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才能讓皮影戲傳承下去
承德皮影戲是至今還流傳在該地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老戲曲劇種,應對其加以保護傳承。筆者針對承德皮影戲現存的問題,提出了保護與傳承的措施予以探討。
承德皮影戲作為承德地區保留至今的民間戲曲劇種,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其屬於灤h皮影戲的北路。熱河省建制撤銷前,稱其為邊外影、熱河皮影,曾有熱南皮影、熱北皮影兩個分支。承德皮影戲在吸收灤州皮影戲藝術精華的基礎上,形成了地方特色,即:唱腔粗獷質朴,板式以慢二六和小三眼為主,善用嗩吶曲牌,鑼鼓點供聽,以及火爆的武場操縱表演。承德皮影戲是該地區鄉村民俗活動的內容之一,有著廣泛的影響。
然而,承德皮影戲的現狀並不樂觀,面臨著諸多問題。筆者根據了解到的問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解決辦法予以探討。
一、現存的問題及原因
承德皮影戲藝人後繼無人。筆者曾於2008年對承德市所轄各縣區的皮影戲班社進行了近一個月的實地考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承德共有皮影戲班社二十九個,從業藝人一百二十人左右。有寬城滿族自治縣唐寶財的承德市金星民間綜合藝術團皮影班、彭俊林皮影班、才東洋皮影班、張明林皮影班;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尹國富皮影班;承德縣孟家院鄉李文東的承德紅星皮影劇團、三溝鄉張會皮影班、頭溝鎮呂印皮影班、頭溝鎮北台村林鳳貴皮影班;興隆縣半壁山鄉王山皮影班;平泉縣郭寶珍皮影班,等等。承德現有的戲班社分為常年性與季節性演出兩種。其中,唐寶財的承德市金星民間綜合藝術團皮影班的演出是常年性的,其餘的皮影班社都是季節性的,在農閑和節慶時唱影。從唐寶財的承德市金星民間綜合藝術團皮影戲班社的藝人年齡結構看,六十歲以上的佔多數,其餘的為五十歲至四十歲之間的,四十歲以下年齡的藝人沒有。尹國富皮影班、林鳳貴皮影班的藝人年齡均在五十七歲以上。造成此現狀的原因有二:一是皮影藝人收入不高,而且沒有保障。據筆者了解,承德皮影戲班社的成員一般為六個人,每個人都是多面手,臨時缺哪個職位都由現有人員兼職,即便是演出再累,也不會增加人員。即使這樣,每個藝人每晚的收入僅有五十元。這個收入與外出打工人員的收入比還是較低的。二是年輕人特別是藝人的子女不願意學。他們認為,皮影戲土氣,不新潮,沒什麼用。學皮影戲不如外出打工掙錢多。因而,造成了皮影戲藝人後繼無人。
承德皮影戲的演出市場嚴重萎縮。據皮影戲班主反映,現在演出的台口,明顯少於二十年前。過去,秋收剛過,當時的生產大隊就派人登門求戲,演出能排到第二年的陰歷三月三。現在是托門子,靠關系,求爺爺,告奶奶,說好話,才能找到台口。演出市場的嚴重萎縮,主要原因在於:一是隨著電視的全覆蓋、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全面推廣、交通通訊的發達、人口流動的頻次和范圍的增加,不僅使城市文化便捷地下鄉,而且也帶動了農村文化模仿城市文化。這樣的雙重動力,形成了對皮影戲演出市場的沖擊。二是在城鎮化進程加快的過程中,農村的文化主體結構、民族結構、家庭結構都發生了變化,皮影戲受眾中的一些中老年人,特別是年輕人,對皮影戲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感到陳舊,從心裡上產生了叛逆。這也對皮影戲市場形成了沖擊。
皮影戲自身發展的與時俱進不夠。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承德的皮影藝人根據受眾的需求,改良了影人特別是頭茬,擴大了影窗,豐富了布景燈光,並創作演出了神話題材的新劇目《珊瑚笛》。這些改良和創新,從時下現代文化的消費情趣,以及健康娛樂的時代要求看,承德皮影戲仍需與時俱進。比如,演出的影卷,題材大多是清朝以前的歷史故事,太陳舊,不具有順應時代的「活態」;內容還存有君權至上、神鬼妖魔、男尊女卑、封建禮教等方面的糟粕。這些應改而未改的問題,原因在於:皮影戲班社內部沒有人員創作新劇目,社會上更沒有人給皮影戲寫新劇本。各級各類學校對傳統戲曲包括皮影戲的普及教育缺失。據筆者了解,在承德市的大中小學校中,大專以上院校開設的藝術和音樂課程,沒有設置傳統戲曲。即使是音樂專業的院校,也很少涉及傳統戲曲課程。中小學的音樂課,也是如此。
二、保護與傳承措施的探討
保護好承德皮影戲的老藝人。「音樂,作為一種人文現象,創造它的是人,享用它的也是人。音樂的意義、價值皆取決於人。」因此,要避免承德皮影戲發生「人在藝在,人去藝亡」的問題,必須保護好老藝人。這是當務之急。鑒於承德皮影戲未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沒有確定傳承人的實際情況,政府有關部門,可按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界定標准,以排查的方式,分別選定具備熱南皮影和熱北皮影代表性的老藝人,並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其予以保護。
保存、保護、傳承承德皮影戲的地方特色。承德皮影戲的地方特色,是其賴以生存的內在條件,是區別於其他皮影戲的個性美。然而,目前承德的大部分皮影戲班均是搭班唱戲,藝人有的不是來自承德本地,隨著時問的推移,極容易使承德皮影戲的特色發生流變。鑒於此,筆者認為,政府相關部門應抓緊做好保存、保護和傳承的工作。所謂保存,就是到實地錄音錄像,定期跟蹤記錄情況,並且到實地收集各種資料,將其妥善保管。所謂保護,就是給皮影戲藝人一定的自由發展空間。因為「傳統文化是一種觀念,是一種價值取向,是肇事於過去、融透於現在、直達未來的一種意識和存在」。所謂傳承,一方面是鼓勵支持民間自發性的學習、從事皮影戲藝術的人。另一方面是倡導大中小學校,特別是有藝術專業的院校的學生欣賞、學習皮影戲。傳承是最好的保護。只有傳承,才能使承德皮影戲延續。
