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宣傳部部長是什麼級別
宣傳部部長屬於省部級正職。省部級正職包括:省級行政區(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的省(黨、市)委書記、省長(政府主席、市長)、政協主席、人大常委會主任、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全國人大、國務院各部委正職幹部(如國家公安部部長、國家教育部部長、國家交通運輸部部長、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政委和司令員(明確為正部長級)。
中央紀委正部級副書記、中共中央直屬各機構正職、特殊副職及辦公室主任(中聯部部長、中宣部副部長、中組部副部長、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
(1)青海省宣傳部部長擴展閱讀
宣傳部現任領導: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部長:黃坤明。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曉暉。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副部長:聶辰席、蔣建國、徐麟、孫志軍、慎海雄、庄榮文、張建春、傅華、胡和平、孫業禮。
Ⅱ 吉狄馬加的人物履歷
1978.09——1982.08,西南民族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
1982.08——1986.04,四川省涼山州文聯《涼山文學》編輯部編輯;
1986.04——1991.06,四川省涼山州文聯《涼山文學》主編,涼山文聯副主席、主席、黨組書記;
1991.06——1993.09,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黨組成員兼秘書長;
1993.09——1995.04,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兼秘書長;
1995.04——1995.08,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
1995.08——1997.12,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兼《民族文學》主編(其間:1996.09—1997.07在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1997.12——2000.11,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兼辦公廳主任、《民族文學》主編;
2000.11——2001.06,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兼辦公廳主任、《民族文學》主編;
2001.06——2001.11,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兼《民族文學》主編;
2001.11——2006.07,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兼機關黨委書記、《民族文學》主編;
2006.07——2010.01,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2010.01——2010.03,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2010.03——2013.05,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13.05——2014.07,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青海省綜治委副主任;
2014.07——2015.03,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兼青海省綜治委副主任、青海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省社科聯主席;
2015.03——2015.04,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人選;
2015.04——,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
Ⅲ 仁青加的個人履歷
1967.09—1969.12,青海省海南州民族師范學校學習
1982.08—1985.08,青海省委黨校民族幹部班學習
1996.08—1998.12,在中央黨校領導幹部函授本科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1969.12—1972.10,青海省共和縣恰卜恰公社民辦教師
1972.10—1978.11,青海省共和縣曲溝公社幹事、鐵蓋公社秘書
1978.11—1980.10,共青團青海省共和縣委書記
1980.10—1982.08,中共青海省共和縣江西溝公社黨委書記
1985.08—1985.10,中共青海省共和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1985.10—1988.04,中共青海省海南州紀委副書記
1988.04—1990.12,中共青海省興海縣委書記
1990.12—1992.03,中共青海省海北州委副書記
1992.03—1996.04,中共青海省海北州委常委、副州長
1996.04—1996.06,中共青海省海南州委副書記、代州長
1996.06—1998.12,中共青海省海南州委副書記、州長
1998.12—1999.03,中共青海省海南州委書記
1999.03—2001.04,中共青海省海南州委書記、州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1.04—2002.05,中共青海省海南州委書記
2002.05—2002.11,中共青海省委常委、海南州委書記
2002.11—2007.03,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2007.03—2007.06,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省紀委書記
2007.06—2011.12, 中共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2011.12—2012.01,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青海省政協黨組書記 。
2012.01—2013.01,政協第十屆青海省委員會主席
2013.01—,政協青海省十一屆委員會主席。
第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七屆中央紀委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Ⅳ 駱惠寧同志離開青海消息
