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利院社會實踐報告
我自己寫的
2007年2月1日至2月9日(除2月3日),我與張同學以及其他三位同學(非社工專業)在旌陽區街道社會福利院做了為期八天的志願服務。
福利院簡要情況:旌陽區街道福利院位於市中心繁華地帶,又緊鄰環境優美的綿遠河,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都較好。該福利院是前幾年剛擴建,但在我們看來它較為簡陋,地面潮濕,牆上的牆灰脫落不少,鋁合金窗戶的紗窗已破損不堪,許多老化的電線沒有被更換等等。但設施還較齊全,配有電視、錄音機、洗衣機等。
該院院長姓賴,她是一位六十五歲的老人,負責福利院外面的事務,如申請撥款、參加會議等等。副院長姓王,則是一位中年婦女,主要負責院內的事務,如送生病老人看病。該院劉會計,較年輕,她是院長的女兒,負責財務。福利院的飲食主要由一個姓胡的年輕人和一個姓任的中年婦女負責。還有一個姓蔣的全日制的護工和三個洗衣的女工。
在該福利院生活的主要是老人,全院有老人大約四十餘人,歲數都很高,一般每人每月所繳費用平均約為500元,五保戶老人的費用則由國家補貼。
部分老人的資料:劉爺爺,德陽街區人,80多歲,當過兵,四川建築公司退休,頭腦較為清醒靈敏,話語不多,右肢癱瘓,來此二年。
易爺爺,羅江縣人,88歲,在羅江中學當過炊事員。其女現在羅江中學工作,其兒在一家機械廠工作。他自己的房屋已經變賣,所得錢款都分給了他的子女。文化知識較低,性格開朗,對生活積極樂觀,但是因患白內障,視力差。來此一年。
李爺爺,市街區人,80多歲,他的孫女現在川大讀博,他的文化知識較高,而且他現在視力依然很好,平時愛閱讀報刊雜志。
唐爺爺,市街區人,87歲,看似樂觀。他患有輕微老年痴呆症,頭腦時而清醒,時而昏聵。來此一年。
劉婆婆,83歲,五保戶,領取國家保障金(現在福利院代領,每月給老人30元零用),態度積極樂觀,精神矍鑠,耳聰目明,身體健朗。來此六年。
張婆婆,78歲,醫院職工退休。身世坎坷,孤寡老人,哥哥和侄兒遠在美國,性格執拗,態度相當消極,常常說要早死早了事之類話,骨折未愈,行動極不方便。
實踐目的:因為我們的專業是社會工作,所以我們希望在志願服務實踐中,鍛煉我們的實踐能力,,盡可能地實踐一、二個專業方法(盡管我們都還沒學專業課),來增加我們的經驗,更多地了解福利院中老人們的實際情況。
實踐計劃及過程:我們每天調整計劃,每天寫下日誌,以求更好地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前一天我們便聯系福利院,剛到那裡時,是王副院長和任阿姨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她們讓我們到二樓去作志願服務,當我們走上二樓時,三個老人坐在灰色的舊沙發上,正看著電視劇《西遊記》,在我們簡單自我介紹後,其中一位老婆婆說了一句話,「謝謝你們,你們愛戴我們,我們也一樣愛戴你們。」她朴實的話令我記憶猶新。
第一天的計劃是通過交談與多個老人們認識。實踐第一天早上8:30,我與張春露便騎車到福利院,當我們上樓後發現許多老人也早起了,上午依計劃而行,在傾聽與交流中我們認識很多老人。下午,我們增加了一位同學董媛婕,在與老人互動中,她和老人先後唱歌,使得老人們的心情非常愉悅。
第二天的計劃是由對二樓的老人大體交流了解,到逐步確定重點對象。對生活態度消極的老人進行耐心地交流和開導。早上我們到達時,看見老人們正亦步亦趨地下樓來。原來當天上午當地的派出所等機構派來了慰問團。我們剛把幾位老者扶下樓梯,讓老人圍坐在一樓大廳,與老人們短暫地敘了些話。門口忽然一派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的,我們便很快離開了。下午,我們來時大部分老人還在午睡,在劉婆婆的室內卻有數位老者聊天,我們也加入其中。隨後我陪護著劉爺爺,張春露陪護著李婆婆下樓到河邊曬太陽。其實,也有很多老人閑坐在綿遠河河邊享受著這暖冬的陽光。
