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宣傳畫的中國發展
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和北伐戰爭時期,宣傳畫創作十分活躍。作品多以報刊登載、傳單或牆壁畫的形式出現。內容以揭露帝國主義侵略、清政府和軍閥的殘暴與腐敗為主,還有的歌頌北伐戰士的英勇。20年代末和30年代前期,江西革命根據地曾出現許多粗朴而生動的宣傳畫,如《掙脫枷鎖》、《粉碎敵人進攻》等。30年代最突出的是抗日救亡宣傳畫。1938年,由周恩來、郭沫若領導的政治部三廳,團結了一批抗日畫家,創作了許多抗日宣傳畫。1932至1934年間,以畫家沈逸千為首組織了國難宣傳團,攜布畫先後歷十多個省會巡迴展出。在40年代,解放區的畫家緊密配合抗戰任務,創作了許多反漢奸、減租減息、發展統一戰線、擴大根據地乃至農業生產、講究衛生等內容的作品。其形式主要以木刻版畫為主,有的利用民間「拉洋片」、「西洋景」的方法,獲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宣傳畫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一大批宣傳畫家,影響較大的有哈瓊文、翁逸之、吳敏、游龍姑、吳性清、錢大昕、楊文秀、周瑞庄 、張汝濟等。他們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進行宣傳畫創作。北京、上海、天津遂成為出版宣傳畫最集中的地區。50至60年代,宣傳畫配合群眾運動而出現了繁榮。這一時期的著名作品有蔣兆和的《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哈瓊文的《祖國萬歲》,錢大昕的《爭取更大的豐收,獻給社會主義》,楊文秀的《豬多肥多糧高產》,周瑞庄的《越南南方人民越戰越強,堅決打擊美國侵略者直至勝利》劉秉禮的《心懷祖國,放眼世界》等。60年代末,宣傳畫開始出現浮誇、偽飾風,至「文化大革命」發展到極至。
「文革」期間,宣傳畫印行很多,但題材單調,成了為個人崇拜思潮推波助瀾的工具。在藝術上則多公式化、概念化,用大拳頭、瞪眼睛和裝腔作勢的形象表示「革命」,雖然到處張貼,卻很難有什麼藝術力量。「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宣傳畫創作跌入低谷,一些公共場合寧願掛花鳥風景畫,也不掛宣傳畫。70年代末至80年代,宣傳畫又有了復興景象,但此時的宣傳畫,風格趨向多樣,不再像50年代那樣以寫實為主。同時,一些畫作也出現了與商業廣告的合流趨勢。
Ⅱ 中國萬歲全開宣傳畫多少錢
如果是全開的宣傳,畫一張畫四五千塊錢也就差不多,但是如果你買一張等比例縮小的,大概幾百塊錢,甚至是幾塊錢都能買得到。
Ⅲ 中國壁畫有多少種類,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
中國古代壁畫以形式分主要有三種形式,分別是:
(一)中國古代墓室壁畫。是畫在墓室內的。
(二)中國古代石窟寺壁畫。是畫在石窟寺壁的。
(三)中國古代寺觀壁畫。是畫在寺觀壁的。
中國古代壁畫以技法區分 ,有繪畫型與繪畫工藝型兩類。
繪畫型
繪畫型指以繪畫手段尤其是手繪方法直接完成於壁面上。具體畫法有:①干壁畫,在粗泥、細泥、石灰漿處理後的乾燥牆面上繪制;②濕壁畫,基底半干時,以清石灰水調和顏料繪制,須一次完成,難度較大;③蛋彩畫,以蛋黃或蛋清為主要調和劑的水溶顏料,在干壁上作畫,不透明、易干、有堅硬感;④蠟畫,蠟與顏料混合畫在木板或石質上,再加熱處理;⑤油畫,畫於亞麻布或木板上;⑥丙烯畫,以丙烯酸為主要調和劑,快乾,無光澤,現代壁畫常用。以上畫法有時混用,或與工藝製作、浮雕結合。
繪畫工藝型
繪畫工藝型是指以工藝製作手段來完成最後效果的壁畫。由於手工工藝或現代工藝的製作,加上各種材料的質感、肌理性能,能達到其他繪畫手段所不能達到的特殊藝術效果,故被現代壁畫廣泛採用,分:①壁雕,介於雕刻和壁畫之間,傾向平面化構圖,不以體積造型為主,故仍接近壁畫,有淺浮雕、深浮雕及陰刻線等手法,材料有石質、水泥、陶瓷、木雕、青銅等;②壁刻,用水泥摻和白堊土、石灰、石英砂,再調進顏料,做出壁面,未乾時,剝刻出不同色層,做成壁畫;③鑲嵌壁畫,主要以水泥調入粘合劑,用色石子、陶瓷片、色玻璃、貝殼、琺琅、寶石等顆粒拼嵌而成;④ 陶瓷壁畫,便於製作,堅固耐久,有良好的視覺效果,為現代壁畫廣泛使用的手段。還可利用各種工藝製作壁畫,如磨漆、漆畫、織毯、印染、人造樹脂、合成纖維等。現代壁畫涉及門類較多,已成為繪畫、雕刻、工藝、建築和現代工業技術等學科間的一種邊緣藝術。
Ⅳ 誰有祝福中國的宣傳畫和祝福語
江山不老,祖國常春。山河壯麗,歲月崢嶸。神州奮起,國家繁榮。祝君國慶節快樂!
