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毛肚火鍋的菜品特色
四川的毛肚火鍋,用料、用味獨具特色。火鍋底料味重麻辣,即是在數九寒冬,食之也會渾身發熱。這種火鍋的另一特色是盛夏季節也同樣受歡迎。號稱「火爐」的山城重慶,盛夏酷暑季節,火鍋生意仍然長盛不衰。許多人吃得張嘴咋舌,揮汗如雨,仍然吃了一次想二次。一些聽見「麻辣」二字就生畏的人,偶然「冒險」一試,也會頻頻舉箸,大加贊賞。難怪「火鍋」店在全川各地比比皆是。
毛肚火鍋用料可多可少,但要葷素齊備,調味可濃可淡,視食者口味而定,但不能丟失麻辣風格。
南方各地火鍋名目繁多,諸如菊花火鍋、什錦火鍋、魚生鍋等等,皆堪 稱冬令佳餚。唯四川的「毛肚火鍋」與眾不同,四季皆宜,冬夏不衰。毛肚火鍋,據說早在清末民初就有。最初都在食攤上經營,攤主用大的銅鍋放置於攤子上,裡面煮滿腸肚,邊煮、邊售、邊吃,深受大眾歡迎。因為它是以牛肚(俗稱毛肚)為主料,所以調味考究,有麻辣鮮香的鹵汁,食物多樣而嫩脆,可煮可燙,冬天邊煮邊吃滿頭大汗,津津有味,三伏天汗流浹背也舒服,較之其他火鍋,確實另有一番風味。所以「毛肚火鍋」遠近馳名,四方受用!
毛肚火鍋,有成都、重慶兩種風格。成都的毛肚火鍋如上所述,是泥爐小銅鍋,互不相識的人不共食;重慶的毛肚火鍋,爐子在桌子下,桌子中間有個大洞,上面安個大鍋,裡面分成若干格子,一人一格,素不相識的食者可共鍋共食。除冬季上市供應外,春秋,特別是盛夏也應市。食者汗流脊背,別有一番趣情和風味!
B. 毛肚鍋的做法,毛肚鍋怎麼做好吃,毛肚鍋的家常
食材明細
毛肚200克
火鍋底料半袋
洋蔥1小個
青、紅椒各1個
蒜3瓣
姜小塊
料酒1匙
油、鹽、生抽、味精適量
香辣毛肚的做法步驟
1、毛肚洗凈,切成條狀。
2、毛肚放沸水裡焯一下。
3、青、紅椒洋蔥切成毛肚大小的塊,姜、蒜切絲。
4、炒鍋上火,油溫熱後放姜蒜爆香。
5、放入火鍋底料煸炒出香味。
6、放入毛肚,倒入料酒翻炒。
7、放入青、紅椒、洋蔥翻炒,加入生抽、味精,試試鹹度再放鹽即可出鍋。
C. 我的燒烤涮的店開業,現在不知道怎麼打宣傳單,有人幫我想想怎麼說么,十分感謝
★★★★
北京專業印刷宣傳單,全國最低,免費設計,送貨上門!
★下面的用戶名是我的號碼,歡迎業電,索要報價單!
D. 毛肚鍋底料怎麼做
具體做法如下:
用料1:菜籽油 1000克、牛油 600克、二荊條辣椒 200可、朝天小米椒 100克、豆瓣醬 400克、糍粑辣椒 400克、青花椒 100克
用料2:紅花椒 100克、黑豆豉 100克、姜 50克、大蒜 100克、京蔥 60克、冰糖 100克、酒釀 200克、白酒 100克
香料:八角 10克、三奈 5克、桂皮 10克、小茴香 5克、草果 5克、甘草 3克、陳皮 5克、香葉 2克、丁香 1克:
1、首先先把炒鍋,放菜籽油,煉熟後倒入牛油熬化;
E. 正宗涮毛肚鍋底料都有什麼
毛肚火鍋底料製作過程
毛肚火鍋的特點是:麻辣,製作過程主要是炒制和涮,火鍋底料色澤紅亮,香氣濃郁,麻辣鮮香,味道厚重。
火鍋底料配方:
主要調味原料,干辣椒節50克 乾花椒25克
輔助的調味原料,郫縣豆瓣150克 泡辣椒90克 老薑30克 蔥節15克 蒜瓣5克 八角5克 桂皮5克 草果3克 山奈3克 白豆蔻3克 小茴3克 香葉3克 靈草2克 排草2克 冰糖15克 米酒汁40克 豆豉10克 熟菜油100克 牛化油300克
火鍋鍋底配方:
主要調味原料,底料全部
輔助調味原料,精鹽3克 胡椒粉5克 冰糖5克 雞精15克 味精10克 牛骨鮮湯1500克 火鍋油1500克
特別推薦適合鍋底的涮燙菜品
