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葯物
(1)消毒葯生石灰:加水配成10%~20%石灰乳,適用於消毒口蹄疫、傳染性胸膜肺炎、羔羊腹瀉等病原污染的圈舍、地面及用具。干石灰可撒布地面消毒。
氫氧化鈉(火鹼):有強烈的腐蝕性,能殺死細菌、病毒和芽孢。其2%~3%水溶液可消毒羊舍和槽具等,並適用於門前消毒池。
來蘇兒:殺菌力強,但對芽孢無效。3%~5%的溶液可供羊舍、用具和排泄物的消毒。2%~3%的溶液用於手術器械及洗手消毒。0.5%~1%的濃度內服200毫升,可以治療羊胃腸炎。
新潔爾滅:為表面活性消毒劑,對許多細菌和黴菌殺傷力強。0.01%~0.05%的溶液用於黏膜和創傷的沖洗,0.1%的溶液用於皮膚、手指和術部消毒。
(2)抗生素類葯物青黴素:青黴素種類很多,常用的是青黴素鉀鹽和鈉鹽,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有較大的抑製作用。肌內注射可治療鏈球菌病、羔羊肺炎、氣腫疽和炭疽。治療用量:肌內注射20萬~80萬單位,每天2次,連用3~5天。不宜與四環素類、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磺胺類葯物配合使用。
鏈黴素:主要對革蘭氏陰性菌具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對少數革蘭氏陽性菌也有作用。口服可治療羔羊腹瀉,肌肉注射可治療炭疽、乳房炎、羔羊肺炎及布魯氏菌病。治療用量:羔羊口服0.2~0.5克,成年羊注射50萬~100萬單位,每天2次,連用3天。
泰樂黴素:對革蘭氏陽性菌及一些陰性菌有效,特別對支原形體的作用強,可治療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治療用量:肌內注射,每次每千克體重5~10毫克,內服量為100毫克,每天用葯1次。
(3)抗寄生蟲葯物硫酸銅:用於防治羊莫尼茨絛蟲、捻轉胃蟲及毛圓線蟲。治療用量:1%硫酸銅溶液內服,3~6月齡每隻每次30~45毫升,成年羊每隻每次80~100毫升。
丙硫咪唑:用於防治胃腸道線蟲、肺線蟲、肝片吸蟲和絛蟲有效,尤其對所有的消化道線蟲的成蟲驅除效果最好。治療用量:內服,每千克體重為10~15毫克。
阿維菌素、伊維菌素:為廣譜抗寄生蟲葯,具有高效廣譜和安全低毒等優點,對羊各種胃腸線蟲、蟎、蜱和虱均有很強的驅殺作用。口服,每千克體重0.2克或肌肉注射,每千克體重0.3~0.4克,可殺滅內外寄生蟲。
滅蟎靈:為擬除蟲菊酯類葯,用於羊外寄生蟲防治。稀釋2000倍用於葯浴,1500倍可局部塗擦。
(4)防疫用菌(疫)苗應嚴格按說明書要求執行。使用前都要注意其品種、數量和有效期,並注意瓶簽上的說明。
㈡ 抗生素使用規范
臨床應用抗生素時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一)嚴格掌握適應證凡屬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而且除考慮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針對性外,還必須掌握葯物的不良反應和體內過程與療效的關系。
(二)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採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懷疑為細菌感染者外,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後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檢出,且使臨床表現不典型,影響臨床確診,延誤治療。
(三)病毒性或估計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對各種病毒性感染並無療效,對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是無害無益的。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為細菌感染者外,一般不採用抗生素。
(四)皮膚、粘膜局部盡量避免反應應用抗生素因用後易發生過敏反應且易導致耐葯菌的產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黴素、桿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別是青黴素G的局部應用盡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膚燒傷時應用抗生素要選擇告辭適合的時期和合適的劑量。
(五)嚴格控制預防用抗生素的范圍在下列情況下可採用預防治療:
1.風濕熱病人,定期採用青黴素G,以消滅咽部溶血鏈球菌,防止風濕熱復發。
2.風濕性或先天性心臟病進行手術前後用青黴素G或其它適當的抗生素,以防止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發生。
