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雙桂堂宣傳

雙桂堂宣傳

發布時間:2021-10-07 23:47:48

㈠ 雙桂堂怎麼樣

環境嘿不錯,給人很寧靜的感覺。逢年過節,周末等香火很旺,來的遊客很多。關於雙桂堂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很有歷史感。如果能找到一位老者帶路,必然收獲豐碩。在那裡,有一家的菜很美味,價格也很合適,「豆花魚」是20多年的老店了,很多遊客慕名而來吃這個魚,很多人都連續10幾年每年春節都到雙桂堂玩,到」豆花魚「吃飯。真的嘿不錯喲!服務態度也很好,還能給你講講雙桂堂的一些故事,給你游雙桂堂一些建議。

㈡ 雙桂堂的開山祖師

破山禪師,俗姓蹇[jiǎn],名棟宇,字懶愚,四川大竹縣人,生於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自幼讀書勤奮,聰明過人,懂書畫,善琴棋。19歲出家,遍游名山,轉覽佛教經典。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住湖北黃梅縣破頭山,參禪三年,深有所悟。後常年在天童寺跟隨密雲禪師學法,號為「臨濟正宗第三十六代祖師」。
破山禪師熟諳詩文,精於書畫,著有《雙桂草》、《破山語靈》等,所留墨跡也為後人所珍藏。他的詩,以幽默、詼諧見長。如他的《自贊詩》寫道:「這個川老蜀,渾無奇特處。問禪禪不知,問教教非熟。懶散三十年,人天忽推出。握條短杖藜,打佛兼打祖。」他的弟子很多,遍及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省,有的還去東南亞弘法。因此,雙桂堂在東南亞地區也有一定的影響。

㈢ 你去重慶旅遊的時候,有沒有去過雙桂堂參觀呢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的經濟收入不斷增長,生活水平和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同時消費觀念也與從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經濟達到一定條件之後,人們對於自己的生活就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空閑的時候會選擇出門旅遊來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豐富自己的生活,順便放鬆下自己的心情。


大家去重慶旅遊的時候,有沒有去過雙桂堂呢?你們對於這這座著名的寺廟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㈣ 介紹雙桂堂的說明文

國慶節來了,媽媽帶我一起坐火車去梁平的雙桂堂玩兒。

下了火車,我們直接坐汽車去雙桂堂。過了梁平的大河壩後,就有桂花的香味隨著微風撲鼻而來,令人心曠神怡,我忍不住閉著眼睛深深地吸著這芳香的空氣。隨著一路的桂花香,不知不覺就來到了雙桂堂。

映入眼簾的是翹角的屋檐錯落有致,嵌有鉚釘的紅色大門寬而高,大門的離岸邊還有威武的石獅子,這一切都顯得雄偉而庄嚴。門前還有一片廣闊的空地,立著幾根青的柱子,上面盤繞著巨龍。我不解的問媽媽:「媽媽,為什麼門前要柱子呢?」媽媽笑著說:「因為那是路燈啊!」我仔細一看,還真是的,贊嘆道:「真是有型啊,呵呵!」

進了門,就看見一面高牆上寫著「南無阿彌陀佛」的字樣,在它的正前方有一口池塘,哇!好多烏龜呀,有的在水裡游;有的在懶洋洋地曬太陽;還有的在躲太陽呢!真可愛呀!

再往裡面走,有幾座香壇,裡面的香火很旺,整個大廳都彌漫著香燭的味道。

進到裡面,就看見兩顆比較大的桂花樹,開滿了花,散發出濃郁的香味。一棵開著黃色的花,是金桂;一棵開著白色的花,是銀桂。這「雙桂堂」就是因為這兩棵樹而得名。

再拐一個彎,就到了羅漢堂。那裡面有好幾百個雕塑的羅漢,神態各異,有慈眉善目的,有怒眼圓睜的,有開懷大笑的,還有愁容滿面的等等,那表情真是豐富極了。我們看著他們的表情也不由自主地跟著變換自己的表情了,一會兒咧嘴笑,一會兒皺眉,一會兒眯眼,真是好玩極了。

這一次旅行我玩得十分開心!

㈤ 雙桂堂的重大事件

1990年10月,蔡仲義用拾得的「李標祥」的身份證先後兩次在雙桂堂內登記住宿,進行踩點活動,並有意接近守庫僧人釋身忠以獲取其信任。
當年10月26日晚,蔡仲義攜帶尼龍口袋、繩索等作案工具,潛入雙桂堂,在焚屍房處拿走事先物色好的鋼管,並將電話室的電話破壞,然後到文物保管室,與守庫僧人釋身忠閑談,伺機作案。
27日凌晨2時許,蔡仲義趁釋身忠不備,持鋼管猛擊釋身忠頭部數下,致其死亡後,搶走文物保管室的《貝葉經》、編鍾、銅鏡、惺板、如意5件珍貴文物。
同時,據審理查明,1990年1月4日,蔡仲義用「李標祥」的身份證在重慶市某招待所登記住宿。1月15日14時許,他以購買美元為名將唐安忠騙至招待所房間,乘唐安忠不備持事先准備好的雙節棍猛擊其頭部數下,搶走其身上1000美元後逃離現場。經鑒定,唐安忠系頭面部遭鈍器打擊致嚴重顱腦損傷死亡。
2011年7月,蔡仲義被抓獲歸案,但遺憾的是,《貝葉經》並沒有找回。據說,《貝葉經》賣給了香港的一位商人。
法院審理認為,蔡仲義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暴力手段劫取財物,並致二人死亡,其行為構成搶劫罪,遂依法作出上述一審判決。

