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鐵嶺宣傳部

鐵嶺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2-01-02 17:55:34

1. 鐵嶺市市委宣傳部部長的名字

宋彥麟

2. 貴妃還鄉再那能看到

貴妃還鄉》是一部二人轉喜劇電影,把二人轉形式用到電影里,是第一次破天荒的嘗試探索。因此,這部電影在打擊樂、板腔體、韻白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以往我國拍攝的戲曲電影有很大區別。 特色一:用蒙太奇取代戲曲舞台表演 很多戲曲電影都是先有舞台劇後,才拍攝製作電影,往往將舞台拉到電影中去了,讓觀眾感覺電影中有很大的舞台表演痕跡。《貴妃還鄉》不同之處在於沒有舞台的局限,直接創作的是電影劇本,完全是按照電影生產方式完成的,是一部用電影的蒙太奇手法拍攝的一部故事片。 特色二:不用韻白,全用二人轉說口 一般戲曲都有韻白,使用打擊樂,這樣影片必然節奏放慢,青年人對戲曲的韻白,聽著比外語都費勁。用東北語,沒用韻白,影片語言道白上很有「精彩看點。 」 特色三:展現原汁原味的二人轉 現在,觀眾看的二人轉演出都是時尚版、娛樂版的二人轉。二人轉真正的優美唱腔、舞蹈,很少在舞台上看見。《貴妃還鄉》將二人轉的「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咳,最優美,最原汁原味的二人轉展現在觀眾面前。只有在遼北,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貴妃 我國首部二人轉戲曲電影——《貴妃還鄉》昨日下午在鐵嶺市清河區雲松酒店舉行關機儀式。導演邢丹介紹,《貴妃還鄉》7月份完成剪接,有望在年底和廣大觀眾見面。 此片是遼寧省文聯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崔凱根據清河郎太後的歷史傳說創作而成。講述的是清朝年間,貴妃娘娘郎麗華回鄉省親期間懲治貪官的故事。影片於今年3月28日在橫店影視基地開機,4月下旬轉場至清河區蓮花山莊繼續拍攝。 本片第一次把具有濃郁東北特色的二人轉作為一個戲曲形式搬上了銀幕,填補了我國二人轉戲曲影片的空白。 該片由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電影製片廠、鐵嶺市委宣傳部、清河區委、區政府聯合拍攝。據清河區委宣傳部介紹,《貴妃還鄉》將代表我省角逐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和國家級電影大獎評選活動。 劇組在清河區蓮花山莊完成影片中「貴妃省親」部分的拍攝工作,影片中大部分故事情節都發生在這一場景中。《貴妃還鄉》中女主角「郎娘娘」由閆學晶扮演,男主角「尚陽縣令」由潘長江扮演,其餘演員基本來自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和吉林省吉劇團。 《貴妃還鄉》的傳說 清代乾隆皇帝偶得一夢:「在奉天府開原縣一帶,出了一位頭戴金冠,手托官印,騎著黃龍馬的娘娘」。大學士紀曉嵐認為,此乃吉兆,一定要去此地找到此人,預示著皇恩浩盪已達四海。 於是,乾隆扮成商人模樣,帶著紀曉嵐,攜侍從踏上尋親之路,歷盡辛苦勞頓終於找到了夢中的開原縣郎家屯。紀曉嵐指著滿臉黃瘡的少女,驚呼:「此為娘娘。 」乾隆不信。夕陽西下,乾隆皇帝差侍從帶少女到附近的一條河沐浴。沐浴後的少女面似桃花綻放,眼若秋水流動…… 此女祖居此地,日後,乾隆皇帝為解郎娘娘思鄉之苦,陪娘娘回鄉省親,皇帝封郎娘娘的沐浴之河為清河,這就是清河地名的由來,並把清河地域加封為「汪多羅束」(滿語:富饒的河灣)。

