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信美女終薄命,從來俠女出風塵。是什麼意思啊
蔡鍔(1882年~1916年)湖南邵陽人,字松坡。他是我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功勛卓著的歷史人物,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傑出軍事家。他一個人在20世紀初期幹了兩件了不起的大事,且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一是1911年10月底組織領導了昆明「重九起義」;二是1915年12月底發動和領導了討袁護國戰爭。其詩文為他贏得了一代儒將的聲名;其舊聞軼事,廣為民間流傳,婦孺皆知……
關於蔡鍔於小鳳仙的一段情,開始蔡可能有「狎妓」以麻痹袁的意味,但人都有自身弱點,飲食男女在所難免,何況民國初年政府大員納妾嫖妓也是尋常事。蔡鍔當時33歲,小鳳仙17歲,兩情相悅,英雄美人悱惻纏綿成了千古美談,民間亦多有傳說。從蔡鍔贈小鳳仙兩聯中可看出倆人的一番真情:
不信美人終薄命;由來俠女出風塵。
其地之鳳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相傳蔡鍔病逝日本福岡大學醫院,消息傳到北京,在中央公園公祭蔡鍔時,小鳳仙身披黑紗,送有輓聯:
九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憐他憂串餘生,萍水相逢成一夢;
十八載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1982年雲南大學教授石鵬飛回上海老家探親路過長少時特拜謁蔡鍔墓,詩曰:「南天劍起一麾雄,湘水麓山唱大風。十萬萬人今共拜,知音豈獨小桃紅。」另有一番深意。
正史之中並沒有關於小鳳仙的記載,甚至連她的生卒日期都沒有能說清楚,她曾是名動公卿的名妓。
她曾幫助共和名將蔡鍔將軍逃離袁世凱的囚禁,更因為與蔡鍔的那段至死不渝的愛情而被人傳頌,上世紀八十年代,這段愛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電影。
1915年末,蔡鍔稱和小鳳仙遊玩並趁機逃離北京,回到雲南,通電討袁。次年1月,蔡鍔率軍出征,稱帝僅83天的袁世凱在內憂外患中死去。同年11月8日,患喉結核的蔡鍔在日本病逝,年僅34歲。
小鳳仙得知此訊,痛不欲生,書寫輓聯:「誰識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蔡鍔的離世帶給小鳳仙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從那以後,小鳳仙不知所蹤。
小鳳仙在沈陽最後的愛與哀愁
1949年,她隱居沈陽。成為4個孩子的繼母。1954年,她在沈陽離世。
1998年,孩子們才知道,繼母「張洗非」原來就是小鳳仙。
在沈陽的大東區和皇姑區兩地,找到了陪伴過小鳳仙度過最後歲月的三位老人———李有才夫婦和李桂蘭。
小鳳仙是李有才和李桂蘭的繼母,李桂蘭和小鳳仙共同生活了5年。三位年齡加起來已有200多歲的老人回憶著塵封了50多年的往事……
李桂蘭認為,小鳳仙嫁給自己父親的原因是,「早在建國前,我父親李振海就是大帥府的工作人員,小鳳仙總去看望趙四小姐,我父親完全有可能那時候就認識了小鳳仙。兩個人有個最大的共同愛好,就是特別愛聽評書。」
1949年,喪妻的李振海娶回了小鳳仙。剛進門的小鳳仙立刻成了4個孩子的母親。
這個新過門的母親與周圍的女人有著那麼多的不同,「吃穿坐行就透著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李桂蘭的哥哥李有才回憶說。那時候李有才20多歲,「那時,我已經參加工作,很少回家,和繼母接觸最多的就是妹妹李桂蘭。」
「愛美,整潔,不愛幹活。」是李桂蘭總結小鳳仙的最大特點,「剛建國的時候,大家都穿得很土氣,可是她特別愛穿旗袍,而且在旗袍一側別著一個小手帕。」
看著與眾不同的繼母,李桂蘭忍不住好奇:「你為什麼要把手帕別在旗袍旁邊呢?」對於類似的問題,小鳳仙只是淺淺一笑,從不作答。
可是,總有小鳳仙欲言又止的答案。「繼母特別喜歡一張照片,她總是拿出那張照片靜靜地看,看照片時也從不忌諱我們,那是她和一個年輕將軍的照片。」70多歲的李桂蘭回憶,「照片里的男人很英武,肩上有著很大的章,衣服上還有很多金黃色的穗。我就問她,『這是誰啊』,她還是淡淡地一笑回答,『這是一個朋友』。」
