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福建省委宣傳部部長

福建省委宣傳部部長

發布時間:2022-05-08 15:14:11

Ⅰ 王一平的人物簡介

王一平(1919-1985),男,福建省閩侯縣人。 福建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原省文教辦主任,省委宣傳部原顧問,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5年7月21日,王一平因病在福州逝世。

Ⅱ 唐國忠是誰

演員唐國忠
簡介
姓名:唐國忠 職業:演員

2008年:《青花瓷》MV 飾演 搶走夏如芝的老大 2009年:《痞子英雄》 飾演:三聯會北區堂主 車進 2010年:《艋胛》 飾演:外省掛幫派灰狼保鏢 刀疤 2011年:《旋風管家真人版》飾演:季神 2011年:出演周筆暢《黑蘋果》MV
編輯本段福建省唐國忠
個人履歷

唐國忠,男,漢族,1952年1月生,黑龍江哈爾濱人,1968年9月參加工作,197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華中理工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文學碩士,經濟師。 現任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社科聯主席。
人物生平
1968.09——1983.03,遼寧省昌圖縣雙井子公社插隊知青,沈陽起重運輸機械廠工人、宣傳幹事、保衛幹事、團委書記、黨委辦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沈陽市機電工業局黨委宣傳部幹事、辦公室秘書(其間:1980.03—1984.03 在遼寧大學哲學系夜大大專學習)。 1983.03——1985.11,沈陽市機電工業局、市機械工業管理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副處長)(其間:1985.07—1988.07 在沈陽師范大學政教系大專起點函授本科學習)。 1985.11——1988.08,沈陽市機械工業管理局黨委宣傳部部長(處長)、局黨委委員。 1988.08——1989.00,沈陽市機械工業管理局調研處處長、局黨委委員. 1989.00——1990.07,遼寧省政府辦公廳正處級秘書。 1990.07——1992.12,河南省政府辦公廳正處級秘書。 1992.12——1994.10,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廳級研究員。 1994.10——1998.03,河南省委辦公廳副主任(其間:1997.07—1999.07 參加華中理工大學新聞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1999.06 獲文學碩士學位)。 1998.03——1998.06,河南省委副秘書長。 1998.06——2003.08,廣東省委副秘書長(正廳級)。 2003.08——2005.05,廣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正廳級)。 2005.05——2005.12,福建省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 2005.12——2006.11,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教育工委書記。 2006.11——2007.12,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07.12——,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兼[1])。 中共十七大代表[2],廣東省第九次黨代會代表,福建省第八次黨代會代表。
當選福建省社科聯主席
福建省社科聯第六次代表大會26日在福州閉幕。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唐國忠出席大會閉幕式。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關於加強新形勢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意見》;學習討論唐國忠代表省委、省政府所作的講話;審議並通過陳必滔代表省社科聯第五屆委員會所作的工作報告;審議並通過新的《福建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章程》;選舉產生了省社科聯第六屆委員會。 在省社科聯第六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和秘書長。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唐國忠當選為主席,陳必滔、馮潮華、王碧秀、鄧本元、李建平、吳玉輝、吳世農、張志南、陳俊傑、陳篤彬、鄭傳芳、蔡德奇、潘征、鞠維強當選為副主席,同時聘請了省社科聯第六屆委員會名譽委員。 唐國忠在省社科聯第六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結束時強調,新一屆社科聯領導班子要不負重託,認真履職,盡職盡責,盡心盡力,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服務意識,更好地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服務。要當好後勤,搞好服務,營造更加寬松和諧的環境和氛圍,把社科聯建成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之家,為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作出更大貢獻。
編輯本段老紅軍戰士-唐國忠
唐國忠,1920年3月生,四川南江縣紅五鄉人。曾用名唐貴忠。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革命法庭傳令兵、通信員、總供給部警衛員。參加了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和紅四方面軍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交通紡織廠工務股長。解放戰爭時期,任第359旅東北幹部隊參謀、吉林軍區辦事處主任、吉東軍分區經建處長、軍需科長、獨立第6師後勤副部長。參加了遼沈、平津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43軍156師後勤部政治委員、測繪學院院務部政治委員,總後351倉庫政治委員、3403廠黨委書記、總後駐296廠總軍代表。1955年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Ⅲ 張志南的人物履歷