第三、四天的原本計劃利用2月3日尋找一、二個老年人工作方法加以運用,可惜沒能找到。所以工作主要還是與老人聊天、給老人讀報。兩天的工作中也有新事務,像張婆婆與我們交談後心情似乎有所改善,讓我幫她買了兩封國際信封和填寫寄往美國的英文地址。唐爺爺讓我幫他捎口信給他的家人,盡管我們前去河東反復詢問路人和尋找他所言的標志,我們卻未能找到他親戚家。
第五、六天我們與老人幾乎無話題,但新成員肖宵卻為我們的活動增添了活力,他帶頭為老人做起了衛生,搽窗、抹灰、掃地、拖地。除了陪老人聊天,這兩天新事也不少,如給李婆婆包鹹蛋,給唐爺爺釘紐扣。第五天下午因為市消防隊慰問福利院老人,我們又早早離開了。
第七天我們依然和老人聊天,我們又增添了一位新成員何倩,而且我們很高興地看見有四位中學生也來到福利院看望老人們,她們的到來不僅讓老人心情快樂,而且也讓我們這些青年感到「後生可畏」。
第八天是我們活動的最後一天,肖宵也來了,他的生活經驗較豐富,和老人聊起了家常,而且聊得非常歡暢,老人們對其贊不絕口。最後我們和老人們依依惜別。
感想:與老人交談是一種閱讀,從他們的話語中我們可以閱讀到他們的人生,一本本厚重的人生之書,同樣是豐富的經驗,卻是不一樣的經歷。盡管老人的話常常是支離片語、羅嗦重復,甚至是語不達意,但如果你耐心地傾聽,會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更會是一次巨大的收獲旅程。
在與老人的交談中,我們發現老人最關心的社會問題是醫療費用和葯品質量。尤其是一些補鈣的葯品,老人深有體會,以前此類的葯品價廉物美,而現在卻不僅價格昂貴,而且葯效下降,老人們用後不見效,於是有老人把這種情況歸咎於市場改革、私營葯廠代替了國營葯廠,甚至於某些老人非常懷念計劃經濟時代。可見部分老人的思想觀念還難以適應時代變革。不過,這也說明目前國家應加強葯品的准入和質量監管,讓老百姓不僅吃得起葯,而且吃葯更要有效。
該福利院的老人和工作人員存在較大矛盾,部分工作人員會對老人惡語相加、背後漫罵,表面原因是該院工作人員人手少、任務重,老人又常常因為身體健康問題,事情不斷,比如老人失禁,工作人員不理解認為是老人與其作對故意所為。又比如老人身體疼痛不做下樓端飯等事,工作人員便認為是老人懶惰,老人很想自己動手卻實在是有心無力。其實,除了雙方缺乏交流理解,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該院工作人員工資太低,如全日護工蔣叔叔,待遇是包吃包住月薪200元,洗衣工的月薪是350元。年輕的炊事員「小胡」也有意要離開福利院。我想長期存在這種不和諧的關系勢必讓老人處於緊張焦慮之中,不和諧的關系也會不斷消磨著工作人員耐心和熱情。
僅僅在我們作實踐的八天里,我們所見到的社會各界對福利院的關心很多,他們送來了營養品,也送來了關懷和溫暖。在目前,老人們的物質生活上已經令他們滿意,而他們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關懷。正如2月2日慰問團請來了鼓樂隊,劉婆婆高興地說道,「我們老人更喜歡你們帶來的熱鬧」。我們驚喜地看到,中學生已主動走進福利院來關心老人,尊老感恩得到很好地傳播,愛心的接力棒在不斷傳遞。很多同學和親人願意加入我們,因此希望社區有一個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方便志願者提供服務。作志願服務者,雖然短暫,但我們的綿薄之力星火之暖依然讓老人倍感溫暖。
唐爺爺常常要求家裡人來看望他,是老人長期孤獨的結果,該福利院的老人,雖然和許多同齡人共處一室,但相互交流卻很少,因此許多老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抑鬱。所以老人應當主動地尋找自己的快樂,主動與朋友、他人溝通,克服自己的孤獨感,這樣情緒也會走向良性循環,也助於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如果按照法律規定55歲是婦女的退休年齡,那麼賴院長理應退休了八年。然而老年人工作的困難和在外申請撥款參加活動的奔波辛苦,沒有讓她退縮,她仍然在這福利院工作,依舊貢獻著自己的余熱。她讓我看到了老年人不僅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我們社會的寶貴財富。誠然,只是近黃昏,夕陽無限好。