㈥ 重慶梁平雙桂堂來歷是怎麼來的

雙桂堂是禪宗寺廟,始建於清順治十年(年),因寺內兩株桂花樹得名「雙桂堂」。

開山祖師是明末清初高僧破山海明禪師。

永曆七年(清世祖順治十年,年),破山海明禪師在「夔東十三家」之一的南明「佐明將軍」姚玉麟的支持下,興建法寺雙桂堂。

雙桂堂建成以後,得到清朝歷代皇帝的支持,從年至1926年,雙桂堂歷經破山、竹禪等七代祖師,形成七殿、八堂、八院的規模。

民國時期,雙桂堂以其宏傳的規模、庄嚴的殿堂、豐富的藏經和獨特的雕塑,被譽為「蜀中叢林之首」、「西南禪宗祖庭」。

(6)雙桂堂宣傳擴展閱讀:

1、建築結構

雙桂堂坐東朝西,殿堂為磚木結構,中軸有七重建築,即大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和藏經樓。

兩側有廂房、僧舍三百餘間,長廊相連,有天井、海觀,周圍以白蓮池、後緣池、花園等景觀點綴,整個寺院環境清幽淡雅。

2、寺廟佛藏

雙桂堂現有清雍正皇帝御賜《藏經》一部,天聾、地啞、銅鑼、銅鼓四種,各類石刻、碑記七二多塊,經文若干。

3、佛事活動

2007年9月16日至10月16日,重慶市佛教協會第四次傳戒法會於雙桂堂舉行。

2009年8月9日,梁平雙桂堂將舉辦萬人祈福大典。

㈦ 雙桂堂的當代方丈

身振法師,1970年生,重慶墊江縣人。1988年出家,1997年中國佛學院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主講三論學課程;同年當選為重慶市佛協副秘書長。後受邀回重慶雙桂堂擔任寺管會副主任,在他的主持下,雙桂堂啟動了廟群文物保護與發展規劃工程。1998年當選為梁平縣政協委員。2000年任雙桂堂監院,2001年10月5日接任雙桂堂第17代方丈。
身振法師主持編寫了《西南禪學研究叢書》,並積極投身社會文化活動,成立雙桂堂書畫院。現任重慶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重慶雙桂堂方丈。 雙桂堂方丈大塊和尚,77歲,重慶奉節縣人,1930年出家為僧,師從演熙法師,畢業於中國漢藏教理院,兼任重慶市梁平縣八屆政協常委,梁平縣十二屆人大常委,萬州區政協委員。

㈧ 雙桂堂為什麼被稱為西南佛教祖庭

雙桂堂,位於重慶市梁平區金帶鎮萬竹山,雙桂堂始建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約七萬多平方米。雙桂堂在佛教界地位崇高,被尊為「西南佛教禪宗祖庭」,在中國及東南亞佛教界都具有顯著地位,世謂之「西南叢林之首」、「第一禪林」、「宗門巨擘」。近代著名書畫家、佛學家竹禪大師也擔任過雙桂堂第十代住持方丈。
雙桂堂之所以是「堂」,而不以「寺」、「廟」命名,只因這里原本是一個舊式學堂。後人附會頗多,稱雙桂堂是西南禪宗之「大學堂」,「教」出一批方丈與住持,有「渝川滇黔禪宗祖庭」之稱,並尊其為「堂」。
破山禪師,俗姓蹇[jiǎn],名棟宇,字懶愚,四川大竹縣人,生於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自幼讀書勤奮,聰明過人,懂書畫,善琴棋。19歲出家,遍游名山,轉覽佛教經典。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住湖北黃梅縣破頭山,參禪三年,深有所悟。後常年在天童寺跟隨密雲禪師學法,號為「臨濟正宗第三十六代祖師」。

破山禪師熟諳詩文,精於書畫,著有《雙桂草》、《破山語靈》等,所留墨跡也為後人所珍藏。他的詩,以幽默、詼諧見長。如他的《自贊詩》寫道:「這個川老蜀,渾無奇特處。問禪禪不知,問教教非熟。懶散三十年,人天忽推出。握條短杖藜,打佛兼打祖。」他的弟子很多,遍及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省,有的還去東南亞弘法。因此,雙桂堂在東南亞地區也有一定的影響。

㈨ 雙桂堂是不是民間故事

雙桂堂,位於重慶市梁平區金帶街道萬竹山,雙桂堂始建於清順治十年(年),約七萬多平方米,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13年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獲選新重慶·巴渝十二景人文勝地類。
雙桂堂在佛教界地位崇高,被尊為「西南佛教禪宗祖庭」。