1979.09——1981.07,福建省龍岩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學習;
1981.07——1988.09,中共福建省龍岩市委組織部副科長;
1988.09——1988.12,中共福建省龍岩市委宣傳部部長(副處級);
1988.12——1990.09,中共福建省上杭縣委副書記;
1990.09——1991.01,中共福建省上杭縣委副書記、代縣長;
1991.01——1993.03,中共福建省上杭縣委副書記、縣長;
1993.03——1995.04,中共福建省上杭縣委書記(1993.08—1995.12參加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本科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1995.04——1997.04,中共福建省龍岩地委委員、宣傳部部長;
1997.04——1997.10,共青團福建省委副書記、黨組成員;
1997.10——1998.09,共青團福建省委書記、黨組書記;
1998.09——2002.06,中共福建省三明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2002.06——2005.07,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正廳級)、辦公廳黨組副書記;
2005.07——2008.01,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2008.01——2010.05,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兼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2010.05——2011.11,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
2011.11——2013.02,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
2013.02——,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
中共十七大代表;福建省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全國百名好公僕」。

Ⅳ 福建省文化廳的領導信息

宋閩旺,男,漢族,1953年9月出生,山西省黎城縣人。在職本科學歷。曾任福建省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掛職);1996年6月任福建省委外宣辦、省政府新聞辦主任;2000年3月任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外宣辦主任;2005年2月任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2005年7月任福建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中共福建省委第八屆委員。
黨組書記、廳長。領導省文化廳全面工作。主管黨建與監察、人教與老乾、計財、文化遺產、改革與發展。
陳 朱,男,漢族,1954年10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大學學歷。曾任省委辦公廳信息處副處長、督查處副處長;邵武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掛職);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2002年8月,任省委文明辦副主任(副廳級);2006年3月,任省委宣傳部部務會議成員、省委文明辦副主任。2007年8月,任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黨組成員、副廳長。分管社會文化事業、對外對港澳台文化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基建、人教與老乾工作。
張 遠,男,漢族,1964年8月出生,福建省福清市人,在職研究生學歷。曾任共青團福建省委經濟部副部長、省青企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省企業家和企業聯合會副會長;共青團福建省委常委、青工部部長;2005年6月任共青團福建省委副書記;2006年12月任共青團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青聯副主席。2008年1月任福建省文化廳黨組成員、紀檢組長。2009年4月任福建省文化廳副廳長。
黨組成員、副廳長、紀檢組長。分管紀檢監察、黨務、文化產業、文化市場管理、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基建、省圖書館基建及省少兒圖書館籌建和基建工作。
陳立華,男,漢族,1965年10月出生,福建省詔安縣人。在職研究生學歷。曾任福建省審計廳基建審計處副處長、行政事業審計處副處長;福建省文化廳計財處兼文化經濟處副處長;福建省文化廳計財處處長;福建省文化廳辦公室主任。2005年12月任福建省文化廳黨組成員;2006年1月任福建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黨組成員、副廳長。分管藝術事業、體制改革、計財後勤事務工作。
鄭國珍,男,漢族,1953年3月出生,福建省仙游縣人。大學普通班學歷,文博副研究館員。曾任福建省文化廳文物處副處長;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長、局長。2008年8月任福建省文化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
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分管文物工作。
盧鴻筠,女,漢族,1953年11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在職本科學歷,圖書副研究館員。曾任福建省圖書館副館長,福建省文化廳對外處處長兼福建省閩台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福建省文化廳人事教育處處長。2010年9月任福建省文化廳副巡視員。
協助分管人教與老乾、社會文化事業工作。

