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荊門廖明國跳樓新聞為何不報
因為廖明國的死因不明,無法報道。
廖明國是湖北荊門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屬於政府官員,針對廖明國墜亡事件,荊門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安部門正在調查,政府已成立專辦組,調查結果目前還沒出來,所以在沒有結果之前是部會報道的。
(1)長壽區委宣傳部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廖明國,男,漢族,1961年9月出生,湖北鍾祥人,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文化(2001年1月畢業於省委黨校行政管理專業),1981年6月參加工作,198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6年12月起擔任荊門市市委常委、市委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市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辦公室主任。
1981.06-1983.08鍾祥縣委駐洋梓、長壽、柴湖工作組工作員。
1983.08-1984.02鍾祥縣長壽公社團委書記。
1984.02-1985.09鍾祥縣長壽區湯泉鄉黨委書記、鄉長。
1985.09-1987.10鍾祥縣長壽區黨委副書記。
1987.10-1989.02鍾祥縣長壽鎮黨委副書記。
1989.02-1993.02鍾祥市長灘鄉黨委副書記。
1993.02-1995.02鍾祥市長灘鄉黨委副書記、鄉長。
1995.02-1997.07鍾祥市長灘鎮黨委書記。
1997.07-1999.03鍾祥市政府辦副主任、政研室主任。
1999.03-2001.04鍾祥市郢中鎮黨委書記、莫愁湖開發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2001.04-2002.03鍾祥市委常委、郢中鎮黨委書記。
2002.03-2006.09鍾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2006.09-2007.02荊門市政府副秘書長。
2007.02-2010.04荊門市經委主任、黨組書記。
2010.04-2011.09荊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2011.09-2011.12東寶區委書記。
2011.12-2013.05東寶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3.05-2016.10東寶區委書記。
2016.10-2016.12荊門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公室主任、市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辦公室主任。
2016.12-荊門市委常委、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公室主任、市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辦公室主任。
B. 王志宏的履歷
1980.09——1984.06,四川農學院林學系大學學習
1984.07——1986.01,四川省綦江縣城郊區古劍鄉副鄉長
1986.01——1987.01,四川省綦江縣永新區副區長
1987.01——1988.09,四川省綦江縣林業局副局長
1988.09——1996.02,共青團綦江縣委副書記、書記
1996.02——1997.05,四川省綦江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正科級)
1997.05——1998.02,重慶市綦江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正科級)
1998.02——2002.07,重慶市綦江縣衛生局黨委書記、局長
2002.07——2003.03,重慶市綦江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
2003.03——2006.12,重慶市綦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其間:2000.09—2003.07中共重慶市委黨校研究生班區域經濟專業在職學習)
2006.12——2011.04,中共重慶市銅梁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2011.04——,中共重慶市長壽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C. 跪求開展企業文化方面的活動
重慶港務物流集團是市委、市政府為加快我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將重慶港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物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萬州港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涪陵港務管理局的國有資產戰略重組而成立的,是集港口、物資、倉儲、配送等物流鏈於一體的大型現代綜合物流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在崗員工7072人,年貨物吞吐能力3800萬噸,集裝箱吞吐能力60萬標箱,承擔全市600公里轄區范圍的港口項目投資、建設、對外招商引資和經營管理的任務。我們結合本企業實際,圍繞經濟宣傳這條主線,在實現宣傳工作與企業經濟工作相融合、宣傳工作與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相融合、新聞宣傳與塑造企業形象相融合上積極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與企業經濟工作融合
