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汶川512大地震十三周年,遇到地震如何逃生
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然後雙手抱頭,這樣跑到安全的地方。
2021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3周年。13年,很短,現在看地震現場好像是昨天發生的。2008年的汶川8級地震是一段難忘的記憶,也是我們難以忘懷的記憶。在這場災難中,有多少人喪生,親戚哀悼,朋友哭泣,地震無情地奪走了新的生命。
其次,你要努力保持體力,這樣才能在困期找到一條通道。接下來你要自救,找救援。如果不影響視力的話,就找一個光線和通風的地方找突破口。如果救援通道對你來說太難了,你需要保持體力,等待救援。在此期間,你可以找到一些可以發出清脆聲音的物體,通過敲擊來引導救援人員。
B. 「銘記」,徵集512大地震主題晚會活動的好點子!!
通過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祭活動把廣大幹部群眾的力量凝聚到四川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激發他們積極投身到四川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和四川災後重建中來,上下一心,齊心協力,著力打造「一樞紐、三中心、四基地」新的發展格局,把四川建設成西部經濟發展高地,推動四川跨越發展,為建設富裕四川、和諧四川、文明四川、開放四川、生態四川宏偉目標做出新的貢獻。
(一)活動構成:
1、四川人民致世界人民和全國人民的感謝信;
2、「大愛無疆」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紀徵文活動及圖片展;
3、大愛無疆」—「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祭」大型主題晚會
(二)晚會架構:晚會將循著時間、空間的線性順序,分段(樂章)進行。
1、山河——震撼。作為序幕,此段表演將展現天府之國——四川雄奇秀美的山河所帶給人類的震撼,並過度到地震給人類的強烈震撼節目形式:舞蹈、音樂、詩朗誦(原創)
2、國旗下的凝聚——全民同心、眾志成城的凝聚精神。此段表現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全國人民所表現出的強大凝聚力,在這種凝聚力的氛圍里,四川人民更加有信心和勇氣面對災難;《國旗下的凝聚》(原創)
3、感恩世界,感恩中國,重建家園——人間大愛的精神。此段表現人間大愛——四川得到全國各地及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熱情支持和無私援助及四川省委、省政府與全省人民一起感恩在心、積極進取的精神;
4、尾聲——抗震精神將成為四川的精神財富。此段內融入改革開放三十年和建國六十周年——因為有了過去六十年的積淀和正確的政策方針,國富民強了,國家和四川省才有從容面對這樣巨大天災的綜合實力與自信;在經過汶川地震這樣巨大災難的洗禮,四川人民將把抗震精神進行升華,融入其後每一項工作中去,讓天府之國更加美好,讓黨中央、國務院放心、讓全國人民放心、讓所有關心四川的友好國家和國際組織放心。
C. 以512地震為主題班會的主持人稿
請看新聞聯播
D. 512 紀念汶川地震 活動策劃 要詳細內容 步驟
可以在全校組織一個關於汶川大地震的影展,還可以做一個緬懷逝者的儀式(就像堆蠟燭…………)
還有就是組織各班災區的同學講述自己的故事,搞成團日的形式也可以。當然也可以讓大家討論一下地震中體現出來的積極與消極影響。其他的暫時沒有啊!