Ⅳ 黃曉炎的履歷

1979.09——1983.08,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系地理專業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3.08——1984.08,福建省南安縣碼頭公社專職團干;
1984.08——1984.11,福建省南安縣碼頭公社(鄉)黨委副書記;
1984.11——1985.03,共青團福建省南安縣委副書記;
1985.03——1987.07,共青團福建省南安縣委書記(其間:1987.04—1987.06在中央團校幹部培訓班學習);
1987.07——1993.10,共青團福建省泉州市委副書記(其間:1988.03—1989.03為泉州市直機關駐德化縣赤水鄉扶貧工作隊隊長兼任鄉黨委副書記;1993.02—1993.07在省委黨校學歷班學習);
1993.10——1995.06,中共福建省德化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其間:1995.05—1995.07在福建省委黨校宣傳部長培訓班學習);
1995.06——1997.12,共青團福建省泉州市委書記(其間:1997.03—1997.07在福建省委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1997.12——1998.04,共青團福建省委副書記、黨組成員;
1998.04——2001.12,共青團福建省委副書記、黨組成員,省青聯副主席;
2001.12——2002.12,共青團福建省委副書記(2002.06起主持團省委工作)、黨組成員,省青聯主席(其間:2002.03—2002.05在中央黨校選調生班學習);
2002.12——2003.06,共青團福建省委書記、黨組書記,省青聯主席;
2003.06——2004.08,共青團福建省委書記、黨組書記,省青聯名譽主席;
2004.08——2005.01,福建省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局長;
2005.01——2008.05,福建省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其間:2007.03—2008.01在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2008.05——2009.01,中共福建省龍岩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黨組書記、代市長;
2009.01——2012.01,中共福建省龍岩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黨組書記、市長;
2012.01——2013.08,中共福建省龍岩市委書記;
2013.08——2014.08,中共福建龍岩市委書記,龍岩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
中共福建省第八屆委員會候補委員(2006.11)、第九屆委員會委員(2011.11) ,福建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委員(2003.01),福建省第十屆、十一屆人大代表,泉州市第十屆人大代表(南安)、泉州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德化),南安縣第九屆、第十屆人大代表。

Ⅵ 唐國忠的人物履歷


1968.09——1983.03,遼寧省昌圖縣雙井子公社插隊知青,沈陽起重運輸機械廠工人、宣傳幹事、保衛幹事、團委書記、黨委辦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沈陽市機電工業局黨委宣傳部幹事、辦公室秘書(其間:1980.03——1984.03 在遼寧大學哲學系夜大大專學習)。
1983.03——1985.11,沈陽市機電工業局、市機械工業管理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副處長)(其間:1985.07——1988.07 在沈陽師范大學政教系大專起點函授本科學習)。
1985.11——1988.08,沈陽市機械工業管理局黨委宣傳部部長(處長)、局黨委委員。
1988.08——1989.00,沈陽市機械工業管理局調研處處長、局黨委委員.
1989.00——1990.07,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處級秘書。
1990.07——1992.12,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處級秘書。
1992.12——1994.10,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廳級研究員。
1994.10——1998.03,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副主任(其間:1997.07——1999.07 參加華中理工大學新聞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1999.06 獲文學碩士學位)。
1998.03——1998.06,中共河南省委副秘書長。
1998.06——2003.08,中共廣東省委副秘書長(正廳級)。
2003.08——2005.05,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正廳級)。
2005.05——2005.12,中共福建省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
2005.12——2006.11,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教育工委書記。
2006.11——2007.12,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07.12——2011.9,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兼 )。
中共十七大代表 ,廣東省第九次黨代會代表,福建省第八次黨代會代表。
2011.10——廣東省政協黨組副書記。
2011.12.23——增補為廣東省政協委員。
2012.1.15——2013.1.28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

