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文學宣傳功能

文學宣傳功能

發布時間:2021-10-07 10:30:21

『壹』 文學活動有哪些

文學活動使人們獲得快樂的效用——文學的娛樂功能。魯迅在世紀之初接受了西方文學觀念後曾經指出:"由純文學上言之,則以一切美術之本質,皆在使觀聽之人,為之興感怡悅。"他強調的也正是文學等"美術"即藝術所包含的娛樂性。我國的文學傳統歷來強調"文以載道",對文學娛樂功能的認識較多局限於小說、戲曲等非正宗樣式的領域里。現代文學的發展中,則長時期強調文藝的政治功利性,忽視、排斥乃至絕對否定文學藝術的娛樂功能。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文藝的娛樂功能才逐步受到正視和重視,昔日文學死板的面孔也變得和藹可親起來了。
http://..com/question/68701983.html

文學活動關於文學宣傳,或者宣傳一種思想,這種思想一定是反映時代地,一定是先進地或者激進地,一般都要和文學革命掛鉤,但革命不是每年都革。所謂文學活動,就要看這些鼓吹者怎樣地內容了怎樣地目的了。比如,有的文學活動打著文學地幌子,其實在作些作姦犯科地事情,巴結領導締結上司,陞官發財。這樣地文學活動,你看了,就一定受壞的影響。好的呢,比如,宣傳魯迅學習,弘揚民族精神民族氣節,我們現在的時代,民族氣節者,幾乎絕種了,就看南京大屠殺這樣的事情來說,我們竟然不把它當作大事情,而是網上幾個視頻互傳就能把國恥銘記嗎

http://..com/question/151627033.html

『貳』 文學社宣傳部的主要工作

一般做的就是宣傳工作,比如宣傳自己社團提高社團知名度,社團有活動時工作也是宣傳部做。

『叄』 怎樣才能把自己的文學社宣傳出去

1、內部多舉辦一些文體活動,譬如詩歌朗誦會、演唱會、篝火晚會、青春健美操表演、書法美術展覽等,不一定非要和文學作品有關,但要組織文學青年廣泛參與,營造吸引力。
2、外部走出去,與當地文化部門譬如文聯、報社、歌舞劇團、書法美術協會聯系,甚至與婦聯、團委以及執法機關聯合舉辦活動,或邀請他們參加你們的活動,他們大多有宣傳任務,只要有熟人一請即到,甚至沒熟人,只要你們把話說得熱烈、態度誠懇他們也參加。
3、多搞一些社會公益活動,譬如到敬老院打掃衛生,去聾啞學校聯歡,為失學兒童或災區群眾捐款,參加植樹造林,晚上到露天廣場舉辦好歌大家唱等活動,熱熱鬧鬧,讓市民群眾人人看在眼裡。
4、無論開展什麼,都別忘了宣傳自己,打出自己文學社的宣傳橫幅或旗幟,讓人家知道這些活動是誰搞的。現在家庭條件好了,文學社如果沒有照相、攝像設備,可以動員成員從自己家裡帶,照些照片或錄象,向當地報社、電視台投稿,如此,轟動效應就出來了。當然,如果一開始就與報社、電視台聯合,宣傳的事就不用你們操心了,他們自己搞,你們跟著沾光就可以了。
5、在網上宣傳,可以建立自己的網頁,頁面活潑、生動一些,多分幾個專欄,譬如關於我們、新聞動態、文學天地、文藝芳園、學習探索、杏壇新星等幾個欄目,關於我們是組織簡介;新聞動態介紹本組織的活動情況,屬新聞類東西;文學天地可細分為小說、詩歌、散文、隨筆、雜文等幾個小欄目,刊登本社成員作品,並配上音樂;文藝可分為書法、美術、篆刻、雕塑、體育、音樂、舞蹈等小欄目,前四項為作品,後三項為視頻;學習探索刊登本設成員的社會調查等理論研討文章,甚至可以開設大講堂,刊登寫作技巧、書法要領等東西,供學生學習;杏壇新星介紹本社優秀成員,語言要生動,不要僵硬化,並配上照片。但不管怎樣,頁面一定要鮮艷活潑,做到圖文並茂,配上音樂、視頻、動畫等,特別是首頁,即要頁面生動,更要反映本社特色。網頁的建立如果自己技術不行,可通過關系找懂廣告製作的電腦專業人員幫忙。

