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共中央宣傳部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在新聞戰線廣泛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意見》,
實踐對人的認識具有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廣大新聞工作者走基層轉作風、參加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才能獲得反映群眾利益的正確認識,才能改文風,不斷檢驗提高新聞宣傳工作的質量水平;廣大新聞工作者也只有深入基層回應群眾關切,才能發揮新聞宣傳的輿論引導作用,實現新聞宣傳的目的。 |
B. <<關於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切實改進文風的意見>>哪裡有原文
先看看要點,稍過一會我想網路會全文刊登,謝謝。
《意見》指出,文風是黨風的體現,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事業成敗。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堅持「三貼近」原則,發揚「走轉改」精神,著力轉變思想作風、工作作風,著力提高針對性實效性、親和力感染力,提倡短、實、新,反對假、長、空。
《意見》對如何改進文風作出明確規定。要求黨報黨刊、通訊社、電台電視台要從新聞報道、評論言論的內容、語言、標題、篇幅到版面編排、欄目設計、節目製作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進。要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確定內容,說真話、寫實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杜絕脫離實際、內容空洞的文章和「應景」文章,不發一般化的工作報道。要善於運用鮮活的語言說明事物、表達觀點,善於把文件語言和學術概念轉換成易讀易懂的群眾語言,善於捕捉富有個性、特色鮮明的話語,簡潔平實、通俗明白,杜絕照抄照搬文件和領導講話。要做准、做好、做活標題,善於抓住要點、提煉有效信息,准確鮮明表達核心觀點,避免機械呆板、不知所雲、大而無當的口號式標題。要力求篇幅簡短精煉,使新聞報道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要言不煩、意盡言止。報紙版面、欄目設計、節目編排要清新活潑,符合內容傳播需要,適應受眾接受習慣,展示媒體自身特色。媒體要定位準確,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說不同的話、寫不同的文章、製作不同的節目,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克服定位不清、缺乏特色的同質化現象。
《意見》強調,各級黨委宣傳部和黨報黨刊、通訊社、電台電視台要對改進文風進行總體研究,制定具體方案,從每一篇報道、每一個欄目抓起。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機制,把改進文風的要求體現到稿件使用、業務考核、業績評價、評獎表彰中。領導班子成員要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加強對采編隊伍特別是年輕采編人員的教育培訓,持之以恆、久久為功。中央媒體要走在前列,在改進文風上先走一步、高出一籌,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
C. 結合實際,論述當前新聞戰線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背景與意義。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重在聯系實際、貴在取得實效。「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推動新聞事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必須高度重視,強化領導責任、細化工作方案、精心組織實施。切實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應做到:
①要在堅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上下功夫見成效,自覺貫徹黨的新聞工作方針政策,落實好以正確輿論引導人的根本任務。②要在把握基本國情、增強服務大局的自覺性上下功夫見成效,進一步明確新聞工作的坐標,著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更好地促進改革發展、維護和諧穩定。③要在增進同人民群眾感情、提高服務群眾能力上下功夫見成效,回答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④要在培育良好職業精神、職業道德上下功夫見成效,繼承弘揚新聞工作的優良作風,始終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樹立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⑤要在學習運用群眾語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見成效,倡導清新朴實、生動鮮活、言簡意賅的文風,讓人們愛讀愛聽愛看,實現最佳宣傳效果。⑥要改進創新方式方法,結合媒體格局的變化、隊伍結構的實際、業務工作的需要,打造富有特色的活動載體,廣泛吸引編輯記者參與。⑦要建立完善有利於新聞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制度機制,推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成為新聞戰線的自覺行動和新聞工作者的職業追求。⑧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認真總結「新春走基層」活動的經驗做法,把深入基層、深入一線作為體察民情民意、服務人民群眾的根本途徑,使走基層、下基層機制化常態化,不斷提高新聞工作服務群眾的水平。
