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徽學子用畫筆還原抗美援朝英雄形象,他們的畫功如何
歷經13天的創作,安徽一學子讓犧牲的抗美援朝英雄有了正面畫像。從正面畫像上可以看出還原性是非常的高的。括李匡騏在內的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部分師生,帶上這幅畫抵達安徽省碭山縣,讓王學風烈士的親屬再次見到他的音容笑貌,並且這也是王學風烈士家屬第1次看到他的正面畫像,所以這也算是一次重聚。
在抗美援朝時很多烈士都犧牲了,而他們犧牲的年齡也都是非常年輕的,所以每一幅畫像都代表一個悲壯的故事,同時也讓我們當代的年輕人更加振奮,同時位列式畫像也是一個教育與當代年輕人的一個載體,同時也可以讓這個活動的故事內涵有聲道外的去體現出來,並且這種教育是非常值得推展的。
⑵ 抗美援朝手抄報文字內容少一點
抗美援朝手抄報文字內容少一點?贊美抗美援朝的句子
紅旗 紅花 紅霞,辭別在烈士塔下的爸媽,
孩兒帶上你們留下的紅五星十萬火急向東出發
歌海 花海 人海,懷揣著老兵的諄諄囑托
我們向東、向東,一起雄赳赳,氣昂昂地把鴨綠江跨!
我們一起走進熊熊戰火,
美帝國主義直把硝煙燒到隔岸的通化
我們一起走進滾滾鐵流,
我們的將士捂著流血的傷口,還在揚鞭躍馬。
我和他們一樣,燃燒著火一樣的青春,
我分明看到楊根思拉燃導火索讓復仇的巨雷在敵群爆炸;
我和他們一樣,把英雄的贊歌唱響,
我分明看到黃繼光憤然躍起讓敵堡里的機槍變成了啞巴。
我和他們一樣,懷揣著保家衛國的偉大理想,
我分明看到強忍著烈火燒身的邱少雲動也沒有動一下。
我和他們一樣,年輕的中國用英勇無畏的戰爭
粉碎著不可戰勝的神話……
我們同是抗美援朝向東出發的小兵
一個個十四、五歲的年紀,不是梳著羊角辮,就是留著齊肩發,
我們中有的許許多多的人都去了三千里江山
我們卻留在了鴨綠江彼岸的後勤醫院學做南丁格爾、克拉拉……
在這里,我們接診、登記、消毒、隔離、檢查
陌生的面孔又迎來了一茬又一茬
在這里,我們穿刺、注射、導尿、開導、理發
煎人難熬的夜班兒我們加了又加
在這里,我們見證了太多的生離死別,
逐漸得了自己肩上的責任和老兵的偉大
在這里,我們目睹老兵太多的渴望
終於理解老兵為啥個個堅忍不拔!
我們甘願變成愛的音符,任憑生命之錘的敲打,
讓傷病員的肉體和精神一樣堅強,自己也一點點地長大。
我們甘願變成愛的船槳,迎著狂風巨浪的捶打,
讓生命的小船勇敢地向彼岸進發,自己也一點點地升華。
⑶ 關於戰爭與和平的小故事(300字以上)
8 狼牙山五壯士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
路軍5位英雄,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他們
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共產黨員馬寶
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的兵力,對晉察冀
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盪」。9月25日,日
偽軍約3500餘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
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某部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
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
士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
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餘人。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
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
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
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
