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進行長征的最直接原因是( )。
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
1934年10月,由於博古、李德等人「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先後逃離追蹤。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1)紅軍宣傳對擴展閱讀:
意義:
1、紅軍長征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國際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長征結束之後,國民黨依舊對紅軍進行妖魔化,封鎖消息。但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有很多外國的友人、新聞工作者突破重重阻力來到陝北。斯諾等人對長征、對紅軍的宣傳,對中國共產黨在國內外形象的重新建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在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Ⅱ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主席於1935年12月27日說的。以下是全文
同志們,你們看,差不多1年半以來,中國的3支主力紅軍都在作陣地的大轉移。從去年8月任弼時同志等率領第6軍團向賀龍同志的地方開始轉移起,接著就是10月開始的我們的轉移。今年3月,川陝邊區的紅軍也開始轉移。這3支紅軍,都放棄了原有陣地,轉移到新地區去。這個大轉移,使得舊區域變為游擊區。在轉移中,紅軍本身又有很大的削弱。如果我們拿著整個局面中的這一方面來看,敵人是得到了暫時的部分的勝利,我們是遭遇了暫時的部分的失敗。 這種說法對不對呢?我以為是對的,因為這是事實。但是有人說(例如張國燾):中央紅軍失敗了。這話對不對呢?不對。因為這不是事實。馬克思主義者看問題,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體。一個蝦蟆坐在井裡說:「天有一個井大。」這是不對的,因為天不止一個井大。如果它說:「天的某一部分有一個井大。」這是對的,因為合乎事實。我們說,紅軍在一個方面(保持原有陣地的方面)說來是失敗了,在另一個方面(完成長征計劃的方面)說來是勝利了。敵人在一個方面(佔領我軍原有陣地的方面)說來是勝利了,在另一個方面(實現「圍剿」「追剿」計劃的方面)說來是失敗了。這樣說才是恰當的,因為我們完成了長征。
講到長征,請問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12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別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2萬余里,縱橫11個省。請問歷史上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11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11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幹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誰懷疑我們領導革命戰爭的能力,誰就會陷進機會主義的泥坑裡去。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直羅鎮一仗,中央紅軍同西北紅軍兄弟般的團結,粉碎了賣國賊蔣介石向著陝甘邊區的「圍剿」,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紅軍長征回憶史料1》)
Ⅲ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理解
關於紅軍長征的偉大歷史意義,在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勝利結束長征以後,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評價道:「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確如毛澤東所言,長征是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
長征是宣言書
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企圖消滅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圖謀,保存了革命的精華,使全國人民對革命的前途和抗日運動的前途有了新的希望,促進了抗日民主運動的高漲。長征以其體現出的不怕艱苦、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向中國和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是不可戰勝的,成為一篇中國革命的「宣言書」。
在長征的兩年時間里,各路紅軍共進行重要的戰役戰斗600餘次,擊潰了國民黨數十萬中央軍和地方軍的圍追堵截。長征中的作戰,是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進行的殊死搏鬥。一邊是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隊擁有飛機、汽車、大炮等先進武器裝備,人多勢眾;一邊是戰略轉移的20萬紅軍,以步槍、大刀為主,缺少重武器,靠雙腳走天下,兵力、裝備都居於劣勢,而且處於無後方依託的流動作戰中。各路紅軍以一往無前、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頑強戰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轉戰烏蒙山,激戰臘子口,取
Ⅳ 紅軍精神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長征精神給我們的啟示
長征的勝利,鍛造出了不朽的長征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1]
對於長征精神的認識,有很多獨到的精闢見解。浙江日報總編輯楊大進認為:「第一個方面從政治信仰上去理解它,我的體會一條是堅持黨的領導,一條是從中國實際出發來搞革命、搞建設;第二個方面是世界觀、人生觀的問題,對黨員來講,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問題;第三個方面是道德的追求和人格的塑造,這就是集體主義的精神、團結互助的精神,是不怕艱苦拼搏的精神。這三條相互融合在一起。」四川外語學院管理學院副教授李平將長征精神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2]:一是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主義精神;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三是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革命集體主義精神;四是因地制宜,審時度勢的革命現實主義精神;五是服從組織、顧全大局的革命全局主義精神。有的地方更結合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概括出了「新長征」精神:即「萬水千山只等閑」的樂觀主義精神;「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勇於進取精神;「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堅韌不拔精神;「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艱苦奮斗精神。並進一步把這四句話濃縮為「樂觀、進取、堅韌、奮斗」八個字,言簡意賅,好懂易記,便於深入人心,指導行為。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思想觀念開放化的新形勢下,我們當代大學生不僅要認真了解共和國的歷史,理解和領會長征精神,更要將其繼承和弘揚,形成新的長征精神。
