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贊美上海外灘風景詞語
引人入勝
美不勝收 流連忘返
遊人如織 [yóu rén rú zhī]
生詞本
基本釋義
遊人像織布的線一樣,密密麻麻
網路釋義
遊人如織,漢語成語。拼音:yóu rén rú zhī釋義:形容遊人多得像織布的線一樣,密密麻麻。
② 上海外灘22號亞柏口碑怎樣
這個還是要看效果的,有些地方級別很高,宣傳做得很好,但是做出來就是不好看。問這個問題,不如去網路貼吧在上海整形醫院吧探討一下。
③ 60年代位於上海外灘的廣播電台,有誰了解
概述
民國12年(1923年)1月23日,上海外灘廣東路一座由外國人經營的50瓦電台開始播音。這是上海的第一座廣播電台,也是全國最早的無線廣播電台之一。上海早期無線廣播均屬外商經營,目的是為本公司產品做廣告。當時中國北洋政府對民間裝用無線電是禁止的,而一些外國人恃強妄為。直到民國16年(1927年)後才出現華商民辦電台。歷史上上海民辦電台最多時超過200家。政府官辦電台到民國24年才在上海設立。民國26年八一三抗戰爆發,特別是從民國30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至民國34年8月抗戰勝利前,侵華日軍和汪偽政府控制了上海廣播事業。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接收組建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上海廣播電台,播音用的中波機、短波機的總功率為1.8千瓦。截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全市共有民營電台23家,「軍營」(含「公營」)電台22家,官辦電台1家。
1949年5月誕生的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以下簡稱上海電台),是由隨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的華東新華廣播電台主要成員,奉命接管國民黨辦的上海廣播電台後建立的。她揭開了上海廣播事業的新篇章。
解放初期,上海電台除對上海地區廣播外,還承擔對華東地區廣播任務,其中包括首開對台灣廣播。這就要求迅速擴大發射功率,使廣播載體與不斷增加的節目套數相適應。華東人民廣播電台成立後,連同上海電台的5套節目共辦6套節目,後在調整中又增加到9套,每天播出時間最多時達122小時44分。50年代,有線廣播在上海市區及市郊各縣先後建立並迅速發展起來,廣播喇叭入戶率及技術質量均屬全國先進水平。
人民廣播事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有曲折,從50年代的「反右派」斗爭到60年代發生的「文化大革命」,上海廣播事業多次遭到嚴重破壞,一度導致廣播規模萎縮甚至出現自辦節目空白。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後,經過撥亂反正,上海廣播事業又迎來第二個春天。中波廣播、短波廣播、調頻立體聲廣播以及有線廣播為載體的各類節目不僅套數多,節目種類也多。上海電台1988年各種不同名稱的節目有115個,與「文化大革命」前節目最多時的1952年相比,欄目增加50%。
起於80年代並於90年代初得以深化的廣播改革,推動上海廣播事業的發展進入黃金時期。上海電台建立了以新聞綜合台為骨乾的8個系列台,使用13個頻率,形成立體式、多功能、多層次、多元化、全方位的廣播群體優勢新格局,使廣播在實踐中形成的信息傳播功能、宣傳教育功能、社會服務功能、輿論監督功能、文化娛樂功能、人民講壇功能等多功能作用,在各系列台節目中體現出來。1992年東方廣播電台成立,又使上海廣播事業發展產生一個新的飛躍。東方電台擁有2套發射頻率,每天播出節目達57小時。到1993年底,上海電台、東方電台共辦節目11套,每天總播出時間達185小時,加上縣、區的廣播,上海廣播從傳播手段到宣傳規模,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國內外的影響日益擴大。
隨著廣播事業規模不斷拓展,各級組織機構也在實踐中日臻完善,廣播工作者的隊伍逐步壯大。
檔案現在應該是在檔案局撒
④ 哪裡可以下載上海外灘的宣傳片
外灘周圍怎麼可能有大學。大學比較集中的在松江大學城,還有一些大學的分校區分布在上海的各個區域。
⑤ 上海世博會宣傳畫的意義是什麼
