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橋牌的國內著名賽事
中國最著名的橋牌賽事項目為:2007年,葉氏杯橋牌大獎賽由中國台灣葉氏集團(葉澄先生)資助,在深圳舉行,是目前中國舉辦的獎金最高、參賽隊伍檔次最高的長設性橋牌比賽。本次比賽是近年來中國橋牌協會舉辦的最高級別的一項國際賽事。
參賽隊共28支,分別是:世界錦標賽前三名、歐洲錦標賽前六名、各大洲代表隊、亞太錦標賽前三名及其他世界傳統強隊。其中包括了曾獲十多次世界冠軍的義大利隊和美國隊,世界橋牌傳統強隊法國隊、波蘭隊、荷蘭隊、瑞典隊、加拿大隊、英格蘭隊以及多次亞太錦標賽冠軍得主印尼隊等。
中國大陸地區共有五支隊伍參賽,除了東道主深圳隊外,另外四支隊伍分別是由國家女隊組成的浙江華門隊和環球時報隊以及集中了大部分國家男隊牌手的上海文廣隊和北京首創俱樂部隊。
2. 橋牌是什麼牌
橋牌是由4人組成兩對,用一副52張牌的標准撲克進行競技的活動。
橋牌起源於英國。16世紀時,英國流行一種稱為「凱旋」(triumph)的撲克牌戲,這是橋牌的前身。它演變成為翻開第52張牌為主牌花色的「惠特斯」(Whist)。1904年競叫橋牌(auction
bridge)問世,美國人H·S·范德比爾特於1925——1926年在競叫橋牌的基礎上創造了定約橋牌(contract
bridge),也就是目前流行的橋牌。
1950年在百慕大舉行了為世人公認的第1次世界橋牌錦標賽,以後即沿為世界錦標賽,也稱為百慕大杯賽。1958年,世界橋牌聯合會成立後,每2年舉行一次世界錦標賽。1960年以後,國際橋牌聯合會開始舉辦橋牌奧林匹克賽。
3. 百慕大杯的橋牌產生
現代橋牌是由一種叫「惠斯特」的牌戲發展而來。
4. 橋牌名稱的來由
從惠斯特演化出來的,由四人分成兩對同伴進行的一種牌戲。橋牌一詞分別與三種明顯有別的牌戲有關聯,它們是惠斯特橋牌、競叫橋牌和定約橋牌。所有這凡種牌戲在它們各自盛行的時代,都只簡稱為橋牌;但當"惠斯特橋牌"在其盛行時期(1894一1904),並不叫這個名稱,是後來為了將它與從它演化出來的牌戲加以區別,才加上的這個名稱。
最早以文字形式提到"橋牌",出現於1886年出版的書名《比里奇或俄國惠斯特》這本小冊子中。雖然並無肯定證據證明惠斯特是俄國牌戲,但是"俄國惠斯特"這個命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這種牌戲源出俄國的說法。事實上這種牌戲與"文特"、"選擇"及類似的牌戲極為相象,而"文特"肯定是源出俄國的牌戲
橋牌歷史
橋牌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的英國(最早的資料表明在1529 年),在以後的幾個世紀里,有惠斯特的原型稱為"勝利"、"將吃"、"斯拉姆"、"將吃和光榮"、"威士忌和水手"、" 威士忌"和"惠斯特"等各種牌戲出現。"威士忌" 可能是表示在贏得一墩牌時,、迅速把牌收進來;而惠斯特則是表示叫大家安靜。到了十七 紀中葉、這種牌戲就已普遍叫做現代的名稱惠斯特,但是直到1742年才出現闡述惠斯特的第一本著作,這就是埃蒂蒙德·霍伊爾寫的著名的《簡明論著》。這本書很快成為暢銷書,並且立即出現了很多非法翻印的版本。
惠斯特作為一種時髦的娛樂活動一直十分流行。1834 年亨利·本廷克發明了大小信號。這是後來的一些權威人士如克萊、德斯查百里斯、卡文狄錫等等對這個牌戲進行更多的研究和著書立說的先導。、第一次復式惠斯特比賽,公認是1857年於倫敦在卡文狄錫的指導下進行的。這次比賽的目的是意圖示範說明精湛的牌技的巨大優勢,所以有意地安排了一個被認為是優秀牌手所組成的隊,與一個被認為是水平差的牌手所組成的隊相對抗(在此以前還沒有具體標准對他們進行評比)。"優秀的"牌手很容易地獲得了勝利。卡文狄錫看到這種辦法可以消除運氣的因素, 但是他的這一開創性的努力幾乎在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後才得到了響應和追隨。