雙桂堂,在中國及東南亞佛教界都具有顯著地位,世謂之「西南叢林之首」、「第一禪林」、「宗門巨擘」。近代著名書畫家、佛學家竹禪大師也擔任過雙桂堂第十代住持方丈。雙桂堂之所以是「堂」,而不以「寺」、「廟」命名,只因這里原本是一個舊式學堂。
但雙桂堂的桂花樹有民間傳說;據傳說雙桂堂這兩棵桂樹是月宮中的嫦娥親手培養,嫦娥借觀音的凈瓶水為之澆灌,遣神燕去天河銜來肥泥為之壅土,用王母娘娘的雲剪為之修整,在嫦娥的精心護理下,這兩株桂樹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在一個中秋之夜,嫦娥將它們送往人間。這兩棵桂樹帶著滿枝的清香落在寧波天童寺院內。密雲法師將這兩棵桂樹交給弟子破山,讓他帶回蜀中,興建佛寺,傳播佛法,並稱桂樹生根之處就是你安身之地。
相關典故
破山禪師尊師命,身背桂樹,跋涉了幾個月,進入蜀中。一日,他落腳在萬竹山,半夜裡,山間霞光四射,鍾鼓齊鳴,四周的村民聞聲而至,只見破山和尚正在打坐參禪,他所背兩株桂樹已落地生根,清香四溢。從此,破山和尚就在雙桂落地之處建立禪院,並取名「雙桂堂」。桂樹至今尚存,枝繁葉茂,濃綠如雲。每年金秋時節,桂花滿枝,香飄數里,人們爭相觀賞。
雙桂堂之所以是「堂」,而不以「寺」、「廟」命名,只因這里原本是一個舊式學堂。後人附會頗多,稱雙桂堂是西南禪宗之「大學堂」,「教」出一批方丈與住持。雙桂堂創始人破山,一生培育弟子一百餘人。後來,這些弟子分赴重慶、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等省市甚至東南亞地區,中興了許多毀於戰亂的寺院,成為西南漢傳佛教的主體,故有「渝川滇黔禪宗祖庭」之稱,並尊其為「堂」

㈩ 雙桂堂導游詞怎麼寫

雙桂堂旅遊解說詞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您們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首先歡迎各位賓客來到西南佛教禪宗祖庭——雙桂堂!我叫張三,大家叫我小張就是了,由我來負責今天的解說,為您們服務是我最大的榮幸,我會全心全意為大家服務的,爭取讓你們有沒白來的感覺。旅遊之前先敬告大家三件事,好讓您的這次旅遊含金量更高:一是梁平正在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市級山水園林城市和市級文明城市,希望各位能夠入鄉隨俗注意環保衛生;二是到雙桂堂燒香拜佛活動肯定不會少,無論高香短燭,安全問題是個大事;三是要注意保護好雙桂堂的文物,不要亂摸,亂畫。

現在我先介紹一下雙桂堂的概況:梁平雙桂堂是由破山海明禪師於清順治十年(公元年)創建,當時興建於明末清初的戰亂年代,由明朝最後一個著名反清復明將領姚玉麟將軍資助修建,迄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現在是全國重點寺廟、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雙桂堂位於梁平縣城10公里處金帶鎮萬竹山,佔地120餘畝。因明末清初,西南地區寺院絕大多數毀於戰亂,戰後破山法師嗣法弟子散布到西南各地恢復重建寺院,比如四川的昭覺寺、峨眉山的報國寺、重慶的華岩寺等等均為雙桂堂的接法寺廟,故有「西南佛教禪宗祖庭」之美譽,雙桂堂因兩株桂花樹而得名。納入國務院重點保護寺廟全國共有282個,但唯有雙桂堂寺廟叫堂、不直接稱廟,雙桂堂為什麼稱為「堂」呢?原來雙桂堂創建伊始,就是以「學業禪堂」的模式建立的十方叢林,即佛教的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也就是佛教弟子傳戒受戒拿畢業證的地方,現在相當於全國一本重點大學。過去的就不說了,僅2001年、2002年和2007年的傳戒法會,受戒畢業弟子遍布全國,多達近千人。雙桂堂又名福國寺、金帶寺、雙桂禪院,還有蜀中叢林之首」、「第一禪林」之雅稱。

現在大家下榻的地方是雙桂堂現在進廟的山門殿,位於西方。建廟之初一直就是進廟的山門,後因種種原因把這個門封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年,方丈釋身振法師率眾僧及信眾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開了山門殿,並修建了這個海明佛光廣場。重開山門殿工程奠基那天發生了一件很神秘的事:2009年5月10日山門殿奠基這天早上六點鍾,天上烏雲密布,並下著密密麻麻的細雨,方丈身振法師率眾僧100餘人在現在的山門殿前誦經念佛,祈求開山大吉,寺院香火興旺發達,6點25分,奠基儀式即將正式開始之際,大山門殿後方天空突然佛光萬丈,雨過天晴,奠基典禮結束,天空又開始下著豆大的雨點了,你們說神不神奇?前面是鎮守在山門前的一對石獅,這對石獅威武有力,象徵著神聖、庄嚴。這石梯是照相的好地方,請大家照個相吧,把「雙桂堂」三個字照在裡面。前面的店鋪是出售香燭和紀念品的地方,願者請請香(在寺廟內不說買香,把買香叫請香),在這里溫馨提示一下,燒香燭要自己付錢才最靈驗。