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科學發展觀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都是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企業是經濟組織,創造財富是企業的本質特徵,國強民富需要經濟作支撐,大型國有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作為國企的宣傳部門,要有地位、有作為就必須做到宣傳工作與企業的經濟工作相融合。
2006年6月,重慶港務物流集團正式掛牌成立後,原重慶港務集團、物資集團、萬州港、涪陵港四家國企的幹部職工走到了一起,由於地域、業態的不同,員工素質參差不齊,思想波動大、疑慮多、心態復雜,對四家大企業整合的目的、意義和未來發展的前途等認識不清,很多人不理解甚至還有抵觸情緒。一些幹部在涉及個人利益時,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針對這些情況,我們企業內部的《重慶港務物流報》、《企業電視新聞》、《企業網站》三大媒體同時針對性地開展了宣傳,為職工釋疑解惑,通過形勢教育活動,使廣大職工認清了形勢,統一了思想,明確了共同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在企業內部的報紙、電視、網站中,約占發稿量三分之二的新聞都是與經濟相關聯的新聞。在經濟宣傳上,重點抓三個方面: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抓住機遇求發展;二是圍繞新集團的發展目標,年度生產經營任務,企業管理、安全質量等,宣傳集團各單位和廣大職工務實創新,真抓實乾的新措施、新經驗、新成就。對年度方針、目標、任務更是反復、重點進行宣傳;三是加大經濟知識方面的宣傳,如現代物流、營銷與管理、信息化等。通過全方位、多體裁、系列性的經濟宣傳報道,奏響了企業改革發展的主題曲。
與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融合
市場經濟是無情的,優勝劣汰是不變的法則。我們創新思路、創新理念,密切關注和主動尋找企業在改革、改制、建設、管理、生產、經營、企業文化建設等過程中的亮點,不失時機地提前策劃、及時跟進、有機配合、對外大力宣傳企業的優勢服務品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去年5月1日-15日,集團下屬的船務分公司負責拖帶我市石板坡長江大橋復線橋1400噸重的鋼箱梁,這是我國內河航運史上的首例,不僅全市人民關注,全國人民也很關注。抓住這一難得的宣傳契機,宣傳部精心策劃了一次打造企業品牌的宣傳活動。事前對這次鋼箱梁特殊拖帶的技術資料和石板坡大橋復線橋的新聞背景等作了詳細的了解,研究制定了具體的宣傳方案,為各家新聞媒體准備了較詳細的新聞背景資料。宣傳部兵分兩路派出現場采訪隊,一隊陪記者從武漢沿船閘、三峽、萬縣、忠縣、豐都、長壽沿途跟蹤拍攝采訪,另一隊請人民日報和重慶日報記者趕往涪陵連夜上船采訪特殊拖帶船長、總指揮唐應謙,了解拖運中的艱辛,作深度宣傳報道。宣傳部還專門製作了「重慶港務物流集團為世界第一跨作貢獻」、「重慶港務物流集團精心打造特殊拖帶品牌」、「石板坡大橋超長超重鋼箱梁由重慶港船務公司承運」、「重慶港務物流集團願為早日建成石板坡大橋作貢獻」的大幅標語懸掛在渝港拖1003輪、802輪、渝港甲800-1駁和鋼箱梁醒目的地方,十分成功地作了一次武漢到重慶全程1268公里的流動活廣告宣傳。既提高了重慶港務物流集團和船務公司的社會知名度,又塑造了企業的品牌。這次宣傳活動先後有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重慶日報、重慶電視台、新浪網等30多家媒體作了112篇(幅)的跟蹤宣傳報道,中央電視台、重慶電視台共計播出時間達50餘分鍾,持續時間長、范圍廣、影響大,使特殊拖帶品牌譽滿全國和全長江,為集團佔領長江特殊拖帶運輸市場大造了輿論,受到了企業領導高度贊揚。
集裝箱運輸是重慶港務物流集團的核心品牌,我們一直把它作為宣傳的重點,每年在新聞媒體上都要多次進行宣傳。今年又有「寸灘國際集裝箱碼頭開港」、「九龍坡集裝箱碼頭首次突破20萬標箱」、「三港合一打造集裝箱樞紐港」、「從一個工作日縮短到10分鍾重慶港集裝箱通關提速」、「渝92%集裝箱被港務物流集團運走」、「重慶港集裝箱運輸強勢增長」等50多篇稿件在全國和地方的新聞媒體上見報,集裝箱運輸已成為重慶港務物流集團最核心的競爭力。此外,對大件運輸、滾裝汽車、金材物流、船舶交易、倉儲、物流配送等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服務品牌也作了重點宣傳。
與塑造企業形象融合
