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黿頭渚的導游詞
黿頭渚風景區是一個著名的近代園林,始建於上世紀初,自上世紀以來,無錫涌現了一大批吸收西洋文化的私家園林,黿頭渚就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它始建於1918年,由清末舉人無錫商會會長楊翰西建造,當時他巧妙利用真山真水建園,把這私家園林建的三分人意七分自然,也是欣賞太湖水的絕佳處。1958年郭沫若暢游太湖也留下了「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句。黿頭渚風景區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一個是剛才介紹的建於上世紀的園林也是整個景區的精華,另一個是上世紀80年代後大規模的擴建,使面積從原來的60畝擴大到了現在的1960畝。分為十大景區,其功能各不相同,有以觀光游覽為主的,有傳揚道教文化的。景區間有便利的陸上和水上交通。景區的周邊還有適宜於度假休閑的療養院和度假島。目前黿頭渚的年接待量220萬左右,已成為華東旅遊線上的黃金旅遊點。有如此多的遊客來我們景區游覽,關鍵在於景區一年四季皆有景可賞。分別是春花、秋月、夏荷、冬雪。
黿頭渚牌樓建於1973年,是過去黿頭渚風景區的老大門,現在是無錫十八景之首「黿渚春濤」的序幕。「黿」是形似海龜的一種動物,「渚」是指三面臨水的小陸地,因為它狀如黿頭而叫黿頭渚。門樓背後刻有「山輝川媚」4個大字,點出了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遼闊」風景的特色。順著大道向前,我們可以看到300米的杜鵑坡,杜鵑花是無錫市的市花,清明時節樹叢、林下、溪邊的杜鵑花開遍山野,映的滿山都是紅色,猶如花海。兩邊鬱郁蔥蔥的大樹是香樟樹,它是無錫的市樹。 在我們右手看到的飯店叫橫雲飯店,具有近百年歷史,它依水而建,在這里不僅可以品嘗到「太湖三白」的特色菜餚,還可以領略到雄秀相繼,漁帆點點的太湖美景。 無錫是一座有著3100年歷史的江南名城,歷史上名人輩出,有外交家薛福成,數學家華蘅芳,文學家錢鍾書。而在旅遊界也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有著「中華游聖」之稱的徐霞客。他是明代的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學家,他用雙腳丈量人生,書寫了一部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
大家請看這座徐霞客銅像高3.6米,用銅4噸多,由著名雕塑家吳為山設計,山西宇達集團澆鑄,是為了紀念徐霞客誕辰420周年和出遊太湖400周年塑造的。塑像雙目炯炯,神情堅毅,象徵著他胸懷理想,目光遠大,探索真理,勇往直前。雙腳略有彎曲,象徵著他跋山涉水的艱苦。身段作了藝術化處理,全身的衣服和身披的蓑衣隨風飄舞,如流水靈動,似山巒起伏,象徵這這位「中華游聖」與山水大地融為一體的歷史化身。整個塑像體現了「探人所未知,達人所未達」和「行者無疆,壯行中華」的霞客精神。他之所以落戶黿頭渚景區,是因為太湖為400年前徐霞客的首游處,當年他從江陰河道進入運河再由運河到達太湖黿頭渚,從黿頭渚出發去蘇州的東山、西山。黿頭渚是徐霞客壯游中華的首游處。他一生曾多次游覽太湖,而黿頭渚享有太湖第一名勝美譽,所以選擇「太湖佳絕處」的黿頭渚作為中國第一尊徐霞客銅像的所在地。