山門正前方「雙桂堂」三個大字是由享譽海內外的著名作家、詩人和書法大師,前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的親筆提字,現在的方丈釋身振法師是他的關門弟子。在往裡面走之前先介紹一下「佛門」: 寺廟建築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說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所謂三門者,是指佛教的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分別代表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脫的意思,空門往往指的就是寺廟,常說某某頓入空門,就是指他已出家進入寺廟當和尚了。所以普通遊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進門時,男客先邁左腳,女客先邁右腳,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進廟內殿宇時應遵循左門進右門出的原則。注意:一定不能踩踏在門檻,據說門檻代表佛祖的肩膀,當然不能踩踏了。

現在請大家跟我走,去真心實意地求佛吧,前面是關聖殿。

關聖殿是雙桂堂第一重大殿。門上楹聯:二株嫩桂久昌昌,正快時人鼻孔;數畝荒田暫住住,稍安學者心腸。萬竹山前逢野衲,話虛心高節;三家村裡學老農,得廣種博收。這是開山祖破山所作,並親筆書寫。這首對聯說明雙桂堂創建之初,這里既是竹林茂盛,遮天蔽日的萬竹山,同時周邊又是荒野的田地,破山提倡農禪結合制度,使禪理寓於農活的方方面面,既修了行,又種了田,與少林禪武結合同出一轍。下面請進關聖殿內,你們看,殿內正中塑有身著戎裝,面露忠勇,剛正不阿的關聖全身彩繪立像。他左手扶腰,右手理須,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他就是三國赫赫有名的蜀漢將領關羽,佛教將他收為護法神,尊稱為關公,關帝或關聖帝君。為什麼一個忠義果敢,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受到歷代統治階級和民間普遍尊重的關羽一下成了佛教護法神了呢?傳說關羽兵敗麥城後,他的頭被斬下送至曹營,成了一無頭孤魂野鬼,夜裡四處游盪,常喊還我頭來還我頭來,一過就是四百年。到了隋朝,他遇到佛教高僧智者大師,智者大師說,你整天就喊還你的頭,那你殺了那麼多人,該不該還人家的人頭呢?經智者大師為關羽說其三世因果並施以佛法教化後,關帝求受五戒,正式成為佛教弟子,發誓願為佛教護法,故佛教徒尊稱關公為「伽藍菩薩」,從此這位英雄人物,與韋馱菩薩並稱為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 護法神,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公安部長,保安部長之類的職務。

關聖殿後面是放生池,每逢四月初八等佛教傳統節日,寺中僧人和善男信女都要來此放生,因池中所放之物,沒人敢動,所以池中有達300年以上的老龜。放生一定要注意的是放什麼,今後就不能吃什麼。

這座橋的廊柱雕刻精美,人物花草栩栩如生,你們猜是誰雕的?其實這是達縣的一個農民藝術家不用設計,不用圖紙,平空想像雕出來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只對他進行了農轉非,當年李鵬總理看後贊嘆不已,並突發聯想問廟談方丈說,你們佛教寺廟怎麼在這橋上雕些道教、儒教的東西?方丈立即答到,不管佛教、道教,還是儒教,在中國都受你們共產黨領導...大家看前面牆上「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這是佛教里的文明用語,南無阿彌陀佛的通俗語解釋是:向阿彌陀佛致敬! 在廣義上是指:向一切有覺悟的人致敬!用我們的話說就是「你好或吃飯沒有」的意思。

放生池後面是雙桂堂第二大殿—彌勒殿。按佛教寺院此殿因殿內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的笑容滿面,和藹可親,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帶的彌勒佛,民間稱他為笑羅漢,過奈何橋的緊張後進入彌勒殿看到這一樂呵呵的形象,他面帶喜悅,心寬體胖,憨態可掬,嘻笑之餘,把世俗生活中的煩惱丟得乾乾凈凈,會對佛門產生一種親切之感。彌勒佛現在是菩薩,將在未來成佛,是釋迦牟尼的繼承人,是未來的佛祖,相當於現的後備幹部。大殿內兩側,分塑身材魁梧,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剛」,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長天王,右手持傘,左手握妖;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握龍,一手持寶珠;北方多聞天王,手托寶塔。按照中國的習慣,他們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們分別代表著「風」「調」「雨」「順」。 這尊面北站像,左手握杵拄地,右手叉腰,他就是韋駝天將,與關公一樣被稱做「護法神」,著武將裝,立於彌勒像後,正對釋迦牟尼佛,執行著維護講經道場,不許邪魔侵擾的任務。韋駝菩薩對雙桂堂的興盛還有特別的貢獻呢!傳說第四代方丈覺知和尚到浙江天童寺尋根雲游在外,夜裡夢中得知雙桂堂要遭遇滅頂之災,於是他立急起身收拾行囊出發,正准備動身時,恰逢門口有一胖頭和尚說,我看你為人耿直,你閉著眼睛,雙手抱穩,我背你回去。覺知依言而行,只覺有起飛降落之感,不一會兒,胖和尚說你在這里歇一歇,我屙泡尿就來。覺知睜眼一看,自已已在一石柱之下,胖和尚正轉身到石柱的另一邊去屙尿。覺知和尚一等再等,找了幾圈,喊了半天也不見人影,此時天色已明,覺知定睛一看,原來雙桂堂就在眼前。浙江與四川相隔千里,不料片刻工夫,就回到雙桂堂了。覺知和尚便徑直向雙桂堂走去,到了大雄寶殿外,猛一回頭,只見神龕上的韋馱菩薩喘息末定,滿頭大汗。方知他就是那個胖頭知尚。覺知迅速化解了災難,並勵精圖治,使佛門由衰轉盛,韋馱菩薩背著覺知和尚到雙桂堂外歇腳屙尿的地方,就是現在聞名遐邇的從梁平到雙桂堂必須路過的屙尿坪。