新聞宣傳是黨的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份。搞好企業內部宣傳可以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凝聚力,而抓好對外宣傳,則可以提高企業的社會知名度和社會形象。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企業羸得市場、佔領市場,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法寶之一。我們把塑造企業形象作為企業宣傳部門最重要的職責,加強了新聞宣傳的策劃,對企業在改革、生產、經營、管理、文化建設等方面即將出現的新聞點、亮點,我們站在社會新聞媒體的角度進行全面的分析、思考和把握,提前謀劃,精心准備,針對報紙、電視台、網路、專業報、行業報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提供不同角度的新聞背景資料,利用不同媒體的優勢來增強宣傳的效果。如去年1月7日寸灘國際集裝箱碼頭隆重開港,這是重慶直轄市打通西南出海口,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標志性工程,是市領導高度關注的形象工程之一。為了塑造重慶港務物流集團的社會形象,我們精心策劃了隆重的開港儀式,並准備了多角度的新聞背景材料,邀請了人民日報、新華社、重慶日報、重慶晚報、重慶晨報、重慶商報、重慶時報、中國交通報、中國水運報等新聞媒體到現場采訪,當天《人民網》就以「長江上游最大集裝箱碼頭今日在渝開港」醒目標題進行了宣傳。第二天《人民日報》又見了報。《新華網》以「寸灘港:重慶打造長江上游航運中心邁出重要一步」為標題作了報道,新浪網等十二家網站作了報道。《重慶日報》除了消息報道外,還有一篇「重慶打造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通訊見報,其他報刊分別從「寸灘碼頭創兩項國家紀錄」、「4成水路集裝箱從寸灘出海」、「寸灘港開港家電將更便宜」、「寸灘國際集裝箱碼頭開港」、「重慶寸灘港重慶市打造長江上游航運中心開篇巨作」等角度作了廣泛宣傳,重慶電視台、重慶人民廣播電台也作了全方位的宣傳報道,據統計共有60餘家媒體作了宣傳報道。這次宣傳聲勢大、效果好,還有不少市民專程乘車去參觀寸灘新港區,自開港的消息廣為宣傳後,國內外及本市慕名前往寸灘港參觀考察的團體和企業達100多批次。又如去年4月,我們集團與建行重慶分行簽訂銀企戰略合作協議,獲意向授信30億元,我們又藉助《重慶日報》、《重慶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及時作了宣傳報道,達到了彰顯重慶港務物流集團規模實力和社會公信度的目的。重慶做大做強國企集團,整合物流資源的戰略舉措,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去年12月14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頭條新聞,報道上海港集裝箱突破2000萬標箱,其中宣傳重慶港九龍坡集裝箱碼頭的畫面和采訪有近一分鍾。據統計,去年,宣傳重慶港務物流集團的新聞報道達300餘篇,對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2006年中國物流十大年度人物」評選中,重慶港務物流集團董事長梁從友從全國近1000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這意味著重慶市整合物流資源,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舉措得到了全國物流業界的認可,也是重慶港務物流集團社會知名度提高的一個標志。
我們認為,企業新聞宣傳必須緊緊圍繞企業經濟工作去開展,把企業的品牌、形象宣傳出去,讓社會和客戶廣為知曉,以此增強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只有服務經濟,有所作為,企業宣傳工作才有地位,才有生命力。
D. 長壽區川維中學宣傳片叫什麼
長壽川維中學沒聽說過,不過梁平中學是梁平最好的高中學校,10屆還出過重慶文科狀元,應該比前者要好些吧。
E. 重慶區縣的宣傳部的電子郵箱 有知道的告訴下
是誰
F. 老師主動教學生「如何談戀愛」 備受同學歡迎 圖
長壽行知學校,同學們在進行面點製作 當我們一行人走進位於長壽區的重慶市行知職業學校時,正是吃午飯時間,2000多名學生正排隊打飯,偌大的食堂里,學生換了一撥又一撥,卻不見絲毫臟亂。「每個孩子自己洗碗,不剩菜剩飯,洗碗收拾,保持桌面整潔,自己的事自己做,那是基本素養。」學校校長吳安鳴介紹。 對於不少中學老師頭疼的早戀問題,這個學校有自己的獨到應對方法:主動教會學生談戀愛。發現早戀苗頭後,老師會請學生說出對於愛情、家庭、未來生活的想法,為了以後能過上更優質的生活,那麼自己應如何努力。想擁有甜蜜愛情,在挑選男女朋友時應注意哪些問題。上完「戀愛課」後,學生會做出理智選擇,早戀問題「不攻自破」。 所有學生老師都一視同仁 3年前,不相信關於行知職業學校的「傳奇」,重慶名師曾慶宇曾30多次暗訪該校,從操場,到教室,到宿舍,再到食堂,無論她把一堆紙屑扔到哪裡,總有孩子將垃圾逐一撿起,扔進垃圾桶,最後,她服氣了。 快樂、尊重人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這是一所技工學校,這所學校的課表上沒有德育課,也沒有一位專任德育老師。但只要你進入校園,遇到的每一位學生都會落落大方地向你問好;看到的每一棵樹苗,都是學生們自己管護;學校的清潔,每一個角落,都是孩子們雙手打掃…… 這就是教育在這所學校釋放出來的力量:讓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沒有希望」的孩子,成為有良好行為習慣、尊重別人、更尊重自己的技校生。 文明創建大家談陳瑛:長壽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 水有至柔至剛的力量,沐浴眾生,滋潤萬物。重慶市行知職業技術學校的育人就像水一樣,具有很強的滲透性,他們讓學生在感知中明善、在感化中崇善、在感恩中行善。這就是一種靜流深遠,潤物無聲的力量。 下一步,長壽區將在全區總結、推廣行知學校的育人特色和經驗,推動長壽區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再上新台階。 張恩楷:長壽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明辦主任 行知學校在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方面還為長壽區素質教育提供了樣本。學校讓學生認知生命的價值、增長生存的智慧、培養生活的信仰上給我們亮出了一抹快樂學習的幸福亮色。 陳建軍:長壽區龍河鎮宣傳委員 一般來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表現為形態與意態兩種類型。行知學校從「小境界」入手,把育人的重點放在提升學生的「大境界」上,進一步豐富了行知文化的內涵 。 曾玉蓮:重慶市行知技術職業學校教師 行知學校的老師與其他學校不一樣,校長是老師,老師也是校長,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追求就是把學校辦得富有活力,把學生教得富有生氣。