不過網上現在還沒有呢,,再耐心等待一下吧~

3. 法庫的歷史名人

開國少將——趙東寰,遼寧省法庫縣人(1907-2002),遼寧省法庫縣人,1936年「西安事變」時參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任人民自衛軍團長,北上挺進支隊司令員,八路軍南下支隊參謀長、副司令員,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他指揮河北省梅花鎮軍民同前來進攻的日軍浴血奮戰,與外圍兄弟部隊里外夾攻,擊斃日寇800餘眾。隨即,他在冀中12縣組織開展游擊戰爭,參加了「百團大戰」,為創建晉冀魯豫敵後抗日根據地做出了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縱隊參謀長、分區司令員、遼西軍區副參謀長兼後勤部長、騎兵支隊司令員、師長、副軍長等職,參加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四平保衛戰、圍困長春和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衡寶戰役,以及伏牛山和嵩山地區的大規模剿匪運動。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南軍區人民武裝部第一副部長,華南軍政幹校校長、高級工兵學校校長、軍委軍事建築部副部長、軍委特種工程指揮部參謀長等職,為人民工兵的教育事業,為我國國防科研試驗基地和人防工程建設做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南軍區司令部軍訓處處長、人民武裝部第一副部長、華南軍政幹校校長、高級工兵學校校長、軍委軍事建築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副參謀長、特種工程指揮部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職,為人民工兵的教育事業,為我國國防科研試驗基地和人防工程建設做出了貢獻。他1962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趙東寰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奉系軍閥元老——楊宇霆(1886-1929) 楊宇霆原籍宋道口鎮代嶺村,原名玉亭,字凌閣(又作鄰葛)。祖父楊正榮於清同治年間攜眷逃荒關外,在遼寧省法庫縣蛇山溝村落戶。父楊永昌,母親張氏,以開大車店為生。1885年農歷七月二十日楊宇霆出生時,家境已好轉。父親靠勞動起家,認為讀書無用,因此反對宇霆上學,後經人勸說,才勉強答應他上了私塾。 入學後,啟蒙老師高先生發現他聰穎過人,刻苦好學,有過目成誦之才,怕誤了他的前程,隨將其介紹到鐵嶺縣張秀才那裡就讀,楊宇霆16歲便考中秀才。廢科舉後,由堂兄資助赴日本士官學校留學。在日本學習期間,常和於珍(後任東北軍將軍)、邢士廉(後任東北軍師長)、熙洽(後任東北軍吉林駐軍參謀長)一起談論國事,與孫中山、蔣介石、傅作義也有書信來往。回國後即步入軍界,由排長、連長,很快晉升為軍械廠廠長。他治軍嚴謹,軍紀嚴明,任少校教官時,深夜搞緊急集合訓練,總能從隊列中挑出不穿襪子的士兵當場處罰。有一次他外出歸來,哨兵聽出是他的聲音,不問口令就放他入內,結果他處罰了哨兵。張作霖非常賞識他的才幹,調他任二十七師參謀長。此後他協助張作霖逐步打開東北的政治、軍事局面,個人也隨之揚名,成為張作霖身邊的紅人,在東北有「智囊」、「小諸葛」之稱。 賈連元 賈連元(1897-1975年)奉天法庫(今遼寧省法庫縣)人。著名醫生。1927年在南滿醫學堂畢業後,留校任講師。 1929年,賈連元與同窗張柏岩等一起來到哈爾濱,曾任哈爾濱市立醫院內科主任、院長等職。1941年留學日本,獲日本國厚生省醫學博士學位。 日本投降後,他與張柏岩等自發組織了衛生系統維持會,組織醫護人員保護醫院,開展醫療工作,並出任哈爾濱市臨時政府的衛生局長兼哈爾濱第一醫院院長。1946年4月,任哈爾濱市傳染病醫院院長,同張柏岩一起為防止1947年鼠疫在哈爾濱蔓延作出了重要貢獻。 賈連元學識淵博,通曉英、日、德、法4國語言,特別是在精神病學研究、臨床治療等方面成就卓著;同時,還對癍疹傷寒、霍亂的防治進行過研究,有不少成果問世。在從事醫學教育工作中,賈連元培養了一批內科學和精神病學方面的人才。賈連元是九三學社哈爾濱分社的創始人之一,曾任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車向忱 車向忱(1898-1971)原名車慶和。遼寧法庫人。早年就讀於法庫縣中學,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補習班。1919年參加北京五四愛國運動,同年秋考入中國大學法科,後改學哲學。熱心於教育救國,參與創辦中國大學平民夜校,兼主任。1925年大學畢業後回沈陽,先後在省立第三高中、東北大學附中和第一高中任教,並創辦平民學校普及平民教育。1928年9月成立奉天平民教育促進會,任總幹事。1929年夏發起組織遼寧省國民常識促進會,被推選為主任幹事、會長,兼辦《常識半月刊》。在張學良的支持下,共辦城市平民學校41處,農村平民學校200所。他堅持反對日本侵略,進行愛國宣傳教育,並兼拒毒聯合會負責人,發動會員開展拒毒禁煙活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流亡北平,參與發起成立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被選為常務委員。11月代表救國會赴南京面見蔣介石,提出出兵抗日、援助東北義勇軍等七項要求。1932年潛往東北慰問東北義勇軍,先後尋見鄧鐵梅、唐聚五、李杜、馬佔山、蘇炳文等部,慰問並鼓勵他們堅持抗日斗爭。 1933年3月率東北大學學生赴長城前線慰問抗日部隊。1934年在北平接辦東北難民教養院,主持東北義勇軍眷屬生產自救事宜。1935年夏應東北軍將領王以哲之邀到西安,創辦東北競存小學任校長。同年冬積極促進王以哲同紅軍實行停戰聯合抗日。1936年9月發起成立東北民眾救亡會,被選為主任委員。他為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做出了貢獻。1937年1月參與發起成立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國大同盟。抗日戰爭爆發後曾遭國民黨當局逮捕,經各方營救獲釋。後在西安主辦東北競存中學,同任教的中共地下黨員密切合作,培養了一批革命人才。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12月到延安會見毛澤東等。1946年返回東北,任嫩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嫩江省聯合中學校長,9月任東北行政委員會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哈爾濱大學校長,主持東北解放區的教育工作。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東北人民政府委員兼教育部部長並兼東北實驗學校校長、沈陽師范師院院長,遼寧省副省長兼省體委主任、沈陽體育學院院長等職。被選為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遼寧省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等。他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愛國民主戰士。