大家看前面是大雄寶殿了。大雄寶殿供奉著佛教的教祖釋迦牟尼金身像,左右是阿難和迦葉的金身立像,上懸「佛國西天」和「三界大師」匾額。大殿左右塑有十八羅漢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像。相傳2000多年前,在喜馬拉雅山腳下迦毗羅王國凈飯王的兒子喬答摩。悉達多面對人世間無窮的災難和各種矛盾十分困惑,感到再多的錢,再大的權,任何人都無法脫離生老病死的困擾,於是他在29歲時,不顧父王勸阻,毅然別離妻子,舍棄太子位,剃除須發披著袈裟出家修行,出家後的悉達多經過十磨九難,艱苦修行,最後來到菩提伽耶的一棵畢缽羅樹下,雙腿結跏趺坐,經過七天七夜,頓感心裡平靜,一切煩惱不再從心頭生起,心情豁然開朗,終於覺悟成佛,成為佛教鼻祖。大雄寶殿最為精華的是建築,它為一座三層的斗拱式宮殿建築,處於雙桂堂的中心,歷經年創建、1758年改建、1822年擴建、1889年重修,方具今日規模。大殿由52根完整的石柱支撐,每根長約9米,直徑0。7米,八角形體,重20噸,從採石、搬運到豎立均為人工操作,被建築學家譽為「清代建築瑰寶」。

大殿前面的階梯下是較為寬闊的青石海壩,是燒香拜佛最好的地方,左面有請香的地方。在這里我給大家講一講燒香拜佛的基本動作,請大家跟我學...要祈願對面有祈願牌,請你們在這燒香祈佛吧。在這里自由活動時間為30分鍾,到時我在這里等大家。下面請大家跟我走,去看雙桂堂的碑刻。

雙桂堂既是一方佛教聖地,又是一座文化殿堂,歷代過往的高僧大德和騷人墨客有很多詩文書畫題贈寺廟,遺留至今,其中最能吸引人們眼球的是開山祖破山的自作詩文書法。請看這個碑:善法堂前擬聖流,南泉牧得一頭牛,欲將騎往西方去,唯恐西方不肯留。這是破山自作詩文書法,他是集佛學、文學、書法於一體的大師,這個碑最能展現一代高僧的風彩。還有這個碑的字,你們看象誰的字,是不是象毛澤東他老人家的字,毛澤東仍一代偉人,在書法上現在稱其為毛派,他吸各家之長,看來他也曾學過高僧的書法。丈雪、聖可、竹禪、朝鮮的寶光和尚、民國的吳佩孚等人在這里都留下了濃墨重彩,令人贊嘆不已。大家看到的這個長長的象魚的東西,你們猜一猜是干什麼的呢?這是木魚,木魚是佛殿里的法器,是一種木製品,剖木為魚形,中鑿空洞,敲之發出聲音。 木魚有兩種一種為圓形,刻有魚鱗,和尚念經時敲敲,以調音節。又說,魚睡眠時是不閉眼的,提醒和尚念經時要集中精力,不要閉眼入睡。另一種象這個為長形,懸於寺院齋堂之前,早、中二時粥飯擊之,禪僧呼之為「梆」。順便介紹一下僧眾吃飯的常識:僧眾的早餐和午餐叫做「過堂」,晚上的用餐叫做「葯石」,僧眾用齋的地方叫做「齋堂」,齋堂的門口掛著「雲板」和「楗槌」(又叫做梆子),「雲板」是門口懸掛的一塊胡祿樣鐵板,「梆子」就是剛才說的大木魚了,所以這兩樣東西都敲不得,否則會打亂僧眾的生物鍾。下面繼續往前面去看文殊殿。