E. 紀念榆樹地震活動策劃書的範文
一、 活動主題
抗震救災,有你有我——支持玉樹
二、 活動背景
北京時間2010年4月14日早上07點49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北緯33.1,東經96.7)發生7.1級地震,玉樹州州府結古鎮附近的西航村(音)已經夷為平地,99%民房全部倒塌。強震再次震撼中華,截止目前,已經有四百生命在瞬間流逝、數萬民眾情況不明,有家難歸。餘震不斷,災情仍在擴大中。繼2008年汶川地震後悲劇再次發生,舉國關注。
災難當前,相關領導已趕赴災區,蘭州軍區駐玉樹官兵也已展開自救。由於玉樹經濟落後,災區目前缺乏各種物資,災區人民需要一雙手,把他們拉出廢墟;他們需要一袋血,挽救瀕臨失去的生命;他們需要一頂帳篷,可供暫時棲身。此時此刻,國人當盡全民之力,救災區民眾於水火。
當同胞人民還處在災害之中時,我們青海老鄉還能做什麼?我們全體同胞還能做什麼?我們要希望以實際行動支援青海玉樹人民,展現自己的一份愛心,盡一份綿薄之力,同時弘揚作為武大學子自強弘毅的時代精神風貌。
當前中國紅十字會向全國發出救助青海玉樹地震募捐緊急呼籲,為此,我們倡議發起「抗震救災,有你有我—支援玉樹」的募捐賑災活動。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同學和廣大人民群眾可以一起伸出援助之手,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可以一起貢獻綿薄之力,任何一個逝者的名字,都將被紀念;任何為賑災做出的努力,也應該被銘記。凡捐錢捐物者,對於個人,我們都會將名字銘記在冊,讓更多人共同為之感動,讓青海人民感受到來自全國同胞的溫暖,讓玉樹堅持下去。
三、 活動目的及意義
活動時間緊急,目的是盡快的召集廣大同學老師捐款捐物,我們將以最快的方式將捐得的現金和救災物資發放至災區,為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盡一份綿薄之力。
災害無情,人間有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除了救援及重建的資金,搶險器材、帳篷、衣服、被褥、食品、礦泉水、醫療用品、環境及飲水消毒劑等物資,都可以幫助災區人民共渡難關。讓無數的情,拯救正在苦難中的同胞,讓無數的愛,點燃這個國家繼續前行的希望。讓你我的關懷給災區送去一絲溫暖。
四、 活動時間
2010年4月15日至2010年4月21日
五、 活動流程
1、 在本部、工學部、信息學部、醫學部設定六個募捐點,定於中午11時至13時,下午17時至18時,由青海老鄉會成員分組組織募捐活動,當日晚上將募捐全款匯總。
2、 暫定於2010年4月17日星期六晚,舉行以「抗震救災,有你有我——支持玉樹」為主題的慈善晚會,在現場的文藝演出中穿插募捐活動。
3、 聯系武漢地區其他高校類似老鄉會組織,在其他高校同時發起募捐活動。(已聯繫到華中科技大學,中南民族大學)
4、 聯系各大校園媒體,楚天都市報,長江商報,為本次活動做跟蹤報道和監督,是本次活動的善款在完全透明公開的流程中全部捐助於青海省玉樹自治州的受災地區。(已聯系長江商報,珞珈之音,武漢大學未來網)
六、 可行性分析
1、 我們是青海人,我不能磕長頭,我不能堆瑪尼石,我不能轉到虔誠的經桶。在遠方我只有一個干凈的心為玉樹祈禱,為家鄉祈禱!作為當代大學生,面對災難,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承擔。
2、 我們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時間完成本次募捐活動。
3、 已聯繫到長江商報,楚天都市報,珞珈之聲,未來網等媒體。
4、 無需過多經費支持。
七、 預期活動結果
全部善款捐助於青海省玉樹自治州受災地區。全部物資捐助於湖北省紅十字協會
「青海省玉樹自治州地震」募捐活動策劃書
一、 活動主題
抗震救災,有你有我——支持玉樹
二、 活動背景
北京時間2010年4月14日早上07點49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北緯33.1,東經96.7)發生7.1級地震,玉樹州州府結古鎮附近的西航村(音)已經夷為平地,99%民房全部倒塌。強震再次震撼中華,截止目前,已經有四百生命在瞬間流逝、數萬民眾情況不明,有家難歸。餘震不斷,災情仍在擴大中。繼2008年汶川地震後悲劇再次發生,舉國關注。