1971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張柏岩 張柏岩(1899-1962年)字松山,奉天法庫(今遼寧省法庫縣)人。著名醫生。 張柏岩1915年考入奉天南滿醫學堂,修業6年,於192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之後,曾在沈陽、長春地區鐵路醫院任醫生。 1929年,張柏岩來到哈爾濱,先後在東省特區醫院、哈爾濱市第一醫院任外科主任、院長。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在社會上很有名望。 1935年12月,抗日英雄趙一曼在黑龍江省珠河縣(今尚志縣)一次戰斗中左腿負傷,傷口化膿潰爛,生命垂危。日本憲兵隊為了從趙一曼口中得到重要情報,便把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由張柏岩為她治傷。張柏岩欽佩趙一曼高尚的民族氣節,以他高超的技藝精心為之治療,並義正詞嚴地抗議日本特務對趙一曼的摧殘,迫使敵人在趙一曼治療期間不再對趙一曼進行「提審」,使他得以專心為趙一曼治傷。由於張柏岩的精心治療,趙一曼的傷勢得以好轉,從不能走動,恢復到可以拄杖散步。後來趙一曼沒能逃出敵人的魔掌而犧牲。但張柏岩以民族大義為重,冒著危險為民族英雄治傷的事跡卻一直為人民所傳誦。 194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任命張柏岩為市衛生局長、防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撤退時,炸毀了設在哈爾濱平房區「731部隊」本部的細菌工廠,致使哈爾濱在1946年8月天花、鼠疫、霍亂流行。在這危難時刻,張柏岩受命指揮防治工作。他和廣大醫務工作者、群眾一起,克服各種困難,終於使這場瘟疫得以撲滅。 東北解放戰爭中,張柏岩於1948年率6個手術隊赴錦州戰役前線救治傷員,勝利完成任務。1955年,張柏岩出任哈爾濱市副市長。 馮基平 馮基平(1911-1983)遼寧省法庫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遼陽縣委書記,北平市委軍委東北炮八旅旅委書記。1932年因叛徒出賣在北平被捕,關押在國民黨北平軍人反省分院(亦稱草嵐子監獄)。1935年經黨組織營救,被保釋就醫。出獄後曾任山西省犧牲救國同盟會常委,同蒲鐵路、正太鐵路工委書記,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山西國民軍官教導九團政治部主任,山西青年決死四縱隊十九團團長。1942年進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4年至1949年,曾任綏蒙保安處副處長,晉綏邊區駐晉察冀邊區辦事處政治委員,晉綏公安局平津工作站站長,中央社會部直屬工作站站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北京市公安局處長、副局長、局長,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檢察署檢察長、政法委員會副主任、建委主任、農委書記、副市長,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書記,中共陝西省委書記,國務院副秘書長。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八、十二大代表,第十二屆中顧委委員。1983年9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徐天欣 徐天欣1937年生,遼寧法庫縣人。1960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同年參加工作。35年來,他先後在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鐵嶺縣評劇團、文化館、縣委宣傳部、文藝宣傳隊、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區委宣傳部、市文化局等單位擔任過教員、編劇、劇團團長、文藝隊長、宣傳科長、劇目室主任等職。1985年任鐵嶺市藝術研究所所長兼黨支部書記,獲正高級職稱研究員。 多年來,他心系鄉土文化的研究,撰寫了幾百篇文章,先後公開出版了《遼北歷史》、《鐵嶺歷史名人》二本書(合著)。他撰寫的大量文章,有一鮮明的特徵,那就是它的開創性和地域性。他深知「越有民族性,越有國際性,越有地方性,越有全國性。」所以他撰寫論文、考錄十分注意研究和展現遼北歷史文化藝術的表象和內涵;研究當代文化藝術則不忘其指導地域文化的應用價值。這主要體現在《遼北遼金樂舞活動考述》、《從古詩文中看東北秧歌》、《關於遼北文化土層的答問》、《試論遼北秧歌的歷史特徵》等文章之中。徐天欣同志的科研成果,曾產生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其中有的被市政府採用,被選進《鐵嶺市志》分卷《鐵嶺市文化志》。他撰寫的《鐵嶺歷史名人》一書,被認為政府修志工作的突出成果,成了鐵嶺人民愛家鄉、愛祖國的教材,市長特為該書寫了前言,向全市人民推薦。 徐天欣被喻為「遼北土文化研究第一人」,如他撰寫的《高其佩和指頭畫》,闡述了鐵嶺指頭畫的源流。他撰文介紹法庫人任慶泰是《第一個把中國戲曲搬上銀幕的人》。徐天欣還考證並發現了鐵嶺的張德彝是第一個把外國戲劇介紹給中國的。他發表了《小鳳仙在鐵嶺》、《李成梁故鄉軼事》、《魏燮均及其詩》等文章。他撰寫的論文、考錄,有的被其他刊物轉載,有的被外國翻譯。 徐天欣對遼北文化事業的開拓和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他參編的《中國曲志、遼寧卷》,獲得文化部的紀念獎;參與主編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遼寧卷·鐵嶺資料本》榮獲省文化廳二等獎。他撰寫的論文《遼北遼金樂舞活動考述》,獲得了遼寧省文化廳頒發的科研成果一等獎。《太平鼓源流考略》獲省論文一等獎。主持編撰的省重點藝術科研項目《鐵嶺戲曲志》和《鐵嶺曲藝志》均獲得了遼寧省藝術科研成果一等獎。 《中國戲劇年鑒》載文「遼寧戲劇四十年」。在這篇戲劇史冊中,徐天欣被列入遼寧戲劇界名人之一。 徐天欣是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鐵嶺市民間藝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會會員和鐵嶺市政協特邀文史委員。 王愫筠 王愫筠,女,錫伯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程度。她於1942年8月出生在法庫縣一個貧窮的木匠家庭里。 她1960年9月中學畢業就參加了工作,代課教師、民辦教師、小學教師、中學教師,她都干過。坎坎坷坷、風風雨雨地走過二十年。1979年她隨當兵的愛人轉業—同回到她們的故鄉法庫縣。分配到法庫縣文化館創編股,搞文學創作輔導工作。 她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協會會員、遼寧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鐵嶺市作家協會理事,鐵嶺市民間藝術家協會副理事長。在法庫縣文化館工作期間還曾擔任過縣文聯秘書長,縣文化館副書記、副館長等職務。1994年從鐵嶺市文聯退休。 