『肆』 文學社宣傳部干什麼的

您好,墨塵文化工作室為您解答:
文學社宣傳部,負責宣傳文學社、宣傳文學社的優秀作品等各項宣傳,當然主要還要看社長如何安排

『伍』 文學的文化意義

文學中有很多傳統文化知識以及傳統的風俗習慣,文學是保留和記載這些歷史的重要資料。
文學作品還可以翻譯成其他語言,傳播到國外,起到宣傳中國文化的作用。
望採納

『陸』 怎麼樣才能快速把文學社宣傳出去

1、內部多舉辦一些文體活動,譬如詩歌朗誦會、演唱會、篝火晚會、青春健美操表演、書法美術展覽等,不一定非要和文學作品有關,但要組織文學青年廣泛參與,營造吸引力。
2、外部走出去,與當地文化部門譬如文聯、報社、歌舞劇團、書法美術協會聯系,甚至與婦聯、團委以及執法機關聯合舉辦活動,或邀請他們參加你們的活動,他們大多有宣傳任務,只要有熟人一請即到,甚至沒熟人,只要你們把話說得熱烈、態度誠懇他們也參加。
3、多搞一些社會公益活動,譬如到敬老院打掃衛生,去聾啞學校聯歡,為失學兒童或災區群眾捐款,參加植樹造林,晚上到露天廣場舉辦好歌大家唱等活動,熱熱鬧鬧,讓市民群眾人人看在眼裡。
4、無論開展什麼,都別忘了宣傳自己,打出自己文學社的宣傳橫幅或旗幟,讓人家知道這些活動是誰搞的。現在家庭條件好了,文學社如果沒有照相、攝像設備,可以動員成員從自己家裡帶,照些照片或錄象,向當地報社、電視台投稿,如此,轟動效應就出來了。當然,如果一開始就與報社、電視台聯合,宣傳的事就不用你們操心了,他們自己搞,你們跟著沾光就可以了。
5、在網上宣傳,可以建立自己的網頁,頁面活潑、生動一些,多分幾個專欄,譬如關於我們、新聞動態、文學天地、文藝芳園、學習探索、杏壇新星等幾個欄目,關於我們是組織簡介;新聞動態介紹本組織的活動情況,屬新聞類東西;文學天地可細分為小說、詩歌、散文、隨筆、雜文等幾個小欄目,刊登本社成員作品,並配上音樂;文藝可分為書法、美術、篆刻、雕塑、體育、音樂、舞蹈等小欄目,前四項為作品,後三項為視頻;學習探索刊登本設成員的社會調查等理論研討文章,甚至可以開設大講堂,刊登寫作技巧、書法要領等東西,供學生學習;杏壇新星介紹本社優秀成員,語言要生動,不要僵硬化,並配上照片。但不管怎樣,頁面一定要鮮艷活潑,做到圖文並茂,配上音樂、視頻、動畫等,特別是首頁,即要頁面生動,更要反映本社特色。網頁的建立如果自己技術不行,可通過關系找懂廣告製作的電腦專業人員幫忙。

『柒』 怎麼樣進行文學社宣傳

第一:有明確的宗旨。把你們文學社的宗旨旗幟鮮明地擺出來,是以文學怡情,以文學交友還是以文學觀風等等,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第二:建立宣傳團隊。專門負責海報製作、張貼,活動策劃等宣傳工作。設計一個自己社團的LOGO。
第三:創辦屬於自己社團的文學刊物。文學說到底還是要落實在文字上的,有了自己的內部刊物,就提供了一個發表與交流的平台。
第四:定期組織文學社團活動,例如文學沙龍,邀請名師講座,學術辯論等等活動。並且做好活動的前期宣傳與策劃工作,與第二點是相呼應的。
自己的一點想法,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捌』 怎樣做好文學社的宣傳工作