年年國慶,慶祝新勝利;處處笙歌,歌唱大豐收。讓我們龍的子孫,共同歡慶偉大祖國的節日!
60年的風風雨雨,60年的艱苦奮斗,終於迎來了新中國欣欣向榮的景象。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神州大地繁花似錦,祖國長空樂曲如潮
祝福偉大的祖國更加強盛,祝福祖國的人民天天向上
回顧中國這么多年走過的路,我慶幸自己是一名中國人!願和我有同樣想法的人——國慶快樂!
萬紫千紅迎國慶,片片紅葉舞秋風。舉國上下齊歡暢,家和國盛萬事興
祖國江山萬里秀,神州大地花似錦
金秋十月,舉國同慶;神州大地,繁花似錦
自己選
Ⅳ 中國現代壁畫的現代壁畫的簡介
1912年以來的中國壁畫。綿延數千年的中國傳統壁畫,到清代已趨衰落,從事壁畫的民間畫工的數量和藝術素質也空前低落。辛亥革命以後,大規模的宮殿、寺觀和墓室建築基本停止,使傳統壁畫失去了依存的空間。偏遠的廟宇寺觀雖不乏新繪壁畫,但從形式到內容,大體上是舊有壁畫的復原和模仿。其中也有少數壁畫使用了新材料和新技法,如曾從歐洲畫家學習壁畫的陸鴻年,1938年為北平西郊北安河普照寺所作伎樂天壁畫,即繪於膠合板上,並塗蓋桐油作為保護層。
20年代以後,新型的壁畫在革命斗爭中出現。紅軍、八路軍和人民解放軍中的美術工作者在革命根據地和行軍途中,曾畫過許多宣傳革命、宣傳抗日的壁畫,這些作品常配以響亮的口號或簡短的詩歌,起到了鼓舞群眾鬥志的作用。另一方面,學習西方繪畫的中國畫家用西方繪畫技法,創作過一些新題材的壁畫。如梁鼎銘作《北伐戰爭惠州戰役》、司徒喬作《孫中山著<三民主義>》等。這些作品是為特定環境繪制的油畫,缺乏與建築空間的有機聯系。1938年8月,由王式廓設計草圖,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美術科的畫家們集體創制的武昌黃鶴樓壁畫,表現前方將士英勇抗敵,全國人民總動員支援抗戰。這幅壁畫於武漢失陷前趕繪完成。黃鶴樓壁畫在戰火中誕生,後又毀於戰火,它標志著中國壁畫由宮廷、寺觀、墓穴走向社會,面向廣大的人民,成為民族解放斗爭中的宣傳武器。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壁畫開始受到重視。美術院校開設了壁畫課,還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壁畫藝術,1955年赴波蘭學習鑲嵌壁畫的嚴尚德、朱濟,是建國後首批出國學習壁畫專業的留學生。新建的公共建築中,開始安設壁畫。如北京天文館大廳的天頂壁畫(吳作人、艾中信),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全國各民族大團結萬歲》(黃永玉)、《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周令釗)、北京民族文化宮的《民族大團結萬歲》(中央美術學院師生集體創作)等。北京和甘肅的一些中國畫家曾為蘭州五泉山公園繪制了多幅以山水、花鳥為題材的壁畫。