一、 堅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是其世界觀和政治立場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是確立人生價值取向的最高准則。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會成為支配人們行動持久的精神動力。當年紅軍戰士之所以能夠長途跋涉,征服千難萬險,翻越空氣稀薄、終年積雪的重重高山,穿過人跡罕至、沼澤遍布的茫茫草地,跨過激流洶涌、難以渡越的條條江河,吃草根,咽樹皮,忍飢受凍,歷經艱辛,最終勝利會師,創造出驚天動地的業績。其首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對革命理想的執著追求,對革命事業無比忠誠和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不移的信念。正是有了這樣的信念,紅軍將士才有了精神支撐和動力,激勵他們克服種種困難,勇往直前。
在復雜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當代大學生,只有具有遠大理想信念和堅定的事業追求,才能產生經久不衰的動力,不被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所擊中,不被社會的丑惡現象所迷惑,不被眼前的困難和挫折打倒,堅定自己的價值追求,奮發成才,奉獻社會。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科學論證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而把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的基礎之上。它正確揭示了人與集體、社會以至人類的互動關系,論證了人生的價值、意義及合理實現途徑,從而使人們的信仰實現了由盲目到科學的質的飛躍。在社會主義中國,當代大學生就是要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和價值所在,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庄嚴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具體來說,就是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堅定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同時,通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唯物論、無神論的學習,學會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探索社會和人生,科學地認識資本主義,正確認識社會主義,迎接各種社會思潮的沖擊和挑戰,樹立牢固的共產主義理想;加強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正確認識和汲取我國及國外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堅信社會主義優越於資本主義。在當前,尤為重要的是正確認識黨的建設的現狀,了解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堅信黨和政府反腐倡廉的決心,堅定對黨的信任,堅信黨完全有能力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
二、 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
長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高於一切,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全局利益高於局部利益的精神。長征譜寫出了一首紅軍戰士精誠團結,顧全大局,共同奮斗的集體主義英雄凱歌。長征途中,紅軍在黨的利益、民族利益和小團體利益、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從領導幹部到普通士兵,都無不表現出顧全大局,犧牲個人利益,維護集體利益的精神品質。在攻佔敵人陣地時,戰士們搶著當先鋒,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在缺衣少糧的情況下,一碗稀粥戰士們推來推去,誰也捨不得吃下去。在困難和生死面前,紅軍戰士表現出了博大的階級友愛之情,集體主義利益至上的崇高品質。
集體主義思想反對一切「個人至上」、「個人中心」和「個人神聖」的個人主義理論。它強調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真正體現,當個人利益同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要先公後私,顧全大局。也就是說,集體主義價值觀使大學生們懂得自我價值只有在與他人、集體、社會發展的關系中才能得到充分體現。否則,自我價值的實現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當代大學生在培養自身集體主義價值觀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正確認識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劃清正當的個人利益與個人主義的界限。在一些大學生看來,提倡集體主義就是泯滅個性、否定自我,強調集體利益就是否認個人利益。正確認識集體主義、轉變思想,首先就要實事求是地分析過去幾十年對集體主義的宣傳和解釋上的偏頗之處,正確認識集體與個人的辯證關系。集體主義在強調集體利益時,並不抹殺個人利益的合理性,它強調集體利益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積極性的發揮,強調個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的義務感和責任心,在貫徹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原則時,重視個人的正當利益,維護個人的尊嚴、價值和權利,並努力促進個人的進步和發展。
2、擺正金錢在人生追求中的位置。這是當今對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培養中不可迴避的問題。對此,應該正確看待金錢問題。金錢並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准,金錢獲得再多,也不能等同於一個人價值的完全實現。大學生不應當將獲得金錢作為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標。否則,就會失去理智,從而走向自我毀滅的深淵。