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
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
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9 楊靖宇的故事
中華民族是一個從來不屈服於外來壓力的偉大民族,有著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每當遇到外敵入侵之時,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便會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指引下,挺身而出,共赴國難,不惜用鮮血和生命,維護祖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抗日戰爭時期東北抗日聯軍的英雄事跡,就是這一歷史時期東北軍民愛國主義精神的最完美的體現。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和解放的偉大戰爭。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同強大的日本侵略者展開了長達14年之久的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殊死搏鬥,14年的艱苦抗戰,東北軍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人民群眾死傷數百萬,抗日聯軍也損失慘重,無數民將地英勇犧牲在戰場上。不過,殘酷的戰爭生活,惡劣的斗爭環境,鍛煉和和造就出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在這無數的戰斗英雄中,有一個人的故事最讓我感動,這個人的名字就叫楊靖宇。
民族英雄楊靖宇在山林中與敵人激戰數日,受傷多處,後被敵人包圍,在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情況下,仍毫不畏懼,頑強抗擊,擊敵死傷20餘人,壯烈殉國。楊靖宇犧牲後,敵人殘忍地鍘下了他的頭顱,又剖開了他的腹部,驚駭地發現胃腸里盡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樹皮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日寇無不震動。他用鮮血澆灌著和平之花,用生命捍衛了人類的正義
⑷ 抗美援朝和平鴿
上圖是一枚「和平萬歲」紀念章,中間畫的就是當時人人皆知的抗美援朝的和平鴿。
這只和平鴿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畢加索,上世紀50年代畢加索由於為世界和平運動設計繪制象徵和平的「和平徽章」而被授予斯大林獎。
此紀念章有「大鴿子」(4.5cm)和「小鴿子」(4cm)之分,大鴿子是配發給志願軍軍級以上人員的。
⑸ 潘鶴的藝術年表
1925年
12月生於廣州市。5歲上學,課余請家庭教師補習「四書」、「五經」。
1937年
中日戰爭爆發前夕,就讀於香港大嶼山東涌華英中學。
1938年
就讀於香港德明中學,開始酷愛水彩寫生。課余進修古文及詩詞,老師為林琴南弟子賀蕪庵。
1939年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為避戰火回淪陷區佛山鎮定居。開始酷愛人物雕塑及書法。
1940年
塑拜倫、雪萊、肖邦、貝多芬、李斯特、舒伯特、拿破崙、林肯、李惠儀、父親、外婆及自塑像。
1941年
酷愛油畫寫生,繪自畫像、父親半身像及李惠儀像多幅。塑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陳偉良、陳健行、孔政樞(黃少強舅父)、李廣海夫人及開始有主題性的雕塑創作,皆以李惠儀為描寫對象。
1942年
隨黃少強學中國水墨人物畫,酷愛速寫及油畫創作,創作油畫《母與子》、《數米待炊》、《搶食》及雕塑《求理解》、《不合理的社會》等。在黃少強指導下,於高奇峰誕辰紀念日舉辦六人聯合展覽。
1943年
塑黃少強、鍾棄釜、陳鈞頤及家人等十多座泥像。塑鄧芬、陳友琴、黃篤丞、孔維新、陳質農、李道軒、鄧瑞瑛等泥像。結識梅雨天、徐東白、李風公等畫家。
1944年