1958年大躍進中,全國各地掀起聲勢浩大的壁畫創作活動。這些壁畫的作者有專業畫家和美術院校學生,但其主力是城鄉業余美術工作者。壁畫的內容以表現工、農業生產大躍進為主題,其中有許多新鮮別致的構思,但普遍特點是濃厚的幻想色彩和定型化的形象。一幅成功的作品出現後,常常很快被復制數十乃至上百幅。噴吐火焰的土高爐,碩大的穀物和棉花,肥壯如大象的家畜,排山倒海的青年農民以及孫悟空、穆桂英、龍王爺、蘇聯火箭等等,是最常見的形象符號。這些壁畫一般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用墨汁、鍋灰、紅土和簡單的礦物顏料畫在石灰牆上。比較講究的則覆以清漆或膠水。隨著浮誇風的蔓延,有些地方提出「壁畫化」的口號,要「把所有的土牆全刷白,把英雄人物全畫完」。大躍進中的壁畫創作活動到1960年完全停止。60年代中期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許多地方出現了新的壁畫熱潮,這次壁畫熱潮的作者隊伍比較小,往往由半專業的宣傳隊、組承擔某個縣、公社或生產隊的壁畫繪制任務。壁畫的內容以進行階級教育、宣傳階級斗爭為主,陰沉嚴峻的畫面,代替了大躍進時期壁畫明朗、活潑的幻想色彩。50~60年代壁畫的工具、材料和牆面處理都十分簡單,保存至今的壁畫作品已十分稀少。
「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壁畫,完全以贊頌領袖人物為表現內容。這些壁畫大都設置在城市、集鎮的廣場、路口和工廠、學校的主要建築物前,並用磚、石或鋼筋混凝土專門建造了永久性牆面。由受過一定專業訓練的作者用油畫材料畫成。「文化大革命」中的壁畫大都在70年代中期陸續拆除。 1976年後,中國壁畫有了新的發展。使用的材料有聚丙烯顏料、釉上彩繪、陶板等。張仃的《哪吒鬧海》、袁運甫的《巴山蜀水》、祝大年的《森林之歌》、肖惠祥的《科學的春天》、李化吉和權正環的《白蛇傳》、袁運生的《生命的贊歌》等,受到美術界的好評,也引起各方面的濃厚興趣。在它之後,大型公共建築的設計者開始把壁畫考慮在設計方案之中,壁畫藝術的專業隊伍也逐漸形成。
吳作人、李化吉的《六藝》(山東曲阜闕里賓舍),侯一民、鄧澍的《百花齊放》(人民日報社禮堂),王文彬等人的《山河頌》(北京華都飯店),唐小禾的《楚樂》(武漢賓館),嚴尚德的《晨曲·日月星辰》(北京中國劇院),杜大愷的《屈原》(北京燕京飯店),張仃的《長城萬里圖》(北京長城飯店),袁運甫的《智慧之光》,許榮初、趙大鈞的《樂女游春》(塘沽渤海賓館),徐加昌、任夢璋、祝福新等人的《棒槌島的傳說》(大連棒槌島賓館),何山的《九歌》(湖南省圖書館)以及李建群、段兼善、李坦克、婁溥義、楊鵬等人為人民大會堂甘肅廳所作的一組壁畫,在借鑒傳統壁畫、學習西方壁畫、吸收民間美術、探求不同材質的特色和處理壁畫與建築的視覺諧調等方面,各有不同的建樹。新一代壁畫家對北京機場壁畫為代表的壁畫風格不滿,他們力圖使中國壁畫有更深的精神內涵和更新的形式,希望壁畫藝術從賓館、酒店走向更寬闊的公共場合。這種願望的實現有待於改革和建設的進一步發展,以及青年畫家在新的壁畫語言探求方面的突破。 以上海曼妙壁紙為代表的壁紙公司,把傳統壁畫和最新歐式、3D等風格數碼列印成壁紙張貼,形成了現代化、整體化、平民化的家居風格!