三、 培養艱苦奮斗精神
不然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支撐著偉大的事業。歷史經驗證明:一切偉業的成功,任何奇跡的創造,沒有崇高的精神支撐是不可能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3]長征途中,戰士們沒有衣服穿,就將獸皮披在身上,沒有鞋子穿,自己動手編制草鞋,沒有吃的,就用野菜、樹皮充飢。沒有房子宿營,他們就抱成一團,靠彼此的體溫禦寒……,艱苦奮斗精神是紅軍長征取得勝利的可靠保證,也是我們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光輝典範。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征程中,在大學生群體中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培養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首先是繼承革命傳統的需要。當代大學生作為跨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肩負著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重任。樹立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對當代大學生來說,具有終生受用的戰略意義。大學生只有把艱苦創業的接力棒接過來,才能不辜負老一輩的期望。其次,培養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是提高跨世紀人才素質的需要。知識經濟的悄然興起可以說是一場無聲的革命,無論對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將產生重大影響,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中堅力量的大學生,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貫穿其中的紅線是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即使是高素質的人才,也可能僅僅是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第三,培養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是實現理想、立志成才的重要條件。實踐證明,一個人年輕時受一些挫折、磨難並不一定是壞事,「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是人生寶貴的精神財富。上世紀80 - 90 年代出生的大學生,經常被稱之為「抱大的一代」,由於是在風平浪靜的社會環境中,在父母老師的層層呵護中長大的,我們得到的是太多的寵愛與溫暖,使這一代人自立能力較差,心理上比較脆弱,缺乏的正是艱苦奮斗的思想准備和心理准備。正是因為如此,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就顯得尤為迫切。
四、加強組織紀律性
嚴明戰斗紀律、群眾紀律和組織紀律是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又一重要法寶。長征途中的紅軍,在戰斗中,爭當先鋒、前赴後繼、勇於犧牲。組織上,實行民主集中制,個人服從集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在和群眾的關繫上,更是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親民之歌」。長征之初,由於敵軍散布的謠言以及群眾的不了解,一些群眾對紅軍存在畏懼、疑惑的心理,不知道紅軍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組織,代表的是誰的利益。因此,當他們看到紅軍路過時,有的紛紛逃入深山,有的閉門不出,有的甚至存在敵對情緒。面對這種情況,紅軍一方面對群眾進行積極的宣傳工作,用通俗的語言,極大的耐心同群眾接近,糾正他們對我軍的誤解。另一方面,紅軍也以自身的行動向群眾展示了自己是一支「正義之師」,是同群眾心連心,代表他們利益的軍隊。他們對待群眾親密友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幫助群眾組織生產、尊重各少數民族的民族信仰,更有劉伯承與彝族的部落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的感人事跡。正是紅軍嚴明的組織紀律性,打動了沿途的群眾,他們最終把紅軍當作自己的親人,用各種形式表達對紅軍的支持和愛戴。紅軍也正是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下,才最終克服困難,勝利會師。
嚴明的組織紀律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正是當代大學生所必須加強的。在當前大學生群體中還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以下現象。如部分大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與大學生形象不符,不講社會公德,行為粗野,談吐庸俗,個別人還走上搶劫殺人等犯罪的道路;戀愛方式上,責任意識低,少有真實的感情投入,只是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虛榮;消費行為上,不考慮自身的消費實力,片面追求名牌,盲目跟隨潮流;把紀律當做束縛人的咒語,把個人無原則的行為當做准繩,行為習慣充滿一種反理性的因素。紀律觀念薄弱,組織形式渙散,行為習慣隨意使當代大學生的理想志向失去了支撐和保證。大學生時期正是人生形成自覺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因此,當代大學生要通過認真學習校紀校規、《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行為規范,通過學習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從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Ⅳ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句話全文!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出自毛澤東的《論反對帝國主義的策略》。
全文包括四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目前政治形勢的特點;
第二部分:民族統一戰線;
第三部分:人民共和國;
第四部分:國際援助。
其中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所在第一部分目前政治形勢的特點中,其具體內容是:
講到長征,請問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
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