逃離淪陷區偷渡到澳門,結識夏剛志(義大利雕塑家)、高劍父、楊善深、余本、陳福善、簡琴石。為簡均、李珠、何賢之父、任劍輝等若干富豪名流塑像。曾削發投奔竹林寺為僧。
1945-49年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來往於香港廣州之間,結識周方、聯合國畫家瑪麗安及符羅飛、陳錫均、丁紀凌、鮑少游等美術家及香港一些官員如港督葛亮洪等,並加入香港藝術協會,參加過兩屆美展並售出3幅水彩畫給英國官員。報名美國波士頓美術館學院,由於廣州面臨解放而未成行。其間曾塑趙少昂、馮翰伯、雲逢銓銅像及高爾基像。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廣州解放,乘坐首班香港至廣州火車回國。
1950年
就讀於廣州華南人民文藝學院,任學生代表。三個月後被派往中山縣征糧及整頓農會,隨後又派往土地改革試點工作隊任土委會宣教委員及千作組組長。土改運動結束後借調到華南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編輯出版部任代組長。其間發動學院同學繪制抗美援朝宣傳畫一百幅後又派往廣州市民主改革工作隊到省郵電總局任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工作隊組長。曾以舊作高爾基像參加省第一屆美展。
1951年
籌辦廣東省土改展覽會,塑造大型毛主席胸像,並合作3公尺高的毛主席全身像立於土改展覽會廣場。創作《保衛勝利果實》雕塑稿。
1952年
籌辦廣東省美術工作室,前後發表過大量連環畫、年畫、門畫、招貼畫的普及美術。曾被提名留學蘇聯6年,後因本人家庭負擔重不便遠離。
1953年
籌辦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任專職理事,負責創作委員會組織工作。出席第二屆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為廣東省第二屆美展創作《當我長大的時候》。
1954年
被中國美術家協會批准為會員。
1955年
作品《當我長大的時候》代表國家在瑞士舉行的國際母親節大會陳列,並送波蘭參加第五屆世界青年聯歡節。
1956年
廣東省籌備廣東省美術學院,未及成立。中央已批准中南美專南遷。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創作《艱苦歲月》、《兩代》。
1958年
文藝整風後全家下放高要新橋鄉,半年後回城。患格林巴里綜合症,病危。《艱苦歲月》被選參加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在莫斯科展出。
1960年
出席全國第三屆文代會。創作《省港大罷工》、《得了土地》、《洪秀全》。是年調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任講師、教研組長。
1961年
大部分時間教學及參加各種政治運動。教學期間利用帶學生上山下鄉機會,在田間漁港速塑過一批工農群眾頭像,作油畫人像和一批水彩風景。
1962年
受中國電影家協會委託創作《文藝女神》,木雕小品《童工》、《漁家小妹妹》、《僑女》,前二件為中國美術館收購。
1965年
為韶山毛主席故居創作《毛主席青年時代》。
1966年
為人民大會堂廣東廳創作一對共12平方米的《廣東風貌浮雕》,接近完成,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
1967年
文化大革命期間被定性為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關進牛欄監禁並被批判斗爭。釋放後又被迫介入華南師范學院兩派為爭建毛主席像而引發的著名廣州市第一場大規模武鬥。
1968年
下放廣東三水原勞改場參加幹校勞動改造,負責管牛群。
1969-75年
從幹校借調回廣州塑造12米毛主席像。借調期間為星火燎原館進行大量集體創作,其中個人創作有《世界革命系列》、《農業文明》等雕塑。
1976年
患腹膜炎病危,先後在腹部開刀8次。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創作《大刀進行曲》,為省美展創作《路》,為星火燎原館合作《攻佔總統府》。
1977年
文化大革命基本結束,被選為廣東省美協副主席,任廣州美院雕塑系主任、副教授。參加南昌起義紀念碑浮雕創作,任創作組組長。
1978年