這些年她曾參加過吉林師范大學函授學習兩年,1982年、1984年先後兩次參加省民間文學搜集整理輔導班學習,1985年又參加北京人文函授大學的學習,給搜集整理民間文學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從1985年十月開始,她接受了《中國民間文學遼寧卷·縣區資料本》的搜集整理編輯工作。於1987年4月,《中國民間文學遼寧卷·法庫資料本》出版了,當時是我市各縣區出書最早的一家。受到省委宣傳部、省民委、省民研集成辦的嘉獎,獲得一等獎。並獲鐵嶺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市文聯、市民委授予一等獎。她本人又得到國家文化部、中國民研集成辦授予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 她從小就喜歡文學。在國家、省、市級報刊上發表民間故事、民間傳說、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30多篇。 近幾年,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各條戰線涌現出不少風雲人物,為了弘揚改革開放的成果,弘揚正氣,她幾年來寫了一百多萬字的報告文學,並編輯出版了報告文學集《銀州衛士》等奉系軍閥元老——楊宇霆(1886-1929) 楊宇霆原籍宋道口鎮代嶺村,原名玉亭,字凌閣(又作鄰葛)。祖父楊正榮於清同治年間攜眷逃荒關外,在遼寧省法庫縣蛇山溝村落戶。父楊永昌,母親張氏,以開大車店為生。1885年農歷七月二十日楊宇霆出生時,家境已好轉。父親靠勞動起家,認為讀書無用,因此反對宇霆上學,後經人勸說,才勉強答應他上了私 法庫縣 菩提聖境
塾。 入學後,啟蒙老師高先生發現他聰穎過人,刻苦好學,有過目成誦之才,怕誤了他的前程,隨將其介紹到鐵嶺縣張秀才那裡就讀,楊宇霆16歲便考中秀才。廢科舉後,由堂兄資助赴日本士官學校留學。在日本學習期間,常和於珍(後任東北軍將軍)、邢士廉(後任東北軍師長)、熙洽(後任東北軍吉林駐軍參謀長)一起談論國事,與孫中山、蔣介石、傅作義也有書信來往。回國後即步入軍界,由排長、連長,很快晉升為軍械廠廠長。他治軍嚴謹,軍紀嚴明,任少校教官時,深夜搞緊急集合訓練,總能從隊列中挑出不穿襪子的士兵當場處罰。有一次他外出歸來,哨兵聽出是他的聲音,不問口令就放他入內,結果他處罰了哨兵。張作霖非常賞識他的才幹,調他任二十七師參謀長。此後他協助張作霖逐步打開東北的政治、軍事局面,個人也隨之揚名,成為張作霖身邊的紅人,在東北有「智囊」、「小諸葛」之稱。
賈連元
賈連搜索元(1897-1975年)奉天法庫(今遼寧省法庫縣)人。著名醫生。1927年在南滿醫學堂畢業後,留校任講師。 1929年,賈連元與同窗張柏岩等一起來到哈爾濱,曾任哈爾濱市立醫院內科主任、院長等職。1941年留學日本,獲日本國厚生省醫學博士學位。 日本投降後,他與張柏岩等自發組織了衛生系統維持會,組織醫護人員保護醫院,開展醫療工作,並出任哈爾濱市臨時政府的衛生局長兼哈爾濱第一醫院院長。1946年4月,任哈爾濱市傳染病醫院院長,同張柏岩一起為防止1947年鼠疫在哈爾濱蔓延作出了重要貢獻。 賈連元學識淵博,通曉英、日、德、法4國語言,特別是在精神病學研究、臨床治療等方面成就卓著;同時,還對癍疹傷寒、霍亂的防治進行過研究,有不少成果問世。在從事醫學教育工作中,賈連元培養了一批內科學和精神病學方面的人才。賈連元是九三學社哈爾濱分社的創始人之一,曾任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車向忱
車向忱(1898-1971)原名車慶和。遼寧法庫人。早年就讀於法庫縣中學,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補習班。1919年參加北京五四愛國運動,同年秋考入中國大學法科,後改學哲學。熱心於教育救國,參與創辦中國大學平民夜校,兼主任。1925年大學畢業後回沈陽,先後在省立第三高中、東北大學附中和第一高中任教,並創辦平民學校普及平民教育。1928年9月成立奉天平民教育促進會,任總幹事。1929年夏發起組織遼寧省國民常識促進會,被推選為主任幹事、會長,兼辦《常識半月刊》。在張學良的支持下,共辦城市平民學校41處,農村平民學校200所。他堅持反對日本侵略,進行愛國宣傳教育,並兼拒毒聯合會負責人,發動會員開展拒毒禁煙活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流亡北平,參與發起成立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被選為常務委員。11月代表救國會赴南京面見蔣介石,提出出兵抗日、援助東北義勇軍等七項要求。1932年潛往東北慰問東北義勇軍,先後尋見鄧鐵梅、唐聚五、李杜、馬佔山、蘇炳文等部,慰問並鼓勵他們堅持抗日斗爭。 1933年3月率東北大學學生赴長城前線慰問抗日部隊。1934年在北平接辦東北難民教養院,主持東北義勇軍眷屬生產自救事宜。1935年夏應東北軍將領王以哲之邀到西安,創辦東北競存小學任校長。同年冬積極促進王以哲同紅軍實行停戰聯合抗日。1936年9月發起成立東北民眾救亡會,被選為主任委員。他為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做出了貢獻。1937年1月參與發起成立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國大同盟。抗日戰爭爆發後曾遭國民黨當局逮捕,經各方營救獲釋。後在西安主辦東北競存中學,同任教的中共地下黨員密切合作,培養了一批革命人才。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12月到延安會見毛澤東等。1946年返回東北,任嫩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嫩江省聯合中學校長,9月任東北行政委員會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哈爾濱大學校長,主持東北解放區的教育工作。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東北人民政府委員兼教育部部長並兼東北實驗學校校長、沈陽師范師院院長,遼寧省副省長兼省體委主任、沈陽體育學院院長等職。被選為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遼寧省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等。他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愛國民主戰士。1971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張柏岩
張柏岩(1899-1962年)字松山,奉天法庫(今遼寧省法庫縣)人。著名醫生。 張柏岩1915年考入奉天南滿醫學堂,修業6年,於192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之後,曾在沈陽、長春地區鐵路醫院任醫生。 1929年,張柏岩來到哈爾濱,先後在東省特區醫院、哈爾濱市第一醫院任外科主任、院長。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在社會上很有名望。 1935年12月,抗日英雄趙一曼在黑龍江省珠河縣(今尚志縣)一次戰斗中左腿負傷,傷口化膿潰爛,生命垂危。日本憲兵隊為了從趙一曼口中得到重要情報,便把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由張柏岩為她治傷。張柏岩欽佩趙一曼高尚的民族氣節,以他高超的技藝精心為之治療,並義正詞嚴地抗議日本特務對趙一曼的摧殘,迫使敵人在趙一曼治療期間不再對趙一曼進行「提審」,使他得以專心為趙一曼治傷。由於張柏岩的精心治療,趙一曼的傷勢得以好轉,從不能走動,恢復到可以拄杖散步。後來趙一曼沒能逃出敵人的魔掌而犧牲。但張柏岩以民族大義為重,冒著危險為民族英雄治傷的事跡卻一直為人民所傳誦。 194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任命張柏岩為市衛生局長、防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撤退時,炸毀了設在哈爾濱平房區「731部隊」本部的細菌工廠,致使哈爾濱在1946年8月天花、鼠疫、霍亂流行。在這危難時刻,張柏岩受命指揮防治工作。他和廣大醫務工作者、群眾一起,克服各種困難,終於使這場瘟疫得以撲滅。 東北解放戰爭中,張柏岩於1948年率6個手術隊赴錦州戰役前線救治傷員,勝利完成任務。1955年,張柏岩出任哈爾濱市副市長。
