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夏至宣傳

夏至宣傳

發布時間:2022-05-07 23:27:22

① 夏至是太美了請你結合短文內容給家鄉三峽擬一則動人的宣傳語吧

先是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太陽、月亮、炊煙、濤聲,寫出了家鄉之美。接著通過男人爬山、女人下地寫出了家鄉人民的勤勞。最後通過男人想著這個地方 ,女人夢著這個地方 ,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

②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有哪些活動

中國法定節日有:
新年(1月1日);春節(農歷新年);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中國青年節(5月4日);護士國際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國慶節(10月1日);記者節(11月8日)。

中國的元旦:
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雲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此外,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等。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的第一個傳統佳節。過去,春節被稱為「新年」,因為按照中國歷史上一直沿用的農歷,這天是正月初一,為新一年的開頭。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採用公歷紀年,農歷新年便改稱「春節」(大約在公歷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間)。


春節時,家家貼春聯、貼年畫、裝飾居室。春節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團聚的重要時刻,全家人歡聚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許多人通宵不眠,稱「守歲」。次日,大家便開始到親朋好友家裡「拜年」,相互問候,祝願在新的一年裡萬事如意。春節期間,傳統的文娛活動以獅子舞、龍燈舞、劃旱船、踩高蹺最為普遍。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這是春節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並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亘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過元宵節,有吃元宵和觀燈的習俗。元宵以糯米粉為皮,內裹果料糖餡,圓形,是「團圓」的象徵。元宵節觀燈始於公元一世紀,沿至當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節之夜,許多城市舉辦燈會,展出各種彩燈,造型新奇,千姿百態;在農村,則舉行文娛活動,如放焰火、踩高蹺、耍龍燈、扭秧歌、盪鞦韆等。


中和節在農歷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此時正值驚蟄前後,春歸大地,萬物復甦,蟄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故名龍抬頭。古時龍是神聖的象徵,所以就借龍來驅逐害蟲。明代曾流行熏蟲兒,二月二這天人們要把元旦祭祀餘下的餅,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蟲兒。在農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圍宅一圈,再入院內繞水缸一圈,中引龍回。有趣的是,這天的飲食也多以龍為名。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中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現在的「龍須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這天剃頭理發,叫「剃龍頭」。婦女在這天還不動針線,據說是為了避免傷龍眼。也還有以蠟燭照房子牆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之語。不過這個節日現已被人們遺忘了,但吃春餅等習俗至今還有。


清明掃墓祭祖 4月5日前後為清明節。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公歷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這一天開展祭掃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動。清明時分,天氣轉暖,草木復萌,人們常常結伴到郊外踏青、放風箏、欣賞春光,所以清明節有時也被稱做"踏青節"。


端午悼念愛國先人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本名「端午」。《太平御覽》卷三十一引《風土記》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認為,它是為紀念中國古代詩人屈原而產生的。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又無力挽救楚國的滅亡,當秦國滅楚後,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羅江自沉;江邊群眾得知,便紛紛駕舟打撈屈原屍體。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人把這天定為端午節。每逢此節,民間有帶香袋、吃粽子、賽龍舟習俗。香袋錶示屈原的品德節操如馨謚藝,萬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魚把屈原的屍體吃了,後成為節日食品,劃龍船則表示去營救屈原。


農歷七月初七夜,稱「七夕」,是傳說中牛郎織女每年相會的日子。是夕,陳瓜果子於庭中,女孩子結綵縷,穿七孔針。據說先穿完者為巧。「乞巧節」,又由於多是女孩子參加,故稱「少女節」。 中元節在農歷的七月十五。是傳說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稱「鬼節」。佛教徒這天要設「盂蘭盆」,施齋供僧,舉行誦經法會以及水陸道場、放河燈等宗教活動。中國大約是在梁武帝時(六世紀上半葉)始設「盂蘭盆齋」的。現在,設「盂蘭盆」的在民間少見,但放河燈的習俗卻仍在一些地區流傳下來。