文殊殿位於大雄寶殿之後,破山祖師石塔之前,為兩層木結構歇山式大殿,是雙桂堂最早修建的建築,這座建築沒有用一顆鐵釘,屋樑尚有破山弟子記錄修造事宜題記。上世紀50年代,中國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曾攜研究生對此殿進行了專門考察研究,他是梁啟超的兒子,他說這座殿在建築史上堪稱「中國奇跡」。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在大乘佛教中是司智的菩薩,也就是現在的教育部長之職,由於輔佐釋迦最為得力,位居諸菩薩之首,與司理的普賢菩薩共同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兩大肋侍。可憐天下父母心,大凡希望子女學業有成,希望自己金榜題名,洞房花燭者都可拜一拜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一般會滿足大家的願望,因為佛教界也在為培養人才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文殊菩薩後面正中,朔有菩提達摩之象。達摩是傳說中中國佛教禪宗始祖,他本是印度僧人,在南朝時期東渡來到中國,經廣州到嵩山少林少面壁九年。達摩在中國所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下面看破山塔。

破山塔里長眠著開山始祖破山海明。破山生於1597年,圓寂於1666年,俗名蹇棟宇,四川大竹縣人,19歲出家為僧。出家後曾到湖北、江西、浙江遍訪名師,最後皈依於當時佛門天童最大法派,成為密雲圓悟的嗣法弟子,臨濟正宗傳人。由於他看不貫當時錯綜復雜的佛門爭斗,便毅然回歸巴蜀大地。此時的四川正面臨改朝換代的洗滌,反清復明運動此起彼伏,破山身逢亂世,生系生民,四處奔走,勸止殺人。年,破山在經過數十年的流亡生活後,來到梁山,在南明王將軍姚玉麟的資助下,創建了雙桂堂。破山海明集佛學、書學、文學於一身,他以70年的人生經歷,跨越16、17兩個世紀和明清兩個朝代,最後以梁山為中心,通過30餘年的弘法活動,懷慈航普度之心,藏伊尹治世之志,身居明末清初動亂時局,不顧已身安危,出入刀槍劍戟叢中,救民於水火,被世人譽為「小釋迦」。其法嗣弟子87人傳布川、楚、黔、滇、陝西省,遠至海外東南亞地區,據考證當時貴州高僧121人,其中破山法派佔110人。雙桂祖庭被譽為「西南叢林之最」,它使西南地區的佛教興盛達到歷史的頂點。這個塔呈六角形,高二丈,直徑一丈二尺,三層雨廈石塔,正面鐫刻「傳曹溪正宗第三十五代破山海明禪師之塔」銘文,上刻「偶留」兩個大字,亭前豎一巨石屏風,左右置石獅一對鎮守,中供香案、鐵鼎,以祀香火。塔後建古雅石坊,中刻清四川總督李國英書贈「燈傳無盡」四字,左右各一聯。 左聯曰:繼往開來久矣,人間軌范;超凡入聖誠哉,佛祖權衡。右聯曰:智通無累弘濟萬世;神測未形典御十方。橫下豎刻《破山塔銘》全文。中心刻破山遺墨七絕一首:長生不如無生好,識得無生人不老。不老擬同春復秋,年年此日驚花鳥。石坊背面鐫刻破山手跡「衣缽流芳,萬峰法派」,署名雙桂老人。塔的兩邊是兩株桂花樹,雙桂堂因兩株桂花樹而得名,這兩株桂花樹有一個傳說。傳說雙桂堂這兩棵桂樹是月宮中的嫦娥親手培育,嫦娥借觀音的凈瓶水為之澆灌,遣神燕去天河銜來肥泥為之壅土,用王母娘娘的雲剪為之修剪,在嫦娥的精心護理下,這兩株桂樹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在一個農歷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嫦娥將它們拋向人間。這兩棵桂樹帶著滿枝的清香盪在寧波天童寺院內。天童寺密雲和尚的弟子破山海明學成後,准備雲游四海,廣開法化,在天童寺辭別時,他的尊師密雲就以這兩株嫩桂相贈,囑咐道:「桂樹在哪裡落根,哪裡就是你安身立命的地和功德圓滿之所」。破山依言而行。但道行大江南北,途經千山萬水,仍不見桂樹落地生根。他只得遵從師命,小心護持著二株嫩桂,不停地遊走,一日,破山來到山清水秀的梁山境內。這天晚上他仍象往常一樣,將桂樹放在座位前面的地上之後,自已閉目打坐,參禪入定。午夜時分,突然霞光萬丈,佛光普照大地,四方之人紛紛趕來,只見一個相貌不凡的高僧正旁若無人的盤腿靜坐,二株桂樹也生根挺立,芬芳四溢,眾人覺得此僧一定不是凡人,於是擁而尊之,並建廟立堂,一座規模宏大的雙桂堂就這樣神奇地建了起來。1990年,曾珍藏於雙桂堂的十一世紀印度梵文寫本《貝葉經》被盜後,兩株桂樹中的一株金桂一夜間凋謝枯死,萬竹山的白鶴也一夜飛走,所以現在大家看到的雙桂樹一大一小。金桂死的當年銀桂樹既開白花又開黃花,這一連串的事情發生,說明了什麼呢?說明雙桂堂有靈氣,很神奇,用純唯物主義論的觀點無法解釋這些現象。好大家給我走去看觀音殿。