② 六一到兒童福利院福利院獻愛心方案
第一,你們得和福利院辦公室先聯系好了,因為快到六一去的人肯定回特多
第二,先得決定有多答少活動經費,然後決定買什麼東西,當然食物是必帶的,也是最實惠經濟的。相機也帶著,沒事兒可以和幾張影
第三,去了一定要有一顆平常心,別總問人家,你什麼時候來這兒的,父母不在你感覺孤獨嗎?或者是你別自卑,這個世界關心你們的人還挺多的、之類的問題,就把他們當小妹妹,小弟弟,自然的聊天,玩兒。
第四,別捐錢,因為你們還都是學生,沒什麼錢,大家捐點兒錢買點食物和玩具就足以表達你們的愛心了
第五,帶點兒才藝表演 ,大大方方的演節目給孩子們看,沒事兒搞搞氣氛
第六,把時間控制到兩個小時之內。
第七,別演什麼講了,你要完全相信你這么一講,肯定就不好玩兒了
第八,你們可以在這次活動回來以後,大家寫點東西,貼些照片。紀念和記錄你們的活動。
當然如果希望更有意義的話,參加活動的人,每個人從自己家裡帶一份飯菜,做好看點兒,就像小學時候的拼盤,最好是在媽媽的協助底下自己親手做的,這樣就真的很有意義。
小食品別太死板,平時自己喜歡吃什麼,就給他們帶什麼。品種要多。
在准備點兒游戲什麼的,互動嗎、
在穿插點兒你們自己的創意。肯定就沒問題了,
③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策劃書
「心手相牽,關注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策劃書2010-04-25 15:42一、實踐宗旨
發揮大學生自身特長,服務社會,提高自我。
二、實踐時間:
7月8日——7月16日
三、實踐地點:
常州溧陽市竹簀姜下村、戴埠鄭墅村、上興永和村、天目湖沙新村、別橋前黃村、上興東塘村
四、隊伍成員:
XXXXX大學學生
五、成員人數:
15人
六、實踐地簡介:
溧陽市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她的天目湖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茶葉更是聞名遐邇。據了解,溧陽市外出打工的人比較多,他們的子女和老人一起過。政府見狀自2006年開始創辦「留守兒童溫馨家園」,通過近3年的努力,到2008年,全市9個鎮已創辦10個「留守兒童溫馨家園」。目前還有多個「留守兒童溫馨家園」正在建設之中。
七、實踐背景: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響應團中央「服務和諧社會建設,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號召和中共福建省教育工作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有關要求,響應共青團福建省委。大學生作為時代的先鋒,民族的脊樑,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將使大學生進一步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體驗和發揚我校愛國主義精神和優良傳統,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深入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社會交際能力、實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近年來,國家十分關注農民工的生存問題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當我們在引尋農村富餘勞動力合理有序的轉移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同時,一個新的群體出現,他們就是留守兒童。