在美國復式方法的擴大發展,比在英國略先一些,1880年在芝加哥的一個私人家裡舉行了一次復式比賽,1882年又在新奧爾良的一個俱樂部中舉行了一次復式比賽。1883年在費城舉行了第一次俱樂部間的比賽。在指歐洲的第一次復式比賽,大約是1888年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
復式方法的出現使得有可能把私人的牌戲改變為公開的比賽。在向前發展的過程中在有以下幾個重大事件:1891年美國惠斯特聯合會成立;同年發明了卡爾馬佐牌盒,1892年J.T.米切爾撰寫出第一本關於比賽組織安排的書,米切爾設計出最早的一個對式比賽輪轉法,講且闡述了比賽分的計算方法,這些方法一直沿用。
美國惠斯特聯合會興盛發達了約四十年的時間,但是自從橋牌於十九世紀90年代早期在在美國出現(也大約在同一時期傳人英國)之後。美國惠斯特聯合會便逐漸衰弱,終至結束。根據埃威爾和R。F。福斯特的記事,橋牌於1893年傳到紐約,亨利I·巴爾貝,在他私人印製的"橋牌規則"中所註明的年代是1892年。
在倫敦,波特蘭俱樂部在布羅榕哈姆勛爵的建議下,於1894年開始有了橋牌活動,布羅格哈姆勛爵是在印度從幾位軍官那裡學會橋牌的(有人說他是在埃及旅行時學會的)。但是根據後來在1932年《橋牌雜志》上發表的一份信件表明,富蘭克·納沙思於1892年在倫敦漢諾威廣場的聖喬治俱樂部中,參加了英國的"第一次" 橋牌活動。橋牌當時是由斯圖德上校介紹的,他說橋牌沿出地中海東部國家,(他是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戰爭中,在普里弗納的戰壕中學會橋牌的。
橋牌的最早出現年代,以及可能是沿出土耳其或俄國的說法,由於R·特魯(TRUE)在1974一1975年發現了新的證據,而得到了強烈的支持。他從1904年的《文摘與疑問》中發表的,A·M·基勒(國籍不詳)的一封信內,引用了如下一段內容:"1886年我是開羅克希迪瓦爾俱樂部的會員,在我加入該俱樂部時。該俱樂部的主要牌戲就是橋牌,並且據別的會員告訴我,很早以前就己如此。"
在法國里維埃拉,橋牌的最早的名稱之一就是"克希迪瓦",這大概是當地有的牌手曾到過開羅的這個俱樂部的原故。土耳其從十六世紀早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 當時統治埃及的土耳其總督就是用"克希迪瓦爾"這一正式名稱來稱呼橋牌的。
在倫敦於1901年出版的《現代橋牌》中的一篇評論和介紹文章中,關於橋牌的出現有個年代更早的說法"橋牌當時在土耳其稱為'比里齊',……在歐洲東南部一帶流行……時間早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即已開始。"
雖然在土耳其語中有一個復合詞的發音與"比里奇"相似,但是從發現的大量證據來看,即使不是橋牌本身,但橋牌這個名稱明顯是來源於俄國。"釀酒"和另一種稱為"那拉納西"的俄國牌戲。都包含有橋牌所引進的無將,並且按照1886年印行的規則小冊子中,"布里奇"的含意就是宣布打無將,同時在持有4個A時,可以獲得大牌獎分。
