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武漢為什麼被稱為江城
武漢市被長江和漢江一分為三,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跨江鼎立的格局。長江武漢江段江面寬闊,兩江交匯處,涇渭分明,巍為壯觀,這也是武漢被稱為江城的重要原因。
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境內盤龍城遺址有3500年歷史。
武漢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常年雨量豐沛、熱量充足、雨熱同季、光熱同季、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等特點。
武漢年平均氣溫15.8℃—17.5℃,極端最高氣溫41.3℃(1934年8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8.1℃(1977年1月30日)。
年無霜期一般為211天—272天,年日照總時數1810小時—2100小時,年總輻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Ⅱ 武漢被稱為"江城",其來歷為何
「江城」是武漢的美稱,出處源於唐朝大詩人李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絕句,南宋詩人袁說友《游武昌東湖》:「如何不作錢塘景,要與江城作畫圖」。
千年之前,武漢便有江城別稱。這一稱呼也是由於武漢的發展與長江、漢水的關系特別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獨武漢享有"江城"的雅名。
武漢叫江城是因為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武漢地處中國中部,是長江中游特大城市、湖北省的省會,中國重要的工業、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土地面積8494平方公里,人口1200萬。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漢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
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漢是聯勤保障部隊機關駐地、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戰略支點、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也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中國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
根據國家發改委要求,武漢正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
Ⅲ 武漢的文明宣傳口號有哪些 是小學生記的 要完整回答
根據武漢市文明辦公布的《武漢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宣傳標語》,內容如下: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2.武漢城市精神:敢為人先、追求卓越!
3.志願服務理念:學習雷鋒 奉獻他人 提升自已
4.遵徳守禮,崇尚文明
5.創造良好社會環境,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6.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模範城市,為美麗江城添色彩
7.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模範城市,建設幸福美好家園
8.創全國文明城市,我知曉、我參與、我奉獻!
9.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建設美好幸福家園!
10.立足本職崗位、爭做文明使者!
11.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
12.倡導文明新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13.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14.從我做起、告別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尚
15.服務人民、奉獻社會、傳承文明!
16.擦亮服務窗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17.立足本職崗位、爭做文明使者!
18.文明禮讓、平安出行!
19.車讓人,讓出一份文明;人讓車,讓出一份安全;車讓車,讓出一份秩序!
20.武漢,每天不一樣!
Ⅳ 為什麼武漢被稱為江城江城
武漢市被長江和漢江一分為三,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跨江鼎立的格局。長江武漢江段江面寬闊,兩江交匯處,涇渭分明,巍為壯觀,這也是武漢被稱為江城的重要原因。
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境內盤龍城遺址有3500年歷史。