災難當前,相關領導已趕赴災區,蘭州軍區駐玉樹官兵也已展開自救。由於玉樹經濟落後,災區目前缺乏各種物資,災區人民需要一雙手,把他們拉出廢墟;他們需要一袋血,挽救瀕臨失去的生命;他們需要一頂帳篷,可供暫時棲身。此時此刻,國人當盡全民之力,救災區民眾於水火。
當同胞人民還處在災害之中時,我們青海老鄉還能做什麼?我們全體同胞還能做什麼?我們要希望以實際行動支援青海玉樹人民,展現自己的一份愛心,盡一份綿薄之力,同時弘揚作為武大學子自強弘毅的時代精神風貌。
當前中國紅十字會向全國發出救助青海玉樹地震募捐緊急呼籲,為此,我們倡議發起「抗震救災,有你有我—支援玉樹」的募捐賑災活動。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同學和廣大人民群眾可以一起伸出援助之手,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可以一起貢獻綿薄之力,任何一個逝者的名字,都將被紀念;任何為賑災做出的努力,也應該被銘記。凡捐錢捐物者,對於個人,我們都會將名字銘記在冊,讓更多人共同為之感動,讓青海人民感受到來自全國同胞的溫暖,讓玉樹堅持下去。
三、 活動目的及意義
活動時間緊急,目的是盡快的召集廣大同學老師捐款捐物,我們將以最快的方式將捐得的現金和救災物資發放至災區,為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盡一份綿薄之力。
災害無情,人間有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除了救援及重建的資金,搶險器材、帳篷、衣服、被褥、食品、礦泉水、醫療用品、環境及飲水消毒劑等物資,都可以幫助災區人民共渡難關。讓無數的情,拯救正在苦難中的同胞,讓無數的愛,點燃這個國家繼續前行的希望。讓你我的關懷給災區送去一絲溫暖。
四、 活動時間
2010年4月15日至2010年4月21日
五、 活動流程
1、 在本部、工學部、信息學部、醫學部設定六個募捐點,定於中午11時至13時,下午17時至18時,由青海老鄉會成員分組組織募捐活動,當日晚上將募捐全款匯總。
2、 暫定於2010年4月17日星期六晚,舉行以「抗震救災,有你有我——支持玉樹」為主題的慈善晚會,在現場的文藝演出中穿插募捐活動。
3、 聯系武漢地區其他高校類似老鄉會組織,在其他高校同時發起募捐活動。(已聯繫到華中科技大學,中南民族大學)
4、 聯系各大校園媒體,楚天都市報,長江商報,為本次活動做跟蹤報道和監督,是本次活動的善款在完全透明公開的流程中全部捐助於青海省玉樹自治州的受災地區。(已聯系長江商報,珞珈之音,武漢大學未來網)
六、 可行性分析
1、 我們是青海人,我不能磕長頭,我不能堆瑪尼石,我不能轉到虔誠的經桶。在遠方我只有一個干凈的心為玉樹祈禱,為家鄉祈禱!作為當代大學生,面對災難,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承擔。
2、 我們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時間完成本次募捐活動。
3、 已聯繫到長江商報,楚天都市報,珞珈之聲,未來網等媒體。
4、 無需過多經費支持。
七、 預期活動結果
全部善款捐助於青海省玉樹自治州受災地區。全部物資捐助於湖北省紅十字協會
參考自:大學生精英論壇 http://bbs.172xiaoyuan.com/原文地址: http://bbs.172xiaoyuan.com/viewthread.php?tid=8736 。
F. 以安全為主題的活動策劃(急)
消防安全演練,練習地震逃生,人員疏散等等
G. 最近要做學校的地震疏散方案,需要涉及哪些方面疏散線路和安全區域應該根據什麼來確定
我去年組織了全區中小學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活動,把疏散方案給你個樣本:
襄州區中小學校地震消防應急演練方案(樣本)
一、演練目的