D. 公安派的定義
公安派,明末文學流派。代表人物是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三袁籍貫在湖北公安,故稱公安派。
公安派重要成員尚有江盈科、陶望齡、黃輝、雷思霈等人。該派主張文章不可盡復古,也就是反對後七子王世貞、李攀龍等人之擬古、復古說法,主張是「學其意,不必拘泥字句」。
另,該派亦主張文學重性靈、貴獨創,所作清新清俊、情趣盎然。
目錄
[隱藏] 1 形成背景 1.1 政治與社會背景
1.2 哲學思想背景
1.3 文學背景
2 發展歷史 2.1 形成期
2.2 發展期
2.3 衰微期
3 文學理論 3.1 論詩
3.2 論文
3.3 論俗文學
4 影響 4.1 對日本文學的影響
5 參見
6 參考資料
[編輯] 形成背景
公安派產生於文學思想蓬勃發展的晚明時代,其興起的背景,和政治社會、哲學與文學三方面的背景皆有所關連[1]:2-3。分述如下:
[編輯] 政治與社會背景
明神宗初期,在大學士張居正的輔弼下,朝政穩定;不過在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開始出現怠政的傾向。不上朝、不批奏章以及缺官不補,讓朝政陷入混亂、國庫空虛。1592年(萬曆二十年)援朝鮮征伐日本,財政益加枯竭,1596年(萬曆二十四年)起,朝廷開始采礦、收礦稅,試圖藉此解決困境;但由於吏治不修,派出的礦稅監四處搜括民間財產,增加的賦稅也多中飽私囊,國家收入反而更少。富豪、官員趁此時大肆兼並土地,許多農民喪失工作,四處奔逃,造成土地基礎動搖,有些流民甚至被迫成匪,使社會更加動亂。在此一環境之下,小說、戲劇吸引了不少民眾的喜愛[1]:3-11。
[編輯] 哲學思想背景
1508年,王陽明在龍場悟道,開始其心性論的思路[2]:401-405,陽明學紹闡陸象山之學,並稱陸王,對程朱理學學派在中國思想界的長期統治產生了動搖[3]:918。到了嘉靖以後,民間社會的市民生活逐潮多樣化、官方控制力減弱,倫理的束縛漸小。加上城市、商業、交通和印刷、造紙計術的發達,創造了相對自由的思想表達和知識傳播渠道。許多學者脫離官方學校進行私人講學。1584年(萬曆十二年),面對這種民間士紳的思想力量,朝廷不得不將王陽明、陳白沙、胡居仁等人並祀於孔廟。獲得官方認可後,王學也在社會中迅速散布開來[4]:300-302。
王學後期,發展出由王畿、王心齋以至於何心隱、羅汝芳、李贄等人為主的泰州學派,肯定了日常生活與世俗情慾的合理性,對傳統秩序提出挑戰,其「非聖無法」、大膽而激進的理想主義和自然主義,特別吸引一些擁有文學氣質的文人[4]:317-318。其中李贄正是公安三袁之師,在其所著的《童心說》中,主張有價值的文學是有真情實感的,對於以摹擬為尚的作品則予以譏諷,甚至批判聖人經典[3]:919-920。從他質疑「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更要求為文應「蓄極積久,不能自遏」、「發狂大叫,流涕慟哭不能自止」、「寧使見者聞者切齒咬牙,欲殺欲割而終不忍藏於名山,投之水火」,已可見到公安派主張的前驅[5]:378-379。
[編輯] 文學背景
從明代初期開始,「復古」就是文學思想的主流。先有楊維槇、林鴻、高棅等人支配了詩壇;而後有李東陽的茶陵詩派繼起,[1]:15[5]:312-313。接下來,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喊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擬古主義口號,後有王世貞、李攀龍等後七子的興起,其間雖有唐順之、王慎中、歸有光與茅坤等唐宋派文人的反抗,但影響不大[3]:898-918。
不過,由於擬古主義的庸俗引起了反感,加上晚明的學術思想有了變化,反擬古主義的聲勢日隆。除了有前述的李贄之外,焦竑、徐渭與湯顯祖等人,都有反擬古主義的觀點,為公安派的理論起了先行的作用[3]:918-920。
[編輯] 發展歷史
公安派是以袁氏三兄弟為核心,其中袁宗道在萬曆十四年以會試解元,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復於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成為東宮講官,在士林中贏得很大的聲望。袁宗道不但帶領宏道、中道二人得以結識李贄、湯顯祖,為公安派的思想形成做了准備。而他在朝中結識的太史黃輝、陶望齡等人,也早在袁宏道入仕前,就開始反對擬古主義,為公安派的成形奠定了基礎的共識[6]:49-50。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2月,袁宏道任吳縣知縣,與當地有影響力的文墨之士開始交往,為他日後主張的傳播建立了管道;而其中江盈科、陶望齡、丘長儒與方子公等人,更與其相互唱和交遊,對宏道的文學主張日益認同,為公安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礎[6]:50-54。
[編輯] 形成期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袁宏道在〈敘小修詩〉中指出其弟中道的詩作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已胸臆流出,不肯下筆。有時情與景會,頃刻千言,如水東注,令人奪魄。其間有佳處,亦有疵處;佳處自不必言,即疵處亦多本色獨造語。
首次樹立了「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理論旗幟。此說一出,立刻得到江盈科、袁中道等人為文支持呼應。同時其兄袁宗道,則在北京寫成《論文上》與《論文下》二篇作品,以嚴密的邏輯攻擊擬古主義,為宏道的「性靈說」提供了理論基礎[6]:55-60。
在1595年到1597年間,公安派諸人為文致書,交相呼應,攻擊擬古主義思潮的荒謬,對前、後七子的文壇統治地位形成沖擊;而同時,宏道的《解脫集》,中道的《南遊稿》、《塞游記》,丘長孺的《北游稿》,江盈科的《雪濤小說》,陶望齡的〈洞庭山記〉等大量清新的創作產出,在理論與實踐都有堅實基礎的情況下,公安派一形成即成爆發之勢[6]:60-62。
