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吳亮平的介紹
吳亮平(1908年農歷6月26日—1986年10月3日),曾名吳黎平。浙江奉化人。中國著名的無產階級政治活動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翻譯家。大夏大學肄業。曾任上海學聯總務部部長,參加了五卅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後留校任教。1927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回國後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主編《環球》周刊,並參加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的領導工作。1932年到江西瑞金,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國民經濟部部長。1934年參加長征,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地方工作部部長、第三軍團宣傳部部長。到陝北後,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1936年負責接待美國記者斯諾訪問陝北,並擔任毛澤東同斯諾談話的翻譯。後任《解放周刊》編輯,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委員,中共撫順市委、東安地委書記。建國後,歷任中共上海市滬西區委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企業管理委員會副書記、化學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領導小組成員、中共中央黨校顧問。是中共七大代表、中顧委委員、第五屆人畫政協常委。1930年首次將《反杜林論》全書譯成中文。著有《社會主義史》、《辯證唯物論與唯物史觀》、《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等。中共七大代表、中顧委委員、第五屆人畫政協常委。1930年首次將《反杜林論》全書譯成中文。著有《社會主義史》、《辯證唯物論與唯物史觀》、《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等。
Ⅱ 盛忠亮的介紹
盛忠亮(1907年8月27日—2007年3月29日),又名盛岳,字伐樵,湖南省石門縣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早年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1932年回國擔任上海中央局宣傳部長、組織部長;李竹聲被捕後,接任上海中央局書記;此後被李竹聲供出而被捕,受審初不予妥協,後經顧順章建議,由其女友秦曼雲勸說,遂變節,加入中統;1937年後參加抗戰,1943年,任中國國民黨駐印遠征軍特別黨部書記長,協助鄭洞國轉戰印緬戰場;1945年,留任國民政府外交部,並出任民國政府駐烏拉圭大使、伊拉克大使;1949年,遷居台灣,後與家人改居美國;2007年去世。
Ⅲ 中山正在爭創的是第幾屆的全國文明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實行屆期制,每三年評選表彰一次。已經評選了五屆,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的測評周期是2018年-2020年。截止2020年8月是第六屆。
2020年7月4日,中山市「創文攻堅」志願服務行動誓師大會在全民健身廣場舉行。中山市委副書記、火炬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陳文鋒出席活動並為有關單位、鎮區授「創文攻堅」主題志願服務旗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文明委常務副主任林銳熙主持。
各鎮區、各系統志願者代表600人參加活動。中山市志願服務工作蓬勃開展,隊伍不斷壯大,目前注冊志願者人數已達66萬餘人,越來越多的志願者走上街頭、走進社區、走向基層,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成為中山這座城市最溫暖的文明底色。
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離不開志願者們更廣泛地參與,大會上,黨員志願者、西區志願者、文旅志願者代表先後作了表態發言。陳文鋒為20個市直單位以及25個鎮區的志願服務組織授「創文攻堅」主題志願服務旗幟並講話。
(3)中山市宣傳部部長擴展閱讀:
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標准
組織領導堅強有力,創建工作機制健全,思想教育深入細致,道德建設扎實有效,創建活動蓬勃開展,人民群眾廣泛參與,黨政機關廉潔高效,社會風氣健康向上,
科教文衛體穩步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治安良好,社會秩序井然,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生態環境優良,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Ⅳ 李學謙的人物簡介
1982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上大學前當過幾年鑽探工。大學畢業後,李學謙先後在機關、媒體、研究機構等多個單位工作,曾任團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國青年報社總編輯、社長兼總編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黨組書記。
Ⅳ 中山市公安局的局長、副局長有那些都是那裡人,有他們簡介么
中山市公安局領導成員
局長:譚培安
常務副局長:王志強
副局長:周朝陽、黃銳平、馮永富、杜俊強、劉大明
政治處主任:歐陽錦年
紀委書記:譚銳光