保護承德皮影戲的「生態環境」。所謂承德皮影戲的「生態環境」,簡而言之,就是其得以生存的外部環境,即:民俗活動和人們的記憶。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承德皮影戲的生存環境受到沖擊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無法抗拒的。在這種情勢下,在順應的同時,還應通過全社會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努力,為承德皮影戲的生存環境多留一些空間。為此,筆者建議,尊重和正視皮影戲在民俗活動中的角色;通過各種媒體宣傳皮影戲,喚起全市不同階層、不同年齡段的人們對家鄉皮影戲的記憶和認知。拓展創新承德皮影戲的戲路、影窗和布景燈光。筆者認為,承德皮影戲要贏得更多的觀眾,打開一片新天地,一方面要在娛人上拓展戲路。比如,創作一些為來承德旅遊的遊客服務的作品。其題材既可以是承德的民間故事,特別是與避暑山莊、外八廟有關的民間故事,也可以是表現承德名山大川的神話故事。除此之外,還可以創作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新創作的作品,既要健康向上,又要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人觀看;既要有長卷的劇目,也要有單出的短小劇目。另一方面,要在影窗和布景燈光上創新。比如,將影卷中的文字內容,由電腦監控,以滾動字幕的方式打在影窗的底部,便於觀眾了解劇情;此外,可以借鑒唐山市皮影劇團的布景燈光設計,採用現代科技手段表現更豐富的特殊場景。
B. 給唐山的皮影戲說一條廣告語
唐山皮影戲,傳承了我國民間藝術,將我國的皮影戲文化發揚光大
C. 皮影的藝術文化背景和文化符號
藝術文化背景: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戰國,興於漢朝,盛於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皮影不僅屬於傀儡藝術,還是一種地道的工藝品。是用牛皮、驢、馬、騾皮,經過選料、雕刻、上色、縫綴、塗漆等幾道工序做成的。受到外在環境以及獸皮材料質地上的差異等種種因素影響,皮影戲偶造型風格各地不同。
文化符號: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中國漢族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用手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D. 代表傳統文化,皮影藝術都有哪些文化內涵
中國皮影一直是古老的傳統民間技術,而且皮影藝術一直在中國城鄉之中盛行。蘊含著非常豐富和深厚的社會文化,宗教文化,戲曲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它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果你仔細的觀察,你會發現皮影的人物造型其實是佛教的變相。唐代用來描繪佛經的故事,宣傳佛教的教義。我們可以在寺、廟石窟的牆壁上都能夠看到皮影的身影,它其實就是吸取了一些佛像菩薩的造型特點來製作的。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中國皮影藝術文化。你看過皮影戲嗎?是什麼感受呢?歡迎寫在評論下方,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E. 皮影宣傳冊怎麼做
陝西皮影,現在魚龍混雜。
F. 陝西皮影文化應該怎麼宣傳推廣呢,有什麼團隊專門做這么,請留下聯系方式
陝西雨田社,現在專門在做這個,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皮影展廳馬上就要開張了,
G. 如何保護皮影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入網路社會,相當一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逐漸消失。
要更好的傳承皮影戲,首先要在經濟上貼補傳承人的後代,保證其薪火不斷;把老皮影保存起來,建個皮影博物館,來見證皮影戲的傳統發展演變過程;多搞一些皮影戲演出,多做宣傳推廣,使其保持活態;最好能把皮影戲引進到學校,以授課形式教給小孩子,從小培養孩子們的鄉土文化情感,這樣才能更好把一項藝術傳承下去。
H. 皮影戲廣告語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一窗砂紙,演繹古今傳奇!
I. 皮影海報怎麼做
首先你得選擇是做什麼樣的題材。例如:是做宣傳某場戲的皮影,還是做承傳皮影手藝?有很多種的,你得清楚自己要做哪種
J. 給對於皮影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提一些建議
第一,大力宣傳皮影這種傳統藝術,讓大眾知道、深入理解這種文化,從心底增強保護意識。
第二,保護想要有力,就必須要有法律制度的保障,必須盡快健全相關法律。
第三,執行要到位,必須要有地方政府大力的支持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