調北京參加毛主席紀念堂廣場雕塑創作。在京創作《魯迅》、《白求恩》、《銅牆鐵壁》。參加《廣州解放紀念碑》徵稿,從108個方案中獲選。與梁明誠合作放大雕塑製作,1980年落成。
1979年
北京成立毛主席紀念堂修改廣場雕塑籌委會領導小組,被任命為領導成員。隨考察團赴羅馬、梵蒂岡、米蘭、威尼斯、佛羅倫薩、拿不勒斯、龐貝遺址及巴黎等地考察。
1980年
為中山縣溫泉賓館樹立室外雕塑,為雕塑進入賓館開路;為石景山開路,為珠海市荒郊建立《珠海漁女》,為先有雕塑後有城市,先有雕塑後有傳說開路。寫《雕塑主要出路在室外》等多篇文章,發表於廣州報刊,後轉載於北京《美術》雜志並作專題演講。向廣州美院申請由雕塑系畢業班與華丁設計院合辦雕塑與建築相結合的一年制培訓班,被院領導否決制止。一月從歐洲考察回國後,考察團向國家計委提議成立全國城市雕塑領導機構,撥款復興城市雕塑。建議把廣州解放紀念碑領導小組保留兼管廣州市戶外雕塑,被批准並任命為副組長。
1981年
組織創作珠海市烈士陵園長48米摩崖石雕。協同深圳市政府籌建特區室外雕塑領導機構,規劃全市雕塑布局,被任命為總顧問。
1982年
8月中央批復成立全國城市雕塑領導小組及藝術委員會,被任命為副主任。在成立大會上宣讀《社會主義是城市雕塑最佳土壤》一文。為汕頭創作《自我完善》(石雕)。10月,作品《水仙》、《凌霄岩》等參加「韓國90現代中國畫代表作家展」。
1983年
為深圳市政府大院建立《開荒牛》銅像及《艱苦歲月》銅像。陳嘉庚銅像、李鐵夫銅像落成。廣州和國大酒店18層外牆1000多平方米鎏金線刻落成。塑《馬克思、恩格斯友誼像》。參加香港戶外雕塑展。
1984年
在澳門舉辦《黃篤維潘鶴水彩聯展》。創作澳門趙斑瀾銅像。
1985年
被選為全國美協常務理事,提升為正教授。開始創作中國政府贈送日本長崎市《和平少女》石像,往日本現場選點。創作中國石油學院《愛因斯坦》銅像、福建泉州望子樓朱幼娟銅像。
1986年
製作《和平少女》石像,專船運送到日本長崎國際和平象徵區,並往日本現場指導安裝。另外製作1米《和平少女》石像作為國禮,陳列於長崎反原子彈博物館。創作福建廈門《孫中山總理》銅像、澳門《孫中山醫生》銅像、天子山頂《賀龍魂歸故里》銅像、深圳《國際友誼泉》約4米群像、珠海《楊匏安烈士》銅像、海豐紅場《彭湃烈士》銅像、惠州市《銷毀鴉片煙》石像及《虎門戰役》浮雕、無錫榮德生銅像。
1987年
翻車落河,掌骨傷折。多次訪問日本,隨國家副主席王震出席剪綵儀式,並被長崎市民集會邀請為和平代表。創作盧溝橋《怒吼吧!睡獅》、井崗山《王佐》騎馬銅像、呼和浩特《和親》雙人騎馬銅像、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紅石浮雕牆(約400平方米)、海南島重作《艱苦歲月》銅像、佛山醫院《華佗》銅像、廣州起義紀念館《彭湃》石像、《關山月》銅像、新會《陳經倫》石像。曾組織發動為廣州人民公園捐獻雕塑並重作《魯迅》銅像。
1988年
創作海南五指山《馮白駒》10米石像、廈門《馬革裹屍》銅像、新會《譚時年》銅像、新會《黃球》銅像、新會《吳鴻亞》銅像、南越王墓博物館雙虎石雕、長沙華天賓館浮雕、廣州廣雅中學浮雕。
1989年
創作廣州金融大廈浮雕、西安華清池《楊貴妃》石像、汕頭《文藝女神》石雕、廣州防洪紀念碑、《楊振寧》銅像、(香港)《黃炳明》銅像(香港)。
1990年
創作《黃新波》像、《包玉剛》銅像、(香港、寧波大學)澳門《何賢》銅像、番禺《何賢》石像、廣州黃埔區城徽、《包玉剛》石像、恩平《楊貴妃》石像、中山孫文學院《孫中山》銅像、番禺蓮花山開拓原地石雕、廣西北海港20米解放紀念碑、內蒙古呼爾浩特《烏蘭夫》半身銅像。參加《中國當代名家六人雕塑展》,在香港展出。
1991年
創作《楊善深》銅像、《郭文忠》銅像、《伍偉雄》銅像、內蒙古呼爾浩特《烏蘭夫》銅立像、(3.3米)茂名《三茂鐵路建路紀念碑》(寬約30米)。
1992年
訪問歐洲七國20個城市。創作香港希爾頓酒店三魚噴泉、香港匯德豐大廈《包玉剛》銅浮雕、小型《愛因斯坦》頭像(銅)、(楊振寧藏)珠海《雁落平沙》城徽(約20米)。為香港市政局冰雕展製作《自我完善·創作才把美留下來》(石像)、《趙君謀》銅像、《方人定》像。
1993年
訪問加拿大溫哥華。率代表團到台灣土持《海峽兩岸雕塑聯展》。省政府正式批准在廣州建立潘鶴雕塑園。為廣西欽州港建立《孫中山》銅像(連座高25米)。創作天津長城《詩人毛澤東》銅像。創作《陳大河》石像(香港)、九江《朱夕乙江》銅像、高劍父紀念館《高劍父》石像、《賴少其》像、天津《鄧穎超》銅像、《呂坪夫婦》浮雕。
1994年
為珠海淇澳島建立《重逢》石像(高9.9米)。創作珠海《貝多芬》銅像、新會《自我完善》石像、《試水》石像。