Ⅵ 中國壁畫的代表作品
護烏桓校尉幕府圖
壁畫繪滿全部墓壁及墓頂,共46組,總面積百餘平方米,是已發現漢墓中壁畫最多的。墓中還有墨書題榜240多條。壁畫以出行圖的形式,表現墓主從舉孝廉到為郎而進入仕途,直至最後官至使持節護烏桓校尉。畫面連車列騎,冠蓋相望,聲勢煊赫。其中寧城護烏桓校尉幕府圖描繪了墓主接見烏桓首領的壯觀場面。此外,還有墓主日常生活、庄園財富、庖廚宴飲、樂舞百戲、農耕放牧等圖畫,以及雲氣、仙人、四神等圖像。壁畫對研究東漢晚期的社會生活、庄園經濟、邊疆地區生產、東漢王朝與烏桓等北方民族的關系等有重要意義
遼陽漢壁畫墓
中國東漢末和漢魏之際的石室壁畫墓群。最晚的延續至西晉。集中分布在遼寧遼陽太子河兩岸。20世紀初發現,50年代後發掘20多座。墓主多數是當時割據遼東的公孫氏政權的達官顯貴。墓室用石板支築,平面略成方形,為多室墓。一般大型墓邊長7米左右,小型墓邊長4~5米左右。壁畫直接繪在石壁上,主要以墓主仕宦經歷和日常生活為題材。有車騎出行、百戲樂舞、宴飲、庖廚、門閥、宅院和門卒、門犬等。墨彩平塗、色澤鮮艷,形象生動。
永樂宮壁畫
永樂宮壁畫是中國古代壁畫的奇葩。它位於山西省芮城的永樂宮,其藝術價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畫,它不僅是我國繪畫史上的重要傑作,在世界繪畫史上也是罕見的巨制。永樂宮壁畫是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整個壁畫共有1000平方米,分別畫在無極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里。三清殿是座主殿,殿內壁畫共計403.34平方米。畫面高4.26米,全長94.68米。
《永樂宮壁畫》
三清殿,又稱無極殿,是供「太清、玉屬、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為永樂宮的主殿。殿內四壁,滿布壁畫,面積達403.34平方米,畫面上共有人物286個。這些人物,按對稱儀仗形式排列,以南牆的青龍、白虎星君為前導,分別畫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圍繞主神,28宿、12宮辰等「天兵天將」在畫面上徐徐展開。畫面上的武將驍勇驃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整個畫面,氣勢不凡,場面浩大,人物衣飾富子變化而線條流暢精美。這人物繁雜的場面,神采又都集中在近300個「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禮儀中,因此被稱為「朝元圖」。純陽殿,是為奉祀呂洞賓而建。
純陽殿內,壁畫繪制了呂洞賓從誕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眾生游戲人間」的神話連環畫故事。純陽殿內對扇後壁的「鍾、呂談道圖」,是一幅極為珍貴、人物描寫極為成功、情景相融得非常好的一幅壁畫。
重陽殿,是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領王重陽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內出採用連環畫形式描述了王重陽從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朝元圖
壁畫《朝元圖》,共畫天神289身,是大型儀仗朝拜陣容。帝後主像高達2.85米,玉女的身高也在1.95米以上,超過了一般真人的高度。整個畫面氣勢雄偉,眾神男女老幼形態各異,衣冠服飾各不相同。人物的神情面貌極富變化,有須發巍立、橫眉怒目的神王,也有持花微笑、凝眸欲語的玉女,有神態恭謹的仙侯,也有恂恂儒雅的學士。種種情態雜居一畫,使人感到變幻而無窮。當真是生動逼真,富有韻味。
壁畫《朝元圖》復原圖
在藝術上巧妙地利用了寓動於靜的構圖方法,組成宏闊的構圖,形象之間顧盼有神,表現出傳統線描藝術的高度成就。線條圓渾有力,豪放灑脫,各種質地的服飾器物,各種自然景觀,都得到絕妙動人的表現。尤值一提的是壁畫輝煌燦爛的色彩效果。在富麗堂皇的青綠色基調下,有層次地以少量紅、紫、藍等色,加強了畫面的主次和素描的盥洗,構成了節奏的變化,使得畫面更為活潑跳躍。其色方法以平填為主,色塊並列,或深淺一動,除雲彩暈染外,其它暈染很少。畫中的石青、石綠,到近700年的今天依然艷麗奪目。
敦煌壁畫
