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學校門口發的宣傳單上看見蒙自要開個什麼兒童樂園,不知道裡面是玩些什麼的
兒童樂園裡面一般都是 滑梯 蹦床 球池 還有電動設備 和體能鍛煉 還有槍炮城 沙池 上海 以東---游樂 兒童樂園
B. 雲南蒙自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位置·面積
蒙自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紅河州東部。東西最大橫距61.3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2公里。東鄰文山縣,南接屏邊縣,西連個舊市,北與開遠市接壤。北回歸線從境內鳴鷲鎮小壩心、西北勒鄉蘇租、文瀾鎮大檯子、雨過鋪鎮新光、長橋海東壩穿過。全縣總面積2228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1683.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5.6%;壩區面積544.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4.4%。縣城海拔1307米,建城區面積20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45%;城區綠化面積4.91平方公里,綠化率33%;是紅河州州府駐地,距省會昆明289公里。
行政區劃
2005年,蒙自縣轄7個鎮,4個鄉,86個村民委員會,691個自然村,990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2005年末,蒙自縣總人口330355人,其中:男性165971人,女性164384人;農業人口264100人,非農業人口66255人。人口出生率13.3‰,死亡率7.3‰,自然增長率5.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8人。居住有漢、彝、苗、壯、回、哈尼等民族,其中,漢族137244人,佔全縣總人口的41.54%;少數民族193111人,佔58.46%。少數民族人口中,彝族102063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0.89%;苗族45808人,佔13.87%;壯族38702人,佔11.72%;回族3212人,佔0.97%;哈尼族1103人,佔0.33%;其他少數民族2223人,佔0.67%。
氣 候
2005年,蒙自縣降雨日數130天,年降雨量744.2毫米,較上年偏少110.1毫米;年平均氣溫19.5℃,較上年偏高0.5℃;極端最高氣溫33.8℃,極端最低氣溫2.9℃;年日照時數2115.9小時,較上年偏少3小時,日照百分率48%。全縣6月2日進入雨季,較常年偏晚,9月25日雨季結束,為偏早年份,年降水量比歷年平均值偏少113.6毫米,屬偏少年份;年平均氣溫比歷年平均值偏高0.9℃,屬偏高年份;年日照時數比歷年平均值少47小時,屬偏少年份。2005年是一個高溫少雨年,1月、4月氣溫正常,2月特高,3月偏低,3月上旬受強冷空氣影響,大部分地區出現「倒春寒」天氣;5月雨量22.0毫米,突破1997年出現的5月月最少降水極值23.0毫米。氣候綜合評價為中等偏下年景。
經 濟
2005年,蒙自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7979萬元,比上年經濟普查數202036萬元增長18.5%(按可比價格計算),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9826萬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85584萬元,增長45.1%;第三產業增加值102569萬元,增長10.6%。人均生產總值7540元,比上年增長17.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7.8∶35.6∶36.6變化為24.1∶34.5∶41.4。
固定資產投資
2005年,蒙自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71203萬元,比上年增長51.10%,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59056萬元,增長73.86%;更新改造投資47838萬元,下降6.89%;房地產開發投資39342萬元,增長52.48%;其他投資24967萬元,增長130.75%。在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中,基本建設及基礎設施建設是投資的重點,房地產投資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格局,一大批重點項目如天馬路西延、西環路一期、北過境公路改造、城市電網改造、城市供水廠及管網改造、城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城市垃圾處理場、新區3所學校建設、銀河路和鳳凰路南延、南二環路、縣級行政中心路網、新區縣醫院、縣疾控中心、紅河大道、玉蒙鐵路、昆河高速公路蒙新段等建設進展順利。實施一批城市景觀改造項目,基本完成朝陽路等9條城市次幹道綜合改造、文瀾鎮10個農住片區路網建設、南湖內部景觀改造和城市主幹道兩側建築立面改造工程,開工建設生態防洪河。完成鄉村公路和村容村貌道路建設投資2916萬元,建設改造農村公路和村容村貌道路312.8公里。菲白水庫、長橋海水庫除險加固和蒙開個大型灌區等建設進展順利。開發區引進項目16個,計劃投資2.6億元。截至2005年,蒙自開發區累計引進項目393個,計劃投資361410.1萬元,其中竣工項目254個,完成投資188108.1萬元;在建項目26個,計劃投資63534.3萬元,完成投資54129萬元。
農 業