對於世博會(World Exposition)這一個「世界頂級」的「城市事件」 ,第一次大規模的進入中國的城市,單從《解放日報》的主題檢索中,從2000年6月到2007年5月份就有1622條的報道,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上海世博會已經帶給中國和上海以強烈的沖擊。
世博會是城市活動的頂級的表現形式,在一般的學術領域,世博會是當作「城市事件」來界定的,但它又不同於單純的政治性活動(如APEC)、經濟性活動(如廣交會、商品博覽會)、各類大型文化活動(如旅遊節、電視節、美食節等)、綜合性的體育類賽事(如奧運會、亞運會),相對於後幾類城市事件而言,世博會不僅綜合了政治、經濟、文化特徵,而且持續時間最長,聚集人流最多、投入量大等特點,而且是對人類社會所取得的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領域的最高成果的展示,對於舉辦城市而言是名副其實的「盛會」。自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的首屆世博會開始,每一屆無論是那種形式的,何種規模的都對舉辦城市的城市建設和城市形象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城市形象塑造和傳遞的重要平台。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中心,是在全球化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活動中最重要的因子,面對著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競爭,各個城市都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調整自己的定位,實施恰當的策略,塑造自己的形象,在分析和比較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城市現有的積極力量,發展區位競爭優勢,增強城市的競爭力、凝聚力、輻射力和吸引力。在日益嚴峻的全球化經濟浪潮下,城市成像成為城市的一個活的名片,直接刺激著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居民和外來人口、企業的大腦。
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在世界上的形象左右著各國對中國的評價,影響著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開放城市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經濟地位,在未來的十多年時間里,上海乃至中國所擁有的重大的全球性事件並不多見,抓住這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將一個嶄新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上海城市形象展現給全世界,不僅具有極強的經濟意義,更有深刻的政治意義。
全球化讓城市「體面的」走出去,當今世界的競爭是以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由於國家中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活動都是在城市中舉辦,城市稱為一個國家的組成細胞,從這個意義上說,國家之間的競爭就體現在城市之間的競爭上。全球化的社會發展趨勢讓每個國家都主動的走出去,走向世界,脫離狹小的空間,實現與國際的接軌,城市作為人類一切活動中最核心的節點,反映了人類發展的進步,人類的文化文明,人類的生存狀態,是一個國家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2010年上海世博會給上海傳遞城市形象一個強大的「擴音器」,從歷史上每次世博會的舉辦看,世博會都會成為該城市迅速發展的催化劑,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將會引發7000萬的旅遊人數,將會產生近3000小時的媒體報道,這些數量龐大的遊客群體和報道將在世博會期間極大的推動上海的城市形象,通過媒體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一個核心的議題,改變、影響、提升、強化、放大著人們對上海的印象。