所有這些都越加表明橋牌名稱來源的如下說法更加缺乏說服力:發牌人在把選擇將牌的權利轉移給他的同伴時,他就越過了(bridged)叫牌,橋牌因此而得名。看來更為可能的是,發牌人的"我越過叫牌"而不說"我准備轉移給……"這種說法,是來源於橋牌本身的名稱,而不是橋牌這個名稱是來源於這種說法。
橋牌在形式的發展,在傳人美國和英國之前一直是緩慢的,這說明橋牌不像惠斯特那樣開始是僕人階層所玩的一種底層社會的牌戲,橋牌是通過諸如康士坦丁堡和開羅這類首都的外交官員的圈子而傳播的。
橋牌(bridge)一詞的來源,直到最近還定性為是一個未解決的問題,但是常常有人追溯到1886年出版的一本題為《比里奇(BIRITCH),或俄國惠斯特》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現存英國大英博物館。關於這一線索,雖然早已認為是希望甚微的,據稱俄文中根本沒有比里奇這樣的詞,並且在俄國從來也沒有過這種名稱的牌戲。但是這種源出俄國的希望甚微的說法,已得到相當的重視。比里奇一詞在俄國的歷史中,自10世紀到17世紀均有記載:它的意思(除其他含意之外)系指城鎮大聲宣讀公告的人的公務職責,就是宣讀政府的法令和布告。這個詞在皇帝時代的字典中作"比里奇"(重音的第二音節)。在法國,宣讀人的意思就是大聲宣告。當然橋牌的一個主要的新內容,是發牌人或其同伴有權宣布將牌花色,或宣布打無將。
對惠斯特的一個改變,就是要把一手牌(發牌人的同伴的牌)攤出,這是沿襲明手式惠斯特的辦法,它原先是一種三人玩的牌戲。按照一種流行甚廣的說法,這種三人式的牌戲,是由駐在印度非常偏闢地方的三名英國軍官,因為找不到第四個牌手而想出來的方法。
橋牌中的另一個新內容,就是增加了加倍和再加倍。但是對於再加倍沒有限制,可以一直再加倍下去,但是這種牌戲的"賭博"性質,由於改變成為競叫橋牌而很快即被消除。這也是橋牌在開始時期遭受到惠斯特愛好者的強烈反對的主要原因之一。橋牌的原始形式,或惠斯待橋牌,只存在了很短一段時間。1904年便向前發展了一大步,就是增加了競叫原則,傳統說法這個方法是在印度出現的,但也可能是在英國出現的。競叫橋牌的流行直到1927年始終持續增長,但是直到這個時期的接近結束的時候,才開始組織競叫橋牌比賽。據信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早在惠斯特中實行的復式原則,被認為是不適合於在橋牌中採用。
下一個重大的改變可能是在法國發生的,在法國於1918年或更早的時候已有法國登高牌戲。休·克萊頓爵土曾著文闡述一種類似的牌戲,即法國登高牌戲的前身, 並謂這個牌戲是1912年在印度發明的,與此類似的牌戲於1915年之前也在美國出現。在所有的這類牌戲中,雙方都必須努力叫到自己的最高限度或"最高點" 只有叫到並且做成的牌墩,才能作為計算進局之用。這種形式很快成為法國的標准牌戲,但是在其他地方只是偶然有所出現,並來得到流行。
直到這個時刻,惠斯特、橋牌、競叫橋牌和登高牌戲,都是簡單地向前發展,難以把叫牌的想法,競叫原則或登高牌戲的最高點原則等發明歸功於某一位個人。但是1925年哈羅德時S.范德比爾特,提出了一種完善的新形式橋牌,它仍採用登高牌戲的原則,但增加了局方情況這一因素,並制定了一個計分標准表,從而改正了登高牌戲中的主要缺點。他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他所創新的"定約橋牌",這一新的牌戲,變成了各地最為流行的牌戲。後來范德比爾特寫道:
"我認為,惠斯特一類牌戲的多年的經驗,是獲得發展形成定約橋牌所需要的背景和知識所必需的前奏。從70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就開始玩這類牌戲,並且成功地渡過了惠斯持、橋牌、競叫橋牌、登高牌戲的年代。…1925年秋天我為我的新牌戲,編制了一個記分標准表。我把它稱為定約橋牌,在這個牌戲里不僅綜合了競叫橋牌和登高牌戲的各種最優良的特點,並且還增加了一些頗具吸引力的新的特點:叫成和做成滿貫的獎分;局方情況;以及以10分為基數的記分體制,亦即把過去的墩分、成局墩分、所有的獎分和團分都增大使之化零為整;所有這些終於使得定約橋牌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流行。
在我完成了我的記分標准表之後不久,我乘芬蘭船從洛杉磯經巴拿馬運河去哈瓦那,航程共為9天。在航程中我獲得了一個理想的機會來試驗我的新牌戲,我是和三個競叫橋牌手一同試驗的。
一開始我們除了有局這個術語之外,還缺少一個用來表示在已有一局的情況下宕分應予增高這種地位的術語。我們十分幸運,乘芬蘭號船的一位年青女士為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她建議使用"有局方"一詞。
我們四人在芬蘭號船上玩我的新牌戲,玩得很有興趣,我一回到紐約我就把我的記分標准表用打字機列印了若干份,分送給我的競叫橋牌朋友。此後我沒有再為定約橋牌的推廣和宣傳做過其他工作。但是顯然是因為這種牌戲極為美好,它就像野火一樣廣泛到處傳播,終於依靠自己得到了極大的流行。"
在歷史上還未有過像這樣世界流行的牌戲,在惠斯特一類的牌戲中肯定未曾有過,能夠如此精密准確地定出它的概念,而且還是在剛一出現時就是這樣。最近的研究證明,芬蘭號是1925年10月31日到達巴波亞港的,由於時間已經過晚,不能通過巴拿馬運河,也不能讓旅客上岸。在當時的范特比爾特等四人中,後來唯一健存的人是弗蘭西斯·培根第三,他於1975年回憶起那天晚上的情況,那位建議"有局方"的女士被他們邀請一同玩他們的登高牌戲,她試圖建議根據她說她在中國玩過的一種牌戲,來作一些奇異的和不切實用的改變。這使范德比爾特感到非常興奮,第二天在芬蘭號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航程中,他就為定約橋牌編制出了記分標准表,這個記分標准表除無將的墩分(當時定為每墩35分)這一項之外,所有內容半個世紀以來始終沒有改變。在當天, 11月1日晚上,這個牌戲就成為定約橋牌,並按范德比爾特的新規定記分。
在兩年的時間之內,就為這種新牌戲制定了三套規則。其中R。F。福斯特的規則和克里克布洛克惠斯特俱樂部的規則(二者都於1927年制定),後來為更有權威性的紐約惠斯特俱樂部的規則所代替。1928年定約橋牌進入紐約的各主要俱樂部,並且在同年晚期舉行了首屆全國錦標賽,獎品是范德比爾特杯。
1929年美國競叫橋牌聯合會把它名稱中的"競叫"一詞取消,這就清楚表明定約橋牌已代替了競叫橋牌。原來已成名的競叫橋牌權威人士,力圖也在定約橋牌中成為專家,但是他們大多數人未能獲得成功。埃利·克柏森成為新牌戲的領袖人物,他於1929年創辦了第一個定約橋牌雜志《橋牌世界》,並於1930年寫出了他的傑出的著作《藍書》。他在這本革新性的著作中提出了叫牌的漸進一逼叫原則,這一原則已成為所有現代標准叫牌法的核心。
由於克柏森有一個興盛的組織,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的橋牌活動,以及他在著名的克柏森一廉茨橋牌比賽的公開表演中所顯示的引人注目的天然資質,在整個30年代克柏森始終保持著他的領袖地位,絲毫沒有受到四A隊在比賽中取得過勝利的影響。
後來克柏森在橋牌方面的興趣和積極性下降,在40年代領袖地位轉移到了查爾斯·戈倫身上,他把克柏森的方法修訂成為用計點法估算牌力,而取得了巨大成就。