如果這一群體的問題不解決好,不僅關系著孩子們身心的有利成長,更關系著和諧社會的建立,現在解決這一問題,已成為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
八、實踐目的:
為組織學習、貫徹「十七大」重要思想,為深入學習和落實胡錦濤總書記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既搞好課堂教育,又注重引導大學生廣泛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開展以走進社區、走進農村、了解省情、了解社情、了解民情,使在校大學生在實踐中發光發亮,展現自我。讓淮工學子積極參與到建設新農村中來,深入開展2010年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引導學生提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思想,增強適應社會能力,增強基層工作經驗,展現當代青年的良好形象和淮工學子的良好精神風貌,讓社會了解淮工,讓淮工回報社會,讓教與學、學與行再次得到充分的結合和體現,全面提高我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九、實踐准備及人員安排:
(一)活動准備:
1.先派人員到溧陽實際考察情況,弄清各個目的地的方位,回來後排出具體行程。
2.社聯在活動開始前向淮工學生招收團隊人員。
(二)人員安排:
本活動隊伍設立總隊長一名,另設六個小分隊,分別負責相關工作。在執行活動過程中,每個隊員都必須參與同時要做好本小分隊的相關工作。
總隊長:負責本次活動的組織和執行,協調隊伍的工作有序進行,保證圓滿完成任務。
辦公小分隊:負責制定《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守則》交由全體隊員審議,負責文件的整理、傳達和通知相關事項,協調各組之間的工作。
外聯小分隊:負責與活動相關的單位聯絡,包括保持和學校的聯系,把相關信息匯總後及時上報組長。
道具及材料籌備小分隊:負責本次相關書籍的運輸、分發,各活動所需相關道具的提供或收集和配送,配合安保小分隊一起保護好相關工具,確保萬無一失。
宣傳報道小分隊:負責本次活動在當地的宣傳,同時為本次活動做好相關紀錄並拍下相關圖片供活動結束後的成果展示使用和組員留念。
衛生醫療小分隊:需帶好相關醫療用具,及時為成員的意外小傷做好處理,如出現較大意外及時上報總隊長,簡單處理後及時送醫。
安保小分隊:負責本隊隊員的安保工作,尤其是女生的安全保障工作,同時配合好道具材料小分隊,好各用具的看管工作。
(所有人員安排詳見附表)
十、實踐內容:
(一)活動時間及具體事項
7月8日:上午,出發抵達目的地,下午安排住宿,熟悉周邊環境。晚上,七點半召開會議,交代次日的任務及強調安全問題,服從集體。
7月9日:上午在常州溧陽市汽車站乘車去竹簀姜下村,到達留守兒童溫馨家園。通過一系列的活動給那裡的留守兒童送去溫暖和快樂。下午三點乘車離開。晚上七點半開例會,談談一天下來的感受及工作進展情況,並寫活動日記,交代次日工作安排 。
7月10日——7月14日:分別走訪戴埠鄭墅村、上興永和村、天目湖沙新村、別橋前黃村和上興東塘村關注留守兒童。
7月15日暑期社會實踐結束,大家乘車離開。
(二)活動具體內容及安排
1.給留守兒童發放書籍等文具用品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每一個留守兒童都渴望得到知識的灌溉,給他們一些書籍和文具用品激勵他們好好學習。