李桂蘭家裡的生活來源完全靠父親在支撐,生活困難可想而知,即使這樣,小鳳仙依然過著悠然的生活。
「她幹得最多的活就是洗自己的衣服,從來不做飯,但是生活卻很有規律,每天早晨自己出去遛彎的時候,都會在外面吃過早飯。」對於這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繼母,李桂蘭從不敢心生埋怨,「因為無論從哪看,她都是一個不一般的人。」
小鳳仙和梅蘭芳見面,證實了李桂蘭的猜測。1951年初,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率劇團去朝鮮慰問赴朝參戰的志願軍,途經沈陽演出,下榻於當時東北人民政府交際處的招待所。小鳳仙和梅蘭芳聯系之後,得以見面。
「第一次還是我帶繼母去的,因為那時我在政府工作,可惜第一次沒有見到梅先生。第二次,繼母帶著妹妹李桂蘭去看望梅先生。即使那次,我們也還不知道,繼母就是小鳳仙。不過看到梅先生對她的客氣,隱約猜到,繼母決不是普通人。」李有才回憶說。
那次見面後,梅蘭芳託人解決小鳳仙的工作問題,小鳳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兒園里工作。
1954年春,小鳳仙患上類似於老年痴呆和腦血栓的病症。最後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陪伴小鳳仙的是李有才的妻子佟桂英。
在小鳳仙患病之前,佟桂英就已嫁進李家。「婆婆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也是一個要求進步的人,那時候,無論街道組織什麼活動,婆婆都積極參加,有時候還拉著二胡唱上一段,宣傳黨的政策。」
佟桂英同樣看過小鳳仙的那些照片,而得到的答案始終只是:「婆婆淡淡地一笑。」
患病後的小鳳仙,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紅顏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誰也不能將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邋遢女人和那個傾國傾城的小鳳仙聯系起來。想來,短暫清醒之間的小鳳仙是無比痛苦的。
對於小鳳仙准確的死亡日期,李桂蘭的回憶是,「應該是在1954年的3月份,不過,那時候我正好懷孕,所以沒有去參加她的葬禮。」
或許是50多年的時光流逝,讓一段記憶變得斑駁陸離,李桂蘭的哥哥就有著與妹妹不同的回憶,「葬禮我去了,父親把繼母最喜歡的照片放進棺材裡,其他的都燒掉了,我記得應該是秋天的時候。」
很難判斷,小鳳仙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自幼被賣到青樓,當然不幸,結交蔡鍔,維護共和,鬥智袁世凱,這些本來不應該是一個弱女子所應承但的重任。她和蔡鍔之間的愛情,宛如一幅充滿激情的油畫,厚重而又熱烈,不求被人接受,只求於己回味。
其實,小鳳仙根本不會在乎後人如何猜測她,因為早在幾十年前,視小鳳仙為紅顏知己的蔡鍔,就已經給出小鳳仙和所有世人一個答案了,蔡鍔送給小鳳仙一副對聯中這樣寫道:「不信美女終薄命,從來俠女出風塵。」
② 不信美人終薄命,古來俠女出風塵。這是誰為誰寫的對聯
民國時蔡鍔將軍贈小鳳仙
③ 初代「神奇女俠」年輕時候真美,如今69歲,還有風采嗎
蓋爾·加朵把“神奇女俠”一角,演繹出了“巾幗不讓須眉”的正義之感,蓋爾·加朵的氣質、顏值、演技似乎已經和“神奇女俠”的形象完美迎合。而70年代,還有一位“神奇女俠”的扮演者,她的形象與智慧,同樣不遜色。
但是,琳達,我有句話想對你說,69歲的你,同樣不失女性風采,如此健康而陽光的心態,又有幾人可以做到呢。
這才是真正的女人魅力,年輕時,可以美得落落大方,年邁之時,依然從容而得體。
女人的一生本該如此,年齡決定不了美麗,而美麗卻可以決定年齡。
就像69歲的琳達一樣,旖旎一生。
④ 新疆昭蘇女副縣長身披大紅斗篷,策馬雪地奔騰,她這么做的目的是什麼
新疆昭蘇女副縣長身披紅色斗篷,在雪地中策馬奔騰是為了自己的家鄉拍攝的宣傳片,以此吸引更多的遊客,為當地的旅遊業做貢獻。
現在通過這樣的宣傳片。網友們對於新疆昭蘇了解了很多,已經看到了昭蘇的美景,被這樣的美景所震撼,所吸引!也有很多人已經訂購了昭蘇的旅遊團,現在的旅遊團已經都排到了元旦,所以這樣的宣傳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對於當地居民來說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⑤ 關於神奇女俠1984發布中國獨家預告一事,你有何看法