馮基平
馮基平(1911-1983),遼寧省法庫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遼陽縣委書記,北平市委軍委東北炮八旅旅委書記。1932年因叛徒出賣在北平被捕,關押在國民黨北平軍人反省分院(亦稱草嵐子監獄)。1935年經黨組織營救,被保釋就醫。出獄後曾任山西省犧牲救國同盟會常委,同蒲鐵路、正太鐵路工委書記,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山西國民軍官教導九團政治部主任,山西青年決死四縱隊十九團團長。1942年進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4年至1949年,曾任綏蒙保安處副處長,晉綏邊區駐晉察冀邊區辦事處政治委員,晉綏公安局平津工作站站長,中央社會部直屬工作站站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北京市公安局處長、副局長、局長,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檢察署檢察長、政法委員會副主任、建委主任、農委書記、副市長,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書記,中共陝西省委書記,國務院副秘書長。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八、十二大代表,第十二屆中顧委委員。1983年9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徐天欣
徐天欣1937年生,遼寧法庫縣人。1960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同年參加工作。35年來,他先後在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鐵嶺縣評劇團、文化館、縣委宣傳部、文藝宣傳隊、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區委宣傳部、市文化局等單位擔任過教員、編劇、劇團團長、文藝隊長、宣傳科長、劇目室主任等職。1985年任鐵嶺市藝術研究所所長兼黨支部書記,獲正高級職稱研究員。 多年來,他心系鄉土文化的研究,撰寫了幾百篇文章,先後公開出版了《遼北歷史》、《鐵嶺歷史名人》二本書(合著)。他撰寫的大量文章,有一鮮明的特徵,那就是它的開創性和地域性。他深知「越有民族性,越有國際性,越有地方性,越有全國性。」所以他撰寫論文、考錄十分注意研究和展現遼北歷史文化藝術的表象和內涵;研究當代文化藝術則不忘其指導地域文化的應用價值。這主要體現在《遼北遼金樂舞活動考述》、《從古詩文中看東北秧歌》、《關於遼北文化土層的答問》、《試論遼北秧歌的歷史特徵》等文章 法庫縣
之中。徐天欣同志的科研成果,曾產生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其中有的被市政府採用,被選進《鐵嶺市志》分卷《鐵嶺市文化志》。他撰寫的《鐵嶺歷史名人》一書,被認為政府修志工作的突出成果,成了鐵嶺人民愛家鄉、愛祖國的教材,市長特為該書寫了前言,向全市人民推薦。 徐天欣被喻為「遼北土文化研究第一人」,如他撰寫的《高其佩和指頭畫》,闡述了鐵嶺指頭畫的源流。他撰文介紹法庫人任慶泰是《第一個把中國戲曲搬上銀幕的人》。徐天欣還考證並發現了鐵嶺的張德彝是第一個把外國戲劇介紹給中國的。他發表了《小鳳仙在鐵嶺》、《李成梁故鄉軼事》、《魏燮均及其詩》等文章。他撰寫的論文、考錄,有的被其他刊物轉載,有的被外國翻譯。 徐天欣對遼北文化事業的開拓和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他參編的《中國曲志、遼寧卷》,獲得文化部的紀念獎;參與主編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遼寧卷·鐵嶺資料本》榮獲省文化廳二等獎。他撰寫的論文《遼北遼金樂舞活動考述》,獲得了遼寧省文化廳頒發的科研成果一等獎。《太平鼓源流考略》獲省論文一等獎。主持編撰的省重點藝術科研項目《鐵嶺戲曲志》和《鐵嶺曲藝志》均獲得了遼寧省藝術科研成果一等獎。 《中國戲劇年鑒》載文「遼寧戲劇四十年」。在這篇戲劇史冊中,徐天欣被列入遼寧戲劇界名人之一。 徐天欣是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鐵嶺市民間藝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會會員和鐵嶺市政協特邀文史委員。
王愫筠
王愫筠,女,錫伯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程度。她於1942年8月出生在法庫縣一個貧窮的木匠家庭里。 她1960年9月中學畢業就參加了工作,代課教師、民辦教師、小學教師、中學教師,她都干過。坎坎坷坷、風風雨雨地走過二十年。1979年她隨當兵的愛人轉業—同回到她們的故鄉法庫縣。分配到法庫縣文化館創編股,搞文學創作輔導工作。 她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協會會員、遼寧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鐵嶺市作家協會理事,鐵嶺市民間藝術家協會副理事長。在法庫縣文化館工作期間還曾擔任過縣文聯秘書長,縣文化館副書記、副館長等職務。1994年從鐵嶺市文聯退休。 這些年她曾參加過吉林師范大學函授學習兩年,1982年、1984年先後兩次參加省民間文學搜集整理輔導班學習,1985年又參加北京人文函授大學的學習,給搜集整理民間文學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從1985年十月開始,她接受了《中國民間文學遼寧卷·縣區資料本》的搜集整理編輯工作。於1987年4月,《中國民間文學遼寧卷·法庫資料本》出版了,當時是我市各縣區出書最早的一家。受到省委宣傳部、省民委、省民研集成辦的嘉獎,獲得一等獎。並獲鐵嶺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市文聯、市民委授予一等獎。她本人又得到國家文化部、中國民研集成辦授予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 她從小就喜歡文學。在國家、省、市級報刊上發表民間故事、民間傳說、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30多篇。 近幾年,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各條戰線涌現出不少風雲人物,為了弘揚改革開放的成果,弘揚正氣,她幾年來寫了一百多萬字的報告文學,並編輯出版了報告文學集《銀州衛士》等。