徐霞客銅像的落戶創造了全國乃至全球多個「第一」。第一座徐霞客銅像,其他地方都是石像、玉像。第一座青年徐霞客塑像,其他多為中老年像。同時,它也是投資最大的徐霞客像,耗資100餘萬元,無錫市區第一座徐霞客銅像等等。
請各位貴賓繼續向前游覽。前面湖邊的這個斗拱飛檐的牌坊是以前私家花園的一個碼頭,現在卻成了進入游覽高潮的一個標志。牌坊上有「具區勝境」四個字,「具區」是太湖的古稱,「具」是完全的意思,「區」是區域的意思,「具區」也就是完全是水的意思,說明太湖非常遼闊,太湖也有「震澤」、「五湖」等別稱。「具區勝境」四個字是在告訴我們:太湖最美的地方到了!這與郭老的「太湖佳絕處」的評價不謀而合。 無錫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早在3500年前,陝西周太王的長子泰伯為了禮讓王位而南奔荊蠻,來到了無錫梅里,也就是今天的每村,創建了「勾吳國」。歷時600多年,所以無錫是吳文化的發源地。隋唐之後,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鑿,同時與長江、太湖水系相聚,使無錫的水路交通便利,成為貨物集散地,無錫是歷史上有名的「布碼頭」和「絲市」也是「四大米市」。便捷的交通帶動了無錫經濟的大發展。到了上世紀40年代,無錫已有「小上海」之稱。經濟發展的同時,由於無錫在歷史上建制低,一直是無錫縣。所以知名度低於蘇州。上世紀80年代,為了擴大影響,無錫旅遊局到社會廣泛徵集旅遊口號,在4000多條宣傳口號中,選中了這塊石碑上的這句(江蘇省旅遊促進處袁曉國)「無錫充滿溫情和水」、「溫情」,無錫是無錫文化的發源地,吳文化倡導溫文爾雅,也反映了無錫旅遊的優質服務。「水」呢,在充滿水鄉風情的無錫,水是靈魂,更是核心,一切都離不開水,便捷的水路交通造就了無錫經濟的大發展。同時,太湖水灌溉農田,使無錫成為了著名的魚米之鄉。而現在,無錫的旅遊更離不開水,黿頭渚就是憑借著「真山真水」的獨特風光聞名中外。
背面刻的是《無錫旅情》的中文歌詞。無錫市為了提高知名度,除了運用各種宣傳方式,還特別注重將文化藝術與旅遊活動結合起來。1986年5月,通過日本阪急旅行社邀請了日本著名詩人、作曲家中山大三郎和東京ABC音樂出版社長山田廣作來無錫旅遊,他們回國後很快創作並出版發行了《無錫旅情》和《清明橋》兩首歌,由日本紅歌星尾形大作演唱。特別是《無錫旅情》這首歌,在日本六家電視台播放半年之久,唱片發行量突破100萬張,風靡日本全境,許多日本友人正是從這首歌中了解了無錫,紛紛慕名前來無錫旅遊。也是這首歌的影響力帶動了無錫的經濟。現在的無錫已經是著名的日商投資高地,已有一千多家日資企業落戶無錫新區,有很多投資規模都超過了一千萬美元。 橫雲石壁是黿頭渚著名的風景點,這里奇峰怪石半環著一個天然的大水灣。在絕壁懸崖上刻有「橫雲」和「包孕吳越」6個字,這是清末無錫縣令廖綸書寫的。廖綸在光緒辛卯年(公元1891年)正月初八,同友人乘船至此,覺得這里氣勢雄偉,就欣然揮筆,題書「包孕吳越」和「橫雲」,鐫於石壁上,使湖山增色。
「包孕吳越」形容太湖氣勢宏大,跨越江浙兩省,江浙兩省在2400年前主要是吳越兩國的疆域,太湖在其間,湖水澆灌了兩國的土地,使兩國百姓受益非淺。太湖像偉大的母親以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吳越兒女。
