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腦癱博士研發出無障礙地圖,希望未來無障礙地圖能給大家帶來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李麟青表示:其實解決的是殘疾人安全感的問題。很多殘疾人怕出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確定路上以及目的地,有沒有無障礙設施。我希望無障礙地圖能在充分利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幫助大家出行。除此之外,還希望這個軟體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城市更加完善無障礙系統。
生活方便了,我們殘障人士也會更多體會到社會的友好,同時也願意盡可能去創造一些東西,讓我們自己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並被認可。
(1)腦癱宣傳圖擴展閱讀:
今年要將無障礙地圖擴大到更多城市
開發無障礙地圖,除了最普通的系統構成,支撐起一個導航最重要的就是收集數據。首先,李麟青選擇了從地鐵入手。「蘇州的地鐵是近幾年新建起來的,它的無障礙系統相對比較完善。」於是,李麟青的創業團隊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來研究設計蘇州地鐵的無障礙路線。
普通轎車放不下電動輪椅,出行基本靠地鐵、公交,正常半個小時路程,李麟青往往要花一個小時,甚至更長。靠著堅持,他和團隊一道,將所搜尋到的數據錄入到無障礙地圖中,實現了蘇州地鐵無障礙信息的全覆蓋。
「去年從蘇大博士畢業後,我全職投入了創業。」李麟青告訴記者,團隊目前已經有了7人,不僅是國內第一家做全景無障礙地圖的公司,目前還正在努力將無障礙服務做得更加細化。「舉個例子,輪椅用戶和假肢用戶對於無障礙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未來我們想針對更加細致的用戶需求,來做更貼心的服務和展示。」
李麟青一直希望,能夠讓殘障人士過得更好,「今年,我們力爭將無障礙地圖的使用擴大到更多的城市。我堅信這是一個社會價值很高的項目,就覺得我要為大家去改變一些東西,這才是我們的價值觀。」
2. 腦癱博士三根手指研發無障礙地圖,這到底有多勵志
我們都知道,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同時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然後再發生了這些人和事當中,他們也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會讓我們引起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相信大家在網上也會經常看到一些勵志的故事,當我們在網上看到癱瘓的不是他用三根手指研發無障礙地圖的這件事情,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是這到底有多勵志呢,對於這一問題回答,在我看來,我覺得這能夠體現他一種不放棄的那種品質,以及在生活中的那種了不起的。請問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因此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應該要更多的去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對於我們每一個正常的人來說,我們也應該要像他們一樣更加努力的生活都是也應該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他們都能夠有如此堅韌的毅力,所以對我們每個正常人而言,我覺得我們也應該要像他們一樣。甚至要比他們更努力才行。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一些推薦個勵志故事的相關看法,希望這些在今後的生活中能夠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
3. 腦癱的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
腦癱主要臨床表現有以下幾點:
1.運動障礙:
腦癱兒童的運動能力低於同齡的正常孩子,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礙程度輕的只是手、腳動作稍顯得不靈活或者笨拙,嚴重的則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
腦癱兒童身體的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在運動時或靜止時姿勢別扭,左右兩側不對稱,有些嚴重的病例頭部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處於豎直正中位置,而是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
3.智力障礙:
在所有的腦癱兒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約佔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佔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佔1/4。
4.語言障礙:
大多數腦癱兒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有的表現為語言表達困難或構語困難,有的表現為發音不清或口吃,有的還表現為失語症,即能理解別人的語言,但自己無法講話,這種情況尤其以手足徐動型的腦癱佔比例為大。
5.視、聽覺障礙:
不少腦癱兒童伴有近視或斜視,其中以內斜視為多見。聽力減退以手足徐動型的腦癱較為多見。腦癱兒童往往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存在困難。
6.生長發育障礙:
一部分輕型腦癱兒童生長發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部分的腦癱兒童都比同齡的正常孩子個子長得矮小,生長發育顯得落後。
7.牙齒發育障礙:
腦癱兒童牙齒多數發育不良,牙齒質地疏鬆、易折、易蛀,各種牙病的發生率較正常孩子為高。
8.口、面功能障礙:
一部分腦癱兒童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現明顯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從而導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
9.情緒和行為障礙:
不少腦癱兒童特別是手足徐動型和孩子性格比較固執、任性,情緒波動變化大,善感易受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異常行為表現為(1)強迫行為:自己強制自己做某一動作。(2)自傷行為:自己打自己或用頭不停的撞牆。(3)侵襲行為:毆打他人,但較少見。
以上是對腦癱臨床症狀的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4. 腦癱患者說話不清楚是怎麼回事
腦癱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症,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症狀。其中,腦癱孩子的說話和發聲上的異常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1、發聲障礙:在腦癱患兒中,不能隨意控制呼吸的症狀較多,尤其是嚴重痙攣型及混合型的患兒,常常出現呼吸障礙。此外,尚有部分患兒不會控制呼吸,因頭部變化位置多,會出現發聲困難。 2、共鳴、構音障礙:腦癱患兒肢體癱瘓,呼吸肌、發聲及構音肌群也會發生障礙,會呈現出多種構音障礙和說話方式。腦癱患兒構音障礙原因不僅是下齶、口唇及舌軟齶等的痙攣,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協調運動差也促使構音障礙。此外,身體運動障礙也導致構音困難。 3、語言發育遲緩:語言發育遲緩在腦癱患兒中比較多見,這與腦癱患兒多數處於被人們忽視的環境中生活,再加上智力發育遲緩有關。 另外,腦癱患兒在口、面部功能障礙中,除了存在語言障礙意外,還兼有咀嚼障礙、吞咽障礙、口腔閉合能力差,經常流口水。 FSPR手術是最好的痙攣性腦癱療法 目前 「神經修復」、「幹細胞移植」等各種宣傳聲稱可以從病根上徹底治好小兒腦癱,其實這些療法純屬無稽之談。就「神經修復」而言,目前神經一旦受損不可能再生的定論還沒有打破,「幹細胞移植」無法解釋「如何到達指定部位及成長為目的細胞」,所以這兩種方法沒有科學依據;腦癱的主要肢體症狀是因為在神經損傷後肌肉與骨骼發育的不同步導致的,所以即使「神經修復」、「幹細胞移植」成功,也是沒有效果的。 現在小兒腦癱治療界公認FSPR手術才是痙攣性腦癱患兒的最佳選擇。FSPR手術全稱是「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後跟離斷術」,其原理是通過對脊髓神經後根的處理,全面調整患者的肌肉張力,使痙攣肌肉的肌張力盡量接近正常狀態。 由於腦癱孩子的肌肉痙攣並非局限於單個肌肉,往往表現為多個肌肉或肌群痙攣,而該手術就可以達到全面調整肌張力的作用,且可以長期、穩定、徹底地解決患者肌肉痙攣的痛苦,為其運動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復提供了前提條件。 FSPR 手術是在多導聯電生理的監測作用下,應用術中連續記錄肢體多塊肌肉的肌電圖和體感誘發電位,脊髓誘發電位使FSPR手術更具有科學客觀的依據,避免了經驗性手術,主觀因素決定切除後根比例的失誤,最大限度降低手術的並發症風險,進一步提高了手術的療效,使肌張力得到全面的下降,並改善平衡功能。
5. 腦癱孩認識黑白色的圖片為什麼認不好
你好,腦癱是因為腦組織損傷而導致腦部發育不全而影響了腦神經功能,從而導致患者出現馬蹄內翻,肌張力高等症狀,
針對於孩子的情況,治療的方法有多種,就目前臨床效果來看,最根本的治療方法就是神經組織修復療法,補充孩子腦內神經元受損壞死的細胞,解決最根本的問題.
6. 腦癱分幾級,各是什麼樣
你好,按障礙程度的分級,是美國腦癱學會的一種分類方法,他們根據患兒障礙的程度分以下四個等級:①第一等級:幾乎沒有行動限制的腦性癱瘓患兒。②第二等級:具有中等程度限制的腦性癱瘓患兒。③第三等級:具有重等程度限制的腦性癱瘓患兒。④第四等級:有用性的運動及動作幾乎完全不可能完成。
腦癱是可以治癒的,但是患者一定要找到對的方法來進行治療。病人是可以選擇康復救治,葯物救治,或者中醫中葯救治等等方法來治療疾病的,也可以選擇物理方法來治療。葯物救治可以決定腦神經營養葯物,肌肉鬆弛,葯物及活血葯物等等。
腦癱屬於先天性的疾病,幾乎沒有治癒的可能,只能夠通過功能訓練,讓孩子接受知識的速度快一些。可以讓孩子上一些專門康復腦癱患者的培訓班或者學校,讓孩子接受比較專業的培養和功能康復,或許會有一定的效果。如果有智力嚴重缺陷的情況,也可以多鍛煉大腦,開發智力,能增加智慧。
7. 腦癱做腦電圖可以確診嗎
腦癱做腦電圖不可能確診的,腦癱是腦組織發育不全引起的,應該首先做磁共振檢查看一下腦組織發育情況及損害的程度。腦電圖只能做輔助治療,一般有癲癇發作的做腦電圖的意義大。建議首先檢查一下神經損害的程度再做腦部的檢查。
8. 腦癱可以治癒嗎
近日,一個“嬰兒被劇烈搖晃腦袋”的視頻,被廣泛轉發並引起網友熱議。
新聞截圖(圖片來源:http://news.qq.com)
孩子的母親在發布視頻時附文:“好好的孩子被搖成了腦癱”。
而視頻中搖晃孩子腦袋的“李醫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視頻中的孩子在接受治療之前就已經確診為腦癱了,自己非但不會把孩子搖成腦癱,反而是專門治療腦癱的“高手”。
在事發醫院的官網上,有著‘李醫生’所在的“康復理療科對腦癱患兒的治癒率在80%以上”的說法。而醫院對於此次事件發布聲明稱,家屬發布信息與事實不符,其中未提及“搖頭治療”。
患者家屬和醫院兩方的說法各不相同,事件的後續處理結果也還未公布,這里不好做判斷,但是關於“搖頭治療腦癱”的這種“神奇療法”,我們倒是可以聊一聊。
論文截圖【5】
既然已經有了更好的方案,何必舍近求遠呢?