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幹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誰懷疑我們領導革命戰爭的能力,誰就會陷進機會主義的泥坑裡去。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
直羅鎮一仗,中央紅軍同西北紅軍兄弟般的團結,粉碎了賣國賊蔣介石向著陝甘邊區的「圍剿」,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主力紅軍如此,南方各省的游擊戰爭怎麼樣呢?南方的游擊戰爭,受到了某些挫折,但是並沒有被消滅。許多部分,正在恢復、生長和發展。
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人的斗爭正在從廠內向著廠外,從經濟斗爭向著政治斗爭。工人階級的反日反賣國賊的英勇斗爭,現在是在深刻地醞釀著,看樣子離爆發的時候已不遠了。
農民的斗爭沒有停止過。在外禍、內難、再加天災的壓迫之下,農民廣泛地發動了游擊戰爭、民變、鬧荒等等形態的斗爭。東北和冀東的抗日游擊戰爭,正在回答日本帝國主義的進攻。
學生運動已有極大的發展,將來一定還要有更大的發展。但學生運動要得到持久性,要沖破賣國賊的戒嚴令,警察、偵探、學棍、法西斯蒂的破壞和屠殺政策,只有和工人、農民、兵士的斗爭配合起來,才有可能。
民族資產階級、鄉村富農和小地主們的動搖以至參加抗日斗爭的可能性,前面已經說過了。
少數民族,特別是內蒙民族,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直接威脅之下,正在起來斗爭。其前途,將和華北人民的斗爭和紅軍在西北的活動,匯合在一起。
所有這些都指明,革命的陣勢,是由局部性轉變到全國性,由不平衡狀態逐漸地轉變到某種平衡狀態。目前是大變動的前夜。黨的任務就是把紅軍的活動和全國的工人、農民、學生、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一切活動匯合起來,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革命戰線。
(5)紅軍宣傳對擴展閱讀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是毛澤東於1935年12月27日在陝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所作的報告。毛澤東的這個報告是在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之後作的。
這一次政治局會議批評了黨內那種認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不可能和中國工人農民聯合抗日的錯誤觀點,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是一次極關重要的會議。
毛澤東根據中央決議在這里充分地說明了和民族資產階級在抗日的條件下重新建立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著重地指出共產黨和紅軍在這個統一戰線中的具有決定意義的領導作用,指出了中國革命的長期性,批判了黨內在過去長時期內存在著的狹隘的關門主義和對於革命的急性病——這些是黨和紅軍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遭受嚴重挫折的基本原因。
同時,毛澤東喚起黨內注意一九二七年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引導革命歸於失敗的歷史教訓,指出了蔣介石必然要破壞革命勢力的趨勢,這樣就保證了後來中國共產黨在新環境中能夠具有清醒的頭腦,在蔣介石的無窮欺騙和很多次的武裝襲擊中,使革命力量不致遭受損失。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舉行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領導,改變了過去「左」傾機會主義的領導。但那次會議是在紅軍長征途中召集的,所以只能夠對於當時最迫切的軍事問題和中央領導機構問題做了決議。
紅軍長徵到達陝北之後,中共中央才獲得可能去有系統地說明政治策略上的諸問題。對於這類政治策略上的問題,毛澤東的這篇報告作了最完整的分析。
Ⅵ 長征是宣言書 長征是宣傳隊 長征是播種機出自哪裡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毛澤東
同志們,你們看,差不多1年半以來,中國的3支主力紅軍都在作陣地的大轉移.從去年8月任弼時同志等率領第6軍團向賀龍同志的地方開始轉移起,接著就是10月開始的我們的轉移.今年3月,川陝邊區的紅軍也開始轉移.這3支紅軍,都放棄了原有陣地,轉移到新地區去.這個大轉移,使得舊區域變為游擊區.在轉移中,紅軍本身又有很大的削弱.如果我們拿著整個局面中的這一方面來看,敵人是得到了暫時的部分的勝利,我們是遭遇了暫時的部分的失敗.這種說法對不對呢?我以為是對的,因為這是事實.但是有人說(例如張國燾):中央紅軍失敗了.這話對不對呢?不對.因為這不是事實.馬克思主義者看問題,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體.一個蝦蟆坐在井裡說:「天有一個井大.」這是不對的,因為天不止一個井大.如果它說:「天的某一部分有一個井大.」這是對的,因為合乎事實.我們說,紅軍在一個方面(保持原有陣地的方面)說來是失敗了,在另一個方面(完成長征計劃的方面)說來是勝利了.敵人在一個方面(佔領我軍原有陣地的方面)說來是勝利了,在另一個方面(實現「圍剿」「追剿」計劃的方面)說來是失敗了.這樣說才是恰當的,因為我們完成了長征.
講到長征,請問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12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別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2萬余里,縱橫11個省.請問歷史上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11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11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幹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誰懷疑我們領導革命戰爭的能力,誰就會陷進機會主義的泥坑裡去.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直羅鎮一仗,中央紅軍同西北紅軍兄弟般的團結,粉碎了賣國賊蔣介石向著陝甘邊區的「圍剿」,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Ⅶ 贊美紅軍的句子有哪些
作為一名紅軍,你別無所求,只想讓我們過上幸福生活,你別無所愛,只想把全部的身心撲到你心愛的事業當中。從青春年華,到白發蒼蒼,幾十年如一日,你懷著對黨,你人民,對革命事業的忠誠,踏出了人生亮麗的軌跡!
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
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著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
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這些紅色戰士,不僅譜就了長征這樣舉世罕見的偉大史詩,而且鑄就了無與倫比的精神豐碑.