武漢是中國內河的重要港口,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交通部定點的水鐵聯運主樞紐港。武漢還是中國內河通往沿海、近洋最大的啟運港和到達港;
武漢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達」航線是長江中上游地區首條通江達海的優質航線,陽邏港是國內首個也是唯一一個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的長江沿線港口。
武漢航運交易所是繼上海、重慶、廣州後成立的中國第四個航交所。
Ⅳ 武漢為何被稱為「江城」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詩中寫道:"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從此"江城"成為武漢的代稱。
Ⅵ 武漢為什麼被稱為江城
原因有以下幾點:
「江城」是武漢的美稱,出處源於唐朝大詩人李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絕句,南宋詩人袁說友《游武昌東湖》:「如何不作錢塘景,要與江城作畫圖」。千年之前,武漢便有江城別稱。這一稱呼也是由於武漢的發展與長江、漢水的關系特別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獨武漢享有"江城"的雅名。
歷來,江城是長江中游最大的物資集 散地、商業貿易中心,加之得水獨厚,得中獨厚,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故為華中重鎮。江城周邊湖泊千傾,河流交錯,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江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跨江鼎立的格局。故而武漢被稱為「江城」是當之無愧的。
濱臨長江乃武漢最大城市特色。武漢瀕臨長江和其最大支流漢江,全國江、河、淮、漢四大名川,武漢獨具其二。長江武漢江段江面寬闊,兩江交匯處,涇渭分明,巍為壯觀。這也是武漢被稱為江城的重要原因。
江城文化底蘊深。武昌江邊黃鶴樓為我國三大名樓之一,千百年來多少帝王將相在此指點江山,文人墨客在此舒揚情懷。毛主席正是在此「極目楚天」寫下了「龜蛇鎖大江」,「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壯美詩篇。
Ⅶ 武漢為什麼叫江城啊
武漢叫江城是因為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
武漢地處中國中部,是長江中游特大城市、湖北省的省會,中國重要的工業、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土地面積8494平方公里,人口1200萬。
武漢是中國著名的江城,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的壯美景觀。武漢也被譽為「百湖之市」,擁有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和眾多湖泊。城市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武漢具有3500年歷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武漢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之地,也是國內科教名城,高校數量居全國第三。
(7)武漢江城宣傳擴展閱讀
武漢的水利資源:
武漢市江河縱橫、湖港交織,長江、漢水交匯於市境中央,且接納南北支流入匯,眾多大小湖泊鑲嵌在大江兩側,形成湖沼水網。
武漢市總水域面積達2217.6平方千米,佔全市土地面積的26.1%。各類水庫277座,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6座,總容量9.25億立方米。共有塘堰8.51萬口,蓄水能力3.3億立方米。
據測算分析,在正常年景,地下水靜儲量128億立方米,地表水總量達7145億立方米,其中境內降雨徑流38億立方米,過境客水7047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萬千瓦。
武漢市淡水資源豐富,水域面積是全國大城市第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約為全國平均水平40倍,全球人均水平10倍。
Ⅷ 求一條宣傳「武漢」的廣告詞
關於「首義城」,很多年來,武漢人差不多忘了。然全世界很多人都沒有忘。記得那年我陪一位美國教授游東湖,那位教授對東湖的風光贊不絕口。我說武漢還有比自然風光更有名的,你知道是什麼嗎?他搖搖頭。我說你知道辛亥革命嗎?他說知道,太重要了。我說它發生在武漢。他激動得跳起來。我在國外訪學,談到武漢,國外的朋友首先想到的就是首義,是那場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命運的革命,那場亞洲最先發生並取得巨大成功的民主主義革命。是這場革命,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使具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國迅速步入現代文明的曙光。基於此,我認為,武漢的另一句廣告詞可以為:《 武漢,首義之城,現代文明曙光之城!》 武漢還有一個不大為人注意的美稱:「白雲黃鶴的地方」。這是毛澤東在一篇文章中創造的。「白雲黃鶴」典出唐朝詩人崔顥的《黃鶴樓》。崔詩前兩句雲:「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這就是「白雲黃鶴」的來歷了。用「白雲黃鶴的地方」稱武漢的確絕妙。