上海世博會助推上海在世界的文化認同,世博會的本質是一種旅遊事件,是古代集市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的根本目的和意義已經由產品的交換轉化成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塑造和宣揚,從根本上講是通過文化的交流、傳遞,實現本民族、區域的文化在更大范圍的認同。上海成功的申辦了2010年的世博會,並選擇了城市作為它的展示主題,在世博會選址所在的黃浦江兩岸區域中,濃縮了上海近現代的城市發展軌跡:19世紀以前的老城廂、20世紀早期形成的外灘、20世紀後期形成的陸家嘴CBD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北外灘國際航運中心正是全力展示上海近現代以來所有的文明成果的主力平台。面對全球化的激烈競爭,大約在20世紀90年代後,城市的發展和更新就具有了城市硬體設施建設以外的軟的因素,這是對城市發展更適合人的居住踢出的高層次的要求——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廣來提升城市競爭力以謀求更高的競爭能力。
上海世博會的舉辦,正是切合了當前上海城市發展的熱點與重點,不僅涉及到上海歷史的沉澱和歷史文化遺產的綜合開發,更涉及到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在世界特別是西方國家中的形象,又是對上海綜合實力中軟實力的充分表達和拓展。
⑥ 誰知道虹口北外灘提籃橋街道霍山路動遷 大概給多少一平米
按照該地區近期動遷地塊的價格,評估價大概5萬不到一點
⑦ 上海外灘踩踏事件為什麼會死傷那麼多
1、對新年倒計時活動變更風險未作評估
大量市民遊客認為外灘風景區仍會舉辦新年倒計時活動,南京路商業街和黃浦江對岸的上海中心、東方明珠等舉辦的相關活動吸引了部分市民遊客專門至此觀看。對此,黃浦區政府在新年倒計時活動變更時,未對可能的人員聚集安全風險予以高度重視,沒有進行評估,缺乏應有認知,導致判斷失誤。
2、新年倒計時活動變更信息宣傳嚴重不到位
新年倒計時活動變更後,主辦單位應當提前向社會充分告知活動信息。但是,直至2014年12月30日,黃浦區旅遊局才對外正式發布了新年倒計時活動信息,對「外灘」與「外灘源」的區別沒有特別提醒和廣泛宣傳,信息公告不及時、不到位、不充分。
3、預防准備嚴重缺失
黃浦公安分局未按照黃浦區政府常務會議要求,在編制的新年倒計時活動安全保衛工作方案中,僅對外灘源新年倒計時活動進行了安全評估,未對外灘風景區安全風險進行專門評估。黃浦公安分局僅會同黃浦區市政委等有關部門在外灘風景區及南京路沿線布置了350名民警、108名城市管理和輔助人員、100名武警,安保人員配置嚴重不足。
4、對監測人員流量變化情況未及時研判、預警,未發布提示信息
2014年12月31日20時至事件發生時,外灘風景區人員流量呈上升趨勢。黃浦公安分局指揮中心未嚴格落實上海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每半小時上報人員流量監測情況的工作要求,也未及時向黃浦區委區政府總值班室報告。
黃浦公安分局對各時段人員流量快速遞增的變動情況未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未報請黃浦區政府發布預警,控制事態發展。對上海市公安局多次提醒的形勢研判要求,未作響應。
5、應對處置失當
針對事發當晚持續增加的人員流量,在現場現有警力配備明顯不足的情況下,黃浦公安分局只對警力部署作了部分調整,沒有採取其他有效措施,一直未向黃浦區政府和上海市公安局報告,未向上海市公安局提出增援需求,也未落實上海市公安局相關指令,處置措施不當。上海市公安局對黃浦公安分局處置措施不當指導監督不到位。黃浦區政府未及時向上海市政府報送事件信息。
(7)北外灘宣傳擴展閱讀:
這起事件暴露出公共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盲點,特別是對無主辦單位的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風險評估不足、准備不充分,存在管理空白。要按照國務院《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對大型群眾性活動嚴格依法審批,切實落實相應監管和防範措施。