發展期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袁宏道任順天府學教授,北上京師;袁中道也通過鄉貢成為太學生而到北京就學。次年,江盈科因改任大理寺廷尉入京,與黃慎軒、陶望齡也來到北京。袁氏三兄弟於是在城西的崇國寺葡桃林中結社論學,往來者除三袁外,還包括尚寶潘士藻、劉日升;太史黃輝、陶望齡、顧天峻、李騰芳;儀部吳用先、中舍蘇惟霖;以及江盈科、丘長孺、方子公諸人。這些參與者雖並非全部都支持公安派的理論,但葡桃社已儼然成為公安派活動中心。其間眾人不但作詩唱和,更因為時常郊遊往來,形成一波游記創作的高峰[6]:62-65。
在此時期,袁宏道的文學理論仍有進一步的發展,他在〈雪濤閣集序〉中揭諸「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時使之也」的理論,盛贊江盈科作品「言今人之所不能言,與其所不敢言」的創造精神,形成公安派的重要文獻[6]:65。
不過,1600年袁宗道去世,葡桃社眾的情緒大受打擊;1602年,李贄被捕自殺,陶望齡、黃輝等人恐遭牽連而先後離開燕京,宏道、中道因兄長喪事回到公安,流派重心遂南移公安。1605年,江盈科的病逝,對公安派來說又是一大損失。然而,此時袁家兄弟除與原公安派諸人保有書信往來外,又結交了一批楚地文人形成新的群體,其中陶孝若、曾退如是重要代表。袁宏道的此時期詩風轉以山水田園詩為主,宗陶潛為典範[6]:65-68。
1606年到1608年間,袁宏道再赴帝都,流派成員也在北京再次小聚,陶孝若、丘長孺、方子公、曾退如等人皆有參與。這段時間袁家兄弟的創作又有所開拓,袁宏道因公事曾赴陝西一趟,作品也因此行視野大開而更為精緻;而袁中道的《游居杮錄》融日記與隨筆於一體,產生了小品文的另一樣式[6]:68-69。
衰微期
1607年,陶望齡、方子公去世;1608年,袁宏道去世;次年黃輝又卒於四川。核心成員陸續辭世,後繼者又鮮有能達到三袁成就者,於是公安派漸入末流。另一方面,公安派所高舉的「獨抒性靈」大旗,又局限在個人情感的領域,明萬曆年間正是內外交迫時期,東北有滿族努爾哈赤的崛起,朝中有官僚集團傾軋日深,而民間反抗朝廷壓迫的怒火也逐漸升高,公安派的成員雖然不乏有關懷民間疾苦的作品,但理論無法處理文學與時代、社會之間的問題。在創作與理論的衰退下,公安派迅速衰落,到袁中道辭世後,便完全成為歷史。[6]:69-72
文學理論
公安派的文學理論基本上是反復古、反模擬的。雖然公安三袁仍有崇古之言,但是他們認為「學古」不應拘泥於字句的模擬。如袁宏道就說:「法李唐者,豈謂其機格與字句哉?…取古人一、二浮濫之語,句規而字矩之,謬謂復古,是跡其法,不跡其勝者也,敗之道也。」宗道也指出:「學達即所謂學古也,學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都主張學古應師法的是古人達意的精神,而不是字句間的相似[7]:10-13。
論詩
公安派將明代以前的詩,分為詩經、漢魏、六朝、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及宋元各期。其中對於漢魏的風格並無分析、對六朝之詩也並未作細分。而針對唐詩分為四期的說法,公安派也僅應用於談論明代時文的發展狀況,實際上在論唐朝詩風時,多以「三唐」取代之,但也未細說三唐的分界為何[8]:33-34。
在公安派之前,復古派提出「詩必盛唐」的口號,為了打破這個局面,公安派對詩的探詩集中在宋元一期。然而實際上在論述中幾乎未提及元代詩人,可以說是以宋詩做為評論的重點。袁宏道認為,宋元詩人能嘗試各種不同的題材與寫作方法,無所不寫的特色讓他們雖然在整體成就上無法與唐代匹敵,但是精采之處已足以與唐詩並存。袁宏道特別標舉出歐陽修、蘇軾,認為他們堪與李白、杜甫並比[8]:34-37,甚至在與李贄的信中,稱蘇軾為「有天地來,一人而已」。不過,由於袁宏道在提高蘇詩地位以抗衡唐詩時,始終未有提出具體的評判標准做為依據,因此亦有難以服人之弊,就連其弟中道都在《宋元詩序》中以「詩莫盛於唐」,直接表示了不同的詩史觀[7]:41-42。
至於明詩方面,袁宏道以蘇州的詩風轉變為例,將明詩分為三期:第一期為明初至弘治年間,即前七子活躍以前,此時吳地文風鼎盛。第二期為弘治以後到慶歷以前,即前七子之後、後七子之前,此時文風已經靡弱;到了第三期即慶歷以後,後七子中徐楨卿、王世貞等南方詩人投入復古陣營,吳地文風便從「人各為詩」變成「眾口一詩」了[8]:71-72。在明代詩人中,袁宏道特別推崇徐渭。徐渭之詩不同於復古派末流的句模字擬,而能從豐富的生活經驗中寫出他人寫不出的東西,於是被宏道譽為「我朝第一詩人」、「今之李杜也」[8]:38-39。
論文
論俗文學
宋元以來俗文學逐漸流行,由於其不受復古風潮的影響,也沒有形式、格律的束縛,能真實地表達創作者的情感。從李贄開始就對俗文學大加推崇,並藉由評點《水滸傳》、《西廂記》等俗文學作品的的方式,宣傳他的觀點。受到李贄影響頗深的公安派,也對俗文學加以肯定,袁宏道就曾將羅貫中、關漢卿兩位俗文學作家與司馬遷並列,認為他們都是識見極高之人;又稱《水滸傳》與《金瓶梅》為嗜酒之人必讀之書[9]:161-163。
不過,相較於小說與戲曲,袁宏道對俗文學中的民間歌謠有更大的關注。他曾說:
吾謂今之詩文不傳矣,其萬一傳者,或今閭閻婦人孺子,所唱劈破玉、打草竿之類,猶是無聞無識,真人所作,故多真聲。
甚至學習民歌的手法進行創作,視之為求真的門徑,並認為這樣的做法使他自己「詩學大進,詩集大饒,詩腸大寬,詩眼大闊」[9]:163-164。
影響
對日本文學的影響
日本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是日本文學史上漢文學興盛的三個時期之一。在江戶中期,荻生徂徠的萱園學派追隨明代復古運動,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古文辭學。到了江戶後期,古文辭學也如同復古運動般進入千篇一律的窘境,此時包括菅茶山、市川寬齋以及山本北山等人,便借用了公安派的理論,攻擊古文辭學之弊。尤其是山本北山《作文志彀》、《作詩志彀》兩本著作,借用公安派的文學理論和批評術語,不僅主導了江戶末期的漢文學走向,同時也對當時知識份子的心態與人生觀造成影響[10]。
E. 公安派的寫作風格
明代後期,明神宗萬曆年間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三人為代表的文學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領袖,其中袁宏道聲譽最高,成績最大,其次是中道。這一派作者還有江盈科、陶望齡、黃輝等。他們所持的文學主張與前後七子擬古主義針鋒相對,他們提出「世道既變,文亦因之」的文學發展觀,又提出「性靈說」,要求作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他們的散文以清新活潑之筆,開拓了我國小品文的新領域。在晚明的詩歌、散文領域,以「公安派」的聲勢最為浩大。 公安派的文學主張發端於袁宗道,袁宏道實為中堅,是實際上的領導人物,袁中道則進一步擴大了它的影響。公安派的文學主張主要有以下幾點。