G.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的知名校友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傑出校友黨政領導 甘道明 原四川省委副書記,省十屆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 陳光志 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 曾萬明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余敏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蔣宜茂 重慶市梁平縣委書記 裴智 重慶市城口縣委書記 劉祥全重慶市永川區政協主席張有力重慶市大足區政協主席梅永康重慶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局長冉海陵重慶銀行行長陳瑛重慶市長壽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鄭勇重慶市長壽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鄧有國重慶市長壽區政協副主席馬文重慶市大渡口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韋明齊重慶市南川區政協副主席蔣建重慶市南川區政協副主席徐曉強重慶市江津區委常委、紀委書記曾軍重慶市墊江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孫開武重慶市忠縣縣委常委、副縣長龍永久重慶市潼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重新重慶市開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朝明重慶市武隆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先平重慶市雲陽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宋國權重慶市雲陽縣政協副主席鄧順貴四川省紀委副書記 曹長江四川省委維穩辦副主任隋川成四川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兆權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唐堅四川省樂山市委書記李仲彬四川省南充市委書記徐進四川省宜賓市委副書記,市長陸振華四川省宜賓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楊征宇四川省自貢市副市長王建威四川省自貢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貴君四川省自貢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盧春艷四川省自貢市人社局局長楊娟四川省綿陽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吳應剛四川省達州市副市長徐富藝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委書記盧成燕深圳市鹽田區政府副區長李小松四川省南充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建民四川省瀘州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張世忠四川省內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兵四川省內江市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部長王建平四川省成都市總工會黨組書記羅虹四川省成都市旅遊局副巡視員蔡文華四川省大竹縣委副書記何世斌四川省渠縣人大常委會主任丁鶴四川省成都市水務局副局長劉光新四川省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巡視員湯萬光四川省成都市國土局副巡視員陳紹駿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副區長、新都區局黨委書記、局長魏建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科技局局長李攀瑤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機關黨委書記科教名家李寶娣原重慶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曉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與農村經濟研究所所長商界精英米瑞蓉成都萬博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鍾家成廣東小豬班納服飾股份公司副董事長王雲雷上海優爾藍信息技術股份公司董事長朱玲英成都聖象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H. 祖籍在重慶長壽的名人
