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班裡要辦一個關於孝順的主題班會班主任讓我們寫一個策劃書 速度 高懸賞
一 、活動目的: 1 、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感受父母之情,體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即讓學生懂得為什麼要孝順父母。 2 、讓學生學會如何去理解父母、尊重父母、體諒關心父母,與父母和諧相處,從現在做起從點滴以實際行動孝順父母,即讓學生懂得怎樣去孝順父母。 二、 活動形式:講故事、問問題、行動要求。 三、 活動過程; 1、每位同學必須知道關於父母的幾件事: ﹙1﹚父母的年齡: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2﹚父母的職業: 知道體貼父母,關心父母.為勞動一天的父母送一杯水,換一次鞋. ﹙3﹚父母的身體狀況: 父母者,人之本也。 你的身體是父母給的,但父母的身體,你們又關心過多少?父母生病,你們應該主動做些什麼?你們又做過些什 2、日常生活總你是怎樣孝順父母的: 楊旭升:努力學習,不讓父母擔心自己的功課、自己的作業,在學校聽老師的 話,這樣父母就不會擔心了。 王紅雲:幫媽媽做家事,在家裡的時候,幫父母拖地、掃地、擦一些傢具。 李蔓: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要感染了疾病,這樣子,父母才不會操心,在家睡覺晚上自己不要踢被子,這樣不僅會讓自己受涼,還會讓父母再起來幫你蓋被子,這樣會把父母累壞了。 3、感恩父母:﹙同學一起朗讀﹚ 感謝我的父母,您給了我生命,教我學走路,教我學說話,讓我健康地成長;感謝我的老師,您給了我教誨,教我學知識,教我學做人,感謝我的朋友,你給了我純真的友誼,教我學會關愛,讓我充滿了希望。感謝社會,感謝人生。我一定自理、自立、自尊、自強,健康成長! 4、詩歌朗誦:﹙感恩父母的愛﹚ 是您,將我帶到人間。 教會我在成長中,如何越過溝溝坎坎。 是您,領我認識世界。 天寒地冷時,將我雙手放入懷中溫暖。 您用愛心穿引的線, 那一針一線,都是您的愛在悄悄蔓延。 如果我是風箏,您就是拉動風箏的線, 如果我是一條船,您就是燈塔是港灣, 這就是父母的愛,這就是父母的情。 她柔柔如水,輕輕如煙,深沉如海,恩重如山! 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變桑田。 但父母的愛,卻永遠留在我們的心間! 合:是啊!父母的愛深似海,讓我們去感恩吧! 四、班主任總結 通過今天的活動,老師希望同學們能有一顆孝心。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把愛體現在一言一行中。去關愛自己的父母,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今天老師的 出發點很簡單,就是希望我的學生能夠懂得感謝父母,懂得報答。在班會課的過程中,學生講到了許多關心父母的感動情節,在這點上很讓人感動,但是也存在個別學生,對父母的年齡和職業一無所知,這也反映出他們平時和父母的溝通是非常欠缺的,在今後與父母交流的問題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結束:下面我們一起唱《感恩的心》來結束今天的班會。
2. 小學二年級以「孝」、「禮」為主題的作文
有句古語說的好:百善孝為先,百善孝為先的作文.意思就是說,孝敬父母要在美德中占據首位.一個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那麼又有誰願意真心與之交往呢?在我們所學的《弟子規》中首孝悌就是要求我們做人必須要以孝敬父母為根本己任.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恭敬地聆聽父母的訓導等等.在古代,漢文帝劉恆就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其母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都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漢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人們譽為文景之治.由此可見,行孝道不僅是為人子的義務與責任,更是我們炎黃子孫作為報答父母之恩所世代相傳的美好品質.但是同學們,生活中的我們,又是否做到了以孝為先呢?相信大家都一定看過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在忙碌了一天後,為婆婆打好水洗腳.年幼的孩子看見媽媽正為奶奶洗腳,自己也打好了洗腳水,晃晃搖搖地端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我也給你洗腳.這場景確實很令人感動,同時也令人深省.回首過去,我們到底為父母都做過些什麼?有的同學常常覺得父母對自己好是應該的,不以此為然.或是平日里往往不屑於與父母溝通,只在母親節、父親節這樣的日子裡送一束鮮花便草草了事,並不曾注重生活中的細小.