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戰的美國和二戰的美國都發了戰爭財
一戰前美國經濟已經走向蕭條,戰爭爆發前證券市場成交量猛跌,不得不關閉,諸多農產品價格都暴跌。但是一戰很快為美國帶來了機遇。法國是個重要的農產品產國,糧食可以出口,但是到了1917年,法國僅能提供自己所需要小麥的40%,戰爭前前三年,歐洲牲畜存欄量少了一億頭,到戰爭結束前夕,法國失去了16.5%的牛,33%的羊和38%的豬,糖類作物的產量下降了60%。而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導致協約國為了節省更多船隻運力,縮短貨物運輸周期,只能選擇中斷東方市場的交易,撤回從澳大利亞、印度和南美運輸物資的船隻,改從北美獲得補給。美國政府1917年9月的公布的數字顯示:「粗略估計提供給歐洲的麵包糧和飼料糧達57億蒲式耳」,而且估計接下來的12個月里歐洲仍然需要從美國進口超過12億蒲式耳的糧食。同時註明美國在一戰前三年每年要向歐洲出口近5億磅的肉類產品(這個數據不包括豬肉產品),豬肉出口從戰前的每年10億磅增長為15億磅;戰前年平均向歐洲出口黃油450萬磅,乳酪375萬磅,煉乳1800萬磅,而到了戰後這一數據增長為黃油2700萬磅,乳酪6600萬磅,煉乳2.6億磅。歐洲的資料則顯示:戰時超過50%的糧食來自北美。
同時戰時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美國在1917年7月15日的報告中顯示:「玉米粉上漲115%,麵粉上漲110%,土豆110%,豬油81.5%,腌豬肉70%,豬排66%,牛後腿肉65%」,基本上1916年的糧食批發價格比1914年上漲超過100%。
以武器出口而論,按美國商業部的資料,一戰時,僅僅1914年10月份英法兩國就像美國訂購了超過160萬美元的軍國,1914年當年對歐洲出口軍火超過4000萬美元,1915年這一數據快速上升為3.3億美元,1916年上升至12.9億美元。1913年美國的出口總額為25億美元,到1916年達到55億美元,工業生產值在1914年為249.2億美元,到了1916年達到639.71億美元。到後來協約國方面無力再支付美國的貨款,只能通過對美國借款來購買美國的武器和物資,1914年美國向法國政府貸款1億美元,到了1915年超過5億美元,到了1917年,這一數字上升至23億美元。
美國在二戰參戰前,已經將主要武器產量大幅提升,其中飛機年產量超過4萬架,坦克年產量超過2萬輛,火炮產量超過18萬門,迫擊炮產量超過1萬門,機槍產量超過60萬挺,步槍產量超過120萬支,大型作戰艦艇年產超過80艘,商船年產超過500艘,這些數字中除了迫擊炮,都超過了當時的任何其他已經參戰的參戰國生產量,絕大部分都是出口給其它參戰國的。
由於戰爭期間很多國家貨幣貶值,美國要求以美元或者其它硬通貨進行交易,大量國家都是黃金等等支付美國的貨款,以至於到了戰爭結束後,美國黃金儲備全球儲備量三分之二以上,還通過軍艦換小島等計劃從英國手裡換取了不少島嶼,還為美元確立了霸主地位。
⑵ 一戰成神宣傳曲叫什麼
My Songs Know What You Did In The Dark (Light Em Up)
⑶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宣傳畫
http://www.cctv.com/program/tsfx/topic/geography/C14942/20060404/images/100349_2.JPG
歡呼的英國海回軍答
⑷ 第一張一戰傳單是什麼意思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 協約國和同盟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已經從以往的戰爭經驗中直觀地感到, 為了動搖敵方的軍心和士氣, 應當在軍事打擊的同時進行必要的心理宣傳。而20世紀初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印刷機等現代交通和傳播工具的發明與應用, 恰好為實施傳單心理戰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手段。於是, 伴隨著戰場上硝煙的升騰, 一場傳單心理戰也相應展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第6天, 即1914年8月9日, 法國空軍就向因在普法戰爭中失敗而割讓給德國的洛林地區投下了第一份傳單<<告阿爾薩斯- 洛林人民書>>。法國人在傳單中宣稱, 他們一定要在這次戰爭中將阿爾薩
斯和洛林奪回來, 以雪43 年前割地求和之恥。傳單還鼓動當地居民立即行動起來, 配合法軍開展收復失地的斗爭, 以便使阿爾薩斯和洛林早日返回祖國的懷抱。這份突如其來的傳單在當地引起了強烈的震驚和轟動。