赤膽忠心楊應春
鳳鄉之地歷來出厚愛赤誠之人,明朝時,長壽就出了一個深得百姓敬重的愛戴忠臣,叫楊應春。
楊應春舉人出身,學識膽識兼俱。明英宗時,任太僕寺卿。當時北萬的蒙古瓦刺族經常發動騷亂,與朝庭為敵,成了明朝的心腹之患。朝內有個宦官名叫王振,是個奸惡之徒,卻因為善於阿諛奉承,深得明英宗寵信。1449年,瓦刺族再次發動騷擾,王振鼓動好大喜功的英宗御駕親征,英宗競用不懂兵法,且從未打過仗的王振統領三軍,結果在蒙古的土木堡—戰中,明朝三十萬大軍全軍覆滅,英宗成了俘虜,蒙塵塞外。這就是歷史上的「土木之變」。
當時楊應春跟隨英宗被俘後,進入蒙古瓦刺族的軍營中,但他處處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瓦刺人羞辱英宗時,他總是挺身而出,厲聲喝止。瓦刺人曾威脅他:你—個奴才,不怕死嗎?楊應春嚴厲地回答:「我是大明臣子,死有何懼?爾等不過猖狂一時,如果識時務,趁早把我們送回京城,不然後悔的是你們。」瓦刺人竟拿他無可奈何。
明英宗被俘之後,明朝政府多方想法營救,楊應春與明朝官員一道,多次與瓦刺人談判周旋,最終讓英宗還朝。但英宗還朝後,皇位已被其弟所得,楊應春再助英宗,「奪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讓英宗帝位復得。英宗念其功高,封他為太子少保。
楊應春為官清正,名聲很好,又擅長文學,赤膽忠心,深為後人稱道,是我們長壽人的驕傲。
一代鴻儒譙天授
長壽富饒美麗,人傑地靈。自古以來,名人輩出。
兩宋時期,長壽出了個大儒,姓譙名定字天授。少年時就鑽研易經,青年時赴河南,師從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和理學家程頤,學業精進。後來程頤被貶謫到涪陵,譙定就與他同往,在北山定居,研討易經,成為一代名家。北宋朝庭聞其名,兩次召他入朝為官,他都不去。後來宋高宗再次召他到揚州做官,在赴任途中遇金兵未能到達目的地。此後就歸隱在成都青城山,當地人知道他學識淵博,都尊稱他為譙夫子。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與譙定交往深厚,並佩服他的才學。在他-百三十歲生日曾寫詩相賀:寄謝譙夫子,今年一出無?萬緣隨夢斷,百念與形枯。雲護巢松谷,神呵煅葯爐。憑高應念我,百首學征祖。
譙定高壽,一生為人謙讓豁達,博學多才。但晚年卻不知所終,人們認為是他成了神仙雲游四方去了。其實他就隱居在長壽的焦家今鄰割鎮境內,曾在但渡一帶為人講學。一生著述頗多,最有名的是《易傳》,可惜未能流傳下來。宋代的史書都有關於他的記載。
史海鉤沉 墾荒縣令李希賢
清朝建立後,百廢待興。面對-個當時有三億多人口的國家,清朝政府把糧食問題放在第一位,增加糧食的辦法之一就是擴大土地面種植面積,一些勤政有為的官員就千方百計帶領百姓墾荒種地,李希賢就是當時有名的「墾荒縣令」。
李希賢是長壽縣人,生逢康、乾兩代,在山東臨淄、汶上、思縣、館陶等多個縣任縣令。為官任職期間,他深知「倉廩實而天下安」的道理,所到之處便發動百姓疏通河道,興修水利,開荒墾地,且親自參與其中有。在他帶動下,大片大片的荒山、灘塗之地被開墾出來,變成了良田沃土,不但有效解決了當地百姓溫飽問題,還為朝庭儲備了大量的官糧。據清政府史料所載,他為官三十多年間,共計開墾荒地24000多公頃,同時興修水渠無數。因其廉潔能幹,多次得到提升,在山東就升任知洲、知府等職,後來又到雲南省任職。
七十歲時,李希賢告老還鄉,清政府對他好評有加。
陳新甲替君代罪
明朝崇禎時,有一名臣,深通兵法韜略,忠於朝庭,力挽明朝於敗亡,卻因奸臣嫉限,屢遭彈劾,最後替君代罪,捨身成仁。
此人名叫陳新甲,長壽沙石新灘村人。陳新甲進士出身,通曉軍事。但生逢明代崇禎年間,大明王朝腐敗沒落,山河破碎,風雨飄搖。陳新甲與盧象升、楊嗣昌等一幫明臣竭力挽救大明於危亡,陳新甲在遼、沈一帶多次指揮作戰,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時有奸臣彈劾,但崇禎皇帝對新甲十分信任,並委以兵部尚書重任。
然而,當時的大明王朝已到無力回天的地步,陳新甲與農民起義軍多次作戰,雖然打了不少勝仗,但無法挽救整個敗局,一些奸臣總是抓住機會就大加彈劾,讓陳新甲舉步維艱,曾要求辭官返鄉,但崇禎堅決不同意。
明王朝面對義軍和清軍的雙重夾擊,不堪重壓。清朝趁機派人來議和,欲以不戰而獲利。陳新甲認為朝庭年年征戰,需要緩和,積蓄力量,向皇帝上書准予議和,得到崇禎私下認可。雙方派人進行密談之後,使臣將議和條款和密件送到陳新甲住處,陳當時忙於政事,隨手放在辦公案桌上,下面的人以為是朝庭用的快報,就傳抄後送出去,一時輿論大嘩,崇禎皇帝狼狽不堪,推罪於陳新甲,朝中奸臣趁機再次彈劾,崇禎無奈,只好以〃通敵〃罪揮淚斬忠臣。
陳新甲替君代罪被斬之後,仍有奸臣進讒言大肆詆毀。崇禎心裡再明白不過了,怒斥:如果讓你們處在陳新甲的位置,恐怕更不如。並不準再追究「通敵」之事,將陳新甲送回長壽原藉厚葬。
讓生活充滿詩意——鳳鳴詩詞學會會長譚連興
本月底,我區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活動將正式啟動。24日,記者就相關問題(以下簡稱「記」)采訪了鳳鳴詩詞學會會長譚連興(以下簡稱「譚」)。
記:請簡要介紹什麼是「全國詩詞之鄉」。
譚: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是由中華詩詞學會發起和評選的,是一項全國性的文體創建活動。能成功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標志著一個地區有著較繁榮的文化事業、文化氛圍濃郁,精神文明建設比較優秀。
記:我們為什麼要提出創建全國詩詞之鄉?
