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樊繼芬是常式太極拳的傳人嗎
是的,樊繼芬老師是常式太極拳宗師。
常式太極拳始於滿族人常遠亭,常遠亭先生師從楊露禪弟子全佑,後將其畢生武學傳於常雲階。故常雲階先生又稱其拳法為吳式太極拳。後經樊繼芬老師不斷傳承發展,常式太極拳逐漸發展為練身法的大功架、練內勁的柔軟架(即龍身蛇形太極拳)及快架。常式太極拳的特點是運行流暢,拳架威嚴、端正,並有龍身蛇形的柔美、大方、圓活、輕靈。
『貳』 簡式太極拳的24個名稱誰知道
簡式太極拳的24個名稱為:
1、起勢;
2、野馬分鬃 ;
3、白鶴亮翅;
4、摟膝拗步;
5、手揮琵琶;
6、倒卷肱;
7、左攬雀尾;
8、右攬雀尾;
9、單鞭 ;
10、雲手 ;
11、單鞭;
12、高探馬 ;
13、右蹬腳;
14、雙峰貫耳;
15、轉身左蹬腳;
16、左下勢獨立;
17、右下勢獨立;
18、右玉女穿梭;
19、左玉女穿梭;
20、海底針;
21、閃通臂;
22、搬攔捶;
23、如封似閉;
24、十字手、收勢。
簡化太極拳,也稱24式太極拳,是國家體委於1956年組織太極拳專家從汲取楊式太極拳之精華編串而成的。盡管它只有24個動作,但相比傳統的太極拳套路來講,其內容更顯精練,動作更顯規范,並且也能充分體現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2)常式太極拳宣傳擴展閱讀:
生理功效:
太極拳能提高大腦皮層的生理功能,延緩大腦衰老的進程;太極拳能使全身血氣流暢,改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太極拳能使身體各部分得到全面鍛煉,延緩機體衰老的進程。主要有以下作用:
1、改善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的作用是調節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動、保持人體內部的完整統一,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需要。太極拳通過意念和呼吸與動作配合,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的功能完善,使人體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過程得到協調,對精神創傷、神經類疾病,如神經衰弱、失眠、高血壓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2、改善循環系統,擴大肺活量。
心臟病是世界第一號殺手,目前西醫對這種疾病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練習太極拳能預防心臟病,這是因為太極拳不同於其他運動,它動作舒展緩慢,全身肌肉放鬆,使心臟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會加快心律,加重心臟的負擔。
太極拳通過緩慢、細長、均勻的腹式呼吸,使人體肺部的氧氣充足,腸胃得到蠕動鍛煉,增強消化和排泄機能,所以經常鍛煉太極拳,對心臟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瘡等有防治作用。
3、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質疏鬆。
老年人常見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導致股骨頸骨折,為什麼會有這個結果呢?這是因為老年人的骨骼鈣質減少,骨質疏鬆而致。太極拳運動中,有一部分動作專門練習平衡能力的,練習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練習太極拳時,常常一條腿支撐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質的含鈣量也會增加,骨骼就變得很堅固了。所以經常練習太極拳的人不容易會摔跤和骨折。
4、具有健美作用。
太極拳的頂懸、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腹開胯、斂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練習時的腰部旋轉,使練習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鍛煉,保持良好的體型。
『叄』 常式太極拳的常遠亭宗師
師祖常遠亭( 1870-1928 ),師從全佑( 1834-1902 ),致力於太極拳的研究,拳藝精深,藏而不露,以散手著稱京城,善使虎頭雙鉤。後經全佑推薦在楊班侯( 1837-1892 )那裡進一步深造。常遠亭年輕時就任清廷四品大內帶刀侍衛,武藝精湛、深得太極拳之奧秘。後任二品廷院拳院只向王公、貝勒和皇子授拳傳技,從不外傳,正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江湖上知其名者多,見其人者少。由於當時授拳對象不同,常遠亭放慢動作和速度,但仍保持技擊性,均用低架訓練腿力和腰力,手足並用。以腰為主宰,左旋右轉,內外兼修,自始至終保持低沉婉轉、剛柔相擠、內含折疊、勁走螺旋,其內意極其豐富,當時他的眾師兄弟均稱其拳架為「七大爺」架(常遠亭在眾師兄弟中排行第七。)常遠亭宗師生有三子,長子常慶祿(雲階),次子常慶壽,三子情況不明,生於1926年。常雲階是其拳術繼承人,子承父業。
『肆』 楊式太極拳四十式口令