2005年,蒙自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4780萬元,比上年增長13.85%,其中:農業產值67069萬元,占總產值70.76%;林業產值2200萬元,佔2.32%;牧業產值22195萬元,佔23.42%;漁業產值2366萬元,佔2.5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950萬元,佔1%。農村經濟總收入7.63億元,增長10.79%。耕地面積39.03萬畝,其中水田10.64萬畝,旱地28.39萬畝,農民人均佔有耕地1.48畝。全年種植糧食作物49.50萬畝,增長5.75%;糧食總產量12.08萬噸,增長1%;農民人均有糧457公斤。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1.93萬畝,主要有烤煙、蔬菜、水果等。甘蔗總產量8949.6萬公斤,下降36.68%;烤煙產量766.8萬公斤,增長14.7%;蔬菜總產量16041.2萬公斤,增長2.8%;水果產量10150.8萬公斤,增長37.1%。肉類產量2017.9萬公斤,增長9.7%;禽蛋產量111.2萬公斤,增長15.71%;水產品產量296.9萬公斤,增長14.85%。年末大牲畜存欄56321頭,增長4.1%;生豬存欄266300頭,增長3.2%;羊存欄26848隻,增長7.2%。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資金6386.66萬元,菲白水庫、長橋海水庫除險加固和蒙開個大型灌區等重點水利工程順利推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31平方公里,解決山區7680人飲水困難。完成人工造林和各類封山育林面積45.94萬畝。
工 業
2005年,蒙自縣實現縣域工業總產值222368萬元,比上年增長49.7%,其中縣屬工業總產值130026萬元,增長8.1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67441萬元,增長64.7%。重工業快速增長,完成產值157176萬元,增長80.1%;輕工業平穩發展,完成產值10265萬元,下降29.1%。國有經濟實現產值24053萬元,增長46.1%;股份制經濟快速增長,實現產值140214萬元,增長76.8%;其他企業實現產值994萬元,增長31.2%。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66077萬元,增長72.4%;利稅總額14281萬元,增長14.1%;工業增加值39232萬元;虧損企業虧損額5112萬元。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鉛10673噸,粗鋼215649噸,白銀43噸,原煤90000噸,電池3192萬只,糖12219噸,人造板7782立方米,水泥9.9萬噸,膠鞋1326萬雙。
鄉鎮企業
2005年,蒙自縣有鄉鎮企業5033個,其中集體企業1個,股份合作制企業38個,有限責任公司5個,私營企業2個,其他企業4987個。鄉鎮企業總數中,農業企業2個,工業企業838個(其中采礦業66個,製造業772個),建築業42個,交通運輸倉儲業728個,批發零售業1894個,住宿及餐飲業897個,社會服務業428個,其他行業204個。從業人員118255人。實現總收入19.96億元,比上年增長17.27%;完成工業總產值9.48億元,增長15.2%;上繳稅金7311萬元,增長14.8%。蒙自礦冶有限責任公司、博發礦冶有限責任公司、芷村石灰窯煤炭有限責任公司、蒙自瀛洲水泥有限責任公司4家企業的總收入、工業總產值分別佔全縣鄉鎮企業總收入、工業總產值的66.9%、70.2%。
非公有制經濟
2005年,蒙自縣有非公有制企業8973戶,比上年增長29.1%,從業人員28441人,增長17.9%,其中個體工商戶8705戶,從業人員23510人;私營企業268戶,從業人員4931人。注冊資金5.53億元,增長35%。上繳稅金1.61億元,增長39.5%,佔全縣稅收的63.2%。
交通·郵電
2005年,蒙自縣縣鄉公路通車里程1567公里,其中:國道48公里,省道95公里,縣道219公里,鄉道933公里,村道244公里,專用道28公里。公路運輸完成貨運量305萬噸,比上年增長11.31%;客運量259萬人次,下降38.33%;貨物周轉量23040萬噸公里,下降23.7%;客運周轉量14644萬人公里。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10690萬元,其中郵政業務收入816萬元,電信業務收入3864萬元,移動業務收入6010萬元。年末固定電話總數42264部,電話普及率12.8部/百人。
商 業
2005年,蒙自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950萬元,比上年增長15.27%。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61679萬元,比上年增長14.31%;餐飲業20271萬元,增長18.26%。縣城消費品零售額68331萬元,增長15.8%;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3619萬元,增長12.7%。
財稅·金融
2005年,蒙自縣完成財政總收入32591萬元,比上年增長22.92%,增收6078萬元,首次突破3億元大關,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136萬元,增長13.49%;地方財政支出44749萬元,增長25.79%。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1.60億元,比上年增長24.89%;各項貸款余額24.90億元,增長45.10%;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1.12億元,增長22.36%。銀行現金收入97.82億元,現金支出102.88億元,貨幣投放5.06億元,分別增長22.03%、26.22%、2.8倍。
年末,人壽保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3329.1萬元,下降26.24%;全年發生各類理賠案件1729件,支付賠款157.14萬元。財產保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598萬元,增長17.55%;發生各類理賠案件1377件,支付賠款808萬元。
科學技術