3.感染灶切除時,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選用適當的抗生素。
4.戰傷或復合外傷後,採用青黴素G或四環素族以防止氣性壞疽。
5.結腸手術前採用卡那黴素,新黴素等作腸道准備。
6.嚴重燒傷後,在植皮前應用青黴素G消滅創面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或按創面細菌和葯敏結果採用適當的抗生素防止敗血症的發生。
7.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擴張症患者,可在冬季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限於門診)。
8.顱腦術前1天應用抗生素,可預防感染。
(六)強調綜合治療的重要性在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人體防禦機制的重要性,不能過分依賴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視了人體內在的因素,當人體免疫球蛋白的質量和數量不足、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細胞性能與質量不足時,抗生素治療則難以秦效。因此,在應用抗生素的同進應盡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狀況得到改善;採取各種綜合措施,以提高機體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過高的體溫;注意飲食和休息;糾正水、電解質和鹼平衡失調;改善微循環;補充血容量;以及處理原發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㈢ 怎樣合理使用抗生素
專家談抗生素的合理應用
訪談專家:肖永紅 北京大學臨床葯理研究所副所長 教授兼主任醫師
抗生素概述
抗生素大家實際上不陌生了,嚴格意義上講,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濃度下對所有的生命物質有抑制和殺滅作用的葯物。比如說我們針對細菌、病毒、寄生蟲甚至抗腫瘤的葯物都屬於抗生素的范疇。但我們在日常生活和醫療當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針對細菌、病毒微生物的葯物它的種類是相當多的。大概可以分成十餘種大類。在臨床上常用的應該有一百多品種,比如我們常用的青黴素一類有很多的品種。頭孢菌素、紅黴素類也有很多種。每一種類都有自己的特點,在使用時針對不同的的疾病、人群、細菌等,所以應該按照不同的人群、疾病來予以適當地選用。
抗生素按它的定義講,是在很低的濃度下面能夠殺滅生命體,比如細菌和病毒。能夠殺滅生命體的東西是比較多的,比如家裡使用的消毒的東西也能殺滅生命體但只能叫消毒劑,這種消毒劑不能用在人體裡面,只能用在體外的環境消毒使用。抗生素是在很低濃度下並且能夠在人體裡面使用的毒性比較低安全性比較高的葯物。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殺滅感染我們的微生物,目的是把病原體殺滅,控制疾病,以最終治療疾病。
抗生素與抗菌葯和消炎葯的區別
抗生素的品種繁多使用廣泛,在普通人群中間的知名度很高,這樣就造成了它在名稱方面比較混亂的狀態。長期以來,不光在普通民眾,甚至在一些專業人員對嚴格的抗生素的界定都不是非常有把握。老百姓一般所指的消炎葯估計就是抗生素,但實際上嚴格意義上講消炎葯和抗生素應該是不同的兩類葯物。我們所用的抗生素不是直接針對炎症來發揮作用的,而是針對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殺滅微生物的,而消炎葯是針對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斯匹林等等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葯。抗菌葯和抗生素是什麼關系呢?他們是大范圍和小范圍的關系。抗生素是針對所有能夠醫治殺滅的生命體,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腫瘤細胞等,抗菌葯物主要是殺滅細菌的。因為能引起人體感染的,除了細菌以外還有很多的微生物,比如去年流行的非典,它是病毒感染,需要用抗病毒的葯物,抗病毒和抗細菌的葯物都可以算在抗生素的范疇裡面去。抗生素是比較廣義的,而抗菌葯物是比較專一的。
我國抗生素的使用現狀