中秋合家團員 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節最早源於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禮制。魏、晉、唐、宋以來,逐漸演變成賞月的風俗。「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據傳這個中華民族重要節日的形成與「唐明皇夢游月宮」的故事有關。在古代,每逢中秋人們就用精製的糕餅祭奉月神;祭奉之後,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團圓歡聚。這種風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重陽登高敬老 重陽節為農歷九月初九,是魏晉以後興起的節日。「重陽」、「重九」之名,肇於三國時代。主要有五種傳統習俗。一是登高,此時秋高氣爽、景色宜人,正是游歷的好季節,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於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驅秋蚊滅蟲害。三是飲酒賞菊。農歷九月正是菊花盛開之時,觀賞千姿萬態的秋菊,喝幾盅菊花酒,也重陽節的樂事。四是食重陽糕。人們把糧食製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謂之重陽糕,而「糕」又與「高」諧音,食之謂可步步高升。五是開展敬老活動,從古至今重陽敬老之風綿延不絕。


農歷十二月(又稱臘月)初八,俗稱臘八。早先傳說這天是釋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後來成為民間習俗,以示五穀豐登。民間有這樣一首俗曲;「年年有個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當中擺上一桌供,兩邊配上兩碟糖。黑豆乾草一碗水,爐內焚上一股香。當家的過來忙祝贊,祝贊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過去民間祭灶的情景。這天由於特別熱鬧,有人甚至認為這是農歷新年的「綵排」,所以又稱過小年。現在盡管設有在祭灶的了,但每年臘月二十三前後賣的關東糖、至今仍是人們喜愛的傳統食品。

③ 選擇一個中國傳統節日,並介紹它的由來和風俗.

端午節
端午節簡介: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端午節詩選: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節 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參考資料:http://www.qqjia.com/mu/jr622.htm

④ 她憑借《夏至未至》出圈,風頭蓋過女主角,如今卻為何沒了動靜

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夏至未至》這部劇?固然說這部劇的女主角如今曾經退圈了,但是這部劇在當年還是給大家留下了深入的印象。當然了,即使是在當年,這部劇也不是由於男女主角而吸收的觀眾,由於男女主角的演技都被大家吐槽太差了。大家曉得這部劇,更多的還是由於原著作品的知名度不錯,加上配角演員給力,所以這部劇才讓觀眾有了印象。而當初憑仗這部劇順利出圈的女演員,應該就是出演反派女一號的柴碧雲了,她在劇中出演了程七七這個角色。

其實,看到如今的柴碧雲,大家都還是會覺得挺可惜的。畢竟,作為一名女演員來說,柴碧雲的顏值和演技都算是不錯的了,是可以抓住時機走紅的。可目前來看,她的知名度和存在感一樣很低,假如不是提到《夏至未至》,不是提到了程七七這個角色,應該沒有人會記得她了吧?只可以說,她在出圈之後,個人資源和宣傳力度都沒有跟上,所以當年也只是小火,沒有把握好時機迎來大火。

⑤ 端午節的宣傳語100字

1. 歡度端午佳節,喜迎四海賓朋。
2. 端午龍舟賽,節日更精彩。
3. 堅持科學發展,促版進社會和諧!
4. 民族節日,代代權傳承,端午快樂。
5. 棕香濃濃飄萬里,艾草芳芳進千家。
6. 憶大夫九死未悔,懷屈原浩然正氣。
7. 賽龍舟,賽出水平賽出遊子意。
8. 吃粽子,吃出文化吃出故鄉情。
9. 端午節你我共同的節日。
10. 傳統佳節端午游,綿山特產任君選。

⑥ 每年的四季,十六節氣,各種節日!