2005年,蒙自縣組織實施縣重點科學技術項目10項;科技部科技試點縣項目1項,組織實施州科技局科技發展項目3項。國家級重點科技示範項目「年產50噸4N銦生產線建設」進展順利。蒙自縣農村人才資源開發利用研究,稻後菜標准化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桑樹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與示範,優質紅梨病蟲害防治技術與示範,優質稻「雲恢290」原種提純復壯及優質稻新品種引進、試驗、篩選、示範,鮮食蠶豆新品種引進、試驗、篩選、示範,園林植物野生鄉土樹種開發及應用研究,枇杷桃潛蛾發生危害規律及防治技術研究,蒙自石榴品種資源研究庫建設等項目正在示範推廣。縣植檢植保站申報的《蒙自縣石榴園雜草防除技術大面積示範推廣》、機關幼兒園申報的《幼兒區角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研究》分別榮獲紅河州科技進步三等獎。成立蒙自縣知識產權局,加強以專利為核心的知識產權宣傳普及工作,推動科技創新。開展「科技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為主題的「科技活動周」活動,開展科普宣傳、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青少年科普活動等。
教 育
2005年,蒙自縣投資2.23億元完成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建築面積15.82萬平方米,一中、三中、二小新校區建設項目主體工程竣工並投入使用。辦學質量提高,高考上線率73.25%。「兩免一補」政策得到貫徹落實,1.9萬人次中小學生享受到中央免費提供的教科書,3263人次農村半寄宿制學生享受到每月15元的生活補助,社會各界捐資200多萬元建立助學基金。年末,全縣有高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2527人;職業高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1326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在校學生258人;初級中學17所,在校學生17134人,毛入學率101.51%,輟學率1.94%;有小學校223所(個),其中完小109所,一師一校點83個,教學班1038個,在校學生3638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93%,輟學率0.1%;幼兒園18所,在園幼兒6602人。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65%,文盲率0.05%。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96.31%。有幼兒園專任教師178人,小學專任教師1677人,初中專任教師875人,中等職業中學專任教師105人,高級中學專任教師149人。中小學校舍總面積26.51萬平方米,其中小學15.84萬平方米,生均4.35平方米;中學10.66萬平方米,生均5.42平方米。
文 化
2005年,蒙自縣舉辦「2005年中國·蒙自石榴節」系列文體活動、首屆「石榴仙子」選美大賽及頒獎晚會,協辦「中國電影百年·紅河電影周」、全國男籃職業聯賽雲南賽區主場賽等重大活動。舉辦「滇南之心,魅力蒙自」文學筆會、演講大賽及廉政文藝匯演。現代大型彝族舞蹈詩《天下第一鼓》參加全州文藝匯演取得好成績。舉辦金雞報春社區文藝展演、顧壽亭先生書畫紀念展、蒙自近現代史展覽暨碧色寨百年懷舊攝影展等群眾文化活動。全年創作各類文藝作品30件,其中獲獎作品21件,舞蹈《快樂煙盒》、《自古英雄出少年》獲中華之星全國青少年藝術人才大賽全國總決賽金獎。完成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普查,建立縣級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167個,其中26個為紅河州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項目。投入文物保護資金116.5萬元,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碧色寨、鳴鷲緣獅洞、南湖瀛洲亭等實施維修。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縣文化體育局榮獲「全國文化先進集體」稱號,5個鄉鎮文化站被評定為省一級站,縣圖書館被評定為國家三級圖書館。蒙自縣志續修工作全面啟動,第十部《蒙自年鑒》如期出版發行,《蒙自年鑒》(2003、2004年版)在雲南省第六屆年鑒系列評獎中,分別榮獲綜合一等獎、綜合特等獎。新聞宣傳工作位居全州第一,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為94.21%和93.04%。
體育·衛生
2005年,蒙自縣舉辦第十屆象棋、圍棋比賽,傳統摔跤比賽,迎春橋牌比賽,第六屆冬泳比賽。在農村組織開展採花山、籃球、摔跤、煙盒舞、民間耍龍等形式多樣的民族特色體育活動,參加活動人數占農村總人數的25%。文瀾鎮銀河社區居委會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文瀾鎮銀河、雙河社區被雲南省體育局授予第二批「雲南省體育特色先進社區」稱號。
蒙自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取得成效,人、戶「參合率」分別達81.5%和81.1%,實施鄉村一體化管理的鄉鎮和村衛生所分別達90.91%和95.20%,以人員、房屋、設備三配套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三項建設成效顯著,98%的衛生院危房得到了新建和改建,群眾就醫環境得到改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及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增強。年末,有衛生事業機構19個,其中縣屬5個,鄉鎮衛生院14個。有衛生技術人員474人,其中縣屬308人,鄉鎮16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23人。有病床510張,平均每千人擁有病床1.55張。11個鄉鎮有村衛生所(室)84個,其中73個基本達到合格村衛生所標准,有鄉村醫生265人,其中已獲得省衛生廳頒發的「綠卡」(鄉村醫生行醫資格證書)197人。有社會辦醫療機構107個,城區有各種診所77家,占總數的79.38%;鄉鎮20家,占總數的20.62%,有從業人員250人,基本形成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開展8次治臟、治亂、清理整頓環境衛生為主要內容的愛國衛生運動。文瀾鎮高家寨、余家寨、馬家寨、大檯子、海邊寨、馬房等6個村被命名為雲南省衛生村,「國家衛生縣城」創建通過考核驗收。
人民生活