2.心理交流會
我隊成員用一些專門針對留守兒童成長問題所建立的豐富多彩的小活動,讓留守兒童感覺到家庭的溫暖,讓孩子們打開心靈的窗戶,不再自閉。
3. 繪畫或者唱歌
用繪畫或者唱歌引導兒童的興趣愛好,在活動中教育孩子。
十一、注意事項
1.注重隊伍的紀律性,服從集體,不得搞個人主義,團結友愛,有事要及時向隊長匯報和請假,眾人劃槳開大船。
2、活動期間注意安全,學會善於保護自己和隊友安全;萬一出現不可抗災害時,要及時果斷挺身而出為解救和幫助隊友和當地群眾而不惜一切代價。
3.注意保持好當代大學生的良好形象,文明舉止要得體,統一著社會實踐文化衫,樹立學校良好形象,做一個積極,負責,熱情,務實的人。
3.帶好防暑葯品及生活用品,注意身體保護,錢包、數碼相機等貴重物品看好。
4.尊敬當地群眾、在調查過程中要有禮貌、活動結束後要致以謝意,讓淮工學子的良好形象深入群眾心中。
5.樹立環保意識,保護當地環境衛生,在任何活動結束後對該場所進行衛生打掃,做到離場不留一片紙屑,保持住宿地的衛生,並自身清潔,做好輪流衛生打掃工作。
6.關於購買活動必需用品,開發票時須注意發票的格式,單位要寫學校全名,物品數量,單價要寫明。
十二、預期成果:
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本著「立足當地,就近就便,突出重點,雙向受益,注重實效」原則,堅持「三個結合」,即:結合學生自身、結合學生所在地域、結合社會熱點問題,緊緊圍繞暑期社會實踐主題開展活動,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提高對社會的認識,不斷增強服務人民的意識,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實踐中熟悉基層、了解國情、磨練意志、砥勵品格、奉獻社會、拓展素質,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在暑期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同時服務當地社會,服務社會教育,給當地的留守兒童帶去他們最需要的東西和最想了解的知識。通過本次活動豐富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當地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④ 初中生關於兒童福利院的社會實踐報告怎麼寫
行嘞,,,,呵呵
我給份要求相同的
⑤ 我想要一篇五百字兒童福利院社會實踐活動作文
今天,是令人難忘的,因為我們中隊來到了福利院。
你也可以投稿我們來到福利院後,先紛紛為老人送去我們的一片心意:各自帶的小蛋糕或水果。我和馮尚君、陳小倩一齊來到一間房間,我們先送出各自的心意,然後,開始問老人一些問題。
「老奶奶,您今年幾歲了?」我問道。
奶奶說:「我82歲了!」「哇!奶奶,我們祝您長命百歲!」我們一起向奶奶祝福。
,你也可以投稿我們又問:「奶奶,您在這吃的好嗎?」
「不錯啊!我們這里的飯菜既可口,又有營養。今天不是雞就是鴨。」奶奶一臉幸福地說。
「那您們咬得動嗎?」
馮尚君問道。
奶奶笑著說:「咬得動。」
我們又問:「那這里的阿姨照顧的怎麼樣?」
「很好,比保姆照顧得好多了。」奶奶說。
正在這時,陳小倩拿出了一個她剛剝好的橘子。原來,在我們談話時她正在剝橘子呢!
老人吃完橘子聽完我們的歌後開心地笑了!
……
和前一位老人交談完後,我們來到二樓繼續送愛心。
「好了,我們該下樓表演了!」陳小倩說。
回到底樓後我們表演了各自的節目。有演奏小提琴、唱歌等。
我們一組表演了一個小品讓大家哈哈大笑。
看著老人看了我們的節目後笑得那麼開心,我心裡也象吃了蜜兒一樣甜。
這次的福利院之行讓我了解了孤老的生活,我以後也會好好對待我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讓他們為有我這個孫女而感到驕傲!