「橫雲」是說在湖中遠處回望黿頭渚,只見上下蒼蒼茫茫,水天一色,這一帶湖岸好似橫在半空中的一抹彩雲,在輕輕漂移。原來的橫雲山莊也是因為這橫雲石刻題名的。(大家再看下面的這塊石壁,上有「明高忠憲公濯足處」8個大字。明高忠憲公指的是明朝東林黨重要領導人之一的高攀龍。高攀龍曾是無錫東林書院主講,後因東林黨得罪了宦官魏忠賢,受到魏忠賢閹黨的無情打擊,造成了恐怖的「黨禍」。高攀龍回到無錫後,常常隱蔽在現在蠡湖東面臨湖而築的「水居」讀書,那時書院被毀,奸黨橫行,他自號:「湖水老人」,不接賓客,不談時事,只以花鳥為伴。他常到黿頭渚湖灘濯足,取「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表示避世隱身,知足常樂。雖然如此,魏黨還是不放過他,迫害一天甚於一天。高攀龍自知不免,就於1626年3月17日清晨,在住宅後園池中從容入水而死,後人在池畔立石,上刻「高子止水」。抗日戰爭勝利後,無錫人朱松黯書寫「明高忠憲公濯足處」鐫於石壁上,以示對高攀龍的紀念。) 剛剛我們已經講過黿頭渚的名稱的由來,那麼什麼是黿呢?現在大家就隨我去看一下黿到底是什麼樣的。
關於「黿」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自然界中的黿,一種是神話傳說中的黿。在自然界中黿是一種和鱉相似的動物,有的地方就把它叫做「大鱉」。其實黿和鱉是有區別的:鱉的重量最大隻有三四公斤,而黿的重量可超過100公斤;鱉吻長而尖,黿無尖吻嘴圓;黿又叫癩頭黿,緣由是黿頭頭部散生疣狀突起,鱉的頭部卻是光滑的;鱉的外形呈扁圓,黿的外形卻是正圓。因此南方人俗稱「團魚」,又是團圓,又是「余」,十分吉利。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多數生長在廣西。
在神話傳說中,黿是龍和鱉所生的長子,呈龍頭龜身鳳爪鷹尾,正如我們面前所看到的這只神黿。它是用青銅製作的,長1.7米,高1.3米,寬1.1米,重達700公斤,這是「中華青銅文化復興公司」在1985年5月無錫首屆「太湖之春藝術節」時贈送給黿頭渚公園的。這「震澤神黿」由著名雕塑家慶寶持創作,上鐫有朱復戟教授篆刻題名。 澄瀾堂建於1931年,是仿照宋、明宮殿式樣營建的,面闊5間,四周遊廊,氣宇不凡,是「黿渚春濤」的主建築。「澄」是指水平靜清澈,「瀾」則是波浪起伏之意。取名「澄瀾堂」是說在這里可以飽賞太湖多變的天然景色。黿頭渚本身變化萬千,陣雨過後又有霧氣,而且這里居高臨下,遠眺近覽,春夏秋冬,早中晚,雨陰晴,景色各異,真是「浪濤與松濤齊名,碧水共長天一色」!風景能與唐朝文學家王勃寫的《滕王閣序》所描寫的洪都(今南昌)風景相媲美。所以陳夔龍在堂兩邊抱柱聯上寫道:
山橫馬跡,渚峙黿頭,盡納湖光開綠野;
雨卷珠簾,雲飛畫棟,此間風景勝洪都。
「洪都」指的就是「滕王閣」了。
黿頭渚概況
黿頭渚位於無錫西南郊的太湖之濱,距離市區約18公里。它可以說是獨占太湖最美的一角,向南望,太湖有著青島海濱的氣概;向北望太湖又有著杭州西湖的明媚風光。在這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輔之以別具匠心的人工點綴,使之成為觀賞太湖最為理想的游覽勝地。難怪詩人郭沫若暢游太湖之後,作出了「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評價。黿頭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遼闊」的無邊風月,以及早中晚、晴陰雨景緻各異的神奇變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時之景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和無數中外遊人。