觀音殿又名大悲殿,位於破山塔青石牌坊後。觀音全稱叫觀世音,「觀」指觀照、觀察,「世」指所有眾生,「音」就是眾生苦難的聲音。按照佛經的說法,千千萬萬的芸芸眾生遭遇種種災難,蒙受種種苦惱時,只要認為觀音菩薩存在,念其名字,觀音菩薩就能及時聽到這聲音,並要察其緣由,使其得以解脫。由於觀音菩薩這種大慈大悲的德行和尋音救度的能力,在民間影響最大,信奉者最多。這座觀音殿建於清朝嘉慶五年(1800年),後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擴建重修。殿內橫匾「普度群迷」出自清朝兵部尚書勒保之手,正中千手觀音像,高一丈八尺,盤腿合掌座於蓮台之上,從身上伸出16隻給予世人幫助的大手,以慈悲之情注視著前來拜謁的人們。每年二月十九的觀音生日、六月十九的觀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圓寂日是雙桂堂最熱鬧的日子。在觀音殿里抽簽很靈,所以自由活動十分鍾,望大家都抽到上上簽。好,請各位跟我走去看藏經樓。

藏經樓建於1850年,為兩層木石結構的歇山式建築。因當時竹禪大和尚雲游歸來,將五台山所贈佛骨舍利子和平生所所藏《貝葉經》奉獻給雙桂堂,使得各方轟動,於是共助雙桂堂修舍利塔安放佛骨,修貝葉樓存儲貝葉經,同時開辟經室為藏經樓,存放雍正、乾隆御賜《大藏經》,這樣樓中有塔、塔上有樓,將貝葉樓、舍利塔、藏經樓合而為一,三位一體,其規模僅次於大雄寶殿。藏經樓是雙桂堂收藏歷代字畫法器的博物館和陳列佛教典籍的圖書館,是僧人參學悟禪的必到之地。藏經樓原為吳佩孚所題。北伐軍攻克武昌後, 吳佩孚1927年5月,率衛隊逃向四川途經梁山時曾駐足雙桂堂達半月之久,通過短時間的修身養性,雙桂堂使一個殺擄成性的北洋大軍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走出雙桂堂後就遣散了衛隊回天津,從此他再也沒有披掛上陣了,他的書畫作品至今完好保存於雙桂堂。現在大家跟我走,到萬竹山去......

天下名山僧多佔,萬竹因僧而成名。雙桂堂不依附繁華的都市,不借重名山大川,在平平常常的萬竹山中卻名震佛壇,萬竹山也成為了四方信徒頂禮膜拜的聖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在這里得到了充分體現。山前是布局嚴謹的殿堂,剛才大家都一一看到了,雙桂堂後面的平山緩坡之中,只見古樹參天,綠竹滴翠,空氣清新,雀鳥嘻叫,一種紅塵遠離之感隨之而來: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盡是法身。因為有了萬竹山,雙桂堂才出了個以愛竹畫竹聞名的第十代方丈竹禪,他曾有詩道:竹解虛心葉似個,我不成佛也是錯。相傳竹禪一次浪跡京華時,恰逢慈禧太後降旨,說若能在五尺長的宣紙上畫九尺高的觀音者,進宮表演,將有重賞。竹禪二話不說,扯下告示,便要進宮。畫友們上前勸阻說皇宮不是隨便哪個想去就去的地方,不要白白去送死,竹禪將袖一丟照去不誤。進宮後,只見慈禧滿臉滄海桑田,幸有美女穿梭提神助興,竹禪揮毫潑墨如入無人之境,動作十分瀟灑,由於竹禪靈巧構思,以觀音左手執凈瓶,用右手彎腰插柳的姿勢來表現,不一會兒,一個體態嫻靜,身高九尺,正彎腰插柳的觀音栩栩如生,活脫脫地出現在五尺長的宣紙上。慈禧看得出神,當頭便拜,隨後以竹禪為法師,以居士的身份皈依了佛門,從此里里外外都稱她為「老佛爺」。往這邊走是部隊營房,1970寺廟有部隊進駐,據說主要是周恩來指示保護寺廟的部隊,然而在進駐期間天王殿和觀音殿被其毀壞,1983年國務院將雙桂堂確定為重點保護寺廟後,部隊還賠了損失的。要說全國寺廟破壞最嚴重的時期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立四新」時期。那次雙桂堂也顯遭噩運,只是時任第十五代方丈的妙談和尚頭腦機靈才免遭劫難。他買了很多圍席,將一尊尊佛像圍起來,又用白石灰將各殿堂的牆壁、門柱糊滿,再在圍席和石灰上用大紅油漆寫滿最高指示,當紅衛兵們雄糾糾氣昂昂地跨進雙桂堂時,不料寺內除了毛主席語錄就是毛主席的最高指示,整個寺廟都處在「紅海洋」的包圍之中,紅衛兵哪裡還敢亂說亂動,只得乘興而來,掃興而歸了,由此雙桂堂躲過了一場浩劫...再過來大家看到的就是白蓮池了。蓮花是有名的觀賞花卉,在這里是佛教名物,是高潔的象徵,佛教從來就認為現實世界是一片穢土污泥,其目的就是要人們不受污染。相傳釋迦牟尼出世前,池沼內盛開如車蓋的蓮花。白蓮池水面小橋樓台相連,池邊有曲廊水榭相通,更有翠竹古木,遮天蔽日,芬芳撲鼻,遊人在其間閑庭信步,或品茶聊天,如入人間仙境,在這里坐一坐就如同佛菩薩坐「蓮花座」,超凡脫俗,達到清凈無礙的至高境界。

