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初中物理趣味小實驗策劃書

初中物理趣味小實驗策劃書

發布時間:2022-05-03 00:23:13

⑴ 急求一個初中物理趣味小實驗

帶電的報紙
思考:不用膠水、膠布等粘合的東西,報紙就能貼在牆上掉不下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材料:1支鉛筆;1張報紙。
步驟:
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牆上。
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後,報紙就像粘在牆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後鬆手,被掀起的角會被牆壁吸回去。
4. 把報紙慢慢地從牆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
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
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牆。
3. 當屋子裡的空氣乾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牆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
創造:請試一試,還有什麼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牆上

胡椒粉與鹽巴的分離
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麼方法將他們分離開呢?
材料: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
操作:
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
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後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
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後粘附在湯勺上。
講解:
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創造:
你能用這種方法將其他混合的原料分離嗎?

帶電的氣球
思考:兩個氣球什麼情況下會相互吸引, 什麼情況下會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氣的氣球2個、線繩1根、硬紙板1張
操作:
1 將兩個氣球分別充氣並在口上打結。
2 用線將兩個氣球連接起來。
3 用氣球在頭發(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線繩的中間部位,兩個氣球立刻分開了。
5 將硬紙板放在兩個氣球之間,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講解:
1 一個氣球上的電排斥另一個氣球上的電。
2 兩個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創造:你能用其它小實驗說明氣球帶電嗎?

可愛的浮水印
思考:宣紙上漂亮的圖案不是畫出來的,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材料:臉盆1個、宣紙1—2張、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約半盆)
操作:
1、在臉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輕輕碰觸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擴展成一個圓形。
2、拿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後輕碰墨汁圓形圖案的圓心處,看看有什麼現象。
4、把書法用紙輕輕覆蓋在水面上,然後緩緩拿起,紙上印出什麼圖案呢?
講解:
1、棉花棒碰觸時,墨汁會被擴展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圈圖形。
2、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所塗上的少量油,就會影響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會呈現不規則的同心圓圖形。
創造:
試試其他的方法,改變水面上墨汁的圖形。

分合的水流
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變成一股水流這是為什麼呢?
材料:鐵罐盒一個、錐子、水
操作:
1、在空的鐵罐盒底部用一根釘子在上面鑽5個小孔(小孔間隔只在5毫米左右)。
2、將罐內盛滿水,水是分成5股從5個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將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開後,5股水就會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會重新變成5股。
講解:
水的表面張力使水流進行分、合。

漂浮的針
思考:針為什麼會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針、叉子、液體清潔劑
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個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針放到水的表面
2、慢慢地移出叉子,針將會浮在水面上
3、向水裡滴一滴清潔劑,針就沉下去了
講解:
1、是水的表面張力支撐住了針,使之不會沉下。表面張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內聚性的連接。這種內聚性的連接是由於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間相互擠壓,形成一層薄膜。這層薄膜被稱做表面張力,它可以托住原本應該沉下的物體。
2、清潔劑降低了表面張力,針就浮不住了。
說明:針有危險,請家長幫助操作。

神奇的牙簽
思考:放在水裡的牙簽,會隨著放在水裡的方糖游動,還是隨著放在水裡的肥皂游動?
材料:牙簽、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遠的地方。牙簽會向方糖方向移動。
3. 換一盆水,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現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近的地方。牙簽會遠離肥皂。
講解:
當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時,方糖會吸收一些水分,所以會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簽也跟著水流移動。但是,當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時,水盆邊的表面張力比較強,所以會把牙簽向外拉。
創造:請你試一試,如果將糖和肥皂換成其它物質,牙簽會向哪個方向游去

有孔紙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紙為什麼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個、大頭針一個、紙片一張,有色水一滿杯
操作:
1、在空瓶內盛滿有色水。
2、用大頭針在白紙上扎許多孔。
3、把有孔紙片蓋住瓶口。
4、用手壓著紙片,將瓶倒轉,使瓶口朝下。
5、將手輕輕移開,紙片紋絲不動地蓋住瓶口,而且水也未從孔中流出來。
講解:
薄紙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為大氣壓強作用於紙片上,產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會漏出水來,是因為水有表面張力,水在紙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會漏出來。這如同布做的雨傘,布雖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會漏雨一樣。

手絹的秘密
思考:在水龍頭下把手帕撐開攤平,打開水龍頭,水是不是透過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個、手帕1條、橡皮筋1條
流程:
1、 把手帕蓋住杯口,用橡皮筋綁緊。
2、 讓水沖在手帕上。
3、 水流進杯子里約七、八分滿後關閉水龍頭。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轉過來。
說明:
1、 從杯子上面沖水時,水會透過手帕流入杯內。
2、 杯子倒轉過來時,由於大氣壓力的關系,水不會流出來。
延伸:
如果蓋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進出情形會怎樣呢?

