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觸犯了反恐法等於個人有案底了嗎
「伊斯蘭國」難以去除的根源探析
摘要:國際恐怖主義勢力盛行,伊斯蘭國開始了其報復的「獨狼式」行動,紛紛跨國流動式的「聖戰」。為何在各國的打擊下反恐反而越反越恐?究其根源,不在於對於伊斯蘭國的打擊力度問題,各國對於打擊必須決斷,而且得從伊斯蘭國的發展入手,加強人額思想層面的教育,從根本上解決恐怖主義的滋生萌芽。
關鍵詞:個體性,常態性,內生性,網路,嚴密,戰線統一,內在反思
正文:目前,國際反恐的形式嚴峻,出現了反恐反而人心惶惶,對於恐怖主義的勢力以及國際的安全穩定,人們卻越來越不放心,那麼我們不禁會疑問,反恐這么多年為什麼恐怖主義仍然盛行?
首先,國際上的暴恐出現了新的特點,由於受到來自各國聯盟對於伊斯蘭國的恐怖打擊,伊斯蘭國採取對外實施獨狼式的恐怖襲擊,以此來降低自身的壓力。現如今,國際上的恐怖襲擊在歐美國家視為常態性,頻頻發生,而且其恐怖主義的形式主要是以個人為主導,開始策劃和安排的恐怖襲擊,難以預防。這些人有的便是由境外擴散的恐怖主義者,通過各種手段擴散至各國從而產生影響,有的便是受到伊斯蘭國的思想影響,通過網路宣傳自己的思想,或者間接的與伊斯蘭國聯系,這些都是對社會和生活不滿的居民,因此,國家所面臨的襲擊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國民,在國家內的恐怖襲擊呈現內生性。可見國際的反恐的嚴峻性,其新的特點使得恐怖襲擊更加難以預防,才使得恐怖襲擊的勢力得以發展,而且其獨狼式的恐襲,位於各國的標准型建築,擴大了其影響力。
現如今,反恐一直是國際關注的問題,我們在反恐方面各國就採取了各種措施;在奧巴馬執政期間就組織過聯盟開展打擊恐怖主義勢力,隨後的特朗普在執政後,延續了收縮境外的反恐防線的思路,築高了國內反恐門檻,推行了一系列如「禁穆令」的政策;而且俄羅斯建立與葉派伊斯蘭國家的反恐聯盟,在反恐的問題上也算是盡了一份力;以英、法、德為軸心的聯盟也在打擊著恐怖主義,法國甚至設置改造中心,以此教育激進的恐怖分子,英國也分開關押極端分子和普通囚犯等等。不得不說在反恐的問題上各國確實採取了措施,以此來打擊伊斯蘭國,展現了與伊斯蘭國做斗爭的決心。各國都做了很大的貢獻,可是為什麼恐怖主義的現象卻始終使得這打擊恐怖襲擊一直沒有效果,不由得令我們反思,要去除「伊斯蘭國」,我們得尋找其根源。
不得不承認,「伊斯蘭國」在各國打擊下採取的政策使得恐怖主義逐漸發展成新的特點,使得打擊恐怖主義的困難力度上升,反恐問題更加棘手,其根源我覺得來源於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反恐的並非統一;確實,各國在打擊恐怖主義上面都採取了很多措施和政策,但是不得不說,各國在處理恐怖主義的時候大部分還是保全自身的利益,反恐只是明面上的行動,大國之間在藉以反恐行動的上展開其軍事行動影響力。如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組件聯盟,但是主要側重點還是忽悠盟友出錢出力。而俄羅斯在中東的同盟是為了擴大其軍事影響力,說白了,各國還是放不下在中東的利益。因此為了是恐怖主義真正的從根源上面解決,還得是讓各國統一戰線,放棄小格局的利益,真正的一心反恐,認識到恐怖主義的危害性,在安定自身的同時,多與各國聯系交流,形成同盟的統一戰線。另外,「伊斯蘭國」遲遲不能去除的另一個原因與其思想的傳播,面臨的對象有本質的聯系。我們知道,發生恐怖襲擊的事件的人民不僅僅是伊斯蘭國的恐怖主義者,有的是由於受到伊斯蘭國思想的影響,對生活對於社會存在不滿的群眾。現如今網路發達,伊斯蘭國便通過網路設置專業的平台來傳播其思想,使得傳播范圍更為廣大。所以在解決恐襲的問題上面,對於人民群眾的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抵制恐怖主義,必須減少其影響力,那麼對思想的教育可以很大程度上使得自己的公民形成思想堡壘,不受其伊斯蘭國文化的影響。還有就是對於國家的治理,在歐美多家,呈現種族矛盾的問題,在各方面都不應使問題放大,這便是內在的反思,對自身的政策矛盾的處理,讓群眾對於伊斯蘭教有更深層次的抵制。最後一方面便是對於其文化傳播的方式以隔斷,網路是個大的平台來傳播自己的思想,因此對於網路嚴密性問題應該重視,這樣恐怖主義的文化在對思想沒有影響的同時也不減少傳播的影響力。