橋牌比賽的發展在30年代受到了阻礙,因為當時有三個各自獨立的組織同時進行活動,這三個組織是美國橋牌聯合會,美國惠斯特聯合會,美國聯邦橋牌協會。但是從1937年開始,美國定約橋牌聯合會掌握了全國定約橋牌的工作之後,在大師分計劃的激勵之下,定約橋牌進入了穩定向前發展的時期。
1935年成為公認的世界橋牌錦標賽開始的年代,雖然在這一年之前曾進行過一些半正式的國際比賽。後來的具有國際意義的里程碑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0年開始的系列性的世界橋牌錦標賽,1958年世界橋牌聯合會的成立,1960年開始的世界奧林匹克橋牌比賽。
在定約橋牌存在的前四十年中,唯一的革新是制定了芝加哥橋牌,亦即四副牌一輪的橋牌,這種形式的橋牌在60年代早期就在很多俱樂部中代替了傳統的盤式橋牌。但是芝加哥橋牌也和定約橋牌本身一樣,主要是在記分方法上有所改變,而不是在結構方面有所變動。定約橋牌一直幾乎沒有任何根本性的改變,並且在最近的將來也很少可能會出現什麼變化。
5. 百慕大杯的橋牌簡介
橋牌所使用普通撲克牌去掉大小JOKER後的52張撲克牌,共分梅花、方塊、紅心、黑桃四種花色。四種花色有高低之分,按照英文各自開頭一個字母的順序排列而成,即梅花 (Clubs)為C,方塊(Diamonds)為D,紅心(Hearts)為H,黑桃(Spades)為S。其中梅花和方塊為低級花色(Minor suit),每墩20分;紅心和黑桃為高級花色(Major suit),每墩30分。每一種花色有十三張牌,順序如下:A(最大)、K、Q、J、10、9、8、7、6、5、4、3、2(最小)。
52張牌平均分配,每人13張。定約由莊家主打。定約以6墩為本底墩數,6墩以上的牌方可算作贏墩。如果用戶做4H定約,就是紅心為將牌,取到10墩牌以上才算完成。如果沒有達到足夠的分數,則稱為宕了,會被罰分。離定約差幾墩就稱為宕幾。比如南北方做5NT定約,最後拿了8墩牌,則稱為宕3。
6. 世界國際橋牌錦標賽
業界最高水平的橋牌比賽——將於2007年9月29日至10月13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屆比賽由世界橋牌聯合會主辦,中國橋牌協會、上海體育總會、上海文廣影視集團聯合承辦。聯眾世界將作為國內獨家授權網站進行全程網路直播。
2007年世界橋牌錦標賽整個賽事包括百慕大杯、威尼斯杯、老年杯和跨國公開團體賽4項賽事。世錦賽每2年舉辦一次。預計全世界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將近1000名選手來上海參加為期15天的本屆錦標賽。
這一頂級賽事原由美國橋牌網站BBO唯一指定轉播,沒有中文翻譯及講解。然而本屆橋牌世錦賽,聯眾世界作為國內唯一指定全程直播的網路平台,除將第一時間報道賽事精彩進程之外,還特別邀請到橋牌協會以及國內橋牌界的資深人士組成專業解說團隊,通過更加專業的角度欣賞高水平的國際橋牌比賽。通過聯眾世界觀看本次大賽的觀眾可以參加競猜活動將有機會獲得紅牛飲料一箱。
中國女隊是公認的世界冠軍的有力爭奪者,男隊實力也突飛猛進。2007年,世界橋牌錦標賽開賽在即,相信中國橋牌隊將通過艱苦備戰,不斷向世界最高峰發起沖鋒。
2007年橋牌世錦賽四分之一賽今日戰罷三節。中國男隊31:124大比分落後挪威隊,女隊62:66暫時落後英格蘭隊。
男隊三節比賽皆負,比分分別是7:21,11:45,13:50,因為挪威隊在循環賽中戰勝中國隊,因此在四分之一比賽中帶8分,這樣總分為124分。網上轉播的評牌員評價說「挪威打得很瀟灑」。機會都把握住了。