2005年,蒙自縣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14282元,比上年增加204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29元,增加193元,農民人均佔有糧食457公斤。年末人均儲蓄存款6393元,增加1091元。投入扶貧開發資金1674.98萬元,分別實施省級和州縣級整村推進項目16個和10個,解決特困人口6075人的溫飽,鞏固溫飽不穩定人口4320人。取消農業稅,免徵251萬元,受益群眾25.9萬人。發放糧食直補金額260.77萬元,受益農民22萬人。發放良種補貼85萬元。兌現退耕還林補助金962萬元,受益農戶6400戶。兌現農機購置補貼50.1萬元,帶動農戶投資126.89萬元。開發就業崗位15050個,實現就業4589名,城鎮「低保」3507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投資703萬元建設廉租房6042.75平方米。實施送溫暖工程,籌措幫困資金45.86萬元,救助困難職工2512人。
領導幹部
縣委書記范華平,副書記陳強、宋平(8月止)、向從科、朱樹紅、王麗萍(12月止)、伍剛(8月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陸繼高,副主任李家義、周新民、龍懷雨、祝有文、孫成剛、白展鳳。縣長陳強,副縣長趙雲華、毛成偉、趙蘭、高寶雲、孫蕊(12月止)、陳百煉、戴勁松。縣政協主席鍾麟,副主席馬增偉、劉新民、徐寧、張念蒙、劉俊明、任洪邦、孔凡瑋。縣紀委書記宋平(8月止)、向從科(8月起)。
C. 雲南紅河蒙自地理概況
位置·面積
蒙自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紅河州東部。東西最大橫距61.3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2公里。東鄰文山縣,南接屏邊縣,西連個舊市,北與開遠市接壤。北回歸線從境內鳴鷲鎮小壩心、西北勒鄉蘇租、文瀾鎮大檯子、雨過鋪鎮新光、長橋海東壩穿過。全縣總面積2228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1683.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5.6%;壩區面積544.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4.4%。縣城海拔1307米,建城區面積20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45%;城區綠化面積4.91平方公里,綠化率33%;是紅河州州府駐地,距省會昆明289公里。
行政區劃
2005年,蒙自縣轄7個鎮,4個鄉,86個村民委員會,691個自然村,990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2005年末,蒙自縣總人口330355人,其中:男性165971人,女性164384人;農業人口264100人,非農業人口66255人。人口出生率13.3‰,死亡率7.3‰,自然增長率5.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8人。居住有漢、彝、苗、壯、回、哈尼等民族,其中,漢族137244人,佔全縣總人口的41.54%;少數民族193111人,佔58.46%。少數民族人口中,彝族102063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0.89%;苗族45808人,佔13.87%;壯族38702人,佔11.72%;回族3212人,佔0.97%;哈尼族1103人,佔0.33%;其他少數民族2223人,佔0.67%。
氣 候
2005年,蒙自縣降雨日數130天,年降雨量744.2毫米,較上年偏少110.1毫米;年平均氣溫19.5℃,較上年偏高0.5℃;極端最高氣溫33.8℃,極端最低氣溫2.9℃;年日照時數2115.9小時,較上年偏少3小時,日照百分率48%。全縣6月2日進入雨季,較常年偏晚,9月25日雨季結束,為偏早年份,年降水量比歷年平均值偏少113.6毫米,屬偏少年份;年平均氣溫比歷年平均值偏高0.9℃,屬偏高年份;年日照時數比歷年平均值少47小時,屬偏少年份。2005年是一個高溫少雨年,1月、4月氣溫正常,2月特高,3月偏低,3月上旬受強冷空氣影響,大部分地區出現「倒春寒」天氣;5月雨量22.0毫米,突破1997年出現的5月月最少降水極值23.0毫米。氣候綜合評價為中等偏下年景。
經 濟
2005年,蒙自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7979萬元,比上年經濟普查數202036萬元增長18.5%(按可比價格計算),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9826萬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85584萬元,增長45.1%;第三產業增加值102569萬元,增長10.6%。人均生產總值7540元,比上年增長17.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7.8∶35.6∶36.6變化為24.1∶34.5∶41.4。
固定資產投資
2005年,蒙自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71203萬元,比上年增長51.10%,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59056萬元,增長73.86%;更新改造投資47838萬元,下降6.89%;房地產開發投資39342萬元,增長52.48%;其他投資24967萬元,增長130.75%。在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中,基本建設及基礎設施建設是投資的重點,房地產投資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格局,一大批重點項目如天馬路西延、西環路一期、北過境公路改造、城市電網改造、城市供水廠及管網改造、城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城市垃圾處理場、新區3所學校建設、銀河路和鳳凰路南延、南二環路、縣級行政中心路網、新區縣醫院、縣疾控中心、紅河大道、玉蒙鐵路、昆河高速公路蒙新段等建設進展順利。實施一批城市景觀改造項目,基本完成朝陽路等9條城市次幹道綜合改造、文瀾鎮10個農住片區路網建設、南湖內部景觀改造和城市主幹道兩側建築立面改造工程,開工建設生態防洪河。完成鄉村公路和村容村貌道路建設投資2916萬元,建設改造農村公路和村容村貌道路312.8公里。菲白水庫、長橋海水庫除險加固和蒙開個大型灌區等建設進展順利。開發區引進項目16個,計劃投資2.6億元。截至2005年,蒙自開發區累計引進項目393個,計劃投資361410.1萬元,其中竣工項目254個,完成投資188108.1萬元;在建項目26個,計劃投資63534.3萬元,完成投資54129萬元。