楊氏太極拳四十式口令如下:
01、起勢
02、攬雀尾
03、單鞭
04、提手上勢
05、白鶴亮翅
06、摟膝拗步
07、手揮琵琶
08、搬攔捶
09、如封似閉
10、斜飛勢
11、肘底捶
12、倒卷肱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馬分鬃
15、雲手
16、單鞭
17、高探馬
18、右蹬腿
19、雙峰摜耳
20、左分腳
21、轉身右蹬腳
22、海底針
23、閃通背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腳
26、左右伏虎勢
27、右下勢
28、金雞獨立
29、指襠捶
30、攬雀尾
31、單鞭
32、左下勢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轉身擺蓮
36、彎弓射虎
37、搬攔捶
38、如封似閉
39、十字手
40、收勢
(4)常式太極拳宣傳擴展閱讀:
楊式太極拳具有姿勢舒展簡潔,動作均緩柔和,輕靈沉穩,結構嚴謹剛柔,渾厚莊重的特點。
在練習方法上突出整體性、連貫性、圓活性和內外身心的統一性,動作簡潔,練法簡易,沒有明顯發力,縱跳動作,易學易練,因此深受廣大太極拳愛好者所喜愛。
本套楊式太極拳由太極名師吳孫雄示範,共四十式。動作舒展流暢,起程轉折明確,似高山流水,若深澗幽泉,一招一式都流露出仙風道骨的風范。是太極愛好者潛心修煉的最好教材。
『伍』 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的開幕式什麼樣的
在雷鳴般的擊缶聲中,中國太極拳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邁著鏗鏘穩健的步伐登上舞台,一起點亮彩燈,拉開了太極拳歷史上第一次傳承發展大會的序幕。
大會最後,一曲《天下太極》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在燦若星河的人類非遺寶藏中,太極拳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將中華民族自信自強的精神氣質展現給世人,為人類文明的傳承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太極拳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陸』 河北永年李錦藩武式太極拳傳人有哪些人
為了使中華武術走向世界,於1991年喬松茂積極倡導並參與發起組織了首屆「河北•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開創了國內、國際大型太極拳群眾性交流聯誼活動之先河。後連續數十次應邀出訪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講學授藝,其弟子分布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傳播弘揚中華民族武術精神的同時,還利用自身優勢先後邀請多個國家的友人和企業家來河北進行文化交流,在海內外為河北省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2001年以來做為當代中國太極拳重要代表人物出席了由中國武術協會舉辦的首屆、第二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他純正的技藝、高尚的武德,受到原國家體委副主任、中國武術協會主席徐才先生的高度評價;中國武術協會原副主席劉哲先生有感喬松茂德藝雙馨及其為武術事業所做出的貢獻,先後親書「獻身太極,無尚光榮」和「浩然正氣」相贈。喬松茂先生應人民體育出版社和「中華武術展現工程」之邀,陸續出版了拳、劍、打手器械欣賞等教學光碟及著作《喬松茂•武式太極拳詮真》、《武式太極拳十三式》;喬松茂先生於2008年被《中華武術名家•名校通鑒》收錄,為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武術文化及推動科學健身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從而被評為優秀河北省政協委員。
『柒』 武式太極拳的傳承情況 最好越詳細越好
吳老師去逝,不光是武式太極的損失,而是中國太極,乃至整個武林的損失。
退休後我查看了很多派別的起源資料、論點論據,最後得出偏論:在楊露禪、陳清平、武禹襄之前太極拳是沒有可考證的依據的,也沒有完整的理論書籍,後世各派推崇的王宗岳拳論書籍抽象的很,可能是杜攥,也可能是武老前輩自己杜攥,因為張三豐創拳無據可查、陳氏創拳很牽強,也沒有可查的可信的證據,好多派別都不承認陳氏創拳。而派別的及爭論則是在民國和建國後,現在更是為了商業目的。
當時世上最多已有類似太極拳等內家功的架子和練法,總之沒有完整的理論書籍。(楊露禪學的可能也不是太極拳)當時陳清平、楊露禪都沒有書籍問世,同期只有武禹襄老前輩有這個條件,只有他文、武兼備,一生不追求功名、不愁吃穿,一生研究武術,才把太極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了,才編輯了完整的太極拳理論、套路、技擊方法要點,要求。其他各派在武禹襄之前是沒有的。他的理論出世之後,才多次被其他各派模仿、引用。
之後經李、郝完善發展並傳人,各派也就有了十三法。
到了陳固安老師,是武式太極的又一顆里程碑式的明星,正統的完整繼承、完善了、發展了拳、械和理論。
吳文翰老師和陳老師一樣是一顆里程碑式的明星。他的書我看過少部分篇章,他對太極拳的歷史、文化研究解讀比較客觀、充分,對太極拳的認知使人更加易懂。對太極拳十三法的解讀、描寫是其他大師沒法比的。文人論拳和武夫論拳是不一樣的。