通過地震應急演練,在校師生掌握應急避震的正確方法,熟悉震後緊急疏散的程序和線路,確保在地震來臨時,地震應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進行,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特別是減少不必要的非震傷害。同時通過演練活動培養學生聽從指揮、團結互助的品德,提高突發公共事件下的應急反應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練安排
1、內容:
(1)防震安全知識培訓
(2)應急避震暨防踩踏室外演練
2、對象:全體學生。
3、時間:2013年5月 日(周幾具體時間)
三、演練准備
1、演練前召開動員大會,讓學生熟悉應急避震的正確方法,分析應急避震的環境條件,闡述地震應急演練的重要意義,講明演練的程序、內容、時間和紀律要求,以及各個班級疏散的路線和到達的區域,同時強調演練是預防性、模擬性練習,並非真正的地震應急和疏散,以免發生誤解而引發地震謠傳。
2、演練前對疏散路線必經之處和到達的「安全地帶」進行實地仔細檢查,對存在問題及時進行整改,消除障礙和隱患,確保線路暢通和安全。
四、演練要求
1、不要驚慌,聽從指揮,服從安排。
2、保持安靜,動作敏捷、規范,嚴禁推拉、沖撞、擁擠。
3、按規定線路疏散,不得串線。
4、統一穿著校服。
五、演練組織機構設置
1、領導小組
組 長:XXX
副組長: XXX XXX XXX
成 員:XXX XXX XXX XXX XXX
2、領導小組成員職責分工:
XXX:負責指揮監督防震防火演練全過程。
XXX:負責協調演練中的各項安全事務, 人員調度。
XXX:負責安排各班級安全疏散路線,各崗位人員職責。
XXX:人員及傷亡統計。
XXX、XXX:後勤保障及救護。
XXX XXX:教學樓內安全指揮。
各班班主任: 給學生講解防震、防火知識,正確的避震防火方法,引導學生按照疏散路線迅速離開教室,到達室外指定安全地點清查人數。班主任要自始至終跟隊,密切關注演練現場,維護活動紀律,防止意外發生。
信號員:XXX
拍 照:XXX
集合點負責人:(1)學校操場: XXX (2)學校廣場:XXX
六、各班級安全疏散路線和順序安排:
1、X樓演練各班撤離路線和順序:
A、按照X年級(X、X)班、X年級(X、X)班、X年級(X、X)班的順序沿樓梯西側下至一樓樓廳出西門-------學校操場集結。
B、按照X年級(X、X)班、X年級(X、X)班、X年級(X、X)班的順序沿樓梯東側下至一樓樓廳出東門-------學校操場集結。。
2、X樓演練各班撤離路線和順序:
A、按照X年級(X、X)班、X年級(X、X)班、X年級(X、X)班的順序沿樓梯西側下至一樓樓廳出西門-------學校小廣場集結。
B、按照X年級(X、X)班、X年級(X、X)班、X年級(X、X)班的順序沿樓梯東側下至一樓樓廳出東門-------學校小廣場集結。
3、學生撤離到「安全地帶」後,各班要清點人數,統計傷亡情況,並將統計數據報告集結點負責人匯總填表,演練結束後集結點負責人向指揮部匯總交表。
4、集結點:
高年級學校操場:負責人 XXX
低年級學校小廣場:負責人 XXX
七、教師安全崗位職責安排:
1、班主任職責:給學生講解防震知識,正確的避震方法,引導學生按照疏散路線迅速離開教室,到達室外指定安全地點清查人數。
(1)「地震警報」發出後,指導學生進行室內避震,糾正學生的不正確動作和姿勢。
(2)「地震警報」解除後,帶領學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帶」 。
(3)學生撤離到「安全地帶」後,各班清點人數,統計傷亡情況,並將統計數據報告演練指揮部匯總。
(4)班主任要自始至終跟隊,密切關注演練現場,維護活動紀律,防止意外發生。
2、各樓層疏散組織人員職責:
①合理調節學生疏散的進度,特別是防止過度擁擠造成踩踏事故。
②處理學生疏散過程中的偶發事件
八、演練程序
(一)啟動程序
各位領導、老師,各位同學,襄州區XX小學地震應急疏散演練馬上就要開始,請大家做好准備,各就各位。請班主任重申演練程序和演練要求。(5分鍾)
(二)教室內應急避震演練
1、信號員發出「地震警報」信號(信號學校自己安排)。
2、上課教師(演練時為班主任)立即停止授課,轉而成為教室演練負責人,立即告知學生「地震了,保持鎮靜,不要慌」,並指揮學生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或課桌旁,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並盡可能用書包保護頭部。演練時間為1分鍾。