民國初年,無錫人楊翰西在此購得60畝山地,並於1918年開始對黿頭渚進行最初的開發,開始建構「橫雲山莊」;1924年他又撥地1畝多給量如和尚,由量如募款將後山的廣福庵遷於此,更名為廣福寺。1925年,楊翰西利用無錫商團會長的身份,在工商界集款建造了「陶朱閣」。抗日戰爭時期,改名為「橫雲公園」。
黿頭渚地區還有王心如在1927年建的「太湖別墅」;1928年陳仲言建的「若圃」;1931年鄭明山建的「鄭園」;以及何緝伍和蔡緘三的退廬。當時這些風景都因為蠡湖的阻隔,交通不便,因而遊人不多。1934年榮德生老先生60大壽,他利用壽禮在蠡湖上架起了一座長達375米的長橋,因南端架在寶界山上而取名「寶界橋」,從此溝通了蠡湖南北兩岸的陸路交通,把梅園、蠡園和黿頭渚等景色連成一片,便於遊人游覽觀光,同時長橋卧波,恰給蠡湖攔腰一束,平添幾分秀色,橋下的60個橋孔又正好象徵著榮德生老先生的60大壽,提醒人們過橋不忘修橋人。
解放後政府將這里原有的園林、別墅合並為「黿頭渚公園」。1982年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面積從原來的480畝,擴大到1950畝,統稱「具區勝境」。園內有十大景區(黿渚春濤、萬浪卷雪、蘆灣消夏、湖山真意、鹿頂迎暉、充山隱秀、藕花深處、十里芳徑、中犢晨霧、三山映碧),我們所要游覽的是黿渚春濤景區,它是整個園林的精華所在。
② 為什麼提起太湖,人們想到的是無錫,什麼導致的
太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歷史悠久,歷來就以風光優美而出名,太湖面積巨大,橫跨了多個省市。雖然江浙的很多城市都佔有太湖的一部分面積,其中蘇州所佔面積是最大的,太湖的第一大島也在蘇州的范圍裡面,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每次提起太湖,人們的第一反應都是無錫,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因為蘇州旅遊的宣傳重心並沒有放到太湖上面,大家都知道蘇州園林甲天下,一般到蘇州去旅遊,沖著的都是去觀賞中國古代傑出的園林藝術,很少聽說有人是去蘇州看太湖的。因為沒有注重宣傳,所以很多人壓根就不知道蘇州城內也可以看到太湖,這也就是導致蘇州太湖不如無錫知名的一個原因。
③ 黿頭渚櫻花現在還有嗎
我是上個星期天去的黿頭渚,已經有很多謝掉了,一進櫻花谷,明顯是一片綠色的,不像網上的那些宣傳圖片那樣,是滿眼的櫻花了。還有少數開著
④ 一段關於宣傳無錫景點的廣播,這段廣播把無錫的景點介紹了一遍,大慨是這樣的「…黿頭渚看看櫻…運河邊上
有可能是《太湖美》
⑤ 請問無錫黿頭渚的櫻花盛開的時候是在幾號,網上宣傳的櫻花節是3.20開始,可今年應該沒那麼早,有誰知道嗎
最好的游覽時間是4月初,清明節左右去應該可以看到全盛的櫻花。櫻花花期是一個星期,如果你想感受櫻花在你身邊飄零的美好感覺,可以再晚個2-5天,希望對你有幫助!
⑥ 一段關於宣傳無錫景點的廣播,這段廣播把無錫的景點介紹了一遍,大慨是這樣的「…黿頭渚看看櫻…運河邊上
這是fm93.7的宣傳廣播
⑦ 八仙中一個神仙在黿頭渚上賣什麼