敦煌壁畫泛指存在於敦煌石窟中的壁畫。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也是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技藝精湛。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和別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以寄託人們善良的願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 因此,壁畫的風格,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特徵。但是,任何藝術都源於現實生活,任何藝術都有它的民族傳統;因而它們的形式多出於共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風格。著名的敦煌壁畫有九色鹿救人、釋迦牟尼傳記、薩錘那捨身飼虎等著名的壁畫故事。 現代著名壁畫
我國現代新興壁畫運動始於1979年北京國際機場壁畫群的落成,迄今,壁畫在中國已完成了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演變過程。創造了許多具有濃郁時代生活氣息,鮮明民族藝術特色,獨特個性風格的現代壁畫。這些壁畫的位置和幅面納入了建築物的整體設計規劃之中。為適應陳設的環境氣氛,著重強調作品的裝飾性和視覺的愉悅感。使用的材料有聚丙烯顏料、陶瓷釉上彩繪、陶板等。張仃的《哪吒鬧海》,袁運甫的《巴山蜀水》,祝大年的《森林之歌》,肖惠祥的《科學的春天》,李化吉和權正環的《白蛇傳》,袁運生的《生命的贊歌》等。之後,大型公共建築的設計者開始把壁畫考慮在設計方案之中,壁畫藝術的專業隊伍也逐漸形成。在短短的幾年中,各城市賓館、飯店等公共建築中至少有五百幅作品問世,其中有許多突破性的出色力作。他們在借鑒傳統壁畫,學習西方壁畫,吸收民間美術,探求不同材料的特色和處理壁畫與建築的視覺諧調等方面各有不同建樹。當今新一代壁畫家力圖使中國壁畫有更深的精神內涵和更新的形式,使壁畫藝術走向更廣闊的公共場所。
景德鎮
1700多年來,中國景德鎮在歷史發展的長河裡,窯火從未間斷,為陶瓷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令景德鎮登上了陶瓷藝術的聖殿,從古至今不斷演繹著博大精深的藝術傳奇。世界各地沒有哪一區域象景德鎮這樣,具有豐厚的陶瓷藝術文化底蘊,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藝術氛圍,嫻熟而全面的工藝技術,豐富多樣的陶瓷材料。陶瓷彩繪壁畫、陶瓷色釉壁畫、陶瓷刻雕、浮雕、捏雕、鏤雕壁畫以及綜合裝飾壁畫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景德鎮陶瓷壁畫
至於世界瓷都——景德鎮的陶瓷壁畫,是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才著稱。那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在康家鍾等陶瓷藝術家的支持配合下,創制了以《井岡山》為題材的陶瓷浮雕加彩壁畫,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的《西江月》的詞意,用於裝飾當地政府禮堂,這可算是世界瓷都——景德鎮解放後最早問世的一幅大型陶瓷壁畫,這也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幅陶瓷壁畫;而用於裝飾我國首都人民大會堂江西廳的以《井岡之春》為題的陶瓷壁畫,則為另一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所創作,其繪制也是出自世界瓷都——景德鎮陶瓷彩繪名人集體之手,都是以其雋永的藝術魅力,在壁畫家族和陶瓷藝苑中獨領風騷。從此,創制和復制陶瓷壁畫在世界瓷都——景德鎮形成一股熱,並影響到全國各地陶瓷產區都來創制和復制陶瓷壁畫。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座落在中國瓷都——景德鎮的我國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大興創制陶瓷壁畫之風,一次展出大小陶瓷壁畫競達二十幅之多,使陶瓷壁畫創制進入旺盛時期。被譽為「瓷國明珠」的景德鎮市藝術瓷廠,是一家兼營創制和復制陶瓷壁畫的企業,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祝大年製作的《森林之歌》就曾得到該廠一批陶瓷彩繪高手復製成陶瓷畫,高3米3,寬21米,它是由景德鎮24位工藝師費時3個月在3000片瓷板上用新彩精緻的描繪,燒制而成。