為什麼傳單心理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初露鋒芒卻旋即遭到交戰雙方的普遍禁止呢? 日本宣傳心理戰專家池田德真指出, 這主要是由於軍方機械、呆板地恪守某些戰爭法規所致。因為根據1907年在海牙簽訂的陸戰條約附件--陸戰規則第22條規定, 交戰者選擇害敵手段的時候, 不得享有無限的權利!。在各國的將軍們看來, 向敵方大量散發欺騙性、煽動性的傳單, 就是一種應當被禁絕的 害敵手段!, 與真槍實彈的戰爭並不般配。協約國軍隊統帥部甚至認為, 在戰爭中散發傳單是懦弱無能的表現, 是卑鄙的偽君子行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伊始, 無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的軍事領導者, 都把注意力集中在 流血永遠是勝利的代價上, 對傳單作為一種心理戰武器的重要性沒有充分認識, 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在有
些國家, 不但不允許有在戰爭中使用傳單的想法, 甚至對打算這樣做的人往往加以無情地譏諷和嘲弄。
⑸ 一戰宣傳語
第一次世界大戰大事記
1914年6月 斐迪南大公遇刺,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索。
1914年7月 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1914年8月 德國向俄、法宣戰並入侵比利時。英國向奧匈帝國和德國宣戰。
1915年5月 義大利加入同盟國。
1917年4月 美國參戰。
1918年3月 俄、德國簽約停戰。
1918年9月 協約國開始最後的進攻。
1918年11月 德國簽約停火,大戰結束。
⑹ 一戰故事
英德官兵共度聖誕
1914年12月7日,英國大主教提出一個建議:為前線作戰官兵提供一個臨時間隙,以慶祝聖誕節。這個建議很快得到德國方面的積極響應,雙方官兵家屬和朋友也在為他們能過一個充滿愛意和歡樂的聖誕節而努力。家屬和朋友們准備了信件、聖誕卡和包裹,包裹裡面塞滿了溫暖的衣物、食物、香煙、葯品。為了增加前線聖誕節的氣氛,他們甚至還製作了小小的聖誕樹。
在歡慶聖誕節時,德軍比英軍表現出了更大的積極性,他們作了充分的准備。聖誕之夜,德軍官兵把他們用蠟燭精心裝飾的聖誕樹拿出來,放在塹壕的矮牆上。數百點燭光映紅了塹壕,照在官兵們興奮的臉上。英軍官兵也看到了這些光亮,但是他們搞不清德國人究竟在做什麼。英國的監視哨向他的上級報告了這一異常情況,得到的命令是:可能是騙局,不要開火,要密切監視他們。隨後,英軍官兵聽到了德國人慶祝聖誕節的聲音。參戰的陸軍中尉肯尼迪回憶說:「聖誕之夜,對面塹壕的歌聲和歡笑聲飄向我們,我猛然聽到一個德國人在大聲喊叫:『英國人聖誕節快樂!』這時,我們才意識到德國人正在盡情地歡度聖誕之夜,情緒立即受到感染。一個英軍士兵高喊:『你也是!』隨後,雙方一起唱起了聖誕頌歌。」
另一個英軍士兵回憶道:「當我們唱完歌時,他們所有的人都鼓起掌來。這的確是一件非同凡響的事:在戰爭中,兩個敵對國家的士兵,唱著同樣一首聖誕頌歌。」發生在聖誕之夜的動人故事,在聖誕日這天仍然繼續著。德軍士兵在塹壕中對著他的敵人高聲喊道:「托米,你過來看看我們!」名叫托米的英軍士兵則回答:「不,你到這里來吧!」
在很多地方,雙方主動派出代表在彼此陣地之間的「無人地帶」進行談判,達成這樣的協議:如果你們不開火,我們也不開火。人們紛紛爬出塹壕,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互相握手,彼此交談,祝賀聖誕快樂,好像是多年的老相識。他們說笑著,交換香煙和紀念品,觀看親人和朋友的照片。許多士兵見到了渴望見到的敵人。休戰期間,英德雙方還共同為陣亡者舉行了安葬儀式。他們把雙方陣亡者的遺體抬到「無人地帶」,整齊地擺放在一起,然後舉行一個簡短的儀式,寄託他們對死者的哀思。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休戰期間,英德雙方官兵在「無人地帶」進行了多場足球賽。其中一場球賽是由一個英軍士兵製作了一個簡易的足球,在人數和時間均無限制的情況下開始了比賽。雙方隊員興致盎然地奔跑在寬闊的「賽場」上,直到這個球被鐵絲網扎破而泄氣為止。此次比賽英軍以3比2獲勝。
由於聖誕節休戰是非官方的、無組織的,因而不同地方的休戰時間也不相同。短的不到一天,長的一直延續到1915年元旦。然而,戰爭畢竟是戰爭,它並不因為前線官兵的友好而結束。1917年,英德雙方的對峙局面開始動搖,1918年,對峙局面被徹底打破,德國戰敗
⑺ 想知道這條手鏈是什麼牌子的(一站到底宣傳片中女主持人戴的這款)
這個宣傳片是《一戰到底》的主持人吧?
⑻ X戰警 第一戰宣傳片的音樂屬於什麼類型的
電子,具體流派是Drum&Bass,但風格不好強烈定義,類似曲目可以參考:
DJ Thunderbolt - Peace Was Never An 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