掉不下去的塑料墊板
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蓋墊板,杯口朝下時,墊板會掉下來嗎?
材料:玻璃杯兩個、水、塑料板一塊
操作:
1. 將玻璃杯里裝滿水。
2. 用墊板蓋好杯口。
3. 一隻手扶杯子、另一隻手按住墊板。
4. 用手扶住,將杯口翻轉過來,使杯口朝下。
5. 扶著墊板的手輕輕放開,墊板不會掉下來。
講解:
墊板覆蓋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為杯外空氣壓力比較大,墊板就不會掉下來。
創造:
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滿、或沒有水塑料板會怎樣,請你試一試?

蠟燭吹不滅
思考:用力吹燃燒的蠟燭,卻怎麼也吹不滅。你知道怎樣做到這一點嗎?
材料:1根蠟燭、火柴、1個小漏斗、1個平盤
操作:
1. 點燃蠟燭,並固定在平盤上。
2. 使漏斗的寬口正對著蠟燭的火焰,從漏斗的小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對著蠟燭的火焰,從漏斗的寬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
講解:
1. 這樣吹氣時,火苗將斜向漏斗的寬口端,並不容易被吹滅。如果從漏斗的寬口端吹氣,蠟燭將很容易被熄滅。
2. 吹出的氣體從細口到寬口時,逐漸疏散,氣壓減弱。這時,漏斗寬口周圍的氣體由於氣壓較強,將湧入漏斗的寬口內。因此,蠟燭的火焰也會湧向漏斗的寬口處。
注意:注意蠟燭燃燒時的安全。

蠟燭抽水機
思考:你知道抽水機是怎樣將水抽出來的嗎?
材料:玻璃杯、蠟燭、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紙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許、火柴、水半杯
操作:
1、先將塑料管折成門框形,一頭穿過硬紙片
2、再把兩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
3、將蠟燭點然後固定在左邊玻璃杯底部,同時將水注入右邊玻璃杯中
4、在放蠟燭的杯子口塗一些凡士林,再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紙片蓋上,並使塑料管的另一頭沒入右邊杯子水中。
5、水從右邊流入左邊的杯子中
講解:蠟燭燃燒用去了左邊杯中的氧氣,瓶中氣壓降低,右邊杯壓力使水向左杯流動,直到兩杯水面承受的壓力相等為止。到那時左杯水面高於右杯水面。
注意:蠟燭點然後固定在左邊玻璃杯底部時注意安全,小心燒手

瓶內吹氣球
思考:瓶內吹起的氣球,為什麼松開氣球口,氣球不會變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兩根:紅色和綠色、氣球一個、氣筒
操作:
1、用改錐事先在瓶蓋上打兩個孔,在孔上插上兩根吸管:紅色和綠色
2、在紅色的吸管上紮上一個氣球
3、將瓶蓋蓋在瓶口上
4、用氣筒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5、將紅色吸管放開氣球立刻變小
6、用氣筒再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7、迅速捏緊紅吸管和綠吸管兩個管口
8、放開紅色吸管口,氣球沒有變小
講解:當紅色吸管松開時,由於氣球的橡皮膜收縮,氣球也開始收縮。可是氣球體積縮小後,瓶內其他部分的空氣體積就擴大了,而綠管是封閉的,結果瓶內空氣壓力要降低——甚至低於氣球內的壓力,這時氣球不會再繼續縮小了。

能抓住氣球的杯子
思考:你會用一個小杯子輕輕倒扣在氣球球面上,然後把氣球吸起來嗎?
材料:氣球1~2個、塑料杯1~2個、暖水瓶1個、熱水少許
流程:
1、 對氣球吹氣並且綁好
2、 將熱水(約70℃)倒入杯中約多半杯
3、 熱水在杯中停留20秒後,把水倒出來
4、 立即將杯口緊密地倒扣在氣球上
5 、輕輕把杯子連同氣球一塊提起
說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氣球上,是無法把氣球吸起來的。
2、用熱水處理過的杯子,因為杯子內的空氣漸漸冷卻,壓力變小,因此可以把氣球吸起來。
延伸:
小朋友,請你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氣球吸起來?

會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燒中的蠟燭,燭火熄滅後,杯子內有什麼變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蠟燭高)1個、蠟燭1支、平底盤子1個、打火機1個、水若干
操作:
1. 點燃蠟燭,在盤子中央滴幾滴蠟油,以便固定蠟燭。
2. 在盤子中注入約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
4. 觀察蠟燭燃燒情形以及盤子里水位的變化
講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氣(氧氣)被消耗光後,燭火就熄滅了。
2. 燭火熄滅後,杯子里的水位會漸漸上升。
創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動收集其它溶液嗎?