鐵拐李 先說鐵拐李鐵拐李民間傳說八仙首書稱其姓李名洪水 鐵拐李 隋朝峽魯迅先《說史略》則說姓李名玄;趙翼《陔余叢考》說姓劉說唐玄宗元、代宗歷間道於終南山元神殼沒曾想肉身虎所食投身於跛乞丐《歷代神仙通鑒》稱其原本俊偉丈夫善道術使導元神術修練於碭山岩穴應師父約行元神殼術赴千外華山數歸發現其肉身其徒誤焚突見附近餓殍靈機說即矣即餓殍腦門入神魂歸殼則蓬卷須、黑臉巨眼並且跛右腳醜陋漢看位民間口耳相傳諸事附道家仙 鍾離權 漢鍾離 八仙名氣僅於鐵拐李鍾離權八仙位較高特別由於道教徒吹捧名聲更元金真道奉陽祖師關其物原型約現五代、宋初際《宣譜》、《夷堅志》、《宋史》等書都事跡記載訛漢鍾離才附漢代《歷代神仙通鑒》、《續文獻通考》等書稱鍾離權復姓鍾離字寂道號雲房號陽東漢咸陽其父鍾離章東漢其兄鍾離簡郎道仙唐代確實位叫鍾離權《全唐詩》錄三首絕句並附傳雲:咸陽遇授仙訣遇華陽真仙王玄甫傳道入崆峒山自號雲房先仙留世詩題《題安酒肆避三絕句》其坐卧攜酒壺教雙眼識皇都、道真仙易逢幾歸願相等句頗些仙味位道 張 張 張八仙邁仙翁名張八仙事高尊稱其張歷史實張其唐元間《唐玄宗敕封仙張記》記載其邢州廣宗(今河北省廣宗縣張固寨村)新、舊《唐書》傳武則隱居條山皆稱其秘術自稱齡數百歲武則曾派使者前召見張佯死赴唐玄宗元二十恆州刺史韋濟其奇聞奏皇玄宗召張再裝死氣絕久才蘇醒使者敢進逼玄宗聞知再派徐嶠邀請張進京據說唐玄宗其傳聞疑曾叫善算夭壽善惡邢璞給張算命邢卻懵知張甲道師夜光善視鬼玄宗令看張卻問:張哪居面看見史傳所記看張位些虛朽江湖術士要何數裝死避徵召呢充其量些幻術已所關仙全都道教憑借民間傳聞誇其詞宣傳需要編造《太平廣記》記張自稱堯帝唐玄宗問術士葉善張歷葉善說:臣敢說說立死言道:張混沌初白蝙蝠精言畢跌亡經玄宗求情張才救 呂洞賓 呂洞賓 八仙流傳故事數呂洞賓道教全真道奉其純陽祖師稱呂祖歷數研究者均認呂洞賓姓呂名岩唐末《金唐詩》、《詞綜》都收詩作宋代羅經《鶴林玉露》、洪邁《夷堅志》及《集仙傳》等書其均記載說京兆(今陝西、西安帶)唐咸通及第曾兩任縣令說九江原唐宗室姓李避武禍易姓呂始名紹光二十餘科場第遂罷舉縱游鍾離權點化道八仙情味濃瀟灑、風趣民除暴安良斬妖除怪酒色世間流傳《呂洞賓三戲白牡丹》傳說傳說既且雜看原唐代位慕道士神化仙至今河南睢縣仍保留明兵部尚書袁立祭祀呂洞賓建袁家山呂祖廟 何仙姑 何仙姑 何仙姑八仙唯性關其身世說說唐朝宋初《太平廣記》引《廣異記》稱何二娘者位織鞋業農婦嫌家居太悶游於羅浮山山寺住經採集山供眾寺僧充齋遠四百外循州山寺僧羅浮山寺稱某曾仙彼山採摘楊梅經查實二娘采再加家知二娘何處采眾山便認二娘即循州山寺采仙二娘遠近聞名借再寄居山寺《續通考》說何仙姑唐武則廣東增城縣頂現六道毫光副仙科十三歲山遇道士吃道士仙桃飢渴身輕飛並預見禍福應召進京途離說宋朝宋代些文筆記稱北宋永州(零陵)稱幼遇異食仙桃仙稱放牧於郊野遇異送仙棗食仙宋筆記記載何仙姑些占卜休咎預測禍福事跡士夫及奇者爭先前往彼處占卜見位精於占卜民間巫 藍采 八仙位玩世恭似狂非狂行乞道仙名叫藍采南唐沈汾《續仙傳》、宋初《太平廣記》、陸游《南唐書》等書均載事跡唐末至五代其行怪僻貪杯喜唱平穿身破藍衫腳穿靴另則光著腳丫更近情夏穿棉衣冬卻躺卧雪全身冒熱氣(《續仙傳》)平手持三尺余拍板邊打著竹板邊踏歌行沿街行乞唱歌都觸景僅令世覺高深莫測 且頗具仙意其雲:踏歌藍采世界能幾何紅顏春樹流擲梭 藍采 古混混返今紛紛更朝騎鸞鳳碧波暮見桑田白波景明暉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行癲狂施錢給都送給貧苦藍采居定處四海家仙物原型本江湖流浪漢僅由於行癲狂周濟窮深喜神化仙 韓湘 普遍說韓湘唐代著名文家韓愈侄(說侄孫)《唐書·宰相世系表》、《酉陽雜俎》、《太平廣記》、《仙傳拾遺》等書都關於介紹稱韓愈侄孫歷史韓愈確叫韓湘侄孫曾官理丞韓愈曾《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封朝奏九重夕貶潮陽路八千欲聖朝除弊事肯衰朽惜殘雲橫秦嶺家何雪擁藍關馬前知汝遠應意收吾骨瘴江邊 仙傳說早見於唐代段式《酉陽雜俎》書稱韓愈少遠房侄輕狂羈喜讀書韓愈曾責怪卻能七內使牡丹花按其叔要求改變顏色並且每朵邊雲橫秦嶺家何……詩句韓愈驚奇萬說韓湘韓愈外甥其事跡《酉陽雜俎》所言同異韓湘其物原型韓愈族侄五代即仙化 曹舅 排名八仙末曹舅現間晚流傳仙較少其身世說同異都宋仁宗曹皇關《宋史》傳曹佾字公伯曹彬孫曹皇弟弟性情易通曉音律喜作詩封濟陽郡王身歷數朝帆風順七十二壽終《神仙通鑒》雲:曹舅性純善喜富貴卻慕戀於仙道其弟則驕縱恃勢妄曹舅其惡行深恥遂入山修煉遇鍾離權、呂洞賓收徒快曹舅修仙道《東游記》所述曹舅與略