⑥ 誰給我一篇在 福利院或養老院的 暑期社會實踐的報告範文
目前,我們身邊老人的生活質量比較差,他們缺少關愛,缺少文化娛樂,我們利用團隊的優勢,組織大家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並帶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水果,給他們表演節目,帶去溫暖。再精神和物資上盡我們的一份力。為了體驗生活,我們一行五人,:xxxx開始我們的實踐生活。十月二十八號,中午一點,我們五人連同其他志願同學在學校北教學樓宣傳欄處集合,出發前,我們集體合影了一張,讓照片把此刻的歲月留下,飄揚的旗幟定格在溫暖得太陽下,,激情的召喚。我們迎著東方走向了麻丘鎮敬老院,當我們經過長長的瑤湖大橋時,頓時感到天朗氣清,心胸開達,充滿了豪邁之氣,我們每個人都忍不住用全身的力氣大喊,彷彿自己的人生將在此刻開始走向成功。有一種雄心想與天工比天高的沖動,畢竟我們闖過獨木橋的艱辛在此得到回報,尤其是來自甘肅的段利鵬和來自青海的張永環,他們瘋狂的喊出心中的壓抑氣息。畢竟誰都努力過,誰都不太容易,此一刻我們彼此心意互通,都想為自己的人生拼搏一番。一路上秋風習習,正值收割稻子的時候,一路的稻香,一路的鳥鳴,一路的歌唱,一路的熱情,在陽光中彌漫。豐收的喜悅讓羅占征唱起了他們家鄉的民歌雖然我們聽不懂他在唱些什麼,但是我和馮文都在努力為他鼓掌,難得釋懷一次,何不盡興痛快呢?走著、走著、一步、兩步、三步……身邊的208公交車不時得鳴笛,眾多的轎車和長途公車彷彿都在為我們歡歌,終於在馬路的一側,在一座低矮的古樸的青灰色的房屋龜縮於此,在破爛的圍牆內外,喧囂與寂寞對比如此鮮明,讓我不禁感嘆,再怎樣繁華的地方,依然還有角落裡沉睡著孤寂與無奈。走進麻丘敬老院,首先迎接我們的是院長,一個身材中等的中年男人,把我們帶進敬老院,簡單的交代活動事宜和要搞得勞動,接著陸續又有了很多老人,白發蒼蒼的、滿臉憂傷的。還是我們的馮文同學懂事,畢竟大我們一點,一口一個爺爺奶奶叫個不停,叫的賊甜,在他的帶動下我們也不再拘謹了,羅占征身材高大,一手攙扶著一個老爺爺另一手牽著一個老奶奶,這難得的鏡頭怎能錯過。我趕緊卡擦一下,他跑不了了。我們幾人派幾個人去後院幫他們拔草前院打掃衛生,另外我和張永環以及其他同學,布置表演場景調試音響效果,此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了,將近一個小時得行程沒有讓我們得熱情冷卻。見到他們讓我們更加堅定讓自己帶給他們一絲的快樂,在我替他們謄抄完一些重要的申請材料之後,羅占征以及段利鵬也從後院拔草回來。接下來就是我們准備已久得文藝節目了,首先我們合唱了一首《歌舞青春》。個個唱得神采飛揚,反正再怎麼難受得也不是自己,然後我們再一曲《夕陽紅》奉獻給各位老人,祝他們老友所樂。節目之後,我就拿著相機到二樓幫他們攝影了當做留念。段利鵬和羅占征來了一個正步走,特別認真但是很搞笑,馮文和張永環來了一手軍體拳,引著爺爺奶奶們哈笑不止。節目完後,我們便於爺爺奶奶們促膝長談,與他們共舞,其中有一個奶奶在舞台上一曲未了又來一首,始終不肯下來,弄一個台下一個想唱紅歌得爺爺急了,老是張嘴又閉口。唉!人老心不老,或許在孩子們當中,他們的嘴角才會上浮。有一個爺爺跟我談了很久,談他們得過去,談他的現在,感嘆我們現在的生活。他的生活讓我們想得更多,明白了他人生的艱辛與悲慘。由於生活困境,病症毀了他的一切,由於發病,一把火他的妻子兒女都活生生燒死在他的眼前。他內疚終生,但是我們又能給他什麼呢?爆竹聲中,我們身後起了尾塵,每一個心中都有了一份沉重,在我走的時候,瞥見了牆壁上還有其他學校的團體的贈品。再回首,老人們都手拿我們贈送的禮品目送我們,眼中有一種光亮。走了,他們的一生將要走完了,他們有太多的辛酸和淚水,我們的歡聲笑語只能帶來片刻的忘記憂傷。我們該做些什麼?每個人都在深思。社會需要關注孩子一般關注他們。珍惜歲月,關愛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