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特點
新冠病毒個性特點
新冠病毒具有鮮明的季節特徵。新冠病毒暴發流行多發生在晚秋、冬季、春季,而早秋和夏季的傳播力、生存力會明顯減弱。由此,2020年3月11日,世衛組織宣布新冠肺炎(COVID-19)世界大流行,具有明顯季節時間節點。
北半球正處於早春季節,氣候剛處於「出津」時期。新冠病毒大暴發、大流行幾乎都發生在早春的低中緯度國家,比如西班牙、義大利、伊朗、中國、韓國、日本、美國。而北歐及俄羅斯的大流行則會發生在晚春。然而,隨著低、中、高緯度的不同,新冠病毒在這些國家的流行期、傳播力、生存力也有差異。
南半球這時期正處於早秋季節,氣候剛處於「收津」時期,新冠病毒的傳播力、生存力必然減弱。因此,非洲、澳洲、南美洲的流行相對較弱。
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流行季節。
新冠病毒生態特點
一是新冠病毒需要合適的溫度、濕度、陰雨。氣溫在1至27℃之間最有利於病毒傳播;濕度在38%至75%之間最有利於病毒傳播,空氣越潮濕,氣候越「出津」,越有利於新冠病毒的生存與傳播;連陰雨持續較長時間也有利於病毒傳播。
二是新冠病毒大流行多發生在沿海沿江地區。那裡氣候濕度大、溫差小、氣壓低、多陰雨、低壓槽,利於新冠病毒大暴發、大流行。比如西班牙,義大利,伊朗,武漢,韓國,日本,美國東西海岸紐約、舊金山、洛杉磯,就是這類氣候。而內陸的中亞、蒙古、美國中北部,流行就會減弱。
三是新冠病毒為什麼具有鮮明的氣候特點?當新冠病毒出了宿主身體後,只有在合適的溫度、濕度、陰雨生態環境下,才能生存與傳播。
四是新冠病毒在低於濕度38%的乾燥空氣中,存活率變小,在沙漠地區或乾旱國家,傳播力就非常有限,比如,在東非的沙漠國家流行力就很小。
五是在內陸高氣壓的高山、高原地區,新冠病毒的生命力、傳播力非常有限,就不容易發生大爆發、大流行。
新冠病毒傳播特點
病毒的傳播途徑大概有五類:飛沫傳播、接觸傳播、血液傳播、間接傳播、代次傳播。
新冠病毒主要靠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因此,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最有效措施就是戴口罩、戴手套、遠社交。抗疫經驗表明:人們需要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離。
有人認為,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離還不行,咳嗽或打噴嚏散播在空氣中含有病毒的「飛沫雲」,可以達到8.2米,仍有傳染性。
新冠病毒可以在氣化飛沫中漂浮3小時,仍有傳染性。當飛沫落下後,病毒附著在物體表面仍有傳染性。
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傳播方式,還存在代次傳播。2020年4月10日,英國《太陽報》報道,英國劍橋大學的生物和醫學研究團隊,通過對新冠病毒的基因分析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傳播的過程中,變異成了ABC三種先後不同的毒株類型,具有明顯的區域人群分布特徵。
新冠病毒免疫特點
一是治癒後的新冠病毒患者免疫抗體能維持多久?人們較關心。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的人體免疫時間差不多,可能在一個月至三個月之間,不會太長。因此,短時復陽並不奇怪。
二是各種病毒都存在免疫差異。
一類人具有新冠先天抗體,這類人數不算多。另一類人是無症狀感染者,也屬於免疫差異群體,這類人數也不多,然而,這類人裡面還有差異,有的人具有傳染性,有的人不具傳染性。
新冠病毒發展特點
各種病毒都在不斷的進化、重組、變異、發展,以適應新宿主、新環境、新生態、新途徑的變化,這是各種病毒總體的發展趨勢。
病毒變異的機制。當病毒轉移到不同新宿主或跨物種新宿主中,為適應新環境,病毒這時進行變異。新冠病毒或可能是流感病毒的變異。
當RNA病毒在復制過程中,其錯誤修復機制的蛋白酶活性很低,幾乎沒有,所以,變異速度很快,很容易變異
B. 新型冠狀病毒的特點有哪些
今年的新年以新型冠狀病毒拉開帷幕,這個病毒也影響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新型冠狀病毒的特點是傳播途徑多,傳播范圍廣,因此能夠在短時間內肆虐全國,讓人防不勝防。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作為普通人的我們面對這次來勢兇猛的疫情能夠做些什麼。
一、居家不外出我們都知道疫情人傳人的速度很快,因此我們最好是不要出門,避免接觸到潛在感染患者。雖然很多人都按捺不住在家的無聊,但是我們一定要為大局著想,不要給祖國添麻煩。
這一次疫情也能讓我們看到祖國的強大以及大家的團結,相信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病毒就會徹底被消滅,讓我們一起等到春暖花開,舉國歡慶那一刻,那時候大家再脫下口罩一起慶祝吧。
C.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工業企業如何進行宣傳教育
1. 利用單來位宣傳欄、公告欄、微源信群、單位網站等開展多種形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和呼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健康宣教,使管理人員和一線職工充分了解健康知識,掌握防護要點,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早控制。D.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依據現在已經查清的傳播途徑,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包括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如患者打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氣體近距離接觸,可導致該病持續傳播,或患者打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被他人吸入後也可導致感染。近期科學家還在患者的糞便中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也就是說不排除有糞口傳播的可能。
那麼,面對來勢洶洶而且傳播途徑這么多的冠狀病毒,我們應該怎麼防護呢?