日前,中央對山西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職務進行了調整。駱惠寧同志任山西省委委員、常委、書記;王儒林同志不再擔任山西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6月30日,山西省召開領導幹部大會,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姜信治同志在會上宣布了中央決定,稱這次調整是中央從大局出發,根據工作需要和幹部交流精神,以及山西省領導班子建設實際,經過通盤考慮、慎重研究決定的。
駱惠寧同志1954年10月出生,浙江義烏人。曾任安徽省政府秘書長,巢湖地委書記,1999年12月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2003年4月任青海省委副書記,2010年1月任省長,2013年3月任省委書記。是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八屆中央委員。
據悉,王儒林同志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省委書記職務。
Ⅳ 洛桑靈智多傑的履歷
1961年9月,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民族師范學校(初師)學習;
1963年8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師范學校(中師)學習;
1968年6月,青海省同德縣唐干公社勞動;
1971年3月,青海省同德縣唐干公社幹部;
1974年10月,青海省同德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1975年3月,青海省同德縣巴水公社黨委副書記、革委會主任;
1978年11月,共青團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委書記;
1982年7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委書記;
1983年8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州長(其間: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在中央黨校幹部專修班學習);
1985年11月,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其間:1989年4月至1991年12月在吉林大學在職研究生班經濟管理學院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專業學習);
1993年4月,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幹事、黨組副書記(副部長級);
1995年9月,甘肅省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
2002年4月,甘肅省委常委、副省長、政法委書記;
2002年12月,甘肅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2007年1月,甘肅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政協副主席;
2007年4月,甘肅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2008年1月,甘肅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2011年3月,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幹事
曾任七屆、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民委委員。現兼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中華全國環保聯合會常務理事和蘭州大學、西北民大、雲南民大、青海民大的客座教授。。
Ⅵ 韓應選的人物履歷
1950年7月-1954年8月任青海省循化縣公安局、縣委宣傳部幹部,二區副區長、區委書記。
1954年8月-1967年2月任青海省循化縣委副書記、副縣長、縣長。
1967年2月-1973年10月在「文革」中受沖擊。
1973年10月-1976年2月任青海省同仁縣委副書記,縣革委會副主任。
1976年2月-1978年9月任青海省同仁縣委書記,縣革委會主任。
1978年9月-1980年1月任青海省黃南州委常委、州革委會副主任。
1980年1月-1981年6月任青海省海東地委委員、行署副專員兼循化縣委書記。
1981年6月-1981年11月任青海省海東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
1981年11月-1983年2月任青海省委常委、海東地委書記(其間:1981年9月-1982年7月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班學習)。
1983年2月-1984年6月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省政協秘書長。
1984年6月-1988年1月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省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
1988年1月-1992年12月任青海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1993年1月起任青海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2 0 0 1年 1 月離崗,2 0 0 4年 1 月退休。
1993年1月當選為青海省第七屆政協主席。1998年1月當選為青海省第八屆政協主席。中共十二、十三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民族委員會委員,第六、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Ⅶ 曲青山的工作履歷
1973.12——1975.07,青海省貴德縣東溝鄉上蘭角村知青;
1975.07——1978.10,青海省土產雜品公司團委書記;
1978.10——1982.08,陝西師范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學習;
1982.08——1984.04,青海省機床鑄造廠辦公室幹部;
1984.04——1984.09,青海省委幹部理論教育講師團講師;
1984.09——1986.07,中央黨校研究生部中共黨史專業學習;
1986.07——1991.03,青海省委幹部理論教育講師團講師;
1991.03——1994.12,青海省委幹部理論教育講師團副團長;