4. 誰了解鐵嶺市清河區強拆遷打死人的情況

看事情、想問題應該客觀、理性,不應該過激。這篇博文有明顯針對政府和地方黨委的地方,不知道本文意義何在。以下是本人觀點。地區、城市都想發展,進步。當然也都會要提高地區的經濟。新規劃和改造當然是理所應當。試想,一個地區如果都是棚戶,都是黃泥路,還怎麼發展,怎麼富裕?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大前提下政府把土地交給開開發商,讓開發商幫著發展如果沒有利益誰會去開發?所以有利益存在不奇怪。這不能用來抨擊政府。此外就動遷這一塊我想肯定會有明文的規定和法律。所以不管是政府和百姓,強勢和弱勢都應該去遵守。不能按自己的主觀去做。就本文章的清河慘案看,說03年已經開始動遷,一共7家,相繼搬出6家顯然這6家得到的補償達到了他們的滿意,也符合情理。06年在周家前側動工本人認為是不能因為一家而耽誤整個工程進度。但開發商在06年時用暴力等手段進行威脅,如果屬實顯然觸碰了法律,對於造成後果應當承擔責任。對於提到了清河相關領導游說周妹勸其搬遷,本人認為有關領導做的很到位,顯然政府是以商討的做法解決此事。而對周提出的損失要賠償50萬有分歧。對於說周子女高考成績的影響沒有發揮出應有水平,不做評論,沒有衡量之處。高考本身不穩定因素就很多,此說不符情理。對於10年7月26日的事情經過描述如果屬實,其實就是開發商和釘子戶的一樁嚴重的刑事案件,並造成人員傷亡。本文如屬實,醫院的做法有不妥之處,如果因為醫院的過錯造成傷者死亡,有關部門要經調查要對有關人員進行懲治。對於案發現場被填埋公安機關要找到有關人員調查,找出填埋目的。追究責任,並努力勘察現場,提取證物。對於搶屍一說,本人認為如果人已經死亡,屍體當然要交給公安機關,因為本案是一樁嚴重的刑事案件,屍體是調查取證有關本案的重案線索,對於查處有關責任人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死亡要檢查哪是致命傷哪不是致命傷,致命傷誰所為。對於以後案件的判決是有很大幫助的。本人認為並不是說要毀滅屍體。死者家屬要保護屍體也是可以理解的,亡親之痛下難免有過激行為。總之,國有國法,法制社會下是公平和正義的,等待正義宣判,我相信事實,相信法律的天枰不會向哪一方傾斜。不要瞎轉載文章。有的不是事實,喝酒時朋友老說一句話:「有事要穩,別老嗡嗡。」

5. 進學生會宣傳部怎麼面試啊

學生會宣傳部面試的話會有這個部門的負責人進行面試並進行提問。有以下幾點:
首先,會先讓你做個自我介紹(姓名,班級,個人的興趣愛好和性格以及自己對自己的一個簡單的評價或者是在之前是否擔任何職務等相關情況。)
其次,會給你提問,簡單出了一個問題,看你是如何來應對解決和處理的。
最後,就是學生會宣傳部的負責人對你進行評價和挑選。

6. 鐵嶺-那可以做義工

你好,義工又叫志願者,是人們不計報酬,參與社會,服務社會的一種有效形式。義工服務是國家和社會崇尚的一項公益活動,體現的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和諧理念。你愛心可嘉,你可以到所在地的市委宣傳部,民政局聯系報名,他們會支持你並且指導你的。

7. 趙本山去過鐵嶺嗎

趙本山趙本山,1958年出生於鐵嶺 - 開原縣蓮花鄉石嘴村,莊稼院長大的民間藝術神童。

趙6歲時成為孤兒,開始與二叔(盲人)學徒。二胡,嗩吶,拋手絹,打手無花果,唱歌,二人轉帽,如此熟悉,尤其是三弦基礎尤為突出。趙成為童年痛苦了一生的財富,但它未來的草圖,職業,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趙17歲入公社文藝宣傳隊,也進入了威遠鎮業余劇團,後借調西峰劇院主演對唱。

1982年,遼寧省舉行了第一個農村小戲調演,趙崔凱與損傷的骨幹拉現場的「摔三弦」盲人誰打張,名利合作。 「摔跤」劇一等獎。這一年,趙承認鐵嶺縣劇團,主演,並擔任業務主管。 1986年被調到鐵嶺市民間藝術團。然後,在沈陽,趙本山和潘長江對唱表演「大光」200餘場,場場爆滿,轟動了東北。

拉動現場主演趙,「一加一等於幾個」劇電視連續劇「雙敲」,「過了這個村」,「摘幌」等劇,榮獲多項國家,省部級獎勵。

1987年在姜昆「變成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建議,開始了他的藝術生命更輝煌。中國新年晚會,喜劇,「結婚」,「紅高粱模特隊」,「三鞭子」,「送禮」,「兼職」,「昨天,今天和明天」,「賣拐」,「經銷商」一,二等獎。主演的電影「M女人的導演」的個人投資獲得了98個國家的「獎」,並榮獲優秀演員獎;為藝術的繁榮和發展,他創立了「本山藝術。」 2002年春,電視劇「劉老根」在央視一套播放,播放時,收視率以往,許多城市萬街空巷。 2002年9月5日-10日,趙本山名為「趙本山杯」徵文大賽會同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在鐵嶺鐵嶺市首次舉辦的社會贊譽。

趙現在是鐵嶺一個國家的民間藝術團演員,中國民間藝術協會副會長,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全國青聯委員,遼寧省政協委員,鐵嶺市形象大使。