盡快制定出台本市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實施辦法,加強對公共場所群眾自發聚集活動管理,填補無組織群眾活動的管理空白。對照國家旅遊局日前下發的《景區最大承載量核定導則》,本市各景區要抓緊核算遊客最大承載量,制定遊客流量控制預案。
各區縣、各部門和單位要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要求,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重心下沉。在6月底前完成對旅遊景點、商業設施、體育場館、娛樂場所、公園、學校、地鐵、機場、車站、碼頭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公共安全檢查,梳理風險隱患清單,落實整改治理措施。
要督促相關經營和管理單位制定應急預案,明確最大人流承載量、限流措施和疏散路線等具體內容,做到「有組織活動有預案,群眾自發活動也要有預案」,尤其對活動變更要做好風險評估、信息發布等工作。
要根據應急預案,落實活動場所的供水供電、臨時廁所、移動通信等基本保障措施。各區縣要在年底前對涉及公共安全的重要場所進行全面梳理和評估,符合條件的要建立區縣級基層應急管理單元,明確管理單元牽頭主體,做實特定區域應急管理工作。
⑧ 上海外灘的大鍾叫什麼名字
上海外灘的大鍾叫海關大樓大鍾
上海海關大樓最著名的是它高聳的鍾樓和大鍾。海關大樓安裝大鍾起步於19世紀下半葉,1893年竣工的教堂式江海北關大樓上安裝了一座海關大鍾。
從19世紀開始,海關學習西方國家海關以天數計算船舶噸稅辦法,超過夜裡12點鍾就另加1天,由於進出口船舶來自世界各地,船舶自備時鍾誤差很大,經常引起爭議,為了統一報時,皆以海關鍾樓敲點為准,1893年建成的江海關大樓已安裝大鍾,此後建成的粵海關、潮海關、江漢關等大樓也都安裝大鍾。
1925年江海關投資430萬兩白銀建造新大樓時,稅務司和海關監督決心重造一隻全國最大、世界聞名的大鍾。兩年後,海關大鍾與大樓同時建成。
海關大鍾由英國Whitchurch公司設計製造,總造價為5000多兩白銀,1927年製成,同年8月從倫敦運到上海,原包裝木箱連同大鍾共重6.25噸,把6噸多重的大木箱吊到72米多高的鍾樓時,外灘馬路行人都停步觀望之吊裝奇景。1928年元旦敲響第一聲,逢刻「奏威斯敏斯特樂曲」。這座大鍾樓,亞洲名列第一,世界名列第三。
(8)北外灘宣傳擴展閱讀
90高齡海關大鍾「體檢」
上海海關大樓大鍾自1928年開始運轉,經過上海海關4代守鍾人的精心照顧,大鍾平穩走過了90年。但畢竟已近90歲高齡,大鍾機芯有不同程度的磨損,有些零部件局部磨損較大,存在走時不準或停擺的隱患。
2015年冬天大鍾就曾因機械故障停過工。今年7月20日,酷暑中的大鍾又出現了走時不準的情況,經過緊急搶修,7月23日暫時恢復正常。
考慮到近期大鍾發生故障的頻率和次數增多,為了維護大鍾「身體健康」,上海海關聯系了中國鍾廠於今日(8月18日)16:30對大鍾進行檢測維修,預計體檢時間為1-2天。檢測維修期間,可能會發生大鍾走時不準、停擺等情況,等修復後就能恢復正常,請大家不必過於擔心。
⑨ 上海外灘擁擠踩踏事故原因 什麼導致了2014跨年夜上海外灘踩踏事故
直接原因:外灘觀景平台的樓梯走道上出現人流對沖,有的人要下去,有的人要上去,在人流對沖過程中有人摔倒,導致周圍的人連續被擠倒踩踏。
根本原因:政府管理失職,既沒有通過廣泛的公共媒體向民眾提前宣傳當天晚上外灘沒有煙花表演(大部分人是沖著煙花表演而去外灘的,事先根本不知道那年沒有煙花表演,而往年都有),也沒有控制進入外灘的人數,導致人流密度過大,最終釀成慘禍。
⑩ 上海外灘跨年夜踩踏悲劇,據說是有人在人群中扔撒印似美金的代金券引起鬨搶惹的禍…跨年的
我覺得代金券不是主要原因,因為他們撒錢時,踩踏事件已經發生了10分鍾。主要原因是展台的設計和政府的宣傳部門,展台設計以前是給表演用的,因為位置也很好,很多人在上面拍照。導致上去和下來的人流對沖,一個人摔到了,後面的人想扶起來,再後面的人不知情,頭還在看上面的燈光和風景,撞到了前面的人,然後重復如此。宣傳部門的責任就是很多人並不是為了看高樓來外灘的,是為了看5D燈表演倒計時,以前都是在外灘表演的,政府知道今年的人會很多,特意開了兩個,而且兩個都在別的地方,為了緩解外灘的壓力,宣傳部門沒有在任何地方告訴老百姓,很多人以為在老地方,在展台等著,知道地方不對後,准備轉移地方,之後碰到了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