女隊與英格蘭的三節比賽一勝兩負,比分分別是21:14,25:32,16:19。英格蘭隊帶1分,因此總分66分。中國女隊和英格蘭女隊今天都發揮了自己的水平。英格蘭隊在防守上發揮得尤其出色。第二節的一副牌,中國女隊叫到大滿貫,全場只有英國女隊打出了能夠宕掉此定約的防守,使中國隊一副牌輸掉12分。
今天威尼斯杯的各組比分接近,美國一隊71:50領先埃及,德國75:51.3領先加拿大,法國90:60領先美國二隊;百慕大杯各隊比分懸殊,上屆冠軍義大利隊68:122.7大比分落後南非隊,美國一隊142:36狂勝澳大利亞隊,荷蘭126:52.7勝瑞典。
中國女隊目前的比分十分微妙,後三節的比賽至關重要。中國男隊在下面比賽中反敗為勝的希望則很渺茫。
10月9日,2007年世界橋牌錦標賽半決賽進行了3節比賽。中國女隊97.3:112落後於美國一隊。威尼斯杯進入四強的另外兩支隊伍德國隊137:132.3暫時領先法國隊;百慕大杯比賽中,美國一隊114:106領先南非隊,挪威隊與荷蘭隊目前的比分是139:102。
半決賽共打兩天,每天三節,每節16副牌,累計兩天六節共96副牌的得分決出進入決賽的隊伍。中國女隊與美國一隊三節的比分分別是22:47,39:43,36:22。
「女隊今天主要失分在對滿貫的把握上」,賽後中國隊總教練胡基鴻說。第一節比賽中對手叫到並完成定約的大滿貫,中國隊僅停在了成局定約上,一副牌輸掉17分。第二節比賽雙方比分交替領先,中國隊開賽第一副牌就以出色的防守先得11分,但對手很快在第三副牌用兇狠的阻擊迫使中國隊丟掉一個滿貫定約,一舉拿回12分,第六副牌中國隊再度憑借完美防守宕掉對方定約,進帳12分,但第十二幅牌中國隊冒叫滿貫失掉13分,第十三副牌中國隊中規中矩叫到小滿貫,而對方看似機會渺茫的大滿貫卻在運氣的幫助下神奇完成,無奈中國隊再失13分,39:43失掉第二節。第三節比賽,中國隊沒有給對手機會,36:22戰勝對手,將總比分改寫成97.3:112。胡基鴻說:「美國隊現在的打法與循環賽中完全不同,今天的三節比賽她們打得非常進取,我想她們是在給中國隊施壓。」面對目前的落後,胡教練說:「美國隊不是不可戰勝的。」中國隊在明天的比賽中會在技戰術上進行一定的調整。
第六屆跨國公開隊式賽8日晚開賽,共有148支隊伍參賽。比賽第一階段採用瑞士制,共賽15輪,每輪10副牌,排名前八的隊伍進入淘汰賽。中國男隊在失掉晉級四強的機會後投入到跨國賽中,在已經結束的6輪比賽中,中國男隊積121分暫列第二。排在第一名的是積分141的馬克維茲隊,茲莫爾曼隊積118分暫列第三。
在12日進行的2007年上海世界橋牌錦標賽女子組威尼斯杯落幕戰中,美國一隊戰勝德國隊奪得冠軍,中國女隊戰勝法國女隊獲得季軍。
威尼斯杯的爭冠軍決賽共打96副牌,分六節進行。在半決賽中戰勝中國隊進入決賽的美國隊以230:146.6大勝德國隊。這是美國女隊在197
4年威尼斯杯設立以來的十六屆比賽中第十次奪冠。德國隊獲得亞軍。
在另外一場48副牌的威尼斯杯決賽中,中國女隊以141:75.30戰勝上屆冠軍法國隊,獲得季軍。
本屆橋牌世錦賽男子組百慕大杯的決賽共打128副牌,分八節進行。在已經結束的六節比賽中,挪威隊以237:184.50領先於美國隊。最後兩輪比賽將於13日進行。
挪威男隊奪冠!
7. 目前世界上,最具影響力最權威的橋牌比賽是「百慕大」杯嗎
對。
男子比賽是 百慕大杯,
女子比賽是 威尼斯杯。
一般兩個比賽同時舉辦。
8. 目前世界上,最具影響力最權威的橋牌比賽是「百慕大」杯嗎拜託各位大神
我對百慕大杯了解不多,我覺得目前看來應該是世界橋牌錦標賽,是世界僑牌組織發起的。2007年的9,29到10月13日就在上海舉行的。希望以後和樓主多交流。
麻煩採納,謝謝!