3、規律生活增強自身免疫力
站在自身的角度上,增強自身免疫力決定了我們對於病毒的抵抗程度,以及感染病毒後的症狀輕重和治癒可能,所以,在抵抗病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飲食均衡,在家裡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提升了免疫力我們就不會輕易的染上病毒。
E.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特點有哪些
1、新型冠狀病毒到底通過什麼形式傳播?
以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為主,戴口罩是有效的防護措施之一。
冠狀病毒按照以往特點來說,以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為主。氣溶膠傳播是否會存在,還會通過進一步調查和研究去確定,目前認為主要以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為主。飛沫傳播距離不會很長,通常來說不會超過2米。直徑大於5微米的飛沫會很快沉降,如果距離太近,飛沫會通過咳嗽、說話等行為掉落在對方的黏膜上,會產生感染,所以保持一定的社會距離很有必要。
建議市民一定要戴好口罩。通常情況下有普通的棉紗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N95口罩等。一般人群佩戴外科口罩即可。
2、春節期間需減少聚會嗎?
現在,北京市正處於流感高發季。減少聚會屬於增加社會距離的一種,可一定程度上預防感染,但目前,北京市處於疫情早期階段,還未到達不參與任何聚會的程度,如果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可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3、有國外專家預測1月20日是「暴發期」,
未來50天後會有「高峰期」,您如何看待這種說法?
模型預測在近年來傳染病預測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傳播動力學模型有動態變化。但該研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數據是否齊全,以及人群的免疫水平,目前,對人群的免疫水平並不了解,且該預測分為悲觀、樂觀等情況。是否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和完全自然感染的預測數據是不同的,只有在相關數據完善後,科學家才能准確預測。
4、口罩佩戴可以有效阻隔新型冠狀病毒嗎?
最好的預防控制措施是疫苗防控,但除疫苗外,非葯物預防控制措施也十分重要。口罩作為非葯物預防控制措施之一,有一定效果。勤洗手、保持良好呼吸道禮儀、注意睡眠、提高免疫力、加強鍛煉、保暖等亦為非葯物防控措施手段。
5、如何看待所謂「超級傳播者」?
此前,SARS病毒傳染期間,曾出現過所謂超級傳播者案例,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會不會出現所謂超級傳播者,需靠流行病學來判斷,但只要防控措施到位,就能有效阻斷。
6、醫務人員安全是否可以得到保障?
每種傳染病都有自己主要的傳播途徑,新型冠狀病毒主要以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為主,是否存在氣溶膠傳播尚未確定。由於醫務人員可能存在高風險操作,因此亦可能存在氣溶膠傳播,對此,國家對醫護人員有較為完善的防護方案。
7、北京目前的疫情處於什麼階段?
處於疫情早期階段,市疾控中心將密切監控疫情發展趨勢。
目前北京都是輸入性病例,還沒有出現社區內的傳播,處於疫情的早期階段。北京的篩查力度非常大,以確保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在病毒傳播能力方面,目前數據有限,病毒的生物學特性還需要了解和進一步研究。未來,我們也會密切監控疫情發展趨勢,畢竟是一種新病毒。
國家已經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同時納入國境衛生檢疫傳染病管理。如果不慎感染,居民應該配合醫療部門進行隔離治療。如果拒絕配合的話,可能會採取強制手段進行隔離,作為公民必須遵紀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