譚: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和諧社會的需要。區委宣傳部、文廣新局啟動創建全國詩詞之鄉緣於三個原因,一是近年我區經濟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文化建設、文藝創作相對滯後,創建詩詞之鄉將為繁榮文藝創作搭建起一個有形平台;二是目前全區提出建設人文長壽,建設文化強區,創建詩詞之鄉、繁榮長壽文化旨在為此搭建有形平台。
記:據我所知,目前全國創建「詩詞之鄉」成功者只有近10個城市和地區,長壽開展這項活動時機成熟嗎?
譚:在今年提出啟動全國詩詞之鄉創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是長壽經濟快速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豐富多彩,這為詩詞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二是區委區府關心和重視此事,為我們創建詩詞之鄉提供了堅持的組織保障;三是長壽區已有來自工廠、農村、機關和學校等各行各業的詩詞會員250多名,詩詞創作有了比較廣泛的群眾基礎。
記:成功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有哪些具體要求?
譚:創建全國詩詞之鄉與創建文明城區一樣,是一個系統工程,具體包括當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會員規模1000人以上、詩詞教育活動廣泛深入等六項要求。
著名國畫家施乃揚:胸有萬千情意 畫有萬千神韻
長壽的女婿、著名國畫家施乃揚將攜平生數百件力作,來長舉辦個人畫展。記者日前走近施乃揚,對這位當代中國畫壇奇傑進行了專訪。
施乃揚,祖籍天津,字仲魯,號紫雲軒主。畢業於浙江美院(現中國美院),師從著名國畫大師吳弗之,作品筆力蒼勁,墨彩酣暢,注重神情表現,工小品、善巨幅,1997年被中國美協授予「中國畫壇百傑」稱號。
「溪山為寫真,水墨見精神」。在多元格局的當代畫壇,施乃揚繼承傳統而不囿於傳統,工寫結合並能出新。他的山水畫歸於在傳統基礎上寫意的一路,蒼勁、渾厚,骨法用筆,以「寫」抒中國畫之「最」, 在中國畫壇享有很高聲譽。
據稱施乃揚早年頗是喜愛京劇。那時,他的一個鄰居是當地有名的京劇演員,且畫得一手好畫。受其影響,施乃揚結實了不少當地書畫界朋友,隨後一起到天津文化館學畫,王學仲、孫奇峰等先後成為他的導師,他也因之打下非常堅實的傳統繪畫基礎。後因崇尚海派繪畫風格,施乃揚考入浙江美院,成為著名國畫大師吳弗之先生的高足,學畫七年,得到嚴格的教誨,博眾家之長,釀造出了扎實的傳統筆墨功底。
清人笪重光曾說「從來筆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寫照」,施乃揚十分崇尚「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之道,故在施乃揚的山水畫里,既能感到吳弗之等繪畫大家的風韻,又不失施乃揚自己的構思和運筆特點。
藝術創作原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筆墨當隨時代」,這既是時代賦予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同時也是藝術家觀察力、思想性和藝術修養的綜合體現。施先生多次游歷灕江、新疆、西藏等名川大山寫生,年輕時又有過在綿陽地區當知青的經歷,與山川朝夕相伴。這使他對大自然的原生之美、天籟之美、地貌之美;對山水畫的皴法之美、筆墨之美、意境之美更有一層特殊的情思和感悟,在創作中十分講究天人合一,很注重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對應統一。他的畫中,畫理與哲理、藝術與科學是相融相通的,給觀眾以可行、可游、可局之感。在其作品《湘西歸來看人間仙境》中,注重氣韻、神情的表現,但見湘江東去、波濤翻滾,巨浪在山崖下猛烈沖刷,捲起千堆雪,而流峰波谷間,一葉飛舟正借風而下,整個作品充盈著積極、大無畏的氣概,令人自然而然聯想到「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類的句子。