1995年
受聘為第五屆全國美展評選評獎委員會副主任。創作海南海口《金牛》銅像、虎門太平廣場《禁煙噴泉》(寬30米)、新會賓館《和平少女》人體原稿石雕。深圳觀瀾鎮批准籌建潘鶴雕塑公園。
1996年
受聘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雕塑博覽會咨詢委員。赴美國波士頓參加16屆國際雕塑會議。代表來自三十多個國家。籌建廣州市雕塑公園,任副主任,在1997年元旦落成。重作《自我完善》石像,重作《艱苦歲月》銅像,完成《重逢》雕像。
1997年
受國務院組團赴香港為97香港回歸紀念像選點。受聘為97香港回歸美術展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及97香港回歸雕塑大展藝術主持人。與雕塑系老師赴俄羅斯考察。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柏克萊大學創作《陳嘉庚》銅像。為佛山創作桂華公園石景宜藏書樓環境雕塑群。為天津平津戰役館創作《周恩來》銅像。廣西欽州港《孫中山》立像安裝工程落成。創作《李萍》石像。為北京盧溝橋重塑《怒吼吧!睡獅》8米高銅獅。完成上海《無名烈士》石像安裝工程。為天津製作《周恩來、鄧穎超》雙人全身石像。廣東美術館展出潘鶴雕塑、油畫、水彩一百件,共三個展場,展期半年。
1998年
參加上海城市雕塑國際研討會,代表有英、美、德、法、意、日、俄、挪威雕塑家十二人。重作《當我長大的時候》石雕。開始創作《詹天佑紀念碑》。
2003年
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布「造型藝術終身成就獎」及廣東省文藝領軍人物稱號。
2006年
潘鶴因身體嚴重不適住院療養期間不忘雕塑,利用周邊醫護人員或探病朋友做模特,以速塑方式在病床上創作了數十座小雕塑,號稱「床上功夫」。
2007年
廣東省廣州市政府為其在海珠區籌建佔地40畝的「潘鶴雕塑藝術園」。
2008年
「潘鶴雕塑藝術園」首期建設完畢開放迎客。
2008年
中國雕塑學會授予「雕塑藝術終身成就獎」。
2009年
為惠州市葉挺故居博物館創作的《葉挺像》
2009年
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全國文聯及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頒布的「首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 同年受楊振寧博士邀請為廣東東莞理工學院創作《楊振寧像》.
2009年
獲中國國家畫院授予文藝界首批「院士」稱號。同年應中國僑聯暨美國相關組織邀請參與紀念中美建交30周年文化交流活動,與潘奮合作的大型不銹鋼雕塑作品《青枝綠葉》作為國禮於2009年運抵美國新澤西的漢密爾頓國際雕塑園永久收藏。
2010年
獲中國美術家協會頒予的「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獲廣東省委宣傳部發起並授予的「廣東省首屆文藝終身成就獎」;為深圳市委大門廣場創作主題雕塑《自我完善》(銅,高3米)國為紀念葉挺將軍誕辰115周年而創作的5米高騎馬銅像《葉挺將軍》完成並安在惠州葉帥故居廣場,反映「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情感;與潘奮合作為廣州光孝寺六祖殿重塑《六祖慧能坐像》(銅,高2米);為配合廣州2010亞洲運動會與潘雷合作並完成廣州新中軸線亞運標志雕塑《啟航》;籌建潘鶴雕塑藝術園內「潘鶴藝術館」(建築面積約三千平面,委託潘奮設計並籌建)
2011年
為深圳福田區創作主題雕塑《跨越》(銅,高5米);同年「潘鶴雕塑藝術園」二期工程建設完畢全面向市民開放。
2012年
與潘奮合作為廣東肇慶市星湖風景區創作並完成城市雕塑《東坡頌硯》、《綠色飛躍》、《龍舟競渡》,並構思創作150米超長大型浮雕牆《端州古韻》;同年與潘奮合作完成佛山羅村光明之城工業園13米高金屬大型標志雕塑《孕育》。同年,基本完成廣州潘鶴雕塑藝術園內「潘鶴藝術館」建設 。同年,完成內蒙古扎蘭屯市烏蘭夫故居廣場《青年烏蘭夫》半身銅像。
⑹ 1953年為紀念抗美援朝頒發的軍功章「和平鴿」收藏價值幾何
你好,