譚培安,男,1956年6月出生,籍貫廣東陽江,出生地廣東湛江,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1972年10月參加工作,197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市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
簡歷:
1972年10月後肇慶市航運公司勞動工資科以工代干
1983年6月後在廣東省航運廳中央電視大學教學班學習
1987年6月後任肇慶市航運公司勞資科副科長
1988年11月後任肇慶市委政策研究室城鎮科副科長
1990年11月後任肇慶市委政策研究室城鎮科科長
1992年10月後任肇慶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1995年1月後任肇慶市委副秘書長
1995年8月後任肇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1996年3月後任肇慶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宣傳系統直屬機關黨委書記
2001年7月後任肇慶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宣傳系統黨委書記
2003年2月後任肇慶市德慶縣委副書記
2003年3月後任肇慶市德慶縣委副書記、縣長
2005年10月後任肇慶市德慶縣委書記、縣長
2006年3月後任肇慶市德慶縣委書記、縣人大主任
2008年9月後任中山市政府副市長
2012年2月後任中山市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
Ⅵ 洛甫的真名
洛甫
原名張聞天
張聞天,1900年8月生,上海浦東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紅色教授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1931年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1933年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34年參加長征。
在長征中,張聞天堅決支持毛澤東正確的軍事主張。遵義會議上,他根據會前與毛澤東、王稼祥共同商量的意見,作了反對「左」傾軍事錯誤的報告,為挽救黨和紅軍,實現黨的軍事路線的根本轉變,做出了重要貢獻。延安時期,張聞天長期主管全黨的理論宣傳和幹部教育工作。1938年後,他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並兼任黨中央宣傳部長、馬列學院院長等職,為推動全民抗戰做了大量宣傳和教育工作,並為黨培養了一大批幹部。他所作的《論青年修養》《論待人接物問題》等講演,在廣大幹部和青年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1941年延安整風開始後,張聞天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到陝北、晉西北進行農村社會調查,寫成了多篇調查研究報告。
抗戰勝利後,張聞天到東北做地方工作,先後擔任中共合江省委書記、中共中央東北局常委兼組織部長等職。這期間,他寫了《關於東北經濟構成及經濟建設基本方針的提綱》,對於新中國經濟具有重要理論意義。
1950年以後,張聞天轉到外交戰線,先後擔任駐蘇大使和外交部常務副部長,參加了當時我國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動,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做出了顯著的成績。1976年7月1日,張聞天病逝於江蘇無錫。
Ⅶ 薛曉峰的個人履歷
1977.04——1978.10,山西省汾陽市香樂鄉峪道河公社知青隊長;
1978.10——1981.12,山西師范學院(呂梁師專)英語系英語專業學生(大專);
1981.12——1984.09,山西省汾陽中學英語教師;
1984.09——1986.07,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英語專業研修2年(本科);
1986.07——1989.09,山西汾陽中學教務處副主任、主任,教研室主任兼山西呂梁地區翻譯協會會長;
1989.09——1992.07,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系新聞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校研究生會主席;
1992.07——1994.03,經濟日報工交部、特刊部記者、編輯;
1994.03——1995.09,經濟日報特刊部主任助理(期間:1995.03—1995.07在中央黨校政治理論培訓班學習);
1995.09——1996.12,經濟日報副刊部主任助理;
1996.12——2001.09,經濟日報記者部副主任、主任記者;
2001.09——2002.05,經濟日報報業集團名牌時報總編輯、黨總支書記、高級記者;
2002.05——2004.04,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社務委員兼廣東省新聞學會副主席(其間:2002.12—2005.11聘任為武漢大學兼職教授);
2004.04——2004.08,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社務委員(2004.08後參加中宣部全國省市區宣傳部長培訓班學習);
2004.08——2005.08,中共廣州市委秘書長(其間:2004.09—2006.08聘任為暨南大學兼職教授);
2005.08——2007.02,中共廣州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
2007.02——2010.06,中共廣州市委常委,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保稅區、廣州出口加工區管委會主任、黨委書記和蘿崗區委書記;
2010.06——2011.02,中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11.02——,中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0年6月11日起任中山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6月4日擬提名為中山市市長候選人;