四季:春 夏 秋 冬

二十四節氣: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中國法定節日有:新年(1月1日,放假一天);春節(農歷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清明節(農歷清明當日,放假一天);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放假一天);中國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端午節(農歷端午當日,放假一天);國際護士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一天);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教師節(9月10日);中秋節(農歷中秋當日,放假一天);國慶節(10月1日,放假三天);記者節(11月8日)。

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 春節、元宵節 、 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等。

2009年節日表大全
1月3日 臘八 [農歷] 釋迦如來成道日 [農歷]
1月4日 黑人日
1月5日 小寒
1月11日 尾牙 [農歷]
1月13日 Micheal Brecker 去世
1月18日 小年 [農歷]
1月19日 送神 [農歷]
1月20日 大寒
1月21日 法王路易十六上斷頭台
1月24日 華嚴菩薩聖誕 [農歷]
1月25日 除夕 [農歷]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

1月26日 春節 [農歷]
彌勒佛聖誕 [農歷]
1月27日 回娘家 [農歷]
1月28日 祭祖 [農歷]
1月29日 迎神 [農歷]
1月30日 破五 [農歷] 路神生日 [農歷]
1月31日 定光佛聖誕 [農歷]

二月 2月1日 天公生日 [農歷]
2月2日 世界濕地日
2月3日 立春
2月7日 國際聲援南非日
2月9日 元宵節 [農歷]
2月10日 國際氣象節 蘆笙節(苗族) [農歷]
2月13日 黑色星期五
2月14日 情人節
2月15日 中國12億人口日
2月18日 雨水
2月21日 反對殖民制度斗爭日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6日 二月二龍抬頭 [農歷] 土地公生日 [農歷]
2月28日 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

三月 3月1日 國際海豹日
3月3日 全國愛耳日
3月4日 釋迦牟尼佛出家 [農歷]
3月5日 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海空上師生日 [農歷] 驚蟄
3月8日 三八婦女節
3月11日 釋迦牟尼佛涅盤 [農歷]
3月12日 植樹節
3月13日 黑色星期五
3月14日 國際警察日 白色情人節
3月15日 315 消費者權益日 觀世音菩薩聖誕 [農歷]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貧困小夥伴全國統一行動日
3月17日 中國國醫節 普賢菩薩聖誕 [農歷]
3月18日 全國科技人才活動日
3月20日 春分
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 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 世界兒歌日 世界睡眠日 世界詩歌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3月23日 世界氣象日
3月24日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3月29日 三月三 [農歷]
3月30日 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清海上師圓寂日 [農歷]

四月 4月1日 愚人節
4月2日 國際兒童圖書日
4月3日 寒食節
4月4日 清明
4月7日 世界衛生日
4月10日 三月街(白族) [農歷]
4月11日 准提菩薩聖誕 [農歷]
4月12日 復活節
4月13日 潑水節(傣歷新年)
4月18日 媽祖生辰 [農歷]
4月20日 穀雨
4月21日 全國企業家活動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世界法律日 Mosaic瀏覽器問世
4月23日 世界圖書和版權日
4月24日 世界青年反對殖民主義日 亞非新聞工作者日
4月25日 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
4月26日 世界知識產權日 世界兒童日
4月28日 文殊菩薩聖誕 [農歷]海空上師出家 [農歷]
4月29日 秘書節
4月30日 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

五月 5月1日 五一勞動節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日
5月2日 釋迦牟尼佛聖誕 [農歷]
5月3日 世界哮喘日
5月4日 五四青年節 五四運動紀念日 科技傳播日
5月5日 立夏
5月8日 世界紅十字日 世界微笑日
5月9日 佛吉祥日 [農歷]
5月10日 母親節 救助貧困母親日
5月12日 國際護士節 遷徙節(錫伯族) [農歷]
5月15日 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 國際家庭(咨詢)日
5月17日 世界電信日 全國助殘日
5月18日 國際博物館日
5月20日 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 中國學生營養日
5月21日 小滿
5月22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5月26日 世界向人體條件挑戰日
5月28日 端午節 [農歷]
5月30日 五卅運動紀念日
5月31日 世界無煙日