1.反對剿襲,主張通變。公安派諸人猛烈抨擊前後七子的句擬字摹、食古不化傾向,他們對文壇「剽竊成風,眾口一響」的現象提出尖銳的批評,袁宗道還一針見血地指出復古派的病源「不在模擬,而在無識」(《論文》)。他們主張文學應隨時代而發展變化,「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極其變,各窮其趣」(袁宏道《敘小修詩》),「世道改變,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勢也」(袁宏道《與江進之》)。不但文學內容,而且形式語言亦會有所變化而趨於通俗,這是因為「性情之發,無所不吐,其勢必互異而趨俚,趨於俚又變矣」(袁中道《花雪賦引》)。因此,「古何必高?今何必卑?」他們進而主張「信腔信口,皆成律度」,「古人之法顧安可概哉」(袁宏道《雪濤閣集序》),沖破一切束縛創作的藩籬。
2.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所謂「性靈」就是作家的個性表現和真情發露,接近於李贄的「童心說」。他們認為「出自性靈者為真詩」,而「性之所安,殆不可強,率性所行,是謂真人」(袁宏道《識張幼於箴銘後》),進而強調非從自己胸臆中流出,則不下筆。因此他們主張「真者精誠之至。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應當「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雷思霈《瀟碧堂集序》),這就包含著對儒家傳統溫柔敦厚詩教的反抗。他們把創作過程解釋為「靈竅於心,寓於境。境有所觸,心能攝之;心欲所吐,腕能運之」,「以心攝境,以腕運心,則性靈無不畢達」(江盈科《敝篋集序》)。只要「天下之慧人才士,始知心靈無涯,搜之愈出,相與各呈其奇,而互窮其變,然後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於楮墨之間」(袁中道《中郎先生全集序》),就能實現文學的革新。
3.推重民歌小說,提倡通俗文學。公安派重視從民間文學中汲取營養,袁宏道曾自敘以《打棗竿》等民歌時調為詩,使他「詩眼大開,詩腸大闊,詩集大饒」,認為當時閭里婦孺所唱的《擘破玉》《打棗竿》之類,是「無聞無識真人所作,故多真聲」,又贊揚《水滸傳》比《史記》更為奇變,相形之下便覺得「六經非至文,馬遷失組練」(《聽朱生說水滸傳》)。這是和他們的文學發展觀與創新論相聯系的,對提高那一時期民間文學和通俗文學的社會地位有一定作用。
公安派在解放文體上頗有功績,「一掃王、李雲霧」(《公安縣志·袁中郎傳》),游記、尺牘、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潑詼諧,自成一家。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消極避世,多描寫身邊瑣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會內容,因而創作題材愈來愈狹窄。其仿效者則「沖口而出,不復檢點」,「為俚語,為纖巧,為莽盪」,以至「狂瞽交扇,鄙俚大行」(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後人評論公安派文學主張的理論意義超過他們的創作實踐,是為公允之論。
F. 公安部八項規定
公安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
狠抓整改不鬆手 回應群眾深細實
增強為民觀念 積極回應群眾期待
堅持民意導向 嚴打違法犯罪
針對突出問題 狠抓隊伍建設
中央八項規定包括:一、要改進調查研究,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總結經驗、研究問題、解決困難、指導工作,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多同群眾座談,多同幹部談心,多商量討論,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不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
二、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嚴格控制以中央名義召開的各類全國性會議和舉行的重大活動,不開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會,未經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類剪綵、奠基活動和慶祝會、紀念會、表彰會、博覽會、研討會及各類論壇;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
三、要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件、簡報一律不發。
四、要規范出訪活動,從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發合理安排出訪活動,嚴格控制出訪隨行人員,嚴格按照規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資機構、華僑華人、留學生代表等到機場迎送。
五、要改進警衛工作,堅持有利於聯系群眾的原則,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
六、要改進新聞報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會議和活動應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決定是否報道,進一步壓縮報道的數量、字數、時長。
七、要嚴格文稿發表,除中央統一安排外,個人不公開出版著作、講話單行本,不發賀信、賀電,不題詞、題字。
八、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
G. 袁宏道(公安派)的生平和作品
袁宏道(1568~1610)