所以,腦癱這個事兒,也和其他疾病一樣,要相信科學,切不可病急亂投醫。
--------------------------------
參考文獻
【1】 新京報. 醫生搖孩子頭治腦癱患兒母親:心疼得掉眼淚[EB/OL]. (2017-08-25)[2017-08-26].http://news.sina.com.cn/s/wh/2017-08-25/doc-ifykiqfe1667148.shtml.
【2】沈曉明. 兒科學[M]. 人民衛生,1979.
【3】張立芹. 腦癱 - 健康問答[EB/OL]. 丁香醫生, [2017-08-30]. http://dxy.com/faq/5040.
【4】李楊. 小兒腦癱的病因學及危險因素的研究[J].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2000(1): 18–20.
【5】唐久來等. 中國腦性癱瘓康復指南 (2015): 第一部分[D]. 2015.
凡來源署名為「蝌蚪五線譜」的內容,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本網發布的署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如有侵權,文責自負。
作者:趙言昌
9. 這個是不是腦癱
是不是腦癱我們我們判斷不出來。它有一套科學的判斷依據。所以只能由專業人士來判斷。
10. 「腦癱博士」研發無障礙地圖,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腦癱博士」研發無障礙地圖,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想讓殘障人士活得更好。
1歲時被診斷為腦癱,高中畢業後他以高出一本線40多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大學,之後繼續深造,直至攻讀博士;四肢無法協調,僅能靠輪椅來進行移動,他32歲時卻已去過世界上20多個國家……
自信,努力,是同事們對他的評價。他,就是來自蘇州的「腦癱博士」李麟青。
即便身體坐在輪椅上,他的心裡生長著理想的翅膀。目前,在蘇州大學讀博的李麟青正在准備博士論文答辯,由他研發的無障礙地圖也已進入公測階段。他微笑著說:「我想讓殘障人士活得更好,這也是我最大的願望。」
(10)腦癱宣傳圖擴展閱讀:
幸運的是肢體殘疾了但大腦沒受任何影響
在蘇州高新區竹園路上的蘇州創業園內,李麟青和幾位同事正在這里進行無障礙地圖研發工作。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看到,相較於常人,李麟青體型較小,雙手能夠抬起,但是一些幅度比較大的動作,還是需要別人來幫助完成。
李麟青告訴紫牛新聞記者,他出生時因窒息導致小腦發育受到影響,四肢協調能力不是很好,1歲時被正式確診為腦癱。「腦癱分很多類型的,值得慶幸的是,我僅是小腦發育受到影響,四肢無法正常協調運動,但智商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李麟青坦言,自己無法和正常人一樣,也讓父母操碎了心。在查出腦癱的很長一段時間,父母只要聽到哪裡有治療的方法,就會抱著自己去就醫。為了治療,他們跑了很多地方,但每次都是失望而歸。
雖然身體方面無法和正常人一樣,但這並不影響父母對李麟青學習的重視。李麟青說,自己沒有上過幼兒園,到上小學的年紀,父母覺得不能再耽誤了,就帶著他來到離家最近的小學。
「當時入學還是比較困難的,校長見到我就不是很想收我這個學生。在父母的苦苦央求下,校長答應讓我到拼音班就讀,類似於幼升小的銜接班,先學習一階段試試。」沒想到這一試就成功了,當時班上孩子學拼音都挺吃力,而李麟青在測試中考了100分。出色的成績,讓李麟青得以順利進入小學。
小學課程一節課需要40分鍾,當時學校離家很近,李麟青的奶奶或者媽媽會每隔40分鍾就到學校照看一下他。李麟青說,三年級之前一直是奶奶抱著他去上學,三年級之後,已經10歲的他身體重量增加了許多,奶奶抱著他十分吃力了。於是在四年級時,媽媽毅然辭了職,全職在家照顧李麟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李麟青現在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性格,離不開父母的鼓勵。「如果小時候,父母就跟我說,你不行,你做不到,那我肯定會變得狹隘又自閉。正是父母對我不斷地鼓勵和支持,引導我積極向上,才成就了現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