3、10秒後,信號員發出解除「地震警報」信號(信號學校自己安排)。
4、第二次警報:學習進行應急疏散防踩踏室外演練。
(假想發生地震後,師生應急避險結束,開始有序疏散)。
(1)聽到疏散信號後,所有參演教師按分工到指定位置(各樓梯轉角、各樓層樓梯口均應有教師),任課教師或班長立即把門打開,任課教師指揮學生分組有序地按疏散路線疏散,教師在教師門口控制疏散速度,並保證學生以縱向2隊撤離。
疏散過程中,前後學生應保持一臂間距,以雙手護頭,以防被砸(消防疏散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防窒息,彎腰避開煙霧)。
(2)在樓梯撤離時,應保證隊伍靠兩側,留出中間應急通道(避開摔倒學生)。在撤離途中,如發現擁擠、摔倒,在摔倒或擁擠後面的學生或老師應大聲喊:「站住」,同時停止不動,教師招呼本班學生停下,等險情排出後,再招呼學生按順序撤出。
(3)到達操場的班級,班長迅速組織好本班隊伍並清點人數,清點完畢後向演練總指揮報告。
學生全部撤離到操場,應急疏散防踩踏室外演練結束。總指揮長進行總結和安全教育,宣布全部演練結束。
H. 求一篇5.12地震策劃書
「勿忘國難,珍愛生命」
512紀念汶川大地震系列活動
初步方案:
活動內容
1、緬懷汶川國難中同胞姐妹
2、以紀念為載體,以防災減災避災宣傳、知識普及為主。
3、以文藝表演為表現形式,輔以現場演習、演練。
活動時間
2009年5月12日
發起單位
臨清市義工聯合會
參與單位
共青團臨清市委、臨清市地震局、臨清市消防大隊、臨清市交警大隊、更多單位徵集中…
活動計劃
1、製作展板,當天在文化廣場前側設置,之後(5月13日)在政府綜合樓東側設置至月末。
①全面回顧汶川大地震的情況以及地震發生後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共抗災難的勇氣和決心,同時回顧臨清人民在地震發生後給予災區的支援和幫助(徵集有關個人或集體援川的文字、圖片資料)。
②系統地以展板形式,宣傳在火災、地震、水災等重大災難發生時,如何減災避險,減少傷亡。
2、聯合團市委、地震局、消防隊、交警隊等有關部門,當晚舉辦以「紀念512汶川大地震」為主題的公益晚會。暫定名「勿忘國難,珍愛生命」主題公益晚會。
3、邀請汶川地震發生後,臨清赴川參與救援的代表到場,講述在災區的所見所聞,與觀眾分享救災的切身感受。
4、聯系美協書協的畫家現場潑墨,謹做紀念。其作品捐贈給市博物館。
5.徵集演出義演人員,贊助單位。
6、聯系市消防隊官兵,現場演練表演及介紹逃生救生知識。以緊急疏散、消防演練等參與性較強的宣傳教育活動。
7、現場散發紀念彩頁傳單,發放紀念章。
8、聯系災區需要救助的兒童,現場招募愛心人士,幫助結成救助對子。
熱忱期待企事業單位的參與和支持。
I. 要一篇以《醫護》愛心為主題512汶川大地震為中心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災難發生後,全國的醫務工作者們牢記使命,救死扶傷,眾志成城,身體力行地踐行著醫務人員的社會責任,展示出崇高的職業精神,抗震救災的行動閃耀出熠熠光輝。本文以地震發生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全力以赴積極開展傷員救治工作為視角,展現新時代醫護人員的職業精神。
1 醫護職業精神的內涵
職業精神(Medical professinalism)是指醫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具有的醫學科學精神與醫學人文精神的統一。⑴因此職業精神不僅僅包括技術造詣,還包括「以病人為中心」的價值關懷和服務精神,有別於堅守職業行為底線的職業道德,是職業道德的升華,是內化守常的倫理准則。早在公元前5世紀,《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就談到:「凡授我藝者,敬之如父母,作為終身同業伴侶,彼有急需我接濟之。視彼兒女,猶我兄弟��」我國自古對醫者有「醫乃仁術」、「大醫精誠」、「人命至重,貴逾千金」等道德要求。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簡論醫德內涵》一文中指出,醫生要有愛心、良心和責任心,要想方設法為病人看好病,想方設法是指對病人負責的態度,看好病是指醫生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技術精益求精的追求,這正是新時代醫學職業精神的體現與要求。⑵ 「