六月 6月1日 國際牛奶日 六一兒童節
6月5日 世界環境日 羅伯特·F·肯尼迪遇刺 伽藍菩薩聖誕 [農歷] 芒種
6月6日 全國愛眼日
6月11日 中國人口日
6月17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
6月20日 世界難民日
6月21日 父親節 夏至
6月22日 中國兒童慈善活動日
6月23日 國際奧林匹克日 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 全國土地日
6月26日 國際禁毒日(國際反毒品日) 國際憲章日(聯合國憲章日)
6月30日 世界青年聯歡節

七月 7月1日 中國共產黨建黨日 香港回歸紀念日 國際建築日 亞洲「三十億人口日」 青藏鐵路線全線通車
7月2日 國際體育記者日
7月4日 國際合作節
7月6日 AK-47突擊步槍誕生
7月7日 七七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的開端 小暑 西班牙奔牛節
7月11日 中國航海日 世界(50億)人口日
7月14日 法國大革命暴發
7月23日 大暑
7月24日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聖誕 [農歷]
7月25日 那達慕(蒙古族) [農歷]
7月26日 世界語(言)創立日
7月27日 姑姑節 [農歷]
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7月30日 非洲婦女日

八月 8月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8月6日 國際電影節
8月7日 立秋
8月8日 中國男子節(爸爸節) 08北京奧運倒計時一周年
8月9日 觀世音菩薩成道 [農歷] 世界土著人民國際日
8月13日 國際左撇子日
8月14日 火把節(彝族等) [農歷]
8月15日 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日
8月20日 農歷七月初一:鬼門開 [農歷]
8月23日 處暑
8月25日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
8月26日 全國律師咨詢日 七夕 [農歷]
8月29日 卡特里娜颶風

九月 9月1日 大勢至菩薩聖誕 [農歷]
9月2日 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日
9月3日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鬼節(農歷七月十五) [農歷]
9月5日 瑞士薩永中世紀節
9月6日 帕瓦羅蒂去世 韓國童星李愛靜去世
9月7日 白露
9月8日 國際新聞工作者(團結)日 世界掃盲日 北京國子監首設免費國學講堂
9月9日 日本向中國投降簽字日
9月10日 教師節 世界預防自殺日
9月11日 9·11美國恐怖襲擊事件悼念日
9月12日 龍樹菩薩聖誕 [農歷]
9月14日 世界清潔地球日
9月16日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爆發 地藏菩薩聖誕 [農歷] 農歷七月三十:鬼門關 [農歷]
9月19日 全民國防教育日
9月20日 全國愛牙日
9月21日 國際和平日
9月23日 秋分
9月27日 世界旅遊日 國際聾人節 世界心臟日 世界海事日

十月 10月1日 國慶節 國際音樂日 國際老人節
10月2日 國際和平(與民主自由)斗爭日
10月3日 中秋節 [農歷]
10月4日 世界動物日
10月5日 世界人居日/國際住房日
10月6日 聖人節 [農歷]
10月8日 全國高血壓日 世界視覺日 寒露
10月9日 世界郵政日(萬國郵聯日) 世界蛋品日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紀念日 世界居室衛生日 世界精神衛生日 燃燈佛聖誕 [農歷]
10月11日 聲援南非政治犯日
10月13日 中國少年先鋒隊誕辰日 世界保健日 國際教師節 採用格林威治時間為國際標准時間日 Netscape瀏覽器問世
10月14日 世界標准日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
10月15日 國際盲人節(白手杖節)
10月16日 世界糧食日 結婚紀念日
10月17日 世界消除貧困日
10月22日 世界傳統醫葯日
10月23日 霜降 喬治亞:第比利斯索巴節
10月24日 聯合國日 世界發展信息日
10月26日 重陽節 [農歷]
10月28日 世界"男性健康日"
10月31日 世界勤儉日 萬聖節前夜