農 業
2005年,蒙自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4780萬元,比上年增長13.85%,其中:農業產值67069萬元,占總產值70.76%;林業產值2200萬元,佔2.32%;牧業產值22195萬元,佔23.42%;漁業產值2366萬元,佔2.5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950萬元,佔1%。農村經濟總收入7.63億元,增長10.79%。耕地面積39.03萬畝,其中水田10.64萬畝,旱地28.39萬畝,農民人均佔有耕地1.48畝。全年種植糧食作物49.50萬畝,增長5.75%;糧食總產量12.08萬噸,增長1%;農民人均有糧457公斤。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1.93萬畝,主要有烤煙、蔬菜、水果等。甘蔗總產量8949.6萬公斤,下降36.68%;烤煙產量766.8萬公斤,增長14.7%;蔬菜總產量16041.2萬公斤,增長2.8%;水果產量10150.8萬公斤,增長37.1%。肉類產量2017.9萬公斤,增長9.7%;禽蛋產量111.2萬公斤,增長15.71%;水產品產量296.9萬公斤,增長14.85%。年末大牲畜存欄56321頭,增長4.1%;生豬存欄266300頭,增長3.2%;羊存欄26848隻,增長7.2%。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資金6386.66萬元,菲白水庫、長橋海水庫除險加固和蒙開個大型灌區等重點水利工程順利推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31平方公里,解決山區7680人飲水困難。完成人工造林和各類封山育林面積45.94萬畝。
工 業
2005年,蒙自縣實現縣域工業總產值222368萬元,比上年增長49.7%,其中縣屬工業總產值130026萬元,增長8.1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67441萬元,增長64.7%。重工業快速增長,完成產值157176萬元,增長80.1%;輕工業平穩發展,完成產值10265萬元,下降29.1%。國有經濟實現產值24053萬元,增長46.1%;股份制經濟快速增長,實現產值140214萬元,增長76.8%;其他企業實現產值994萬元,增長31.2%。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66077萬元,增長72.4%;利稅總額14281萬元,增長14.1%;工業增加值39232萬元;虧損企業虧損額5112萬元。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鉛10673噸,粗鋼215649噸,白銀43噸,原煤90000噸,電池3192萬只,糖12219噸,人造板7782立方米,水泥9.9萬噸,膠鞋1326萬雙。
鄉鎮企業
2005年,蒙自縣有鄉鎮企業5033個,其中集體企業1個,股份合作制企業38個,有限責任公司5個,私營企業2個,其他企業4987個。鄉鎮企業總數中,農業企業2個,工業企業838個(其中采礦業66個,製造業772個),建築業42個,交通運輸倉儲業728個,批發零售業1894個,住宿及餐飲業897個,社會服務業428個,其他行業204個。從業人員118255人。實現總收入19.96億元,比上年增長17.27%;完成工業總產值9.48億元,增長15.2%;上繳稅金7311萬元,增長14.8%。蒙自礦冶有限責任公司、博發礦冶有限責任公司、芷村石灰窯煤炭有限責任公司、蒙自瀛洲水泥有限責任公司4家企業的總收入、工業總產值分別佔全縣鄉鎮企業總收入、工業總產值的66.9%、70.2%。
非公有制經濟
2005年,蒙自縣有非公有制企業8973戶,比上年增長29.1%,從業人員28441人,增長17.9%,其中個體工商戶8705戶,從業人員23510人;私營企業268戶,從業人員4931人。注冊資金5.53億元,增長35%。上繳稅金1.61億元,增長39.5%,佔全縣稅收的63.2%。
交通·郵電
2005年,蒙自縣縣鄉公路通車里程1567公里,其中:國道48公里,省道95公里,縣道219公里,鄉道933公里,村道244公里,專用道28公里。公路運輸完成貨運量305萬噸,比上年增長11.31%;客運量259萬人次,下降38.33%;貨物周轉量23040萬噸公里,下降23.7%;客運周轉量14644萬人公里。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10690萬元,其中郵政業務收入816萬元,電信業務收入3864萬元,移動業務收入6010萬元。年末固定電話總數42264部,電話普及率12.8部/百人。
商 業
2005年,蒙自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950萬元,比上年增長15.27%。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61679萬元,比上年增長14.31%;餐飲業20271萬元,增長18.26%。縣城消費品零售額68331萬元,增長15.8%;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3619萬元,增長12.7%。
財稅·金融
2005年,蒙自縣完成財政總收入32591萬元,比上年增長22.92%,增收6078萬元,首次突破3億元大關,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136萬元,增長13.49%;地方財政支出44749萬元,增長25.79%。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1.60億元,比上年增長24.89%;各項貸款余額24.90億元,增長45.10%;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1.12億元,增長22.36%。銀行現金收入97.82億元,現金支出102.88億元,貨幣投放5.06億元,分別增長22.03%、26.22%、2.8倍。