2 新時代醫護人員的職業精神
2.1 利他主義精神
利他主義精神是醫護人員職業精神的核心,它要求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將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切實做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地震發生時,醫院堅持撤離中先病人、後醫護人員的原則,對不能撤離的50台手術堅持完成,對無法撤離的ICU病房,科室全體醫護人員一直堅守崗位,病人在,醫護人員在。震後,華西醫院主動放棄自身利益,立即組織騰出床位上千張,免費收治災區傷員,並積極與其它醫療機構協調,建立危重病人轉入華西醫院,輕病人轉入其它醫療機構的轉診機制,充分體現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截至5月21日16時,醫院接診病人1900人,入院1160餘人,現在院980餘人,開展手術700餘台。外派醫療隊一支24人,在災區一線發揚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堅守崗位,連續十天十夜奮戰在醫療第一線,淋漓盡致地書寫著醫務人員的利他主義精神。5月12日,都江堰市女孩賈正嬌,地震被埋48小時後成功獲救,15日被送入華西醫院ICU病房。由於長時間被埋和擠壓,她全身多處擠傷,尤其是雙腿靜脈不暢,賈正嬌最擔心的就是保不住自己的腿。醫護人員給予她最精心的照料,用最先進的掃描儀為她作全面檢查,不僅關愛她的健康,更重視維護她的利益與幸福。通過竭盡全力地救治,終於保住了她的雙腿,這對於一個20歲如花般年齡的女孩來說,代表和體現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2008年5月19日,在沉痛哀悼「5·12」汶川地震遇難同胞之際,華西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庄嚴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將牢記使命,竭盡所能,救死扶傷,與災區人民血脈相連,守望相助。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奪取抗震救災的最後勝利!」,充分展示出醫護人員的利他主義精神。
2.2 團隊精神
醫療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決不是個人行為,不是簡單的一對一的關系。它需要醫生、護士、醫技人員等一個團隊的親密合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更是集體力量的深度開發和展示。這里的團隊不僅僅指單個科室不同崗位之間人員的合作,也包括多科協作聯合救治危重病人的團隊合作,還有跨國籍、跨省份、跨醫院之間院內醫療團隊的合作和院內團隊與抗震救災一線醫療團隊的合作等。災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傷員大多為病情危重的病人,醫院立即抽調外科、內科、麻醉、ICU、感染、營養等方面的高級專家,集中精兵強將,組建多學科專家組,應對重危傷員的救治,極大地提升了傷員救治的質量,在來院的近2000名病人中,死亡人數為8人,死亡率4%。院內各個科室之間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幫助。例如,由於震後骨傷病人較多,按照醫院的統一部署,將眼科的部分病房用來收治骨傷病人,由部分骨科的醫生和眼科的護士組成新的團隊負責眼科骨傷病人的救治工作。由於平時護理的都是眼科病人,接收護理骨科病人給眼科的護理團隊帶來的嚴峻的挑戰和考驗。