十一月
11月5日 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農歷]
11月6日 柴科夫斯基逝世悼念日
11月7日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紀念日 立冬
11月8日 中國記者節
11月9日 中國消防宣傳日(消防節)
11月10日 世界青年節(日)
11月11日 光棍節
11月13日 黑色星期五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誕生
11月16日 葯師琉璃光如來聖誕 [農歷]
11月17日 國際大學生節(國際學生日) 國際肺癌日
11月21日 世界電視日 世界問候日 達摩祖師聖誕 [農歷] 泰國大象節
11月22日 小雪
11月26日 感恩節

十二月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2月2日 廢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
12月3日 世界殘疾人日
12月4日 中國法制宣傳日
12月5日 (經濟和社會發展)國際志願者日 世界弱能人士日
12月7日 國際民航日 大雪
12月8日 國際兒童電視日
12月9日 "一二·九"運動紀念日 世界足球日
12月10日 世界人權日
12月11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
12月12日 西安事變紀念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悼念日 國際兒童廣播電視日
12月15日 世界強化免疫日
12月20日 澳門回歸紀念日
12月21日 國際籃球日
12月22日 阿彌陀佛聖誕 [農歷] 冬至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聖誕節
12月26日 節禮日

⑦ 中國傳統節日對世界的影響

中國人向來有「天下一家」的概念,這種古典的世界主義雖然與今天全球意識不同,但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節日中尤其有這種感覺,似乎要將自己的節日快樂帶給普天之下的人民,中秋節更是如此,所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傳達的就是這樣一種理念。 與中國人一起「舉杯邀明月」 一般來說,中秋賞月這樣的傳統核心節俗是很難與西方世界共享的。歐美人崇拜太陽,對夏至、冬至等特別重視,有點燃篝火的儀式與游戲活動,這跟歐美人的歷法傳統有關系,太陽歷是他們一直奉行的歷法,月亮的圓缺沒有時間標志意義。對歐美人來說,中國人的月亮節是獨特的,甚至是神秘的。但是,對月亮的崇拜也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我們在美洲印第安人那裡,看到了人們對月亮的重視,加拿大印第安土著人在月圓時節,要對月熏香,這種習俗至今仍在傳承。非洲的坦尚尼亞也有一年一度的月圓節,類似中國的中秋節。他們在月圓之夜,全村人到村外圍坐一起,安靜地欣賞明月。等到深夜,一起歌舞,通宵達旦。 當然,與中國鄰近、在文化上有著緊密聯系的東南亞國家就完全可與中國人一起「舉杯邀明月」。如果我們講中秋的世界性,從賞月的同一時間看,只能是東亞國家。事實上,韓國、日本、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的華人都過中秋節。 韓國的中秋節稱為「秋夕」或「月夕」,是一年中最大的節日,熱鬧程度甚至超過春節。韓國人在中秋節那天,全家一大早就會起床,女人要穿上漂亮的韓服,結了婚的男子也要穿上韓服,未成家的男人一般要穿最漂亮的正裝。大家聚在一起,首先要在長子家舉行祭祀祖先的儀式,然後圍坐一起享用節日盛宴,還要到墓地祭祀。韓國的節日食品有松餅,中秋節家家蒸食松餅並且相互贈送。松餅有米粉製成的白色松餅和用艾草做的綠色松餅,另外還有用紅薯粉、棗粉等製作的松餅,顏色多樣。松餅的形狀有好幾種,最有代表性的是餃子形狀的松餅,外面是像打糕一樣的皮兒,裡面是豆沙餡或是栗子餡、棗泥餡等。節日游戲有趣味的有兩種:一是婦女在月光下跳圓圈舞;二是男女分組拔河,男人組拔雄繩,女人組拔雌繩,雌勝表示豐收,雄勝反之,所以大家需配合默契,總是要女方獲勝。 