年末,人壽保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3329.1萬元,下降26.24%;全年發生各類理賠案件1729件,支付賠款157.14萬元。財產保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598萬元,增長17.55%;發生各類理賠案件1377件,支付賠款808萬元。
科學技術
2005年,蒙自縣組織實施縣重點科學技術項目10項;科技部科技試點縣項目1項,組織實施州科技局科技發展項目3項。國家級重點科技示範項目「年產50噸4N銦生產線建設」進展順利。蒙自縣農村人才資源開發利用研究,稻後菜標准化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桑樹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與示範,優質紅梨病蟲害防治技術與示範,優質稻「雲恢290」原種提純復壯及優質稻新品種引進、試驗、篩選、示範,鮮食蠶豆新品種引進、試驗、篩選、示範,園林植物野生鄉土樹種開發及應用研究,枇杷桃潛蛾發生危害規律及防治技術研究,蒙自石榴品種資源研究庫建設等項目正在示範推廣。縣植檢植保站申報的《蒙自縣石榴園雜草防除技術大面積示範推廣》、機關幼兒園申報的《幼兒區角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研究》分別榮獲紅河州科技進步三等獎。成立蒙自縣知識產權局,加強以專利為核心的知識產權宣傳普及工作,推動科技創新。開展「科技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為主題的「科技活動周」活動,開展科普宣傳、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青少年科普活動等。
教 育
2005年,蒙自縣投資2.23億元完成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建築面積15.82萬平方米,一中、三中、二小新校區建設項目主體工程竣工並投入使用。辦學質量提高,高考上線率73.25%。「兩免一補」政策得到貫徹落實,1.9萬人次中小學生享受到中央免費提供的教科書,3263人次農村半寄宿制學生享受到每月15元的生活補助,社會各界捐資200多萬元建立助學基金。年末,全縣有高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2527人;職業高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1326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在校學生258人;初級中學17所,在校學生17134人,毛入學率101.51%,輟學率1.94%;有小學校223所(個),其中完小109所,一師一校點83個,教學班1038個,在校學生3638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93%,輟學率0.1%;幼兒園18所,在園幼兒6602人。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65%,文盲率0.05%。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96.31%。有幼兒園專任教師178人,小學專任教師1677人,初中專任教師875人,中等職業中學專任教師105人,高級中學專任教師149人。中小學校舍總面積26.51萬平方米,其中小學15.84萬平方米,生均4.35平方米;中學10.66萬平方米,生均5.42平方米。
文 化
2005年,蒙自縣舉辦「2005年中國·蒙自石榴節」系列文體活動、首屆「石榴仙子」選美大賽及頒獎晚會,協辦「中國電影百年·紅河電影周」、全國男籃職業聯賽雲南賽區主場賽等重大活動。舉辦「滇南之心,魅力蒙自」文學筆會、演講大賽及廉政文藝匯演。現代大型彝族舞蹈詩《天下第一鼓》參加全州文藝匯演取得好成績。舉辦金雞報春社區文藝展演、顧壽亭先生書畫紀念展、蒙自近現代史展覽暨碧色寨百年懷舊攝影展等群眾文化活動。全年創作各類文藝作品30件,其中獲獎作品21件,舞蹈《快樂煙盒》、《自古英雄出少年》獲中華之星全國青少年藝術人才大賽全國總決賽金獎。完成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普查,建立縣級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167個,其中26個為紅河州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項目。投入文物保護資金116.5萬元,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碧色寨、鳴鷲緣獅洞、南湖瀛洲亭等實施維修。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縣文化體育局榮獲「全國文化先進集體」稱號,5個鄉鎮文化站被評定為省一級站,縣圖書館被評定為國家三級圖書館。蒙自縣志續修工作全面啟動,第十部《蒙自年鑒》如期出版發行,《蒙自年鑒》(2003、2004年版)在雲南省第六屆年鑒系列評獎中,分別榮獲綜合一等獎、綜合特等獎。新聞宣傳工作位居全州第一,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為94.21%和93.04%。
體育·衛生
2005年,蒙自縣舉辦第十屆象棋、圍棋比賽,傳統摔跤比賽,迎春橋牌比賽,第六屆冬泳比賽。在農村組織開展採花山、籃球、摔跤、煙盒舞、民間耍龍等形式多樣的民族特色體育活動,參加活動人數占農村總人數的25%。文瀾鎮銀河社區居委會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文瀾鎮銀河、雙河社區被雲南省體育局授予第二批「雲南省體育特色先進社區」稱號。