筆墨和意境是中國畫的靈魂。施乃揚強調筆墨的發揮和心象的展示,他說,山水畫藝術不是對大自然簡單的復制和發揮照相機的功能,而是通過畫家的"心領神會"、構思、取捨、筆墨等技法,創作出物我相融、天然宛成、超越自然詩一般的藝術境界。其墨寶最大氣的是山水畫卷,壯觀恢宏,墨彩酣暢,大氣磅礴。他一幅346×92公分的巨幅山水《浮雲游之意》和《青山無古今》等寫意山水畫作,山峰疊嶂,層次分明,巧妙地將彌漫的山嵐、雲海、近峰遠山演繹成虛實變幻、雲蒸霞蔚、層林盡染的人間仙境,令人嘆為觀止。《陽氣動林梢》一畫中,他又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而又充分地運用 現代繪畫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多種元素,氣韻生動,氣勢磅礴,更是耐人玩味。
近些年,施乃揚開始更加註重控微索微,博古創新,在「匠心獨具」與「灑脫大氣」間找到了統一之道,運筆更具匠心,作品筆力更加蒼勁大方和形神飛揚。他的《陽氣動林梢》一畫,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而又充分地運用現代繪畫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多種元素,氣韻生動、氣勢磅礴,更耐人尋味。
生宣紙上的工筆是國畫中的至難,可施乃揚卻能舉重若輕,觀他的花鳥魚蟲之畫作,便可知其大家功力。如《九龍戲月》、工筆寫意合一的《荷花圖》和《相親》、《相伴》等佳作,寥寥幾筆,就將魚蟲或花鳥各種最優美的瞬間動態,用最經濟的筆墨和亮麗的色彩出神入化地表現出來,讀之令人賞心悅目,美不勝收。不過最令人拍案叫絕的,還數他一幅長18米的《大吉圖》,群雞薈萃,雄姿英發,情態各異,生趣盎然,充滿了形態和動態之美感,濃墨重彩間,用宣紙特有的渲染效果,濃淡干濕的幾筆就將雄雞之神氣躍然於紙上,筆墨之間又互為浸染,讓"墨生五色"既自成肌理又渾然一體,恰到好處,令人不得不為其高超的藝術靈氣拍手叫好。
鴛鴦戲水,恩愛和諧;寫意山水,氣象萬千。在施乃揚筆下,一切都可以成畫,萬物都可以出意境:駿馬威武、牡丹華麗、蘭花清幽。不過最喜愛的還是觀賞施乃揚畫竹:鋪紙、提筆、蘸墨,運筆時或輕或重、或快或慢,紙上的墨跡或濃或淡、或粗或細……騰落跌宕、筆起筆落之間,但見墨竹幾桿、竹葉幾片立即躍然紙上,錯落有致,布局精巧,虛實之間意境無限……
施乃揚與長壽是有緣分的。今年四月他首次來長,美麗的長壽水山和熱愛文化的長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故此後不久,他便決定來長舉辦個人畫展,為促進長壽與區外文化的文化交流注入自己的一個因子。施乃揚對長壽也是深情的,他接受采訪時說:「我祝願長壽明天更美好,祝願長壽人民人人長壽!」
中國老一輩報業巨子——陳銘德
提起全國發行量最大的晚報——上海《新民晚報》,我們大家都不會陌生。它的前身為《新民報》,其創始人之一便是我們長壽人——陳銘德。
陳銘德1897年出生在長壽,青年時代深受"五四"思想影響,後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國民黨。1923年應約到北平《國民日報》當編輯,5年後到南京國民黨中央通訊社任編輯,在此期間,陳銘德對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的言論專制深感憤怒,萌發創辦民間報紙、讓民眾自由抒發心聲的想法。1929年9月9日在南京創刊,剛過而立之年的陳銘德與另外兩名中央通訊社編輯吳竹似、劉正華在南京創立《新民報》,其宗旨為"作育新民"。
辦一切事業,領導人的思想可以決定這個事業的發展方向和歷史命運。陳銘德之所以被譽為"中國報業巨子",其偉大就在於他對於中國民主和自由、對振興中華鍥而不舍的追求,在於他根深蒂固的"民本思想"。1937年抗戰爆發後,《新民報》的經濟壓力更大,對於如何處理好爭取上流社會支持和充分表達民意之間,陳銘德和其夫人季惺女士曾經深情地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要給股東的事業以及當時的社會關系以鼓吹,但同時,也要懂得報紙要在社會上站住腳,不替人民群眾說話是不行的!"