這個應該有一定的收藏價值。關於收藏品的收藏價值已經回答很多次了。值不值得收藏?它自有物質、精神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它是承載歷史、文化、藝術信息的商品,其價值具有不穩定性,隨著時代風尚、審美趣味的變化而變化。而整體上呈上升趨勢。以書畫為例,齊白石的同一幅畫,在70年代值100元,而到現在,可達到30萬元。至於古代的書畫,經年累月,其漲幅就更大了。
在現代社會,從事收藏已成為人們重要的投資手段。相對較低的投入、和相對較高的產出,低風險、高效益的文物收藏已越來越受到有識之士的青睞。在經濟日漸繁榮的今天,收藏已不再成為文人雅士的專利,而逐漸成為人們經濟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歷史上靠收藏而成為巨富的人,實在是數不勝數。明代中葉,因為江南經濟的發達,涌現了一大批書畫鑒藏家,如文徵明父子、項元汴家族,王世貞兄弟以及董其昌等等。這些收藏家同時又是著名的書畫家,他們的收藏一方面推動著當時書畫市場的繁榮,同時也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收藏品不僅是財富、更是品位、修養、以及地位的象徵。尤其是近年來眾多企業參與收藏,充分展示現代企業的層次和魅力,使其在激烈的商戰中永遠成為大眾關注的對象。
收藏在改變人們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提升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如果說,藏品之於內府,不過是眾多國家財產中一部分而已;而對於私人收藏家來說,每一件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每一件藏品的各個細節:色調、神韻都瞭然於胸,而且熟知關於它的故事和傳奇。它的得與失、來與去、聚與散都與你息息相關。
因此,說收藏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是有道理的。它要求收藏者具備理性的經濟頭腦的同時,還要有很好的藝術的修養。收藏者在收藏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自己培養成理性和感性結合得相當和諧的現代人。
至於估價,通過幾張圖片或者描述這里無法給你准確的評定,即使給出價格也未必准確,而且即便說出來您也未必相信。所以對於真偽和估價建議找行家現場評定。
(以上供你參考吧~希望能幫上點忙~~望你採納~)
⑺ 這個海報是哪個電影的
同意一樓的意見!
片 名:
太極旗飄揚
劇情介紹:
一九五零年春天,哥哥Jin-tae與Young-shin結婚。雖然生活艱難,Jin-tae仍為弟弟Jin-seok的學業和將來而打算。可是六月二十五日韓戰開始後,三人的命運因戰亂而開始改寫。
韓戰爆發後,三人由戰場前線的漢城逃至大邱,可惜Jin-tae和Jin-seok兩兄弟到大邱後卻因為總統法命而被迫入伍。由於戰情緊逼,兩人未經訓練便即被派往前線洛東江與北韓軍隊展開激戰。Jin-tae愛弟深切,向自己的上級提出要求,以自己披甲上陣來換取弟弟免除軍務。Jin-tae於是奮勇殺敵,雖然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在另一方面卻付上沉重代價……
片 名: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
劇情介紹:
一個男人被槍擊身亡後埋在了美國德克薩斯州西部的沙漠里,後來屍體被發現,又重新葬在了Van Horn鎮的墓地。當地一所農場的工頭皮特·柏金斯,綁架了一名邊境巡警,強迫他挖出了那具屍體。然後皮特用繩子綁著巡警,把屍體馱在騾背上,向著墨西哥的方向展開了一條危險而富有奇幻色彩的旅程。
片 名:極地重生 So weit die Füße tragen (2001)
劇情介紹 :
德國軍人基文斯二次大戰期間論為戰俘,被放逐嚴寒的西伯利亞東部接受勞改二十五年,經過五年的非人生活後,他矢志逃離這人間地獄,孑然一身展開他那14,000公里的極地逃亡。在三年多的逃亡日子裡,他經歷漫天風雪,征服祟山嶺,走遍西作利亞,烏茲別克,自俄羅斯,蒙古等地,當抵達伊朗時卻成為階下囚,究竟他怎樣克服這最後難關呢?
本片改編自真人故事,由夏迪.馬田斯(Hardy Martins)執導,其細膩的技巧為本片贏得多項國際影展的最佳電影,而主角賓納.貝達文(Bemhard Bettemann) 更憑本片勇奪2002年義大利米蘭影展的最佳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