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萬曆十六年(1588)中舉人。次年入京赴考,未中。返鄉後曾問學李贄,引以為師,自此頗受李贄思想影響。萬曆二十年(1592)中進士。不仕,與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遍游楚中。萬曆二十三年(1595),選為吳縣令,饒有政績。不久解官去,游覽江南名勝。後又授順天教授,補禮部儀制司主事。兩年後又辭官返里,卜居柳浪湖畔,潛學著文,並作廬山、桃源之游。萬曆三十四年(1606),入京補儀曹主事,不久又辭去。兩年後再入京,擢吏部主事,轉考功員外郎,奏立「歲終考察群吏法」,其後成為定製。萬曆三十七年(1609),遷稽勛郎中,赴秦中典試。事畢請假歸里,定居沙市。袁宏道手跡石刻
袁宏道在明代文壇上佔有重要地位。他與兄宗道、弟中道時號「三袁」,被稱為「公安派」,宏道實為領袖。他有一套系統的理論,成為公安派文學綱領:①反對盲目擬古,主張文隨時變。他在《與江進之尺牘》中說:「世道既變,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勢也。」在《雪濤閣集序》中說:「唯識時之士,……襲古人語言之跡而冒以為古,是處嚴冬而襲夏之葛者也。」為此,他強調文學要隨時代而變化,反對前、後七子的擬古傾向。②文隨時變的目標是存真去偽,抒寫性靈。他在《行素園存稿引》中說:「古之為文者,刊華而求質,敝精神而學之,唯恐真之不及也。」在《敘曾太史集》中,言明自己文章的特點是「真」,並指出「真」就是「直寫性情」。在《敘小修詩》中,通過對袁中道詩歌的評論,強調詩文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這就形成「性靈說」,是公安派文論的核心。③所謂「性靈」,能導致文章的「趣」和「韻」,而它們是由「無心」或「童子之心」得來的。他在《敘陳正甫會心集》中指出,「世人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又說:「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他說的「性靈」,是排除了「理」(思想)的感情活動,是下意識的直覺。它與李贄的「童心說」極為接近。④他認為民間的通俗文學正是「無聞無識」的「真聲」,而加以推崇。他在《敘小修詩》、《陶孝若枕中囈引》等文章里都有這方面的論述。「要以情真而語直,故勞人思婦有時愈於學士大夫,而呻吟之所得,往往快於平時。」總的看來,宏道的文藝思想頗為復雜,他的「性靈說」,比其兄宗道的「學問說」影響更大;在打破封建思想束縛,掃除前、後七子擬古文風,變粉飾為本色,變公式為率真方面,發揮的作用也更大。但他提倡的「性靈」,無視社會實踐和思想理論對創作的決定意義,對他自己的創作,特別是晚期文風,產生了消極後果。
袁宏道的散文極富特色,清新明暢,卓然成家。今存其尺牘280餘封,篇幅長的1000多字,短的只二、三十餘字。如《致聶化南》一札:「敗卻鐵網,打破銅枷,走出刀山劍樹,跳入清涼佛土,快活不可言,不可言!投冠數日,愈覺無官之妙。弟已安排頭戴青笠,手捉牛尾,永作逍遙纏外人矣!朝夕焚香,唯願兄不日開府楚中,為弟刻袁先生三十集一部,爾時毋作大貴人,哭窮套子也。不誑語者,兄牢記之。」簡凝活脫,間以詼諧,可見其尺牘文的一斑。他的各類隨筆200餘篇,題材多樣,饒有意趣,其中《畜促織》、《斗蛛》、《時尚》等篇,記述了當時的風俗人情。傳記文以《徐文長傳》、《醉叟傳》兩篇最優,刻繪人物,生動鮮明。游記文90餘篇,於寫景中注入主觀情感,韻味深遠,文筆優美。如《滿井游記》所寫京郊初春景色,純用寫實手法,刻畫細膩,情致盎然。其他如《虎丘》、《天目一》、《晚游六橋待月記》、《觀第五泄記》等,真切動人,語言淺近,略無斧鑿之跡,都是佳作。
袁宏道作有各體詩歌1700餘首,成就不及散文。少量詩作如《猛虎行》、《門有車馬客行》、《逋賦謠》、《巷門歌》等,揭露了當時「甲蟲蠹太平,搜利及邱空」,「東封西款邊功多,江淮陸地生洪波」;「鮫戶十竄九囚虜」;「野人扶白覓溝壑」等黑暗現實,有一定意義。不過他的詩及多數散文,僅限於抒發個人情趣,不能充分反映社會生活,現實意義有限。當時一些公安派文風仿效者,則更發展了這一傾向,走上了邪路。所以以袁宏道為代表的公安派創作,瑕瑜互見,功過並存。總的來看,作為晚明的一次文學改良運動,其功績還是主要的。
袁宏道著有《敝篋集》、《錦帆集》、《解脫集》、《廣陵集》、《瓶花齋集》、《瀟碧堂集》、《破硯齋集》、《華嵩游草》等。宏道文集最早為明萬曆刊本,今人錢伯城整理有《袁宏道集箋校》。
徐文長傳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長,為山陰諸生,聲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時,奇其才,有國士之目;然數奇 ,屢試輒蹶。中丞胡公宗憲聞之,客諸幕。文長每見,則葛衣烏巾,縱談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時公督數邊兵,威鎮東南;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 ;議者方之劉真長、杜少陵雲。會得白鹿屬文長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 疏計,皆出其手。文長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視一世事無可當意者;然竟不偶。
文長既已不得志於有司,遂乃放浪曲櫱,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 。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 皆達之於詩。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你,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 ,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雖其體格,時有卑者;然匠心獨出, 有王者氣,非彼巾幗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識,氣沈而法嚴,不以模擬損才,不以議論 傷格,韓、曾之流亞也。文長既雅不與時調合,當時所謂騷壇主盟者,文長皆叱而怒之,故 其名不出於越。悲夫!