日本傳統中秋節叫八月十五夜,由中國傳入,有賞月習俗。節日期間各家用瓜果、米團供奉月神,在神社前舉行祭祀活動。 在越南,大人會給兒童講中秋節的故事,兒童打燈籠在月下追逐游戲,他們認為中秋節夜裡點燈可以驅逐妖魔,獲得幸福安寧。 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的華人中秋節與中國大體一樣。如新加坡人在中秋一個月前就有月餅、燈籠上市了。人們以月餅拜月祭祖,饋送親朋好友,還要吃柚子,社區會開展燈籠製作比賽與觀賞活動。新加坡的中秋夜祥和美麗。 中秋節俗內涵的普適性 中秋賞月是傳統中秋的主要節俗之一,但是中秋節俗不僅限於賞月活動,它在我國明清時期已經是一個重大社會活動日,屬於三大節之一。中秋節俗的主要意義在於慶祝豐收、強化家庭倫理,以及提倡人際交往。其中,強調家庭倫理與人際關系是中秋節主要內容,天上月圓,地上人圓,所以中秋節又名「團圓節」。 無論東方西方,無論社會層級,家庭、朋友等親情友情聯系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利用傳統節日創造回家的機會,加強與家人的聯系,可以強化人們的家庭觀念。和諧家庭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如果從這一角度看中秋節的世界意義,可能就更有普適性。 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集中展示的重要時機,華人華僑則是將中華傳統節日推向世界的重要載體。他們在歡度春節、端午、中秋等民族傳統節日時,一方面強調了自身的文化身份、文化認同,通過族群的節日儀式、節日食品、以及蘊含其中的節日情感的傳遞,在展示中華傳統節日文化魅力的同時,也浸潤、影響著廣大旅居地的居民,給他們以不一樣的文化感受。如果我們的春節、中秋節等能夠吸引當地居民的注意,讓他們認同我們的價值觀,分享我們的文化遺產,我們的傳統節日也就有了世界意義。 向世界奉獻中華傳統節日文化 我們的傳統節日的精神基礎是儒家所倡導的和諧,強調有差異的多樣性的和諧,所謂「和而不同」。這樣的理念是一筆寶貴的人類文化財富,我們應該有一種開放的胸襟,吸納世界先進文化,同樣也有責任向世界奉獻我們的優秀文化。 事實上,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對當地文化環境進行適應性變化之後有被接受的可能,而文化就是這樣一個流動地適應、變化與變異成新的過程。如春節在巴黎、紐約、溫哥華等歐美城市已發展成為一年一度的大型文化節,參加者不僅是華人華僑,當地政府也出面組織相關活動,市長致辭並參加遊行活動,春節已成為觀光旅遊項目。春節等傳統節日讓世界人民能夠分享我們的快樂,能夠認識文化生態多樣性的重要,認識到中華民族的溫厚與崇高。 當然,文化是有價值內涵的,它是民族立身之本。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一個文化重組與創新的時代,各種文化的相互聯系會愈來愈密切。人們在聯系中認知不同體系的文化,多一種文化樣式,人們就會多一種文化選擇,所以對於今天的世界來說,各文化間的相互包容與相互欣賞是一種時代潮流。 我們覺得自己的節日是文化傳統,但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來說,這些節日更多的是一種新奇與多樣化文化樣式之一,就像我們看待西方的聖誕節一樣。我們在考慮中國傳統節日的世界意義時,最實際的策略是在中國民族文化資源開掘、整理、繼承、改造方面下功夫,將具有普適性價值、適於向外擴展影響的文化事象提煉出來,以影像展示、儀式行為、物品裝飾等方式進行世界宣傳,應該充分重視發揮傳統節日的文化載體功能,向世界昭示中華文明與文化。 這些理念的實現,又要靠具體而微的節日事象實現,比如節日儀式、活動、禮品、食品、紀念品、玩偶等標志物都應該細心琢磨設計,讓無形的非物質文化有可欣賞、能觸摸的物質載體,這樣的節日才能打動人心。一如西方情人節的玫瑰,中國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餅同樣有自己的滋味與寄託,像北京中秋的兔兒爺就可以漂洋過海成為歐美人士欣賞的東方幸運神偶。同時,我們也可借鑒東亞國家與海外華人創造的節俗項目,豐富並擴大我們的傳統節俗內容,讓傳統的節日更適合全球化的需要,更貼近人性,更能服務於家庭與社會。