蒙自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取得成效,人、戶「參合率」分別達81.5%和81.1%,實施鄉村一體化管理的鄉鎮和村衛生所分別達90.91%和95.20%,以人員、房屋、設備三配套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三項建設成效顯著,98%的衛生院危房得到了新建和改建,群眾就醫環境得到改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及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增強。年末,有衛生事業機構19個,其中縣屬5個,鄉鎮衛生院14個。有衛生技術人員474人,其中縣屬308人,鄉鎮16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23人。有病床510張,平均每千人擁有病床1.55張。11個鄉鎮有村衛生所(室)84個,其中73個基本達到合格村衛生所標准,有鄉村醫生265人,其中已獲得省衛生廳頒發的「綠卡」(鄉村醫生行醫資格證書)197人。有社會辦醫療機構107個,城區有各種診所77家,占總數的79.38%;鄉鎮20家,占總數的20.62%,有從業人員250人,基本形成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開展8次治臟、治亂、清理整頓環境衛生為主要內容的愛國衛生運動。文瀾鎮高家寨、余家寨、馬家寨、大檯子、海邊寨、馬房等6個村被命名為雲南省衛生村,「國家衛生縣城」創建通過考核驗收。
人民生活
2005年,蒙自縣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14282元,比上年增加204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29元,增加193元,農民人均佔有糧食457公斤。年末人均儲蓄存款6393元,增加1091元。投入扶貧開發資金1674.98萬元,分別實施省級和州縣級整村推進項目16個和10個,解決特困人口6075人的溫飽,鞏固溫飽不穩定人口4320人。取消農業稅,免徵251萬元,受益群眾25.9萬人。發放糧食直補金額260.77萬元,受益農民22萬人。發放良種補貼85萬元。兌現退耕還林補助金962萬元,受益農戶6400戶。兌現農機購置補貼50.1萬元,帶動農戶投資126.89萬元。開發就業崗位15050個,實現就業4589名,城鎮「低保」3507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投資703萬元建設廉租房6042.75平方米。實施送溫暖工程,籌措幫困資金45.86萬元,救助困難職工2512人。
領導幹部
縣委書記范華平,副書記陳強、宋平(8月止)、向從科、朱樹紅、王麗萍(12月止)、伍剛(8月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陸繼高,副主任李家義、周新民、龍懷雨、祝有文、孫成剛、白展鳳。縣長陳強,副縣長趙雲華、毛成偉、趙蘭、高寶雲、孫蕊(12月止)、陳百煉、戴勁松。縣政協主席鍾麟,副主席馬增偉、劉新民、徐寧、張念蒙、劉俊明、任洪邦、孔凡瑋。縣紀委書記宋平(8月止)、向從科(8月起)。
D. 在學校門口發的宣傳單上看見蒙自要開個什麼兒童職業體驗館,不知道裡面是玩些什麼的
這個是現在比較新潮的玩法!體驗館是微縮成人社會的,裡面會有很多設施場地,比如警察局、消防局、醫院、巴黎時裝周等等,小孩去相應的場館里應聘相應的職務,工作後得到工資,還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工資。通過這樣的體驗,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不知道的,都out了吧!
E. 求一片關於鄉村道路建設的宣傳報告
根據市政協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及實施計劃,經科委於7月13日至14目組織部份市政協委員對我市鄉村道路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這次調研是在去年對鄉村公路建設進行視察的基礎上,重點針對各鄉鎮落實市政府關於加快鄉村道路建設的安排實施情況開展的,並在調研的形式和內容上作了改革和創新,採取政協專委會活動與郊區委員活動組活動相結合的形式,首先由各郊區活動組對所在鄉鎮鄉村道路建設情況進行調研,了解和掌握鄉村道路建設中的情況和問題,其次是學習和借鑒外地的經驗和做法,組織調研組全體人員在楊樹文主席、張有義副主席的帶領下到蒙自縣實地參觀考察了蒙自鄉村公路建設情況。再次是聯系個舊實際,重點對我市卡房鎮鄉村公路建設情況作了實地考察,聽取了市交通局領導對我市鄉村公路建設情況的總體情況介紹,調研組根據郊區活動組調研的情況,參觀考察蒙自縣的情況也及我市鄉村公路建設情況的考察實際,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討論,就加快我市鄉村公路建設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鄉村道路建設現狀
我市鄉村道路建設在省、州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在市委、政府的重視下通過市交通局和各鄉鎮的積極努力,全市鄉村道路情況有了較大的改善。全市現有11個鄉鎮(區)76個村民委員會,442個村民小組,今年上半年隨著全長11?郾47公里的保和通鄉公路水泥砼路面主體工程的鋪築完工,由市區通往各鄉鎮(區)的路面全部實現硬化。76個村民委員會已全部通公路,其中33個村委會實現了路面硬化,佔43?郾5%,442個村民小組通公路的已有417個,佔94?郾34%,尚未通路的還有25個,佔5?郾16%。
去年以來,我市切實加快了鄉村道路建設速度,召開了2004年全市鄉村道路建設工作會議,制定出台了鼓勵鄉村道路建設的補助政策;即:山區每公里補助水泥250噸,壩區每公里補助150噸的政策,並簽訂鄉村道路建設的責任書。市交通局和各鄉鎮按目標任務認真組織了實施,去冬今春以來,各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鄉村公路建設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錫城鎮重點對地理位置處於山區的戈賈村、水塘寨、芹菜塘三個村委會的通村道路進行改造和硬化,投資34萬元的水塘寨道路已於4月份竣工。全長17?郾6公里的戈賈村道路預計10月份可竣工。另外對路況較差的好狗沖、小馬拉格、獨甸、戈賈上寨等村小組的道路進行改造。老廠鎮至2004年底累計投資238萬元,改建擴鄉村道路12條,總里程32?郾3公里,投資54萬元新修鄉村道路5條,總里程14?郾8公里。