2010年6月13日下午,中山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召開會議,履行免去李啟紅市長職務的法律手續,表決通過任命薛曉峰同志為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代理市長職務。
2011年2月13日下午,省委在中山市政府會議中心召開中山市領導幹部大會,宣布由薛曉峰任中山市委書記;同意提名薛曉峰同志為中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候選人,不再提名其為中山市市長候選人。
2011年2月24日下午,中山市第十三屆人大第六次會議閉幕,薛曉峰當選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1年12月23日下午,中共中山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薛曉峰當選市委書記。
Ⅷ 楊康華的介紹
楊康華(1915——1991),原名虞煥章,浙江會稽縣人,又名楊任康。出生於廣州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曾任中共廣州市委、粵東南特委宣傳部部長,香港市委書記,東江縱隊、兩廣縱隊政治部主任。1991年10月在廣州逝世。
Ⅸ 陳一民的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陳一民(1922——2005),廣東潮州人,泰國華僑。1936年在泰國中華中學讀書。是年冬回廣州復旦中學讀高中。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轉到香港華僑中學讀書。1937年至1938年,參加香港學生賑濟會的抗日救亡運動,任中環段委員會總務。1938年7月參加中國共產黨。曾任「東江流動歌劇團」政治指導員,隨團巡迴於東江游擊區,宣傳抗日。1939年8月轉入部隊工作,歷任第四戰區東江游擊指揮所第三游擊縱隊新編大隊第三中隊政治指導員、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第二中隊政治指導員。參加了創建、恢復和鞏固大嶺山抗日根據地的斗爭。1942年調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珠江隊政治指導員,後任東江縱隊寶安大隊政治委員、第三支隊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 1946年6月,隨東江縱隊北撤,先後任華東軍政大學指導員、教導支隊政治處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第二團政治委員,參加豫東、萊蕪、濟南、淮海等戰役。1949年秋南下參加解放廣東戰役。
1950年9月,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第一師第二團政治委員、第一團政治委員,廣東省軍區珠江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兼中共中山縣委委員。1952年任炮兵五師政治部主任、洛陽炮兵預備學校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57年任沈陽炮兵學校政治部主任、炮兵第三研究所政治委員。1964年6月轉業後,歷任廣州市文化局黨委書記兼局長、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共廣州市顧問委員會委員。1993年離休。2005年5月逝世。
Ⅹ 江凌的人物履歷
1981年09月-1984年07月,惠陽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中文專業學習;
1984年07月-1984年11月,東莞縣石龍鎮政府幹部;
1984年11月-1985年09月,東莞縣委辦公室辦事員;
1985年09月-1987年07月,東莞市委辦公室辦事員;
1987年07月-1988年07月,東莞市委調查研究室副主任;
1988年07月-1990年12月,東莞市委政策研究室調研科科長;
1990年12月-1991年05月,東莞市委辦公室秘書科科長;
1991年05月-1992年09月,東莞市委副秘書長;
1992年09月-1994年04月,東莞市寮步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1994年04月-1996年07月,東莞市寮步鎮黨委書記;
1996年07月-2000年10月,東莞市寮步鎮黨委書記、鎮人大主席;
2000年10月-2000年12月,東莞市委秘書長、寮步鎮黨委書記、鎮人大主席;
2000年12月-2001年06月,東莞市委秘書長;
2001年06月-2004年04月,東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局長(其間:2000年06月-2002年06月,在中山大學高等繼續教育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自考本科學習;2001年03月-2001年07月,省委黨校中青一班學習;2002年08月-2003年08月,參加省第四批高層次管理人才進修班赴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學習);
2004年04月-2007年01月,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07年01月-2011年09月,東莞市委常委、副市長(其間:2005年09月-2007年06月,在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管理學碩士學位);
2011年09月-2012年01月,清遠市委副書記、副市長、代理市長;
2012年01月-2015年01月,清遠市委副書記、市長;
2015年01月-2015年02月,珠海市委副書記、副市長、代理市長;
2015年02月-2016年01月,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
2016年01月-,韶關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候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