Ⅶ 福州三坊七巷都出過哪些名人

「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巷。

黃 璞(867-?)唐昭宗大順二年進士,詩人,官至崇文閣校書郎,故居現黃巷36號;
余 深(生卒不詳)宋神宗元豐五年進士,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職,封衛國 公,曾居安民巷內,門號不詳;
陸 蘊(約1071-1120)宋宣和年間人,官至御史中丞,後任福州知州,曾居衣錦坊;
陸 藻(?-1129)宋宣和年間人,陸蘊之弟,以列曹侍郎出知泉州,曾居衣錦坊;
陳 烈(1012-1087)宋著名學者,曾任福州州學教授,故居在郎官巷內,門號不詳;
陳 襄(1017-1080)宋慶歷二年進士,理學家,曾任開封府推官、刑部郎中、提舉司天監等職。故居在塔巷內,門號不詳;
鄭 穆(1018-1092)宋皇佑五年進士甲科,曾任國子監直講、汾州通判、楊王府贊善等職。故居在文儒坊內,門號不詳;
鄭性之(1172-1255)宋嘉定元年狀元,朱熹學生,官至參知政事(副相)兼知樞密院事(最高軍事長官)。故居在吉庇巷(今吉庇路),現無存;
林 瀚(1434-1519)明成化二年進士,曾任南京兵部尚書,府第現文儒坊42號;
張 經(1492-1555)明正德十二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故居現文儒坊尚書里;
林 泮(?-約1524)明成化八年進士,官至南京戶部尚書。其兄清源、弟浚淵皆進士,時稱「閩中三鳳」。曾居黃巷內,門號不詳;
林廷玉(?-約1530)明成化二十年進士,官至都御史。曾在衣錦坊內居住,門號不詳;
許 友(1615-1663)清順治年間人,不仕,以諸生終。工書、善畫、能詩,時稱「三絕」。故居光祿坊內,門號不詳;
陳 帙(生卒不詳)林則徐之母,故居現文儒坊19號;
林 佶(1660-?)康熙三十八年舉人,五十一年欽賜進士,書法家,官至內閣中書,故居在光祿坊,門號不詳;
林 侗(1628-1716)清康熙年間貢生,林佶之兄,工隸書,研究金石,著作頗豐。故居在光祿坊,門號不詳;
李 馥(1662-1745)清康熙年間官至浙江巡撫,曾在內黃巷居過,門號不詳;
黃莘田(1683-1768)康熙四十一年舉人,詩人,官至廣東四會縣知縣,故居現光祿坊早題巷4號;
林枝春(1699-1762)乾隆二年榜眼及第,歷任武英殿纂修官、翰林院侍講學士、江西學政等,曾居黃巷,門號不詳;
甘國寶(1709-1776)清雍正十一年武進士,歷任福建提督、台灣總兵、九門提督等,故居現文儒坊51號;
沈紹安(1767-1835)福州脫胎漆器創始人。漆器店曾開在楊橋巷雙拋橋附近;
張際亮(1799-1843)道光十五年舉人,詩人。曾居郎官巷,門號不詳;
郭階三(生卒不詳)清嘉慶二十一年舉人,曾任連城、同安縣教諭,所生的五個兒子皆登科第,盛及一時,故居現黃巷4號;
郭柏蔭(1805-1884)清道光十二年進士,郭階三之子,歷任廣西巡撫、湖北巡撫、署理湖廣總督等職,故居現黃巷4號;
郭柏蒼(1815-1890)清道光二十一年舉人,郭階三之子,一生大都致力於福州的水利建設和研究整理地方文獻,故居現黃巷4號;
郭化若(1904-1995)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郭階三之重孫,解放後歷任上海防空司令員兼政委、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為一代儒將,故居現黃巷4號;
趙 新(1802-1876)清咸豐二年進士,官至陝西督糧道。故居在黃巷內,門號不詳;
林昌彝(1803-約1854)道光十九年舉人,文學家,曾在建寧、邵武、廣州等地講學,一生著作頗豐。故居在宮巷內,門號不詳;
劉齊銜(1815-1877),道光二十一年進士,林則徐長婿,官至河南巡撫,故居現宮巷14號;
劉齊衢(1813-1860)道光二十一進士,劉齊銜兄,歷知四川興文、榮縣、江津等縣。故居光祿坊10-13號,現無存;
劉崇佑(1877-1942)清光緒二十年舉人,劉齊銜之孫,著名律師,故居現宮巷14號;
劉崇偉(1878-1958)劉齊銜之孫,著名工商企業家,福州電氣公司和電話公司創始人之一,故居現宮巷14號;
劉崇傑(1880-1956)劉齊銜之孫,著名外交家,民國時期曾任外部部常務次和、駐德意志兼奧地利特命全權公使等職。故居現宮巷14號;
陳壽祺(1771-1834)清嘉慶四年進士,學者、教育家,.官至記名御史,故居現黃巷36號;
梁章鉅(1775-1849)清嘉慶七年進士,文學家,官至廣西巡撫、江蘇巡撫,故居現黃巷36號
沈葆禎(1820-1879)道光二十一年進士,林則徐次婿,曾任福建船政大臣等職,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故居現宮巷26號;
沈瑜慶(1858-1918)清光緒十一年舉人,沈葆禎之子,官至貴州巡撫。故居現宮巷26號;
沈覲壽(1907-1995)沈葆禎曾孫,著名書法家,曾任福州書畫院副院長、福建省書法協會副主席、福州市書法篆刻研究會會長等。故居現宮巷26號;