那宏大幽深的意境,貼近生活自然氣息,以及清新雅緻的藝術風格,寫實中帶裝飾意味的藝術表現手法,均體現了設計者的藝術追求和創造能力,作者根據有名風景「小鳥天堂」,並集中灕江、瀾滄江等名勝創作,很好地表現了亞熱帶雨林、萬木叢生、百花爭榮、百鳥喧嘩、生意盎然的景象,奏響了一麴生命之歌,鑲嵌在首都國際機場,受到國際友人的高度贊賞。王學仲設計的,也是該廠一批陶瓷彩繪高手復製成的,我國首次出口日本的《四季繁榮圖》大型新彩陶瓷壁畫,色彩柔和,清秀雅緻,畫面上呈現出中日人民在美麗的櫻花盛開時,游覽壯觀的日本古典式上野村,歡快的大熊貓在大口地吃翠竹,象徵吉祥的騰龍飛鳳在富士山前舞盪。這幅壁畫鑲嵌在上野火車站的廳壁上,與環境非常和諧,顯得氣勢格外雄偉,使人頓生「人在廳前立,身在畫中游」之感。
壁畫界的奇葩——余工陶瓷壁畫
當前,要談陶瓷壁畫不得不談余工陶瓷壁畫,余工陶瓷壁畫是一支集陶藝師、建築師、景觀師、室內設計師和工藝師、工程師為一體的環境陶藝團隊,由余炳鋒教授擔任藝術總監,藝術設計一流,技術力量雄厚,製作工藝精湛,陶瓷材質獨特、豐富、精良,設有業務部、設計部、製作一室、製作二室、工藝材料研究室及施工隊,門下有陶瓷壁畫有限公司、景觀瓷廠等。
僅2011年重點工程有:由張婧婧教授設計、余炳鋒教授擔任藝術總監,為政府工程,集旅遊購物為一體的陶瓷古街——景德鎮紅店街設計製作的世界上首幅106平方米的高溫(1220攝氏度)快燒釉中彩陶瓷壁畫《景德鎮紅店街》,已成為紅店街最亮麗的景點;由余炳鋒教授設計、擔任藝術總監,為政府工程,景德鎮一江兩岸設計製作的高8米、長542米的4336平方米的高溫(1320攝氏度)燒成巨幅釉下彩陶瓷壁畫《景德鎮瓷與茶》,以一幅長卷的形勢倘佯在世界瓷都的昌江河畔,為家鄉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由余炳鋒教授設計、擔任藝術總監,為政府工程,景德鎮沿江西路設計製作的陶瓷景觀《瓷源》鑲嵌在昌江兩岸十八渡的山體上,「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陶瓷壁畫與實物相結合,古代工匠挖掘瓷礦石,釉果的勞動場景以壁畫形式描繪,而山體上的瓷石、坯房、窯房、窯爐、窯材、匣缽、青花瓷均以實物再現了古代制瓷過程,受到陶藝界的一致贊賞;由余炳鋒教授設計、擔任藝術總監,為景鷹高速設計製作的世界上最大(高4.7米、肚徑1.5米)的青花梅瓶(已申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證書)和最大(直徑4.5米)的鏤空青花八角瓷盤,成為高速上獨特的景觀;由余炳鋒教授設計、擔任藝術總監,為湖南科技學院美術樓設計製作的1377平方米的世界上最大的高溫(1220攝氏度)快燒釉中彩陶瓷壁畫《陽明山》(正在申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相信余工陶瓷壁畫能創制和復制越來越多的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心的陶瓷壁畫來;祝願余工陶瓷壁畫朝著洋溢時代精神,弘揚陶瓷文化,堅持藝術品味,擁有觀念效應的目標,繼續走下去,再上新台階。
Ⅶ 中國壁畫的藝術特點
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壁畫是漢代作品,其分布較廣,河南、山西、遼寧、河北、山東、內蒙古等地的漢墓都有壁畫。畫的內容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以及表現生活場景。
漢代壁畫是漢代美術創作活動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大型建築物壁畫和墓室壁畫為主,反映了漢代統治階級提倡孝道盛行厚葬。魏晉以前,壁畫多表現神話與世俗生活。佛教傳入以後,宗教壁畫迅速發展,除墓室壁畫外,還大量出現宣傳佛教內容的壁畫。在甘肅、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就存留著許多美麗的佛教壁畫。
從北魏開始,大規模的鑿窟建洞逐漸興起,唐代形成石窟壁畫的高峰期,莫高窟、克孜爾石窟和陝西許多唐墓,都顯示出中國古代壁畫的風貌與藝術高度。其中以敦煌莫高窟為代表。敦煌壁畫數量巨大,內容豐富,既有反映宗教題材的,也有反映當時一些生產勞動場面、社會生活場景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其中最具色彩的當屬美輪美奐的各種飛天神女像。盛唐時期的壁畫水平最高。學者都將敦煌壁畫稱作是「牆壁上的圖書館」。此外,唐王朝陵墓建設吸收前代樣式,形成具有自己特殊概念的陵寢形制。墓葬內大量使用壁畫,場面宏偉,內容豐富,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充分顯示出運思之精巧與技藝之卓絕。
