人
儂智高(1025-1055),反宋起義將領,「大南國」皇帝,廣源州(今南寧)人。
瓦氏夫人(1498~1557), 明代抗倭英雄,廣西歸州(今靖西縣)人。
蔣 冕(1462~1532),明朝大學士、內閣首輔,廣西全州人。
石濤(1641~約1718),清初著名畫家,廣西桂林人。
陳宏謀(1696~1771),清朝大學士、理學家,廣西臨桂人。
鄭獻甫(1801-1872),清代著名學者,廣西象州人。
韋昌輝(1823-1856年),太平天國「北王」,廣西桂平縣金田村人。
蕭朝貴(?—1852.9.12),太平天國開國功臣和傑出將領,廣西武宣縣東鄉人。
石達開(1831~1863),太平天國軍事統帥之一,廣西貴縣人。
李秀成(1823-1864),太平天國後期主將,廣西藤縣人。
陳玉成(1837~1862),太平天國後期主將,廣西藤縣人。
秦日綱 (約1821—1856),太平天國將領,廣西桂平人。
劉永福(1837-1917),清末黑旗軍首領、抗法抗日名將,廣西上思人。
馮子材(1818.7.29~1903.9.18),清代抗法名將,廣西欽州人。
岑毓英(1829-1889),清代抗法民族英雄,廣西西林人。
唐景崧(1841~1903),清末台灣巡撫、台灣民主國大總統、首創桂劇,字維卿。廣西灌陽人。
況周頤(1859~1926),清季詞人,廣西桂林人。
岑春煊(1861年-1933年),清末民初中國政治家,廣西西林人。
李宗仁(1891.3.13—1969.1.30),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廣西桂林人。
白崇禧(1893.3.18—1966.12.2),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廣西桂林人。
陸榮廷(1859-1938),桂系軍閥,廣西武鳴人。
陳濟棠(1890~1954),國民黨軍隊將領,廣西防城人。
李濟深(1885—1959),黃埔軍校副校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廣西蒼梧人。
韋拔群(1894—1932),廣西農民運動的先驅、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廣西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領導者,廣西東蘭人。
梁宗岱(1903~1983),中國現代詩人,廣西人(辭海:廣東新會人,誤)。
梁漱溟(1893-1988),國學大師、「中國最後一個大儒」,廣西桂林人。
馬君武(1881-1940),著名教育家,廣西桂林人。
雷沛鴻(1887年-1967),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廣西南寧人。
高致嵩(1899—1937),國民黨將領,廣西岑溪人。
羅爾綱 (1901-1997) ,太平天國歷史學家,廣西貴縣(今貴港市)人。
雷經天(1904—1959),黃埔軍校政治部宣傳科科長、解放軍將領,廣西南寧人。
石覺(1908-1986),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廣西桂林人。
甘乃光(1897—1956),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教官、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副秘書長,廣西岑溪人。
甘麗初(1901—1950),國民黨高級將領,廣西容縣人。
羅奇(1901—1975),國民黨高級將領,廣西容縣人。
黃錦輝(1903—1928),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軍事幹部之一,廣西桂林人。
覃異之(1907— ),民革中央常委,廣西宜山人。
黃紹竑(1895—1966),民革中央常委,廣西容縣人。
李明瑞(1896~1931),百色起義、龍州起義領導者之 一、革命烈士,廣西北流人。
譚壽林(1896~1931) 中國共產黨廣西地方組織早期領導人、革命烈士,廣西貴縣(今貴港)人。
王力(1900~1986),語言學家、教育家,廣西博白人。
程思遠(1908~2005.7.28),著名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廣西賓陽人。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4年4月5日出生(證件標明日期為1926年4月5日,誤),「新武俠鼻祖」,廣西蒙山縣人。
白先勇,1937年生,當代著名作家,廣西桂林人。
梁凱遠,1941年10月生,高級農藝師,廣西桂平人。
盧嘉祥,1946年生,同聲翻譯奇人,廣西平南縣人。
郁鈞劍,1956年生,著名歌唱家,廣西桂林人。
凡一平,本名樊一平,男,1964年7月生,現為廣西民族大學駐校作家,自治區政協委員,二級作家,廣西都安縣人。
李寧,1963-9-8,體操王子、「本世紀最佳運動員」之一,廣西柳州人。
周蜜,1979.2.18,著名羽毛球運動員,廣西南寧人。
莫慧蘭,1980年7月11日出生,著名體操運動員、創造「莫式空翻」,廣西桂林人。
朱芳雨,1983.01.05,籃球運動員,廣西柳州市。
不太光彩的有成克傑,李乘龍,馬加爵~~~~~~~哈哈
⑻ 請問,去廣西梧州藤縣的石表山旅遊好不好玩
不好玩!!下面我跟你解釋……
今天剛從石表山坐車回來,這一趟讓我感悟頗深……用他們的廣告語來說就是"一個美得讓人掉淚的地方!大美無言(大美無語)!!!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絕對不會去那種地方的,要是他給錢倒貼,我還要考慮下……
不管是從哪個角度來說,我都不覺得它很美————明明就只有3個可以去的地方,而且去了你就毫無興致了——人造沙灘,竹排漂流,上石表山。沙灘,不用說,這沒有吸引力!竹排漂流,有河的地方就可以漂,何必大老遠跑去那裡漂!石表山,整個山300米都沒有,爬個鳥,不就是幾個石頭山上沒有長草木么?像廬山,泰山那種山多得數不清……還有其他的小節目,在街頭就可以看得到了