『捌』 四十式太極拳口令。
四十式太極拳口令:
1,起勢,
2,攬雀尾,
3,單鞭,
4,提手上勢,
5,白鶴亮翅,
6,摟膝拗步,
7,手揮琵琶,
8,搬攔捶,
9,如封似閉,
10,斜飛勢,
11,肘底捶,
12,倒卷肱,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馬分鬃,
15,雲手,
16,單鞭,
17,高探馬,
18,右蹬腳,
19,雙峰貫耳,
20,左分腳,
21,轉身右蹬腳,
22,海底針,
23,閃通背,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腳,
26,左右伏虎勢,
27,右下勢,
28,金雞獨立,
29,指襠捶,
30,攬雀尾,
31,單鞭 ,
32,左下勢,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轉身擺蓮,
36,彎弓射虎,
37,搬攔捶,
38,如封似閉,
39,十字手,
40,收勢。
(8)常式太極拳宣傳擴展閱讀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動作及口訣
一、起勢
①兩腳開立,②兩臂前舉,③屈膝按掌。
二、野馬分鬃
A.①收腳抱球,②左轉出步,③弓步分手。
B.①後坐撇腳,②跟步抱球,③右轉出步,④弓步分手。
C.①後坐撇腳,②跟步抱球,③左轉出步,④弓步分手。
三、白鶴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後坐舉臂,③虛步分手。
四、摟膝拗步
A.①左轉落手,②右轉收腳舉臂,③出步屈肘, ④弓步摟推。
B.①後坐撇腳,②跟步舉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摟推。
C.①後坐撇腳,②跟步舉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摟推。
五、手揮琵琶
①跟步展手,②後坐挑掌,③虛步合臂。
六、倒卷肱
①兩手展開,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錯手,④後坐推掌。(重復三次)
七、左攬雀尾
①右轉收腳抱球,②左轉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轉隨臂展掌,⑤後坐右轉下捋,⑥左轉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擠,⑧後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八、右攬雀尾
①後坐扣腳、右轉分手,②回體重收腳抱球,③右轉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轉隨臂展掌,⑥後坐左轉下捋,⑦右轉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擠,⑨後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九、單鞭
①左轉扣腳,②右轉收腳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舉。
十、雲手
①右轉落手,②左轉雲手,③並步按掌,④右轉雲手、⑤出步按掌。(註:重復兩次)
十一、單鞭
①斜落步右轉舉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馬
①跟步後坐展手,②虛步推掌。
十三、右蹬腳
①收腳收手,②左轉出步,③弓步劃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腳。
十四、雙峰貫耳
①收腳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貫拳。
十五、轉身左蹬腳
①後坐扣腳,②左轉展手,③回體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腳。
十六、左下勢獨立
①收腳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勢,④撇腳弓腿,⑤扣腳轉身,⑥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勢獨立
①落腳左轉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勢,④撇腳弓腿,⑤扣腳轉身,⑥提膝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①落步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右轉出步,④弓步推架。
⑤後坐落手,⑥跟步抱球,⑦左轉出步,⑧弓步推架。
十九、海底針
①跟步落手,②後坐提手,③虛步插掌
二十、閃通臂
①收腳舉臂,②出步翻掌,③弓步推架。
二十一、轉身搬攔捶
①後坐扣腳右轉擺掌,②收腳握拳,③墊步搬捶,④跟步旋臂,⑤出步裹拳攔掌,⑥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閉
①穿臂翻掌,②後坐收掌,③弓步推掌。
二十三、十字手
①後坐扣腳,②右轉撇腳分手,③移重心扣腳劃弧。
二十四、收勢
①收腳合抱,②旋臂分手,③下落收勢。
參考資料網路--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