會吃雞蛋的瓶子
思考:為什麼,雞蛋能從比自己小的瓶子口進去?
材料:熟雞蛋1個、細口瓶1個、紙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 熟蛋剝去蛋殼。
2、 將紙片撕成長條狀。
3、 將紙條點燃後仍到瓶子中。
4、 等火一熄,立刻把雞蛋扣到瓶口,並立即將手移開。
講解:
1、 紙片剛燒過時,瓶子是熱熱的。
2、 雞蛋扣在瓶口後,瓶子內的溫度漸漸降低,瓶內的壓力變小,瓶子外的壓力大,就會把雞蛋擠壓到瓶子內。
創造:當瓶子中氣體的壓力大於瓶子外面的壓力時,瓶子會發生什麼變化?

瓶子癟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癟嗎?
材料:水杯2個、溫開水1杯、礦泉水瓶1個
操作:
1. 將溫開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覺到熱。
2. 把瓶子中的溫開水再倒出來,並迅速蓋緊瓶子蓋。
3. 觀察瓶子慢慢的癟了。
講解:
1. 加熱瓶子里的空氣,使它壓力降低。
2. 由於瓶子外的空氣比瓶子內的空氣壓力大,所以把瓶子壓癟了。
創造:
如果瓶子里氣體的壓力比瓶子外空氣的壓力大,瓶子會變成生么樣子?

會跳遠的乒乓球
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腳杯中,你怎樣吹氣,球才會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腳杯2個、乒乓球1個
操作:
1 把兩個高腳杯並排放置
2 將乒乓球放在第一個杯子中。
3 從不同角度吹氣,看看乒乓球有什麼狀況:對著球的側面吹氣;對著球的上方吹氣
講解:
1、向球的側面吹氣,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個杯子里去(或跳出來)
2、向球的上方吹氣,上方壓力變小,乒乓球會浮起來,繼續吹,就跳入第二個杯子去了
創造:換個新方法也能讓乒乓球跳到下一個杯子里

會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樣吹泡泡的嗎?
材料:飲料瓶1個、冷熱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盤子1個、橡皮泥1塊、吸管若干
操作:
1 將吸管逐一連接,形成長管(連介面用膠帶封好)。
2 將吸管放入瓶中,並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後把瓶子放置在盤子中。
3 彎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進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澆熱水,杯子中的吸管會排放大量氣泡。
5 向瓶子壁上澆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會經過吸管流入瓶中。
講解:
1 因為塑料瓶很薄,於是熱可以穿過瓶壁,進入瓶子中的空氣里。
2 瓶子中的空氣受熱後會膨脹。
3 水中的氣泡就是空氣膨脹時,被擠出瓶子的空氣。
4 瓶子中的空氣遇冷時收縮。
5 瓶子中的空氣收縮時,水便占據了剩餘的空間。
創造:瓶子蓋太緊時,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開它嗎?

⑵ 設計一個物理小實驗(初二物理)大概說下器材和方法就可以

實驗一,
利用浮力
材料:鉛筆,鐵絲,尺子,水,牛奶,燒杯
步驟:
1.將水倒入燒杯內
2.將鐵絲纏繞在鉛筆的一頭,使其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
3.測量鉛筆沒入水面下的長度。
4.將水倒掉,換成牛奶,測量鉛筆沒入牛奶液面下的長度。
5.根據浮力公式,這個長度與液體的密度成反比,大概能算出牛奶的密度。
實驗二
利用浮力
材料:蠟燭,釘子,尺子,水,牛奶,燒杯。
步驟:
1.將水倒入燒杯內,測量水面高度。
2.將釘子釘入蠟燭的一頭,使其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
3.測量水面新高度,減去不放蠟燭的高度,得出水面上升的距離。
4.將水換成牛奶,重復1-3步。
5.根據浮力公式,液面上升的距離與液體的密度成反比,大概能算出牛奶的密度。
實驗三
利用壓強。
材料:尺子,橡皮管,燒杯,水,牛奶
步驟:
1.兩個燒杯,分別放入水和牛奶。
2.將橡皮管分別插入水中和牛奶中。
3.用手擠壓橡皮管,排出一部分管內的空氣。
4.松開手,水和牛奶被吸進橡膠管一部分。用尺子測量管內液面與管外液面的高度差。
5.利用壓強公式,水和牛奶產生的壓強與管內大氣壓相等,聯立公式,大概能算出牛奶的密度。

