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八進"是指什麼
「八進」活動(進家庭、進機關、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進企業、進寺院、進軍營),努力使創建活動接地氣、聚人氣、有活力,創建工作實現全覆蓋,形成了人人講團結、處處抓團結的良好氛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積極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增進了解、加深友誼、促進民族團結的「金鑰匙」。
近年來,為不斷豐富民族團結內涵,寧夏各地各部門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創新宣傳載體和方式,找准民族感情的共鳴點和群眾利益的結合點。
既從大處著眼、頂層設計,又注重從小事入手、破解難題。形式多樣、內容生動、貼近生活的宣傳活動,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使「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在各族群眾心中深深紮根。
2. 格爾木民族團結的九進
市旅遊局以「模範家庭」評選活動為載體,挨家挨戶走訪職工家中,採取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活動形式,開展議家風、曬家訓及民族政策法規及常識的宣傳教育,使家庭成為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積極選樹和宣傳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和模範家庭,使「愛黨愛國、誠實守信、誠信守法、團結和睦」內化為每個家庭成員的精神追求,外化為每個社會細胞的自覺行動。聯同楊樹巷社區開展特點鮮明的黨員社區志願活動,以「學雷鋒」活動為契機,通過慰問孤寡老人和貧困戶、解決困難家庭生活問題等社區服務,真心實意地為鄉鎮及社區弱勢群體排憂解難,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維護了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市旅遊局以民族鄉鎮為單位,以精準扶貧、走訪慰問等為載體,堅持把創建工作與加快鄉鎮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相結合;與支持各族群眾發展生產、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相結合;與扶貧工程相結合,有針對性地解讀中央1號文件,講解有關郭勒木德鎮秀溝村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定期下鄉進行走村入戶幫扶、幫困,從資金、物資、政策、扶貧方法等多方面切實解決貧困戶的困難問題。
3. 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來進行
學講民族團結先進人物的故事、事跡;漢族小朋友與民族小朋友結對子,交朋友;民族團結歌曲、繪畫、故事比賽;製作宣傳版面;學跳民族舞蹈;玩角色游戲(熱鬧的巴扎、民族服裝店......)
4. 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應少做「漫灌」,多做「滴灌」,精耕細作怎麼理解這句話
就是說,民族團結宣傳,要從小開始,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
5. 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創建活動8個進
鄉鎮、機關、村、社區、企業、學校、寺院、軍(警)營。
一是民族政策理論回進鄉鎮。答
二是民族文化進村。
三民族文化社區。
四是機關幹部進村入戶活動。
五是民族宗教知識進學校活動。
六是民族知識進企業活動。
七是民族政策進寺院。
八是民族法規進軍(警)營。
6. 民族團結教育的內容是什麼
1、反對壓迫。民族團結包括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也包含著民族內部的團結。最後就是中華民族的團結,各黨派之間的團結。中國共產黨和政府還運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歧視行為。
2、共同發展。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發展繁榮。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進步的必要前提。
3、維護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原則要求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維護統一,反對一切破壞團結、分裂祖國的活動。
民族團結是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各民族內部的團結。中國共產黨處理民族關系問題的一項准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7. 中華民族多遠一體的國情和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教育
堅持經濟社會發展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國版情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權;與扶貧幫困相結合,加大對少數民族困難家庭的幫扶力度;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切實解決各族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與排查解決矛盾相結合,把影響民族團結進步的各類苗頭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與和諧寺觀教堂相結合,落實寺觀教堂社會管理各項機制,推進管理法制化、規范化;與社會管理創新相結合,著力解決民族領域的重點難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