再說下它那裡的服務吧,工作人員不遊客還要多,可是執行服務時卻拖拖拉拉的!一個普通的房間已經趕上大酒店的價格了,叫人怎麼住!門票也貴的讓人家不滿意……
其他的就不用說了,反正那裡的遊客很少,有些遊客一到那裡就已經打算打道回府了……除了那些持身份證免費上去的本地村民以外就是那些少許摸不著頭腦的自駕游的土大款會誤入裡面……
⑼ 廣西名人
儂智高(1025-1055),反宋起義將領,「大南國」皇帝,廣源州(今南寧)人。
瓦氏夫人(1498~1557), 明代抗倭英雄,廣西歸州(今靖西縣)人。
蔣 冕(1462~1532),明朝大學士、內閣首輔,廣西全州人。
石濤(1641~約1718),清初著名畫家,廣西桂林人。
陳宏謀(1696~1771),清朝大學士、理學家,廣西臨桂人。
鄭獻甫(1801-1872),清代著名學者,廣西象州人。
韋昌輝(1823-1856年),太平天國「北王」,廣西桂平縣金田村人。
蕭朝貴(?—1852.9.12),太平天國開國功臣和傑出將領,廣西武宣縣東鄉人。
石達開(1831~1863),太平天國軍事統帥之一,廣西貴縣人。
李秀成(1823-1864),太平天國後期主將,廣西藤縣人。
陳玉成(1837~1862),太平天國後期主將,廣西藤縣人。
秦日綱 (約1821—1856),太平天國將領,廣西桂平人。
劉永福(1837-1917),清末黑旗軍首領、抗法抗日名將,廣西上思人。
馮子材(1818.7.29~1903.9.18),清代抗法名將,廣西欽州人。
岑毓英(1829-1889),清代抗法民族英雄,廣西西林人。
唐景崧(1841~1903),清末台灣巡撫、台灣民主國大總統、首創桂劇,字維卿。廣西灌陽人。
況周頤(1859~1926),清季詞人,廣西桂林人。
岑春煊(1861年-1933年),清末民初中國政治家,廣西西林人。
李宗仁(1891.3.13—1969.1.30),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廣西桂林人。
白崇禧(1893.3.18—1966.12.2),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廣西桂林人。
陸榮廷(1859-1938),桂系軍閥,廣西武鳴人。
陳濟棠(1890~1954),國民黨軍隊將領,廣西防城人。
李濟深(1885—1959),黃埔軍校副校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廣西蒼梧人。
韋拔群(1894—1932),廣西農民運動的先驅、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廣西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領導者,廣西東蘭人。
梁宗岱(1903~1983),中國現代詩人,廣西人(辭海:廣東新會人,誤)。
梁漱溟(1893-1988),國學大師、「中國最後一個大儒」,廣西桂林人。
馬君武(1881-1940),著名教育家,廣西桂林人。
雷沛鴻(1887年-1967),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廣西南寧人。
高致嵩(1899—1937),國民黨將領,廣西岑溪人。
羅爾綱 (1901-1997) ,太平天國歷史學家,廣西貴縣(今貴港市)人。
雷經天(1904—1959),黃埔軍校政治部宣傳科科長、解放軍將領,廣西南寧人。
石覺(1908-1986),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廣西桂林人。
甘乃光(1897—1956),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教官、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副秘書長,廣西岑溪人。
甘麗初(1901—1950),國民黨高級將領,廣西容縣人。
羅奇(1901—1975),國民黨高級將領,廣西容縣人。
黃錦輝(1903—1928),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軍事幹部之一,廣西桂林人。
覃異之(1907— ),民革中央常委,廣西宜山人。
黃紹竑(1895—1966),民革中央常委,廣西容縣人。
李明瑞(1896~1931),百色起義、龍州起義領導者之 一、革命烈士,廣西北流人。
譚壽林(1896~1931) 中國共產黨廣西地方組織早期領導人、革命烈士,廣西貴縣(今貴港)人。
王力(1900~1986),語言學家、教育家,廣西博白人。
程思遠(1908~2005.7.28),著名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廣西賓陽人。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4年4月5日出生(證件標明日期為1926年4月5日,誤),「新武俠鼻祖」,廣西蒙山縣人。
白先勇,1937年生,當代著名作家,廣西桂林人。
梁凱遠,1941年10月生,高級農藝師,廣西桂平人。
盧嘉祥,1946年生,同聲翻譯奇人,廣西平南縣人。
郁鈞劍,1956年生,著名歌唱家,廣西桂林人。
凡一平,本名樊一平,男,1964年7月生,現為廣西民族大學駐校作家,自治區政協委員,二級作家,廣西都安縣人。
李寧,1963-9-8,體操王子、「本世紀最佳運動員」之一,廣西柳州人。
周蜜,1979.2.18,著名羽毛球運動員,廣西南寧人。
莫慧蘭,1980年7月11日出生,著名體操運動員、創造「莫式空翻」,廣西桂林人。
朱芳雨,1983.01.05,籃球運動員,廣西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