毛肚 黃喉 兔腰 鵝胗 鮮鵝腸 麻辣嫩牛肉 鱔魚片 豬腦花 午餐肉 方竹筍 金針蘑 香菇 紅薯寬粉 海帶 鴨血 土豆 小白菜 青筍尖
特別推薦的味碟
香油蒜泥味碟,干油碟製作流程:原料選擇-原料組配-烹前工作-油-加熱-下調料-炒制-底料-兌鍋-鍋底-制味碟、涮燙菜品加工-入桌-點火-開涮
毛肚火鍋底料製作程序:
1、烹前工作 老薑拍破。泡辣椒去蒂、去籽,剁成粗塊。上好的郫縣豆瓣稍微剁一剁。所有需要的香料加工成粉。冰糖用小錘子敲成小碎塊,黃豆大小最好,牛化油切成小塊。
2、底料炒制 鍋放在中火上面,將牛化油放入燒到化開了,放入熟菜油,燒熱,投入乾花椒、干辣椒稍微炒一下,放入老薑片、蔥段、蒜瓣、郫縣豆瓣、冰糖、冰糖、豆豉,等鍋里燒的油沸騰了,加入泡椒、香料粉、米酒汁,小火炒至豆瓣香味散發時起鍋,毛肚火鍋底料就製作成了。
鍋底製作程序
兌鍋:取火鍋盆一個,放入精鹽、胡椒粉、雞精、味精、冰糖、火鍋底料,加入火鍋油,摻入鮮湯,鍋底就做好了。
技術要領
1、炒底料時,下泡椒、香料粉後,要用小火。
2、兌鍋時控制好底料,精鹽的用量,不要過量,要不味道不好。
F. 毛肚火鍋店內宣傳語
用筷子提著毛肚在火鍋中七上八下,大約十五秒,馬上享用。涮的時間再長就老了。
G. 麻辣毛肚鍋怎麼做
原料:牛毛肚500克、牛肝150克、牛腰150克、黃牛背脊肉200克、牛脊髓200克、牛腦花200克、鱔片150克、黃喉200克、鮮鴨腸200克、鴨血旺250克、黃豆芽150克、大蔥白200克、青蒜苗200克、黃秧白300克
原料加工:
1、將毛肚(千層肚)剖開,抖盡牛糞雜物,平攤在案板上把肚葉層層理伸(順),用清水翻洗至無草糞味為止。再切去肚門的邊沿(即肛門附近的一圈),撕去底部的油皮。以一張大肚葉片和一張小肚葉片為「一聯」,順著紋路切斷,再將每聯肚葉理順攤平,切成寬約2厘米的片用清水漂起。
2、牛腰用開刀法片成大而薄的片,用清水漂起待用。牛肝切大片用蛋清豆粉抓勻上漿。牛腦花浸在清水裡撕去血筋,切成1.5厘米大的塊。牛脊髓先用小刀剝去外膜,再放在清水裡撕去血筋,對剖成兩半後切5厘米長的段。牛肉切薄片後加少許水豆粉抓勻。鱔片颳去部分血沫切長約7厘米的段。簧喉用刀輕剞花紋後切成6厘米長的節。鴨腸先擠去腸內污物,加少許麵粉反復搓揉,再置清水內漂洗干凈,放入少許白酒、薑汁、鹽揉搓一會洗凈,切成長10餘厘米的節待用。大蔥青蒜分別洗凈切成約7厘米段,黃豆芽去根須淘洗干凈,鴨血旺切厚約2厘米的塊。以上各料加工整理後,分別在盤中擺整齊。
湯鹵原料:
牛骨(豬骨)1公斤、雞鴨骨架500克、郫縣豆瓣150克、干紅辣椒60克、花椒10克,豆豉10克、冰糖20克、醪糟100克、鹽25克、老薑75克、大蒜瓣40克、味精6克、熟菜油300克、精煉牛油200克、黃酒400克
製作方法:
1、將牛骨、雞鴨骨架洗凈後放入沸水中略煮一會,撈出再以清水洗凈,放入一個大湯鍋中,加清水3公斤、老薑(洗凈拍破)50克。置旺火上燒沸,撇去湯面上的浮沫,下黃酒,改用小火慢熬,直至熬出鮮味後撈去骨渣不用,即成火鍋的原湯。
2、將郫縣豆瓣、豆豉、老薑分別剁細,大蒜拍破,冰糖砸細。另將辣椒下鍋熗炸至棕紅色時撈出;用刀鍘成比指甲略小的碎塊。
3、鍋中下牛油與菜油混合,燒至五成油溫時下郫縣豆瓣,炒至油色紅亮、辣香味出時速下姜米、大蒜炒出香味,續放入豆豉茸、花椒、紅辣椒塊稍炒一會,即摻入鮮湯,以大火燒沸滾即投入鹽、冰糖、醪糟汁等調味。調味時可分次投料,至湯鹵味呈麻辣鮮香略帶回甜為好。然後以小火保持微沸,讓其調料的性味在加熱中充分溢出,以增強湯鹵的味感和稠化湯鹵的濃度。
吃時將制好的火鍋湯鹵放入鍋中,隨同置務好的各種涮燙原料和味碟一道入席。
特點:
麻、辣、鮮、香、味濃味厚,回味雋永、風味突出
H. 北方的,正宗的毛肚鍋底料怎麼做
權威答案
望採納!