⑶ 初二物理科技小製作 方案要復雜一點的 但材料要簡單一點

簡易直流電動機「神奇陀螺」組裝實驗套材(以下簡稱「電機套材」)與初二物理新課標第62頁的「小小電動機」相比較,有如下優點:
1、「電機套材」的軸比「小小電動機」的漆包線粗得多,用刀刮漆時不會把軸弄彎、電機轉動時軸也不易彎曲。
2、「電機套材」線圈的漆包線又比「小小電動機」的線細得多,纏繞線圈更方便。
3、「電機套材」是在給定的塑料骨架上繞制線圈的(可以按同一方向亂繞)比學生用漆包線直接繞制無骨架的線圈方便得多、也更容易成功。
4、「電機套材」的磁鐵是1000高斯的方塊形磁鐵(兩塊)比蹄形磁鐵更容易獲得單磁極、演示改變電動機轉動方向的實驗時,只需把方塊磁鐵翻過來放置即可。由於磁性強所以製作電動機也更加方便了(線圈只需要纏繞幾圈即可成功)。
5、 電機支架改用兩根平行的軌道,還可以使轉子在軌道上滾來滾去,更增加了實驗的趣味性(又取名神奇陀螺),(見應用2)同時也增加了實驗的可競賽性,
二、電機套材的應用:
2、 普及:按新課標62頁「小小電動機」的要求提供器材,讓學生自己繞制線圈、①製作電動機,容易成功。一般學生在30分鍾內均可完成,成功率在90%以上。
②改變電機轉子的轉動方向(把磁鐵翻個面即可)
3、 提高:(製作和沒計競賽)
A:在製作電動機的基礎上,再讓轉子在軌導上來回的滾動(③製作神奇陀螺)。滾動的好壞取決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你能夠使轉子滾動10次、20、50次、…… 100次?炔來一顯身手吧!
B:設計實驗:(讓學生發揮創造性,在本器材的基礎上或外加少許器件去完成更多的實驗內容)
如:④在兩個軌道間串聯小電燈泡,可以測量軌道是否與電池接通(手電筒電路)、
⑤再把轉子線圈也串聯進去就可以測量線圈兩端是否與轉軸接通了(但是小燈泡的亮度比測量軌道與電源導通時稍暗些,演示歐姆定律、)
⑥在轉子骨架的兩面分別貼上騎士和馬的畫面,當轉子在軌道上滾動時我們會觀察到騎士己騎在馬上面了(也可演示馬的奔跑、雞子啄米等視覺暫留實驗)若再增加部件還可以完成
⑦配重實驗、
⑧電風扇的原理實驗、
⑨光的復合實驗等。
⑩轉動動能與重力勢能的相互軌換,這樣我們用「電機套材」就可以完成十個不同的實驗了。

⑷ 初中物理趣味小實驗

鏈接: https://pan..com/s/12l-5doqxGwv6UOAZW6rBqw

提取碼: cb25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德拉創新實驗室

⑸ 求初二物理簡單的小實驗

● 飲料瓶

1.鍾聲響起

將兩個飲料瓶都剪去底部並做成喇叭狀,用細線系在瓶口的瓶蓋上,再用細繩的中間部分系住一把鋼勺。將兩個喇叭口罩住兩只耳朵並貼緊耳根,並用鋼勺去撞擊桌子等物品時,你能聽到什麼?繼續讓一個學生手提著細線並用鋼勺碰撞課桌,再談談手上的感受。

2.水中的振動

用細線系好三把舊鑰匙,放入盛水的大飲料瓶內並上下抖動細繩,你聽到了什麼?

3.聽到自己的心跳

剪下飲料瓶上半部並在瓶蓋上打孔後插入一段塑料軟管後,將做好的漏斗部分靠近胸部,軟管另一端靠近右耳。移動漏斗的位置,一定要仔細聽聽,可以找到心跳最強的位置處於胸部左側。

4.頻率計

將飲料瓶剪去底部,瓶壁剪成齒狀,瓶蓋鑽孔後用筷子緊緊插入,做成頻率計。用右手捻轉筷子,同時用齒去碰紙片,當快轉或慢轉時,你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呢?