這是很好的事情,表明了片方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也是對中國的一種重視。
⑥ 「鑒湖女俠」是指哪位女傑
鑒湖女俠-革命活動家秋瑾
秋瑾,字王睿卿,號競雄,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曾留學日本,加入光復會、同盟會。1907年主持紹興大通學堂,聯絡革命黨人,謀劃反清起義。同年7月,因起義事先泄密,秋瑾被捕,7月15日英勇就義。
在文教方面,她創辦《白話報》,鼓吹革命,提倡男女平等。而後她先後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和《中國女報》,又在紹興明道女學堂、吳興潯溪女校執教,啟迪民智,鼓勵人們參加爭取民族解放和婦女解放的斗爭。此外詩作甚多,如著名《感懷》《感時》等。1960年7月中華書局編輯出版了《秋瑾集》.
秋瑾曾多次到杭州開展革命活動,詩作中多有歌詠西湖山水的佳作1912年12月10日,孫中山先生親至秋墓祭悼,並撰題輓聯:"江戶矢丹忱,重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70多年間,烈士遺骸備遭顛沛流離,從始葬以後,竟經歷了十度遷移!直至1981年,才第三次重建於西泠橋南,墓頂屹立以漢白玉雕刻的手拄利劍的秋瑾全身像,英姿颯爽。
⑦ 女俠秋瑾
非常欽佩她.
秋瑾
秋瑾(1877~1907),女,原名秋閨瑾,字璇卿,後改名競雄,又稱鑒湖女俠,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市),出生於福建廈門。性豪俠,習文練武,喜男裝。清光緒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鄉縣督銷總辦時,將秋瑾許配給今雙峰縣荷葉鄉神沖王廷鈞為妻。光緒二十二年,秋與王結婚。王廷鈞在湘潭開設「義源當鋪」,秋瑾大部分時間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沖,當著許多道喜的親友朗誦自作的《杞人憂》:「幽燕烽火幾時收,聞道中洋戰未休;膝室空懷憂國恨,誰將巾幗易兜鍪」,以表憂民憂國之心,受到當地人們的敬重。
光緒二十六年(1900),王廷鈞納資為戶部主事,秋瑾隨王赴京。不久,因為八國聯軍入京之戰亂,又回到家鄉荷葉。次年在這里生下第二個孩子王燦芝(女)。光緒二十九年,王廷鈞再次去京復職,秋瑾攜女兒一同前往。翌年,毅然沖破封建家庭的束縛,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先入日語講習所,繼入青山實踐女校。
秋瑾在日期間,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與陳擷芬發起共愛會,和劉道一等組織十人會,創辦《白話報》,參加洪門天地會,受封為「白紙扇」(軍師)。光緒三十一年歸國。春夏間,經徐錫麟介紹加入光復會。七月,再赴日本,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翌年歸國,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不久,任教於潯溪女校。同年秋冬間,為籌措創辦《中國女報》經費,回到荷葉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筆經費,並和家人決別,聲明脫離家庭關系。是年十二月(1907年1月),《中國女報》創刊。秋瑾撰文宣傳女解放主張提倡女權,宣傳革命。旋至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聯絡會黨,計劃響應萍瀏醴起義,未果。
光緒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學堂督辦。不久與徐錫麟分頭准備在浙江、安徽兩省同時舉事。聯絡浙江、上海軍隊和會黨,組織光復軍,推徐錫麟為首領,自任協領,擬於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因事泄,於七月十三日在大通學堂被捕。七月十五日從容就義於浙江紹興軒亭口。光緒三十四年,生前好友將其遺骨遷葬杭州西湖西泠橋畔,因清廷逼令遷移,其子王源德於宣統元年(1909)秋將墓遷葬湘潭昭山。1912年,湘人在長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經湘、浙兩省商定,迎送其遺骨至浙,復葬西湖原墓地。後人輯有《秋瑾集》。