⑧ 有沒有關於太湖的散文
靜靜的無錫太湖 文 / 格里
「太湖美,太湖美……」一首膾炙人口的優美歌曲,使無錫太湖的美家喻戶曉,也使太湖更加名揚海內外。
太湖,又名震澤、具區,面積2400多平方公里,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多年前的一個春光明媚的季節,我與同學攜手同游無錫太湖,至今對太湖的靜謐、嫵媚、縹緲和浩瀚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當我們第一次來到太湖岸邊,被眼前靜靜的湖水驚呆了。舉目遠眺,一望無際的太湖水明亮如鏡,春風吹拂,蔚藍色的湖面盪起微微的漣漪,畫面輕柔美麗,富有詩情畫意,令人感慨萬分。
我們在湖堤上閑庭信步,十分愜意。突然,天上飄起了霏霏的細雨,藍色的雨絲落在湖面上,濺起一片片溫馨的水紋,整個太湖顯得更加神情妖嬈和嬌態百媚了。
其實,太湖的風光,是融淡雅、清秀與雄奇、壯闊於一體,碧水遼闊無垠,煙波浩淼迷朦,峰巒時隱時現,氣象變幻萬千。尤其是著名的黿頭渚,獨佔了太湖風景最美的冰山一角,山青伴著水秀,碧波映著亭閣,天然勝景,渾然天成。
無錫城,被稱為太湖之濱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無錫是一座具有三千年歷史的江南名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是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孕育了許多文人墨客,至今仍保留著眾多的歷史遺跡。黿頭渚為太湖西北岸無錫境內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浮黿翹首而得名,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主景點之一。
傳說,黿頭渚的美麗景緻,很早以前就被人們所嚮往。蕭梁時,此地建有「廣福庵」,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沙樓台煙雨中」的一處。明初,「太湖春漲」被列為「無錫八景」之一。明末,東林黨首領高攀龍常來此踏浪吟詩,留有「黿頭渚邊濯足」的遺跡。記得郭沫若曾吟道:「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趙朴初也寫過詩稱贊:「黿頭渚景色勝天堂」。一代大師的瑰麗詩句,更使黿頭渚的風韻名揚大江南北。
黿頭渚現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萬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徑、太湖仙島、江南蘭苑及犢山晨霧、廣福古寺等10多處景點。其中,有山長水闊、帆影點點的自然山水畫卷,有小橋流水、綠樹人家的山鄉田園風光,有典雅精緻、古樸純凈的江南園林景緻,還有吃、住、購、行等配套齊全的服務和娛樂設施,再加上歷代名人雅士游蹤、石刻、書畫、傳說等諸多內涵深厚的文化積淀,構成了此地以天然山水為主、人工點綴為輔的生動雋美、多彩多姿的綜合性、多功能的風景旅遊勝地。