基層各所站的宣傳工作,都存在著以下不足,主要歸納為五點:
一、文章質量不高,沒有大手筆大動作,文章力度不夠,文章思想、見解不深刻,觀念還停留在只追求數量,而不力求質量上。
二、影響范圍小,只局限於局、處的內部刊物,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刊物上,少有文章見報。需主攻這一塊,針對《江西日報》、《中國交通報》采寫一些有質量的稿件。
三、專業性、調研性論文沒有。例如,養護部門沒有針對養護作業寫出較有影響的論文、征費部門沒有針對征費工作寫出探討征費工作的論文。
四、工作方法僵硬,沒有推陳出新,創新宣傳思想工作的途徑和方法有待進一步加強。
五、信息網路宣傳報道工作的強勁姿態有待進一步發揮。
一、更新觀念、高度重視宣傳工作。
鄧小平說,「宣傳工作就是一切革命工作的糧草」。之前,我們認為只要實實在在的做了事就可以,沒有意識到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及意義。實踐也證明,只一味埋頭苦幹不適應當今潮流發展,我們既要扎實工作,也要積極對外宣傳,展示自身風采。我們的認識提高了,新聞宣傳隊伍就有聲勢、有力量、有前途。同時也能鼓起一種宏大的士氣和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吃苦耐勞、深入基層、創造佳績的精神來。
二、大膽探索、創新宣傳模式。
要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努力創新宣傳形式,不斷改進宣傳方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進一步增強我所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積極擴大宣傳動員的覆蓋面。既要有集中性宣傳,又要有經常性宣傳;既要有聲勢浩大的群眾性宣傳,又要有深入細致的針對性宣傳;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廣度。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的優勢,靈活運用新聞報道、專題專欄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報道。針對以往不足加以改進,實現由單一信息向調研性、綜合性信息轉變,由常規信息向特色信息轉變,由事後報送向及時報送轉變。要多動腦子想點子,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新時期下宣傳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
三、聯系實際、貼近生活、做好典型宣傳。
隨著局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全面展開,我們要注意總結經驗,推廣先進典型。要及時報道我所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實際行動和舉措,及時報道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及時報道普通職工群眾認真配合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典型事例。通過生動、形象的典型宣傳,進一步幫助廣大幹部群眾提高對先進性教育活動的認識,促進先進性教育工作的全面進行。
四、嚴守宣傳紀律,確保宣傳的正確導向。
「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是新形勢下黨的新聞工作的中心任務,也是社會主義新聞宣傳事業的一個基本原則。一定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做到積極主動、有聲勢、有力量、有效果;在輿論引導上要得當。宣傳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強,一定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嚴守宣傳紀律,確保正確導向。要主動和各部門多聯系、多溝通,虛心向有關專家和專業人員學習,努力掌握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確保宣傳報道工作的全面性、准確性,確保宣傳報道工作不出任何紕漏。使輿論引導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激發力。

『玖』 文學的作用

文學三大基本社會作用是: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審美作用 文學的審美教育是通過直覺的方式作用於閱讀主體的,凡進入審美境界的閱讀,閱讀者都是持有「無所為而為」的心態的,都是把文學作品當作獨立絕緣的意象來看待的。

這其中不包含有任何實用的目的和科學的認識。正因為如此,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和文學的認識作用、教化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文學除了擁有外在的、實用的、功利的價值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擁有內在的、看似無用的、超越功利的價值,既精神性價值。

(9)文學宣傳功能擴展閱讀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比較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文學是屬於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於社會建築上層。它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最先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

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對美的體現。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一個傑出的文學家就是一個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

文學代表一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文學,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屬社會意識形態范疇。