正是因為這著深刻的親民愛民思想,不論是抗戰時期,還是國民黨統治時期,《新民報》總能以切中時弊,以能說真話、言真事而深受各個層次人群的歡迎,成為老百姓的一味"心葯",故當時社會上曾流傳一句話叫"要紓解苦悶,看新民報"。 周總理曾為《新民報》題詞:"全民團結,持久斗爭。抗戰必勝,建國必成"。
經歷過無數風風雨雨,新民報的坎坷經歷為主線,勾勒了在舊中國驚濤駭浪中新民報篳路藍縷,從一家地方報紙脫穎而出,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報紙之創業過程,國民黨統治後期,《新民報》停辦,衍生出《新民晚報》等報系,如今,《新民晚報》已成為中國三大晚報之一,陳銘德開啟的辦報事業隨著社會進步邁進了新時代。
除了親民情結,陳銘德身上還有最難能可貴的一個品質:有用人之心,也有容人之量。"文化相輕"的事從未在他身上發生過,很年輕的時候他就被人們稱作"劉備",贊譽他有容人、惜才之雅量。所以,在為中國報業發展奠基的同時,陳銘德還團結和激勵了一大批進步作家、報人和青年革命知識分子。夏衍曾親自主編過《新民報》晚刊《西鄉夜潭》,後來,吳祖光、孫伏園、施白蕪、陳白塵等都曾擔任過《新民報》副刊主編,在抗戰八年中,《新民報》所擁有的作者群,幾乎把先後來川的文化界各方知名人士羅致無遺。
可以說,《新民報》既開啟了中國民間報業、文化人士辦大報的先河,也記錄了中國一個時代的變遷,更反映了包括張恨水、張友鸞、張慧劍、趙超構等一代優秀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爭取民主進步,言論自由的滄桑經歷,從而呈現出一幅既鮮明又熟悉的歷史文化圖像。而陳銘德,就是這幅"歷史文化圖像"的主筆。
I. 李松的人物生平
1985.09—1987.07渝洲大學經管系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習
1987.07—1990.05四川省重慶市萬盛區水泥廠銷售員、車間主任
1990.05—1993.05四川省重慶市萬盛區委辦公室秘書(其間:1991.08—1992.05參加萬盛區南桐鎮南天鄉「社教」工作隊)
1993.05—1997.06四川省重慶市萬盛區委辦公室秘書科科長
1997.06—1997.10重慶市萬盛區委辦公室秘書科科長
1997.10—2001.04重慶市萬盛區委辦公室副主任(其間:1998.03兼任萬盛區委政研室副主任、保密局局長)
2001.04—2001.09重慶市萬盛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廣電局黨組書記、副局長(主持工作)
2001.09—2003.04重慶市萬盛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廣電局局長、黨組書記(1999.09—2001.12重慶市委黨校法律專業本科學習)
2003.04—2008.01重慶市北碚區委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區委研究室主任(其間:2004.09—2007.07中央黨校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在職學習;2005.01—2006.06兼任北碚區委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2008.01—2010.09重慶市安監局人事培訓處處長
2010.09—2011.12重慶市安監局辦公室主任兼人事培訓處處長
2011.12—2012.02重慶市長壽區委常委
2012.02—2012.03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
2012.03—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
J. 重慶市長壽區委領導是哪幾個
你好,
重慶市長壽區現任領導主要有:
區委書記周勇,副書記有趙世慶(區長)、陳金山(長壽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兼任區委副書記和副區長)、張華,另有常委張雲平、譚慶、何以龍(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周隆海(政法委書記)、左永祥(副區長)、王身高(區政府黨組成員)、侯宇生(區人武部政委)、譚偉(區紀委書記)、王志宏(組織部部長)、陳瑛(女,宣傳部部長)。
具體分工為:
周勇:主持區委全面工作。
趙世慶:主持區政府全面工作;主管編制、審計工作。
陳金山:主持長壽經開區全面工作;分管工業和信息產業、招商、外經貿、電力工作。
張華:負責區委常務工作;主持街鎮工業走廊工作;分管區委辦公室(區委研究室、區委機要局、區密碼管理局、區國家保密局、區委督查室)、區委黨校;主抓生態環保、安全穩定、廉政勤政三條保障線建設和考核工作;聯系城市經濟工作;協調區委常委、四大家及長壽經開區相關工作。
張雲平:主持江南街道黨工委和現代畜牧園區管委會工作;聯系農業農村經濟工作。
譚慶:負責區政府常務工作;分管財政、國資、稅務、統計、金融、保險、行政審批、機關事務(接待)和行政學校工作;聯系人民武裝、民主黨派和工商聯工作。
何以龍:主持區委統戰部工作;分管統戰、黨派工作;聯系民營經濟工作。
周隆海:主持區委政法委工作;分管政法、社會穩定、平安建設工作。
左永祥:主持長壽湖管委會工作;分管發展和改革、物價、教育、文化、體育、廣播電視、人口和計劃生育、民族、宗教、文物、新聞出版、旅遊工作。
王身高:分管國土、房管、征地拆遷、商貿物流工作。
侯宇生:分管人民武裝工作,協助分管社會穩定工作。
譚偉:主持區紀委全面工作;分管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及效能建設、巡查組工作。
王志宏:主持區委組織部工作;分管黨建、組織、幹部、人才和老幹部、群團、機關黨工委工作。
陳瑛:主持區委宣傳部工作;分管宣傳思想、意識形態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聯系社會事業工作。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