5.獨弦琴

將一個飲料瓶剪去底,瓶蓋鑽孔後用牙簽和一段細線系住作為音箱,另一端系在一個裝滿水的瓶子上。左手拿著音箱並控制弦的張緊程度(瓶子不要離開地面),同時右手撥動琴弦。這樣就可以聽到不同的音調和演奏效果,頗有古色古香的韻味。如果撥弦力量大時,發聲就響。如果細繩被拉得越緊,發聲音調就會越高。如果將繩子變短,音調將會發生變化。如果改用粗繩子,音調也將會發生變化。假如改用細銅絲後,會聽到與剛才不同的音響效果,說明音色也發生了改變。同一個實驗,可以不斷改變某一條件,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積極探究,讓學生在實際研究過程中,理解聲音的特徵。

6.打擊樂器

收集幾個相同的大飲料瓶,向瓶內倒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擊瓶子,瓶子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仔細調節水量,可使各瓶發出不同的音調。

7.排簫

振動的瓶體和水能夠發聲,瓶內被吹動的空氣也可以發聲。將飲料瓶從大到小排列,口部排齊後用膠帶繞在瓶壁上,把3個瓶子固定在一起。雙手握住瓶壁,嘴唇分別靠近瓶口吹氣,就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

8.水哨

取一吸管,用剪刀在吸管中央開一個小口,不要剪斷,讓吸管一端插入裝滿水的飲料瓶中。將吸管彎成直角,用嘴連續吹氣,同時調節吸管插入水的深度,能聽到悅耳的哨聲嗎?

9.潛水艇模型。

● 雞蛋

1.做測量實驗

先估計一個雞蛋的質量,然後用天平進行測量,看你估計的是否准確。再用天平稱出10個雞蛋的質量,算出每個雞蛋的平均質量,與你估計的值進行比較。

2.做慣性實驗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張硬紙片,再在紙片上放一個雞蛋,用手把硬紙片突然彈出去,雞蛋會安全地掉進玻璃杯。

3.做慣性實驗

用生熟雞蛋各一個,分別放在桌面上,同時以相同的速度旋轉,因為熟雞蛋的蛋黃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轉平穩,而生雞蛋由於慣性,搖晃不定,很快停止轉動,由此可准確判斷生雞蛋熟雞蛋。

4.做壓強實驗

用手捏雞蛋,由於雞蛋表面各處受力均勻,受到的壓強較小,雞蛋難以捏破,可是如果我們用同一隻手捏兩個雞蛋,由於雞蛋與雞蛋之間接觸面積小,受到的壓強大,很容易把雞蛋捏破。

5.做大氣壓實驗

在瓶口比雞蛋稍小的廣口瓶瓶底鋪層沙子,將浸過酒精的棉花點燃後迅速放入瓶中,待會兒將剝了皮的熟雞蛋堵住瓶口,過一會兒,由於大氣壓強的作用,熟雞蛋會被玻璃瓶吞進去。

6.做浮力實驗

將一個生雞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雞蛋沉入水中。然後逐漸向杯中放入食鹽,並不斷攪拌,可以看到雞蛋懸浮於水中任意位置。繼續向杯中放入食鹽,直到雞蛋漂浮於水中。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雞蛋在鹽水中的三種狀態。

7.做液體蒸發吸熱實驗

把剛煮熟的雞蛋從鍋內撈起來,直接用手拿時,雖然較燙,但還可以忍受。過一會兒,當蛋殼上的水膜幹了後,感到比剛撈上時更燙了。

8.做熱脹冷縮實驗

把煮熟撈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卻後,再撈起剝落。

9.做物體的穩定平衡實驗

選用一隻生雞蛋,在小頭一端開個孔並清除干凈殼內的蛋清蛋黃。沿小孔滑入一塊重物。以蛋殼的大頭端為底部,扶好蛋殼。點燃一隻蠟燭,滴入燭油,把重物封存在蛋殼底部。燭油大約封存至整個蛋殼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把制好的蛋殼推倒後,蛋殼能自動立起。製成一個「不倒翁」。

10.分子運動現象

外殼完好的蛋,埋入食鹽中腌制一段時間,可以製成一隻鹹蛋。雖然蛋殼仍然完好,但連內部的蛋黃都變咸了。

● 鉛筆

1.慣性實驗

只用鉛筆即可,將鉛筆扔出,鉛筆離開手之後仍向前運動,說明物體具有慣性。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只用鉛筆,將鉛筆扔出,鉛筆將由靜止運動起來,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3.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兩手用力折鉛筆,鉛筆可以被折為兩段,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所用器材只是鉛筆,用力捏鉛筆時發現手指的形狀也發生了改變,說明手也受到鉛筆對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重力的存在和方向

將鉛筆從高處自由丟下,鉛筆將豎直向下落,說明鉛筆受到重力的作用,豎直下落說明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6.壓強的大小因素

用一端削好的鉛筆,用大拇指和食指頂住鉛筆的兩端時,發現削好一端的手指比較疼,這說明壓力相同時接觸面積越小,壓強越大;用較大的力時手指更疼,又說明接觸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強越大。

7.滑動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

用彈簧測力計拉著一鐵塊在水平桌面上勻速直線前進時,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為鐵塊所受滑動摩擦力,若將鐵塊放在多隻鉛筆上重做上述實驗發現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說明壓力相同時滾動摩擦力小於滑動摩擦力。