1994.12——1997.10,青海省委幹部理論教育講師團團長(1995.09—1997.07 在中央黨校培訓部二年制中青班學習);
1997.10——1999.11,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1999.11——2000.04,青海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正廳級);
2000.04——2001.01,青海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正廳級)、西寧市委副書記;
2001.01——2002.05,青海省委宣傳部部長;
2002.05——2009.10,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09.10——2014.01,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
根據青海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海西州選舉的宋秀岩、曲青山、武宗元調離本行政區,省人大代表資格終止。因此曲青山同志已不再擔任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職務。
2012年11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2014年1月,擔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Ⅷ 青海省作家協會的文學獎項
「青海省優秀作品獎」
1984年10月,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35周年,檢閱我省文學藝術的豐碩成果,調動和鼓勵我省各民族文學藝術工作者的創作積極性,開創青海文學藝術事業的新局面,青海省文聯報經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了青海省慶祝建國35周年「優秀作品獎」也稱「政府獎」,包括各種文學藝術門類,獲獎者以省人民政府名義頒發獲獎證書和資金。每五年舉辦一次評獎活動,延續至今,已連續舉辦評定了慶祝建國35周年、40周年、45周年、50周年、55周年五屆。
「青海省青年文學獎」
2000年,世紀之交,為了發現、培養和獎掖文學新人,不斷壯大我省文學創作隊伍,繁榮青海的文學創作,促進兩個文明的建設,青海省作家協會報經省文聯、省委宣傳部批准,設立了兩年一次的「青海省青年文學獎」,現已成功地舉辦了三屆,國內外報刊及網路及時予以了報導。
省作協為了加強對評選工作的領導,組成了青海省青年文學獎領導小組,組長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聯主席擔任,副組長由省作協主席擔任;為了確保評獎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聘請宣傳文化口各文化系統有名望的資深作家、評論家及有關人士組成了青海省青年文學獎評審委員會,並參考省內外一些地區的評獎辦法,特製定了「青海省青年文學獎評獎條例」,條例包括總則、組織機構、范圍和對象、評獎標准、評獎程序和方式、評獎紀律等二十條。
1、指導思想和原則
評獎活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入選作品必須具有較高的思想和藝術水平,突出民族精神,具有時代感,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特別注重反映現實生活、特別是反映在西部開發的熱潮中,我省兩個文明建設和各族人民精神風貌的優秀作品。
2、評獎辦法和范圍
省作家協會聘請我省文學界資深作家、評論家及有關人士組成評獎小組進行評選活動。
凡本省40周歲以下各族青年在《青海湖》文學月刊、《青海日報?江河源》副刊以及其它省級以上報刊公開發表、出版的小說、散文、報告文學、詩歌、評論作品(包括用民族語言文字發表出版的作品)均可參加評獎。
3、獎項設置和時間安排
青海省青年文學獎每兩年頒發一次,每次根據參報數量設立獎項若干,所有參評作品不劃分體裁、門類、名額,以質取文,保證質量。對獲獎者以省作家協會名義頒發獲獎證書和獎金。同時因參評作品獲獎的編輯也同時獲得編輯獎。
首屆青年文學獎於2000年12月26日揭曉共有11名作者的11件作品獲獎,5名編輯所編作品獲得編輯獎。
短篇小說《唐卡》(梅卓)、短篇小說《遙遠的大紅棗》(龍仁青)、中篇小說《眼見鬼拉巴和蛤蟆嘴仁欽》(扎巴)、散文集《寂寞聖哲》(鮑鵬山)、散文集《青海湖傳》(耿占坤)、散文《卧薪齋素描》(馬鈞)、散文《神往的格拉丹冬》(董明)、詩集《致全世界的失戀書》(馬非)、詩集《撒瑪爾罕的鷹》(韓文德)、組詩《北方敘事》(馬海軼)、組詩《詩四首》(江洋才讓)。
因以上作品獲獎而獲得首屆青年文學獎編輯獎的編輯是:班果、馬鈞、旦果、馬丁、王紹玉。
2002年12月青海省第二屆青年文學獎揭曉,11名作者的11件作品獲獎。
《花海子客棧》(曹建川,中篇小說),《勇敢的一步》(李成虎,中篇小說),《支書老吳》(陳宗基,中篇小說),《南傑大叔和他的<那加才洛>》(扎西東主,中篇小說),《瘋狗》(次仁頓主,短篇小說),《低水之河》(馬海軼,散文),《心靈的方舟》(趙秋玲,散文集),《馬非的詩及觀點》(馬非,組詩),《遠峰上的雪》(周存雲,詩集),《一個父親的構思》(宋長玥,組詩),《三江源頭的歷史跨越》(葛建中,報告文學)。
2005年10月青海省第三屆青年文學獎揭曉,6名作者的6件作品獲獎。
短篇小說《情歌》(龍仁青)、短篇小說《青春只有單程票》(曹建川)、隨筆《詞意芬芳》(楊董翔)、詩歌《鷹及其他》(曹有雲)、組詩《心靈的火焰》(宋長玥)、文學評論《民族歷史回響中的文化尋根》(胡芳)。
2008年12月青海省第四屆青年文學獎揭曉,4名作者的4件作品獲獎。
江洋才讓長篇小說《懷揣石頭》、曹有雲組詩《詞語的碎片:格爾木的聲音》、郭守先詩集《天堂之外》、畢艷君評論《隱在的詩意:軍人視野下的高原大美》。
2011年11月18日青海省第五屆青年文學獎揭曉,本次新設「文學之星」大獎,授予曹誰的長篇小說《昆侖秘史1:時間地軸》。
曹誰的長篇小說《昆侖秘史1:時間地軸》獲得第五屆青海青年文學獎——文學之星獎。張振的詩歌《它那麼小》、吉敬德的散文《有心,就有抵達》、邢永貴的短篇小說《羊官司》、顏柯的短篇小說《兒子》、楊秀珍的短篇小說《我把蔣之菡丟了》、才讓扎西的藏文詩集《笛聲悠悠》獲得青海青年文學獎。
「青海文學獎」
2011年新設立青海文學獎,是目前青海省文學創作專業性的最高獎項,是經省委宣傳部批准立項的省級文學獎。青年文學獎是為了激勵本省文學才俊,培育本土文化,以文學事業和文學創作為青海文化和祖國文化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而設立的獎項。這兩個獎項均由省作家協會主辦。
在首屆青海文學獎中,多傑才旦的長篇小說《菩提夢》獲得青海文學獎特別貢獻獎;江洋才讓的長篇小說《康巴方式》、楊廷成的詩集《鄉土風語》、馬海軼的文學評論《怒放為蓮花:青藏高原石頭的歌唱》、曹有雲的詩集《時間之花》、才旦的中篇小說集《菩提》、居·格桑的藏文詩集《雪鄉風》獲得青海文學獎。
Ⅸ 朱向峰職務 青海日報朱向鋒現任何職
已經去省委宣傳部任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