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歐陽公所謂妖韶女,老自有餘態者也。 間以其餘,旁溢為花鳥,皆超逸有致。卒以疑殺其繼室,下獄論死;張太史元汴力解,乃得 出。晚年,憤益深,佯狂益甚;顯者至門,或拒不納。時攜錢至酒肆,呼下隸與飲;或自持 斧,擊破其頭,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或以利錐錐其兩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周望言晚歲詩文益奇,無刻本,集藏於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鈔錄,今未至。余所見 者,徐文長集、闕編二種而已。然文長竟以不得志於時,抱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數奇不已,遂為狂疾;狂疾不已,遂為囹圄。古今文人,牢騷困苦,未 有若先生者也!」雖然,胡公閑世豪傑,永陵英主,幕中禮數異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 上,人主悅,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獨身未貴耳。先生詩文崛起,一掃近代蕪穢之習;百世而 下,自有定論,胡為不遇哉?梅客生嘗寄予書曰:「文長吾老友,病奇於人,人奇於詩。」 余謂:「文長無之而不奇者也;無之而不奇,斯無之而不奇也!悲夫!」
西湖雜記
初至西湖記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桌小入 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 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 也。晚同子公渡凈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偏賞 。次早得陶石簣帖子,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敘陳正甫會心集
世人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雖善說 者不能一語,唯會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 之名,求趣之似,於是有辨說書畫,涉 獵古董,以為清;寄意玄虛,脫跡塵紛,以為遠。又其下,則有如蘇州之燒香煮茶 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關神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當其為童子 也,不知有趣,然無往而非趣也。面無端容,目無定睛;口喃喃而欲語,足跳躍而 不定;人生之至樂,真無逾於此時者。孟子所謂不失赤子,老子所謂能嬰兒,蓋指 此也,趣之正等正覺最上乘也。山林之人,無拘無縛,得自在度日,故雖不求趣而 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無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為酒肉,或然聲伎; 率心而行,無所忌憚,自以為絕望於世,故舉世非笑之不顧也,此又一趣也。迨夫 年漸長,官漸高,品漸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節,俱為聞見知識所縛, 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遠矣。余友陳正甫,深於趣者也,故所述《會心集》若幹人, 趣居其多。不然,雖介若伯夷,高若嚴光,不錄也。噫!孰謂有品如君,官如君, 年之壯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H. 公安派的文學主張有什麼特點
繼「唐宋振」之後起來猛烈攻擊復古派並且獲得顯著成績的,是李贄和受他影響的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人為首的公安派。他們所提出的文學主張和復古派針鋒相對,但立論之點和「唐宋派」有很大的差異,某些地方甚至達到原則性的分歧。他們和「唐宋派」的文學主張是建立在不同的思想基礎之上的。當時思想界中的一股進步潮流——左派王學給了他們有力的影響,使得他們的文學主張遠比「唐宋派」進步,能夠提出一些新的東西來。他們的創作在不同的程度上帶有反道學的色彩,對散文的樣式作了些發展,開拓了雜文和小品的領域,建立了清新活潑的文風。這就保證了他們能有比「唐宋派」大得多的威力,摧毀復古派的陣地,取代其文壇上的統治地位。
I. 進一步改進會風、文風、政風方面有何建議
2008年6月23日發出
懲治和預防腐敗。 「實施綱要」,扎實推進,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進一步落實建立了完善的懲治和預防腐敗,制定本工作計劃。
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和目標
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民眾的支持,生命和死亡的黨,黨必須參加的重大政治任務。音響系統的懲治和預防腐敗。實施綱要「頒布自成立以來,按照中央和抓好落實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任務的部署和要求,各級黨委,政府,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關鍵階段,改革和發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全黨必須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長期,復雜,艱巨的,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的重點,堅定不移地推進反腐敗建設。
(一)指導思想
有中國特色,鄧小平理論的重要思想的指導,高舉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三個代表」,徹底落實的科學概念的發展,有效地開展了維護黨的章程,在主要線路的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堅持的黨要到管理黨嚴格,全面,我們會爭取腐敗的一個綜合性的方式,懲罰性和預防性的措施,重點放在預防方法的建設,反腐敗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緊密結合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工作作風和制度建設,根據的整體精神,以改革創新推進到一個新的時代條件和面臨一個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懲治和預防腐敗,建設工作,提供一個強有力的保障為實現黨的十七大作出重大的決策和戰略規劃。
- 專注於中央
(二)服務大局的基本要求。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適應,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反腐敗反腐倡廉建設在整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體現在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都發揮的作用,同時也促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逐步完善。
- 堅持改革創新,開拓進取的精神。改革的精神狀態和創新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風格,理解和把握反腐倡廉建設的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懲治和預防腐敗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總結新經驗,研究新情況,工作創新思路,完善工作機制,破解工??作的問題,更多的世界形勢,國家,黨情的發展變化,使建築的反腐敗和更豐富的結果。
- 堅持懲罰和預防措施,重在建設。建設性的思路,舉措和方法,推動建設反腐敗懲治與預防,教育和監督,深化體制改革與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結合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註重問題的根源,更加註重預防,更加註重製度建設,懲治和預防兩手抓,用雙手和反腐敗,文化氛圍,體制條件,法制保障的建設創造了有利的想法。
- 堅持統籌推進,綜合治理。改革的推動力,教育,制度的約束性監督制衡的力量威懾懲罰相結合的懲治和預防腐敗的短期任務和戰略目標,根據當前和長遠的角度來看,整合的說服力各種資源和力量,增強懲治和預防腐敗,科學性,系統性,前瞻性。
- 集中和指導。緊緊抓住腐敗現象易發區和關鍵環節,以領導幹部重點,以規范和制約權力核心的實際情況,不同情況,加強政策指導,探索有效的方式繼續取得新的進展。
(三)目標
在未來五年的扎實工作,建立反腐敗的懲治和預防腐敗框架和變性永久教育機制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反腐敗法律,法規,權力監控的機制基本形成,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的繼續深化,黨和政府的風顯著提高,進一步遏制腐敗,滿意的人度得到了改善。