孫中山先生和宋床齡先生對秋瑾都有很高的評價。1912年12月9日孫中山致祭秋瑾墓,撰輓聯:「江戶矢丹忱,重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1916年8月16—20日孫中山、宋慶齡游杭州,赴秋瑾墓憑吊,孫說:「光復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會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風秋雨愁煞人 』之句,則傳誦不忘。」1942年7月宋慶齡在《中國婦女爭取自由的斗爭》一文中稱贊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1958年9月2日宋為《秋瑾烈士革命史跡》一書題名。1979年8月宋為紹興秋瑾紀念館題詞:「秋瑾工詩文,有『秋風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馬攜槍,曾東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萬代傳俠名。」
菩薩蠻 (寄女伴)
秋瑾
寒風料峭侵窗戶,垂簾懶向迴廊步。月色入高樓,相思兩處愁。無邊家國事,並入雙蛾翠。若遇早梅開,一
⑧ 周迅會給《誅仙2》拍幾部宣傳片
我只希望周迅拍的所謂女性化一點,
現在官方給我們看的宣傳照中的俠女造型,我是真的被雷到了
⑨ 為什麼秋瑾又號「鑒湖女俠」
秋瑾的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有個鑒湖,就以此為號。至於女俠,含義自然是立志當個除暴安良、衛國救世的金幗英雄。
秋瑾最早自稱「鑒湖女俠」,就在她與丈夫鬧矛盾的1903年。那年,她在北京給上海的一位叫「琴文」的女士寫了一封信,署名就是「鑒湖女俠」。
(9)俠女宣傳擴展閱讀
秋瑾(1875年-1907年),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為推翻滿清政權和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倡女權女學,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
主要成就
1904年,秋瑾積極參與活動,演說革命和女權,開展婦女運動團隊,結秘密會創《白話報》,為民主革命與婦女解放起到先鋒作用。
1905年,秋瑾負責浙江革命發展,為中國同盟會在浙省革命宣傳展開道路。
1906年,秋瑾兩次大幅度擴充同盟會會員,此後不少成員成為同盟會中堅;承擔長江一帶起義籌備,為同盟會革命工作與添磚加瓦。
1907年,秋瑾創辦《中國女報》,在中國婦女運動史上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總負責浙省各處起義工作,編復軍制,商定完成革命起義大業,為同盟會革命工作肩負重大要務。
⑩ 《神奇女俠1984》發布中國版獨家預告,這部電影看上去有沒有誠意
我們都知道。很多經典影片都是很讓人懷念的,而且也有很多人都喜歡看那些經典影片,並且如果是那些經典影片能夠不斷地被翻拍,而且很有誠意的被我們去看的話,那麼我們是會很喜歡的,而且也會很歡迎這樣的影片來到我們的身邊。《神奇女俠1984》發布中國版獨家預告,讓很多人都比較關注這個事情,而且很具有吸引力,那這部電影到底有沒有誠意呢?我認為是有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原因就是這部影片的劇情很好看。在這個預告當中,這個劇情是比較有趣的,而且也是曲折離奇,很吸引人的,能夠讓很多人都想要去看這部影片,而且也有很多人看到了一些讓人很驚奇的劇情,而且也會讓人很有動力去看這個影片,這部影片真的是很有誠意,因為裡面有很多好看的劇情,而且也能夠讓我們享受到電影的樂趣,也能夠讓我們享受到很多比較開心的事物,這是很有誠意的。
總而言之,我認為這部影片是很有誠意的,足夠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