『拾』 文學三大功能之間的關系如何

文學三大基本社會作用是: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審美作用 文學的審美教育是通過直覺的方式作用於閱讀主體的,凡進入審美境界的閱讀,閱讀者都是持有「無所為而為」的心態的,都是把文學作品當作獨立絕緣的意象來看待的,這其中不包含有任何實用的目的和科學的認識。正因為如此,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和文學的認識作用、教化作用是截然不同的。筆者以為,當我們談論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的時候,不應該把文學的認識作用和教化作用涵蓋進來。即使是文學的娛樂作用,雖然它與審美教育是密切相關的,但也應該區別出其中的審美因素和非審美因素,這樣才更有利於我們閱讀和鑒賞文學作品,也更有利於指導學生閱讀和鑒賞文學作品。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以理性的方式來把握的,用的是一種科學分析的方法,其目的是引導人們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認識人生,文學作品對人們心靈世界的影響固然有這方面的認識作用,但這不是文學作品的主要功能,更不是其本質特徵。文學作品的教化作用當然是顯而易見的,歷代統治階級無不利用文學的這一功能對勞動人民進行思想統治。但是,由於教化這種作用方式的明顯的政治目的性,決定了它與審美教育有著本質的區別。 千百年來,中國儒家文化中那種根深蒂固的「微言大義」式的文學功能闡釋,一直把文學作為政治和道德的附庸來作賤。「不學詩無以言」,不是告誡人們要以詩意棲居的方式來構建生活形態,說出話來都要帶有詩情畫意,而是說,「詩」作為一種政治和道德經典,其中許多詩句都已成為政治和道德格言,可以很有效地應用於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雖然人們也很看重這詩中「文」的色彩,但它和現代意義上的審美方式還是格格不入的。「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夫鳥獸草木之名。」這幾句話主要是談《詩經》的認識和教化作用,顯然,當時的孔子並不是把《詩經》當作文學樣式來闡述的。 但是,儒家這種「微言大義」式的文學功能闡釋傳統影響深遠,直至今天,我們有些人對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的認識,還遠沒有跳出這一樊籠。把認識作用和教化作用包含在審美教育作用之中,就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這種把認識、教化與審美作用不加區別地混在一起的文學功能闡釋方式,極大地弱化了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其明顯的遺患是:人們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首先不是關注其美學形式,而是其思想內容;人們對文學作品的吸收方式不是感受性的體驗,而是理解性的認知;人們不是在接受文學形式美的同時,潛移墨化地受到作品內容的熏陶感染,而是在主題思想先入為主的基礎上,對作品內容做精確的「科學」式的分析,從而達到「教化」的目的。人們忽視了文學作品的藝術特點,漠視了它的多義性、模糊性、主觀性和不確定性,而是多給予一元的解讀,客觀的定論。總之,在強調文學作品的認識作用、教化作用的前提下,模糊了人們對文學和其他文章樣式的區別,理解越位於感受,認知代替了感知,使文學閱讀和教育的效益大為降低。於是,人們不習慣於審美鑒賞,而熱衷於分析歸納;於是,「小說反映了……的社會現實」,「劇本揭露了……的制度」,「詩歌表現了……精神」, 「散文傳播了……思想」這些霸權式的話語方式,一直如黑色的雲霧籠罩在文學解讀領域的上空,揮之不去。特別是對下一代進行文學教育的時候,語文教師闡釋文學作品的視角,走不出受制於主流意識的陳舊文學理論的范疇,在形式與內容的關系,思維與語言的關系,形象與生活的關系等問題上,觀念老化,現代意識匱乏,多數教師對本體論闡釋學、接受美學等全新的文學闡釋理論知之甚少,更不能以新的視野來指導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和鑒賞。 文學的審美教育是通過直覺的方式作用於閱讀主體的,凡進入審美境界的閱讀,閱讀者都是持有「無所為而為」的心態的,都是把文學作品當作獨立絕緣的意象來看待的,這其中不包含有任何實用的目的和科學的認識。