林聰彝(1824-1878)林則徐之子,歷任內閣中書、六部主事、衢州知府、浙江補用道、署浙江按察使、杭嘉湖海防兵備道等職。故居現宮巷24號;
林炳章(1875-1923)光緒二十年進士,林聰彝之孫,陳寶琛長婿,曾任福建省財政廳長、閩海關監督等職,故居為現宮巷24號;
林 翔(1881-1935)日本明治大學法學博士,林聰彝孫,歷任民國軍政府總檢察廳檢察長、特別刑事審判所所長、最高法院院長、考試院銓敘部部長等職。故居現宮巷26號;
林恩溥(1893-1933)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林聰彝孫,民國時間任福建省建設廳正兼福州務局局,主持拓寬改建鼓樓至萬壽橋主幹道(今八一七路)、在台江興建6座碼頭等。故居現宮巷26號;
梁鳴謙(1826-1877)清咸豐九年進士,被聘入福建船政局幕府,此後一直追隨沈葆禎,成為得力助手。後回福州鰲江書院任教。故居在文儒坊閩山巷,門號不詳;
陳承裘(1827-1885)清咸豐元年進士,清工部尚書、刑部尚書陳若霖之孫,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陳寶琛之父,故居現文儒坊47號;
羅豐祿(1850-1901)福建船政學堂駕駛專業畢業,曾任李鴻章幕僚,從事外交翻譯工作,後出使英國並兼任駐義大利、比利時兩國大使。故居在光祿坊內,門號不詳;
嚴復(1854-1921),近代著名思想家。故居現郎官巷20號;
嚴叔夏(1897-1962)嚴復三子,解放前曾任福建協和學院(福州大學前身之一)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解放後曾任福州市副市長。故居現郎官巷20號。
藍建樞(約1856-?)福建船政學堂第三期畢業生,留學美國。清末曾任「海鎮」巡洋艦管帶、海軍管理部部長,民國初任海軍總司令部左司令(後改稱第一艦隊司令)、海軍總司令等職。故居在吉庇巷內,門號不詳;
陳衍(1856-1937),清光緒八年舉人,《福建通志》總纂,故居現文儒坊大光里8號;
林葆懌(1863-1927),清光緒六年考入福建船政學堂,後赴英留學,民國7年任海軍總長。故居現衣錦坊酒庫弄,門號不詳;
鄭孝胥(1860-1938)清光緒八年舉人,曾由陳寶琛推薦任溥儀老師,後又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大臣,故居現衣錦坊洗銀營14號;
劉冠雄(1857-?)民國海軍總長,故居現宮巷11號;
陳元凱(生卒不詳)清光緒十五年舉人,曾任粵東縣令,林覺民岳父。故居現大光里23號;
何振岱 (1867-1952)清光緒二十三年舉人,詩人,書法家,曾受聘重修《福州西湖志》,任總纂。一生詩作頗豐。故居現文儒坊大光里21號
林白水(1874-1926)近代民主革命者,報人,教育家,曾在文儒坊創辦福建省第一所具有進步色彩的中小學「福州蒙學堂」,舊址在今文儒坊36號福州第九塑料廠內;
林 旭(1875-1898)戊戌六君子之一,曾在郎官巷居住,門號不詳;
陳 籙(1877-1939)福建船政學堂學生,後獲巴黎法律大學法學學位,曾任國民政府外交部外交司司長、駐墨西哥特命全權公使、駐法國全權公使、外交總長、南京日偽「維新政府」外交部長等職。故居光祿坊內,門號不詳;