臨床上基本每一個科室,每一個專業的醫生都在使用抗生素,它的使用率是非常高,對於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細菌的感染,寄生蟲的感染,支原體、衣原體等微生物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我們平常的很多疾病也確實屬於感染性疾病,如普通的感冒,上呼吸道的感染,泌尿道的感染,皮膚的感染,但他們引起的感染原是不同的,上呼吸道80-90%是病毒感染,而泌尿道的是細菌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我們要用抗病毒的抗生素,如果是細菌感染就要用抗細菌的抗生素。在醫院里抗生素的使用占總量的30-50%。其中一部分是需要使用的,另外一部分屬於不合理使用。除了醫院,老百姓的家裡都會有抗生素存在,葯店裡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抗生素。在我國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廣泛的,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合理之處,這就需要進行嚴格的、科學的指導管理。
在歐美的發達國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佔到所有葯品的10%左右。而我國最低的醫院是佔到30%,基層醫院可能高達50%。抗生素濫用是我們不可迴避的問題,究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第一,由於處於社會初步發展階段,國家的研究能力、原創能力不強,葯品以仿製為主,眾多的葯廠都在生產抗生素。第二,同一種抗生素有上百家的葯廠家生產,這樣市場銷售就可能存在惡性競爭,這種競爭會導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況出現。第三,醫學發展專業分工越來越細,每個醫生都有自己專業方面的問題,抗生素是常用葯專業性不如本專業那麼強,這樣就會存在誤用或者濫用的情況。第四,患者和患者家屬習慣性服用抗生素治病。比如感冒了,按照醫學的觀點,很多感冒都屬於病毒感染,嚴格意義上來講,沒有什麼有效的葯物,只是對症治療,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大家可能都有過這種經歷,感冒以後習慣性在葯店買一些感冒葯,同時加一點抗生素來使用。實際上抗生素在這個時候是沒有用處的,是浪費也是濫用。第五,我們國家葯品規定方面的問題,很早以前就分了處方葯和非處方葯,抗生素應該屬於處方葯,但在葯品銷售過程中,大家去買葯的時候有人需要出示處方嗎?除了中葯的葯劑,西葯只要講出名字就可以買到,甚至有醫葯超市讓自己選葯,這樣准確性會高嗎?無疑會導致抗生素的濫用。第六,抗生素在畜牧業的大量使用。我們經常會聽到我國出口的食物被檢測出一些抗生素的殘留而拒絕在海關之外的報道。據我了解,在畜牧業使用抗生素的量遠遠超過人類使用量的總和。在環境中有比較多的抗生素存在,那環境中的細菌早已接受過抗生素,已經產生耐葯性了,人體如果再獲得耐葯菌的感染治療就比較困難。這不光是我們國家的問題,也是個全球性的問題。
抗生素的不規范使用,一個方面是引起細菌耐葯,細菌耐葯產生的速度遠遠快於我們新葯開發的速度。長此以往,我們可能會退回到七、八十年代以前的狀態,沒有抗生素使用,人類將再一次面臨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脅。比如,結核病是結核桿菌引起的傳染病,很多年前大家覺得控製得非常好,但是現在耐葯的結核菌非常多,治療起來就很困難。這就可能引起死亡率的增加,而且治療耐葯性結核花費的社會資源是治療一個非耐葯結核的十倍以上,造成的社會負擔是非常重的。第二個方面,抗生素也是葯物,進入人體以後發揮治療效果的同時也會引起很多的不良反應。用的葯物越多,引起不良反應的機會越高。我國葯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記錄顯示,我們國家的葯物不良反應三分之一是由抗生素引起的,這個比例和抗生素的使用比例是一致的。抗生素的種類比較多,引起的不良反應或者是嚴重的不良反應涉及到了身體的每一個系統,所以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已下發了關於開展抗菌葯物合理使用的宣傳活動的通知,號召民眾不要自買抗菌葯,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抗菌葯。這是對人民負責任的舉措,大家應該積極參與,不只是專業的醫務人員需要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普通的民眾和患者也要有合理使用的意識,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要盲目地自己購買抗生素使用。這樣才能促進我們國家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葯物的不良反應,細菌耐葯的不斷加劇。
參考資料:http://health.sohu.com/7/0404/75/column2197475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