正因為如此,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和文學的認識作用、教化作用是截然不同的。筆者以為,當我們談論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的時候,不應該把文學的認識作用和教化作用涵蓋進來。即使是文學的娛樂作用,雖然它與審美教育是密切相關的,但也應該區別出其中的審美因素和非審美因素,這樣才更有利於我們閱讀和鑒賞文學作品,也更有利於指導學生閱讀和鑒賞文學作品。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以理性的方式來把握的,用的是一種科學分析的方法,其目的是引導人們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認識人生,文學作品對人們心靈世界的影響固然有這方面的認識作用,但這不是文學作品的主要功能,更不是其本質特徵。文學作品的教化作用當然是顯而易見的,歷代統治階級無不利用文學的這一功能對勞動人民進行思想統治。但是,由於教化這種作用方式的明顯的政治目的性,決定了它與審美教育有著本質的區別。 千百年來,中國儒家文化中那種根深蒂固的「微言大義」式的文學功能闡釋,一直把文學作為政治和道德的附庸來作賤。「不學詩無以言」,不是告誡人們要以詩意棲居的方式來構建生活形態,說出話來都要帶有詩情畫意,而是說,「詩」作為一種政治和道德經典,其中許多詩句都已成為政治和道德格言,可以很有效地應用於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雖然人們也很看重這詩中「文」的色彩,但它和現代意義上的審美方式還是格格不入的。「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夫鳥獸草木之名。」這幾句話主要是談《詩經》的認識和教化作用,顯然,當時的孔子並不是把《詩經》當作文學樣式來闡述的。 但是,儒家這種「微言大義」式的文學功能闡釋傳統影響深遠,直至今天,我們有些人對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的認識,還遠沒有跳出這一樊籠。把認識作用和教化作用包含在審美教育作用之中,就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這種把認識、教化與審美作用不加區別地混在一起的文學功能闡釋方式,極大地弱化了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其明顯的遺患是:人們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首先不是關注其美學形式,而是其思想內容;人們對文學作品的吸收方式不是感受性的體驗,而是理解性的認知;人們不是在接受文學形式美的同時,潛移墨化地受到作品內容的熏陶感染,而是在主題思想先入為主的基礎上,對作品內容做精確的「科學」式的分析,從而達到「教化」的目的。人們忽視了文學作品的藝術特點,漠視了它的多義性、模糊性、主觀性和不確定性,而是多給予一元的解讀,客觀的定論。總之,在強調文學作品的認識作用、教化作用的前提下,模糊了人們對文學和其他文章樣式的區別,理解越位於感受,認知代替了感知,使文學閱讀和教育的效益大為降低。於是,人們不習慣於審美鑒賞,而熱衷於分析歸納;於是,「小說反映了……的社會現實」,「劇本揭露了……的制度」,「詩歌表現了……精神」, 「散文傳播了……思想」這些霸權式的話語方式,一直如黑色的雲霧籠罩在文學解讀領域的上空,揮之不去。特別是對下一代進行文學教育的時候,語文教師闡釋文學作品的視角,走不出受制於主流意識的陳舊文學理論的范疇,在形式與內容的關系,思維與語言的關系,形象與生活的關系等問題上,觀念老化,現代意識匱乏,多數教師對本體論闡釋學、接受美學等全新的文學闡釋理論知之甚少,更不能以新的視野來指導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和鑒賞。 所謂文學的審美作用,就是娛樂功能,也就是文學活動使人們獲得快樂的效用。魯迅在世紀之初接受了西方文學觀念後曾經指出:"由純文學上言之,則以一切美術之本質,皆在使觀聽之人,為之興感怡悅。"他強調的也正是文學等"美術"即藝術所包含的娛樂性。我國的文學傳統歷來強調"文以載道",對文學娛樂功能的認識較多局限於小說、戲曲等非正宗樣式的領域里。現代文學的發展中,則長時期強調文藝的政治功利性,忽視、排斥乃至絕對否定文學藝術的娛樂功能。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文藝的娛樂功能才逐步受到正視和重視,昔日文學死板的面孔也變得和藹可親起來了。 但是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可忽視的認識誤區。 