毛肚火鍋底料製作過程毛肚火鍋的特點是:麻辣,製作過程主要是炒制和涮,火鍋底料色澤紅亮,香氣濃郁,麻辣鮮香,味道厚重。火鍋底料配方:
主要調味原料,干辣椒節50克 乾花椒25克
輔助的調味原料,郫縣豆瓣150克 泡辣椒90克 老薑30克 蔥節15克 蒜瓣5克 八角5克 桂皮5克 草果3克 山奈3克 白豆蔻3克 小茴3克 香葉3克 靈草2克 排草2克 冰糖15克 米酒汁40克 豆豉10克 熟菜油100克 牛化油300克火鍋鍋底配方:
主要調味原料,底料全部
輔助調味原料,精鹽3克 胡椒粉5克 冰糖5克 雞精15克 味精10克 牛骨鮮湯1500克 火鍋油1500克特別推薦適合鍋底的涮燙菜品
毛肚 黃喉 兔腰 鵝胗 鮮鵝腸 麻辣嫩牛肉 鱔魚片 豬腦花 午餐肉 方竹筍 金針蘑 香菇 紅薯寬粉 海帶 鴨血 土豆 小白菜 青筍尖特別推薦的味碟
香油蒜泥味碟,干油碟製作流程:原料選擇-原料組配-烹前工作-油-加熱-下調料-炒制-底料-兌鍋-鍋底-制味碟、涮燙菜品加工-入桌-點火-開涮毛肚火鍋底料製作程序:
1、烹前工作 老薑拍破。泡辣椒去蒂、去籽,剁成粗塊。上好的郫縣豆瓣稍微剁一剁。所有需要的香料加工成粉。冰糖用小錘子敲成小碎塊,黃豆大小最好,牛化油切成小塊。
2、底料炒制 鍋放在中火上面,將牛化油放入燒到化開了,放入熟菜油,燒熱,投入乾花椒、干辣椒稍微炒一下,放入老薑片、蔥段、蒜瓣、郫縣豆瓣、冰糖、冰糖、豆豉,等鍋里燒的油沸騰了,加入泡椒、香料粉、米酒汁,小火炒至豆瓣香味散發時起鍋,毛肚火鍋底料就製作成了。鍋底製作程序
兌鍋:取火鍋盆一個,放入精鹽、胡椒粉、雞精、味精、冰糖、火鍋底料,加入火鍋油,摻入鮮湯,鍋底就做好了。技術要領
1、炒底料時,下泡椒、香料粉後,要用小火。
2、兌鍋時控制好底料,精鹽的用量,不要過量,要不味道不好。
I. 毛肚的火鍋
毛肚火鍋天下聞名,南來北往的客人來到四川或者重慶,若不品嘗毛肚火鍋,定是一件在為遣憾的事。重慶、成都兩地的街頭、巷尾,火鍋店家難以勝數。無論是肅殺寒天,還是三伏暑日,倘邀親朋友好圍爐而坐,熱氣騰騰、大汗淋漓地品嘗這麻辣鮮香燙的毛肚火鍋,其間快樂,難以言喻。
中國的火鍋種類多,歷史悠久,對於它的起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對毛肚火鍋的起源看法卻比較一致。四川屬多民族的省。川東、川北都有藏民聚居區。那裡畜牧業發達,藏民宰殺牛羊不食臟器(多為毛肚),於是拋入江中。那些江邊下力的碼頭工人和衣食無著的窮苦人,便撈來這些「臟器」,在江邊支上一口鍋,點上一把火、再放入一把辣椒,窮哥兒圍坐著靠辣椒和火驅寒取暖。他們等不及熟透,趁熱匆匆吞入,以解負腸。這種吃法,後來逐漸被世人接受,市井間就出現了經營毛肚火鍋的攤點、飯館。
這種說法正確與否姑且勿論,總之後來幾經改革,毛肚火鍋的主料不僅限於牛臟器,雞鴨、海鮮、山珍、水產、鮮蔬、豆製品甚至午餐肉也可。佐料在辣椒之外,大為增添,口味日益鮮美,成為一方名食。毛肚火鍋既可三二朋友相聚小品;亦可上大宴作座湯;還可以作為一種專門宴席的方式存在--火鍋宴。