評價:趙本山的喜劇小品,其中包括婦女和兒童,蜚聲海外,連續多年被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觀眾獎,「紅笑星」「小品王」,「土地神, 「東方卓別林」「中國笑星」和聲譽。德國藝術高貴,成功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先後為災區,家鄉希望工程捐款的道路幾十萬美元。 「劉老根」,「劉老根2」作為導演和主角的電視劇,中國電影和電視喜劇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1982年在遼寧省農村戲曲調演。

1983年,主演拉場景「摔三弦」1984年優秀獎。

1984電視劇拍攝電影「摔三弦」,在1985年作為演員,在1986年第一中國戲曲電視劇「鷹像」獎。

1987年的電影,主演的電視劇「雙送鴨」,1988年獲全國電視戲曲影片獎。

1989年參加首屆東北民間節日。

1990年,主演拉動現場「1 +1 =?」1991年一等獎的最高獎項探索。電視劇電影「雙敲」,從而贏得了東北三省電視劇「金虎獎」。

1988年「雙鎖門」獲得了「金三角獎」。

1989年參加遼寧電視台「春節。」

1990年,主演拉動場景「麻將,豆腐」。

1991年被授予「十佳」演員,最好的三個方案在第一程序。同年拍攝電視劇「過了這個村」,作為演員,是「飛天獎」。

1992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

1993年,主演的喜劇「相親」獲「雙星杯」戲劇曲藝類第一。同年拍攝電視劇電影「摘幌」的主演,「飛天獎」。

1994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

1995年主演的喜劇片「小九老樂」。 1996年榮獲「活力28杯」春節晚會最佳節目獎。

1997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的喜劇片「我想有個家。」 1998年是「春蘭」戲劇類一等獎。主演的電視連續劇「一村之長」,榮獲飛天獎。

1999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

2000年,在2001年主演的喜劇片「老新年」贏得了「春蘭」戲劇類第二。

1995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的喜劇片「大叔提干奶牛」,贏得了喜劇類獎。

同年經遼寧省文學藝術聯合會,遼寧文藝之星評選委員會的批准,被評為「遼寧文學之星」。

1996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於1997年主演的喜劇片「三鞭」奪得喜劇類獎。

1998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在1999年主演的喜劇片「紅高粱模特隊」,2000年榮獲「春蘭」獎。

主演的電視連續劇「一個鄉鎮長」,贏得了遼寧電視劇,最佳男演員獎一等獎。

2001年參加在2001年央視「春晚」「女王杯」獎,2001年主演的喜劇片「新年快樂」。

2002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於2002年主演的喜劇「昨天,今天,明天」獲得了一等獎。電影「男婦女主任」榮獲

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故事片獎」,「由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 「遼寧省委宣傳部命名為」德藝雙馨「藝術家。

2000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0年主演的喜劇片「兼職」榮獲一等獎。 7月,他為電影「幸福時光」的男主角。

2001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主演喜劇「賣拐」獲一等獎。

在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攝制的電視連續劇「劉老根」,作為一個導演和演員。

2002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主演喜劇「經銷商」榮獲一等獎。

在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劉老根續集」,導演和演員。

2003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在2002年主演的喜劇片「心臟疾病」獲得了一等獎。

8. 鐵嶺人力資源局長李義簡介

摘要 李義

9. 如何寫競選學生會女工部的有關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敬愛的老師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我很榮幸能夠站在這個舞台上參見此次競選,在這里我要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一次展示自我的機會,我今天競選的是宣傳部副部長一職。 下面榮幸的向大家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08級環藝的新生,韓旭。韓非子的韓,旭日東升的旭,想必大家都知道韓非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散文家,「旭日東升」大家不妨閉上眼睛去想像一下那麼詩情畫意的畫面,我想我們宣傳部在宣傳的同時也要不乏詩情畫意,做到二者最佳的組合,所以我想以上這些或多或少都與宣傳部有些聯系,也註定我要競選宣傳部。還有一個原因是,我是來自遼寧省一個傳說中比較大的城市——鐵嶺。鐵嶺這個名字相信大家並不陌生,是趙本山老師的故鄉,趙老師的每次表演都會向大家宣傳一種激勵的精神,我想我也或多或少的感染了他這種優秀的品質。所以這也是我競選宣傳部的一個資本。作為東北人的我固有東北人直爽朴實的性格,這樣的性格對於我的工作也一定又很大的幫助。 剛才幾位同學的演講堪稱精彩,足見我們學校的人才之多,在一定程度上給了我一些壓力,但是我相信沒有壓力就不會有動力,我對我的競選之路還是信心百倍的。成為我們學校團委學生會的一員是我入學以來的第一個願望,因為只有在這里才能真正體味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樂。我也深深的知道在我們的這個團隊當中最主要的就是奉獻精神,也就是我此次要踐行的競選誓言:「服務同學,奉獻校園」。也就是牛的精神,因為魯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俯首甘為孺子牛。說牛吃的是草,擠的是奶,這種精神和品格是高尚的,所以我甘願擔當這樣的一頭「小黃牛」全心全意為學校為大家服務! 我之所以選擇宣傳部,是因為宣傳部的一些工作和我中學時所做的工作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和經驗勝任這個職務。 假如我有幸得到在座各位的錯愛,榮幸的競選成功,我將會充分利用我校現有的宣傳方式:協助部長做好板報的更新工作,使宣傳欄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讓我們的網站活躍起來,讓我們學校所發生的大事小情讓所有的同學都有充分的了解,真正發揮我們宣傳部應有的作用。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堅信宣傳部就是我的一片寬闊的海洋,蔚藍的天空,任我遨遊,任我展翅。所以請各位評委給我投上您那神聖的一票,給我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同時也多給您一個選擇的機會。 語言總是蒼白無力的,只有實際行動才能證明一切,我會腳踏實地的去踐行我競選的誓言——服務同學,奉獻校園! 請大家記住我,XXX——XXX的X,XXX的X,XXX的X! 謝謝大家!