Ⅷ 中國最出名的古代壁畫叫什麼名字
永樂宮壁畫。
永樂宮壁畫是中國古代壁畫的奇葩,位於山西省芮城的永樂宮(又名大純陽萬壽宮),其藝術價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畫,它不僅是我國繪畫史上的重要傑作,在世界繪畫史上也是罕見的巨制。永樂宮壁畫是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整個壁畫共有1000平方米,分別畫在無極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里。其中三清殿是座主殿,殿內壁畫共計403.34平方米。畫面高4.26米,全長94.68米。
永樂宮壁畫為道教宣傳畫,目的在於揭示教義和感召人心,其繪制時間略早於歐洲文藝復興,幾乎和元代共始終。現存壁畫面積1005.68平方米。
國家郵政局2001年發行了《永樂宮壁畫》郵票。
Ⅸ 中國壁畫的製作方法
以繪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製作的畫。作為建築物的附屬部分,它的裝飾和美化功能使它成為環境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壁畫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現存史前繪畫多為洞窟和摩崖壁畫,最早的距今已約2萬年。中國陝西咸陽秦宮壁畫殘片,距今有2300年。漢代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壁畫也很繁榮,20世紀以來出土者甚多。唐代形成壁畫興盛期,如敦煌壁畫、克孜爾石窟等,為當時壁畫藝術的高峰。宋代以後,壁畫逐漸衰落。1949年後,壁畫得到恢復與發展。1979年北京首都機場壁畫群體完成。之後,不斷在一些新建築中增設壁畫,許多作品在藝術表現力、製作技法以及繼承傳統、借鑒外國經驗方面,都有所創新與發展。壁畫以技法區分,有繪畫型與繪畫工藝型兩類。繪畫型指以繪畫手段尤其是手繪方法直接完成於壁面上。
具體畫法有:①干壁畫,在粗泥、細泥、石灰漿處理後的乾燥牆面上繪制;②濕壁畫,基底半干時,以清石灰水調和顏料繪制,須一次完成,難度較大;③蛋彩畫,以蛋黃或蛋清為主要調和劑的水溶顏料,在干壁上作畫,不透明、易干、有堅硬感;④蠟畫,蠟與顏料混合畫在木板或石質上,再加熱處理;⑤油畫,畫於亞麻布或木板上;⑥丙烯畫,以丙烯酸為主要調和劑,快乾,無光澤,現代壁畫常用。以上畫法有時混用,或與工藝製作、浮雕結合。繪畫工藝型是指以工藝製作手段來完成最後效果的壁畫。由於手工工藝或現代工藝的製作,加上各種材料的質感、肌理性能,能達到其他繪畫手段所不能達到的特殊藝術效果,故被現代壁畫廣泛採用,分:①壁雕,介於雕刻和壁畫之間,傾向平面化構圖,不以體積造型為主,故仍接近壁畫,有淺浮雕、深浮雕及陰刻線等手法,材料有石質、水泥、陶瓷、木雕、青銅等;②壁刻,用水泥摻和白堊土、石灰、石英砂,再調進顏料,做出壁面,未乾時,剝刻出不同色層,做成壁畫;③鑲嵌壁畫,主要以水泥調入粘合劑,用色石子、陶瓷片、色玻璃、貝殼、琺琅、寶石等顆粒拼嵌而成;④陶瓷壁畫,便於製作,堅固耐久,有良好的視覺效果,為現代壁畫廣泛使用的手段。另外,還可利用各種工藝製作壁畫,如磨漆、漆畫、織毯、印染、人造樹脂、合成纖維等。現代壁畫涉及門類較多,已成為繪畫、雕刻、工藝、建築和現代工業技術等學科間的一種邊緣藝術。
Ⅹ 中國現代壁畫的壁畫人新使命
壁畫的生命力在於它的時代性和公眾性,它是直接面對千百萬公眾的,壁畫應成為時代的強音,壁畫家的小我要融入為廣大公眾服務的大我之中,以強烈的責任感,以精品力作奉獻於大眾,並從中找出和確立自己獨立的藝術個性。壁畫是環境藝術,是營造當代大環境的文化形象,研究壁畫與環境的存在關系,在廣闊的天地中發揮創造性的思維,是新時代的新課題。壁畫的民族氣派,民族精神,是我們得以存在的根基,但傳統不是凝固的模式,不是樣式僵化,面對現代人,人們需要新鮮活潑的新語音,如何重建東方壁畫大國的風貌,解決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在為時代為大眾的前提下,包容一切有益的文化營養,以開放的心態探討創新之路。
創時代之新,創歷史之新,創民族之新,這是壁畫人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