⑧ 張靚穎趙晨浩周迅李亞鵬范冰冰黃曉明李冰冰安以軒熱力兄弟BOBO怎樣宣傳環保

8月20日即將在京舉行的華誼兄弟明星匯已於昨日舉行了其精彩環節「綠葉行動」的啟動儀式,綠葉行動旨在華誼群星以自身力量帶動眾人參與到環保事業中來。身處上海《青春進行時》劇組的BOBO先行行動起來,趁劇集殺青之際親赴上海南京路派發環保包,以自身行動支持環保。
本月20日,兩年一度的華誼兄弟明星匯將在京盛大舉行,而作為其中精彩環節之一的「綠葉行動」已於昨日隆重舉行了啟動儀式,8月10日被定義為「誼人環保日」,華誼旗下85名藝人紛紛行動起來,為環保出力。
身處上海《青春進行時》劇組的BOBO組合日前先行行動起來,趁新劇殺青之際,帶著數十個華誼兄弟旗下藝人劉孜設計的環保包,親赴上海南京路進行派發,號召大眾從身邊作起,共同投入到環保事業中。BOBO超高人氣令人震驚,當日的南京路被BOBO眾粉絲及群眾圍的水泄不通,數十個環保包瞬間派發一空,對於此次派發活動,BOBO二人則稱:「環保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期望在自己的帶動下能有更多的人融入其中。」二人更是對8月20日即將到來的華誼兄弟明星匯表示出了自己的期待。

⑨ 冬至和夏至分別有啥含義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代表著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這一天白天最長,夜晚最短。冬至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代表著數九寒冬即將來臨,天氣非常寒冷,這一天夜最長,晝最短。

炎熱的時期即將到來。 到了夏至,夏天基本上就過了一半,到了這個時候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雖然夏至很熱,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家要做好預防准備。

好多的人都分不清楚這兩個節氣的意思,其實這二者很好區分,一個是在炎熱的6月,一個是在寒冷的12月,正好相隔了半年的時間,氣溫也是冰火兩重天。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

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夏至來臨的時候沒有什麼具體的習俗,但是有些人在這一天會熬一些綠豆湯來解暑,它是炎炎夏季最重要的解暑利器。但是冬至這一天就不同了,它有傳統的食物來紀念,那就是餃子。

到了這一天北方每家每戶都會吃上一頓熱騰騰的餃子,南方會吃上一碗香甜的湯圓,以此來表示合家團圓之意。

無論是夏至還是冬至都是二十四節氣中兩個最極端的節氣,但這兩個節氣一定要跟立夏和立冬區分開來,因為它們所代表的意義大不相同。

(9)夏至宣傳擴展閱讀:

夏至養生:

1、多吃苦味食物

夏季陽氣盛於外。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於內,所以,在夏至後,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慾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 《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

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勿過咸、過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

2、運動時要防止中暑

夏季炎熱,要尤其注意中暑的情況。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如要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湖邊、公園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

3、赤膊露背不可取

夏天出汗較多,因此不少人偏愛露背裝、露臍裝,認為這樣更加的涼爽。但這樣這樣很容易讓人體受涼,影響到脾胃,出現腹痛、腹瀉、食慾不振等痛狀,更可能引起痛經、月經紊亂及宮寒不孕等疾病。 天氣炎熱,首先做好避暑 夏至之後,

4、天氣逐漸炎熱,首先要做好避暑

外出時,要根據自己的體力決定行程長短,不要過度疲勞,否則,抗暑能力會下降。醫生建議,出門要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做好防曬措施,戴上透氣、散熱及通風性能好的涼帽。

打上太陽傘,塗防曬霜等。在家中,還可以准備一些防暑葯物,比如消暑平肝的菊花,清火的金銀花、荷葉、桑葉、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等。