陳季良(1883-1945)江南水師學堂駕駛班畢業,原名「陳世英」,轟動中外的中日「廟街事件」主角,民國時期曾任海軍第一艦隊司令,兼任廈門警備司令,後又任海軍陸戰隊總指揮等職。故居現文儒坊 號;
林覺民(1887-1911)),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故居現楊橋東路17號;
謝葆璋(1865-1940)天津北洋水師學堂駕駛班首屆學生,冰心之父,曾任煙台海軍練營管帶、民國海軍部次長、海道測量局少將局長等職。故居現楊橋東路17號;
謝冰心(1900-1999)著名女作家,故居現楊橋東路17號;
王冷齋(1892-1960)曾就讀福建陸軍小學堂,為保定軍官學校第二期學生,民國26年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兼宛平縣縣長,與日軍正面交鋒,親歷「蘆溝橋事變」。曾居黃巷,門號不詳;
郁達夫(1896-1945)著名作家,1936年至1938年間出任福建省政府參議、公報室主任,曾客居光祿坊10-13號劉家大院內;
劉攻芸(1900-1973)英國倫敦大學經濟院畢業,獲博士學位,民國時期曾任中央銀行總裁,又任財政部部長。1948年建議蔣介石再發銀圓券,並為蔣介石秘密運送黃金去台灣。故居光祿坊10-13號,現無存。
高拜石(1901-1969)民國時曾任《福建民報》、《建國日報》總編輯,後赴台,任台灣省新聞處主任秘書。1958年起在台灣《中央日報》副刊上開設專欄,前後達十年之久。故居在楊橋巷口,今無存;
王 助(1914-1941)革命先烈,1931年入黨,曾任XXXXX福建省委委員兼宣傳部部長,1939年5月受新四軍委派,與範式人一起在安民巷53號設國民革命軍新編陸軍第四軍駐福州辦事處;
範式人(1909-1986)1932年入黨,曾任紅軍閩東獨立師政治部主任、XXXXX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等職,解放後任江西省委副書記,中央人民政府糧食部副部長、郵電部副部長,XXXXX福建省委第二書記兼省軍區第一政委等職,1939年在安民巷53號國民革命軍新編陸軍第四軍駐福州辦事處工作;
沈幼蘭(1890-1964)福州「蘭記」漆器店創辦者,曾是全市最大的漆器店。民國15年在美國費城建一百五十周年展覽會上,「蘭記」產品獲一等執照獎,三年後以菲律賓召開的工商業交易會上其產品又獲特等金牌獎。故居在今楊橋路,門號不詳;
陳體誠(1896-1942)工程師,畢業於美國加基鋼鐵學院橋梁工程專業,民國七年被選為首屆中國工程學會會長,後任福建省建設廳廳長兼財政廳長、西北公路特派員兼甘肅省建設廳廳長等職。故居在光祿坊內,門號不詳;
廬 隱.(1899-1934)著名女作家,出生於南後街,具體地址不詳。
翁良毓(1905-1926)省立福州師范學校畢業,曾在上海受到李大釗的教導,民國十四年當選為福建學生聯合會副理事長,後開設「福州書店」,銷售進步書刊,該店也成為團組織地下交通聯絡點,後被特務殺害。故居在衣錦坊雅道巷內,門號不詳。