但為了配合醫生做好工作,他們從護士長到普通護士都積極主動地向骨科護士請教,用最短的實踐掌握了護理技巧,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從5月14日起,先後有21支省外醫療隊,280餘名醫護人員來我院支援,與我院工作人員一起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促進和保障了整體救治工作的順利開展。5月16日,衛生部將「抗震救災省外醫療隊後勤物資供應中心」設在華西醫院,由我院後勤團隊保障省外醫療隊在一線救治工作的物資供應,通過團隊合作,使50多支省外醫療隊能夠及時地完成搶救任務。5月17日,通過技術支撐、遠程聯線,實現了我院醫療團隊與戰地醫院醫療團隊協同救治受災病員,截至5月19日,已完成82例遠程影像傳輸與會診。
2.3 情感責任
災後給病人造成的不僅是身體傷害,也給心裡留下了沉重的心理創傷。醫護人員在傷員救治的過程中,必須跟他們進行情感交流,穩定他們的情緒,給予他們心理援助。5月15日,醫院全面啟動災後病人和災區的心理干預機制,組成了一支由專家率領的600多人的心理干預隊伍,深入各科室病房和重災區開展工作,鼓勵他們解開精神枷鎖,勇敢面對現實。一位汶川縣的傷員,從都江堰轉入華西醫院,家人杳無音信,幾天未進食,絕望地看著醫護人員。當醫生告訴他昨天剛從都江堰一線回來後,才開始慢慢地走進他的內心世界,並試著為他撥打了妻子的電話。當電話撥通,他聽到妻子那熟悉的聲音並了解到家人都平安時,突然掙掉了手臂上的綳帶,並嚷著說餓了,要吃東西。醫護人員為他高興不已,完全做到了與病人同呼吸,共命運,悲患者所悲,喜患者所喜。一位來自汶川映秀鎮的3歲小男孩,送到急診科經過檢查以後,並無傷情,但由於空轉出來的時候是獨自一人無法聯系父母,小孩嚎啕大哭要找爸爸媽媽,醫護人員立即扮演起爸爸媽媽的角色,至他媽媽被成功轉移出來接他離開時,這個小孩與我們的醫護人員已經生活了一個星期,並叫醫護人員為爸爸媽媽。
2.4 獻身精神
醫護人員一旦選擇了醫學職業,就等於選擇了奉獻,就要具備為人類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獻身的精神。災難發生後,我院在第一時間派出了醫療隊奔赴一線,24個名額卻人人都爭著想去。有句話說,「慷慨就死易,從容就義難」,危急關頭,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體現出醫護人員崇高的職業精神。一位隊員在自己的戰地日記中這樣寫道,「夜深了,但我們仍能看到公路上來不及清理的巨石,沒有塌方完的峭壁就懸在我們頭頂。車子在崎嶇狹窄的路上艱難的前進,餘震仍不時地襲來,山上石頭『嘩嘩』滑落的聲音也不時地傳入耳里��但這一切都沒有動搖我們第一時間到達災區救死扶傷的決心。幾名博士後在給醫院的請戰書里這樣寫道,「作為黨和國家培養的青年醫務工作者,面對這一艱巨困難和嚴峻挑戰,我們牢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真切希望能夠沖鋒在前,切實實踐救死扶傷的神聖職責。廢墟里傷者無力的呻吟,瓦礫旁孩子痛苦的哭喊,帳篷內大量等待救治的患者,雨夜中獻血群眾排起的長龍,都讓我們難以平靜,無法沉默、不能等待!我們堅決要求到抗震救災的前線去。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准備,隨時待命��」。5月14日,我院發現5例創口芽孢病人,發生氣性壞疽的可能性極大,病人立即被送到隔離病房,在隔離病房內,經過感染科醫護人員的悉心照顧,所有感染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命體征平穩。
2.5 推進社會公平的責任
與一般病人相比,震後傷員是屬於沒有足夠能力來保護他們自己利益的人群,可謂「弱勢病人」⑶。這就要求醫護人員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在優質高效完成救治任務的前提下,將有效的醫療資源公平公正地用在傷員身上。華西醫院通過與其他醫療機構建立「輕傷轉出,重傷轉入」的雙向轉診機制,使每一位傷員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醫護人員對傷員的救治全力以赴,尊重每一個生命,不受性別、年齡、民族、身份、財富等其他條件的影響,使每個傷員平等享受衛生資源或公正分配的權利落到實處。