10. 趙本山是鐵嶺人嗎

趙本山
趙本山,1958年生於鐵嶺-開原縣蓮花鄉石嘴村,莊稼院長大的民間演藝奇才。

趙本山6歲時成為孤兒,開始跟二叔(盲人)學藝。拉二胡、吹嗩吶、拋手絹、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轉小帽等樣樣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為突出。苦難的童年成了趙本山一生的財富,為其日後的小品、演藝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趙本山17歲入公社文藝宣傳隊,又入威遠鄉業余劇團,後借調西豐縣劇團主演二人轉。

1982年,遼寧省舉辦第一屆農村小戲調演,趙本山在李忠堂與崔凱合作的拉場戲《摔三弦》劇中扮演肓人張志,一舉成名。「摔」劇獲演出一等獎。當年,趙本山考入鐵嶺縣劇團,擔任主演並任業務團長。1986年被調到鐵嶺市民間藝術團。那時,趙本山與潘長江在沈陽一起演出的二人轉《大觀燈》200餘場,場場爆滿,轟動東三省。

趙本山主演的拉場戲《一加一等於幾》、戲曲電視劇《雙叩門》、《過了這個村》、《摘幌》等劇,獲過許多國家、省級獎勵。

1987年,在姜昆的推薦下「打入」了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開始了他更加輝煌的藝術人生。春節晚會上,小品《徵婚》、《紅高粱模特隊》、《三鞭子》、《送禮》、《鍾點工》、《昨天、今天、明天》、《賣拐》、《賣車》均獲一、二等獎。由個人投資主演的電影《男婦女主任》獲98國家級「華表獎」,並獲優秀男主角獎;為繁榮發展藝術,他創辦了「本山藝術公司」。2002年春,電視劇《劉老根》在中央電視台1套播放,播放時,收視率空前,許多城市萬街空巷。2002年9月5日-10日以趙本山名字命名的「趙本山杯」小品大賽會同中國首屆鐵嶺國際民間藝術節在鐵嶺舉行,社會好評如潮。

趙本山現為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協會會員、遼寧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全國青聯委員、遼寧省政協委員、鐵嶺市形象大使。

評價:趙本山的喜劇小品婦孺皆知、蜚聲海外,連續多年獲得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一等獎,被觀眾譽為「紅笑星」「小品王」「土神」「東方卓別林」「中國笑星」等美譽。藝德高尚,成功不忘家鄉,先後為災區、為家鄉希望工程修路捐款幾十萬元。《劉老根》、《劉老根二》電視劇中擔任導演和主角,把中國影視喜劇向前推進一大步。

1982年 遼寧省農村小戲調演。

1983年 主演拉場戲《摔三弦》,1984年 獲優秀獎。

1984年 拍攝電視戲曲片《摔三弦》,1985年 擔任男主角,1986年 獲首屆中國戲曲電視劇「鷹像」三等獎。

1987年 主演電視戲曲片《雙送鴨》,1988年 獲全國電視戲曲片二等獎。

1989年 參加首屆東北三省民間藝術節。

1990年 主演拉場戲《1+1=?》,1991年 獲表演一等獎、最高探索獎。電視戲曲片《雙叩門》,獲東北三省電視劇「金虎獎」。

1988年 《雙扣門》又獲「金三角獎」。

1989年 參加遼寧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1990年 主演拉場戲《麻將、豆腐》。

1991年 獲「十佳」演員第一名,節目為三個最佳節目之首。同年拍攝電視劇《過了這一村》,擔任男主角,獲「飛天」二等獎。

1992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1993年 主演小品《相親》獲「雙星杯」戲劇曲藝類第一名。同年拍攝的電視戲曲片《摘幌》擔任主演,獲「飛天」三等獎。

1994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1995年 主演小品《小九老樂》。1996年 獲「活力28杯」春節晚會最佳節目一等獎。

1997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我想有個家》。1998年 獲「春蘭杯」戲劇類一等獎。主演的電視劇《一村之長》,獲飛天獎。

1999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2000年 主演小品《老拜年》2001年 獲「春蘭杯」戲劇類第二名。

1995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牛大叔提干》,獲小品類二等獎。

同年經遼寧省文學藝術聯合會、遼寧文藝新星評選委員會審定,被評為「遼寧文藝新星」。

1996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三鞭子》,1997年 榮獲小品類二等獎。

1998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1999年 主演小品《紅高梁模特隊》,2000年 獲「春蘭杯」二等獎。

主演電視連續劇《一鄉之長》,獲遼寧長篇電視劇一等獎、最佳男主角獎。

2001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1年主演小品《拜年》,2001年 獲「伊利杯」二等獎。

2002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2年 主演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獲一等獎。 拍攝的電影《男婦女主任》榮獲

1998年 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優秀故事片獎」、「獲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被遼寧省委宣傳部命名為「德藝雙馨」藝術家。

2000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0年 主演小品《鍾點工》獲一等獎。七月,任電影「幸福時光」男主角。

2001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賣拐》獲一等獎。

在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拍攝的電視劇《劉老根》中,擔任導演及男主角。

2002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賣車》獲一等獎。

在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拍攝的電視劇《劉老根續集》中,擔任導演及男主角。

2003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2年 主演小品《心病》獲一等獎。

閱讀全文

與鐵嶺宣傳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推廣典型經驗 瀏覽:763
餐廳國慶節促銷活動 瀏覽:698
政府文藝匯演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05
對醫葯電子商務的理解 瀏覽:961
b2g電子商務網站 瀏覽:635
我國網路營銷市場的前景分析 瀏覽:469
綠色建材公司宣傳推廣方案 瀏覽:75
9月初9小學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3
電子商務部經理工作職責 瀏覽:315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方案 瀏覽:472
幼兒園防傳染病培訓通知和方案 瀏覽:65
發電企業市場營銷述職報告 瀏覽:531
培訓學校課程培訓方案 瀏覽:809
閑來麻將推廣方案文庫 瀏覽:525
大型演唱會策劃方案 瀏覽:322
武勝電子商務進農村 瀏覽:55
新老師培訓方案 瀏覽:128
農村電子商務工作方案 瀏覽:748
skii網路營銷策略 瀏覽:312
2014年電子商務分析 瀏覽: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