Ⅷ 幫忙找多位姓葉的歷史名人

1, 葉向高:
葉向高,字進卿,號台山,生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 (公元1559年),卒於明熹宗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福建福清人。父親葉朝榮官至養利知州。葉向高於神宗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中進士,授庶吉士,進編修,升為南京國子監司業,改左中允。後被召為左庶子,充皇長子侍班官。不久,又升任南京禮部右侍郎,後改任吏部右侍郎。「妖書《續憂危蛇議》」一案興起後,他上書首輔沈一貫,力請不要株連無辜,引起沈一貫的不滿,因此受沈抑制,以致他九年未得升遷。

沈一貫罷職後,萬曆三十五年五月葉向高晉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成為宰輔。次年,首輔朱賡病死,他升為首輔。

當時,神宗已久不視朝,閣臣李廷機又因受輿論攻擊,居家不理政,內閣中僅剩葉向高一人。面對朝政混亂,黨派之爭愈演愈烈,礦監稅使大肆擾民,民變迭起等嚴重情況,他力奏增加閣臣,補充其他空缺官職和停罷礦稅,前後上奏達百餘次。昏庸的神宗卻充耳不聞。葉向高對於黨爭則盡力居中調停,希望都能求同存異,以國事為重。但因黨派之間積怨已深,他的調停也難見成效。經過多次的調停失敗,葉向高深感自己已無能為力,便堅決請求辭官,於萬曆四十二年八月晉少師兼太子太師,致仕。. 光宗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家居六年後的葉向高被召為首輔,但未等他有所作為,光宗就病死了。

熹宗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葉向高晉中極殿大學士,第三次擔任首輔。熹宗幼年登基,受其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賢操縱。魏忠賢執掌司禮監,利用代替皇帝批閱奏章的大權,興風作浪,先後將吏部尚書周嘉謨、大學士劉一燎等一批正直大臣逐出朝廷。葉向高為人光明磊落,扶植賢良,極盡所能地保護了帥眾、陳良訓、熊廷弼等一批朝臣倖免於難。天啟四年,魏忠賢勢力強盛,開始大殺東林黨人,凡朝中正直之士,都被加上東林黨的罪名,或流放、或殺害。魏忠賢的黨徒王紹徽還編制了黑名單稱《東林點將錄》。葉向高因是朝中清流的代表,被列為東林黨首魁。葉向高眼見黑雲壓城,自己又獨木難支,遂於同年七月致仕。

公元1627年,熹宗去世,葉向高亦於同年病逝,享年 69歲。思宗(崇禎帝)即位,在誅殺了魏忠賢後,追贈他為太師,賜謚號為文忠。
http://www.xiangqing.cn/site/lsrw/lsrw30.htm

2,葉紹翁

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葉氏。生卒年不詳。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BR> 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如《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其他如《夜書所見》寫兒童夜挑促織,景象鮮明,反襯出客中的孤寂;《嘉興界》寫江南水鄉景色,頗饒風味;《田家三詠》寫田家的生活片斷,平易含蓄,詞淡意遠,耐人尋味。另外,周密《齊東野語》載其詠史詩《漢武帝》一首,頗盡諷刺揶揄之能事。<BR> 葉紹翁詩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賢小集》本。他別著《四朝聞見錄》,雜敘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軼事,頗有史料價值,有《知不足齋叢書》本、《叢書集成》本.

Ⅸ 請問誰知道福建省統戰部、宣傳部最新的領導名單

福建省宣傳部部長唐國忠,副部長朱清、蔡小偉、張宗雲、馬照南
福建省統戰部部長張燮飛,副部長張劍珍、李韌、陳大明,翁卡

閱讀全文

與福建省委宣傳部部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病毒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144
北京網路營銷公司有多少家 瀏覽:76
中國移動電子商務中心 瀏覽:653
哈根達斯營銷推廣方案 瀏覽:407
傢具品牌營銷方案 瀏覽:942
啤酒銷售營銷方案 瀏覽:158
公益活動捐書策劃方案 瀏覽:26
汽車營銷渠道系統規劃方案 瀏覽:860
2014年10月市場營銷學試題及答案 瀏覽:793
結合公關原理為求職策劃方案 瀏覽:785
市場營銷實訓報告自我總結報告 瀏覽:225
2015網路營銷案例ppt模板 瀏覽:312
電子商務專業求職意向 瀏覽:283
在國際市場營銷的演進過程中 瀏覽:320
派諾電子商務 瀏覽:562
電子商務公司工種有哪些 瀏覽:359
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的內涵 瀏覽:413
什麼是網路營銷類型 瀏覽:556
計算機課培訓方案 瀏覽:444
北京聚商合一電子商務 瀏覽: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