第二,推進反腐倡廉教育
(一)加強領導幹部黨風廉政建設教育
/> 的理想和信念,清正廉潔教育。大力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和引導各級領導幹部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該公司的崇高深刻的理解,理想的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的共同理想,牢固樹立馬克思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前景,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地位和利益,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概念;認真學習三代中央集體領導的黨的反腐敗的關鍵思想,並在黨的中央委員會同志胡總書記一般書記的重要論述的反腐敗運動,以認真學習的黨的章程黨的規定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加強黨精神和政治家,道德的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自律意識,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政治基礎的黨風廉政建設。的發展,加強反腐倡廉教育,領導幹部的意見。完善黨委(黨組)理論學習組學習制度,定期對反腐敗的理論研究。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在談到獨立委員會發表了演講。列入反腐倡廉教育幹部教育培訓計劃,包括黨校,行政學院和其他幹部培訓機構的教學計劃,以及特殊的教育課程,舉行定期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職業培訓領導幹部和幹部在職培訓,在創建的反腐倡廉教育課程。
加強黨的作風的工作和紀律。在結合了中央組織部門,中央宣傳部中央委員會,紀律檢查部門組織,以進行出風格,和紀律特別教育,教育和引導所有各級領導幹部自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和紀律,經濟紀律和群眾工作紀律,黨性重品行,樹立了一個榜樣。要切實改進領導幹部和黨政機關的工作作風,並努力解決的突出問題,一些領導幹部的思想作風,學習,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增強憂患意識,公共服務,密切聯系群眾,服務人民,務實,腐敗。繼承黨的光榮傳統,牢記「兩個務必」,弘揚八個方面的良好氛圍。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大興求真務實風,說實話,真正的財務狀況,辦實事,求實效,大力的數量減少會議和文件,改進會風和寫作風格。有效地提高了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作風,糾正一些國有企業在國內外公務活動,鋪張浪費,非法大眾消費,個別單詞的重大問題,領導人員的,反映強有力的工人困難的冷漠群眾,形成依法經營,廉潔從業,民主管理的時尚。 ,制度化,有效地提高了高等教育的領導人員作風,提高民主決策和校務公開,標准化水平。有效地提高了農村基層,街道社區幹部作風,認真解決存在的問題,少數基層站的幹部吃拿卡要,刁難群眾和效率低下,所以誠實和勤奮的人。
(二)加強反腐敗的宣傳和教育
為全黨和全社會反腐敗的宣傳和教育成全黨宣傳教育總體部署,融入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紀檢監察,組織人事,宣傳,思想,文化,教育,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部門應當每年的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安排。良好的聯席會議制度,完善反腐敗的宣傳和教育工作模式。
實施經常性的教育,加強黨的意見。建設一批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豐富課程內容,創新示範教育,警示教育,崗位廉政教育和主題教育形式,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教育。
加大反腐倡廉宣傳力度,深入宣傳黨的反腐倡廉理論,方針和政策,基本經驗和成果的工作,宣傳勤奮兼優的先進典型。報紙和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和新聞網站,政府網站繼續運行,反腐敗發作列。提高反腐敗的新聞發布系統。做好對外宣傳工作的反腐敗運動。嚴格執行反腐倡廉新聞宣傳紀律。要加強反腐倡廉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網上宣傳和熱點問題,反腐敗在引導思考積極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加強文化建設的完整性
按照促進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道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和法律教育,開展各種廉政文化活動,創建。制定關於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指導。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開展依法經營,誠實的商業教育。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結合傳統文化下鄉活動在農村地區的黨員和幹部,加強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在學校道德教育中按照在學校誠信教育的意見和到進行了一個全面,中,深入開展一個干凈的教育,豐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實踐活動。家庭和社區倡導一個干凈的家庭傳統和文明風尚,引導社會組織及其員工的做法,以提高依法,公正廉潔意識。發揚革命傳統,挖掘中國文化的豐富資源和實施獨立委員會對文化精品工程創新,擴大覆蓋范圍,增強影響力,形成「物美價廉自豪地貪婪感到羞恥」,促進廉政文化的內容,形式和傳播手段的社會環境。
BR />完善反腐敗法律,法規
(一)完善黨內民主和黨內監督制度
具體制度,健全黨內民主集中制,完善黨的地方各級黨委,人大常委會的工作機制,的中國共產黨(試行)「的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制定了「關於中國共產黨集團的工作。推行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幹部的重要的投票系統。
完善內部黨民主制度,制定具體措施,落實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市,區的縣(市,區)選擇號碼。發展「的地方和基層組織黨務公開」的意見,完善黨內情況通報,反映,重大決策徵求意見,修訂「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的暫行規定」,推廣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公開推薦相結合的方法建議在更高層次上由黨員和群眾,提高了系統的團隊直接選舉候選人提名制度和選舉方式,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的黨的組織。
健全黨內監督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央委員會政治局的中央全會,在當地黨委常委會向委員會全體會議定期報告工作並接受監督制度。在試點基礎上,在研究和制定當地的黨的委員會和成員,紀律委員會成員提出解僱或去除要求的辦法(試行)「。修訂,」黨的領導幹部的中國官方職責共產黨誠實和若干准則(試行)「和」國有企業領導幹部廉潔業務(試行)「。
(b)改善的違紀行為處理系統
發展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的配套要求,提高黨的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政協機關,各民主黨派機關公務員的紀律規定,授權開發的機構和人員,國有企業工作人員的紀律處分規定。發展的規范和意見,以加強在查處違紀案件的組織和處理。
修訂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提出申訴和上訴工作的規定。制定紀檢監察機關在依法辦案,依紀規范的處理工作。外商投資企業及其工作人員的發展,在國(境)紀律處分違法案件調查方法。紀檢監察機關與檢察機關進一步規范的情況下,工作的相互轉移。特定的系統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反腐敗
<BR / (三)
修訂「關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國有企業紀律檢查條例「和」實施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的發展。
(四)加強反腐倡廉國家立法工作