忽略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能表現出我們是否真正有孝心的事.《弟子規》卻早已以入則孝告訴我們,孝敬父母應從小事,而非一時之念想,中學生作文《百善孝為先的作文》.文帝親嘗湯葯、丁蘭刻木事親、王祥卧冰求鯉.對比我們的先祖,又有幾個人能不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汗顏呢?當今的我們,雖不必像郭巨為母埋兒,董永賣身葬父那樣事親,但至少也應不違父母意願,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並且,我們更應該以自身的努力來回報父母,讓他們分享我們的喜悅,為我們的成功感到自豪!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何謂孝呢?有人立刻會想到孝就是孝順.沒錯,其實就這么簡單,但說得簡單,真要是做起來又談何容易.就我個人而言,我一直認為我是個孝順的兒子,不亂花錢,不和朋友同學滿出去玩,不給他(她)們惹事添麻煩.在我眼中這已經很不錯了,但事實證明我錯了.在學習上總是三心二意,不能專注,即使有時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卻也還是收效甚微.報應終於來了.檢驗三年高中學習成果的高考結束了.考分卻又是那麼讓我心碎.更嚴重的是傷了父母的心.雖然他們鎮定的安慰我,告訴我成功的路有很多,但他們心中的黑洞到底有多深我竟不知.也許唯有那不經意間隱約在鬢角的幾絲白發能夠證明.但我痛恨的是這幾絲白發竟沒有長在我的腦袋上,而去折磨已經逐漸變老的父母.無論你的家庭是富有還是貧窮,無論你的父母掙錢是多麼容易活困難,他們都會承擔著你不曾獲知的壓力與痛苦.如果你家很富有,請不要肆意揮霍,因為此時你需要向別人證明你不是一個只會靠老子活著的黃毛小子或丫頭;如果你家不富有,你更需要努力,為自己奮斗出一個好人生,以報答含辛茹苦的父母.母一輩子都在為兒女操心這句話真的一點也不假.從小教你說話走路,讓你念書學習,還要為你以後找工作的事操心費力.數不勝數.他們的一生真的很累!為我們而累!頭發為我們而白.哥哥姐姐們,弟弟妹妹們.三河一中的校友們,一定要好好努力,用成績證明一切.不光是給自己一個說法,更多的是要父母發自內心的替我們感到高興!為我們自豪!讓他們知道我們長大了.可憐天下父母心 誰憐天下父母心?應該是你我!如果你想成為誰中的一員,請將下面這句話作為留言: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會努力的!
3. 春節孝禮結合的文章一千字
春節印象
在這個少雪且日漸溫暖的季節里,春節不知不覺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撲來。看著牆上新買的掛歷,數著本世紀最後一個春節臨近的日子,不禁感嘆歲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個平靜而忙碌的一年。
年近而立,孩提時代積攢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隨之趨淡,不再是鞭炮煙花水餃壓歲錢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長了一歲,見識又多了一成,與其說春節是個最快樂的時候,不如說是個讓人猛然意識到年齡為之衰老、責任為之重大的關口。
泛泛地祝賀一下,說幾句辭舊迎新的吉利話,寫一點鬧春懷舊的文章,早就沒了那份雅興。像節目主持人一般,說說今年大事,感慨今昔,暢想未來,不過是贏得捧場人恭維的掌聲。自欺欺人的話我不說,或許我們的期望太高,春節不過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們對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內涵和商業炒作,因而顯得格外沉重。其實,我們不如以一顆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動,在吃喝說笑、探親訪友的程式外,獲得一些不易覺察的滿足。
曾經,春節留給我許多美麗又難忘的記憶。我想,今天的孩子們也會和我當時一樣,感受到這一喜慶而隆重的節日。但是,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體驗,或許是自己的性格和興趣使然,無論各類媒體如何渲染轟炸,我的實際感受總是不盡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許多無奈,多了些煩累與沉重。父母那裡必須去,親朋好友那裡也得去,同事相約還得去,實質內容總不外乎吃喝二字。恭喜發財、新年好、大吉大利之類的陳詞濫調說得心裡別扭卻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復念叨。遊街購物、猜謎挑燈、送禮請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復復無休無止。人就像一隻陀螺,被它抽打著旋轉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裡。如此不堪重負的節日,我們還要強作兒時的興奮,觀看徹夜循環的晚會,聽聽屬於別人的笑聲,感受的卻是自己睏乏的雙眼、失望的情緒、無欲的胃。我寧肯像往常一樣,粗茶淡飯,十點鍾睡覺,臨時看一會書,或者跟朋友們打一圈牌。總覺得在這個全民皆歡的日子,我絲毫的興致都沒有,甚至一向良好的食慾。