8.利用積累法測細銅絲的直徑

所用器材有細銅絲,刻度尺和鉛筆,將細銅絲緊密地排繞在鉛筆上,用刻度尺測出總長度L,數出銅絲匝數N。然後根據D=L/N算出細銅絲的直徑。

9.區分導體和絕緣體

將鉛筆兩端都削好,若將鉛筆芯和燈泡連入電路,燈泡發光,說明鉛筆芯是導體;若將外部木材和燈泡連入電路時,燈泡不亮,說明木材是絕緣體。

10.說明滑動變阻器的原理

將鉛筆的木材劈開露出鉛筆芯,將鉛筆芯的兩端連入電路,這時燈泡發光,調節其中一端線頭在鉛筆芯上的位置,即減小鉛筆芯接入電路的長度時燈泡變亮;若再增加鉛筆芯接入電路中的長度時,燈泡變暗。說明滑動變阻器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大小的。

11.光的直線傳播

將鉛筆對著光源後面會出現鉛筆的影子,說明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12.光的折射現象

用玻璃杯、水和鉛筆做光的折射實驗,在玻璃杯中裝入半杯水,再將鉛筆插入水中,發現鉛筆的水中部分看起來變折了,這是由於光的折射的現象。

13.探究聲音的傳播

將鉛筆一端放在口中,輕輕敲筆桿幾下,再用牙齒咬住筆桿輕敲筆桿幾下。發現後者的聲音比前者大得多。因為前者聲音是經過空氣傳到耳膜的,後者聲音是經過牙齒、骨骼傳到耳膜的。

14.演示物體的沉浮條件

把鉛筆的下端繞上幾圈鐵絲,按入水中,使其豎直地浸沒在盛水的燒杯中,放手後,鉛筆上浮,最後豎直地浮在水中;若取出再增加鐵絲匝數後,可使其下沉,以此來驗證物體的沉浮條件。

15.演示導體和絕緣體

把電池、小燈泡、開關、導線組成的一個簡單電路,將鉛筆木質部分或鉛筆芯串聯在電路中,看燈泡是否發光,從而可演示導體與絕緣體的區別。

● 乒乓球

1.演示微小形變

在乒乓球上打一孔並插入一支透明細膠管或玻璃管,內裝有顏色水,用手擠壓球兩側,可看到管中水位明顯發生變化:說明體積變化,即球向內有形變。

2.顯示振動

用細線系一黃色(為了醒目)乒乓球靠近音*放置,用錘敲音*的一邊,可以觀察到乒乓球被不斷地彈開。

3.浮力產生原因

用較大的可樂飲料瓶剪掉底部,留下上半部倒置,將黃色乒乓球壓在瓶頸處並注水,乒乓球不會浮起來,然後用手或瓶蓋將瓶口封住,由於球和瓶之間滲水,當球下部集滿水後,乒乓球會很快上浮。

4.浮沉條件

三個相同的黃色乒乓球A是原裝,B注適量水並封閉,使ρ=ρ水,C是注入足量水,然後將三個球同時放入水中,A漂浮,B懸浮,C下沉。結論:浮沉與F浮和G的大小有關系,ρ與ρ水有關系。

5.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玻璃漏鬥口朝下,將乒乓球置於瓶頸處釋放,球會掉下;若從上端吹氣,則球會貼在頸處不會掉下。

把黃色乒乓球置於倒扣的玻璃杯底上,讓水籠頭中的水流出,可以看到球並沒有被沖走,而是在杯底上晃動。

6.轉動力學——「去而復還」。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指壓在乒乓球的內側,用力壓出,球滾出去後會自動返回,很有趣。

7.動能勢能轉化

球從一定高度落下,速度越來越大,重力勢能減少,動能增加,勢能轉化為動能;從表面彈起上升,速度越來越小,勢能增加,動能減少,動能轉化為勢能。

8.彈性碰撞

在研究碰撞現象中,對碰撞結果的分析理論較難理解和記憶,用乒乓球演示運動的小物體與靜止的大物體相碰結果;大物體不動,小物體被原速彈回效果明顯,人人可做。

9.慣性「反常」

用一較長的內徑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裝滿水,並把黃色乒乓球放進去封住管口,讓球停留在中間位置,突然加速減速,發現球的運動方向與外界變化相同,即加速時球向前,減速時球向後。

10.水平儀

用一較長的內徑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裝滿水,並把黃色乒乓球放進去封住管口,將玻璃管放在桌面上,當球停留在中間位置時,說明桌面是水平的。