下面去看雙桂堂的羅漢堂了。在中國,「五百羅漢」這一名詞幾乎家喻戶曉,人們把他們視為吉祥與力量的象徵,雙桂堂的羅漢堂於1998年初興建完工,並正式對外開放。裡面供奉著500尊彩塑羅漢像,姿態萬千,俯視眾生。數羅漢是流行於民間的一個有趣習俗。人們根據首先踏進廟堂的那隻腳(左腳或者右腳)確定數羅漢的方向,然後隨便選定一尊羅漢為起點,依照自己的年齡順序默數,一歲一尊,數到自己的歲數為止,看這尊羅漢所表現的喜怒哀樂,預測一年中的吉凶禍福。如是長眉羅漢,便為長壽;如是伏虎羅漢,則身體健壯。為了方便廣大信眾和遊客由來以久的數羅漢祈福的風俗,雙桂堂於2002年在羅漢堂推出了佛卡預測 民俗娛樂活動。全套佛卡(即羅漢卡)為五百張,佛卡正面為羅漢圖像,背面為該羅漢的文字簡介,遊客可以選取自已數中的那尊羅漢的佛卡留作紀念,並隨緣樂助功德若干,具體數目不限,解卡費為10元。請大家繼續跟我走。。。。。。

在這間屋裡面有兩塊碑可看,這邊是嘉慶皇帝為雙桂堂頒發的「土地證」,當時天下之土,莫非王土,所以這么一點地就要皇帝親自御賜,清朝滅亡了,現在土地證也作廢了。清初土地管理並不嚴格,縣太爺就可以隨意批地,傳說破山建立雙桂堂時,曾向縣衙門申請土地,那位自以為是的縣太爺沒正眼瞧瞧破山,就從牙縫里哼出幾個字說:「要多少」?破山見他這副德行,不是酷吏就是庸官,便有意識地捉弄他,故作卑微地說:「貧僧豈敢貪心,一袈裟地足矣」。縣太爺心想,我堂堂一個縣令,有的是肥田沃土,一袈裟之地又何足掛齒,於是招來三老七賢,當眾宣布同意將一袈裟之地送給破山,以示自已的善行懿德。於是縣太爺和眾人緊隨破山之後,去看看他那一袈裟之地究竟有多大,破山不慌不忙來到一個山坡上,脫下身上的袈裟向空中一甩,頃刻間,袈裟遮天蔽日,驕陽似火的天空一片昏暗,縣太爺和眾人嚇得四處逃竄,跑到外面一看,這一袈裟之地足有兩千畝,又是本縣一塊上好的風水寶地,這時縣太爺當作眾人的面又不好失言,更拿破山沒辦法,只得承認他這一袈裟之地,這就是現在雙桂堂所在的地了。這邊這塊碑是雙桂堂「廉潔碑」,當時寺廟僧眾說住持貪污功德香火錢,住持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在這里公開了詳細的收支賬務,現在要求各級政府要做到政務公開就是學的這個住持的做法。走出這間屋,前面就是三塊碑,一塊是1983年國務院批的「全國重點宗教保護寺廟」碑,一塊是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一塊是1997年重慶市人民政府批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這三塊碑反映了改革開放後我國對寺廟及文物的保護政策,對雙桂堂的保護和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下面請跟我走山門殿返回。。。。。。

今天我們看了西南佛教祖庭,全國重點宗教寺廟雙桂堂,回顧一下,共看了全寺的七殿 、七堂、四塔、四亭、三池、二十八天井海壩、六十六花圃蘭台,有何感想,一句話:與佛有緣。從這邊出去,在出去之前,還告訴大家一個秘密,那邊雙桂堂有個和尚很會算命,算你過去現在和將來,非常準的,價錢五十元以上,具體全看自己掌握。出去就是大門,謝謝大家的支持配合,歡迎各位下次光臨,阿彌陀佛!

閱讀全文

與雙桂堂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體育直播推廣方案 瀏覽:827
冬季相親策劃方案 瀏覽:453
消防培訓組織方案 瀏覽:683
水電站值班員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971
商場行政管理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796
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培訓方案 瀏覽:79
國慶節促銷活動內容怎麼寫 瀏覽:846
2016學年小學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349
策劃婚禮方案 瀏覽:755
個體企業管理培訓方案 瀏覽:852
筆記本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708
關於普通話策劃方案 瀏覽:984
基層建設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284
百度推廣的選題方案 瀏覽:806
奶茶店活動促銷策劃 瀏覽:160
優酷營銷策略方案 瀏覽:164
動漫玩具價格策劃方案 瀏覽:929
營銷大賽比賽方案 瀏覽:701
2018黨支部教育培訓方案 瀏覽:127
小吃可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