3 結束語
「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工作已取得階段性勝利,但仍有許多重傷員正從災區或其他醫院轉運而來,住院醫療壓力還將持續增加並維持一段時間。目前,醫護人員們正頂住壓力,全力以赴,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在衛生行政部門的指揮下,在全國醫療同行的支援和配合下,以崇高的職業精神和勇於戰勝一切困難的團隊戰鬥力,頑強拼搏,奪取抗震救災的最後勝利!我們相信,這種職業精神不僅是體現在戰時,更內化為每一名醫護人員的行為做事的准則
J. 急求一份去地震災區的活動策劃書
一、活動主題:因為愛,為青海地震災區募捐活動!二、活動背景: 2010年4月14日清晨7時49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地震震中位於縣城附近。截止15日2時,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8000多人受傷,1.5萬戶民房倒塌,有10萬戶災民需要轉移安置。截止14日18時00分,災區共記錄到餘震總數為606次,其中4.0級以上4次。 這是繼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來,發生在我國境內的又一場地震天災,此次青海地震又將給災區的人民帶來永生難忘的痛苦記憶。 我們相信有一種擁有叫做付出,我們知道有一種收獲叫做奉獻,我們渴望為生命賦予信仰,我們願意讓信仰付諸行動。送人燈盞,收留餘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本策劃書由「172校園活動網」整理)三、活動主辦單位:
某某大學校團委學生委員會協辦單位:172校園活動網
四、活動目的:
為了進一步配合災區人民的重建工作,全力拯救災難中的受難者,充分響應落實國家的號召與倡議,彰顯我校學子的強烈責任感與同情心,突顯某某大學師生的濟世情懷,用行動傳達無限的愛國情節,由校團委、學生會、社團聯合會向全體學生發出倡議,伸出我們的雙手,獻出我們的愛心,用每個人力所能及的付出,匯成愛的洪流;用我們共同的力量,為緩解災區人民困境、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貢獻微薄之力。
五、活動時間:
2010年4月15日—20日
六、活動地點:
某某大學各校區
七、參與人員: 全校師生八、活動流程:
1、為了便於老師們、同學們向災區捐款,校團委、學生會,決定於4月15日—16日在各二級學院、各班內進行募捐。
(1)屆時各二級學院要聯系各班負責人,通知其募捐事宜。
(2)各班由班委在班級內部策劃、組織募捐活動,工作人員要做好登記工作,並開出募款收據,所捐款項由班級負責人保管。
2、於4月19日下午16:30在某校區籃球場進行以各二級學院班級為單位(各班負責人為班級代表)進行募捐活動。
(1)由相關領導致募捐活動開幕詞
(2)學生代表發言
(3)校園歌手大賽選手,配合當天的募捐活動,進行現場義演。
(4)募捐活動正式開始
工作人員將做好登記工作,並開出募款收據。我們將在募捐結束後,當場清點及公布捐款數額,並把所有捐款統一通過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發放給受災地區人民。
(5)募捐活動結束後,舉行「心系災區民眾,秉承濟世情懷」為主題的簽名活動並合影留念。
(6)本次活動結束後,校團委將及時把捐款詳細資料公布在校內網上,並將評選出五個先進集體,十名「愛心大使」。
九、活動募捐物資:
限於錢款
十、宣傳形式:
橫幅、海報、廣播站、宣傳單、展板、媒體等
十一、活動要求:
本次募捐活動採取自願原則,任何組織、個人不得干預。
希望各二級學院團工委和各班團支部高度重視本次募捐活動,精心准備,確保活動順利開展,讓所捐款項盡早送到災區人民手中。
某某大學校團委學生委員會
2010年4月15日 參考自:172校園活動網 http://www.172xiaoyuan.com/cehuashu/xiaoyuan/2010/0415/3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