「白雲黃鶴」意境遼闊悠遠,它是天地之境,自然之境,更是仙境,靈境。它集中反映中國人的理想追求,具有最大的審美誘惑力。它給人的印象第一是美,第二還是美,第三也還是美。黃鶴樓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早已譽滿天下,有關它的名詩多達數百上千首。僅李白就有近十首之多。膾炙人口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早已選入小學教材。不少還未上學的兒童熟背如流。從唐至近代,中國頂尖級的文人大都登過黃鶴樓,並寫有詩篇。這是武漢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細檢黃鶴樓詩集,佳句如海。就我的審美情趣,如果要論句之美,似還不應屬崔顥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而是李白的「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這句詩,是不是也可以作為武漢的「廣告詞」呢? 1996年著名的新加坡華裔詩人、書法大師潘受以85歲的高齡登上黃鶴樓,賦詩一首,並在黃鶴樓上大筆揮寫。詩雲:「謫仙未敢題詩處,海客狂懷嘯忽開。芳草空餘鸚鵡賦,殘基曾踏鳳凰台。剩攜禿筆三生淚,難寫神州萬劫衰。今日倚樓試招手,白雲重望鶴飛來」正是崔顥「黃鶴一去不復返」的呼應黃鶴樓當然已不是當年的黃鶴樓了,武漢也不是當年的武漢。黃鶴樓遠比唐代、宋代的黃鶴樓壯麗,武漢更不是「芳草萋萋」的武漢,它是一座具有現代化雄偉氣魄的工商大都會。不過,它骨子深處仍然流淌著自遠古盤龍古城而來的華夏文化的血液。從這個意義上講,「白雲黃鶴」使這個城市更具有歷史的深度,更具文化的魅力。從貫穿古今來說,潘受先生的「 白雲重望鶴歸來」是不是也可以與崔顥的「黃鶴一去不復返」一道作為武漢的廣告詞呢
Ⅸ 為武漢熱乾麵寫一則宣傳語
武漢太陽火辣辣 黃鶴樓下是我家 人人愛吃熱乾麵 百年經典味道佳 莘姜大蒜加香油專 芝麻醬上灑蔥花屬 拿雙筷子拌均勻 武漢口味頂呱呱 爺爺說起熱乾麵 一捋鬍子連聲誇 奶奶最愛熱乾麵 根根筋斗不噻牙 爸媽帶碗熱乾麵 上班過早兩不啦 娃娃吃碗熱乾麵 拍拍肚子嘿飽了 驕陽似火大武漢 揚子江畔是我家 誰要提起熱乾麵 老老少少都愛它 熱氣騰騰面一碗 香飄江城傳萬家 百吃不厭年年吃 一直吃到現代化 熱乾麵里有春秋 每碗裡面有冬夏 漢味小吃有講究 熱乾麵里學問大 萬家燈火亮三鎮 明天早點還是它 江城變得更美麗 熱乾麵的功勞大
Ⅹ 武漢城市口號內容是什麼
武漢形象標識設計團隊:「漢」字比圖形更具文化包容性
武漢城市形象標識設計方案,出自北京盛行傳播機構設計團隊。該機構負責人潘虎表示標識最終被採納是時代和社會的選擇。
「漢」字比「黃鶴樓」更具包容性
潘虎是地道的武漢人,「從出生到進京求學,我每一天喝的都是長江水。從走出清華美院的那一刻起一直想為家鄉做一些有影響力的設計。」
初期的方案徵集中,潘虎發現,「黃鶴樓」是其他設計者使用最多的元素。「中國的名樓不勝枚舉,很容易造成混淆。武漢3500年的城市歷史,無法用單一的圖形去概括武漢。」
「於是我們選用了更具文化包容性的繁體『漢』字。因為它是武漢的代表,是漢文化千年傳承的象徵。武漢的城市形象第一識別非它莫屬。」
極簡化時代的最終選擇
構思主基調形成後,方案幾經修改。最初,「漢」字標識曾引入黃鶴樓的飛檐與黃鶴元素,這一方案被潘虎團隊自我否定。
「時代在變,審美情趣也在變。未來是一個極簡化的世界。」2014年年初,潘虎集結團隊設計精英力量,將設計方案向極簡化推進,最終選出了兩套「漢」字設計,其中一套便是現在的「一號方案」。該方案受華中師范大學客座教授李壽昆的創意啟發,引入篆書「漢」字。
「以篆書『漢』字為主體,不顯痕跡地融入武漢江漢朝宗、楚漢文脈、中心城市等內涵,以楚紅為主配色基調,融合書法英文字體「WUHAN」,將東情西韻的味道融合到極致。」
「當時我們就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這套方案會成為最後的選擇。」潘虎認為,武漢的國內國際地位日漸提升,傳統氣質和國際形象的融合與平衡是一種必然。
武漢形象口號設計者李忠解密構思過程:要說人話講當下事兒
「武漢,每天不一樣!」的設計者是城市咨詢專家、清華大學客座教授李忠。李忠昨日表示,自己的方案被選中很高興,這說明武漢人開放、包容。
「變化」是武漢顯著特徵
「變化」是李忠眼中顯著的武漢城市特徵。對於構思過程,李忠坦承,用時不長。「雖然我不知道什麼能行,但我知道什麼不行。」
首先,城市形象口號不能變成傳統廣告語,如兩句話、八個字、平衡對仗,這樣的表述很難被人們記住。「國際大都市的口號表述,有簡潔化的趨勢。因此,我想讓武漢的城市口號與國際接軌,更有國際范兒」。
其次,城市形象口號一定要「說人話」。「很多語言並不驚天動地,卻是老百姓的語言,如同普通人之間的談話,我們平時怎麼說話,口號就應該怎麼寫」。
此外,城市形象口號不應總是回顧過去。「每個階段的口號要說當下的事兒」。
「每天不一樣」將為武漢獨享
李忠的方案出爐後,有人質疑:當今世界,很多城市都在日新月異,強調「變化」是否流於平庸?是否會失去城市的文脈?
「這是一個誤解。別人都在發展,你還在強調自己的現狀和歷史,能對得起武漢特有的區域地位和發展形勢嗎?你是誰不重要,你要往哪裡去最重要」。
李忠表示,經典的城市形象口號往往看起來簡單,比如「我愛紐約」,這代表城市的自信。「『每天不一樣』,武漢最先提出,其他城市就不會再用」。
希望給武漢帶來速度感
「我很高興,我的方案能被武漢市民選中」,李忠表示,他高興的不是這個口號出自他手,而是武漢市民有了一個更開放、包容的心態。
這個形象口號將給城市帶來什麼?李忠說:「我希望這個口號給武漢帶來速度感。希望市民看到這個口號時,能啟發他們思考:每天不一樣,我們如何面對新的一天?城市在變,我們是否起到應有的作用?身處變化之中,我們將迎來怎樣的機會,如何抓住這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