雨停了,我們站在黿頭渚的燈塔旁,看到了高2米余的景名刻石,以黃石之古拙襯托的書法遒勁雅緻。主石正面鐫刻的「黿頭渚」三個大字,系清末「梁溪七子」之一秦敦書手書。該石背面的「黿渚春濤」,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所寫。聽說,春天的無錫多東南風,太湖無日不起浪,「黿渚濤聲」是這里的一大特色。
所以,太湖上若遇到風和日暖之時,微波泛漣漪,碧水映青山,微微的濤聲則清緩而流暢,和諧而有節奏;若遇到狂風怒嚎之際,濁浪滔天高,風起波涌急,洶涌的浪濤則轟然而鳴哮,猶如萬馬奔騰。由此,「黿渚春濤」成為黿頭渚的濤聲中最神奇的景象了。
無錫,憑籍太湖和黿頭渚等獨特的秀麗風光,依託豐厚的人文底蘊,發達的現代文明,正以她著名旅遊勝地的驕傲而蜚聲內外。我想,今日的無錫太湖,將更加魅力非凡,令人神往!
呵,在我的心中,太湖永遠都是靜靜的,靜得令人窒息般的美,美得如同漂亮的「凌波仙子」,更像是夢中的女神。即使,有時它也會波濤涌動,張牙舞爪,但最終還會歸於平靜,風平浪止,就像溫文爾雅、楚楚動人的妙齡女子……
感慨之餘,吟詩一首,略表心緒:碧波盪漾太湖水,悠悠運河古流淌。太湖美景黿頭渚,江南勝地美名揚!
⑨ 無錫名人園雕塑(黿頭渚內)都有些誰,附圖附圖!
全省有多個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偏偏建城達2200多年的無錫尚在「創建」之中;不是無錫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夠格,而是包裝、宣傳不夠,以致外人不大知曉。前不久,市「兩會」期間,顧青蛟委員的提案——「把蠡湖大橋橋頭生態公園建成無錫歷史文化名人園」,就體現了這一觀點。
無錫有多少人認識錢鍾書故居?多少人去過東林書院?多少人知曉薛福成?的確,錫城歷史文化名人眾多,但大街小巷很少看到這些名人的形象「廣告」。在國內眾多城市大打「文化牌」的今天,無錫人為什麼不挖掘自己的「富礦」?生於蘇州、來錫20多年的顧青蛟說,蘇州人搞城建大打特打名人牌,從車站、路口到各景區,遊人被隨處可見的歷史文化名人形象吸引,對蘇州的文化底蘊自然就能有所了解。歷史文化名人是支撐城市品牌的骨架,這一資源同時也要在宣傳中利用,在利用中擴大宣傳。
自然與人文的結合,可大大增加蠡湖景區的內涵和吸引力,提升城市文化品味。蠡湖新城景觀以生態綠化為主,但純粹的綠化景觀會使景觀顯得單調,事實上,蠡湖新城建設中特別注重挖掘文化底蘊,彰顯城市個性。顧青蛟認為,如將無錫歷史文化名人邀至一堂,用雕塑、壁畫等藝術形式點綴於生態公園內,並配以簡潔的生平介紹,橋頭公園就會集濃厚的文化氛圍和一流的自然生態於一體,就更能留得住人。
在橋頭公園內建名人園,選址非常貼切。蠡湖大橋往南直通大學城,大學生們在園內休閑漫步、與歷史文化名人親密接觸時,敬仰無錫、熱愛家鄉之情會油然而生,這有利於他們樹立遠大志向和正確的人生觀。而名人園與大橋、蠡湖、大學城四景合一,將令橋頭公園成為一個著名的場所。
游記:
http://www.hz4z.net/article_view.asp?id=117
附圖:
http://bbs.thmz.com/read-htm-tid-1046019-page-1.html
⑩ 今年黿頭渚櫻花何時盛開
櫻花尚未開放,我想4月初應該可以賞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