片面強調文學娛樂功能在生理層面上的實現 快樂是一種心理現象,導致快樂產生的原因和獲得快樂的途徑是多樣的。由視覺、味覺、聽覺等引起的生理快感,並非人類所獨有,動物也有這種本能性的功能,只是這種快感本身並無社會內容。而美感作為人類所特有的感覺,則伴隨著豐富的社會內容,是一種感性體驗與理性認識相聯系的精神愉悅。娛樂是人類在基本的生存和生產活動之外獲取快樂的非功利性活動,它包括生理上獲得快感,更主要是指心理上得到愉悅。將娛樂僅僅歸結為感性的消遣、感官的快樂,認為娛樂活動所滿足的僅僅是一種低級的生理慾望,而不可能是高級的心理需要,是一種過於狹隘的認識。我們不排除人類的某些娛樂方式或某些人的娛樂活動只局限於生理快感的層面上,但也不應該由此得出結論認為所有的文學作品的娛樂功能都只能或應該停留在這個層面上,更不能因此認同庸俗、醜陋甚至傷風敗俗、扭曲人性的娛樂方式和趣味,而放棄提倡健康、高雅、完善人性的娛樂方式和趣味。 文學作為一種特殊的審美活動,具有明顯的娛樂功能,但畢竟是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出現和存在的,是人類多種實踐活動的一種。它貫穿著人自由自覺的特性,應該與人的基本生存要求相符合,對社會人生的生存發展完善有益,達到合規律與合目的的統一。因此,在文學活動中,娛樂性與理性、娛樂的個體性與社會性都不應是對立的,娛樂並不等於排斥理性的思考,也不等於排斥社會性的內容。文學等藝術形式和其他娛樂一樣,當然可以使人得到一定的感官的滿足。但這種感官的滿足既可以引起人們思想的疲乏,也可以引起思想上的震撼和思考,關鍵在於作品有無深刻的思想性,在於作家寫什麼,怎樣寫。在我們當前的文藝生產中,不少人熱衷表現男歡女愛,突出亂倫、通姦、兇殺,津津樂道高級賓館、海濱浴場、豪華別野墅,以此刺激消費者的視覺和聽覺,引起強烈的生理反應。其目的當然和由此引起的商業效應相聯系,但也和對娛樂功能的宣傳誤導不無關系,其負面影響不可忽視。 將文學的娛樂功能與教育功能孤立開來,對立起來 有人認為過去文學發揮的主要是政治教化功能,現在應該主要是娛樂功能了。這種看法有片面性。文學的娛樂功能不是偶然的、外圍的功能,也不是孤立的、單一的功能。它是文學的審美觀照功能必然帶來的普遍性效果之一,是文學多種功能的一種。文學的社會功能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系統:第一個層次是審美觀照功能,這是由文學的基本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社會功能。只有具備了這種基本性質和特點,才是真正的文學作品和文學活動;也只有具備了這種功能的因素才成其為文學的社會功能。第二個層次是由文學的審美觀照功能而必須產生的其它一些社會功能,這主要包括認識、教育、娛樂和交際功能。至於第三個層次,則是由第一、二兩個層次派生出來的受到一定時空限制的文學功能。例如:文學作為階級斗爭的武器的功能,文學作為宗教宣傳的工具的功能等等。在這個系統中,娛樂和教育都是由審美觀照功能派生出來的功能。如果將它們當作文學基本的功能,就可能導致忽視以至抹煞文學的自身特點,從而削弱文學的社會功能。 文藝的目的是什麼?這是歐洲文藝史上一個長久爭論的問題。快感,教益,還是快感兼教益?三種答案都各有很多的擁護者。應該說,還是後者較為符合一般情況。正因為文學作品不可能不體現作者對世界人生的思考,所以文學作品也就不可能不對讀者和觀眾產生思想的影響即發揮思想教育功能。樣板戲有娛樂功能,《戲說乾隆》一類所謂純娛樂片也有思想教育功能。雖然有個別的藝術樣式或藝術作品基本不涉及思想性,例如雜技帶給人們的基本上是純技藝的欣賞。但文學卻是各種藝術中最具思想性的樣式,試想如果抽掉文學作品中鮮活深厚的思想內容,完全消解它的思想性、社會性而只剩下娛樂性,其所能實現的娛樂功能的品位和價值也要大打折扣。 將文學的娛樂功能等同於一般娛樂活動 打球是娛樂,打牌是娛樂,看戲是娛樂,看小說也是娛樂,各種娛樂形式所起的作用有一致的地方,即引起快樂,而且這種活動和人的具有明確功利性目的的活動有所區別,如在極度疲勞時睡覺、在飢火燒腸時飽餐,都可以獲得極大的快樂,但一般並不將這些活動視為娛樂活動。同時,在參與或觀賞這些似乎擺脫現實、忘記一切的純娛樂活動的過程中,人們也獲得一定的自由享受的樂趣,並且也有可能獲得對現實的某種超越性的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講,即使是在這些純娛樂性的活動中,也完全可能包含審美的因素,娛樂和審美顯然不是絕然對立的。但是,各種娛樂活動在獲得快感的性質、產生的作用等方面又有不同。麻將、檯球、撲克等純娛樂活動帶給人們生理上的刺激,但也很難說僅僅是生理上的快感。