賈沙鄉採取政府投資為主,機關單位集資,群眾捐資,村民投工投資,備沙備石的做法先後對賈沙街街道進行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改造,普灑河村完成了進村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工程,民雲村委會及時對六個村小組的街道進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改造,這些民心工程的實施,為民族團結,促進經濟發展,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及村容村貌打下良好的基礎。保和鄉自2002年以來,在上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各方的積極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難,修建了小咪勒、柏枝木、尼克道路,還在元陽糖廠的幫助下修建了加租蔗區道路,使下半山上千餘畝的荒山荒坡種上了甘蔗,為下半山農民增收開辟了一條新路。全鄉36個村小組目前已有33個通了公路。由於經濟發展的差異,地理環境條件的影響也及歷史原因等多種因素導致我市鄉村公路建設存在著極大的不平衡性,城郊及壩區村內路面硬化率已達到95%以上,而山區,特別是南部山區提高通村道路的等級和村內路面硬化率還是一項十分艱難的任務。
二、我市鄉村道路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我市農村道路路線長,基礎薄弱,道路等級低,特別是南部山區的鄉村道路多為土夾石路面,有相當數量的路段在橋涵構造物和其他交通工程配套設施方面,達不到規范要求,路面抗壓承受力差,坍塌陷落情況嚴重,造成鄉村道路綜合抗災能力弱。
2、資金籌措難度大,一是市鄉財力不足,鄉村道路建設資金投入少,地方配套資金不落實;二是省州補助資金到位不及時,資金補助政策難以兌現,時常出現「先建後補」的情況,使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各項工作難以正常開展;三是在一些貧困山區,採取政府引導、農民捐資、政府出一點、社會幫一點、農民捐一點的辦法難以奏效。
3、部份鄉鎮、村積極主動的發揮作用不夠,籌資修路的辦法不多,存在等靠要的依賴思想。
4、建成使用的部份鄉村道路缺乏有效管護,損毀嚴重,在缺資金,少設備和技術力量薄弱的情況下,給養護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
三、加快我市鄉村道路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1、及時解決和破解鄉村道路建設中的資金難點問題,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召開一次專題會議,研究和擴寬籌資渠道及早為秋收結束後盡快掀起修路高潮作好各項准備。一是充分調動市鄉利各級的積極性,主動爭取省州的項目資金支持,使項目資金及時到位;二是加大市級財政投入,盡快落實市級配套資金;三是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捐資;四是發動扶貧掛鉤單位捐助;五是發動村民投資投勞,有針對性的召開專題會議,按一事一議,村民自願的原則組織村民捐資修路;六是採取工物抵資,發動群眾以投工投勞的辦法及時解決路基、墊層,沙石的問題。七是結合各利實際,採取多種方法加快道路建設進度,一是以專業隊為主,包工、包料、包質量、包竣工時間,驗收合格付款;二是以村組織施工為主,群眾投工投勞完成建設任務,三是專業隊伍與群眾投資投勞相結合,群眾在技術人員指導下,完成路基、墊層等基礎工作後交由專業隊完成路面鋪建任務。
2、廣泛動員和宣傳,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營造政府組織,群眾參與,投工投勞,各界支持,出錢出力的氛圍,形成領導重視,部門配合,上下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3、完善鄉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市交通部門應將驗收合格的等級道路和非等級道路納入公路養護范圍,與鄉村共同研究制定符合實際的養護管理辦法,保證已建成的鄉村道路發揮經濟和社會效益,改變重修建、輕管養的問題。
4、市交通部門要與鄉鎮加強協調聯系,搞好技術支持,人才服務,建好管好鄉村道路,結合山區山高坡陡,自然環境,條件的實際,也及車流量小和重車少的特點,在沒有超常違規技術標準的情況下對一些縱坡長,涵洞、緩和段等技術要求不宜過高,本著實用、安全,投資少的原則,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處理一些技術上的問題。
農村交通環境的改善,對促進農村精神文明精神,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的生產生活質量關系極大,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工作。只要認認真真的抓,踏踏實實的做,是一定會抓出成效的。
F. 我看到我們蒙自哈樂時光兒童夢想城的宣傳單,有個場館叫I Make,有誰知道I Make是做什麼的
我也要去玩 —小—尾—巴—你看不見的風景 是你背後的我的雙眼
G. 蒙自有旅遊景點嗎
1、南湖公園
南湖位於蒙自市中心,總面積41萬平方米。最初這里是雨水匯合成的小澤,又名草湖。明代將其開掘成湖,在湖中堆積成三座土山,以神話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仙山命名。
2、碧色寨
碧色寨景區位於蒙自市中心北面10公里處,除滇越鐵路通過外,還有蒙(自)草(壩)公路經過。北回歸線穿境而過,西臨滇東南明珠湖泊--長橋海,周圍居民點為碧色寨村。碧色寨車站是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當時雲南鐵路交通的樞紐,有"小香港"之稱。截止到2013年碧色寨片區基本保持1910年通車時原貌,有歷史建築30餘處。
3、緣獅洞
緣獅洞位於蒙自市鳴鷲鄉靈鷲村靜靈山的懸崖峭壁間,俗稱觀音洞。從山腳到洞口有100多級石階,洞口高約10米,寬約4米,掛有琳琅滿目的牌匾。 洞內鍾乳石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有清初石窟造像20多尊,過去曾有"滇南第一洞天"之美譽。
4、龍寶洞
龍寶洞在蒙自市南20公里五里沖水庫。石灰岩溶洞,深約500餘米,由三個廳堂組成,洞內景色有石瀑布和石梯田。
5、觀音殿
觀音殿位於蒙自市東與攀枝花村毗鄰的布衣透壯族村二龍山。1938年西南聯大教授浦江清,湯用彤,錢穆等同游二龍山,登玉皇閣,對寺院有詳細記錄。現玉皇閣已傾祀,存閣後觀音殿,已重建山門,大殿。
H. 蒙自因我文明手抄報內容
我們最近我們免手抄報的內容,你可以去網上看看