恐怖主義的勢力越發猖狂,其發展得益於各國對自身利益的爭斗,而有時間趁虛進行擴散傳播。同時各國自身的建設也成為伊斯蘭國嵌入的空隙,無論是網路這一傳播手段的影響,重要的是群眾自身對於伊斯蘭教的理解,而且還有眾多的公民對於自身所處社會的不滿導致的恐襲。因此,大國應該放棄小格局的利益,重點關注恐襲的危害,認真的加強國際反恐合作,努力穩定地區形勢,去除極端的恐怖主義,發揮大國真正的作用。而就國內本身而言,應內在反思自身的建設,加強思想教育的程度,以及對生活面臨恐襲的態度措施,面對恐襲者的做法,使自身的思想層面更為強大,不被伊斯蘭國的文化所影響,堅持抵制伊斯蘭國,加強教育,對那些對生活不滿者予以勸導,妥善處理種族問題。國際反恐的形式嚴峻,我們必須從根源入手,盡快減少伊斯蘭國的對世界的危害,構造和諧的世界。
摘要:孔慶玲,《恐襲頻發歐洲之殤:如何應對恐怖主義「內生化」》,中國新聞網2017年6月21日。
唐見端,《美國為何執意推翻敘利亞政府》
嚴瑜,《全球恐怖勢力為何仍氣焰囂張?》,《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年6月8日。
㈡ 美國禁穆令能夠繼續嗎
毫無疑問應該可以
即使聯邦法院甚至是最後最高法院判禁穆令違法,也會有其他類似的替代命令出來,或者針對法院判決結果出來
特朗普陣營就是說美國政府有權對出入境政策進行管理
而事實上這也是美國人的共同願望,川普在競選期間一早就說過這么做,然而川普當上總統,證明了美國人民確實是同意這么做。
而現在主要是媒體、還有一些受影響的企業不滿意,就大肆宣傳反對意見,特別是一些大企業被川普弄慘了,才會齊聲出來反對,不過也說明川普沒有向這些大企業折服。
其實美國人傳統是很重視家庭觀念的,而近幾年發生在美國本土,包括最近發生在加拿大教堂的悲劇事件,也是禁令中提及到有關國家國籍的人作為主要人員的,人性本來就是這樣,美國人要的是安全,安全才是第一要素,因此川普才能選上總統,既然川普選上了,那麼就必須履行競選承諾。當然美國是講法制的,你可以通過法院去阻止,但是人家可以改到法院阻止不了,甚至是幾年後國會改選,就會見分曉了。
雖說美國開放了很多年,但是就如同那句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個政策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不做任何改變,事物是不斷變化的,要根據實際情況做調整。就好像美國當了世界警察這么多年,仇家這么多,美國人不會蠢到打開大門給你隨便來鬧事吧?而且近年來鬧事的人太多,每次都很嚴重,現在都怕了,因此川普才能上台,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雖然說這是一竿子打一船人,一刀切的政策,但是一個群體怕了,為了安全至上,他們這樣做也沒辦法,不可能再另外撥資源去分誰是好人,況且現在美國這么窮,美國現在是借錢度日,因此有錢都優先用於經濟、民生和還錢。
還有川普也說過要驅趕非法移民,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㈢ 暴力沖突折射美社會種族新問題是什麼
近日:夏洛茨維爾暴力沖突折射美國社會種族新問題
總之,在可預見的未來,如果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不能奏效,移民等社會問題得不到很好處理,那麼夏洛茨維爾一類的暴亂還會出現,而且愈演愈烈。此次事件中,沖突雙方情緒激烈,謾罵、撕扯,用棍棒相互毆打,噴灑辣椒水,現場一片混亂,一些白人至上主義分子還「全副武裝」,頭盔、盾牌、警棍和槍支,一個不少。夏洛茨維爾騷亂可以看作是白人種族主義抬頭、另類右翼謀求更多關注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