整天坐著不動打麻將、甩撲克,生理上未必舒服,人們從這些活動中獲得的主要還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償、愉悅和振奮。 和上述純娛樂活動不同的是,文學的樂趣主要在於通過審美得到自由享受與審美快感。正如韋勒克所說:"文學給人的快感,並非從一系列可能使人快意的事物中隨意選擇出來的一種,而是一種'高級的快感',是從一種高級活動、即無所希求的冥思默想中取得的快感。"從這一點來講,文學和其他娛樂活動的娛樂功能並不能等同;文學的娛樂功能與審美功能也不能夠完全等同,不能因為由審美而產生快樂,便認為審美即等於娛樂,文藝的本質特點就是娛樂性。文學的這些娛樂功能並不能也不應該取代其它娛樂方式的作用。因此也不應該要求文學和其他娛樂形式例如麻將、撲克發揮一樣的娛樂功能。這種要求是不適當的,也是不現實的。如果對此沒有清醒的意識,就容易助長文學生產中的媚俗傾向。 片面強調文學創作活動的自娛功能忽視文學娛人的社會效果 8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文學界有人強調文學的自娛功能,視文學為作家的"游戲",所謂"玩文學",所謂"寫作便是我的娛樂方式"之類的說法就是這種傾向的反映。文學確實不但有娛人的功能,也有自娛的功能。白居易曾經這樣描述自己和詩友之間的關系:"小通則以詩相戒,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同處則以詩相娛。"可見即使是在相當強調文學功利性的古人那裡,寫詩讀詩也可以是一種娛樂;但是,作者寫作自娛是個人的事情,寫作與朋友互娛是個人之間的事情,外人往往不知道也難以置評;而多數作家的作品卻不是只給自己或少數幾個人看的,通常總發表或出版,要公眾閱讀、購買,要達到娛人的功效。而自娛和娛人並不互相脫離,有什麼樣的自娛追求,自然會有什麼樣的娛人效果。這樣一來,自娛趣味的高低文野之分便不能不和娛人的社會效果連在一起。 不同受眾的娛樂要求是不一樣的。娛樂的內涵本來就是多層次多側面的,就個人的娛樂興趣而言它也是多層次多側面的。因此,文藝作品是否能夠發揮娛樂功能,能夠發揮何種娛樂功能,發揮多大的娛樂功能,不但取決於作品本身,而且取決於接受者的態度,即接受者如何看待作品、對待作品。就社會群體而言,需求也是多層次、多方面的。交響樂的欣賞者和通俗音樂的追星族,都從各自的欣賞活動中得到樂趣。街頭巷尾的對弈者和高爾夫球的搏殺者,都從各自的參與中得到樂趣。西方現代派文學和中國古典小說的讀者,都一樣從白紙黑字中欣賞到文學的奇光異彩。但是,這些樂趣又都有明顯的差異。作者不應忽視讀者趣味和要求的多樣性而俯就低俗者,更不應該將自己的並不高尚健康的藝術趣味強加於讀者。 毋需諱言,在克服多年來禁慾主義偏向的同時,生活中和文化上的享樂主義傾向正在我們的社會中滋長。享樂主義將追求感官快樂作為人生的惟一價值目標,而文化上的享樂主義則將滿足感官快樂視為文化的惟一功能和最高目標,將高級的、復雜的審美過程解釋成為簡單的、粗鄙的感官刺激和反應。文學上對娛樂功能的種種片面認識,正適應了這種文化享樂主義發展的需要,妨礙先進文化的建設和發展,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和重視。

閱讀全文

與文學宣傳功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商惠民電子商務招聘 瀏覽:848
關於公交車運營部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560
北京古星電子商務公司怎麼樣 瀏覽:43
服裝店促銷活動怎麼寫 瀏覽:333
2013電子商務概論試題及答案 瀏覽:257
職業技能培訓人數方案 瀏覽:724
黨校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177
蛋糕事件宣傳策劃方案百度文庫 瀏覽:763
年底組織員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81
培訓學校好朋友手拉手活動方案 瀏覽:906
政府組織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910
北京壹佰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35
測試員工入職培訓方案 瀏覽:68
設備安裝人員培訓方案 瀏覽:43
包餃子策劃方案 瀏覽:183
電子商務與erp整合數據 瀏覽:538
校本培訓方案申報表 瀏覽:697
研發安全的培訓方案 瀏覽:138
新產品促銷方案範文 瀏覽:772
酒類營銷策略方案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