傳統、文化、歷史、習俗原是人為的產物,是我們的祖先制定了它,我們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貝翻版,演化發揮使其輝煌燦爛,更有網路的宣傳讓其飛騰變異,它最終制約了我們自己,違背了人類起碼的一點本性--人是嚮往自由和幸福的,春節,可以說是一面最為清晰的鏡子,從中每個人都能看到,如此疲憊消極的臉孔,是你兒時的樣子嗎?哪怕一絲歡樂的影子。
是的,我們不斷老去,不斷感受世事滄桑。今年的春節又被明年的春節復制,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煙消雲散,記憶過濾了每個人心底的陰影和悲傷,剩下的或許就是可以稱之為美麗的東西吧,但是曾經呢?那裡沒有我們的位置,那是經過虛化的,虛擬的,明知是假我們還要重復,還要寫成文章,哄一哄行人和孩子。
不能老去,怕只有童年的純真吧
4. 仁義禮智信孝是什麼含義
儒家把「仁」與「義」、「禮」、「智」、「信」合在一起,稱為「五常」。孔子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范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悌、忠、恕等內容。
仁: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仁指愛人,是博施濟眾的生活態度。
義: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義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遵循正義的生活道路。
禮:禮指維系社會的准則和道德規范。必須遵守,相當於程序法。
智: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智即智慧、聰明,有才能,有智謀。能夠在明辨是非基礎上趨利避害的判斷力。
信: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那時的人純真樸素,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故而真實可靠。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對承諾遵行高度尊重。
孝: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對父母有孝心盡孝道。
(4)禮和孝策劃書擴展閱讀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
儒家思想基本分為「內聖」與「外王」,即個人修養與政治主張兩類。
倫理學上儒家注重自身修養,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謂人與人之間應注重和諧的關系。
對待長輩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間要言而有信,為官者要清廉愛民,做人有自知之明,盡分內事。統治者要仁政愛民。對待上司要忠誠。對待父母親屬要孝順。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人要有抱負且有毅力。要尊重知識,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儒家重義輕利,重官輕商,重本抑末,與現代商品經濟不相適應。儒家典籍《禮記》中所描述的大同社會是儒家思想大道之行的描述。
5. 孝與禮是怎樣的關系
孝是儒家文化尊崇的一種美德,儒家文化中的美德還有很多,如溫、良、恭、儉、讓等。禮是各種儀式的總和,如周禮,就是如祭祀、祭祖等。兩者沒有什麼太大關系。
6. 禮儀活動策劃書的活動背景怎麼寫
一、活動背景
為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禮儀的優良傳統,開展禮儀教育,構建和諧社專會,經我校學生會研究,決屬定在我校開展一次禮儀大賽活動。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現代文明禮儀不僅在社會上日益被人們所重視,更在校園內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關注。當代中學生不僅要扎實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自我展現的意識,自信自我,完美自我,提升自我。
7. 孝敬父母計劃書
住在一起的話,有工作還比較繁忙的話,回家對父母熱情點,說說話,有空做頓好吃的,過年過節給父母買點東西給點錢,心裡念著家人這些都是很簡單的事情;如果不忙,又不住在一起的話,就常一起回去看看,有孩子帶上孩子,人老了還是會喜歡熱鬧的,家人畢竟是家人,誰也替代不了,有時間回家陪陪,人一生就那麼幾十年,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