作為一種飲食文化,毛肚火鍋既是「陽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可謂貧富兩便、雅俗共賞。成都毛肚火鍋起步在重慶之後,但近年來奮起直追,發展迅猛,已與重慶並列稱雄,各有特色。重慶的火鍋刺激性強於成都,更講究痛快正宗;成都火鍋卻偏重於情趣,喜愛以海鮮、雞鴨入饌。
成都都江堰南橋一家名曰「吞之乎」的火鍋,在文化情趣方面表面得尤為充分。古樸典雅的店堂,牆上懸掛著書法繪畫。店堂正中一副對聯格外醒目:「乎不吞之;然則所以」。即是老百姓招呼語的雅說:吃了么?吃了便曉得味道。旨在從平凡中見新意。吞之乎的菜譜更是富有詩意:金針菇稱之為「海上芭蕾」,鵝蹼叫「出水芙蓉」,雞翅叫「雁南飛」,海帶叫「綠色的書箋」……當你拎起一塊「硃砂玉印」(鴨血),吃著九曲回腸的鴨腸,手搖「薛濤宮扇」(玉蘭片),欣賞著「王羲之的漏筆」(鴨舌)之時,你定會被這具有陽剛之氣的火鍋,和這詩情畫意般的氛圍所感染,留下深刻印象。詩人公劉來川時曾慕名光顧過這家火鍋店,對成都火鍋的「雅」備加贊賞。
成都毛肚火鍋不但雅,而且很有氣派。著名的「皇城老媽火鍋」、「獅子樓火鍋」、「楊火鍋」、「秦王火鍋」、「大富豪火鍋」、「小天鵝火鍋」、「三棵樹火鍋」等火鍋店,規模這大,客源之多,令人驚嘆。單拿皇城老媽火鍋來說,新蓋的中西合璧式三層樓房,裝飾富麗典雅,可溶兩百多客一次入座,一樓大眾餐,二樓有雅間,三樓盆景似花園,一天輪轉四五次都座無虛席。來客要入席,有時還需預約。從服務、衛生、坐場、管理、口味、菜餚質量等方面看,儼然是大賓館的氣派。
成都毛肚火鍋在保持傳統調味的基礎上,一些餐廳往往利用自己的優勢標新立異,推出海味、素味、雞味火鍋。其中成都市禽蛋公司鳴園餐廳的雞味火鍋,就很有特色。一頓火鍋,雞的各個部位分而食之。雞之鮮美與火鍋之刺激實在是完美的結合。1990年12月雞味火鍋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優質火鍋」的稱號。1992年6月皇城老媽火鍋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列為成都名火鍋之首。
J. 毛肚鍋蘸料
毛肚鍋麻醬料:
原料:
兩勺芝麻醬、兩塊醬豆腐(王致和紅方腐乳)、一勺白糖、一勺韭菜花、一勺雞精、一勺辣椒糊或者辣椒油、胡椒粉、花椒油、料酒少許、炒熟的芝麻(如果沒有,就在製成涮鍋調料醬後再加點香油即可)。
做法:
原料調好,然後一點點的加涼開水,筷子順一個方向用力攪拌,直到攪成粥狀,即可。不用放鹽和醬油,因為腐乳和韭菜花都比較咸。(上面的比例基本可以滿足三個人需要,可以根據人數適當增加。)
注意事項:
1、水一定要加冷開水,熱水攪拌不好容易成疙瘩。
2、水要隨著攪拌一點點加,切不能一次加多,否則醬就 懈了,不黏稠了。
3、加點炸香的花椒油更好吃。
4、吃時可以加點香菜末或香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