● 試管

1.可以托住水的窗紗

取一小號試管,先向管中注滿水,用一小塊窗紗蓋住瓶口,再用細線沿管口將窗紗扎緊,再用手將管口按住,小心地將試管倒轉過來,放開後,雖然窗紗上有許多小孔,但水卻流不出來。在講解大氣壓強時,輔助以這個實驗,會給學生帶來莫大的興趣,效果更加強烈,直觀。

2.吸不走的飲料

准備一個干凈的試管,在橡皮塞中插入一根干凈的細玻璃管,在試管中裝滿飲料後,用橡皮塞將瓶口密封好,然後請同學用力吸,結果任你怎樣吸,飲料就是吸不出來。這是由於沒有大氣壓的作用,瓶中的飲料壓不上來。

3.自動上升的試管

取一隻粗試管,再取一隻口徑比粗試管稍小一些的細試管。首先將粗試管裝滿水後,再將稍細的空細試管插入粗試管中至大約一半深度處時,迅速將兩試管倒置過來,放開細試管後,則會看到細試管並沒有落下來,而是在粗試管內緩緩上升。這是由於細試管的上端沒有大氣,在大氣壓的作用下,細試管上升。

由於篇幅有限,如直尺、紙張、硬幣、橡皮筋、小平面鏡等等就不一一列舉。

實踐證明,積極開展小實驗,對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物理的自信心,培養鍛煉學生的觀察、創造、分析、探索等能力有著巨大促進作用。

⑹ 初中物理小製作(不用根據教材,盡量有點創意)

自己動手製作指南針

材料:針、蠟燭、鐵絲、冷水,透明塑料瓶、鐵錐、細木棒

製作方法:

1. 用鐵絲纏住縫衣針,然後放入火中燒紅,之後馬上放入冷水中冷卻。你要記住了,浸的時候一定要使針成南北方向,這樣針才能變成小磁針。還有啊,你一定要小心,別燙著!

2. 把塑料瓶剪去口,用鐵錐在底部的中央扎一個孔,然後把細線一端拴在小磁針的中部,再把線從孔中穿過。倒立塑料瓶,使小磁針吊在瓶的中部。 使小磁針慢慢靜止,這時你會發現,小磁針的一端指向的是南方,一端指的是北方。

自製彩色閃光燈具

用一個日光燈上的起輝器(連座具)和一些彩色小燈泡(市場有售)串聯起來,接入220伏交流電源,就可做成忽亮忽滅的彩色閃光燈具,用它來裝飾房間,可以增加生活氣息.

注意:製作時,一定要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確保安全.彩色小燈泡的額定電壓乘上所串聯的小燈泡數目應等於或略大於220伏電壓

水管蹺蹺板

1.材料

粗細均勻、直徑3厘米、長度40厘米的硬塑料管一根;粗細與塑料管相當,長度5厘米的軟木棍一根;軟木塞兩個;薄鐵片兩塊;縫衣針一根。

2.製作工具

小鋼鋸、剪刀、錐子、刀子各一把。

3.製作步驟

①把塑料管從中間截開,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並在每段管的上下各鑽一個小孔。然後用5厘米長的軟木棍把兩段管連起來,用縫衣針從軟木棍中部穿過。

②用薄鐵片剪成兩個支架和兩個小人,將小人固定在塑料管兩邊,

③向管內注滿水並用軟木塞塞住,將縫衣針放在支架上,調節此管在支架上平衡。此時水從管下面小孔有節奏地流出。

這時候,只要按下蹺蹺板的一端,蹺蹺板就會自動地翹起落下,兩邊的水輪流地滴出來,直到水全部滴完為止。注意,請把它放在一個盆里,以免水弄濕桌子。想一想它為什麼會自動地翹起落下。

⑺ 一個初中物理創新實驗方案

一、實驗名稱:探究帶電體吸引不帶電的輕小物體

二、實驗設計思路:

初中物理電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對於剛剛接觸到電學的學生來說,

應該說是即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生

活中天天都要用到電,

陌生的是電是看不著摸不到的東西,

太抽象了。

所以這個實驗的思路就是讓學生能直接地感受到電的真實存在。

而書

上的實驗是用的紙屑做的實驗,

這個實驗好是好,

但是紙屑被吸引到

帶電體後,又會掉落飛散開來,所以學生很難理解「吸引」的意思。

所以我設計了的這個實驗即能直觀地讓學生看到吸引的實驗情況,

能用在後面的電荷間的相互關繫上,一舉兩得。

三、實驗目的:探究帶電的物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

四、

實驗所涉及的科學道理:

摩擦過的帶電的物體能夠吸引輕小

物體。

五、實驗操作步驟:

1

、將兩片小紙片穿在細線上,吊在鐵架台上,讓其靜止;

2

、用絲綢摩擦玻璃棒,讓玻璃棒帶電;

3

用帶電的玻璃棒靠近紙片,

讓學生府觀察發生的現象;

(注意,

此時不能讓玻璃棒破到小紙片,以免讓小紙片帶電)

4

、由此得出結論:通電的物體能夠吸引不帶電的輕小物體。

六、實驗裝置的圖片:

七、實驗所需器材:

鐵架台一個、

絲綢一塊、

玻璃棒一根,

細線一根、

小紙片、

剪刀。

八、實驗效果及其它需要說明的問題:

實驗效果:

該實驗我已經在教學中運用了五六年了,

效果相當的

好,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的「吸引」的含義,

消除

書上紙屑亂飛引起學生的思維混亂的問題,

還能夠為後面的研究電荷

間的相互關系做好理論及實驗准備。且該實驗的實驗器材簡單易找,

所以我個人覺得值得推廣。

⑻ 求初中物理趣味小實驗,材料要好找,請說出具體實驗步驟

湖北省漢川市 製作水果電池 活動准備:干電池(1.5V)、小燈泡(1.5V)、電流表、伏特表、發光二極體、小刀、銅片、鋅片、細導線(若干)、蘋果、土豆、番茄、橘子、榨汁機、燒杯。 活動過程: 一、解電池發明發展的歷史 (查閱資料)最早的電池是義大利物理學家---伏打發明的。伏打是在盛有稀硫酸溶液的容器中放置一片銅片和鋅片,銅片和鋅片之間連接一根導線,這銅片和鋅片分別是正極和負極,稀硫酸溶液是電解液,這種裝置能產生電,它是將化學能轉化成了電能。我們經常見到的蓄電池、干電池都是依照這一原理製作的。 二、討論:怎樣才能知道「製作水果電池」能夠供電? (1)用電線將電池與小燈泡連接起來,小燈泡發光,則說明有電;否則就沒有電。 (2)用電線將電池與電壓表或電流表連接,若電表指針偏轉了,就說明有電;否則就沒有電。 (3)如果產生的電較強,將與電池連接的電線相碰,若看到有小火花產生,則說明有電;否則就沒有電。 三、製作水果電池 (1)據說水果中酸味主要是果酸的味道,果酸能否替代稀硫酸。我們就仿照「伏打」方法製作水果電池。將蘋果切開,插入銅片和鋅片,做成蘋果電池。 (2)「伏打」電池裡是液體,我們應該取果汁做電解液(榨汁機榨取水果的果汁分別裝在不同的燒杯中並表明名稱)。 (3)拿來伏特表檢測蘋果電池,指針擺動,說明有電;拿起發光二極體分別與電極相連,發現:一次發光二極體發光一次發光二極體不發光。為什麼呢?請教了老師才知道:發光二極體是單向導電的。由此,我們又獲得另外一個收獲----確定了水果電池的正負極,與查閱的資料提到的內容一樣。 (4)展示橘子電池、土豆電池、發現同樣可以產生電。 活動結果:我們成功做成了水果電池,探究出不同水果電池提供的電的能力不同及電池的正負極。 這次活動讓我們感受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悅,體會了物理就在我們身邊,知識源於生活,只要有你的參與,定會獲得收獲!

⑼ 適合初二學生製作的物理小實驗

內容:探究木塊與鐵塊的密度大小
器材:取一燒杯,水,同體積的木塊與鐵塊各一塊
過程:將燒杯加適量水,分別放入木塊與鐵塊,進行比較
探究報告:若木塊浮於水面,則木塊密度大於鐵塊密度,反之同理

閱讀全文

與初中物理趣味小實驗策劃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代購市場營銷 瀏覽:949
校本培訓年度實施方案 瀏覽:496
證券公司金融產品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108
沙漠螞蟻電子商務 瀏覽:417
起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920
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可行性報告 瀏覽:674
品牌咖啡店營銷策略 瀏覽:852
傳統日化品牌營銷 瀏覽:656
銀行系統培訓方案模板下載 瀏覽:372
培訓班合作方案 瀏覽:447
電子商務人員銷售話術 瀏覽:701
餐飲力度大的促銷快餐活動 瀏覽:457
佳能企業市場營銷分析 瀏覽:996
葯企對葯店店員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456
ppt營銷方案模板下載 瀏覽:652
鋼琴培訓班聖誕節策劃方案 瀏覽:650
市場營銷發展變化 瀏覽:385
策劃方案慶元旦幼兒園親子活動方案 瀏覽:631
品牌整合營銷推廣方案 瀏覽:851
保安部年度培訓方案 瀏覽: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