5、「晚睡」早起,中午最好補個覺

在中醫養生理論中,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要順應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專家介紹,春夏季節,自然界陽氣處於升發狀態,人體的陽氣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應該保持一個充沛的狀態。

但在養陽的同時,還得兼顧養陰,這樣才能保持身體的陰陽平衡狀態,避免三伏天出現陰虛的問題。 固陽養陰,一個很好的做法是晚睡早起,中午補覺。當然,這里說的晚睡並不是熬夜,只是適當晚睡而已。

6、運動不宜大汗,提倡每天溫水洗澡

運動調養,是各個節氣養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至時節,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最好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

鍛煉身體最好以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項目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如果運動過激,會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易損陽氣。

建議:運動之後,出汗過多,可適當飲用淡鹽水或綠豆鹽水湯,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症、黃汗等多種疾病。

7、少吃冷食

頻繁地進食各種冷凍飲品、冰鎮瓜果、雪糕、冰淇淋等寒涼食物,就會使胃部受到強冷刺激而造成胃部急劇冷縮,胃部需要的氣血急劇增加,心臟和脾臟調動大量的血溫熱腸胃。

經常如此,不僅脾胃受損,心臟也跟著受累。體內寒濕加重,水濕、廢物和毒素又無法及時、順暢地排出體外,身體免疫力下降。同時還會引發毒素堆積,導致顏面生暗瘡、長色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冬至



⑩ 《夏至未至》陳學冬為何被質疑「面癱」

6月7日,青春巨制電視劇《夏至未至》開播盛典在上海舉行,藝術總監郭敬明攜主演陳學冬、鄭爽、白敬亭、夏梓桐、柴碧雲、龐瀚辰、張超、倪景陽等人悉數亮相,為將於6月11日開播的新劇宣傳造勢。現場,郭敬明自嘲人到中年,回憶青春時光感慨良多。「司夏」夫婦則一上場就開啟甜蜜互懟模式,全場笑聲不斷。而面對有媒體提出的傅小司表情單一有點面癱的質疑,陳學冬也現場回應:傅小司只是喜怒不形於色。

除了強烈的青春感外,《夏至未至》中最撩撥少女心的便是發生在傅小司與立夏身上的粉紅氣泡。倆人一上場就開啟了甜蜜互懟模式,鄭爽笑言:「這是我和陳學冬第一次合作,我從頭到尾都很煩傅小司這個人,優越性太明顯,喜歡我的事又說不開。」話還沒完就被一旁的陳學冬搶話:「並沒有好吧,明明是你喜歡我!我忘記誰先撩了,可能一個眼神,她有意思,我也有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小說中的傅小司總給人冷冷酷酷的感覺,不善言談,不會表白,以至於有媒體在看過預告片之後質疑傅小司表情單一有點面癱,但是在陳學冬看來:「傅小司就是這樣的表情,人物角色是這樣,我以前角色會來個鬼臉五連拍、賣萌。但是傅小司是收斂的,喜怒不形於色。」

閱讀全文

與夏至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網路營銷公司有多少家 瀏覽:76
中國移動電子商務中心 瀏覽:653
哈根達斯營銷推廣方案 瀏覽:407
傢具品牌營銷方案 瀏覽:942
啤酒銷售營銷方案 瀏覽:158
公益活動捐書策劃方案 瀏覽:26
汽車營銷渠道系統規劃方案 瀏覽:860
2014年10月市場營銷學試題及答案 瀏覽:793
結合公關原理為求職策劃方案 瀏覽:785
市場營銷實訓報告自我總結報告 瀏覽:225
2015網路營銷案例ppt模板 瀏覽:312
電子商務專業求職意向 瀏覽:283
在國際市場營銷的演進過程中 瀏覽:320
派諾電子商務 瀏覽:562
電子商務公司工種有哪些 瀏覽:359
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的內涵 瀏覽:413
什麼是網路營銷類型 瀏覽:556
計算機課培訓方案 瀏覽:444
北京聚商合一電子商務 瀏覽:917
家長教育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