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走在新長征的路上,我們應發揚紅軍長征精神,使之成為推動我們各項事業不斷發展的精神力量。我們回憶長征、紀念長征,就是要把紅軍長征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一代代傳下去,艱苦奮斗,眾志成城,爭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長征」的偉大勝利。
長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讓老紅軍們刻骨銘心的,是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是從生死考驗中錘煉出的頑強意志,是激勵著廣大紅軍指戰員艱苦征戰的強大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面展示。
一邊是國民黨重兵的圍追堵截,一邊是惡劣到極點的自然環境和匱乏的物資供應,紅軍之所以能在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堅持行軍和戰斗,直至取得最後勝利,靠的就是這種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源遠流長,她們是中國悠久歷史的積淀、光榮傳統的升華和時代文明的結晶。回望歷史,從中華民族獨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國家富強,中國人民一路走來.長征不但繼承了民族精神,而且豐富和發展了民族精神,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內容。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也是在未來歲月里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巨大精神動力。
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著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
.歷史已經走過70個春秋,紅軍的腳步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歲月易老,精神永存。長征精神將永遠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們開拓進取,奮勇前進。
Ⅷ 寫一條激勵紅軍長征的標語
整個長征途中,紅軍每到一處便留下宣傳的標語,其數量已經無法統計了,但把這些標語綜合起來看,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作用。如「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唯一的領導者」、「擁護中國共產黨」、「共產黨是替窮人找飯吃的政黨」。
2、宣傳工農紅軍的性質和宗旨。如「我們是無產階級的軍隊」、「紅軍是工農的武裝」、「我們是保護工農群眾的」、「紅軍是工農的軍隊,工農群眾不要害怕,不要逃跑上山」、「紅軍不拿群眾一點東西」、「紅軍是民眾抗日的主力軍」、「紅軍是推翻國民黨軍閥統治的唯一武裝力量」、「紅軍絕對保護工農利益」、「紅軍不拉夫」、「紅軍買賣公平」、「大家當紅軍」、「勇敢的工農加入紅軍去」。
3、宣傳反對帝國主義(主要是日本帝國主義)。如「擁擠蘇維埃中央政府對日作戰」、「全國軍民總動員,為保衛中國而戰」、「拿一切武器來武裝全中國的民眾」、「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東三省熱河和華北」、「日本屠殺中國同胞七種毒刑,亡國奴的痛苦誰能忍受」。
4、宣傳反對國民黨反動派。如「打倒賣國的國民黨」、「打倒蔣介石」、「打倒國民黨地主軍閥」、「打倒貪官污吏」、「反對國民黨出賣民族利益」、「工農團結起來反對國民黨派款拉夫!工農團結起來反對區公所派兵拉夫」。
5、宣傳建立新蘇區和革命政權。如「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創造新的蘇區」、「赤化貴州全省」、「創造雲貴新蘇區」、「打倒國民黨政府,建立蘇維埃政府」。
6、鼓動國民黨士兵倒戈起義。如「紅軍優待白軍俘虜」、「白軍兄弟不打紅軍北上抗日去」、「反對白軍長官打罵士兵」、「白軍士兵暴動起來加入紅軍抗日先遣隊」、「白軍兄弟我是紅軍,我們彼此都是幹人,你不打我,我不打你,聯合起來結個團體,團體結得緊又緊,打平雲貴川三省」(《告白軍》)。
7、宣傳實行土地革命。如「打倒土豪劣紳」、「農民起來實行土地革命」、「農民暴動起來武裝起來,實行打土豪分田地」、「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財產房屋森林農具,分給貧苦的農民」、「學湖南打土豪,窮人不打窮人」、「不信神仙皇帝,打土豪分田地」、「紅軍保護幹人分田地」。
8、宣傳工人、商人、學生、婦女謀求自由和解放。如「工人有罷工自由」、「反對老闆打罵工人,增加工資」、「學生起來組織抗日會和義勇軍」、「保護中小工商業」、「反對打罵婦女」、「堅決反對一夫多妻制」。
Ⅸ 表現紅軍精神的語句
表現紅軍戰士樂觀主義精神的句子是: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是對首聯的回應.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更喜」承上文而來,也是對上文的感情收束.紅軍過五嶺、越烏蒙、渡金沙、搶大渡,從敵人的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紅軍又 翻岷山,進陝北,勝利大會師已為時不遠,戰略大轉移的目的已基本實現,與前面的種種喜悅相比,它自然更勝一籌.「盡開顏」寫三軍的歡笑,這是最後勝利即將到來的歡笑,以此作結,遂使全詩的樂觀主義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