9. 競叫橋牌有什麼特點
1904年,競叫橋牌問世,打法依舊,但增加了叫牌過程,通過叫牌達成定約,並規定定約方莊家的同伴須亮出所持全部十三張牌。定約完成由莊家一人掌握,明手無權過問。定約不一定在一副牌中叫成局,可以累計基本分,只要能打夠100墩分,即為一局。競叫橋牌不合理之處,打叫不一致,輸贏論定主要在於牌的因,不在技術發揮,因此,投機性強。同時,加倍、再加倍可無限性循環,有損它做為文體活動的積極意義。針對上述情況,美國著名橋牌手范德比爾特在競叫橋牌的基礎上,創造了定約橋牌的現代形式。
范德比爾特是一個卓有經驗的牌手,精通多種惠斯特牌戲。他想讓世界各種惠斯特橋牌有一個統一規則。因此,他自己設計了成局,滿貫,局況以及各種記分方式。規定只有叫到局並打到局才算成局,滿貫亦然,並取消了加倍和再加倍的無限性,只規定一次有效。這個皮包里的設計在一次海上旅行中得到了檢驗。據說,「有局方」一詞是根據中國牌的玩法提出來的。經過許多次驗證,范德比爾特最後確立了定約橋牌計分表。這個表的大部分內容延用半個世紀毫無改變,說明它具有科學性和權威性。范德比爾特的發明使橋牌面目一新,牌的因素不再是輸贏得失的基礎,而只是作為叫牌和打牌技術發揮的客觀條件之一。技術和智慧因素成為決定勝負的基本因素。定約橋牌的規則實際上將叫牌、打牌和記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而叫牌技術規則的首要性,使橋牌的難度大大提高,競賽激烈程度倍增,大大增添了比賽的樂趣。為了紀念范德比爾特對橋牌運動的貢獻,美國在1928年舉行了首屆全國橋牌錦標賽,獎杯以他的名字命名。
在推動橋牌運動的發展中,功勞最大的要屬美國橋牌權威克柏森。他創辦了《橋牌雜志》並寫出了宣傳他的叫牌體系的著作《藍書》。在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初期曾名噪一時。幾乎90%的牌手都採用或曾採用克柏森叫牌法。他的妻子是一位極端冷靜而技巧很高的牌手,當克柏森與妻子搭襠戰勝了聯邦德國的楞次和雅各比,從而確立了他的橋牌領袖的權威地位。他的名字幾乎成橋牌的同義語。克柏森之幸運在於他有一位好妻子,好搭襠,在他一生中借打牌而名揚四海的時間加起來不過短短的八年。這是其他任何牌手都無法比擬的。克柏森自己直言不諱的指出,他橋牌方面的大部分成就就歸功於他那超凡的婚姻。外加他的叫牌法的極高效率。然而,這也是他不幸的根源。克伯森性格十分復雜、固執。他對橋牌的態度也十分復雜,矛盾。他一生中借打牌而名揚四海的時間加起來不過短短的八年。這是其他任何牌手都無法比擬的。克柏森自己直言不諱的指出,他橋牌方面的大部分成就就歸功於他那超凡的婚姻。外加他的叫牌法的極高效率。然而,這也是他不幸的根源。克伯森性格十分復雜、固執。他對橋牌的態度也十分復雜,矛盾。
實在奇怪的是,施特恩的叫牌法都是以克柏森叫牌法為基礎的,但卻有了許多細致的改進,尤其是施特恩採用了克柏森的問叫法,而且大大加以擴展,使之遠不止於起到滿貫叫牌法的作用。維也納梅花叫牌法實際上已含有現代接力體系叫牌法的因素。克伯森夫婦在整個比賽中是不幸運的,與此相反,幸運之神卻總是照顧奧地利隊。在美國隊爭取挽回敗局時,克柏森與妻子發生了一次可怕的問叫誤會。給美國隊以致命打擊,從而使奧地利隊以4740分的贏分額獲得了冠軍。在比賽結束後的慶祝會上,克柏森站起來就別人對他和約瑟芬的稱頌致詞,但當他講到一半時,他的妻子在心裡不痛快,而且喝了不少香檳酒的情況下,插進來說了一大串連挖苦帶諷刺的話,使他大為難堪。第二年他同約瑟芬離婚,從此,離開了橋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