建立和完善打擊腐敗的法律和法規,提高反腐倡廉法制化水平。在國家立法中,充分體現了反腐敗斗爭的基本要求。及時反腐敗具體的系統證明和有效做法上升到國家法律和法規,有計劃,有步驟地一步的方式來制定或修訂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在未來五年。
4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的主要負責人負責監督,並加強監督和控制
(一)加強...... / a>
加強監督和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加大執行政治紀律的努力,以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維護中央權威和黨的集中統一,並始終與同志胡總書記一般書記的中共中央異口同聲地以確保是執行黨的線路,方針,政策,和保證,黨的十七大確定的重大理論出發點的重大戰略思想,顯著工作安排全面落實。
加強監督,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重大政策,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改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質量和效率,增強節約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一個新的社會主義農村的監督和檢查,並採取措施,防止和相反,以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行為。
加強民主集中制的情況下實施的監督,認真開展執行民主集中制情況的監督檢查,參與全球的問題,重要幹部的任命和免職建議的獎勵和處罰等,確保嚴格執行黨的委員會全體會議和常務委員會的議事規則,決策程序,反對和防止個人或小一些人武斷的決定。
加強領導幹部規定的情況實施監督。重點治理領導幹部違反規定的發送和接收現金,有價證券,付款憑單及接受乾股,違反規定插手市場交易活動,利用職務之便獲得內幕信息買賣股票,以及濫用權力的住房問題。嚴格執行有關規定領導幹部的配偶,子女,個體從業者。
加強上級黨委和較低級別的黨委和紀委及其成員的監督委員會,聲優黨委較低級別的黨委常委會經常性的互訪和定期評估機制,加強內部監督的常設委員會,主要負責人要自覺接受監督的常設委員會的成員。要加強監督的相同級別委員會紀律檢查的常委會組成人員。給充分發揮黨的代表大會代表的作用,探索的建立一個代表的黨的代表大會在同一水平,主席常設委員會的工作委員會監督系統。
加強檢查,制定「中國共產黨巡視條例」,繼續加強檢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加強對金融機構的檢查,國家國有重點企業,高等院校,國家重點工程。繼續開展視察,中央和國家機關各試點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要認真開展檢查城市(地,州,盟)。 ,並延伸到縣(市,區,旗),屬於國有企業,高等院校直屬機關巡邏的逐步發展機構。中央和國家機關可結合實際進行檢查直屬單位派出機構(中)。
加強紀檢監察機關統一管理的有關規定,紀檢監察機關存在的發展,完善的管理制度存在。工作機制,加強居民在部門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監督,協助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部門黨和行政領導的組織和協調。
>
(二)加強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權力行使的監督,加強監管行使幹部人事黨和政府的領導幹部選拔和任用條例草案「和」黨政領導幹部選拔和任用的監督檢查辦法(試行)「的實施權。堅持和完善幹部選拔任用前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意見,以尋求相同的水平,堅持和完善強化預防,及時發現,嚴肅糾正的幹部監督工作機制的系統。的作用監督聯席會議幹部的工作。加強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全過程,有效預防研究的失真和幹部「帶病提拔」的監督。認真調查和處理的問題,如官方立場,買官賣官,堅決整治舞弊行為。
加強監督行使司法管轄權。改善的委員會紀委和政黨政治與法律委員會,組織部和其他部門的合作與協調的的司法黨的組織和黨員幹部的監督機制。注意的司法全國人大的監督。加強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加強公安,檢察,司法的勞動分工協調,相互制約的刑事責任。強化司法機關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堅決防止和糾正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的問題,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加強行政審批權和行政執法的權力行使的監督。認真實施的行政許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共和國的中國行政處罰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電子監控系統,行政審批的實施。實施分離操作過程公開,確保行政權力,按照法律規定,公平和透明的運行。
加強財政資金和金融的監管。開展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政府非稅收入和收支兩條線「的規定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繼續以」小金庫「專項清理行動。加強監管的國有金融企業產權和上市金融企業股權激勵制度規范上市金融企業的股權交易。建立和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健全的財務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加強董事會,監事會和內部審計的專業性和獨立性,審計,合規,監督和其他監督機構,加強預防和控制工作的情況下。
加強國有資產的監管。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監督和管理,政府部門和轉讓監事會的作用,加強國有產權和國有股的上市公司的交易,重大投資決策事項的監督。加強監管的企業重組,改制,破產和國有資本運營的各個方面。增加在國(境)外資產監管。開展監督檢查,實施集體決策的重大決策,國有企業的大量資金事項,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操作。角色
(三)發揮的監管機構,以加強和改進黨內監督。 「黨內監督的中國共產黨(試行)」的實施。有效地提高了民主的生活方式,增強憂患意識黨內政治生活的原則,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領導班子成員之間的相互監督。堅持領導幹部參加雙重組織生活制度,接受黨員和群眾的監督。的實施,黨員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落實黨的地方委員會的成員,在黨內的紀律委員會的成員問問題的方式,實行領導幹部述職述廉,誡勉談話和函查詢系統。推進黨務公開,尊重黨,落實黨員在黨內監督的義務和權利的主體地位,創造黨內民主討論環境。認真貫徹落實了「中國版權保護條例」共產黨的成員,有效地保證他們的批評,建議,舉報等權利。建立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和組織部門的簡報系統。的紀律檢查和監督機關在所有水平和他們的工作人員要自覺接受黨組織,黨員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支持和確保監管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實施的法律監督的常委委員會的人民代表大會在所有級別的中國人民共和國「,由聽力和審議的人民的政府,法院,一個特別報告人民檢察院,審查工作和批准決算,以聽到和檢查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的性能報告和在審計報告的工作,組織執法檢查,審查的記錄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加強在行政,司法監督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起訴。重視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統一安排的人大代表視察工作,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
支持,以確保政府的專門機構的監督。充分發揮行政監察職能作用,積極開展執法和監督,廉政監視和性能監視。行政執法責任,加強監督檢查,實施政府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制度的實施。認真調查和處理的情況下,違反行政紀律的行為。加強行政服務中心的建設和管理。 (處)級及以下黨政主要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的實施。試行省(部)級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專項資金和重大投資項目的審計。依法公告審計結果,促進審計結果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